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症处理: (1)开塞露通便法:让宝宝取左侧卧位。将开塞露打开,先挤出少量药液润滑开塞露顶端及肛缘,然后轻轻插入宝宝肛门,用力挤压塑料壳后端,使药液全部注入肛门内,再退出空壳扔掉。立即堵住肛门,随后尽量保留药液,即能达到通便的目的。 (2)肥皂条通便法:将普通肥皂削成圆锥形(底都直径l厘米左右,长3厘米左右),蘸少许温开水后,轻轻插入肛门内,由于肥皂的化学性和机械性剌激,使肠蠕动增加,并润滑肠壁而引起自动排便。不过,有肛门黏膜溃疡、肛裂者不宜使用此法。也可以用咸萝卜条代替肥皂。(3)生理盐水或肥皂水灌肠法:也可以用生理盐水或肥皂水保留灌肠。(4)手抠粪块:有些家长忍不住要用手抠宝宝的粪块,请一定要小心,只能用小手指,再涂点凡士林或石蜡油润滑剂后,再抠粪块,以免损伤孩子的肛门皮肤及肛门括约肌。2、调节饮食是关键:(1)母乳喂养者:妈妈多摄入一些蔬菜、水果及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例如南瓜、红薯等;同时服用一些乳酸菌类保健食品或酸奶,调节肠道菌群,也可以给宝宝喂益生菌如:培菲康、妈咪爱、合生元等。(2)人工喂养者:可在配方奶中加糖或者加喂果汁(如番茄汁、桔汁等),以刺激肠蠕动,也可以换用含膳食纤维的配方奶。较大的婴儿可加菜泥、菜末、水果、粥类等辅食。再大一些的孩子,可添加较粗的谷类食物,如玉米粉、小米、麦片等制成的粥。 (3)两三岁的宝宝,还可借助于通便类食物,如白萝卜煮水、菜粥、蒸红薯、芝麻糊等。少吃苹果,多喝水。3、注重排便训练,形成规律的如厕习惯:很多宝宝的便秘源于没有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致使排便的条件反射未能很好地形成所致。因此,防治宝宝便秘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从出生后3个月起,实施规范的排便习惯训练,促进排便的条件反射早日形成。在早晨喂奶后,由大人两手把持宝宝排大便,或让宝宝坐便盆,排便小椅等,连续按时训练半个月至一个月,即可逐渐见效,养成排便训练习惯后,不要随意改动时间。对于较大的幼儿便秘,除鼓励其多运动,多进富含纤维的食物外,也应提醒其按时如厕,养成良好习惯。4、按摩疗法更易收到奇效:按摩防治便秘确有良效,但只适合于功能性便秘的宝宝。(1)3对按摩点:先让宝宝并拢由第2至第5的4个手指,获得从食指到小指的宽度,即为一个测量单位(下称单位);再确定按摩点,按摩点有3对:第一对位于肚脐左右各一个单位,每侧再加0.5厘米处;第二对在左右手外侧,从腕关节弯曲处中部顺着胳膊肘方向,向上一个单位处;第三对在脚部,先在左右脚内侧找到突出的踝骨,向上一个单位即是。每天至少按摩1次;或者饭前30分钟,或饭后l小时,用食指或中指顺时针按摩,每对按摩点持续20秒,一般2~3周便可见效。(2)推七节骨:七节骨自第2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家长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腹向下直推,推50次左右。(3)按摩脐周:家长右手四指并拢,在宝宝的脐周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推揉按摩,每次约5分钟左右。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排便,而且有助消化的作用。5、通用偏方: 热水浸浴法:盛一盆热水(水温适度),抱住宝宝两腿,让其臀后部分浸入水中,持续2分钟后抱出,休息2分半钟,再次浸入水中,如此重复数次。 6、经验方:(1)中药治疗:此法适用于较大婴幼儿。①炒莱菔子10克,研细末。当晚用白糖水冲服,次日小儿大便得解,如法3~5次,小儿大便逐渐正常。②取大黄10克,研成极细粉末,与冰片2克混匀,研成散剂备用。取醋适量将散剂调为糊状,放在伤湿止痛膏上敷脐,12小时换药1次。为巩固疗效,可连续贴1~3次。③胖大海2枚,沸水约150毫升,冲泡15分钟,待其发大后,少量分次频频饮服。7、药物:(1)肠道益生菌: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培菲康)、合生元等。(2)中成药:王氏保赤丸:
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头围在多少内正常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黄磊: 你好!头围是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一般新生儿约为34cm,1个月时为37~38cm,6个月时为约44cm,1岁时约46cm,2岁时约为48cm,5岁时约50cm,15岁时接近成人,约54~58cm。这是平均值,还有个体差异。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意义。如果头围的确增大,就应该去医院检查,是否有脑积水。脑积水是头围增大最常见的原因。
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您好:我孩子现7个多月,从5个多月开始孩子开始长鹅口疮,反反复复长到现在。 期间用过门诊开的“小甜嘴”抑菌剂,效果很好,但是经常隔三岔五的反复。也用过制霉菌素的药剂摸过,但效果不明显。去山大二院看过说也是有制霉菌素治疗。 我想咨询一下您,孩子的鹅口疮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从4个多月添加辅食,期间感冒过一次有点肺炎前期,已经完全康复。也经常补锌、钙。夜间偶尔哭闹。现体重19斤,平常吃水果和米粉,不喝水和奶粉,一直哺乳。谢谢!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黄磊:你好!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就是容易反复发作。建议口腔先涂抹苏打水,再涂抹制霉菌素糊,每天3次,涂抹后半小时不要喝水吃奶,鹅口疮消失后,继续涂抹3~5天。同时加用肠道益生菌如培菲康、妈咪爱等。同时照顾宝宝的大人一定勤洗手,注意卫生。宝宝的用具勤消毒。祝宝宝早日康复!
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医生你好我的宝宝便秘有两个月了,以前都是母乳喂养每天一次大便很正常,10个月的时候给他断奶了以后就开始便秘,每天白开水喝的很多大概600-700毫升有时候还会更多,水果蔬菜也不是吃,为什么还是便秘。大便每天都有就是干的像钢豆,排便很困难,有时候实在困难就用开塞露了,前两天可能肛裂了,每次把他大便都哭的啊!看着真的难受啊!这两天开始每天晚上给他喝蜂蜜水加香油,早上空腹喝蜂蜜水中午一包清火宝,有时在扎100多毫升黄瓜汁,现在每天能排出一点了,好像每次都排不干净似的,有口气,晚上睡到下半夜就反转哭闹,睡不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断奶后加了几天配方奶后来便秘认为是奶粉的问题就停了一段时间。现在每天喝一杯老酸奶,这两天又开始慢慢的给他加了羊奶粉。补充: 用过开塞露好怕有依赖性,不是长久之计。王氏保赤丸用过一周,没什么效果。香蕉苹果没效果。火龙果吃过前几天有点效果,后来就没用了。平时也很注意纤维蔬菜的摄入,每天都两次粥粗粮(荞麦皮,大米,小米玉米面)混合熬粥,有时加南瓜,鲜玉米粒。好像没什么效果,也不知道问题是不是出在吃的过粗了。黄瓜汁加蜂蜜,没效果。现在早上喝蜂蜜水,中午清火宝一包,晚上睡觉前和蜂蜜加香油,能自己排便了还是很干,而且排不净。 ,很希望得到你的帮助,希望专家给我分析以下,我万分感谢啦!看着孩子整天很难受,做妈妈的心每天被牵着。打算这两天还是没有改善就去医院,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黄磊:你好!的确有时便秘是个棘手的问题。从你的叙述来看,宝宝的饮食你已经注意了。但是建议不要为苹果。还可以试试煮白萝卜水给宝宝喝、吃南瓜、蒸红薯。实施规范的排便习惯训练,促进排便的条件反射早日形成。按摩疗法:⑴3对按摩点:先让小儿并拢由第2至第5的4个手指,获得从食指到小指的宽度,即为一个测量单位(下称单位);再确定按摩点,按摩点有3对:第一对位于肚脐左右各一个单位,每侧再加0.5厘米处;第二对在左右手外侧,从腕关节弯曲处中部顺着胳膊肘方向,向上一个单位处;第三对在脚部,先在左右脚内侧找到突出的踝骨,向上一个单位即是。每天至少按摩1次;或者饭前30分钟,或饭后l小时,用食指或中指顺时针按摩,每对按摩点持续20秒,一般2~3周便可见效。 ⑵推七节骨治小儿大便秘结不通:七节骨自第2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家长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腹向下直推,推50次左右。 ⑶按摩脐周:术者右手四指并拢,在孩子的脐周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推揉按摩,每次约5分钟左右。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排便,而且有助消化的作用。加用益生菌:妈咪爱等。
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宝宝出生20天后开始腹泻吃奶粉就拉奶片吃一次就拉一次 去医院开了妈咪爱和必奇吃了开始稍好点之后就不管用了之后又去另一个医生那医生说是消化不良开了绿梅止泻颗粒,奶粉停了喝米汤就不拉一吃奶粉就又拉,之后是儿童医院医生建议吃腹泻奶粉,开了培菲康和蒙脱石散,就不拉了吃了8到9罐腹泻奶粉,然后掺奶粉直到全部替换成配方奶就又拉,后来又吃腹泻奶粉之后换成羊奶粉要好点可是还是有奶片,前段时间感冒又拉肚子就掺着腹泻奶粉吃了培菲康和蒙脱石散,培菲康吃了四五盒,现在还掺一小勺腹泻奶粉没敢不放便便里还是有奶片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能否给些治疗建议谢谢!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黄磊:你好!宝宝的体重还可以。就你所述宝宝的情况,考虑是先天性乳糖不耐受。你所说的腹泻奶粉就是无乳糖奶粉,可以继续用。如果搀着普通配方奶宝宝腹泻好转,就掺着喂,比例自己慢慢摸索。宝宝已经6个月多了,可以逐渐添加辅食,一般来说,随着宝宝长大、添加辅食,腹泻就会好。如果通过饮食调整,宝宝不腹泻,就不需要吃药。如果腹泻严重,可以加用蒙脱石散和益生菌制剂。祝宝宝健康成长!
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咳嗽,流鼻涕,呼吸有拉锯的声音 给孩子打了两针喜炎平,效果不明显 你能给一些意见吗?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黄磊:你好!考虑宝宝可能已经发展成支气管炎或肺炎了。建议去医院看医生,全面检查,重点肺部检查,是否有喘鸣音、水泡音等。给宝宝查一个血常规,必要时拍一个肺部平片。建议抗炎、平喘、止咳治疗。
大部分的新生儿在出生一周内可以出现皮肤黄染。这是宝宝体内有一种叫“胆红素”的物质在作怪。体内胆红素增高就可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这一现象就称为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早期新生儿,引起黄疸的原因多而复杂而且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有严重黄疸的新生儿应警惕核黄疸的发生,特别是未成熟儿,月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一般可于重度黄疸发生后12~48小时之内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吮奶无力、肌张力减低、呕吐、不吃奶等症状,此时如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恢复。一、家长如何判断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呢?我们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用拇指按压身体较硬部位的皮肤表面,如前额、胸前或大腿等,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染;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染;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现黄染,即为重度黄染,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二、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可以自行消退的,但是病理性黄疸是由许多原因组成的一组疾病,必须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常见的几种黄疸原因是: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三、新生儿黄疸分类1. 生理性黄疸大部分足月儿在生后 2~3天出现黄疸,5~7 天最重,10~14天 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3~4周,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05.2umol/L(12mg/d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256.5umol/L(15mg/dl),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都在正常范围,尿中无胆红素或过多的尿胆原,肝功能正常。这种黄疸为生理性黄疸,家长不必紧张。目前认为早产儿血清胆红素<257umol/L(15mg/dl)作为生理性黄疸的上界欠妥,因较小的早产儿即使胆红素<171umol/L(10mg/dl)也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约有50%的足月儿、80%的早产儿可以出现生理性黄疸。2.病理性黄疸(1)黄疸在24h内出现;(2)黄疸程度重、发展快,血清胆红素>205umol/L(12mg/dl)或每日上升>85umol/L(5mg/dl)。(3)黄疸持续过久(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或退而复现,并进行性加重;(4)血清结合胆红素>26umol/L(1.5mg/dl)。3.母乳性黄疸(1)单纯母乳喂养。(2)无任何临床症状,生长发育良好。(3)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4)肝功能正常,无贫血。(5)黄疸高峰常在生后7~10天,可持续6~12周。(6)暂停母乳后2~3天,黄疸可迅速消退,胆红素可下降50%。(7)不需任何治疗,黄疸可渐减退。二、治疗原则1.找出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2.蓝光疗法;提早喂养(生后头几天,要求哺乳每天达10次以上)和保持大便通畅;肠道菌群移植。3. 控制感染,保护肝脏,不使用对肝有损害及可能引起溶血及黄疸的药物。4.适当输血浆和白蛋白,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5. 应用酶的诱导剂:鲁米那、尼可刹米。6.纠正缺氧和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7.若为母乳性黄疸,可继续母乳喂养,也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若黄疸严重,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三、新生儿黄疸的护理1.观察皮肤: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估计血清胆红素,判断其发展速度。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2.光照疗法护理:注意保护眼睛和会阴;观察生命体征;监测体温和箱温;保证水分及营养供给;出箱时注意保暖。3.耐心喂养患儿: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护理人员应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4.神经系统:主要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从而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5.大小便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大便及胆红素排出。6.处理感染灶: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是否有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处理。7.补液管理:合理安排补液计划,及时纠正酸中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的速度,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联结的胆红素也可进入脑组织。四、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预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做好产前检查,对妈妈进行血型筛查,预防早产难产和新生儿溶血;提高接生技术,防止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出生后防止肺炎、败血症等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我们要尽早给新生儿喂养,增加早期喂养的频率和喂养的摄入量,让胎便尽早的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红素,因为如果胎便不排出干净胆红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的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多。观察宝宝的大便,如果从黑色转变为黄色,胎便就是排干净了。如果用水或葡萄糖替代喂养,可能会使妈妈的产奶量减少,导致宝宝体内胆红素水平更高。
“哇—”随着一声响亮的哭声,一个新生命刮刮落地,给家庭带来的是欣喜、幸福和快乐。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喂养和护理可爱的宝宝,使之健康成长,免受疾病之苦。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可发生在宫内、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后,由细菌、病毒或原虫引起。发生在宫内、分娩过程中占活产新生儿的0.5%,占新生儿尸体解剖的5%~35%。全世界每年有200万儿童死于新生儿肺炎。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其特点,需充分认识,不可忽视,及早识别,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引起新生儿肺炎的原因一、宫内感染:母孕期受细菌、病毒或原虫等感染,羊膜早破24小时以上或羊膜绒毛膜炎污染羊水。孕母阴道内的细菌、病毒或支原体等上行感染羊膜,胎儿吸入污染的羊水而产生肺炎。孕母在妊娠后期受到病毒、原虫或支原体等感染,病原体可经血行传播给胎儿而使之发生肺炎。二、分娩过程中感染: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吸入孕母阴道内含病原体污染的分泌物而发生肺炎。或因断脐不洁发生血行感染。三、出生后感染:出生后肺炎的发生率最高。1. 接触传播:接触婴儿者患呼吸道感染时易传给新生儿,致新生儿发生肺炎。2. 血行传播:新生儿患有其他感染性疾病时,病原体可经血行传播至肺而致肺炎。3. 医源性传播:由于医疗器械消毒不严格活医护人员洗手不勤而将致病菌带给新生儿引起肺炎。家长如何识别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炎是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孩子越小越易患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孕妇如产前曾发生过感染性疾病或胎儿曾发生过宫内窘迫,出生后的新生儿要警惕有肺炎的可能。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妈妈需要仔细观察才能早识别早发现。如果你的宝宝出现鼻塞、呛奶、口吐细白泡沫、咳嗽、发热或体温不升、精神萎靡、吃奶困难、不哭、呼吸急促、喘鸣、呼吸表浅等表现,口周或肢端青紫,其他部位皮肤发灰或苍白,你就应该立即去医院检查。严重者甚至可出现呼吸暂停。判断是否患了肺炎最简单的办法是数呼吸和观察胸凹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控制规划(ARI)方案所定:当小于两个月的婴儿,在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大于或等于60次,可视为呼吸增快;如果数两个1分钟均大于(或等于)60次可确定此患儿呼吸增快;小于两个月的婴儿吸气时可见到胸壁下端明显向内凹陷。称之为胸凹陷。这是由于患肺炎时,孩子需要比平时更用力吸气,才可完成气体交换所致。如果新生儿既有呼吸增快又有明显胸凹陷,就可诊断为重度肺炎,必须住院治疗。新生儿肺炎如何治疗如果你的宝宝患了肺炎,妈妈们也不要惊惶失措,马上到医院就诊,医护人员会给予宝宝良好的治疗护理。1. 加强护理及重症监护:对体温不高者注意保暖,保持适中温度,使患儿皮温达36.5℃,环境湿度在50%以上。要注意开窗通风,避免空气不流通。喂奶时注意不要让孩子吃得太快太急,喂奶一次量不宜过多,以免呛奶或溢奶。喂奶后要轻轻拍背,让宝宝打呃排气。2. 氧气吸入:根据病情,如宝宝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可给予氧气吸入。3. 抗病原体治疗:对细菌性肺炎原则上以早用抗生素为宜,静脉给药疗效好,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但肺炎的致病菌一时不易确定,因此多采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霉素等。对病毒性肺炎可用利巴韦林(Ribovirin病毒唑)。对衣原体、支原体肺炎可用红霉素、阿奇霉素。极低出生体重儿及严重肺炎可多次输血浆或静脉丙种球蛋白。3. 供给足够的营养及液体:喂奶以少量多次为宜。如供应热量不足,可静脉补充血浆、氨基酸或高营养液。静脉补充液体总量不宜过多,输液速度不宜过快。4. 对症治疗:根据病情可给予止咳化痰治疗如沐舒坦等,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确保呼吸道通畅。5. 胸部物理治疗:必要时可给予体位引流、胸部叩击或震动。新生儿肺炎如何护理新生儿肺炎在注意诊断、加强治疗的同时,护理也具有重要意义。1.环境:新生儿室内温度应在20℃~24℃为宜,相对湿度维持在50%~60%,并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新鲜,但要避免对流,以防受凉。2.体位:要注意经常翻身变换体位,取头高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利分泌物的排出。3.喂养:应供给患儿足够的热量、营养和水份,如病情危重者,可暂停喂奶、喂药,以免呕吐引起窒息。如喂奶时患儿口鼻周围出现青紫、呛咳,应立即停止,并予吸氧。病情稳定后,喂奶也应少量多次。4.吸氧:当患儿出现呼吸气促、唇周青紫者应立即吸氧。5.吸痰:肺炎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但新生儿反应低下,不会咳痰,故要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6.体温:新生儿肺炎体温多正常,若体温高者可采用物理降温,一般不用退热药物,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7.输液时,每分钟以4~6滴为宜,以免因速度太快引起肺水肿或心衰而加重病情。液量也不宜太多。8.新生儿反应能力差,肺炎初常无呼吸道症状,因此要密切观察心率、呼吸,若有口吐泡沫,面色苍白,唇周青紫,拒奶时,说明病情较重,要积极抢救治疗。新生儿肺炎如何预防1. 关于妈妈:如果妈妈分娩前有感染性疾病、羊膜早破、羊膜炎等,可用抗生素预防胎儿感染。2. 关于家人:房间环境温度湿度适宜,不宜过度拥挤,避免过多亲属朋友探视宝宝。护理宝宝前应严格洗手。平时家人不要经常亲吻小儿,以免从呼吸道传入病菌。注意喂养,预防奶液吸入。如果家人中有患呼吸道疾病如感冒等,应给予隔离或戴上口罩,以免传染宝宝。3. 关于宝宝:宝宝勿与发热、咳嗽、流涕等人员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