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抽搐或惊厥发作其实是短暂的,具有自限性,一般1~2分钟内症状就会缓解,很少超过5分钟,这时候家长要做到是 让孩子保持侧卧,松开衣领,头转向一侧,这样能保证呼吸道畅通,让呕吐物或者分泌物流出,防止呕吐造成误吸、呛咳、窒息。 尽量挪开娃身边可能危及到他们的物品,做好安全防护,避免碰伤、摔伤等。 家长还可以仔细观察孩子发作时的症状,如眼睛具体看向哪边看、头向哪侧转以及抽搐是从哪侧先开始等等。 减少对患儿的刺激,保持安静,记录抽搐时间,最好用手机把孩子的发作情况录下来,就诊时拿给医生看就更直接。 呼叫120!无论是抽搐少于5分钟的惊厥,还是抽搐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仍不能缓解复杂惊厥,均需就诊明确原因,让医生寻找病因,更有效地控制惊厥,防止宝宝再次抽搐。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请记得点赞和转发给需要的亲朋好友。欢迎关注儿科医生陈登念,儿科育儿知识和生长发育知识不定时更新中……………
家长在生活中如何管理孩子的身高? 建议家长首先养成给孩子定期测量身高的好习惯,至少每3个月给孩子定点、定时量一次身高,了解孩子的生长速率;骨龄决定了孩子的生长空间和潜力,但骨龄和年龄有可能存在严重偏差,这种情况下只按照年龄来判断孩子的身高是偏离实际的,建议家长每年带孩子测一次骨龄。生活上,睡眠、饮食、运动和心理也是影响孩子身高的关键因素,建议学龄期的孩子不晚于22:00睡觉并睡足8-9小时以上;饮食方面注意营养均衡和蛋白质的充足摄入,少喝碳酸饮料,少吃西式快餐、油炸食品和反季节蔬果等;弹跳类运动能有效帮助孩子长高,可让孩子每天用1小时的时间进行跳绳、篮球、排球、羽毛球、跑步等体育运动;心理上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轻松的家庭环境,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学习压力,不要习惯在饭前和睡前批评孩子。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生长异常病急乱投医,或轻信广告,或盲目等待,这可能耽误了孩子的最佳干预时机,给孩子留下一生的遗憾。而应该第一时间带孩子到正规医院专科门诊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诊断。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请记得点赞和转发给需要的亲朋好友。欢迎关注公众号儿科医生陈登念,儿科育儿知识和生长发育知识不定时更新中……………
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得缩写,一般患友会有很多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高代谢表现,包括多饮多食,多汗,心慌,腹泻,睡眠差等。引发甲亢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体内的碘含量过高,但部分属于免疫反应所致。因此甲亢患者在饮食方面要格外的注意,否则病情就会进行性加重。孩子得了甲亢,父母非常担心,总在询问怎么吃?有没有禁忌。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甲亢吃什么:第一:富含淀粉食物。甲亢患者宜吃含淀粉的食物,如面食、馒头、大米、土豆、南瓜等;以供给足够的热量,纠正过度的消耗。多吃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如牛肉、鸡肉、瘦猪肉、鱼、牛奶等;出现低钾,手足颤抖时,可多吃苹果。另外,花生、紫苏、白芥子都有抑制甲状腺素合成的作用。第二:富含维生素食物。甲亢因高代谢,缺乏多种维生素,所以需要在饮食中保证供给充足,多吃富含维生素(A、B、C、D)的蔬菜、水果、坚果(花生、瓜子、松子、杏仁等),动物内脏、蛋黄、奶制品、胡萝卜、豆类食品。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复合维生素B。第三:高钙食品,甲亢易致骨质疏松(部分患儿骨龄会提前),在饮食中注意多吃高钙食品,如牛奶、豆制品等,不建议喝骨头汤。病情严重者,可以服用钙制剂、鱼肝油、维生素D制剂等。第四:深绿色蔬菜。可以选择性平、凉、寒而味甘的西瓜、萝卜、南瓜、苦瓜、丝瓜、黄瓜、冬瓜、地瓜、西红柿、茄子、青菜、白菜、金针菜。但部分蔬菜可加重甲状腺肿需注意,如卷心菜、橄榄、大头菜、核桃、卷心菜、木薯等。第五:低碘盐或无碘。严重者禁碘盐。如紫菜、海带、海鱼、海虾等。
保持充足营养、运动(正常儿童每天晚餐前空腹跳绳,有半小时以上较剧烈运动)、睡眠(保证睡眠9-10小时)。鼓励孩子坚持跳绳、打球、跑步等体育锻炼。多吃绿色食品,尽量避免吃反季节水果、蔬菜,不吃蜂蜜、蜂王浆、动物内脏、骨头汤、鸡汤以及养殖速成肉食等。少吃含有添加剂的食品,如含氢化植物油的花式面包、蛋糕、饼干等。饮食均衡,矮小儿童每天吃1-2个鸡蛋,一杯牛奶加瘦肉、鱼;3-5种蔬菜,每天吃1个苹果或一个香蕉或1个猕猴桃。不建议吃各种营养性补品。孩子宜早睡,最好9点前入睡。尽量不用化妆品及护肤品;避免让孩子接触与性有关的影视镜头及书籍。女孩要定期检查乳房,男孩检查睾丸是否增大,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小儿腹泻: 或称腹泻病,医生所谓的肠炎,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 临床表现: 轻型:常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乱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但每次大便量不多,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重型: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转变而来,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 ● 胃肠道症状食欲低下,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咖啡色液体;腹泻频繁,大便每日10余次至数10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含有少量粘液,少数患儿也可有少量血便。 ●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病因 易感因素 ● 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力偏低,不能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 ● 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且婴儿食物以液体为主,进入量较多,胃肠道负担重。 ● 机体防御功能差 a. 婴儿胃酸偏低,胃排空较快,对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较弱; b. 血清免疫球蛋白(尤其是IgM、IgA)和胃肠道分泌型IgA均较低。 ● 肠道菌群失调:正常肠道菌群对入侵的致病微生物有拮抗作用,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时、改变饮食使肠道内环境改变时、或滥用广谱抗生素时,均可使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失调,而患肠道感染。 ● 人工喂养: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SIgA、乳铁蛋白)、巨噬细胞和粒细胞、溶菌酶、溶酶体,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家畜乳中虽有某些上述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而且人工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极易受污染,故人工喂养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 感染因素 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 非感染因素 1、饮食因素: ● 喂养不当可引起腹泻,多为人工喂养儿,原因为:喂养不定时,饮食量不当,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或过早喂给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品;果汁,特别是那些含高果糖或山梨醇的果汁,可产生高渗性腹泻;肠道刺激物(调料、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也可引起腹泻。 ● 过敏性腹泻,如对牛奶或大豆(豆浆)过敏而引起腹泻。 ● 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主要为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肠道对糖的消化吸收不良而引起腹泻。 2、气候因素 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或由于口渴饮奶过多等都可能诱发消化功能紊乱致腹泻。 治疗原则: 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1、以母乳喂养的婴儿继续哺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儿可喂以等量米汤或稀释的牛奶或其它代乳晶,由米汤、粥、面条等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有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 口服补液:ORS可用于腹泻时预防脱水及纠正轻、中度脱水。轻度脱水口服液量约50~80ml/kg,中度脱水约80—100ml/kg,于8—12小时内将累积损失量补足。(不要问能不能兑奶喝,肯定不要!) ● 静脉补液: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吐泻严重或腹胀的患儿。输用溶液的成分、量和滴注持续时间必须根据不同的脱水程度和性质决定。 ● 控制感染 a. 水样便腹泻患者(约占70%)多为病毒及非侵袭性细菌所致,一般不用抗生素,应合理使用液体疗法,选用微生态制剂和粘膜保护剂。 b. 粘液、脓血便患者(约占30%)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应根据临床特点,针对病原经验性选用抗菌药物,再根据大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 ● 微生态疗法: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抑制病原菌定植和侵袭,控制腹泻。常用双岐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需氧芽胞杆菌、腊样芽胞杆菌制剂。 ● 肠粘膜保护剂:蒙脱石散能吸附病原体和毒素,维持肠细胞的吸收和分泌功能,与肠道粘液糖蛋白相互作用可增强其屏障功能,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击。 ● 补锌:能促进肠道粘膜修复,目前更加推荐补锌治疗。 ● 护理:合理护理,加强卫生。
宝宝突然抽筋怎么办?抽筋是急症,应紧急处理,抽筋突发时常在家中,身边没有医生帮忙,为了对付宝宝突然抽筋,家长应该懂得一些基本的处理方法! 1,立即将患儿平放在床上侧卧,或将头侧向一方,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解开衣领,裤带,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刺激,不能将病孩抱紧! 2,用纱布或布条,手帕等包裹牙刷柄或不锈钢匙柄或筷子等,放在孩子的上下磨牙之间(后面的大牙),防止抽筋时咬伤舌头,绝不能将自己的手指伸入,以免咬伤! 3,防止患儿抽筋时从床上坠落,应有专人看守! 4,保持呼吸道通畅,吸去口,咽,喉的分泌物! 切记不要用东西塞住他们的嘴巴,以防引起窒息,也不要按压他们的胸口。 5,可针刺十指尖(十宣穴),针要干净,局部不要卡出血,以避免感染。如果非专业人员,建议不要使用。 6,有高热时应设法降低体温(见相关发热文章)! 7,待抽筋停止后立即送往医院进一步抢救,如抽筋时间长,在家处理不能暂时停止,应立即呼叫救护车,在医生的帮助下一边送往医院! 8,以往有高热抽筋史的孩子,家中可备有少量常用的止惊药(需要符合预防用药标准,请儿童神经内科专科医生评估),以便抽筋突然发生时急用!
甲减病人比较多,有点患儿吃药都半年或1年以上了,但一问结果发现吃饭都不正确。特发此文: 优甲乐作为替代治疗的常用药物,需要长期甚至终生用药。 一、服药时机: 由于左甲状腺素片半衰期较长,大约5-7天,一天服药一次就能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研究表明最佳的服药时间是早餐前1小时,清晨服药最佳,清水送服。清晨服药也更符合甲状腺素的昼夜节律性变化。 当然有的人睡得晚,早晨起得晚,又得上班前完成进食,早餐前1小时服药很难做到。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适当改变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如果做不到,可以改为睡前服药,或者餐前半小时服药。 服用左甲状腺素片后3-6小时达到最高血药浓度,睡前服药的缺点是凌晨达到血药高峰,心率加快,有可能影响睡眠质量。有个别人体重大,尤其成人或肥胖儿童,晨起服药一次,对胃肠道刺激,对心脏影响较大,可以改为早晚服药,早上多服点,晚上少服点。 如果不小心忘记服药了,可以睡前补服,或者第二天加倍服药。 行甲状腺术后不可擅自停药。一定要遵医嘱。 二、注意事项: 很多食物、药物会影响优甲乐的吸收,避免同时服用。维生素、补品间隔1小时,含铁、含钙、含铝食物间隔2小时,豆类、奶类、中药间隔4小时。咖啡、茶、降脂药物消胆胺、质子泵抑制剂等都会影响优甲乐的吸收。 胃酸会影响药物的吸收,服药量比预期药量大,需要评估胃肠道功能。胃病治愈后,需要重新评估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素片剂量。 由于左甲状腺素片和人体自身分泌的甲状腺素结构一致,服药是安全的,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可以安全使用。 复查当天是否服药不影响甲状腺功能的结果,建议一口水送服正常药量。 由于优甲乐半衰期长达7天,开始服用优甲乐或者更改药量后2周至一月以上,检查甲状腺功能才有意义。 长期服用优甲乐有可能影响钙的吸收,建议适当补钙。 优甲乐副作用很少,服药初期有可能有多汗、心慌、月经紊乱、乏力、失眠等症状。建议咨询医师是否调整药量。 环境温度,个人体重,活动量对药量的需求有影响,因此要按医生要求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调整药量。 如果备孕或者已怀孕要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调整药量,让甲状腺功能持续达标。怀孕后要一月查一次甲状腺功能。 三、保存方法:优甲乐要去正规药店或者医院购买,按说明书要25℃以下保存。 如果觉得有帮助,请点赞
女孩的第1次月经称为月经初潮(Menarche)。大多数女孩的初潮年龄为12-14岁。出现初潮之前,女孩的乳房已经开始发育,身高突然增长,也有的已经长出了阴毛或腋毛。一般来说,初潮是不排卵月经,初潮后数月至1年才有排卵。 月经初潮被大多女性共同记为青春期的重要里程碑。 有一天,青春期的女孩不经意间发现自己下身阴道里自动流出血液,谓之月经初潮。一般发生年龄为12~14周岁,部分会提前到11岁。如果10岁以前出现月经,称为“性早熟”。由于遗传因素、环境气候因素、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种族、不同地区人群以及不同个体之间,月经初潮年龄存在很大的差异。月经初潮要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生殖器的清洗护理。 女子到了青春期,在丘脑下部和脑垂体激素的影响下,卵巢产生性激素,它能刺激性器官和乳房的发育,开始长出腋毛和阴毛;同时卵巢内卵泡中的卵细胞逐渐青春发育期的女孩成熟,成熟的卵泡破裂,把卵细胞排出到卵巢之外。这时,输卵管伞就把这个排出来的卵子吸进输卵管管腔内。 排卵后,卵泡里残留的细胞迅速生长、增多,并呈现黄色,称为“黄体”。它能分泌黄体激素,促使子宫内膜腺体分泌一种含有营养物质的粘液,为接受受精卵做好准备。如果排出的卵子没有受精,则往往于排卵后9~10天,黄体萎缩,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量下降,子宫内膜逐渐萎缩、脱落、出血,此即表现为月经来潮。 一般经过4~5天,子宫内膜大部分脱落完毕,在女性激素的作用下,又重新长出一层子宫内膜,并逐渐增厚,这时月经也就干净了。 初潮以及随后的月经可能并不和排卵一起发生。但也有在初潮之前一至二周排卵的罕见例子。 还有有一种很罕见的例子,是初潮出现得非常早,早于乳房发育和其他青春期发育。这种症状称为「月经早熟症」 (Premature menarche)。诊断前必须先排除其他造成流血的可能原因,如MAS,异物,肿瘤等。 初潮在乳房发育后超过三年仍未出现,则称为(原发性无月经症)(Primary amenorrhea)。原发性无月经症者,有约30%和基因异常有关,造成生殖腺机能较差或是生殖器官发育不全,在解剖学上有处女膜闭合造成无月经的状况。 有些女性的初经发生在十八岁,但是一般认为如果在十六岁时尚未有初经,就应该到儿童内分泌专科医生处进行诊断。引起初经迟到的原因可能是体重过轻或体重过重,这两种原因都是因为身体内脂肪比例过低和过高,影响了卵巢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初经迟来。除此之外,掌管内分泌的脑下垂体机能是否正常,生殖相关腺体产生肿瘤、服用药物、精神压力等,都会影响初经到来的时间。需要儿童内分泌专科门诊详细检查和仔细评估。
误区1:身体健康的人就不会生育有遗传病的孩子 身体健康的人生出的孩子一定不会得遗传病吗?非也非也。最常见的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那些外表正常的人,也很可能是某种遗传病的携带者,并传给后一代。就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为例,一个致病基因突变的携带者,不会出现临床症状,是因为发生突变的致病基因与之对应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是正常的,致病基因的功能不全,被正常基因所“弥补”或是“掩盖”,因而临床表现是“正常”的。但当夫妇双方都是某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携带者时,就有很大概率生出遗传病的患儿。如云贵川(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地中海贫血为例,一对地贫携带者夫妇,有1/4的概率会生育一个地贫患儿,1/4的概率生育完全正常的后代,2/4的概念生育跟父母一样的地贫携带者。 误区2:家族中没有遗传病史,后代就不会有遗传病 遗传病并不都是从上一辈亲代遗传而来,也有可能是生殖细胞形成或受精卵分裂过程中发生的遗传物质新生突变而来,比如绝大部分21-三体综合症(又叫先天愚型)患儿都不是从上辈遗传而来,其父母以及父母的前辈都是正常人。先天愚型发生主要是由于亲代之一的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或是受精卵在有丝分裂时,21号染色体发生不分离。由于单体型患儿大多不能存活,所以一般只能出生三体型后代。胚胎细胞内存在一条额外的21号染色体。21-三体综合症发病机制多数与孕妇高龄导致卵细胞老化有关,仅有极少数为家族遗传(即父母之一是先天愚型患者)。另一个重要因素先天愚型的男性患者不能生育,所以不存在遗传子代的问题。 误区3:遗传病代代相传,无法避免,也无法治疗 有的人认为,只要家族中有遗传病的成员或病史,就会代代相传,并因此悲观绝望,其实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遗传病是可以在出生前发现的,也就是可预防的,有的遗传病,甚至是可以进行治疗干预,达到缓解症状、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目的。现在常见的新生儿先天性遗传病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蚕豆病 (G-6PD缺乏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在很多地区已经纳入免费新生儿筛查项目;很多地区也成立了专门的产前诊断中心,对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染色体病已经能够开展产前诊断,这样就能够提前预防先天性遗传病的患儿出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如果你有相关疑问或问题,欢迎到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江南分院找儿科陈登念医生(内分泌遗传代谢专科)行相关咨询及指导!!!
我的孩子个子矮怎么会筛查出颅咽管瘤? 我的孩子早发育原来得了生殖细胞瘤? 小儿糖尿病不科学治疗有可能缩短寿命? 儿童期肥胖原来还会影响成年生育能力? 都说我孩子黑,原来是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都说生了个孩子,但分不出是男孩还是女孩? 我孩子不就是个普通的隐睾吗,怎么还会有染色体问题? ... ... 您是否有关注过小儿内分泌疾病? 小儿内分泌疾病大多病程较长且较为隐蔽,不能及时得到家长的关注,但还是会通过孩子的身高,骨龄,体重,发育状态等相关指标表现出来。 儿科内分泌主要看什么病? 生长迟缓、性早熟、性发育异常、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尿崩症、糖尿病、肥胖症、小胖-威廉综合征、其他染色体异常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