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是一门主要通过手术方式治疗疾病的学科,过硬的临床技能是优秀外科医师的必备素质。近年来,传统的临床技能教学方法已经很难满足教学要求,模拟技能训练变得越来越重要,训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未来临床工作中的表现和能力。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方法,是手术方法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但是,腹腔镜技术训练周期长,在临床实际操作中提高比较困难。因此,教育处决定举办腹腔镜技能培训班,该次培训对象为我院的研究生、专培医生、规培医生和住院医生。 12月6日,由北京医院教育处和普通外科主办,贝德思达公司协办的第一届腹腔镜手术技能模拟培训班在北京医院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顺利举办。此次培训班得到杜元太副院长、刘德平处长的大力支持,临床技能中心王作伟、刘晓旭、王兰老师做了精心细致的筹备,普通外科的肖刚、贾文焯、余涛主任医师也都做了大量相关工作。 本次培训班采取小班教学的方式,特邀请北大人民医院临床模拟教学专家沈凯老师来授课,普通外科贾文焯和余涛进行现场指导,课程围绕目前临床必要的技能训练主题,让学员在理论和实践中掌握腹腔镜必要技能。 此次课程突破传统以理论讲课为主的授课模式,采用“理论引导,实操为主”的新型模拟带教模式,给参与此次培训班的学员提供了充分的动手练习机会,让学员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和掌握这项技术。虽正值寒冬,但学员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到了吃饭的时间都不肯离开。经过紧张的训练,学员们的技术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培训结束后,12名学员都顺利地通过了测试,获得了培训合格证书。培训结束后,临床技能中心还对本期学员开放了腹腔镜模拟训练器材,让学员巩固学到的技术。 腹腔镜技能培训班的成功举办只是一个开始,北京医院教育处将会推出系列技能培训班,美容缝合培训班和显微操作培训班也都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希望能为临床医师的技能提高提供更多的帮助。(素材提供:北京医院 教育处、胃肠外科)转载来源:39健康网
2016年4月病例分享,患者基本资料:女,48岁,BMI22.14,肠镜发现肿瘤位于距肛门15cm处,直径2.5cm,活检示绒毛管状腺瘤癌变,术前分期T1N0M0,手术时间105分钟,术中出血量30ml,术后6天出院,术后病理示绒毛管状腺瘤局部恶变,淋巴结(0/18),T1N0M0,术后至今复查14个月未见异常。乙状结肠癌NOSES手术视频分享链接http://pan.baidu.com/s/1gfOkpR9,欢迎批评指正。
近日,普通外科胃肠专业贾文焯副主任医师成功实施了我院首例完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北京医院胃肠外科在腹腔镜胃肠手术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使腹腔镜技术向更加微创化,美观化方向发展。 患者,男,61岁,诊断为结肠多发息肉,在我院消化内科实行纤维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术中发现乙状结肠有一枚宽蒂息肉,直径约1.5cm,质地硬,表面不平,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腺瘤癌变,需要进行结肠癌根治术,转科至胃肠外科,基于前期经验的积累及肖刚主任的大力支持,贾文焯副主任医师认为该例患者病变小,病变距离肛门远,体型偏瘦,完全可尝试进行自然腔道(直肠)取出标本的腹部无切口手术(通常情况下,现在主流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需要在腹部做一5cm左右小切口将标本取出体外,只能称之为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经过术前仔细评估和大量查阅文献,由贾文焯副主任医师主刀,余涛主治医师协助,为患者施行了完全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手术取得圆满成功,在肿瘤根治的同时,切除标本通过直肠取出,腹部仅有四个Trocar疤痕。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第一天已经排气,进流质饮食,并于术后第5天康复出院。近年来,经自然腔道手术(NOTES)的出现让人们彻底转变了对外科治疗的理念,各类经自然腔道手术及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的技术层出不穷,从广义上看,NOTES手术分为软镜NOTES和经脐孔NOTES,软镜NOTES即真正意义上的NOTES手术,经脐孔NOTES是利用脐部这一自然皱褶放置镜头,经阴道或直肠入路手术,术后体表无可见瘢痕。目前国内有学者将使用腹腔镜器械或者TEM设备等,经自然腔道(阴道或者直肠)取标本的腹腔镜手术的技术归类为类NOTES,此技术综合了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和微创理念,术后腹壁仅存留几处Trocar疤痕,并结合独特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以及标本取出途径,既保证了肿瘤的根治性切除,同时也能达到最佳的微创效果,更加适合目前的临床现状,更容易在临床推广和开展。 类NOTES适用于:肿瘤浸润深度以T2-T3为宜,经直肠取标本的肿瘤环周直径<3cm为宜。对于肿瘤局部病期较晚,病灶较大,或是过于肥胖的病人不建议进行该手术。现阶段类NOTES术虽无法达到腹壁无疤的微创效果,但由于其能最大程度地迎合外科医生的操作理念,并使病人从微创手术中获得巨大利益,进而完美的诠释了外科医生对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至高追求。不可忽视的是,外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应时刻保持理性,谨慎合理地选择术式,避免盲目激进地进行“微创手术”,一定要注意治疗的规范性,也只有在规范中进行创新,这样才能体现微创的真正意义,才能使得病人最大程度的获益。相关链接http://www.bjhmoh.cn/index.php?r=archives/default/new&id=13887&t=1457293739
近日,普通外科胃肠专业组为一位88岁高龄直肠癌伴不全肠梗阻的患者成功实施腹腔镜手术,目前患者已经康复出院。 由于患者年龄过高,手术及麻醉极具风险,难于实施手术,患者家属几乎陷入绝望的地步。经人引荐患者来到我院普通外科,胃肠专业组贾文焯副主任医师诊断后,认真评估了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认为患者虽然高龄,但平素体健,无严重合并症,且病变局限未发现远处扩散,伴有不全肠梗阻表现,尚有通过手术治愈的机会。由于老人代偿能力差,手术具有极高风险,通过和家属充分沟通后,在他们的信任与期冀以及医生神圣的使命感下,贾文焯副主任医师毅然接受了这次挑战。 由于患者在外院已禁食近一月,营养状况相对较差,我院胃肠外科专业组为其制定了详细的诊治计划,给予改善营养状况及完善术前检查。近年来,我院胃肠外科专业腹腔镜技术在肖刚副主任的带领和积极推广下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处于国内先进行列,并在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基于前期的经验积累及科室领导的大力支持,贾文焯副主任医师评估后认为本例患者尚可耐受气腹条件,可以尝试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 手术由麻醉科杜翔华主任医师配合,贾文焯副主任医师和余涛主治医师联合为患者实施了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术中尝试降低气腹压力等多项技术改进,两个多小时的手术时间,与传统手术用时差别不大。术后第二天,患者已经排气,可进清流,主诉疼痛感轻微,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一周顺利出院,充分体现了微创技术在高龄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将60至75岁之间人群定义为年轻老年人,将75岁以上人群定义为高龄老年人。近年我国加速进入人口老龄化进程,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比例也逐年增加。因此,如何更好地治疗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是临床面临的严峻问题。高龄患者常伴有全身慢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降低,导致术后机体功能恢复缓慢,吻合口及切口愈合延迟,容易出现吻合口瘘、切口裂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来说,传统开腹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随着腹腔镜手术研究的深入及技术的成熟,腹腔镜手术时间大大缩短。并且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对内脏器官的干扰少,生理功能扰乱轻,同时腹壁切口小,创伤反应、炎症反应轻。理论上,高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应当较开腹手术更加安全。但在现实诊治过程中,如何把握好适应症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北京医院在老年疾病诊治方面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多学科的默契配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本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院胃肠外科在高龄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相信随着经验的积累,我们一定会制定出适合高龄老年人腹腔镜手术的围手术期诊治规范,使更多的高龄老年患者获益。http://www.bjhmoh.cn/index.php?r=archives/default/new&id=6892&t=1423731326
近期,受美国柯惠医疗中国总部的邀请,在普通外科副主任、胃肠外科主任肖刚的大力支持下,我院普外科胃肠专业贾文焯副主任医师和安琦主治医师作为其培训中心老师,在美国柯惠医疗中国临床培训中心(上海)对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名医师进行腹腔镜胃肠手术理论知识及操作技巧培训。 该项培训课程至今已成功举办数十期,形成了完善的授课体系。本次授课中,贾文焯医师和安琦医师分别讲授了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术者及助手相关理论知识,并分享了手术经验,与学员们进行了良好的互动。在分组进行的动物实验中,由学员们模拟进行腹腔镜胃肠道手术,两位医师对学员进行了耐心的指导。整个培训课程十分顺利,学员们均表示受益匪浅,贾文焯副主任医师和安琦主治医师的工作受到了学员及培训中心的一致肯定。 我院胃肠外科专业腹腔镜技术起步于2001年左右,是全国最早开展的单位之一,在普通外科肖刚副主任的带领下,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和经验总结,技术日臻成熟。近几年肖刚副主任毫无保留地在我院胃肠外科专业传授并推广腹腔镜胃肠手术技术,使我院腹腔镜胃肠手术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一直保持在国内先进行列。目前我院腹腔镜技术已涵盖了几乎所有的胃肠道手术和常见外科手术,如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胃肠道巨大腺瘤、胃肠道间质瘤、阑尾炎、切口疝、造瘘口旁疝、胃食管返流及代谢性疾病等,并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双镜联合手术(腹腔镜加纤维胃肠镜),TEM手术,3D腹腔镜手术。 美国柯惠医疗中国临床培训中心为保证其培训的有效性,其培训讲师经过严格选拔,均由国内知名大型三甲医院医师担任,本次贾文焯副主任医师和安琦主治医师入选其讲师团行列,标志着我院胃肠外科腹腔镜技术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同时也为扩大我院在国内的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文章来源链接:http://www.bjhmoh.cn/index.php?r=archives/default/new&id=6243&t=1405323031
我院西部医疗服务队赴内蒙古宁城进行医疗帮扶工作2014-3-10供稿 2月底,京津冀地区迎来严重的雾霾天气,但恶劣的天气无法阻挡北京医院西部医疗服务队的医务人员远赴塞北、服务边区人民的热情。为深入贯彻党的“服务百姓健康活动”的号召,作为以往对口医疗支援工作的延续,北京医院医疗队一行5人,奔赴内蒙古宁城县医院,开始了为期5天的医疗服务活动。 本次北京医院医疗队由中医科主任医师张军、普外科副主任医师贾文焯、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兴文、病理科主治医师张伟和营养科副主任营养师丁丽丽组成。医疗队在宁城县医院开展了门诊、手术、查房和业务授课等多种形式的医疗活动。 一下车,中医科主任医师张军就立刻向宁城县医院的接待同志询问工作的安排。根据宁城县医院的医疗需求,每天中医专家坐诊,同时指导一位毕业三年的中医大夫,在望闻问切四诊、理法方药及常见疾病的中医诊疗常规等方面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培养后备人才。很多当地患者慕名前来就诊,涉及的病种有慢性肾脏病、肝胆胃肠病、妇科疾病及皮肤病等,共接诊患者150余人次,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和好评。 贾文焯副主任医师和王兴文副主任医师根据外科特点,每天早晨进行专科查房和专家门诊,同时根据当地医疗条件,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和当地医生交流经验,分析疑难病例,指导治疗。贾文焯医生三天内完成四台胃肠肿瘤手术,其中腹腔镜直肠癌ELPAPE手术为当地同类手术第一例。王兴文医生完成的两台手术中,采用微创的方法切除颅内直径8厘米的巨大脑膜瘤,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的特点。病人家属及院方均对北京医院专家的精湛技艺表示衷心感谢。 病理科张伟医生在5天内完成专题讲座4次,共涉及8个专题;签发疑难报告20余例;并针对已往病理报告,对宁城县医院和其他医院的病理科医生进行分析和讲解。张伟医生还根据当地情况,就病理科的发展,向宁城县医院领导提出人才培养和科室建设的合理化建议,县医院的刘起书记和李东宁副院长当场决定采纳建议。 营养科丁丽丽医生对本科成员进行系统授课的同时,还在神经内科等科室会诊,指导相关治疗。县医院其他科室闻讯,纷纷联系授课,丁丽丽医生挤出休息时间,到产科门诊、产科病房和内分泌科病房讲课,很多没有听到课的同仁都表示可惜,希望医疗队下次再来时可以提前预定安排授课事宜。 在5天的时间里,医疗队每个成员都抓紧短暂的时间,为当地患者和医院多做一些,为当地同仁多讲一些。时间虽然短,但北京医院的专家与宁城县医院的同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离开宁城的早晨,县医院领导和同仁自发前来送行,双方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纷纷表示这次活动既是对过去的继承,同时也是两家医院友谊的发扬。宁城医院同仁的期盼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当地患者的心愿就是我们工作的动力。今后西部医疗服务队还将积极响应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号召,开展基层医疗活动,服务百姓健康,为西部群众送来首都的优质医疗和社会正能量。链接:http://www.bjhmoh.cn/templates/T_new_second/index.aspx?nodeid=182&page=ContentPage&contentid=51510
概述高危人群发病机制症状诊断鉴别诊断分期系统治疗术前须知术后复查饮食及注意事项预后预防概述胃的外形与挂着的弯辣椒相似(弯向右侧),上端是胃的入口称为贲门,下右端为胃的出口称为幽门,上部称胃底、中部称胃体、下部称胃窦,右侧较短称为胃小弯,左侧较长称为胃大弯,向腹壁的一面称为胃前壁,向后背的一面称为胃后壁。胃壁从内到外(或称从浅到深)由胃粘膜层(主要为粘膜上皮细胞)、粘膜下层、肌层、浆膜下层和浆膜层组成。胃的主要功能:(1)储存、研磨、搅拌、并向小肠内排入食物;(2)分泌胃酸、各种消化酶等部分消化食物;(3)产生促进红细胞成熟的内因子(缺乏后易出现贫血)。胃的邻近结构包括:贲门上的食管、幽门下的十二指肠、胃中下部后下方的胰腺、胃中下部下方的横结肠、胃小弯/幽门/贲门右上方的肝、胃后壁后方的后腹壁、胃上中部左后侧的脾脏、胃底上方的膈肌和肝左叶、胃前方的腹壁、胃底体交界后方的肾上腺/肾、胃体大弯前下方的小肠。恶性肿瘤胃癌起源于胃壁最表层的粘膜上皮细胞,可发生于胃的各个部位(胃窦幽门区最多、胃底贲门区次之、胃体部略少),可侵犯胃壁的不同深度和广度。癌灶局限在粘膜内或粘膜下层的称为早期胃癌,侵犯肌层以深或有转移到胃以外区域者称为进展期胃癌。肉眼或胃镜观察胃癌有多种形态,如表浅型、肿块型、溃疡型、浸润型、溃疡癌(为慢性胃溃疡癌变)。显微镜放大观察癌细胞有多种类型(组织学分类),如腺癌(占约90%,包括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腺鳞癌、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类癌。更细微的癌细胞内部的分子结构也有很多差异,因此,虽都称为胃癌,即使肉眼和显微镜下所见类型是相同的,但个性仍有很大差异,目前并不知晓究竟有多少个性独特的胃癌。全球每年新发胃癌100余万,中国占42%,死亡约80万,中国占35%,是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两倍多。资料显示[1]:2007年,在我国前10位癌症中,(1)胃癌发病率为第二位(城市男性为第二位、城市女性为第四位,农村男性女性皆为第一位),死亡率为第三位(城市男性女性皆为第三位,农村男性女性皆为第一位);(2)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男女之比均为2比1;(3)农村的发病率是城市的1.6倍、农村的死亡率是城市的1.9倍;(4)死亡/发病比率(相当于患病后的病死风险)为第八位。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发病的高峰年龄在50岁~80岁,但已逐年呈现年轻化趋势,胃癌中19~35岁患者的比例40年来已从1.7%升至当前的3.3%。我国胃癌高发区为:与饮食习惯有关的山东、辽宁、福建、甘肃、青海、宁夏、吉林、江苏、上海等地;与地质水质有关的如祁连山内流河系的河西走廊、黄河上游、长江下游、闽江口、木兰溪下游及太行山南段等地。目前国人死因1/4是癌症,癌症死因的1/4是胃癌,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病例中,约半数死于胃癌。胃癌疗效与病期早晚和诊治方法及手段密切相关,早期胃癌经足够的治疗后90 %以上患者能生存5年以上或治愈,而很晚期胃癌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不足5 %。因此,早发现是改善疗效、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可惜我国胃癌患者在确诊时为早期者仅占10%以下,日本约60%,差距相当大;主要因为日本坚持定期胃镜检查,我国患者多因不适就诊,而胃癌患者大多数到了中晚期才有症状。因此,对胃癌高危人群定期胃镜等检查,是发现早期胃癌的有效手段。所谓高危人群,就是指患胃癌的风险较高危的人群,他们的胃癌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几倍,甚至近10倍。高危人群目前比较肯定的胃癌高危风险是:1、患有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是指有癌变倾向的良性疾病,如:(1)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率可达10%;(2)慢性胃溃疡,癌变率低于3%;(3)胃息肉,直径>2cm,多发且基底较宽者癌变率高;(4)胃部分切除者,残胃癌变率可达0.3%-10%;(5)其他癌前病变,如巨大胃粘膜肥厚症,疣状胃炎等;(6)胃镜活检病理类型: ①异形增生,也称不典型增生,由慢性炎症引起,轻度到中度不典型增生往往可逆,少数情况会恶变,如发展到重度不典型增生则可认为是癌前病变甚至被认为是早期癌;②胃间变则癌变机会多;③大肠型肠化生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2、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规律、吃饭快(不能细嚼慢咽致胃不得不更多研磨混合而易致胃损伤)、喜高盐/过烫食品(易致粘膜损伤),喜食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含量高的腌制、熏制、干海货、隔夜菜,喜食烧烤的红肉、少食新鲜蔬菜等、常食霉变食物(可导致胃液中出现杂色曲霉、黄曲霉、镰刀菌等霉菌感染,产生致癌的杂色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3、长期酗酒及吸烟:酒精可使粘膜细胞发生改变而致癌变。吸烟也是胃癌很强的危险因素,青少年时期开始吸烟者危险性最大。4、有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患者家属胃癌发病率比正常人群高2~3倍。5、长期心理状态不佳:如压抑、忧愁、思念、孤独、抑郁、憎恨、厌恶、自卑、自责、罪恶感、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崩溃、生闷气等,胃癌危险性明显升高。有研究称A型者的胃癌发病率要比其他血型的人高20%,其原因是否与A型人执着地追求和现实的无法实现产生的纠结有关尚不知。6、某些特殊职业:长期暴露于硫酸尘雾、铅、石棉、除草剂者及金属行业工人,胃癌风险明显升高。7、地质、水质含有害物质:地质为火山岩、高泥炭、有深大断层的地区,水中 Ca/SO4 比值小,而镍、硒和钴含量高。火山岩中含有较高含量的3,4苯并芘,泥炭中有机氮等亚硝胺前体含量较高,易损伤胃粘膜。高浓度硒和钴也可引起胃粘膜损害,镍可促进3,4苯并芘的致癌作用。8、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有研究称约半数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国人约60%感染该菌,但仅0.03%的人群患胃癌。发病机制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是由原始新生细胞(干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分化而来,何时生长何时死亡都是受机体某种程序控制的,不会疯狂失控生长。干细胞都有各种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绝大多数情况下原癌基因的特性不表达出来,不会形成致癌物质,因此也就不能发育成胃癌细胞。有胃癌家族史者原癌基因可能更容易表达出来,这就是遗传的因素。胃癌属于多基因决定的显性遗传。北欧学者通过对瑞典、芬兰、丹麦的44778对双胞胎调查研究发现,癌症患者的子女患同种癌症的危险性要增加,特别是胃癌。同卵双生子,如果一个人发生胃癌,另一个发生率比异卵双生者高9.9倍。遗传基因的异常包括抑癌基因的变异或丢失、原癌基因的激活。除了遗传等内在因素外,还有很多外在的致癌因素,如上述高危人群面临的各种非遗传性的高风险因素,也可直接诱发或长期破坏胃粘膜屏障使促癌物质更易诱发干细胞原癌基因表达或基因突变而产生致癌物,使新生不成熟的原始细胞不能分化成具有正常功能的胃粘膜上皮细胞,而是变成各种分化程度不良的非正常细胞。Hp生存主要依附于胃窦部和胃体部粘膜上(也是胃癌高发部位),少见于贲门粘膜上。Hp感染的量与胃炎严重程度、活动性和胃上皮损伤及其程度呈明显正相关,Hp粘附较多的部位,上皮细胞易变性。慢性胃炎患者HP的检出率很高(50%~80%),而正常胃粘膜很少检出Hp(0~6%),慢性活动性胃炎者更高(达90%以上)。抗Hp治疗致Hp清除后胃粘膜组织的炎症明显改善,而感染复发者炎症又出现。自身免疫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及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Hp的检出率很低。上述证据均提示Hp至少是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萎缩性胃炎往往是长期Hp感染的后果之一(尤其是胃窦部)。Hp在胃粘膜细胞粘附后,产生多种酶及代谢产物,如尿毒酶及其产物氨、过氧化物歧化酶、蛋白溶解酶、磷脂酶A2 和C等;也可激发免疫反应、使胃泌素分泌增加导致高胃酸状态等。这些均可损伤胃粘膜,而被损伤的胃粘膜更容易遭受胃酸、胃蛋白酶的进一步破坏,诱发慢性炎性病变、使各种致癌因子更容易直接作用于胃粘膜的上皮细胞。同时,上述多种化学物质还可引起细胞骨架的重排和细胞信号传导途径的改变、直接促进细胞分裂、增加细胞基因突变的机会。在Hp产生的诸多的致病因子中,以尿素酶有重要作用,可水解尿素释放出氨(NH3),氨可以直接损伤胃粘膜,但却保护Hp在胃粘膜的生存,Hp本身在其产生的“氨云”包绕之中免受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而得以生存。Hp的种株很多,患者只有感染了毒力很强、致癌机会较高的菌株,才有可能患胃癌,当然很可能还与患者自身的遗传因素有关。若机体的免疫监控功能正常,往往可以清除少量的异常细胞,但当长期心里状态不佳引起内分泌系统异常及免疫功能长期低下、或异常细胞由于某种未知原因逃逸了机体的免疫监控,则异常细胞最终发展成机体无法控制其生长与死亡的胃癌细胞,完成癌变过程。癌变过程很漫长,可达数十年,常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 →胃癌这样一个缓慢过程。一旦癌细胞形成且能对抗机体免疫监控后则会爆发性失控生长成肉眼可见的胃癌病灶,根据患者不同年龄及生长代谢速度,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半年到数年。局部癌灶不断生长,就会占据正常胃细胞的空间导致胃正常功能减弱,甚至直接侵润性生长到邻近组织和器官上继续生长破坏邻近器官。不断流经癌灶内部的淋巴液和血液会将癌细胞通过淋巴管及血管带到机体各个部位的淋巴结(位于淋巴管上,淋巴液最终会汇入血液)或全身各组织器官导致癌细胞广泛转移。局部癌灶生长突破胃浆膜后散落到腹腔内,种植在腹腔各部位。随着体内各处癌细胞疯狂无控制地生长、不断抢夺了正常细胞的营养物质,最终使正常组织器官因营养极度不良而功能衰竭,导致胃癌患者死亡。症状1.早期胃癌:70%以上毫无症状,有症状者一般不典型,上腹轻度不适是最常见的初发症状,与消化不良或胃炎相似。2.进展期胃癌:既往无胃病史,但近期出现原因不明的上腹不适或疼痛或背痛;或既往有胃溃疡病史,近期上腹痛或背痛频率加快、程度加重。上腹部饱胀感常为老年人进展期胃癌最早症状,有时伴有嗳气、返酸、呕吐。若癌灶位于贲门,可感到进食不通畅;若癌灶位于幽门,出现梗阻时,病人可呕吐出腐败的隔夜食物。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据统计约50%的老年患者有明显食欲减退、日益消瘦、乏力,有40%-60%的患者因消瘦而就医。消化道出血:呕血(10%)、黑便(35%)及持续大便潜血阳性(出血少,肉眼看无血但化验可发现)。胃体癌大便潜血阳性率占87.6%,贲门癌潜血阳性占64.4%。3. 终末期胃癌死亡前症状(1)常伴极度消瘦、贫血、乏力、食欲不振、精神萎糜等恶液质症状。(2)多有明显上腹或背部持续疼痛:癌灶溃烂、侵犯神经或骨膜引起疼痛。(3)可能大量呕血、黑便、胃穿孔、胃梗阻致恶心呕吐或吞咽困难或上腹饱胀加剧。(4)腹部包块或左锁骨上可触及较多较大的质硬不活动的融合成团的转移淋巴结。(5)有癌细胞转移的淋巴结增大融合压迫大血管致肢体水肿、心包积液;胸腹腔转移致胸腹水,难以消除的过多腹水致腹彭隆胀满。(6)肝内转移或肝门(肝脉管出入口处)转移淋巴结肿大融合成团或该处脉管内有癌栓堵塞引起黄疸、肝肿大。(7)常因免疫力差及肠道通透性增高引起肠道微生物移位入血致频繁发热、或胸水压迫肺部引起引流不畅导致肺部感染、或严重时致感染性休克。(8)因广泛转移累及多脏器、正常组织被破坏丧生功能、大量癌细胞生长抢夺营养资源使正常组织器官面临难以逆转的恶性营养不良最终至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诊断1、体格检查:可能有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是进入血液全身播散的最后守卫淋巴结)、上腹包块(晚期才有)、直肠指检发现盆腔底部有肿块(癌细胞脱落至盆腔生长)。2、实验室检查:早期血检多正常,中、晚期可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粪便潜血试验阳性(早期胃癌约20%,中、晚期可达80%)。目前尚无对于胃癌诊断特异性较强的肿瘤标记物,CEA、CA50、CA72-4、CA19-9、CA242等多个标记物的连续监测对于胃癌的诊疗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3、影像学检查:(1)上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有助于判断病灶范围。但早期病变仍需结合胃镜证实;进展期胃癌主要X线征象有龛影、充盈缺损、粘膜皱襞改变、蠕动异常及梗阻性改变。(2)增强型CT(电脑断层扫描设备)可以清晰显示胃癌累及胃壁的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较大的腹腔盆腔转移。(3)MRI(磁共振显像)在判断癌灶范围方面可提供另一种信息,CT造影剂过敏者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怀疑转移者可使用此检查,MRI有助于判断较大的腹膜转移状态,可酌情使用。(4)PET-CT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设备与电脑断层扫描设备合二为一的设备)对判断是否是胃癌约有80%以上的准确性(但印戒细胞癌和粘液腺癌准确性仅约50%),并可了解全身有无转移灶,没有痛苦,但费用昂贵。 术前显影的胃癌术后可靠此方便地追踪有无胃癌复发或转移。(5)胃镜或腹腔镜超声:①可测量癌灶范围及初步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助于术前临床分期,以便选择疗法及判断疗效。②胃镜病理活检(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验)明确为胃癌者,可作胃镜超声检查确定其是否为早期或进展期,因单纯胃镜检查有时难以区分胃癌的早晚期。③胃镜发现可疑胃癌但病理活检未取到癌组织而不能确诊,可用超声内镜判断以避免病人反复胃镜检查活检。④术前各种影像检查怀疑淋巴结广泛增大者或怀疑侵犯重要脏器可能不能切除者,若条件许可,可行腹腔镜超声检查了解是否癌灶与脏器间有界限以便切除、淋巴结是否转移融合到无法切除的程度、哪些淋巴结有可能转移。4、内窥镜检查:①胃镜检查,可发现早期胃癌,鉴别良恶性溃疡,确定胃癌的类型和病灶范围。发现胃溃疡或萎缩性胃炎,要病理活检评估其细胞异型增生程度,重度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者需要按早期癌对待。②腹腔镜检查,有条件的医院可通过此检查达到类似剖腹探查的效果,可细致了解癌灶与周围情况,尤其是可发现腹膜有无广泛粟粒状种植转移的癌灶,这是其它检查难以发现的。一旦有此种情况,则手术疗效很差,若患者高龄且身体很差,则可考虑放弃手术而试用其它疗法。鉴别诊断(1)胃良性溃疡:与早期胃癌较难鉴别,一般靠胃镜下活检鉴别。(2)胃息肉:往往有蒂,胃镜若见表面光滑常为良性,若较大且表面有坏死也可能癌变,需活检鉴别。(3)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占胃恶性肿瘤0.5%~8%,多见于青壮年,好发胃窦部,临床表现与胃癌相似,约30%~50%的该病患者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发热,钡餐检查可见弥漫胃粘膜皱襞不规则增厚,有不规则地图形多发性溃疡,溃疡边缘粘膜形成大皱襞,单个或多发的圆形充盈缺损,呈“鹅卵石样”改变。胃镜见到巨大的胃粘膜皱襞,单个或多发息肉样结节,表面溃疡或糜烂时应首先考虑为胃淋巴瘤,活检多能鉴别。(4)胃间质瘤:占胃恶性肿瘤0.25%~3%,多见于老年人,好发胃底、体部,呈半球形或球形,表面粘膜经常正常,但也可因缺血出现大溃疡。无溃疡时往往活检阴性(即未见瘤细胞),超声内镜可协助鉴别。分期系统胃癌治疗的目标是将体内癌细胞全部消灭。胃癌在体内可能存在的位置为:胃、胃附近淋巴结、邻近器官、腹膜腔、远处淋巴结、血液、远隔器官。手术只能清除胃、胃附近淋巴结、邻近器官、有时包括部分腹膜的癌灶,但远处淋巴结、全身血液、远隔器官只能通过化疗、放疗等其它疗法治疗。由于各种疗法都有局限性、优缺点、不同的费用、风险及痛苦,在选择各种治疗方法前,应当明确癌细胞究竟在哪些位置、病期早晚程度是否适合某种疗法。癌细胞所处位置决定了病期的早晚,因此,既能了解癌细胞位置、又能判断病期早晚的分期系统对疗法选择及预测生存期尤为重要。目前的主要分期系统是通过描述胃癌细胞在体内的位置和范围来进行病程早晚分期的。主要通过描述原发胃癌病灶的侵犯深度(即进展程度)(T分期,即以英文肿瘤Tumor的首字母T标示)、癌细胞转移到淋巴结的情况(N分期,即以英文淋巴结的结字Node的首字母N标示)、远处转移情况(M分期,即以英文转移Metastases的首字母M标示)(包括远处淋巴结转移、远隔脏器转移和血液转移);再根据T、N、M的不同分期的组合与疗效、生存期等预后的相关性来综合确定总分期(0~Ⅰ~Ⅳ期),所以有的系统也称为TNM分期系统,分期越高,则病情越晚、生存期越短。自1962年胃癌高发国日本推出第1版《胃癌处理规约》、1966年UICC(国际抗癌联盟)发布胃癌TNM分期系统以后,国际上研发了各种胃癌的分期系统。但多年来,各分期系统的T、N、M分期标准不同,使很多医师在选择治疗方案时产生困惑。经过持续的东西方交流和国际合作研究、尤其是近十年来更多高证据级别的临床循证医学研究结论的发表、胃癌分子生物学信息和行为的进一步了解、免疫学的进展、各种新型化疗药物和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与应用、放疗技术的改进与应用,2010年后,国际上临床医师(尤其是亚洲、欧洲和北美)应用最多的胃癌二大分期系统,即AJCC(美国癌症联合会)和 UICC联合推出的第7版胃癌分期手册和JGCA (日本胃癌协会) 推出的第14版《胃癌处理规约》的T、N、M分期及TNM分期标准终于实现了统一,T、N、M分期及TNM分期如下(AJCC 还提出了组织学G分级):T分期Tx 原发癌灶无法评估T0 无原发癌灶的证据Tis 原位癌:胃粘膜上皮内癌灶,未侵及粘膜固有层T1 癌灶侵犯胃粘膜固有层、粘膜肌层或粘膜下层T1a 癌灶侵犯固有层或粘膜肌层T1b 癌灶侵犯粘膜下层T2 癌灶侵犯固有肌层T3 癌灶穿透浆膜下结缔组织,而尚未侵犯脏层腹膜或邻近结构T4 癌灶侵犯浆膜(脏层腹膜)或邻近结构T4a 癌灶侵犯浆膜(脏层腹膜)T4b 癌灶侵犯邻近结构N分期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N0 区域淋巴结无癌转移N1 区域淋巴结1-2枚有癌转移N2 区域淋巴结3-6枚有癌转移N3 区域淋巴结7枚或以上有癌转移N3a 区域淋巴结7-15枚有癌转移N3b 以上区域淋巴结16或以上枚有癌转移M分期M0 区域淋巴结以外无远处转移M1 区域淋巴结以外有远处转移G分级(也与疗效和预后有关)Gx 分级无法评估G1 高分化G2 中分化G3 低分化G4 未分化TNM分期T分期N分期M分期0期TisN0M0IA期T1N0M0IB期T2T1N0N1M0M0IIA期T3T2T1N0N1N2M0M0M0IIB期T4aT3T2T1N0N1N2N3M0M0M0M0IIIA期T4aT3T2N1N2N3M0M0M0IIIB期T4bT4bT4aT3N0N1N2N3M0M0M0M0IIIC期T4bT4bT4aN2N3N3M0M0M0IV期任何T任何NM1旧版的AJCC/UICC的TNM分期系统与JGCA分期系统最明显的区别在于N分期的标准。AJCC/UICC以有转移的淋巴结数目为N分期的标准,对生存期判断更准确。而JGCA强调有转移的淋巴结的解剖位置作为N分期的标准。由于有转移的淋巴结的解剖位置或数量在术前均难以确定、只能在术后病理检测中准确获知,实际上准确的分期只能在术后才能确定。也就是说不论哪种分期系统,实际上在术后才能更好判断生存期及其它各种术后疗法可能存在的潜在益处。近十年来的较多高级别证据的临床研究更支持有转移的淋巴结数目比位置更能准确地预测术后生存期及术后放化疗可能存在的潜在益处。所以日本在2010年后,N分期也改为按数目分了。但日本多年来按解剖位置进行N分期的努力,使外科医师对其所标示的胃癌在淋巴转移途径上先后转移的各组淋巴结的解剖位置非常熟悉,从而也导致了淋巴结清扫水平的大大提高,同时研究出了各种期别胃癌的最佳淋巴结清扫范围。因此,两大分期系统在历史上对胃癌患者的贡献同等重要。所以,2010年以后,AJCC/UICC也建议各期胃癌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可参考日本JGCA标准。虽然术后由病理科医师检测手术标本得到的分期很准确,称为病理TNM分期(pathological TNM分期,简称pTNM分期),但无法指导术前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因此就出现了一种不完善的术前粗略分期方法,即还是根据各大分期系统的T、N、M分期标准,只不过T和M分期比较准确(可通过术前各种检查来较准确评估),而N分期只能很粗略猜测,故称为临床TNM分期(Clinical TNM分期,简称cTNM分期)。治疗手术是胃癌主要和传统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胃部癌灶的切除、及尽可能清扫干净胃癌最可能转移到的淋巴结。胃手术切缘分3类:R0切除:胃切缘显微镜下未见癌细胞;R1切除:胃切缘显微镜下见癌细胞;R2切除:胃切缘肉眼见癌灶。淋巴结清扫范围分为:D0清扫,即清扫范围不包括所有JGCA的14版《胃癌处理规约》中所列的第1站淋巴结;D1清扫,即清扫所有第1站淋巴结;D2清扫:即清扫所有第1、2站淋巴结;D3清扫:即清扫所有第1、2、3站淋巴结。有时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比D0、D1、D2、D3范围大一点或小一点的情况,以D0+、D1+/-、D2+/-、D3+/-来表示。为了能够按最新标准进行pTNM分期,应至少清扫及检测16个淋巴结。随着分期系统发展及多学科疗法进展,手术仍然不可替代,但已成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目前国际上根据cTNM和pTNM分期建议术前术后对疗法进行综合选择,达到最佳疗效。一、胃癌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1. 根据术前检查化验结果,评估cTNM分期(实际多仅为cTM分期)。2. 根据术前分期情况和患者身体状况,进行多学科评估,可耐受手术者:(1)T1aM0者: EMR(胃镜下粘膜层切除)、或ESD(胃镜下粘膜及粘膜下层切除)、LWR(腹腔镜下楔型切除术)和IGMR(腹腔镜下胃内黏膜切除术)或手术R0切除D0或D1清扫。(2)T1bM0者:R0切除D2清扫。(3)T2及以上,M0者:R0切除D2清扫(或可+术前新辅助化放疗)。(4)M1者若局部可切除,为改善生活质量及减轻癌负荷,可行姑息手术,R2~0切除D0~D2清扫。(5)M1者若局部无法切除,行胃肠短路手术缓解或以备胃梗阻、空肠造口留置肠内营养管供肠内营养输入或备用于胃排空障碍或梗阻后。(6)若术前通过胃镜活检发现癌细胞分子水平的药物治疗特异靶点,T2及以上者可考虑术前新辅助化放疗+药物靶向治疗。3. 根据术后pTNM分期决定术后治疗方案:(1)T1aM0, R1切除者:按(4)处理。(2)T1a/1b N0M0,R0切除者:临床观察,随访。为了应对可能存在的阴性淋巴结中的微转移(目前常规病理检测不能测出),也可考虑预防性应用S-1(有国产的替吉奥制剂)或卡培他滨单药口服以提高治愈率。R1切除者按(4)处理。(3)T2N0M0,R0切除者:临床观察或部分患者给予化放疗,可考虑S-1或卡培他滨口服。四、放射治疗用放射线,如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x射线、电子线、中子束、质子束及其它粒子束杀伤癌组织的手段,称为放射性治疗(放疗)。虽然放射线更易损伤癌细胞,但也损伤正常细胞,造成局部或全身放射反应。胃癌放疗急性反应(治疗后不久就产生)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体重减轻、粘膜损伤、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胃酸等各种消化酶分泌受抑制、皮肤发红起皱干燥稍黑等,大部分都不严重;晚期(或长期)并发症可能需几个月或几年才逐步显现出来,但通常是永久性的,包括脊髓、肝脏、肾及胃的放射性损伤、少数病人甚至可能发生胃穿孔,但随放疗设备和技术进步,损伤范围和程度在缩小。与化疗不同的是,放疗只会影响癌灶及其周围部位,不会影响全身。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马恩陵现有技术主要包括体外的常规放疗、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图像引导放疗等。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等先进技术可更好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提高放疗耐受性。 由于胃腺癌对放射线敏感性低,单独放疗效果不佳,在胃癌治疗中是辅助性的。放疗分术前、术中、术后放疗和姑息性放疗(即在不能延长生命的情况下减轻梗阻或疼痛)等四种。术前放疗(或放化疗)主要针对预计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进展期胃癌;术中关腹前可在可疑部位留置体内放射性粒子;术后放疗(或放化疗)主要针对T3-4或N+(淋巴结阳性)的胃癌或R1/R2切除者;姑息性放疗针对局部区域复发和/或远处转移、骨转移引起疼痛者。据报道术前放疗可使手术切除率提高2%左右,使中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提高1%~2.5%。 国外有研究认为术前或术后化疗加放疗比单独化疗能使5年生存率再略提高。在欧美,有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指出放疗对于胃食管交界部癌有效。胃癌放疗在国内研究和应用较少,主要原因是国内越趋围手术期化疗加R0切除和D2清扫,这种情况下放疗增加生存率获益的研究太少,缺乏说服力。五、中医治疗无法切除或复发的胃癌,若放化疗无效,可行中药治疗。虽不能缩小癌灶,有些患者可有生活质量改善,少量报道显示生存期不比化疗差。但目前国际上并不认可中药疗效,有认为这只表明晚期患者化疗或中药疗效都很差,基本是自然生存期。故中药治疗的生存期是否比无治疗的患者自然生存期长、或不差于化疗所延长的生存期、或可加强化疗药疗效,尚需更多高级别临床研究。六、支持治疗旨在预防、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有时生存期有些延长。包括镇痛、纠正贫血、改善食欲、改善营养状态、缓解梗阻、控制腹水、心理治疗等。对晚期无法切除的胃癌梗阻患者行内窥镜下放置自扩性金属支架风险和痛苦均小。放射科医师通过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或在胆总管被肿大淋巴结压迫而狭窄梗阻处置放支架,可缓解黄疸而避免生存期的缩短。大出血时,可请放射科医师试行血管栓塞止血。七、综合治疗由于各种疗法均有局限性,为进一步提高III、IV期胃癌尚不理想的5年生存率,临床医师一直在进行各种疗法综合应用,并一直在观察哪些综合治疗对哪些患者疗效最好,已取得不少进展,但还远远不理想。术后复查当通过监测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进行定期随访,目的是监测复发或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评估改善营养状态等。随访应当包括血液学、影像学、胃镜等检查项目。随访频率为术后3年内每3-6月1次,3-5年每6月1次,5年后每年1次。胃镜检查每年1次。复查就诊时,应带齐术前胃镜报告、手术记录、术后病理报告和化放疗方案复印件,若在手术医院复查,则院方都会提供原件。此外应将自己保存的所有x 线上消化道钡餐造影,CT片,B超检查报告单等一起携带。饮食与注意事项一、术后饮食需结合对饮食耐受情况及胃肠容量酌情调整进食量及种类、进食间隔和次数。术后初期一般采用特殊途径供给营养,如静脉营养或肠内营养。术后3-4天排气、胃肠功能恢复后,可渐进食,通常应循以下原则:1、少食多餐:因术后接纳食物的空间明显缩小,每餐食量也不能多,只能少食多餐才能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求,以每天8~10餐开始为宜,术后1月左右逐渐改为5-6餐,3-6个月后逐渐改为3-4餐。因各人情况不同,没有绝对标准,主要根据食后是否不适来决定每次进餐量和间隔时间。主食与配菜应选稀、软且易于消化的食物。由于患者短期内并不习惯小胃或无胃的状态,往往容易按术前习惯吃喝导致胀满难受、胃排空障碍、甚至吻合口开裂,所以千万不可暴饮暴食。2、多食蛋白质丰富食物:术后初期应按照无渣清流食、少渣流食、半流食、软食、普食顺序进食。流质饮食以米汤、蛋汤、菜汤、藕粉、肠内营养制剂、奶、蛋白粉为宜。半流食应选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新鲜易消化食物;动物性蛋白最好来源是鱼类,也可食蛋羹、酸奶;植物性蛋白以豆腐为佳。进普食后,应多食蔬菜、水果。3、少食甜食和脂肪:应避免摄入大量过甜食物引起不适。脂肪供能不超总能量35%,少食畜肉脂肪,应食易消化吸收的脂肪,如植物油、奶油、蛋黄等。4、食物禁忌:(1)忌食冰冷、过烫食物;(2)忌辛辣刺激性强的调味品;(3)忌饮烈酒、浓茶等刺激性饮料;(4)避免过于粗糙食物,如油炸食物。5、预防贫血:胃癌次全切除尤其全胃切除后,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因此可适当食用瘦肉、鱼、虾、动物血、动物肝以及大枣、绿叶菜、芝麻酱等富含蛋白质与铁质的食品。6、细嚼慢咽:术后胃研磨功能减弱,对于较粗糙不易消化的食物,应细嚼慢咽。二、放化疗期间饮食增强营养可使癌细胞生长,活跃生长的癌细胞更易被放化疗损伤,因此放化疗期间应该增加营养摄入,宜补充高蛋白质食品。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可(1)增加开胃食品,如山楂、萝卜、香草、陈皮等,(2)少食多餐(化疗前可不吃),(3)冷食,(4)更换食谱,改变烹调方法,(5)食物要比较熟烂便于消化吸收,(6)多吃维生素含量高的生拌凉菜和水果。实在难以进食者应给予肠内营养或静脉营养支持。三、注意事项1、生活调理:应环境良好、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忌疲劳(易致免疫力下降、生存期缩短)。2、心理调理:(1)早期者治愈率很高,不必紧张悲观。晚期者也不要太悲观烦恼,因不但改不了事实,且只能让免疫功能进一步低下,不利延长生存期。若抱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多活一天就多赚一天”的心情,做一些热爱的事情(旅游或是各种体力消耗不大睡眠影响不多的事)、吃一些能让心情舒畅的美食等,就可能使心情变好或至少阵发性变好,这都能使专杀癌细胞的淋巴细胞等免疫力增强,这是最天然的生物疗法。(3)在饮食上不必过多忌口(尤其生存期不长者),只要无不适,想吃就吃;过多忌口会加重精神负担、免疫功能会受抑。预后1981年全国胃癌协作组总结9602例作了各种手术治疗的胃3、5年生存率分别为32.6%及20.8%。近年来随诊疗水平进步,Ⅰ、Ⅱ期生存率较大提高。各期术后5年生存率大致如下:Ⅰ期(或T1)约90%;Ⅱ期(或T2)约70%;Ⅲ期(或T3)约30%;Ⅳ期(或T4)约10%。韩国2011年报道:N0、N1、N2、N3a、和N3b,5年生存率分别为89.7%、73.6%、54.9%、23.1%和5.4%。60岁以上术后效果较好,30岁以下预后很差。远端预后较好,近端及广泛者预后差。大于4cm者预后差。弥漫的比局限的差,低分化的比高分化的差。进展期胃癌若术前腹腔冲洗液中发现癌细胞、或腹腔镜发现腹膜广泛粟粒状转移灶,则术后生存期较短。若有大量腹水,或全身广泛转移,则生存期多仅为3-6个月。预防首先,预防胃癌发生,减少或消除高危人群所面临的各种致癌因素,降低发病率。其次,早发现、早治疗。应注意身体不适变化,定期胃镜检查,一旦发现早期胃癌,尽早手术,可延长生存期、增加治愈率。第三,在治疗胃癌时,要尽可能采取各种综合治疗方法预防复发和转移。
2013年10月14 日的健康讲座经过我的精心准备和众位听众的捧场支持,获得了圆满成功,在此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肯定,现把我讲课的课件放到这里,供大家参考。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一种早期症状隐蔽的癌症,容易与多种疾病相混淆,大肠癌生长较慢,有较长的时间限于局部,早期发现可获得手术根治。有数据显示,大约有三至四成的肠癌病人因医生和病人本身的疏忽而被误诊。如今,全世界大肠癌的发病率正以年均2%的速度上升,而上海的调查显示,我国大肠癌发病率的增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达到年均4%。大肠癌早期常见表现如下: 1)便血:肠癌早期病变仅限于黏膜,可无症状,或仅有排便习惯改变。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即可出现便血,血色多淡暗,粘附于大便表面。粪便镜检可发现红细胞,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对有血便或持续大便潜血阳性病人,应首先考虑到有大肠肿瘤的可能,并应做进一步的相关检查; 2)黏液便和脓血便:癌肿破裂时,大便中常带有鲜红或暗红的血液和黏液,且粪血相混; 3)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由原来的每天一次变成两三次,每次大便完毕后有大便不尽的感觉; 4)腹泻或便秘交替:若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症状,就可能是因为癌瘤的生长影响了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就应该考虑癌变可能; 5)腹痛和腹胀:肠癌患者因肠道梗阻会腹胀、腹痛,其中腹痛的发生率较腹胀的发生率高。疼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轻重不一,多为隐痛或胀痛; 6)贫血与消瘦:随病程进展,病人可出现慢性消耗性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及发热,甚至出现恶液质,并经常伴随着疲劳和无法解释的体重骤降,与便血、摄入不足以及消耗过多有关。 当有以上表现时就应该考虑大肠癌可能,最好去做结肠镜检查,这是目前早期诊断大肠癌的有效手段。 近十几年,大肠癌的手术治疗理念和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另外草酸铂类,口服氟尿嘧啶类以及靶向药物等的出现,使大肠癌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改观,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患者获得了长期无瘤生存,相信随着技术和药物的发展进步,大肠癌已经不是绝症。
PPH手术—中重度痔疮治疗的好方法俗话说“十人九痔”,而痔疮的治疗方法五花八门,各种广告、宣传随处可见,令人难辨是非。究竟用什么方法治疗、去何处治疗效果比较可靠呢?痔疮治疗的目的是解除症状,而不是根除痔本身。内痔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4度。1-2度较轻,保守治疗即可,而3-4度较重,常需手术治疗,而传统手术存在很多弊病。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出现了一种治疗痔疮的新技术--痔上黏膜环切术,又称PPH手术。该手术采用PPH吻合器,将痔上方的直肠黏膜做环形切除,恢复肛垫的正常解剖位置,同时又阻断了直肠末端动脉的终末吻合支,消除了痔疮发生的根源,效果理想。我科在国内较早开展PPH手术,经过十余年的不断改进完善,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混合痔(3-4度)、环状痔、严重痔脱垂、脱肛等,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手术较传统手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咨询,诊治!咨询专家贾文焯 普通外科胃肠专业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每周一下午地点: 卫生部北京医院门诊(二楼外科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