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皮肤就像一面“砖墙”,表皮角质层细胞是“砖块”,细胞间的脂质是“灰浆”,再加皮脂腺分泌的皮脂这层“墙皮”,共同构成了一道人体天然保护屏障。 刚出生的婴儿,皮肤的屏障功能还不完善。从温暖、湿润的羊水环境来到寒冷、干燥的现实世界,一时还不适应,容易罹患湿疹。 湿疹孩子的皮肤是敏感的,生活中的一些细节需要注意,否则容易使湿疹加重。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湿疹孩子“衣食住行”需要注意的问题。 衣: 避免对皮肤刺激 给宝宝穿柔软的棉质衣服,使用棉质床单和棉毯,避免使用羊毛及合成材料。纯棉衣物更有利于皮肤"呼吸"。 穿新衣服前先洗一下,这可以去除衣服制造过程中可能沾染的任何化学物质。 避免穿带内层带有标签和其他织物的衣服,这些标签和织物会摩擦刺激皮肤,穿衣前要剪除领子等部位的标签。 使用温和、无染料的洗涤剂清洗衣物,洗衣时多漂洗几遍,减少洗涤剂残留,避免洗涤剂对皮肤的刺激。相对而言,液体洗涤剂更容易漂净。 食: 避免食物过敏 过敏性食物会加重湿疹。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孩子对哪些食物过敏,这需要母亲细心观察,把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从食谱中剔除。常见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有六种,占可能过敏食品的90%。这些食物是牛奶,鸡蛋,鱼虾,贝壳类,坚果,大豆,花生,小麦。 有个简单的食物过敏实验性判断方法。将可能的致敏性食物从孩子的饮食中剔除约1个月,湿疹减轻后,再重新引入每个食物,一次一个,以确定是哪种食物导致过敏。 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如果母亲吃了某种食物后孩子湿疹明显加重,说明这种食物与孩子的湿疹有关联性,就要避免这种食物了。 喝配方奶的宝宝,湿疹严重者可以试试换成低敏性配方奶。 住: 减少家庭环境刺激 一定的环境湿度有利于湿疹的恢复,保持50%左右的湿度是适宜的,家里需要一个湿度计来测量湿度。 在干燥的冬季,湿疹容易恶化,空调和暖气会加剧病情,这时可以使用加湿器。在潮湿的夏季,空调可以保持稳定的湿度。 保持宝宝凉爽,以避免过度出汗,过高的体温和汗液都会对皮肤产生刺激性。 避免过度清洁皮肤。皮肤的皮脂腺分泌皮脂,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皮脂膜,这层膜呈弱酸性,对皮肤有滋润和保护作用。婴幼儿洗澡要避免频繁使用沐浴露等皮肤清洁用品,过度清洁皮肤会破坏皮脂膜,减弱皮肤的屏障功能,导致湿疹加重。 行: 注意保护患处皮肤 湿疹的孩子外出要保护好皮肤,避免阳光直射患处皮肤。 避免环境过敏,包括灰尘、霉菌、宠物和季节性户外过敏,如花粉、柳絮等,这些环境中的过敏因素会加重湿疹。 湿疹引起皮肤瘙痒,孩子会挠抓患处,挠抓会进一步刺激、损伤皮肤,导致湿疹加重,使湿疹进入“瘙痒-挠抓-加重”的恶性循环。 建议剪短指甲,保持双手清洁,避免挠抓损伤皮肤。 聊完湿疹的衣食住行,再来聊聊关于湿疹治疗的现实问题。 虽然称为“湿疹”,但湿疹不是“湿”引起,而是“干”导致。湿疹是皮肤失水、干燥后外界刺激物质进入皮肤而引发,所以对于湿疹的治疗,保湿非常重要。 “保湿”是湿疹的基础治疗,轻度湿疹不要其他特殊药物,单纯保湿治疗即可痊愈。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保湿? 保湿有两点:1.洗澡;2.润肤。 有人认为湿疹的孩子不能洗澡,这是不对的。湿疹的“湿”是指皮疹有渗出,不是说皮疹怕湿。湿疹可以洗澡,也需要洗澡,但要注意洗澡的一些细节。 如何洗澡? 1.水温:水温推荐在37摄氏度以下,最好是30摄氏度左右的冷水浴。高水温对皮肤有刺激作用,也会导致皮肤干燥。 2.时间:洗澡时间建议在10分钟左右,最好采用盆浴,让孩子的皮肤完全浸泡在水中。 3.沐浴露:如果皮肤不脏,只用清水泡澡即可,不必使用皮肤清洁剂。即使皮肤脏,也不要使用香皂,香皂多为碱性,去污力强但滋润效果差,会使皮肤干燥而加重湿疹。可以使用沐浴露,但要选择酸性或中性,不含香精,无泪配方的沐浴露。沐浴露只能用于没有湿疹的正常皮肤,有湿疹的皮肤不要接触沐浴露。沐浴露使用后及时清洗掉,减少与皮肤接触的时间。湿疹的孩子千万不要洗“泡泡浴”。 4.“蘸”干:洗澡后用棉质毛巾蘸干皮肤。记住是“蘸”不是“擦”,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甚至可以不擦不蘸,直接涂润肤霜或药膏。 如何润肤? 水分对皮肤很重要,它有助于皮肤保持健康,防止刺激,加速愈合。保湿剂可以增加角质层的含水量,增强皮肤的屏障功能。 保湿剂使用要点: 1.保湿剂每天要涂5次左右,因环境而异。空气越干燥润肤霜的使用间隔时间越短,目标是使皮肤始终保持湿润状态。 如果孩子洗澡,在洗澡后皮肤还处在“潮湿”状态时立即涂保湿剂,这样可以“密封”住皮肤的水分,起到更好的保湿效果。 2.不要使用带香味的保湿剂。香味的是添加了香精,对皮肤有刺激性。有些保湿剂会添加橄榄、大豆精油、燕麦成分等,有引起皮肤过敏的风险,要尽量避免。 3.保湿剂使用前需要进行“皮肤过敏测试”。就是把保湿剂涂在孩子的手背处,观察24小时,如果此处皮肤出现红肿或皮疹,说明孩子对这种保湿剂过敏,不能应用。 如何使用激素软膏? 轻度湿疹,不需要激素药物治疗,确切保湿即可治愈,中度、重度湿疹则需要使用激素软膏。 很多家长有“激素恐惧症”,认为激素软膏有严重的副作用,其实只要规范使用激素软膏是不会出现副作用的。 激素药膏依据作用强度,由弱到强分为7个等级,依据病情选择。 比较常用的激素软膏有:6级的地奈德;5级的尤卓尔;4级的曲安奈德及艾洛松。 激素软膏效果明显,但突然停药会有复发,使用时要注意逐渐减量停药。 有些药膏号称治疗湿疹的“神药”,强调“效果显著,但不含激素”,其实如果一种药膏真的能“一次见效”则必然含有激素。 激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药里有激素。 湿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规范的治疗。 正确护理,规范治疗,自会痊愈!
3度半月板损伤也就是半月板的完全撕裂并且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如疼痛绞索等,就需要手术治疗了,而且要尽早的医治,避免撕裂的加重以及造成继发的关节软骨的磨损。 对于青壮年患者,一般只要有半月板损伤,大部分都应该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年龄比较大的患者,超过50岁的合并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有时候即使核磁共振显示有半月板的损伤,尤其是内侧半月板的后角水平层裂损伤,其中大部分是不需要手术的,因为这个时候半月板损伤只是关节退变的一部分,关节疼痛的大部分原因来源于关节软骨的磨损,关节镜手术处理效果并不佳,伸直如果合并膝关节内翻的话,切除了部分内侧半月板甚至可能到导致症状的加重,因为切除半月板加重了膝关节内翻,增加了内侧关节间室的负荷。如果关节退变不重,因为半月板损伤导致了"交锁"、疼痛的情况,可以确定主要原因是半月板损伤引起,保守治疗无效同样需要手术治疗。
肾脏是产生尿液的地方,怎么会积水呢?其实积水就是积尿。 天性肾积水是指胎儿期就存在的肾集合系统异常扩张,扩张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积水”了呢? 国际胎儿泌尿协会将胎儿24周之前肾脏集合系统分离超过0.5cm,24周之后和新生儿期集合系统分离超过1cm定义为肾积水的诊断标准。 端端的肾脏怎么会积水呢?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尿液产生到排出的这套结构,也就是泌尿系统。 肾脏通过输尿管与膀胱连接,通过尿道与外界相通。肾脏产生的尿液汇集到肾盂,然后沿输尿管进入膀胱,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 尿液在流经的输尿管、膀胱、尿道任何一处受阻,都可以导致肾脏积水。这就像河流,下游不通畅必然导致上游积水。 水分为生理性肾积水和病理性肾积水。病理性肾积水又包括梗阻性和非梗阻性。梗阻性包括输尿管或尿道狭窄,非梗阻性主要有膀胱输尿管返流。 胎儿期发现的肾积水中,80%以上属于生理性肾积水。这种生理性肾积水不要治疗的,胎儿出生后,随着其生长发育肾积水会逐渐消退而自愈。有些肾积水虽然不会消退,但也不加重,不出现肾功能损害,这些肾积水是不需要治疗的。 胎儿期发现的单纯性肾积水很少需要在产前进行干预,只要定期进行产检就可以,产检主要依靠超声或者核磁。孩子出生后3-7天需要做一次超声检查,判断积水的程度及有无合并其他异常,以后定期随访,观察积水变化。 如果随访观察过程中,肾积水进行性加重,出现肾功能损害,或者出现肾积水相关症状(如泌尿系感染、腰痛、血尿等),则需要进行手治疗。
“疝气”是小儿常见外科疾病,平时不痛不痒似乎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其实不然。既然是疾病自然对人体存在危害,需要及时治疗。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引进小儿微型腹腔镜系统,成立小儿“疝”微创治疗中心,专业微创治疗小儿“疝气”,手术无瘢痕,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将小儿疝气的治疗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小儿疝的病因:小儿腹股沟疝,俗称“疝气”,根本病因是腹腔与阴囊之间有一个管——“鞘状突”管没有闭合,腹腔压力增高时,腹腔内脏器经过此管突至体表既形成腹股沟斜疝。 小儿疝的表现:小儿剧烈哭闹、活动或排便时,腹股沟处隆起一包块,安静时可以自行消退,用手推压亦可还纳。随病情加重,包块逐渐出现频繁,可降入同侧阴囊内。 小儿疝的危害: 1、 小儿疝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是“嵌顿”,也就是说腹腔内突出的肠管等内容物卡住了,不能回去,造成小儿腹痛、呕吐。长时间嵌顿可造成肠管坏死,睾丸坏死。 2、 小儿疝影响睾丸的发育。小儿正处于发育时期,疝内容物频繁出现影响睾丸的血液循环。另外疝内容物进入阴囊,也提高了阴囊内的温度,不利于睾丸发育。 3、 影响患儿的消化吸收功能,使患儿出现体质下降,易疲劳等现象,也影响小儿的正常活动。 嵌顿性腹股沟疝 嵌顿肠管坏死 如何判断小儿疝气嵌顿了? 当小儿疝气发作,不能还纳,而且患儿出现剧烈哭闹,呕吐,甚至腹胀、便血时,即有可能是出现了疝气嵌顿,这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行手法复位治疗,如复位不成功则必须急诊手术治疗。 女孩腹股沟疝: 女孩也可以患疝气,只是发病率低一些。女孩的疝内容物可以是卵巢,更容易嵌顿,造成卵巢缺血坏死,所以更要及时治疗。 错误的治疗方法: 戴“疝带”。疝带是不能治愈腹股沟疝的,只能缓解症状。疝带压迫疝出肠管,严重者可造肠管坏死。而且疝带压迫精索血管,影响了睾丸的血液循环,加重了对睾丸的危害。 正确的治疗方法: 腹股沟疝唯一正确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只有通过手术才能将未闭合的“鞘状突”关闭,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目前最先进的手术方法是腹腔镜微创手术。 微创手术的优点: 1、切口小,只有0.5cm,不需缝合,术后无疤痕。 2、损伤小,不经腹股沟管,不破坏其解剖结构。不损伤精索,不破坏精索血管网。术后无阴囊肿胀,精索瘢痕等并发症。 3、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只需10分钟。 4、基本上无出血。 5、手术后痛苦小,恢复快,常规麻醉清醒后小儿即可活动,进食。观察几天即可出院。 6、腹腔镜可以清楚地观察对侧有无隐匿存在的疝,以便同时治疗,避免二次手术。 腹腔镜微创疝治疗技术 常规手术 适宜手术年龄: 腹股沟疝的手术不受年龄限制,发现就可以治疗。及时手术可避免疝对睾丸发育的不良影响,更可避免出现嵌顿等严重并发症。 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小儿“疝”微创治疗中心 采用国际上最先进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一侧手术只需10余分钟。手术安全,术式先进,效果可靠,该技术获新技术应用奖。科室将单部位腹腔内镜手术(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surgery ,LESS),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Single Site Laparoscopy, SSL),经自然腔道腹腔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等国际上最先进的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小儿疝的治疗,损伤更小,效果更好,达到了无瘢痕手术的效果。 腹腔镜手术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腹壁没有切口瘢痕,非常美观,更避免了切口瘢痕对儿童心理的不良影响,深受广大患儿及家属的欢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疾病治疗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治愈,还要求最小的损伤和躯体的完美。腹腔镜微创手术顺应了人们的这一要求。
肩关节疼痛的原因多种多样,大部分为肩峰撞击症肩袖损伤,其中约百分之十五左右是肩关节的冻结肩,也叫五十肩,它还有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肩周炎。 冻结肩的发病部位为围绕在关节周围的一圈关节囊,但并不是单独存在,常合并肩袖损伤、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长头肌腱炎等。 冻结在肩痛里所占比不高。 诊断肩周炎年龄是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早期疼痛明显,活动受限不明显,晚期疼痛减轻。遗留关节活动严重受限。 新的研究表情我们以前对冻结肩预后过于乐观了
今天来谈一个很小的疾病——脐炎。 今天只谈重点,什么表现,怎么办? 脐炎,顾名思义就是肚脐发炎了。 脐炎的主要表现就是“肚脐眼红红的,里有渗液,总是湿乎乎的”。 那么有脐炎了怎么办?简单,秘诀就是两个字——消毒! 记住,消毒不是用酒精,而是用碘伏! 记住,是用医用棉签,而不是化妆用的棉签! 记住,一定要把棉签伸到肚脐眼儿窝里面去消毒,不能只擦表面! 消毒的两个关键动作:“转”,“擦”! 如果消毒三天还不见效果,那就要到医院找医生看看了。记住,这个病最专业的医生就是儿外科医生。?
便秘儿童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常见到医院里和儿童相关的医生几乎都在看这个病,甚至朋友和邻居都能给你一些建议,更甚至是朋友家的保姆,邻居家的阿姨也都可以给你一些他们的意见。但我想告诉你的是,便秘真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疾病,也不是一个很容易治疗的疾病。 讲便秘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体排便的生理过程,了解了排便过程就容易理解便秘的形成和治疗了。 “排便”是人体最基本的生理机能,但排便也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反射活动,这一活动过程受大脑的控制和支配,而排便动作则是在一系列神经肌肉的协同作用下完成的。 当粪便充满直肠时刺激肠壁的感受器,发出神经冲动传入腰骶部脊髓内的低级排便中枢,同时上传至大脑皮层产生便意。如果有排便意愿,则大脑皮层发出冲动使排便中枢兴奋性增强,产生排便反射。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门括约肌舒张,膈肌、腹肌收缩,增加腹压,将粪便排出体外。 如果不想排便,人就会有意识的收缩盆底肌肉和肛门外括约肌控制粪便排出,持续几分钟则大便逆行返回结肠,排便反射消失,便意消除,直到下一次结肠的推动运动再次出现时,便意重新产生。 经常憋便,会使直肠对粪便的压力刺激反应减弱,逐渐失去敏感性。加之粪便在大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多的吸收而变干变硬,导致排出困难。 了解了正常的排便过程和憋便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正式聊一聊儿童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是指非全身疾病或肠道疾病所引起的原发性持续性便秘,又称为习惯性便秘或单纯性便秘,我们平时说的便秘指的就是功能性便秘。 一、便秘的表现 便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排便间隔时间,二是大便性状,三是排便状态。 排便间隔: 在便秘的定义里,大便频率定为每周≤2次,持续时间在1个月以上。 对于小婴儿,排便频率是次要的,大便性状更为重要。 婴幼儿的排便频率差别很大,排便间隔不能真正反应便秘与否。未添加辅食的孩子,可以一天几次大便,也可以几天一次。特别是纯母乳喂养的孩子,吸收好,便量少,甚至可以7天以上才排便一次。这种孩子只要大便不干,无排便困难,孩子无不适,就不算便秘,也不需要治疗。 大便性状: 便秘孩子的大便往往都是粗大、干结的粪块,有的甚至是“羊粪蛋”一样一粒一粒的,更有甚者隔着肚皮都能摸到肠子里干结的粪块。便秘导致肛裂者,伴有便后肛门出血。 排便状态: 便秘的孩子排便时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排便困难和排便疼痛,有时大便在肛门口隐现而不能排出。有的孩子甚至出现憋便的行为,表现为大便前孩子弓背夹臀,前后摇晃,强忍便意,拒绝排便。 二、便秘的原因 便秘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食物因素、行为因素和心理因素。 食物因素: 便秘的孩子往往饮食结构不合理,只愿意吃肉,不愿意吃蔬菜和水果。食物加工过于精细,缺少膳食纤维,不愿意喝水,水分摄入量少,配方奶偏稠,都可能引发便秘。另外食物过敏也可以引起便秘。 补钙也可以造成便秘,钙与肠道内的草酸或脂肪结合,会使大便变干。 行为因素: 孩子运动量少,会减少结肠蠕动。排便时注意力不集中,边排便边玩耍,会使肠道的敏感度下降。有的孩子怕耽误玩耍,有便感时强忍便意,不去排便。这些不良行为会导致大便在结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多吸收,使大便变干变硬,也会导致便秘。 另外,便秘会引起排便疼痛,导致孩子恐惧排便,进而拒绝排便。憋便又会进一步加重便秘,如此恶性循环,随着时间推移,排便的冲动会逐渐减少。 心理因素: 包括个人、家庭及环境等方面。 突然的精神刺激,心理创伤,比如父母对孩子的训斥、打骂;生活环境的改变,比如刚入学,孩子不愿意到公共厕所排便,这些都有可能引发便秘。 小儿容易出现功能性便秘的三个时期: 开始添加辅食,开始如厕训练,刚入学的时候。 刚开始添加辅食,食物的性状发生了改变,如果肠道不适应,或者辅食中蛋白成分过多,纤维素含量少,就有可能引发便秘。 开始如厕训练时,排便行为发生了改变,如果在孩子没有便意时强行排便,可能会造成孩子心理紧张或不适,而出现拒绝排便的行为导致便秘。 刚入学时,排便环境发生了改变,有些孩子不习惯在新的环境下排便,就会憋着大便,等到回家便意已经消失了,长此以往就会引起便秘。 三、便秘的治疗 下面来说说便秘的治疗,这也是家长最关心的。 便秘的治疗简单说包括三个方面:调节饮食结构,培养大便习惯,辅以药物治疗。 1、调节饮食结构,软化大便。 便秘的孩子往往偏爱肉食,不愿意吃蔬菜,这种饮食习惯减少了膳食中的纤维素含量,容易引起便秘。 纤维素有很强的吸水性,吸水后使肠内容物体积增大,大便变松软,通过肠道时会更顺畅。与此同时,膳食纤维能刺激肠道的蠕动,加快大便排泄,起到治疗便秘的功效。 人乳中的低聚糖是一种可溶性纤维素,在大肠中败解,增加粪便中的水分。它能选择性地促进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生长,从而促进肠道及全身免疫系统成熟,并能软化大便。所以,纯母乳喂养的小婴儿往往大便稀频,而吃奶粉的孩子常常大便较干。 另外,水的摄入量减少,也会导致大便干燥,加重便秘。 便秘最基本的治疗就是调节饮食结构,增加饮食中纤维素的含量。 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有谷物、豆类、蔬菜、水果等,不含纤维素食物有鸡、鱼、肉、蛋等。果汁的制作过程破坏了水果中的纤维素,除非连水果渣一起吃,否则对便秘作用不大。苹果的纤维素及营养成分主要在苹果皮,削了皮的苹果就不再是好苹果了。市面上的香蕉都不是正常成熟的,含有鞣酸,鞣酸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鞣酸蛋白具有收敛作用,不但不治便秘,还可能引起便秘。 2、排便训练,培养良好的大便习惯。 大便在结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多吸收,就会变干变硬,导致便秘。因此,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对于便秘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便秘的孩子往往排便不规律,排便间隔时间长。良好的排便习惯需要通过排便训练养成,孩子2岁以后就可以进行排便训练了。 人在进食后,胃充盈会反射地引起结肠运动增加,这种现象称为“胃结肠反射(gastro-colic reflex )”,结肠运动会将粪便送入直肠而引发排便反射。 我们可以利用胃结肠反射对孩子进行排便训练。让孩子在每次餐后坐在马桶上5-10分钟,以充分利用餐后胃结肠反射,帮助排便。然后逐渐过渡到每天固定时间排便。 如果利用餐后“胃结肠反射”的方法无效,可以进行“强化刺激”培养排便习惯。每天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进行排便训练,首先餐后坐马桶,如果不能排便,则用棉签蘸鱼肝油刺激肛门,可将棉签头伸入肛门内。如还不能排便,可以用肥皂条塞肛。切取肥皂条长3cm,粗0.5cm,用水湿润表面后搓成光滑的圆锥状,塞入肛门促使其排便。如果仍然不能排便,就要使出最后一招——开塞露灌肠。最好不要直接塞肛灌,可以用注射器抽取开塞露5ml,用一个直径1-2mm的细导管插入肛门灌入,这样孩子没有疼痛感,也就不会惧怕,不会排斥。通过1-2周的排便训练,让孩子逐步养成每天定时大便的习惯。 开塞露的成分主要是甘油,短期应用不会产生所谓的“依赖性”,不必担心。 对于因肛门疼痛而抗拒排便的孩子,可通过软化大便,减轻排便疼痛,使其消除排便恐惧后再进行排便训练。 孩子的便器应有适宜的高度,一般认为双膝应高于臀部,?双足应着地,以利于排便用力。 中国传统的“把便”其实也是一种如厕训练方法,但这种方法存在争议。网上有许多关于“把便”危害的言论,其实都是道听途说,危言耸听,没有确切依据。个人认为只要到了可以进行排便训练的年龄,把便未尝不可,只要不过于频繁,每次时间不要过长(不超10分钟)即可。 成功的排便对于孩子来说是一项必须掌握的生理性行为,发现孩子有便意时要及时鼓励孩子排便,甚至可以奖励成功的排便,要避免羞辱和惩罚行为。 3、辅助药物,强化治疗。 如果通过调节饮食结构和排便训练仍不能缓解便秘,则需要辅以药物治疗。药物包括开塞露、乳果糖、聚乙二醇、小麦纤维素及益生菌等。 开塞露:主要成分是利用甘油或山梨醇,利用其高渗作用,刺激直肠,引发排便反射,再加上其具有润滑作用,使大便容易排出。开塞露不能软化已经干结的粪便,但是能够辅助排出干结的粪便。对于有粪便嵌塞者,可以用开塞露灌肠通便,清除肠道障碍,以利于新形成的粪便排出。 乳果糖:是由半乳糖和果糖合成的双糖,具有渗透活性,可使小肠内的水、电解质等保留在肠腔内,软化大便,并能酸化肠道,刺激肠蠕动,从而起到缓泻作用。乳果糖不会被人体吸收,不直接作用于肠神经,缓泻作用无毒性和依赖性,可用于1岁以下的孩子。 聚乙二醇:属于渗透性泻剂,能够增加肠道内的水分,改善粪便的硬度,同时促进肠蠕动。聚乙二醇不在肠道内降解,不产生有机酸和气体,不影响肠道的pH值,也不改变肠道正常菌群,不良反应少,可用于1岁以上的儿童。 小麦纤维素:是一种容积型泻剂,其成分不被人体吸收,具有促进肠道蠕动和促进排泄的作用,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 益生菌:肠道微生物菌群对大便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益生菌可以起到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 便秘治疗的其他方面:家庭教育和排便日记 便秘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持之以恒。家长的依从性很重要,家长要想办法保证饮食中合理的纤维素和液体量的摄入。 排便日记用来记录孩子的排便时间,排便过程,大便性状,及伴随症状。排便日记可为医生提供详尽的排便资料,协助医生评估便秘的程度及治疗的效果。 便秘好转后,不能马上停止治疗措施,需要继续巩固强化,维持治疗效果,避免便秘复发。 对于大便不干,但排便间隔时间长的小婴儿是否需要干预?标准是孩子是否存在不适。如果孩子“吃、喝、玩、乐、睡”都正常,则不必担心。如孩子存在肠绞痛,食欲下降,奶量减少,口腔异味,则需要适时辅助其排出大便。 便秘有程度,治疗有梯度。 轻度便秘,可能通过单纯调节饮食结构就可以治愈。严重的便秘,还要加上排便习惯的培养,更严重的要辅以药物治疗。 小儿便秘就是 同“干”共“苦”:大便干,排便苦。 治疗就是“除干去苦”,让孩子“苦尽甘来”。
正常男孩的两个“蛋蛋”都应该是在阴囊里的,但也有一些“蛋蛋”先天就不在阴囊里,就像会和人“捉迷藏”的“小淘气”,它会藏在阴囊上方,甚至藏在肚子里。这是男孩特有的一种先天性疾病,医学上称之为“隐睾”。 隐睾(cryptorchidism),是指先天性阴囊内没有睾丸,包括睾丸下降不全、睾丸异位和睾丸缺如。临床上绝大多数隐睾为睾丸下降不全,即睾丸未降至阴囊底部而停留在下降途中的某一部位。 正常情况下,胎儿在子官内发育的后期,睾丸自腹腔内逐渐降入阴囊,如果在下降过程中受到阻碍,睾丸不能降入阴囊就会形成隐睾。隐睾多发生于单侧,双侧隐睾发生率约10-25%。80%的隐睾可被触及,20%不可被触及,大约20%不可触及睾丸是睾丸缺如,30%是睾丸萎缩。 根据睾丸的位置,隐睾分为:1、腹腔型隐睾;2腹股沟型隐睾;3、阴囊高位型隐睾。 什么原因会引起隐睾? 隐睾是由睾丸下降异常造成,引起睾丸下降异常的因素很多,常见的有: 1. 将睾丸引入阴囊的睾丸引带异常或缺如,至使睾丸不能由原来的位置降至阴囊。 2.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使睾丸对促性腺激素不敏感,失去下降动力。 3.下丘脑产生的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使脑垂体分泌的LH和卵泡刺激素FSH缺乏,也可影响睾丸下降的动力。 隐睾有哪些表现? 隐睾的孩子患侧阴囊明显发育不良。单侧隐睾,阴囊明显不对称,双侧隐睾阴囊呈扁平。检查患侧阴囊空瘪,阴囊内摸不到睾丸,有时可以在阴囊上方触摸到未降的睾丸。 隐睾有哪些危害? 1、影响生育能力。阴囊内的温度要比正常体温低1.5-2℃,这个低温条件是睾丸正常发育所必需的,阴囊通过皮肤的收缩、舒张调解阴囊的内的温度,使阴囊保持这个相对的低温。如果睾丸不在阴囊内,过高的温度会影响睾丸的正常发育,使睾丸萎缩,并通过交感性改变影响到另一侧睾丸。严重者自然会影响到生育能力。 2、出现睾丸扭转。睾丸不再阴囊内容易出现扭转,甚至发生睾丸坏死。 3、发生恶变。隐睾由于生长环境改变以及发育上的障碍,使睾丸细胞发生恶变,而形成恶性肿瘤。 4、意外发生损伤。由于睾丸在上方,位置浅表,稍有撞击或外伤,便容易发生损伤。 5、产生心理障碍。阴囊里没有睾丸,外生殖器形态的变化,会使患者自卑,出现心理异常。 隐睾如何治疗? 隐睾的孩子需要定期到儿外科门诊检查,观察到6个月如果睾丸仍然不能降入阴囊,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腹腔镜微创手术及常规开刀手术,根据病情选择。隐睾最适宜的手术时机是6个月-1岁,超过1岁睾丸的发育会受到影响,严重者会导致睾丸萎缩。 手术的目的就是要找到“捉迷藏”的“蛋蛋”,把它请进阴囊里。阴囊才是最适合“蛋蛋”生长的地方。
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对身体发育是十分有益的。 据研究统计,孩子的身高和睡眠息息相关。孩子长不高,家长别不重视! 孩子的身高70%取决于父母基因,30%取决于后天。 在这30%的外在因素中,睡眠对身高的影响排名第一,超过运动和饮食,原因就在于睡眠中会分泌出生长激素。 只有达标了,孩子才会容易长高。而之所以让孩子睡足觉,也是想让孩子在睡眠中多分泌生长激素。 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对身体发育是十分有益的。 那么孩子早起,是越早越好吗?这个“早起”的界限,家长可要注意了。别拿“晚睡”不当回事 1 晚睡影响孩子长高 孩子瘦小是因为营养不良或者不运动? 错!除了遗传,睡眠对孩子身高的影响大于运动和饮食,所以要想孩子长高,一定要早睡! 不同年龄孩子,也有各自的正确入睡时间表,澳大利亚儿童研究所的儿童睡眠专家Harriet Hiscock对各个年龄的孩子的入睡时间的建议: 对于新生儿来说,往往需要14至17个小时的睡眠; 婴儿需要12至15个小时; 学龄前儿童(3~5岁)需要10至13个小时; 学龄儿童(6~13岁)需要9至11个小时的睡眠; 而青少年则需要8至10小时的睡眠时间。 一个人的身高,取决于睡着时生长激素的分泌量,生长激素分泌最多的两个时段分别是21:00-1:00和5:00-7:00。 而孩子在睡眠状态下,分泌的生长激素比白天高出很多倍,所以孩子睡眠越好,生长激素分泌越多,想要孩子长得高,就一定要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 2 晚睡影响孩子智力 孩子晚睡或者睡眠不规律,第二天上课就会没精打采的,一堂课下来好像在梦游。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听课效率和接受能力都很差,成绩必然会下降。 研究表明,孩子晚睡会影响智力发育,让孩子阅读、算数的反应能力下降,还会降低孩子的记忆力和掌握新信息的能力。 我们经常能看到那些贪玩的孩子,晚上熬夜上网,第二天上课睡觉打瞌睡。这些孩子不仅学习成绩差,还通常比较瘦弱矮小,看上去病怏怏的。 3 晚上几点睡最好 晚上9点到凌晨1点是生长素分泌的高峰期,孩子必须要进入深度睡眠,也就是孩子入睡30分钟至1小时后。 所以,最理想的状态是让孩子晚上8点半就上床睡觉,陪孩子看会书,能在9点入睡,10点能进入深度睡眠。 有很多家长觉得这个时间点睡觉根本不现实,但是做家长的也要反思以下几个问题: 孩子经常写作业到半夜,是不是孩子写作业效率太慢了,学习习惯没有养成。 孩子放学回家吃过饭后,是不是玩一会才能开始写作业? 都说时间是挤出来的,为了孩子的健康问题,家长一定不能“由着孩子的性子”。 做好监督,为孩子设立好时间限制,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才更有效率。 千万不要在这个点叫醒孩子 1 不要6点前叫醒孩子 正常来说,需要保证孩子每天有8小时的睡眠时间。而现在孩子学习任务比较重,9点前上床睡觉不太现实,这就要求家长第二天6点前不能叫醒孩子。 对于正在快速生长发育的孩子来说,过早的叫醒他们,睡眠不足除了会影响孩子长高,还会让孩子一整天的精神状态和学习状态都不好。 孩子睡眠不足,上课根本没法集中注意力。有些孩子上课明明看着黑板,可老师讲的内容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到最后老师说的内容什么也没记住。 2 错误的的叫醒方式 "看看几点了!还不快起床!”直接掀开被子、用力拍孩子的身体或是制造强烈刺耳的噪音... 有些孩子爱赖床,爸妈们就会这类粗暴的方式惊醒孩子。 这种十分具有“杀伤力”的手段能立即让孩子恢复意识,但却会给孩子带来非常糟的影响,比如冲动易怒、心情低落、反应迟钝、注意力涣散或者哭闹。 有些爸妈说自家孩子有很严重的起床气,你可能要反思一下,是不是采用了这种粗暴的叫醒方式。 3 用这些温柔的方式叫醒孩子 爸妈可以轻轻叫唤或者轻轻抚摸来叫醒孩子,要记得手要温暖的。还可以利用光线,慢慢拉开窗帘,借助阳光叫醒孩子。 如果父母一直用同一种方法叫醒孩子,那么不要经常换,这会让孩子感觉安心,还能有个好心情,拉近与父母之间的距离。
正常情况下孩子的肚脐应该是凹的,但有些新生儿脐带脱落后,肚脐却凸起来了,按下去会感觉到里面似乎有“一股气”。 这是“脐疝”,俗称“气肚脐”,是婴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胎儿阶段脐带从腹壁穿过,脐部是腹壁最晚闭合的部位。在婴儿期,两侧腹肌未完全在中线合拢,留有缺损,医学上称为脐环。脐部缺少脂肪组织,腹壁皮肤、筋膜与腹膜直接连在一起,成为全部腹壁最薄弱的部位,当孩子哭闹、咳嗽、排便时腹内压力增高时,便会导致腹腔内容物,特别是小肠,自脐环处突出,连同腹膜、腹壁皮肤一起由脐部逐渐向外顶起,就形成了脐疝。 以指腹压迫凸起的肚脐,很容易把脐疝还纳入腹腔,有时可以听到气体的“咕噜”声,医学上称为“气过水声”。把突出的肠管完全还纳后,可以在肚脐下方摸到一个圆形的“缺损”,这个缺损就是未闭合的“脐环”。 婴儿脐疝,一般没有什么风险,绝大多数可通过“脐环”的逐步收缩而在一岁左右自愈。所以,国内外大多数医生对脐疝的态度都是“不管不问,任其自愈”。 有人建议采用“脐疝带”压迫治疗脐疝,也有人用“扣”或者“钱币”压迫,更有故弄玄虚者强调必须用“银币”才有效。其实都是为了使脐疝还纳后不再鼓起,而缩短脐环闭合的时间。这个办法就像在婴儿肚脐处“勒”了一个腰带,而且要勒得很紧才有效。试想对于成人勒紧腰带还会感觉不舒服,更何况是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况且也勒不住。婴儿的腹部膨隆呈球形,又经常像“抻懒腰”一样伸展身体,这个“脐疝带”就会滑脱,无法保持在脐部位置。再有就是用胶布粘贴压迫,但是长时间粘贴会对皮肤产生不良影响。 因为脐疝大多能够自愈,所以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等待”。如果采取不好的方法,“治”不如“不治”! 那么,有没有既不会让孩子感觉不适,又能够促使脐疝尽快自愈的方法呢?答案是——有! 当孩子熟睡时,用一个手指压迫凸起的肚脐,完全还纳自脐环处突出的肠管,这时脐环内没有肠管填充,处于空虚状态,有助于脐环收缩变小,从而加速脐疝的痊愈。这种方法在孩子睡眠时进行,孩子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如果您有时间、有精力经常这样做,效果会更好,这也许是最好的非手术疗法。 脐疝的等待自愈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孩子已满2周岁,脐疝仍无自愈倾向,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了。 脐疝很少出现并发症,孩子一般不会有明显的不适,也不会引起肠功能紊乱。罕见的情况是腹腔肠管挤入脐环后“卡住”,医学上称为脐疝“嵌顿”,“嵌顿”时间长了会出现肠管血运障碍,形成“肠绞窄”。所以,如果出现脐疝“嵌顿”时,需要立即到医院就诊。需要强调的是脐疝“嵌顿”极其少见,您也不必过于担心。 如何判断脐疝“嵌顿”呢? 嵌顿时孩子会出现疼痛哭闹,脐疝可能会比平时凸起更明显,皮肤颜色也有可能会变深,凸起的肚脐不能像平时那样容易推回去,而且触碰凸起的肚脐孩子会有明显的疼痛。 总结一下: 1.脐疝是婴儿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一般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2.脐疝大多可以自愈,不建议采用“脐疝带”压迫治疗。 3.脐疝如有嵌顿,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4.脐疝超过2岁仍无自愈倾向者需要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