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脑梗塞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在脑梗塞发病统计分析中,高血压的诊断率高达70%。但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均较低。有效控制血压,对于脑梗塞防治,尤其重要。很多患者,既往没有测量过血压,否认有高血压史,因为头痛或头晕等到了医院,测量后发现血压偏高。高血压指南将高血压分三级,>140/90mmHg叫高血压。如果收缩压在140-159mmHg之间/舒张压在90-99mmHg之间,是高血压一级;收缩压在160-179 mmHg之间,舒张压在100-109mmHg之间,是高血压二级;如果是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高血压三级。高血压的水平跟脑梗塞后症状以及预后有很大的关系。血压分级越高,那脑梗塞复发的危险度就会增大。当然,血压一次测量高,不一定是高血压。尤其是在家测量不高,到医院就高的时候,建议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防止假性高血压。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推荐意见:(1)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的脑梗塞患者,发病数天后如果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I>90 mmHg,应启动降压治疗。(2)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且长期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脑梗塞患者,如果没有绝对禁忌,发病后数天应重新启动降压治疗。(3)由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9%)导致的脑梗塞患者,推荐收缩压降至140 mmHg以下,舒张压降至90mmHg以下(3)降压药物种类和剂量的选择以及降压目标值应个体化,应全面考虑药物、脑梗塞的特点和患者3方面因素。因此,建议,脑梗塞后血压一定要关注,对于医生建议服用降压药患者,家庭必备电子血压计,每天测量。如果控制不理想,及时到医院,重新调整药物。
急性脑梗塞(非心源性),常常因为一侧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流畅,甚至失语或者头痛,头晕,意识不清等表现入院,经过医护和患者共同努力下,好转出院。入院时候,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他汀稳定斑块或降糖降压等药物,是护士按照医嘱发放,基本能按时服药,但是出院以后,往往在复查患者中发现,出院带药用完以后,没有按照医生要求,继续购买服药而自行停药。如果不按照医生要求,复发的风险很高,而且如果再次复发,疗效要比首次就诊差,致残率高,故脑梗塞后应尽早开始二级预防。长期需要服用和注意事项如下:(1) 阿司匹林(100mg/d)或氯吡格雷(75 mg/d)单药治疗均可以作为首选抗血小板药物。注意胃部有无不适,既往有胃溃疡患者,建议胃镜检查,是否依然有溃疡糜烂。氯吡格雷比阿司匹林引起胃部损害要小,但依然要重视,增加护胃药物。(2) 如果医生告诉是轻型脑梗塞,建议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1 天,此后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一种即可,长期服用。(3) 如果脑梗塞伴有症状性颅内动脉严重狭窄(狭窄率70%~99%)患者,应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90 天,此后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单用,长期服用。(4) 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减少脑梗塞的复发。他汀类药物治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如果有肌肉疼痛,随时门诊就诊,监测肌酶。(5)其他血压,血糖等指标,维持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