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 王新利 主任医师 北医三院 儿科
许多家长朋友可能会很疑惑,为什么孩子突然出现生长缓慢或者停滞了,是不是孩子缺乏生长激素了?当带着孩子来到了生长发育门诊,经过一番化验检查,医生却告知家长孩子甲状腺出问题了,孩子得了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甲状腺与孩子生长发育有什么关系? 甲状腺是位于孩子颈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分泌腺体,它可以分泌一种激素,叫甲状腺激素,该激素在维持机体能量代谢平衡,增加蛋白合成,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孩子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也不尽相同。在胎儿和婴幼儿时期,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必须要有甲状腺激素的参与,此时期如果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导致严重的不可逆的智力发育障碍,称为呆小病。进入儿童期,随着大脑的发育成熟,甲状腺激素的这一作用逐渐减弱,此时如果甲状腺激素缺乏,虽然不会造成智力低下,但孩子的体格增长会减慢甚至停滞。这是因为甲状腺素可以直接作用于骨细胞,刺激骨再塑造过程,促进骨、软骨、骨骺板成熟,而且生长激素要发挥促进骨骼生长的使命,必须要有甲状腺激素的存在。儿童期甲状腺功能低下者,软骨骨化、牙齿生长皆受影响,手部X线片会发现骨龄明显落后于实际年龄。由于长骨生长受阻,孩子会出现生长落后,甚至停滞,如果不及时的给与治疗,身高将会明显落后于正常同龄儿童。
我们都知道,想长高,当然要有生长激素的全力加持!可是,你知道生长激素是什么吗?它从哪里来?又如何帮助身高增长呢? 生长激素从哪里来?想要了解生长激素,就得从垂体说起。 垂体是人体内最重要、最复杂的内分泌腺体,它被称为“内分泌腺之首”,是调控身体健康平衡的总开关。根据其结构特点,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腺垂体是垂体前叶,神经垂体是垂体后叶。 垂体能产生多种叫做“激素”的化学物质,并将其释放入血,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下游靶点。 随后身体各部位器官受到不同的“激素”作用后,便开始工作,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生长激素是什么?生长激素是对儿童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的“激素”,它是通过腺垂体分泌出来的一种蛋白质 这里要注意,此“激素”非彼“激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打针致胖的“激素”,其实是一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它被用于治疗炎症、抗休克等;还有家长口中经常提到的洋快餐中可能含有的“激素”,事实上是性激素,它们主要为了让禽类快速生长。 后两者都与我们今天要讲的“生长激素”有着本质区别。生长激素虽然也叫“激素”,但无论从来源、化学结构,还是从生理、药理作用上来说,都与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完全不同,也不会产生糖皮质激素或性激素类的副作用。 生长激素是如何促进孩子身高增长? 它能通过两种方式促进骨骼生长,一种是通过肝脏作用:当生长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目标组织后,诱导肝脏靶细胞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IGF-1在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加速骨骼生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另一种方式是直接作用于骨细胞:它可以直接刺激成骨细胞代谢,并对维持骨矿物质含量、骨密度起重要作用。还可以刺激骨骺端软骨细胞分化、增殖,从而促进骨生长,使骨长度增加。并且协同性激素及促钙化激素共同干预骨的重塑,有效促进孩子的身高增长。 生长激素在促进身高增长的同时对孩子的身体还有什么其它影响?1)生长激素能够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纠正负氮平衡。充足的蛋白质不仅可以为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提供能量,还有助于促进人体肌肉的合成。良好的骨骼与健康的肌肉共同作用,帮助孩子生长发育。 2)生长激素还可以调节脂肪细胞的融脂速率,诱导脂肪细胞膜上肾上腺素能受体,从而对脂肪起到降解作用,促进身体平衡健康; 3)生长激素可以增强胸腺的免疫功能,加速T淋巴细胞的成熟,增强人体免疫力; 4)生长激素可以加速细胞的新陈代谢,改善人的精力与活力,让细胞及时更新修复,并加速人体伤口愈合。
一、生长激素药物的不良反应1、局部反应(疼痛、发麻、红肿等),注射第1天出现,第2、3天达到高峰,1周后消失 ( 目前药物纯度越来越高,出现几率很小。如有红肿,一般只是打针部位周围,如果是大面积或者全身性情况请及时就医) 2、外周水肿、关节痛或肌痛(体液水钠潴留的症状) 3、一过性高血糖现象,血糖较用药前升高,但大多仍在正常范围,通常随用药时间延长或停药后恢复正常 4、少数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应及时纠正,以避免影响rhGH疗效。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必要时口服甲状腺激素,停药后可恢复 5、偶见不良反应 有股骨头骺滑脱、脊柱侧凸、男性乳房发育、良性颅高压、色素痣生长 长期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在少数病人体内引起抗体产生,抗体结合力低,无确切临床意义。但如果预期的生长效果未能达到,则可能有抗体产生,抗体结合力超过2mg/L,则可能会影响疗效。 二、生长激素使用禁忌1、骨骺已经完全闭合后禁用于促生长治疗 2、严重全身性感染等危重病人在机体急性休克期内禁用 3、禁用于急性增生性或严重的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4、生长激素不得用于有任何进展迹象的潜在性肿瘤患者及已确诊的肿瘤患者 三、生长激素注意事项1、在医生指导下用于明确确诊的病人 2、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调整抗糖尿病药物的剂量 3、少数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可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应及时纠正,以免影疗效 注射部位应经常变动 4、治疗期间纠正孩子不良姿势,预防脊柱侧凸 5、治疗期间发烧时需停药,烧退后恢复用药 6、遵医嘱、定期复查
骨龄是骨骼年龄的简称,借助于骨骼在X光摄像中的特定图像来确定。通常要拍摄人左手手腕部的X光片,医生通过X光片观察左手掌指骨、腕骨及桡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的发育程度,来确定骨龄。 骨龄与实际年龄(简称年龄)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骨龄差来表明。骨龄差为年龄与骨龄之差,是两者相差的具体岁数。骨龄差为正数,代表骨龄落后于年龄;骨龄差为负数,代表骨龄提前于年龄。通常将±2岁为骨龄差正常范围,其中骨龄差在±1岁内为正常。骨龄大于年龄1岁但不超过两岁为偏早;骨龄小于年龄1岁但不超过两岁为偏晚。如果骨龄落后于年龄2岁以上则认为骨龄异常落后;若骨龄提前于年龄2岁以上,则认为骨龄异常提前。 每年骨龄增加的岁数大约平均为1岁,上下波动在0~2岁之间。如果1年时间骨龄增加2岁以上,则提示骨发育速度过快。骨龄增加的速度大于身高增长的速度则是骨骺愈合提前,生长期缩短,最终造成成年身高降低。 月经初潮是反映女孩青春发育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而骨龄和初潮有着密切的时间关系。一般初潮时骨龄平均为13岁,变动范围在12~14.5岁之间,因此常用骨龄预测月经初潮的出现时间。此外骨龄与青春期身高突增的关系也较年龄密切。
由于导致矮身材的病因甚多,因此对矮身材儿童必须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的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明确原因,以利治疗。1、病史病史应包括出生情况、出生体重及身长、妊娠周数、分娩方式、新生儿期生活能力,出生后小儿体格发育、运动和智力发育情况、生后的疾病史和治疗经过。母亲孕期健康状况:分娩情况、胎次、产次、有无自然流产和死产史等。家族史父母及所有成员身高情况、父母的青春发育史。病儿在家庭中的地位,父母对病儿的关心程度,家庭中是否存在有影响病儿精神的不良因素。小儿每年身高增长情况。2、体格检查身体测量应包括身高、体重、坐高、指距、头围等。观察病儿体格发育是否匀称,头、躯干、四肢、指距大小形态等。五官的分布形态,面容有无特殊。皮下脂肪的分布,肌肉的发育,肌张力,关节韧带的活动,性发育情况。除此之外,还应正确测量和记录以下各项:1) 当前身高和体重的测定值和百分位数。2) 身高年增长速率(至少观察3个月以上)。3) 根据其父母身高测算的靶身高。4) BMI值。5) 性发育分期。3、实验室检查1)X线检查: 矮小儿童需摄左手正位X线片,判断骨龄。正常情况下,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别应在±1岁之间,落后或超前过多均为异常。 如病人体格不匀称,怀疑有骨骼病变时,则应进一步检查骨X线片,包括脊柱、骨盆、胸廓,必要时包括上肢或(和)下肢,同时观察骨骼的生长,骨质的密度可初步明确骨病的诊断。2)常规检查:血、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及血生化、电解质、血气检查,血钙、磷、锌、碱性磷酸酶测定3)染色体检查:女孩身矮或有轻度畸形的,应做细胞染色体检查,以明确是否为Turner综合征。4)内分泌检查: (1)甲状腺功能:测血清T3、T4或TSH;(2)生长激素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轴(GH-IGF-I)功能测定a) 生长激素分泌功能测定: 表1、常用的生长激素分泌功能试验试验用药方法采血时间胰岛素0.075U/kg 静注0、15、30、60、90、120测血糖、GH、皮质醇精氨酸0.5g/kg(不超过30g),用注射用水配成5%~10%溶液,30分钟静滴完0、15、30、60、90、120测GH可乐定4μg/kg一次口服同上左旋多巴10mg/kg 一次口服(不超过500mg)同上吡啶斯的明1mg/kg 一次口服同上GH峰值在药物刺激试验过程中<5μg/L即为生长激素完全性缺乏(GHD);介于5~10μg/L之间为部分缺乏(pGHD);>10μg/L则属正常。由于任何一种刺激试验都有15%的假阳性率(指GH分泌低下),因此,必须在两项刺激试验结果都不正常时,方能确诊GHD。目前多数主张选择作用方式不同的两种药物试验:一种抑制生长抑素的药物(胰岛素、精氨酸、吡啶斯的明)与一种兴奋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的药物组合;可以分2 d进行,也可一次同时给予(复合刺激,combined stimulation)。胰岛素试验不仅可靠,而且可以同时测定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功能。在胰岛素注射前后测血糖,血糖<40mg/dl或较基础值下降一半为有效刺激。按0.075 U/kg剂量进行胰岛素试验时甚少发生有症状的低血糖,但仍需密切观察,对少数出现低血糖症状者应即刻静注25%~50%葡萄糖,仍可继续按时取血样检测GH。由于下丘脑病变所致的GHD患儿的垂体功能是正常的,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可以促使垂体正常分泌GH,因此,GHRH试验一般不用于诊断,而常用于区别病变部位位于下丘脑或垂体。可乐定试验有可能出现疲乏、嗜睡等症状,少数有恶心、呕吐;吡啶斯的明可能引起腹痛,一般多可耐受,严重者可予以阿托品肌注,但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b)IGF1和IGFBP3测定:IGF1和IGFBP3水平主要受GH的调节,浓度在很大范围内与GH浓度一致,是反映GH-IGF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GH缺乏症诊断的重要指标。其血清浓度随年龄增长和发育进程而增高,且与营养等因素相关。对疑为GH抵抗(Lamn综合征) 的患儿可做IGF1生成试验以检测GH受体功能。①方法一:按0.075~0.15 U/(kg·d)每晚皮下注射rhGH 1周,于注射前、注射后第5和8天各采血样一次,测定IGF1;②方法二:按0.3 u/(kg·d)每晚皮下注射rhGH,共4 d,于注射前和末次注射后各采血样1次,测定IGF1。正常者的血清IGF1在注射后会较其基值增高3倍以上,或达到与其年龄相当的正常值。(3)其他内分泌激素的检测:依据患儿的临床表现,视需要选择进行检测。5)下丘脑、垂体的影像学检查:矮身材儿童均应进行颅部的MRI检查,以排除先天发育异常或肿瘤的可能性。
对于孩子的身高,所有的爸爸妈妈们都一样,总是抱有美好期许的,指望着能够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在身高发育过程中,有两个「黄金期」,分别是3岁前和青春期:3岁之前,是孩子的身高变化最快的阶段,3年加起来能长45cm左右,尤其是身后第一年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了。女孩约在9~11岁开始,男孩约在11~13岁开始,身高则会出现青春期生长加速,年增长速度可以达到每年7~8cm,最快的突增年生长速度可以达到10~12cm。整个青春期女孩平均能长25cm左右;男孩平均能长30cm左右。两个黄金期之间是平稳的儿童期,平均每年身高增长5-6cm。青春期生长加速早开始1年,平稳的儿童期就会少一年,最终会影响成年身高。不过从医学角度上看,人的身高受基因影响的概率大约在80%左右。对于身高来讲肯定还是遗传具有更大话语权。也就是说,爸爸妈妈本身个子比较高,那么宝宝将来长高的几率就更大一些。从遗传角度看,父母双方对宝宝身高的影响是差不多的,但由于母亲除了从遗传方面影响孩子,孕期的宫内环境也会影响孩子的身高,个子很矮的母亲往往子宫偏小会限制胎儿生长,大样本人群研究发现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儿)会有15%左右达不到遗传身高。因此就有了民间说法“爹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虽然基因的影响占据主导地位,但也并非一票否决。至于这些后天因素是什么,我们这就来一一了解。均衡营养是孩子长高的必备法宝。每天所需总能量宜按照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原则进行分配。在食物构成上,早餐要注意选择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应包括谷类、奶类、鱼或肉或蛋、蔬菜和水果;午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保证足够的能量,食物中应包括谷类、豆类、鱼或肉、蔬菜、水果、最好能有菌类;晚餐宜清淡忌油腻,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这类食物既增加饱腹感又促进肠胃蠕动。对于晚上要学习做功课的孩子,可以晚餐后2小时喝一杯牛奶,吃一个苹果等,起解饥饿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但睡前一小时不宜再进食。如果晚上睡觉前吃的太饱,或晚上喝奶的时候太晚,不仅会影响孩子睡眠质量,还会有食道反流的问题。有益身心健康,这谁都知道。对于宝宝来说,合理的运动所带来的生长激素分泌,也是促进长个儿的因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认为,5~17岁的儿童青少年每周应至少锻炼3次,一次锻炼至少需要累计1小时中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一定强度的跑、跳等运动,能够对骨骼产生良性的机械刺激,促使其微结构的重建,加速骨骼的生长。虽然宝宝的身高和多种激素息息相关,但生长激素是最重要的激素,它只有在进入深睡眠后,才能更好的分泌。因此睡眠情况,自然也是影响长个儿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睡眠,能够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那么如何衡量睡眠质量的高低呢?一般来说,新生儿只要保证每天14~20小时,1~3岁为12~14小时,4~6岁需要11~12小时的睡眠就足够了。想让孩子长更高,真没什么捷径,吃对、玩好、睡饱这三点缺一不可。
学龄前儿童胃容积相对较小,加之该年龄段孩子活泼好动,易饥饿,所以对于学龄前儿童除了正餐之外,在三餐之间,还需要适量补充零食,晚餐时间比较早时,可以在睡前2小时安排一次加餐但由零食提供的能量不宜超过一天总能量的10%,零食可以是水果、奶制品、坚果等,其所提供的营养素,可作为正餐之外的一种补充。另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受环境影响,比如吃饭时看电视、玩玩具等都容易降低孩子对饭菜的关注度,进而影响孩子的进食量和营养的摄入。因此,家长应该尽量做到:1)尽可能给孩子提供固定的就餐座位,定时定量进餐;2)避免追着喂、边吃边玩、边吃边看电视等行为;3)吃饭细嚼慢咽但不拖延,最好在30分钟内吃完;4)让孩子自己使用筷子、勺子等吃饭,养成自主进食的习惯,这样既能增加孩子的吃饭兴趣,又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能力。对于1-2岁刚断乳的幼儿,胃容积小,代谢旺盛,生长速度快,营养需求较多每日可进食5~6次,两餐间隔3小时左右;小儿稍大些(2-3岁),每日进食4—5次,两餐间隔3.5小时,但是,两餐间隔的时间也不宜太短,否则会影响食欲,一般安排为早、中、晚3餐及午后1次点心的“三餐一点”进食方式,要兼顾各种营养素的比例,将食物恰当地分配在4次进餐中,通常早上小儿醒后,精神旺盛,消化能力强,可分配给予较多量的食物。晚饭后除水果外应逐渐做到不再进食,特别要避免睡前吃甜食,防止龋齿。
一日三餐如何分配才更科学更营养更有利于孩子成长。定时定量摄取三餐要遵循“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的规律,要符合体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以及各类能量代谢相关内分泌激素的分泌规律,才能适合身体功能所需,促进孩子成长。对于学龄儿童每天所需总能量宜按照这样的比例分配在一日三餐中:早餐占30%,中餐占40%,晚餐占30%。在食物构成上,早餐要注意选择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应包括谷类、奶类、鱼或肉或蛋、蔬菜和水果;午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保证足够的能量,食物中应包括谷类、豆类、鱼或肉、蔬菜、水果、最好能有菌类;晚餐宜清淡忌油腻,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这类食物既增加饱腹感又促进肠胃蠕动。对于晚上要学习做功课的孩子,可以晚餐后2小时喝一杯牛奶,吃一个苹果等,起解饥饿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但睡前一小时不宜再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