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颈肩腰腿疼痛,特别是中老年人,这个发病率很高。那么,什么原因导致颈肩腰腿疼痛呢?现简述如下:●炎症与外伤日常生活中,炎症与外伤是导致颈肩腰腿疼痛的常见原因。经常过度劳累、姿势不良、受凉、受寒、受潮湿,受伤,很容易引起各种关节炎症、肌纤维炎症等疾病,如网球肘、肩周炎、膝关节炎与半月板损伤等病变。●骨科疾病中老年朋友,很容易性发生各种骨质退变,如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发生在膝关节,则引起膝关节疼痛不适;颈腰椎退变,压迫神经,也会引起相应压迫肢体的疼痛、麻木、发凉等。如果椎体退变严重,引发椎间盘的膨出或突出,这种疼痛麻木症状可能会更严重一些,严重者影响日常生活。●神经病变这种神经病变多是由于骨科病变压迫神经所致,如颈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导致颈腰部及肢体疼痛、麻木等。另外,糖尿病患者容易引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也会引起肢体疼痛、麻木、发凉不适症状。●血管疾病血管疾病引发的多是肢体疼痛,其原因多是由于动脉硬化所致,多发于下肢,疼痛伴有肢体的发凉、麻木、皮肤紫暗、皮肤变薄,毳毛脱落,趾(指)甲肥厚畸形等。如动脉硬化闭塞严重,活动后及夜间疼痛明显,甚至可引起肢体缺血坏死,疼痛剧烈,严重影响睡眠。多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其他血管疾病如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也会引起下肢疼痛,多有肿胀、静脉曲张等。●颈肩腰腿疼痛的中医防治常识中医认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中药治疗这种颈肩腰腿疼痛,以整体辨证为主,结合局部辨证,综合考虑原发疾病,内外结合应用中药治疗。治疗上多是以通、荣为主。但是,还要结合患者的原发疾病,根据中医辨证是否合并湿、寒、瘀、虚,适当加强某一方面的治疗。日常生活防治上,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忌烟限酒,饮食调节,避免损伤,才能综合防治。
中医认为,造成皮肤病的主要原因是体内毒素累积太多,导致正常排毒功能障碍,于是就透过皮肤痒、起疹子、青春痘、烂疮、无名肿毒等多种异常方式来排毒。如果体内毒素长期无法排除,最后有可能会演变成皮肤病中最为严重的干癣。●如何治疗皮肤病?中医治疗皮肤病强调的是“标本同治”,并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应用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积极防治各种皮肤疾病,效果理想。门诊地点: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门诊楼四楼国医堂6诊室。
1、什么是风热疮?有何特点?答:风热疮是一种斑疹色红如玫瑰、脱屑如糠秕的急性自限性皮肤病,其特点是初发时多在躯干部先出现玫瑰红色的母斑,上有糠秕样鳞屑,继则分批出现较多、形态相仿而较小的子斑,相当于西医的玫瑰糠疹。2、风热疮是如何发生的?答:患者由于过食辛辣炙烤、情志抑郁化火,导致血分蕴热,伤阴化风,复感风热外邪,最终内外合邪,风热凝滞于肌肤,郁闭腠理而成。3、风热疮的临床表现是什么?有没有特异性检查?答:风热疮的临床表现:本病好发于青年和中年人,多见春、秋季节,皮损有母斑、子斑之称。最先在躯干或四肢近端某处出现,约指盖大小或稍大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淡红色或黄红色鳞屑斑,称为母斑或叫原发斑。这种母斑易被患者忽略。母斑出现1-2周后,即在躯干及四肢近端出现多数与母斑相似而形状较小的红斑,称子斑或继发斑。皮损为或横或斜,椭圆形,长轴与皮纹走行一致,中心略有皱纹,边界清楚,边缘不整,略呈锯齿状,表面附有糠秕状细小鳞屑,多数孤立不相融合。子斑出现后,母斑颜色转为暗淡。斑疹颜色不一,自鲜红至褐色、褐黄或灰褐色不等,皮损好发于胸、腹、四肢近端、颈部,尤以胸部两侧为多见,少数也可见于股上部,但颜面及小腿一般不发生,粘膜偶有累及。全身可自觉不同程度的瘙痒,部分患者初起可伴有周身不适,头痛,咽痛,轻度发烧,颈或腋下臖核肿大等全身症状。风热疮目前没有相关的特异性检查,仅靠临床表现即可明确诊断。4、应该如何治疗风热疮?答:风热疮的治疗以辨证论治为主,具体如下:风热蕴肤证:发病急,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淡红色斑片,中心有细微的皱纹,表面有糠秕状的鳞屑,伴有心烦口渴,便干溲赤,舌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数;治疗以疏风清热止痒为主,方药选用消风散加减: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甘草、木通、白鲜皮、地肤子等。风热血燥证:皮疹为鲜红或紫红色斑片,鳞屑较多,皮损范围较大,瘙痒较剧,伴有抓痕、血痂等,舌红,苔少,脉弦数;治疗以清热凉血、养血润燥为主,方药选用凉血消风散加减:生地、当归、荆芥、蝉蜕、苦参、白蒺藜、知母、生石膏、甘草、水牛角粉、牡丹皮等。另外还可配合针灸治疗。外治可用三黄洗剂或5%~10%的硫黄软膏外涂,还可用苦参30g、蛇床子30g、川椒12g、明矾12g煎汤外洗。5、风热疮应该如何调护呢?答:平素宜保持心情舒畅,不食辛辣及鱼腥发物;注意皮肤清洁,避免热水烫洗;多饮水及新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选用浓度过大的外用药物。
1、什么是猫眼疮?有何特点?答:猫眼疮是皮肤上以红斑为主,兼有丘疹、水疱等多形性损害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是发病急骤,皮损为红斑、丘疹、水疱等多形性损害,典型者出现虹膜样特征性红斑,常累及口腔、二阴,重者伴严重的内脏损害。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多形性红斑。2、猫眼疮的发病原因是什么?答:发病原因多由于素体禀赋不耐,加之寒湿或风湿热蕴阻肌肤,外受感染、药物、食物过敏等因素,以致火毒炽盛,蕴阻肌肤而发。3、猫眼疮有何临床表现?需要做什么检查?答:猫眼疮的临床表现:多见于青壮年男女,女性多与男性,以10-3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常见于冬春两季。发病前可有一定的前驱症状:头痛、低热、四肢倦怠、食欲不振和关节、肌肉疼痛。皮损多形性,为红斑、水疱、大疱、紫癜、风团互见。临床依据病情特点,分为轻型和重型。轻症:此型最为多见,以青年女性为多。皮损以红斑、丘疹为主,也可见水疱、大疱、紫癜或风团。初起为水肿性圆形红斑或淡红色的扁平丘疹,皮疹呈远心性扩展,1-2天内直径可达1-2㎝。特征性皮损为红斑中央略凹陷,其颜色较深,有时为一水疱、紫癜或坏死区,边缘为一轻度的水肿环,周围绕以鲜红色晕,称为靶形或虹膜状红斑。皮损有时可融合呈环状、图纹状。多对称发于手足背、前臂、踝部、颜面、颈部。口腔、二阴粘膜损害较轻或不累及。伴有轻度的瘙痒,无明显的全身症状。重症:多见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起病急骤,前驱症状明显,畏寒、高热、头痛、咽痛、关节疼痛、全身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皮损常广泛分布全身各处,为水肿性红斑、水疱、大疱、血疱和瘀斑等。自觉疼痛。粘膜损害发生早且严重,口腔、鼻咽、眼、尿道、肛门和呼吸道粘膜广泛累及,发生大片糜烂和坏死,并出现相应的症状,如影响进食、排尿排便困难、角膜炎或溃疡、巩膜炎、虹膜炎,并可导致视力下降或失明。常伴有支气管炎、肺炎、消化道溃疡、心肌炎及肝肾损害等。相关检查: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抗“○”值增高,C反应蛋白阳性,白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若肾脏受累可出现蛋白尿、尿素氮增高等。4、猫眼疮应该如何治疗?答:内治:寒湿阻络证:每于冬季发病,皮损为红斑水肿,色暗红或紫红,发于颜面及手足时,形如冻疮,水肿明显,畏寒,遇冷加重,得热则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紧;治疗方法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为主,方药选用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桂枝、芍药、当归、细辛、木通、甘草、生姜等。湿热蕴结证:多发于夏季,皮损为红斑、丘疹、风团,色鲜红,可有较多水疱,或口腔糜烂,外阴湿烂,自觉痒痛,可伴有发热、咽干、关节酸痛或身倦乏力、纳呆呕恶,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疗方法以祛风清热、解毒利湿为主,方药以消风散合龙胆泻肝汤加减: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甘草、木通、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泽泻、车前子等。火毒炽盛证:起病急,高热恶寒,头痛无力,全身泛发红斑、大疱、糜烂、瘀斑,口腔、二阴破溃糜烂,伴恶心呕吐,关节疼痛,或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治疗以清热凉血、解毒利湿为主,方药选用清瘟败毒饮合导赤散加减:生石膏、生地、水牛角、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竹叶、甘草、丹皮、木通、竹叶等。外治:皮疹以红斑、丘疹、水疱、糜烂为主者,用三黄洗剂外搽;水疱、大疱有渗出者,以马齿苋、黄柏、地榆煎汤冷湿敷,每次20分钟,每天3-4次;口腔粘膜损伤溃疡者,可用蒲黄液含漱,并用青吹口散外吹。另外,轻症用抗组织胺药、钙剂、维生素C。重症者应考虑应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并加强护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选择适当抗生素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5、猫眼疮患者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答:猫眼疮患者应尽量避免诱因,如积极控制感染、停用可以致敏药物;寒湿证者需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忌食辛辣鱼腥发物,忌烟酒;重症者出现皮肤大疱破溃、糜烂者,应加强护理,皮损处及时就诊换药,注意床上用品的消毒、更换,防止感染。
1、什么是面游风?有何特点?答:面游风是由皮脂分泌过多而引起皮肤上出现红斑、上覆鳞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是皮肤、头发多脂发亮,油腻,瘙痒,迭起白屑,脱去又生。患者以青壮年为多,男性多于女性,乳儿期也有发生。中医又称白屑风,相当于西医的脂溢性皮炎。2、面游风是怎样引起的?答:面游风的发病是由于肺胃积热、湿热内蕴,加之血瘀凝结、嗜酒、毛囊虫寄生等,最终湿、热、瘀、毒蘊于面部肌肤,发为面游风。3、面游风有何表现?答:面游风多发于皮脂丰富部位,如头皮、前额、眉弓、鼻唇沟、胡须部,常自头皮开始,向下蔓延至颈后、腋窝、胸部、肩胛部、脐窝、腹股沟等部位,重者泛发全身。皮损形态多样。干性型者皮损为大小不一的斑片,基底微红,上有片状白色糠秕状鳞屑,在头皮部可堆叠很厚,头皮瘙痒剧烈,梳头或搔抓时头屑易于脱落而呈白屑纷飞状,毛发干枯,伴有脱发。湿性型者多为皮脂分泌旺盛,皮损红斑、糜烂、流滋,有油腻性痂屑,常有臭味。在耳后和鼻部可有皲裂,眉毛因搔抓折断而稀疏,头部损害早期出油,或头屑多,瘙痒,继而头发细软、脱落、秃顶。严重者泛发全身,成为湿疹样皮损。本病病程缓慢,常有急性发作。4、如何治疗面游风?答:面游风的治疗以辨证论治为主,具体方案如下:内治风热血燥证:多发于头面部,为基底微红的斑片,干燥、脱屑,瘙痒,受风加重,或头皮瘙痒,头屑多,毛发干枯脱落,伴口干口渴,大便干燥,舌质偏红,苔薄白,脉细数;治疗以祛风清热、养血润燥为主,方药以消风散合当归饮子加减: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甘草、木通、川芎、白芍、白蒺藜、何首乌、生黄芪等。肠胃湿热证:皮损为潮红斑片,有油腻痂屑,甚至糜烂、渗出,伴口苦,口粘,脘腹痞满,小便短赤,大便臭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以健脾除湿、通腑泻热为主,方药以参苓白术散合茵陈蒿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炙甘草、白扁豆、莲子肉、薏苡仁、桔梗、砂仁、茵陈、栀子、大黄等。外治方案:干性发于头皮者,用白屑风酊外搽,每日2次;干性发于面部者,用痤疮洗剂或颠倒散洗剂外搽,每日2次;湿性渗出明显者,可用马齿苋、黄柏等煎汤冷湿敷,每次30分钟,每天2-3次,后用青黛膏外搽。另可配合口服维生素B2、B6及复合维生素B等,瘙痒剧烈时,可用镇静剂、止痒剂,还可应用皮脂类固醇霜或膏、雷锁辛、咪唑类、水杨酸等。5、面游风患者应该注意些什么?答:面游风患者限制多脂、多糖饮食,忌食荤腥、油腻,少食甜食、辛辣,少饮浓茶、咖啡、酒等,多食水果、蔬菜;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搔抓,不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洗涤。
1、什么是艾滋病?答: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所致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及血液、血液制品和母婴传播传染。HIV能特异性侵犯T4淋巴细胞(CD4)引起机体细胞免疫系统严重缺陷,导致各种机会性顽固感染、恶性肿瘤的发生,并对机体各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造成致命的损害,由于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号称“超级癌症”,是当今世界头号性传播疾病,也是头号传染病,已引起全人类的高度重视。本病属于中医“疫疠”、“虚劳”、“瘰疬”等范围。2、艾滋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答:艾滋病的发病原因包括邪毒外袭和正气不足两个方面。邪毒为疫疠之气,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正气不足主要为肾不藏精、肾亏体弱,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大凡由性接触传染者,其肾精处于匮乏状态,易为邪毒所侵;而凡吸毒者,呈肾精亏乏状态,易为邪毒所犯;致于输血等亦为气血不足,挟邪毒之血液侵袭而为病。3、艾滋病有什么表现?答:艾滋病的表现依据潜伏期长短不一,可由6个月至5年或更久。感染HIV后,由于细胞免疫缺陷的程度不同,临床症状可分为3个阶段。艾滋病病毒感染:大多数无症状,即病毒的携带者,是艾滋病的传染源。有的早期出现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症状,有的发展为慢性淋巴结综合征,表现为除腹股沟部位外,全身淋巴结至少有2处以上持续肿大3个月以上。艾滋病相关综合征:约占患病人数的10%,患者有一定程度的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所致的临床症状和慢性淋巴结综合征,有较长期的发热(38℃3个月以上),体重减轻,疲乏,夜间盗汗及持续腹泻等,同时常有非致命性的真菌、病毒或细菌性感染,如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皮肤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和脓皮病等。艾滋病:约1%的HIV感染者可发展为艾滋病,其临床表现为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而致的条件性病原体感染和少见的恶性肿瘤,较常见的有卡氏肺囊虫肺炎和卡波济肉瘤。4、艾滋病的实验室检查有什么异常?答:艾滋病的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免疫学检查可见T4淋巴细胞减少(低于1×109/L,T4/T8﹤1),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下降,B淋巴细胞功能失调;HIV检测可见检测HIV抗原阳性,细胞培养可分离出病毒;HIV抗体检测可出现阳性。5、艾滋病的治疗措施有那些?答:艾滋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疗法。西医的免疫调节剂、抗病毒制剂及综合疗法的实施己能部分控制病情的发展,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中药和其他自然疗法已运用于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抗HIV病毒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作用的中药得以筛选并推向临床;针灸的整体调节功能在治疗中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辨证论治:肺卫受邪证:见于急性感染期,发热,微畏寒,微咳,身痛,乏力,咽痛,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治疗以宣肺祛风、清热解毒为主,方药选用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淡豆豉、薄荷、甘草、桔梗、芦根、土茯苓、夏枯草等。肺肾阴虚证:多见于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的早、中期患者,尤以卡氏肺囊虫肺炎、肺孢子肺炎、肺结核较多见,发热,咳嗽,无痰或少量粘痰,或痰中带血,气短胸痛,动则气喘,全身乏力,消瘦,口干咽痛,盗汗,周身可见淡红色皮疹,伴轻度瘙痒,舌红,少苔,脉沉细数;治疗以滋补肺肾、解毒化痰为主,方药选用百合固金汤合瓜萎贝母汤加减:百合、生地、熟地、麦冬、芍药、元参、桔梗、当归、知母、贝母、瓜萎、花粉、茯苓、橘红、虎杖、夏枯草、土大黄等。脾胃虚弱证:多见于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者,腹泻久治不愈,腹泻呈稀水状便,少数挟有脓血和粘液,里急后重不明显,可有腹痛,兼见发热,消瘦,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吞咽因难,或腹胀肠鸣,口腔内生鹅口疮,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腻,脉濡细;治疗以扶正法邪、培补脾胃为主,方药选用补中益气汤合参苓白术散:黄芪、人参、炙甘草、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茯苓、白扁豆、山药、甘草、砂仁、莲子肉、薏苡仁、桔梗、土茯苓、田基黄、猫爪草等。脾肾亏虚证:多见于晚期患者,预后较差,发热或低热,形体极度消瘦,神情倦怠,心悸气短,头晕目眩,腰膝酸痛,四肢厥逆,食欲不振,恶心,呃逆频作,腹泻剧烈,五更泄泻,毛发枯槁,面色苍白,舌质淡或胖,苔白,脉细无力;治疗以温补脾肾、益气回阳为主,方药选用肾气丸合四神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附子、肉桂、猪苓、炙甘草等。气虚血瘀证:以卡波济肉瘤多见,周身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苍白,饮食不香,四肢、躯干部出现多发性肿瘤,瘤色紫暗,易于出血,淋巴结肿大,舌质暗,脉沉细无力;治疗以补气化瘀、活血清热为主,方药选用补阳还五汤、犀角地黄汤合消瘰丸加减:赤芍、川芎、当归、地龙、黄芪、桃仁、红花、水牛角、生地、丹皮、牡蛎、生黄芪、三棱、莪术、血竭、乳香、没药、龙胆草、玄参、浙贝母等。窍闭痰蒙证:多见于出现中枢神经病症的晚期患者,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神志不清,或神昏诲语,项强惊厥,四肢抽搐,或伴癫痫或痴呆,舌质暗或胖,或干枯,苔黄腻,脉细数或滑;治疗以清热化痰、开窍通闭为主,方药以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口服为主。另外可配合针灸治疗、西药抗HIV、免疫调节剂治疗,合并条件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可采取对症处理。6、艾滋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答:艾滋病的预防措施有:加强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学习;加强性道德观念,杜绝不洁性行为,避免与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高危人群发生性接触;禁止吸毒;使用进口血液、血液成分制品前一定要进行HIV检测;献血时应常规行HIV检测,防止血源传染;艾滋病病人或HIV阳性者应避孕,已出生婴儿不用母乳喂养;加强心理疏导,创造良好环境,不歧视病人。
【概述】痔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直肠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的静脉团。男女老幼皆可得病,其中20岁以上的成年人占大多数。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又可分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类。内痔1、什么是内痔?有什么特点?答:发生于肛管齿线以上,直肠末端黏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和充血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块,称为内痔,好发于截石位的3、7、11点处,其临床特点是便血,痔核脱出,肛门不适感。2、内痔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答:内痔的发生与风、湿、瘀及气虚有关,加之脏腑本虚,风燥湿热下迫,瘀阻魄门,瘀血浊气结滞不散,筋脉横解,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成痔。3、内痔有什么表现?临床检查会有什么发现?答:内痔多发生于成年人,婴幼儿罕见,其表现有:①便血 为本病最常见的症状,多在排便时出现手纸染血,甚者可出现点滴状出血或喷射状出血,血液与大便不相混合,颜色鲜红,多无疼痛,呈间歇性发作,常因饮酒、疲劳、便秘、腹泻等诱因使症状加重。②脱出 随着病程延长,痔核会逐步增大,可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脱出物颜色鲜红或灰白,若不及时回纳,局部肿胀可加剧。③肛周潮湿、瘙痒 痔核反复脱出,肛门括约肌松弛,常有分泌物溢于肛门外,故自感肛门潮湿;分泌物长期刺激肛周皮肤,易引起肛周湿疹,瘙痒不适。④疼痛 脱出的内痔发生嵌顿,引起水肿、血栓形成、糜烂坏死,可有剧烈疼痛。⑤便秘 常因恐惧出血,人为地控制排便,引起排便习惯的改变,或造成习惯性便秘;长期便秘或粪便干燥,容易擦伤痔核表面黏膜,引发内痔出血,二者互为因果,导致病情加重。直肠指检可触及柔软、表面光滑、无压痛的粘膜结节;肛门镜或内窥镜检查可见齿线上暗红色结节状突起。4、内痔如何分期?答:内痔分期具体如下:Ⅰ期:痔核较小,不脱出,以便血为主;Ⅱ期:痔核较大,大便时脱出肛外,便后能自行回纳,大便或多或少;Ⅲ期:痔核更大,大便时痔核脱出肛外,不能自行回纳,一般不出血,一旦出血则呈喷射状,痔核脱出后如不尽快还纳,则易嵌顿而绞窄肿胀,糜烂坏死。5、内痔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答:内痔的治疗方法有药物内治、局部外治和手术治疗三种方法。一般来讲内治法和外治法属于保守治疗的方法,主要以控制和消除临床症状为主;对于严重的内痔可采用手术疗法治疗,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内治:多适用于Ⅰ、Ⅱ期内痔;或内痔嵌顿伴有继发感染;或年老体弱;或内痔兼有其他严重慢性疾病,不宜手术治疗者。风伤肠络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或有肛门瘙痒,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治疗以祛风润燥、清热凉血为主,方药选用凉血地黄汤、槐花散加减:当归、生地、川芎、赤芍、黄芩、茯苓、陈皮、红花、甘草、生姜、五灵脂、炒槐花、侧柏叶、荆芥穗、枳壳等。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肛门灼热,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治疗以清热利湿止血为主,方药选用脏连丸加减:黄连、公猪大肠、地榆炭、仙鹤草等组成。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肛缘有血栓,水肿,触痛明显,舌质暗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涩;治疗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方药选用活血散瘀汤加减:当归、赤芍、桃仁、大黄、川芎、苏木、丹皮、枳壳、瓜蒌仁、槟榔等;或止痛如神汤加减:秦艽、桃仁、皂角子、苍术、防风、黄柏、当归、泽泻、槟榔、熟大黄等。脾虚气陷证:肛门坠胀,肛内肿物外脱,需手法复位,便血色鲜或淡,可出现面色少华,头晕神疲,少气懒言,纳少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弱;治疗以健脾益气、养血摄血为主,方药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人参、炙甘草、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生地、赤芍、川芎等。外治方法:适用于各期内痔及内痔嵌顿肿痛、出血等,常方法有:熏洗法:以活血止痛、收敛消肿为主,方药以五倍子汤加减:五倍子、朴硝、桑寄生、莲房、荆芥等;或苦参汤加减:苦参60克、蛇床子30克、白芷15克、金银花30克、菊花60克、黄柏15克、地肤子15克、菖蒲9克等。外敷法:适用于各期内痔及手术后换药,以消肿止痛、收敛止血、化腐生肌为主,常用的有五倍子散、消痔膏等。塞药法:适用于各期内痔。具有清热消肿、止痛止血等作用,如痔疮栓等。 另外还有注射疗法、插药疗法(枯痔钉疗法)、结扎疗法、注射加结扎疗法、扩肛疗法、降温疗法、冷冻疗法、红外线凝结疗法、激光疗法和痔吻合器环切法等多种内痔治疗方法。6、内痔的预防方法有哪些?答:内痔的预防方法有:保持大便通畅,养成每日排便的习惯、控制每次排便时间;注意劳逸结合,每日清洗肛门部,保持肛门周围清洁、干燥;注意饮食调和,多喝开水,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辛辣食物;避免久坐久立,经常进行提肛锻炼,选择合适的运动;一旦确诊患内痔后,应及时、有效地诊疗,防止病情发展。
1、什么是肉瘤?有何特点?“肉瘤”在中、西医概念中有何区别?答:肉瘤是发生于皮下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其临床特点是皮下肉中生肿块,大如桃、拳,按之稍软,皮色不变,无痛,本病好发于成年人。相当于西医的脂肪瘤,而不同于西医学所称的肉瘤。西医学所称的肉瘤是指发生于软组织的恶性肿瘤,如纤维肉瘤、脂肪肉瘤等,其概念与内涵是有明显区别的。2、什么原因会导致肉瘤的发生?答:肉瘤的发生,多由于思虑过度或饮食劳倦,郁结伤脾,脾失健运,肌肉失养,脾气运化失职,津液凝聚而为痰,痰气郁结;或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机不畅,瘀血阻滞,经脉不利,津液凝聚而为痰,气郁痰凝而为肉瘤。3、发生肉瘤时,会有哪些临床表现?答:当发生肉瘤时,可以发现在全身任何有脂肪组织的地方,有一皮下肿块,大多位于皮下组织内,好发于肩、背、臀及腹壁等部位,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柔软,富有弹性,边界清楚,与皮肤无粘连,有时呈分叶状,生长缓慢,一般无疼痛;有时可呈多发性,常见于四肢、胸或腹部皮下,为多个较小的圆形或卵圆形结节,质地较一般肉瘤稍硬,可伴有压痛。4、如何治疗肉瘤?答:当瘤体较小者,可暂行观察,不予特殊治疗;瘤体较大者,可手术切除;多发肉瘤者,可将其较大者或有症状者手术切除,并配合内服药物治疗。内治以辩证论治为主:脾虚痰湿证:瘤体较大,软如绵,肿如馒,无触痛,喜温喜按,常伴面色萎黄,精神疲倦,气短懒言,舌淡,苔薄白,脉缓弱;治疗以健脾宽中、燥湿化痰为主,方选归脾丸合二陈汤加减:人参、白术、黄芪、当归、炙甘草、茯苓、远志、枣仁、青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陈皮、半夏等。肝郁痰凝证:瘤体较小,常为多发性,质地稍硬,轻度触痛,常伴精神抑郁,心烦易怒,胸闷,善太息,舌红,苔薄黄,脉弦;治疗以疏肝行气、解郁散结为主,方选十全流气饮加减:陈皮、茯苓、乌药、川芎、当归、白芍、香附、甘草、青皮、木香、生姜、大枣等。外治方法:可用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外敷;瘤体较大或有增大者,宜手术切除。5、肉瘤的预防保健措施是什么?答:瘤体较小者,宜在医生指导下观察随访,如有明显增大,则宜及时就医,接受治疗。手术患者,可将病变组织做病理检查,以协且诊治。
淋巴水肿,是由于淋巴液流通受阻或淋巴液滞留所引起的浅层软组织内体液积聚,继之而产生纤维增生、脂肪硬化、筋膜增厚和整个患肢变粗的病理状态。由于皮肤增厚、粗糙、坚硬如象皮,故称为“象皮肿病”。中医称之为“大脚痈”病。1、病因病理:淋巴水肿原因很多,其分类方法很多,现根据病因学分类如下:⑴早发性淋巴水肿:本病多发于青少年女性,25岁以内的占多数。本病的病因不清楚,可能与生殖系统的生理有关。青春期生殖器官迅速发展加重盆腔淋巴系统的负荷,继而导致下肢淋巴功能不全,也可能通过盆腔淋巴管和淋巴结的感染而引起同样的结果。⑵先天性淋巴水肿:先天性淋巴管发育异常,不能携带淋巴液造成下肢肿。⑶恶性肿瘤细胞阻塞性淋巴水肿:恶性肿瘤常见于乳腺、子宫、前列腺、膀胱、睾丸及皮肤或骨骼等癌肿病例;其他如何杰金氏病、淋巴管肉瘤也可以偶然见到,这些恶性肿瘤都可以使淋巴管阻塞。区域性淋巴结转移,不仅使淋巴循环阻滞,而且还可能促使逆行性的肿瘤细胞转移。有报道称子宫体癌细胞逆行性转移至足跟皮肤、乳腺癌细胞转移至上肢皮肤、膀胱癌细胞转移至阴茎等处。故对于某些淋巴水肿的病人,应尽其可能寻找引起淋巴水肿病因。⑷手术后淋巴水肿:一般发生在恶性淋巴结清除术或结核性淋巴结切除术后,影响了局部组织的淋巴回流所致。一般在术后恢复活动后上肢开始有某些程度的肿胀,但也有术后数周、数个月以至数年始有症状者。⑸放射疗法后淋巴水肿:镭锭或深度X线疗法是引起组织纤维化的重要因素。由于多次放射疗法,促使组织纤维化、纤维组织不断增生,影响淋巴回流,最终形成淋巴水肿。⑹损伤性淋巴水肿:任何损伤,如软组织的损伤、骨折、出血、包扎过紧、石膏固定悬垂位置以及继发感染因素,都可以使淋巴管发炎,造成淋巴管炎性水肿,如果持续时间长,则造成淋巴管阻塞和组织纤维化,造成肢体永久性肿胀,影响肢体的功能。⑺丝虫病性淋巴肿:丝虫病流行地区,由丝虫病引起的淋巴水肿常是丝虫病晚期并发症。一到晚期,丝虫或虫体已死亡,微丝蚴不易检查到。⑻其他炎性淋巴水肿:足癣、丹毒、损伤、妇科疾患、下肢静脉曲张等均可引起淋巴水肿。淋巴水肿的病理学认为,无论什么原因造成的淋巴管炎,都使淋巴管阻塞。一旦淋巴管阻塞,其所属的远端及其侧支、远端软组织内的淋巴液回流受阻,使得淋巴液大量聚积,这就形成淋巴水肿,久而久之,使得皮内和皮下的慢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肥厚,使肢体呈持久性肿大。在发病初期,因其炎症使淋巴管急性阻塞,造成淋巴液回流受阻,组织间隙产生水肿。由于静止状态的淋巴液蛋白的含量较高,导致了渗出液的凝结。为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提供了条件。久之,皮内和皮下组织中产生大量的纤维组织,淋巴管的损害也更加重。临床常见:皮肤逐渐肥厚,其表面角化粗糙,坚硬如象皮,甚至出现疣状的增生物,裂纹或溃疡。皮下由于脂肪组织变性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而极度增厚,形成典型的“象皮肿”。中医认为,经络郁滞、脉道闭阻、气血难行,以至肢体肿胀,乃是湿热所致,常由毒气入经或虫咬破损,或先天不足所致。2、临床表现早期淋巴水肿,皮肤的结构和形态还没有显著的变化,症状时轻时重,肢体肿胀,常因体位改变而改变。晚期淋巴水肿,极易诊断,患肢呈现极度增粗的症状与典型的“象皮”样皮肤特征。⑴丝虫病淋巴水肿:发病初期,由于水肿组织存积日久,削弱局部抗病能力,容易引起溶血性链球菌的继发感染。感染结果,由于炎性的渗出液中蛋白含量极高,可以在皮内和皮下组织中沉积,形成大量纤维结缔组织,以及使更多的淋巴管受到破坏和阻塞。淋巴管的进一步受损,使淋巴液滞留情况愈加严重,加上足癣等局部病灶感染,继发性炎症――丹毒样复发就更加频繁。为此,淋巴阻塞和感染这两个因素就互为因果,形成了恶性循环。在晚期病例中,组织极度纤维化,弹力纤维全部断裂,丧失功能,结果皮肤和皮下组织就完全丧失原有的弹性,终于形成典型的象皮肿。因本病多见于下肢,故常称为“象皮腿”。实际上,上肢、阴茎、阴囊、大阴唇和其他部位均可发生。在我国丝虫病流行地区,发生于阴囊部的淋巴水肿,主要于下肢,其次为阴囊。阴茎、阴囊同时发病者较少,而单独发生于阴茎者更少。晚期病例中,阴囊肿大达10余公斤,一般在2-4公斤左右。⑵丹毒样淋巴肿症状:一次典型的发作,通常没有前驱症状。发作时,有严重的寒战、恶心、呕吐、体温升至38-41摄氏度之间,同时或稍晚,患肢某部出现小块红肿区,其范围逐渐增大以及波及整个患肢。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而疼痛。寒战可能发作数次,间隙为0.5-1小时。高热可持续数小时到2-3天不等。高热期间,病人感到周身不适,热退后,周身不适可能依旧持续1-2天。3、体征:主要是肢体肿胀,但不同病因类型其体征有所不同,具体如下:⑴早发性淋巴水肿体征:首先踝关节肿胀,逐渐发展到整个肢体,但并发蜂窝织炎与淋巴管炎并不多见。本病进行性的发展,不仅仅粗大的肢体有凹陷性水肿而且皮肤粗糙变硬,可能为纤维组织增生的结果。粗大的肢体,行动不便,严重地影响生活和工作,这些症状在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则减轻。⑵先天性淋巴水肿:出生时即有一侧肢体局限性或弥蔓性肿大,无痛、无溃疡、无感染,患者的一般情况良好。⑶丝虫病引起的淋巴水肿:下肢淋巴管因丝虫阻塞而引起狭窄、闭塞、破坏,使所属远端肢体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淋巴回流受阻,组织内淋巴液量因而异常增加,此时小腿呈均匀增粗,尤其以中下1/3更为显著。开始时皮肤光滑、柔软,手指加压后可出现凹痕,抬高患肢或卧床休息后,水肿可以明显消退。此时尚属淋巴水肿型。此病进一步发展即成“象皮腿”。即皮内、皮下组织开始呈慢性炎症性纤维组织增生和肥厚。⑷丹毒样淋巴水肿:在病程中都有一个反复发作的急性蜂窝织炎和急性淋巴管炎的特点。浅层管状淋巴管呈现一条红线,坚硬,有压痛,自原发感染处开始引向临近的结,中医称之为“红丝疔”。下肢淋巴管炎趋向腘窝和腹股沟部,上肢走向肱骨上滑车、腋窝、胸大肌。深层淋巴管炎能导致整个肢体的肿胀和疼痛。同时伴有全身症状。每次发作重复这些症状,发作的间隙时间越来越小。首次发作所遗留下的水肿,往往不甚严重,但每次发作都无例外地增加水肿程度。一般发作次数也愈来愈频繁,局部的情况也愈来愈恶化,终致变成了典型的“象皮腿”。4、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增高,极严重的病人,如菌血症、败血症,血液中可培养出细菌。丝虫病淋巴水肿,早期病例在血液中可以查出微丝蚴,晚期病例,丝虫多已死亡,微丝蚴也从血液中消失。淋巴管造影可明确淋巴系统是否异常,淋巴管是否阻塞,并可为淋巴管-静脉吻合提供技术支持。5、治疗淋巴水肿的治疗目的:①排除瘀积淋巴液;②防止淋巴液的再生;③切除已不能复原的纤维硬化组织。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法:①分流术治疗局限性淋巴管阻塞;②烘绑疗法;③切除已不能复原的纤维硬化组织和潴留不通淋巴间隙;④中药清热利,利水消肿。⑴急性期淋巴水肿的治疗:炎性、损伤或过敏性淋巴水肿,在急性期,应加速淋巴回流,控制感染。抗生素疗法:可据情选择青霉素80万u每日4次肌注;链霉素0.5g每天2次肌注;或庆大霉素8万u每日2次肌注;或用先锋4号0.5g每日3次,口服。体位引流:上肢水肿时,可将腕关节吊在支架上,同时可以配用镇静或麻醉药,使病人全身得到良好的休息,但必须注意到保护腕关节,勿使其因束缚过紧而产生缺血,在治疗期间,间隔放下患肢作短暂的活动,然后再悬吊。下肢水肿,可利用椅子或木枕将床脚抬高30厘米左右,不宜在腘部放枕头,因为这样不利于静脉和淋巴回流。压力包扎:压力包扎有助于阻止淋巴滞留和逼其向心方向回流的功能,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弹力绷带、弹力袜、甘油明胶“靴”、普通绷带、象皮绷带或其他半硬化包扎品。合理选择利尿药:急性水肿期和手术前的准备,可以给予呋喃苯胺酸(速尿),每次20-40mg,口服,每日1次或隔日1次;汞撒利,每次1-2mL肌注,每隔4-5日1次;双氢克尿塞等,每次50mg口服,每日3次。后两者作用更为显著,应该注意,过度应用脱水疗法,可使病人的凝血功能受到影响。控制盐的摄入量:在急性水肿期应限氯化钠的摄入量,每天1-2克,饮水不受限制。⑵慢性淋巴水肿的治疗:慢性淋巴水肿的治疗分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具体如下:手术治疗方法:根据病情不同,可选用病变部分切除术、病变切除及皮瓣移植术、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淋巴管-静脉端-侧吻合术、淋巴管-静脉端-端吻合术等方法。烘绑疗法:烘绑疗法是中医学中治疗腿肿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是利用持续的辐射热作用,使患肢的皮肤血管扩张,大量,局部组织间隙内的液体回入血液,同时淋巴循环也有改善。凡属象皮肿的病变早期,如淋巴水肿型;虽属象皮肿的病变晚期,但肢体皮肤尚无严重症状发生者均是烘绑疗法的适应证。对已经进行过手术切除植皮的患者,因肢体植皮部位往往不能耐受高温,易造成破溃,故为烘绑疗法的禁忌证。烘绑疗法目前有电辐射热治疗、烘炉法两种,目前常用电辐射热治疗。⑶中医药治疗:湿热型:发作期,肢体红、肿、热、痛,全身高热、寒战,缓解期,皮肤光滑、柔软,肢体肿胀的早期随体位改变而改变,后期肿胀不退,舌苔薄白,脉沉细;为急性淋巴水肿或慢性淋巴管炎急性发作期;治疗宜清热利湿解毒,方药如下:金银花、连翘、黄柏、牛膝、苍术、防己、木瓜、茯苓、川芎、红花。瘀滞型:肢体肿胀有韧性,多走路明显,久站后明显,晨轻暮重,皮肤凹陷性肿,皮肤呈凹陷性肿,后期皮肤粗糙如橘皮,形成“象皮腿”,舌质红,苔白,脉弦涩;为慢性淋巴水肿期,治疗宜活血祛瘀利湿为主,中药整方如下:穿山甲、皂刺、三棱、莪术、川芎、红花、菖蒲、丁香、藿香、茯苓、木瓜、防己。
4、后天性动静脉瘘⑴病因病理后天性动静脉瘘最常见的病因是贯穿伤引起,如各种穿刺伤,特别是高速子弹、弹片、钢铁和玻璃碎片飞速击伤。在受伤的同时,同一鞘内的动脉和静脉一起受了损伤。闭合性骨折、经皮穿刺动脉造影和手术时创伤等都是常见的原因。一般贯穿伤外口很小,因邻近的肌肉和软组织阻止了大量出血,在局部组织内形成血肿,血肿肌化后形成动静壁的囊壁。另外钝性挫伤、挤压伤,将软组织挤压在骨骼上如肩部,臀部引起该处广泛的小动脉、静脉之间贯穿交通,形成动静脉瘘。硬化性动脉瘤逐渐粘连、腐蚀最后穿破伴行的静脉,亦可引起动静瘘。动脉和静脉之间贯穿交通,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邻近的动静脉同时受伤时,创缘很快彼此对合,而在血管周围形成血肿,以后血块机化成为贯穿动静脉之间的囊和管,称为间接动静脉瘘。瘘口近端动脉扩张和迂曲,动脉壁初期增厚,后期发生退行性改变,平滑肌纤维萎缩,弹力纤维减少,管壁变薄,以及粥样斑块形成。瘘口远段动脉,因动脉压降低,血流量减少,管腔变细或血凝块阻塞使其所属的供血组织或器官因供血不足造成缺血缺氧的改变。静脉的病变,主要根据瘘口大小而异,如瘘口大,静脉内压力骤增,外伤几周后就可以见到局部静脉膨胀,而形成一个搏动性肿块,象是假性动脉瘤。瘘口小时,在瘘处静脉逐渐扩张,静脉内膜增厚,纤维组织增生,长时间后,该处静脉可以动脉化。但是静脉内弹力层断裂和消失。瘘口远段静脉扩张和延伸,静脉瓣膜损伤或破坏形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综合征,如浅静脉曲张、瘀滞、色素沉着、溃疡等。根据瘘口的形式,分为直接型和间接型两种。⑵临床表现:后天性动静脉瘘,临床症状逐渐发展,主要是患肢肿胀、疼痛、麻木、乏力。有时伴有胸闷、心悸、气急、甚至表现心力衰竭。这些症状的轻重决定于瘘口的大小和距心脏的远近。有的的后天性动静脉瘘,又称急性动静脉瘘临床表现,主要在受伤时出血量大,似喷射状,以后局部出现搏动性肿块或患处可触及震颤及杂音。肢体远端动脉搏动仍可触及但比健侧减弱。创伤性动脉瘘主要发生地四肢,下肢比上肢多,股浅动脉比股深动脉多。⑶体征:①杂音和震颤:在瘘口附近可以听到粗糙而持续的隆隆的“机器滚动样杂音”。杂音在心脏收缩时增强,并沿着血管近段及远段传播,瘘口愈大杂音愈强。在瘘口相应的体表可以触及震颤。②局部皮温升高:受累肢体在动静脉瘘部位的表面皮肤温度高,比健侧高3-5℃。瘘口远侧的部位,肢体皮肤温度正常或低于正常。甚至造成缺血性改变。③患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动脉内的高压血流经过瘘口流到静脉内,并冲击静脉内膜,使其内膜损伤、增厚,并使静脉腔增宽,静脉瓣膜关闭不全,使得瘘口的远侧、近侧的静脉扩张,迁曲。由于静脉压增高,静脉回流受阻,肢体远端出现水肿、郁滞性皮炎、色素沉着以及溃疡。④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动脉血流经瘘口流到静脉,静脉压增高,心脏的回流血量增多,引起心脏负担过重而致扩大,长时间作用,可导致心力衰竭。但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的程度与瘘口的大小、部位及存在的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越近心脏的瘘、出现心力衰竭越严重,而且出现症状较早。肢体的动静瘘,出现心力衰竭较晚。⑷辅助检查:①指压瘘口的测定:用手指紧压瘘口以阻断血液分流,测量阻断分流前后的心率和血压,加以比较。在阻断血流分流后,心率显著减慢。这是由于瘘口闭合后,迫使血流在正毛细血管网流通,周围阻力因而增加。同时,瘘口突然被阻断后,分流的血量被迫流入周身动脉系统,周围阻力的增加和动脉系统内突然增加额外的血量,使血压上升,由些相应地刺激了主动脉减压神经和颈动脉窦内的神经末梢,使血管舒缩中枢起抑制作用,使脉率减慢。②静脉血氧的测定:从动静瘘病变处静脉或者从瘘口近端的静脉抽血,和对侧肢体同一部位的静脉血比较,患侧的静脉血比正常肢体的静脉血红,而且血氧明显增高甚至相当于动脉血氧。③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动脉血分流口,可以明确瘘口部位,鉴别是否有收缩期或舒张期的杂音。④动脉造影:静脉立即显影,以及瘘口周围丰富的侧支血管。瘘口近端动脉变粗而且迂曲。在连续摄片中可以显示瘘口的位置和大小。动脉造影不但可以明确瘘口部位,大小及周围血管病变程度,而且还可鉴别是否伴有动脉瘤等疾患。⑸治疗:由于动脉压和静脉压之差甚大,瘘口很难自行愈合,瘘口内也不易形成血栓。唯一的治疗方法是以手术切除或闭合动脉静脉间非正常的交通。①手术适应证:原则上应在未发生严重后果(心力衰竭、患肢远端严重血运障碍等)之前进行手术,只要诊断明确均应尽早手术,可获得满意疗效。。②手术方法:a、瘘结扎闭合术:适用于非主干血管,若用于主干血管,可加重远侧肢体缺血;b、切断瘘口,分别修补动静脉侧壁切口:适用于周围无粘连,解剖清楚者;c、切开静脉,修补瘘口;d、切除动静脉瘘,动脉对端缝合。⑹手术并发症:出血、感染、肿胀、复发等。⑺预防:避免各种损伤,一旦发生损伤,应及时就医检查治疗,明确诊断后,争取早日手术,预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