我从2001年大学毕业开始工作,之前由我的老师我们的科主任--湖北襄樊市中医院肿瘤血液科朱学明主任传道授业解惑,朱主任常教导我要医德并重,我也一直在感悟他的医德,指引着我的前进的方向,后来为了提高自己,朱主任将我送到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学习,有幸能跟随张代钊主任抄方学习,感慨于张主任回春妙手的同时,我还看到了主任的一颗济世仁心,感受了他的大医之风。“医者父母心”,在我刚刚踏入工作岗位时,朱主任也曾像张主任那样时常教导我们,现在每次出诊完送张主任回家,他除了和我一起回顾今天看的病人,再系统把中西医知识回顾一遍,还反复对我说:“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患病之人,是最值得同情关心的,尤其是肿瘤患者,他/她们的生命甚至需要以天来计算,作为肿瘤科大夫,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要真正做到待病人如亲人,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据说张主任从医60年,自己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也不厌其烦告诉我们每一个学习者。现在想来,不难理解为什么主任现在仍会有那么多的病人,为什么好多人不怕路途遥远,千里迢迢从全国各地来京看病。跟随主任学习,不但要学习他老人家的技艺,更要学习他老人家的品行,做一个有心的人。若干年后,也成为像主任一样的国医名家!
张代钊教授自1960年参加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工作,是中医介入现代肿瘤治疗的鼻祖。张代钊教授在中医中药治疗肺癌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跟随张代钊教授临证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张代钊教授治疗肺癌的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为12/100 000,国内报道约占颅内肿瘤的35% ~60%。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高峰分别在30~40岁和10~20岁。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不同部
放射性肺炎是胸部肿瘤放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达5% - 15%,放射学改变的发生率高达15%-100%,其对肺实质的损伤较为严重,最终发展为放射性肺纤维化。某些情况下甚至是致死的直接原因。放射性
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恶性肿瘤患者一旦出现胸腔积液,即意味着病变已局部或周身播散,失去了手术治愈的可能性。而且,由于积液增长迅速,患者很快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和胸痛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
2010年我有幸跟随中日友好医院肿瘤科张代钊教授抄方学习,张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50余年,早年曾经作为医疗队队长到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县工作,对当地食管癌的发病原因进行调查,开展食管癌的普查及癌前病变的防治,与中国中医研究院余桂清、段凤舞两教授共同创制“抗癌乙片”,在河南林县食管癌高发区人群中用于治疗食管癌前病变,通过16年的观察,使食管重度增生的癌变率降低了53.2%。张代钊教授在食管癌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现将老师治疗食管癌的经验进行总结。1 对食管癌病因病机的认识1.1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经过调查研究,河南林县食管癌高发的病因被揭示。张代钊教授总结为“热、硬、粗、快,小米加酸菜”。林县人吃饭喜欢“热”,常常是刚出锅的饭就进口,而且喜欢“蹲食”,进食速度快,造成食管黏膜烫伤;当地人以粗粮为主,玉米是主食,容易划伤食管黏膜:林县人常吃的酸菜(非盐泡的酸菜,是用开水泡成的酸菜)、干萝卜条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亚硝胺类化合物、黄曲霉菌、白地霉菌……,在浅水井中提取出来的苦水中也含有亚硝胺类化合物。调查还发现林县食管癌高发区居民很少吃到新鲜蔬菜,食物中常常缺乏Vit A.B.C.E 等维生素,土壤中钡、硒、铜、铁等稀有元素的含量也较低发区为少。1.2精神因素。张教授认为,脾气急躁、肝气不舒也是食管癌的原因之一。《内经》指出“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医宗必读·反胃噎膈》说:“大抵气血亏损,复因悲思忧恚,则脾胃受伤,血液渐耗,郁气生痰,痰则塞而不通,气则上而不下,妨碍道路,饮食难进,噎塞所由成也。”1.3酗酒。张教授发现有酗酒史的人容易患食管癌,《医碥》中也说,“酒家多噎膈,饮热酒者尤多,以热伤津、咽管干涩,食不得入也”。《医门法律》“过饮滚酒,多成膈证,人皆知之。” 1.4正气亏虚,年高体衰。张教授认为,正气亏虚仍然是食管癌的内在病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气虚、阴虚,都会使病邪乘虚而入。朱丹溪说“噎嗝反胃,名虽不同,病出一体,多由气血虚弱而成。”张教授还认为食管癌多发生于高龄的人,《医贯》论膈证时也说“惟年高者有之,少无噎嗝反胃者。”总之,张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饮食和情志有密切的关系。噎膈以内伤饮食、情志不遂为主因,且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共同致病,使气滞、痰阻、瘀血三种邪气阻于食道,致食管狭窄。2.临床表现通过仔细地观察,张教授对食管癌病人的临床症状也进行了总结“噎—吐—痛—梗—衰”,很好地把食管癌的发病过程进行了概括。食管癌病人最早出现的是进食有哽噎感;随着食管进一步狭窄逐渐出现进食后呕吐;肿瘤向周围侵犯,出现胸背疼痛;肿瘤向食管内生长,最终完全梗阻;因为不能进食,体质迅速下降,而出现衰竭。3.治疗张教授在食管癌的各个治疗阶段都配合中药治疗,手术前为保证体质以益气养血为主,佐以宽胸降气改善症状;手术后益气养血、健脾和胃,尽快恢复体力;利用中药配合放、化疗更是张教授的特长;中药改善食管癌患者的症状张教授也有自己的心得。3.1中药减轻放疗副反应张教授研制的扶正解毒冲剂(生黄芪、生地、银花、黄连、石斛、麦冬、枸杞子)可以减轻放疗副反应,提高放疗的完成率【[i]】,其后研制的扶正增效方对放疗有增效作用[[ii]]。放射性咽炎:表现为咽干口干、咽下疼痛。张教授用“清咽饮”代茶饮,金银花50克、麦冬100克、桔梗50克、生甘草50克。从放疗开始时用。还可以用白芨粉3克冲水服,每日1-2次。3.2改善症状特色中药3.2.1噎、吐痰湿壅盛----胸膈涨满,进食哽噎,头晕目眩,便溏,舌胖大、齿痕,舌苔白腻或灰腻,脉弦滑。常用生半夏、生南星、莪术、沉香。肝郁气滞----进食哽噎伴两胁作痛,呃逆频作,口苦口干,腹胀便秘,舌红苔白,舌苔薄黄,脉弦细。常用逍遥散加急性子、威灵仙、广木香、苏梗。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急性子“其性急速,故能透骨软坚。”,威灵仙味咸,能软坚而消骨鲠。现代研究证实威灵仙能使咽及食道平滑肌松弛,增强蠕动。张教授将这两味药用于食道癌,可以明显缓解进食哽噎的症状。血瘀热毒----进食哽噎伴胸背刺痛,烦热口渴,面色发黑,口唇发紫,大便干结,舌紫暗有瘀斑,舌苔黄燥,脉弦细而滑。常用四物汤加莪术、山慈菇、水红花子、露蜂房。热毒伤阴----进食哽噎伴口干咽痛,午后潮热,五心烦热,大便干燥,尿黄尿少,舌红或绛,无苔少津,脉沉细。常用生脉饮加银柴胡、鳖甲、生地、天花粉、山豆根。3.2.2痛张教授用理气活血化瘀为法:五灵脂90克、没药60克、蒲黄炭60克、沉香30克、白芷15克、细心9克、当归15克、川楝子30克、白芍30克、元胡30克。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每粒0.3克),每次1-2个胶囊,每天3次。罂粟壳3克、白屈菜30克、延胡索15克、杭白芍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3.2.3梗化痰祛湿法:苍术15克、黄连3克、麻黄3克,水煎服,每日1剂。降气化腐法:硇砂6克、硼砂6克、丁香9克、冰片1.5克,共为细末,含化,每日4次。活血化瘀法:壁虎10条,天葵子30克,浸于白酒250ml内1周,每日4次,每次2ml。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麝香1.5克、人工牛黄9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三七30克,共研细末,每次2克,每日含化4次。3.2.4衰益气养血法:黄芪30克、当归15克、女贞子30克、补骨脂9克、鸡血藤30克、竹茹9克。每日1剂。四宝茶:冬虫夏草1-2根、西洋参10-30克、枸杞子15-30粒、红枣20-30克。每日煮水500ml饮用。糖尿病患者可将红枣改为麦冬3.3预防重于治疗因为食管癌许多患者有家族史,张教授认为应该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预防重于治疗。以下方法常用:冬凌草50-90克,沸水冲泡,加冰糖,代茶饮,连用2-3个月,可以治疗食管上皮增生。六味地黄丸1-2丸,每日早晚各1次。治疗食管上皮增生。抗癌乙丸:夏枯草、黄药子、山豆根、草河车、败酱草、白鲜皮等,炼蜜为丸,每丸6克,每日早晚各1-2丸。【[i]】郝迎旭 张代钊 食管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1996,2(1):16-18 【[ii]】张代钊 徐君东 李佩文 扶正增效方对肺癌放射增效作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1998,4(2):71-75
最近会诊老在看白细胞减少的病人,觉的有必要学习一下了。白细胞减少症是由于原因不明和继发于其他疾病之后而引起的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者原因不明;继发性者认为其病因可由急性感染,物理、化学
最近会诊都是白细胞减少的病人,看来有必要再学习一下了。白细胞减少症指外周血白细胞绝对计数持续低于4.0×10^9/L。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主要成分,所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常导致白细胞减少。本病根据中性粒细
一、何为淋巴瘤?淋巴细胞是人体的健康卫士,他们抵抗外来细菌、病毒等的入侵,清除机体内衰老坏死的细胞,维护着机体内环境的“整洁有序”。淋巴细胞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至少有三大谱系:从胸腺发育而来的淋巴
常常有人问我,在淋巴瘤诊断中如何选择抗体?选择多了会造成浪费,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甚至引发纠纷;选择少了不能满足诊断需要。这确实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也很难有一个统一和固定的标准。因为每个病例都不同,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