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见一些长期咳嗽(一个月以上)的孩子,家长们总以为孩子是感冒后嗓子发炎引起的咳嗽,于是断断续续的给孩子不断的吃不同的抗生素,甚至不停的给孩子输液,可是总感觉不能去“根”,不久,孩子就又咳嗽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咳嗽的原因有很多,它不仅涉及呼吸系统,有些还与耳鼻咽喉、消化系统疾病等有关,我们通常将咳嗽时间持续一个月,以咳嗽为主要表现,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病变者,称为慢性咳嗽。由于慢性咳嗽患儿很少有其他伴随症状,X线检查无异常,因此误诊误治率相当高。许多患儿会被误诊为“间质性肺炎”或“支气管炎”。下面介绍一些相对常见疾病引起的慢性咳嗽,家长们了解一下。感染后咳嗽孩子呼吸道感染后的确很容易引起咳嗽,但是通常持续时间为一两周左右,不会超过一个月。所谓的感染也不一定就是我们通常意义的细菌感染,有可能是病毒感染,也有可能是支原体感染,也有可能是用的抗生素对感染的细菌不敏感。但是很多家长喜欢自己在家给孩子使用抗生素,如选择的药物不合适,孩子的咳嗽会延长。这个时候,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让大夫帮你选择合适药物。鼻后滴漏综合征这是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至鼻后或咽喉部、或反流入声门及气管,而引起咳嗽。在儿科常见疾病为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及腺样体炎。这样的孩子除咳嗽、咳痰外,通常还主诉咽喉部滴流感,或鼻痒、鼻塞、流涕、打喷嚏等。胃食管反流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大多发生在夜间或睡眠后不久,阵发性咳嗽,部分患儿有反酸、呕吐,呃逆、烧心,消化不良等反流症状。但儿童特别是婴幼儿表现不典型,往往呼吸道症状较突出。咳嗽变异性哮喘这是一种以咳嗽为主而无典型症状和体征的特殊类型的支气管哮喘,因为没有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容易被误诊。孩子主要为刺激性干咳、夜间咳嗽多见。感冒、冷空气、油烟,花粉季节等容易诱发咳嗽。小时候爱出湿疹的并且有过敏性体质家族的孩子(比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的孩子,要高度警惕。肺炎支原体肺炎由肺炎支原体引起,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全部患儿均有咳嗽,多数为剧烈与顽固性咳嗽,有些似百日咳样痉咳,约半数可剧咳至呕吐、面部浮肿以及鼻、胸、腹痛。一般初为干咳,后期可有脓痰。咳嗽不少于3周者占90%。呼吸道状重、肺部体征不明显,胸片阴影显著是本病的特征。有报道说慢性咳嗽病儿中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急性咳嗽病儿,说明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发生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之一。嗜酸细胞性肺炎相对少见。有人认为嗜酸细胞性肺炎属于一种变态反应性综合征,以肺部浸润同时伴有周围血中嗜酸细胞增高为特征。多数患儿有低热、轻咳、乏力及胸部不适等。脑性瘫痪脑性瘫痪(或脑发育不良)引起孩子长期咳嗽在临床上是最常见可是是最容易漏诊的疾病。因为大脑受到了损害,对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的调节出现异常,所以,这类孩子最容易反复呛咳误吸而导致呼吸道反复感染而咳嗽。然而,在我国,脑性瘫痪早期诊断的孩子并不多,除非当孩子到了该坐甚至该走路却不能时,家长才抱孩子去看病,而在平时,根本不会知道反复咳嗽是由于脑损伤引起的。结核感染咳嗽是儿童肺结核的基本症状之一。结核病为世界传染病中病死率最高的疾病,近年来儿童结核病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从世界范围而言,结核病的控制远未达到理想目标。因此对于所有慢性咳嗽的患儿,特别是一些高危人群,即使无异常的体征和缺乏结核中毒症状,也不应忽视肺结核的诊断。心理性咳嗽心理性咳嗽是由于患者有心理问题或有意清喉引起,通常见于学龄期少年儿童,女孩发病率高于男孩子,多种多样的心理社会应激原可触发或加剧咳嗽,这些应激原包括:学校恐惧症,对成绩的认知性压力及对亲人的依赖,其特点是刺激性干咳,当友人关注时,症状明显加重,注意力转移或睡眠时消失。百日咳目前有散发的病例报道,多见于没有打过百白破疫苗的孩子,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咳嗽逐渐加重、呈典型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在阵咳终末出现深长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病程长达2~3个月。支气管异物支气管异物引起长期咳嗽的孩子并不少见,尤其多见于三岁以下的孩子,部分家长由于疏于看护,没有发现孩子有明显呛咳的过程,当孩子咳嗽后,总按感冒给与治疗。此外,药物性咳嗽、先天性肺发育畸形(包括原发性纤毛功能障碍)、支气管肿瘤、心功能不全等许多疾病亦可引起慢性咳嗽。总之,当孩子长期咳嗽不容易控制时,作为家长,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应该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一些全面的,必要的检查。
很多家长都比较忧心,自己家的宝宝打完疫苗后发烧该怎么处理。一般来说,打完疫苗发烧是身体免疫的正常反应,是正常的,只要持续时间不长(一般不会超过24小时),发烧的温度不高(不要超过38℃),都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要是持续时间长,或温度过高的话,就要注意是不是其它问题引起的发烧了。之所以说婴儿打疫苗后发烧正常,是因为疫苗本事就是一种微弱的病毒,通俗一点说,就是让身体做个军事演习,这样,真的敌人来了,就不怕了。比如,流感疫苗,就是从流感病毒里提取的,经过科学的提炼,最后加工成为疫苗。把它打到身体里,相当于让身体感染一点轻微的流感,但这种病毒是很微弱的,身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很容易把它杀死。经过这样的锻炼,免疫系统得到了增强。下次真的碰到流感病毒的时候,身体就很轻松的把病毒给杀死了。这个就是打疫苗的原理。而免疫系统在抗击病毒的时候,身体就会发烧,轻微的发烧也证明了你免疫系统得到了锻炼。不同的疫苗对身体的免疫反应也是不同的。1、有的很容易杀死病毒了。很轻松,就不发烧了。2、有的需要花点力气去杀死,就有点发烧了。3、如果体温很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发高烧了。38.5度以上了,那可能是身体对疫苗不适应了,要立即就医。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考虑:第一,应该看一看发热程度如何。一般体温在38.5℃以下,小儿无明显其它不适,可以不做特殊处理,因为这种发热属于正常反应,短时间内即可消失。第二,如果体温在38.5℃以上,伴有全身不适,可以酌情给予小剂量退热剂,如扑热息痛、阿司匹林之类,同时要让患儿多饮水。这种预防接种后发热一般持续时间很短,属于反应性发热,不必应用抗生素治疗。第三,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应考虑是否在此期间合并了其它的感染,并根据感染情况,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措施。
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我国有近3000万哮喘患者,其中儿童占到三分之一,哮喘发病率高于成人。很多成人哮喘是在儿童期发病,没有得到规范治疗而发展而来,但由于患儿家长和许多医生对疾病的认识不足,获得规范化治疗的患者仅占哮喘患者的2%左右。前言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疾病,病后的气管因为发炎而肿胀,平滑肌痉挛,肥大增生,支气管变得狭窄,因而导致呼吸困难。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四大顽症之一,被列为十大死亡原因之最。儿童时期是哮喘防治的重要时期,儿童哮喘若得不到规范化的治疗,会使疾病反复发作,造成肺功能不可逆损害,危害一生的健康;相反在儿童时期,对哮喘患儿进行正确的规范化治疗,可使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甚至完全治愈,因此对婴幼儿和儿童哮喘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哮喘治疗的关键。小儿哮喘种类多哮喘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身上。但大多数从儿童时期开始,可以分为年龄小于5岁的婴幼儿哮喘和大于5岁的儿童哮喘,表现症状和诊断标准略有差异。目前,根据年龄、临床表现和诱发因素可分以下几种:儿童哮喘:特点是,反复喘息,胸闷、常常在夜间加重。这种哮喘可由呼吸道感染,或接触过敏原有关,如:螨虫,宠物皮毛,花粉。这种哮喘是属于年龄比较大(5岁以上)的孩子的哮喘。婴幼儿哮喘:一般在5岁以内。发作和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关系。特点是,开始的时候病毒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之后出现反复喘息,如果没有家族过敏性疾病病史,则在3岁以后,大多数喘息会停止。过敏性哮喘:往往见于孩子有湿疹,或有食物过敏,或父母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病史,在某些过敏原诱因以后,出现喘息发作。咳嗽变异性哮喘:特点为长期咳嗽持续1月以上,抗感染治疗无效,不发烧,只咳嗽,肺里听不出杂音,用支气管舒张剂或按照哮喘治疗有效的。运动型哮喘:平时无喘息发作,运动时出现喘息,气短,憋气。不管是哪种类型,许多在3岁以内会出现首次喘息,对于有危险因素的反复喘息,可以早期进行干预。小儿哮喘的诱发原因第一,遗传因素引起的。男孩一般多见于女孩,过敏体质的人身上会多于哮喘发生。第二,室内因素包括螨虫引起的过敏哮喘;潮湿的墙角,浴室,冰箱中的霉菌也会引起;蟑螂也是一个过敏因素;另外宠物的皮屑引起的过敏也不能忽视。第三,环境引起的哮喘。空气中的花粉,尤其是春天穿暖花开以后,树木和花草的花粉都可以引起过敏。秋天的杂草也要小心。第四,呼吸道的感染也是哮喘的一个诱因。第五,空气中的污染。第六,食物中的过敏也是一种,但是真正由于某一种食物引起的过敏相对比较少,一般不要轻易的因为哮喘忌口。第七,吸烟和被动吸烟,目前很多研究都显示在环境中,父母吸烟和被动吸烟对未来孩子的哮喘都影响重大。第八,装修引起的环境的污染,一些化学物质也会引起喘息。本来一些患儿不喘息,遇到此类物质的时候就会突然哮喘发作。成人一定要注意。第九,一些患儿对暖热空气比较敏感,对于运动也比较敏敏感。在平时认识到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提前预防,在运动前吸入一些喷剂,如顺耳宁之类的药物。小儿哮喘的症状早期发现小儿哮喘的蛛丝马迹如果宝贝经常出现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等感冒症状,感冒不久就会喘,经过很久的抗生素治疗都没什么效果,像这种情况就很可能是哮喘。有的宝贝会在剧烈运动后或受凉等因素下出现顽固性咳嗽,同样也是经过大量抗炎治疗没有效果。有些宝贝起初只有鼻子痒、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家长往往以为宝贝患的是鼻炎而不会太注意,而实际上,这些被认为患鼻炎的宝贝今后有相当一部分会发展为哮喘。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症状急性发作时,患儿烦躁不安,端坐呼吸,耸肩喘息,以呼气性困难更为显著,面色苍白,鼻翼扇动,口唇及指甲青紫,全身冒冷汗,辅助呼吸肌收缩,较大的孩子会自诉胸闷、气短,甚至说话时字词不能连续。经过适当处理,如果咳嗽后能排出白色粘稠痰液,症状可稍为减轻。婴幼儿常喜家长抱着,头部俯贴于家长肩上,情绪不安、烦躁等。吸气时出现三凹征。听诊可有哮鸣音,有时呼吸音可被其掩盖,如气道梗阻严重,呼吸音可明显减弱。心率常加快,出现肺气肿时肝脾于肋下可触及,严重病例可并发心力衰竭。家长勿将小儿哮喘当感冒一些婴幼儿发病的最初症状是流涕、反复或持续咳嗽,或在呼吸道感染时伴有喘息,因而很容易被误诊为急性上感、支气管炎、肺炎。所以,如果患儿反复患感冒,容易发展到下呼吸道,持续10天以上,或使用抗哮喘药物治疗有效,则应考虑哮喘的可能。切不可一味按单纯呼吸道感染无休止地使用抗生素及感冒药。如何诊断小儿哮喘详细询问病史,寻找诱因,了解家族及本人的过敏史,结合患儿肺部的哮鸣音进行诊断。如果有以下任何症状或特征存在应考虑哮喘:反复咳嗽、喘息,反复呼吸困难及胸闷。有湿疹、过敏性鼻炎、哮喘病史或家族史。尤其要注意咳嗽持续一月以上,用抗生素无效,而支气管扩张剂有效的病人。小儿哮喘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①毛细支气管炎:多见于2岁以内婴儿,冬春两季多发,可呈流行性,其呼吸困难发生比较缓慢,对支气管扩张剂反应较差。反复多次患毛细支气管炎,且家属中有过敏病史的,应注意婴幼儿哮喘。②喘息性支气管炎:表现为支气管炎伴喘息,喘息随炎症控制而消失;虽有喘鸣但无明显呼吸困难;发作缓慢,而非骤然发作或突然停止,病程持续1周左右;随年龄增长,喘息发作次数逐渐减少,但仍有10%左右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日后转变为支气管哮喘。③气道异物:可出现持久的哮喘样呼吸困难,但因异物阻塞多在气管或大支气管,主要表现以吸气困难为主,而哮喘主要是呼气性呼吸困难。异物如在一侧气管内,喘鸣音及其他体征仅限于患侧。④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可引起顽固性咳嗽及哮喘样呼吸困难,但无显著的阵发性发作现象。结核菌素试验阳性,X线胸片或CT检查有助于诊断。目前小儿哮喘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哮喘治疗目标是达到完全控制,这需要长期系统的治疗,包括吸入和口服药物治疗。一般0~3岁孩子治疗时间为1年左右,比年龄较大的孩子短,由于婴幼儿支气管肺发育不成熟,一般治疗一段时间,可以停药进行观察。如果停药后仍出现反复喘息,则可以选择更长时间的治疗。哮喘的治疗药物※缓解药物为按需使用的药物,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控制药物是预防哮喘发作,应长期使用,通过抗炎作用达到哮喘控制。缓解药物有:①吸入型速效β2受体激动剂:为哮喘发作时最常使用的药物,主要缓解哮喘急性加重,常用药物为沙丁胺醇气雾剂(万托林)和特布他林(喘康素),其吸入后迅速起效,应以所需最小剂量、最少次数按需使用,症状缓解后即可停药。②雾化吸入药物:在医院内治疗可使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沙丁胺醇溶液或博利康尼悬液,可迅速缓解哮喘发作。③短效茶碱:可缓解哮喘症状,由于茶碱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目前已经较少使用。④全身糖皮质激素:可防止哮喘急性发作加重,常用药物为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用药后可改善哮喘的严重程度,疗程3~5天。※哮喘控制药物有:①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是最有效的抗炎药物,能减轻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常用药物为丙酸氟替卡松(辅舒酮)和布地奈得气雾剂,吸入ICS治疗哮喘是目前最有效的药物,长期治疗无明显副作用,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应大力推广。②吸入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目前哮喘治疗首选的联合治疗方案,联合治疗可提高哮喘治疗效果,降低药物副作用,可使更多患儿更快达到哮喘控制。常用药物有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舒利迭)和福莫特罗和布地奈德联合剂型(信比可)。③白三烯调节剂:白三烯调节剂通过拮抗白细胞三烯,发挥起道抗炎作用,此外还有轻度支气管扩张作用,能缓解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哮喘急性发作。常用药物为孟鲁司特钠(顺尔宁),该药通过口服给药,使用较为方便,无明显副作用,对运动和呼吸道病毒感染诱发哮喘有较好疗效。④长效茶碱:有一定抗炎作用,也可作为控制药物,可单独应用,也可与ICS联合,常用药物为多索茶碱,由于该药长期使用可使儿童行为异常,目前较少长期使用。特别提示1.宝贝一旦确诊了哮喘,具体用药方案应该根据宝贝的具体病情和肺功能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所以,最好在哮喘的专科医生那里就诊,并且在医生那里建立档案,同时家长给宝贝记录哮喘日记,长期随访,这是治疗的关键。只要坚持正规用药(药物是逐渐减量的)2年左右,大多数宝贝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甚至康复。2.当宝贝经过治疗,判断好转的明显特征为:孩子感冒率大副降低,喘息发作次数也明显减少。过敏性鼻炎对哮喘影响大过敏性鼻炎往往是哮喘的早期表现,在哮喘发作前,先表现为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接着出现喘息、咳嗽,其本质都是同一致病因素在上下气道引起变应性炎症,哮喘是变态反应性疾病,常伴有其他全身特应性疾病,如皮肤湿疹和过敏性鼻炎。在哮喘儿童就诊时,常常能询问到婴儿湿疹史,但发作同时伴有过敏性鼻炎者比例更高,约40%过敏性鼻炎伴发哮喘,而80%哮喘患儿有过敏性鼻炎。在活动性过敏性鼻炎发作期间,一些患儿表现出气道反应性增高,气道反应性的高低和哮喘发作的轻重关系密切,轻度气道高反应可望恢复,中度或高度气道高反应则存在时间较长,即使哮喘不发作,肺功能正常,但仍潜伏着哮喘发作的危险,好像定时炸弹。因此在哮喘防治中,不能局限于哮喘本身,必须同时采取积极的措施治疗过敏性鼻炎。专家提示: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是一个病,过敏性鼻炎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然后在环境等因素进一步作用下发展成哮喘,最后导致气道慢性炎症,肺功能损害。如果您的孩子经常出现鼻痒、连续打喷嚏、流清涕和鼻塞等情况,就应该注意是否患过敏性鼻炎。因为积极治疗过敏性鼻炎就可以防止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和发展。哮喘宝贝家庭护理五注意(1)“家庭病案”记录细节把宝贝每次哮喘发作的日期、时间、地点、轻重程度,发病当天的气候情况,有无特殊饮食和特殊化学物质的接触,用药情况,发病前24小时内生活中发生过的特殊事件,孩子是否有过剧烈活动、有无大哭大笑等,均要详细记录下来。这样,经过长期耐心细致的观察、分析和归纳,就可找出发病的某些规律以及有关的可疑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避免。(2)布置一个适于哮喘儿童的生活环境选择向阳的居室,室内保持清洁、通风、干燥,严禁吸烟;床上用具应昼使用棉织品,不要用皮毛、丝棉或羽绒等制成的被褥,枕芯要用泡沫塑料以代替木棉、蒲绒等真充物。家中要不要养猫、狗、兔、鸽子等,更不能让这些动物进入哮喘儿童的卧室。父母不要用香味浓烈的化妆品;一切有浓烈异味的化学物质,如油漆、汽油、杀虫剂等均不宜让患儿接触;妈妈们也不要在宝贝面前拆棉衣、棉被或毛线衣裤。给孩子买玩具时,应选择木、布、金属或资料制作的好。不要买皮毛或厚绒制成的玩具。此外,在购买玩具时要闻一下有无特殊气味,以无味者为佳。注意患儿饮食。鱼、虾、螃蟹、葱、蒜、韭菜和过酸过辣的食物以少吃为好。如果发现孩子吃了某种食物有哮喘发作时,必须停止进食该种食物。平时禁止吃刺激性食物和过冷过热食物。发作时要给半流质或软食,以免使哮喘严重。(3)避开诱发因素尽可能避免诱发因素,例如,受凉,淋雨,过度疲劳,激动等刺激以防诱发哮喘。(4)及时用药当哮喘发作时,要及时用药,如万托林气雾剂等。这些药物都可及时有效地控制哮喘的剧烈发作。同时应减少对患儿的精神刺激,消除精神负担,鼓励患儿树立抗病的信心。(5)运动平时注意加强体格锻炼,常去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虽然运动可以诱发哮喘发作,但并非各种运动都会激发哮喘,有些哮喘息儿如能长期参加一些适当的体育锻炼还可减少激发哮喘的反应。
随着孩子的成长,对钙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身体可能会出现缺钙的现象,孩子一旦缺钙不但会影响智力发育和神经系统,还对骨骼有影响,孩子容易驼背并出现“O”型腿或者“X”型腿。究竟哪些状况是属于缺钙的征兆呢?1、无缘无故夜里惊醒,半夜哭闹不止,醒后哭闹难入睡;2、精神状况不佳,或者容易无缘无故暴怒烦躁,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不如以往活泼;3、身体出汗比较多,即使天气不是很热,也容易出汗;特别是入睡后头部出汗,使其头颅不断摩擦枕头,时间久了可见枕秃圈;4、长牙速度缓慢,牙齿参差不齐,上下牙不对缝,咬合不正,牙齿松动,易崩折,过早脱落;5、头盖骨闭合延迟,常在1岁半后仍不闭合;6、前额高突,形成方颅。或常有串珠肋,各个肋骨的软骨增生连起似串珠样,常压迫肺脏,使宝宝通气不畅,容易患气管炎、肺炎;7、厌食、偏食也与缺钙有关,人体钙元素摄入不足,易导致食欲不振、智力低下、免疫功能下降;8、骨质软化,站立时因身体重量使下肢弯曲,表现为“X”和“O”形腿,易发生骨折;9、湿疹反复发作,常见于头顶、颜面、耳后,伴有宝宝哭闹不安,枕后及背部多流汗;10、缺钙严重时肌肉肌腱均松弛,腹壁肌肉、肠壁肌肉松弛可引起肠腔内积气而形成腹部膨大,如蛙腹状;脊柱的肌腱松弛可出现驼背。宝宝缺了钙就得补!如何补?需要补多少?6个月以内的宝宝每天要摄入300mg左右的钙,如果喝足600ml母乳,就不需要额外补钙。喝配方奶的宝宝可根据奶粉桶上标示的含钙量推算得出宝宝是否获得了足够的改。7-12月龄的宝宝每天需要钙400mg左右,就更容易达到了,只需要喝700毫升左右的母乳。建议7-12月龄的宝宝要保证每天摄入奶量最好达到800-1000ml,不仅能获得足够的钙,还能摄入足够的其他营养素。因此,可以看出,只要奶量充足达到满足钙的量,就不用补钙。1-3岁的宝宝1岁以后幼儿的饮食开始逐步向成人过度,要想接近或达到600mg的钙,则需要合理安排饮食。能母乳则继续母乳,母乳量最好能在600-800ml以上,无法估计母乳量也没有关系,就是喂孩子几次奶的事。而配方奶则最好400-500ml以上。这样就可以摄入接近200-25mg钙。另外的钙,可以从其他食物中来,其他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纯酸奶、纯牛奶、豆腐、绿叶蔬菜、芝麻酱等。4-6岁的宝宝每天保证800毫克的钙,摄入奶类最好在300-400mg以上,同时注意摄入绿叶蔬菜、豆腐等含钙丰富的食物,以保证钙的充足来源,如果宝宝挑食,不吃蔬菜水果就要注意额外补充钙。天天补钙为何还“缺钙”?天天补钙,不一定钙很好的吸收利用了。其实,维生素D是钙元素吸收利用的好搭档,能通过增加肠粘膜上皮细胞中特异钙结合蛋白的合成,增加钙的主动吸收。如果维生素D缺乏即使食物中有大量的钙,也很难被身体吸收利用,还会通过肾脏被排出,更难以沉积到需要钙的骨骼和牙齿。孩子要多晒太阳,冬春季节要注意必要的维生素D补充。食物中的优质蛋白是钙元素在身体转运的运输大队,如果每天膳食中的蛋白质不足或吸收利用不好,就会影响包括钙在内的多种营养素的留存和发挥作用。所以,需要补钙的孩子更需要注意乳制品和其他优质蛋白的适量摄入。研究发现,缺钙的孩子多数同时会伴有缺锌,锌参与核酸、蛋白质、生长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含锌酶对细胞的分裂、生长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锌摄入能促进骨骼细胞分裂、生长和再生,影响维生素A代谢,加速调节钙质吸收的碱性磷酸酶的合成。缺锌时补充的钙也很容易流失。如果两者同时存在缺乏的话,先注意微量元素锌的补充然后再补钙的效果会更好。高盐饮食会影响钙的吸收。很多食物中含有丰富的植酸,可以与钙形成不溶的复合盐,影响吸收利用。比如菠菜、苋菜、木耳菜、芦笋、茭白等运动是孩子最好的营养素,让孩子多在阳光下蹦蹦跳跳,是促进生长发育和各种营养素特别是钙吸收利用的最好方式。钙的吸收是有关键期的,吸收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婴儿钙吸收率大于50%,儿童为40%,成年人为20%,老年人仅为15%左右。所以,在孩子钙吸收率最大的关键期给予充分的摄入对一生的骨骼健康都有影响。均衡营养是科学补钙的前提,如果不是因为病理原因导致的长时间补钙效果不好,除了注意上面的因素,也可以重新选择更适合自己孩子的钙制补充产品了。
多动症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心理行为疾病,为了小儿的身体健康,希望家长要多了解小儿多动症的一些症状表现,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介绍多动症症状具体如下:(1)注意力集中困难。多动症儿童注意力短暂、易因外界干扰而分心。不能自始至终地做完一件事,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东张西望或走神开小差等。(2)活动过多。多动症儿童常常手脚不停、坐不住。上课小动作多、话多、乱跑、乱跳、爬上爬下、不知危险。喜欢惹人、常与同学吵嘴打架等。(3)冲动任性、情绪易激动。多动症儿童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易怒、易哭、易冲动、常发脾气。个性倔强、固执、急躁、表现幼稚、缺乏荣誉感、不辨是非,有的说谎、逃学、欺骗、有的外出不归、甚至染上恶习。(4)学习困难、多动症儿童虽然智力正常,但都表现出学习困难.记忆辨别能力差、常把“b”写成“d”或把“6”写成“9”等,学习成绩低下。有的智力很好,但学习成绩却不理想、表现为忽上忽下、成绩波动很大,成绩呈跳板样改变,抓一抓成绩就上去,不抓就下降,甚至造成留级.(5)精细及协调动作困难,多动症儿童动作笨拙,如系钮扣、系鞋带、削笔动作不灵活,走路不成直线等。(6)神经系统体征。常见的如指鼻试验,快速对指试验,轮替试验,翻手试验为阳性。特别提醒:国外资料报告患病率约为5~10%。国内也认为学龄儿童发病者相当多,约占全体小学生1~10%。男孩远较女孩多。早产儿童患此病较多。多动症儿童成年后,反社会人格和犯罪行为风险是正常儿童的5~10倍。家长一定要及时了解孩子在成长道路上的变化。发现孩子有以上多动症症状,及早干预,及时治疗是关键!
春夏是手足口病的多发季节,主要感染6岁以下儿童。近几年我国大部分省市均有发病,个别地市疫情严重,时有死亡病例报告;但是家长不必惊慌,只要提高警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大多数患儿多可以顺利康复,不留后遗症。一、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和臀部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可伴或不伴发热。少数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膜炎、脑脊髓炎,严重者出现脑干脑炎引起肺水肿、肺出血,救治不及时可导致死亡。二、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手足口病主要症状是皮疹和发热,可先发热后有皮疹,也可先出皮疹后发热。皮疹主要出现在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为散在的红色斑丘疹、疱疹。皮疹一般口腔先出现,表现为红色斑丘疹,或多发性溃疡,主要位于上腭;然后手足臀部出现皮疹。部分病例仅口腔或者手、足、臀部一两个部位出现皮疹。皮疹不痛、不痒。病情严重、神经系统受累时,可出现精神差、嗜睡;易惊、易激惹、哭闹不安;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惊吓样抖动、无力、走路不稳或瘫痪。病情危重者进展迅速,可突然出现昏迷、呼吸困难、口唇发紫、手脚发凉、出冷汗,肺出血,休克死亡三、孩子患了手足口病应该如何就诊?1、轻症患儿只有皮疹,不发热或有一过性发热,无其它症状,精神好,能吃、能玩,可以在家隔离观察。2、患儿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立即到手足口病定点医院就诊:①3岁以下。②持续发热。③精神差、嗜睡。④易惊、易激惹、哭闹不安。⑤肢体惊吓样抖动、无力、走路不稳或瘫痪。⑥头痛、恶心、呕吐。⑦颜面、颈部、胸背反复出现一过性红斑。⑧手脚发凉、出冷汗。3、部分患儿无皮疹,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有以下表现之一,应立即到县级以上医院就诊:①原因不明的发热。②无明显原因出现呕吐、腹泻。③无明原因的哭闹、易惊、易激惹。④无明显原因出现肢体抖动、抽搐、无力。四、手足口病治疗效果怎样?预后如何?大多数轻症患儿可不治而愈,预后良好。重症患儿只要治疗及时,大多数也能顺利康复不留后遗症。神经系统损害严重者可留有智力障碍、肢体瘫痪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极少数病例进展迅速,出现肺出血、休克,来不及救治或救治无效死亡。五、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怎样预防?手足口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为预防传染患儿家长应做到:孩子勤洗手、换衣被;喝开水、吃熟食;吃水果要新鲜,清洗净;奶具、玩具勤清洗;房间勤打扫、勤通风;孩子减少外出、特别是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家长外出回家后先洗手、换衣,再和孩子接触。
什么是黄疸? 黄疸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黄疸,另一种是病理性黄疸。大部分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开始在皮肤、口腔黏膜和眼白部分会出现轻度的黄染,而手心和脚心一般不出现黄染,在生后一周到十天会自行消退,在此期间吃奶、睡眠以及生长情况均好,大小便颜色正常,也无其它不适表现,如果查血表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正常,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黄疸”。如果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了黄染现象,血清胆红素不正常,四肢及或手足心均出现黄染,进展迅速,并且迟迟不退,或稍退后又重现,嗜睡、不肯吃奶、烦躁,甚至出现抽搐等症状就是病理性黄疸,一定要去医院救治。为什么宝宝会发生黄疸? 生理性黄疸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是因为胎儿氧气比较缺乏,需要有很多的红细胞来补偿每个红细胞带氧量的不足。宝宝出生后,可以直接吸氧,氧气的供给就充分了,不再需要过多的红细胞来带氧,于是这些多余的红细胞就被机体破坏,产生了过量的胆红素。胆红素要靠肝脏转化才能排出体外,而新生儿的肝脏功能还不健全,过量的呈黄色的胆红素就积聚在血中,当超过一定量时,就把皮肤、黏膜和眼白染成黄色了。生理性黄疸对小儿健康一般无影响,不需特殊处理。如何解决宝宝黄疸? 1.早产儿消退慢:如果宝宝是个早产儿,黄疸的消退一般会慢一些,可能持续3周甚至更长一些,但黄疸应呈逐渐减轻倾向,一般情况好。否则应及时就诊。 2.如果宝宝完全采用配方奶粉喂养,生后2周黄疸仍然明显,应立即就诊。 3.母乳性黄疸不用担心: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出生1周后黄疸仍然明显或继续加深,但精神好,胃口好,大便黄,体重增长良好,通过检查没有异常,一般可以认为是母乳性黄疸。一般停母乳3天后黄疸减退,停5~7天后黄疸明显消退。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除非黄疸程度太深)。由于暂停母乳喂养可能给孩子或母亲带来不适,在黄疸不严重的前提下,可以继续母乳喂养下观察。母乳性黄疸通常在生后2-3个月内完全消退。
宝宝呕吐需仔细辨别原因 1.发热引起的呕吐:宝宝突然呕吐时家长要先摸摸他的头,看看有没有发烧。由发烧引起的呕吐,要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注意不要扔掉呕吐物,把呕吐物一并带到医院,让医生进行检查。 2.积食引起的呕吐:有的宝宝会在饭后出现呕吐,而且呕吐后精神转好。这种呕吐往往是宝宝吃得过饱积食的缘故,妈妈们不用过多担心。仔细观察宝宝的情况就可以了。 3.外伤引起的呕吐:宝宝的头部受到了意外的打击或碰撞也会引发呕吐。妈妈要仔细检查宝宝的头部有没有伤痕,同时还要询问宝宝最近几天有没有摔跟头。如果有上述情况发生,妈妈一定要立即送宝宝去医院做检查,检查宝宝的头部是否出现了病情。 4.腹部疾病引起的呕吐:如果宝宝呕吐且说肚子痛,妈妈就要考虑宝宝是不是肠梗阻。如果是有疝气的宝宝,家长就要考虑是不是肠套叠,应尽快就医,总之应该尽快就医。 5.咳嗽引起的呕吐:有时宝宝咳嗽得很厉害,也会把吃下去的东西吐出来,这种情况的呕吐多半是在宝宝因痰不易咳出而剧烈咳嗽后发生的。 6. 再发性呕吐:又名周期性呕吐,发病多在学龄前期和学龄期(3-10岁),突然发作性呕吐不止,反复发作,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该病可有家族史,过食、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是发病的诱因。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体检和辅助检查无异常。脑电图偶见癫痫波形,但抗癫痫药物无效。一般于青春期后可自然停止。
1.宝宝每天需要多少钙?年龄不同,每天需要的钙是不同的:●0~6个月:200mg●6个月~1岁:260mg●1岁~3岁:700mg●4岁~8岁:1000mg●9岁~13岁:1300mg2.宝宝钙的最佳来源有哪些?奶和奶制品是人体钙的主要来源,也是最佳来源;绿色蔬菜、大豆及其制品也含有较高的钙,可作为钙的补充来源。3.那些宝宝容易缺钙?●钙的吸收依赖维生素D,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是造成钙缺乏的重要因素。●2岁以下婴幼儿、青春期少年,因生长快速,骨量迅速增加,对钙的需要量相对较高,是钙缺乏的高危人群。●儿童、青少年膳食中缺乏奶类等高钙食物,是导致儿童钙缺乏的重要因素。●大量果汁及碳酸饮料因挤占奶类摄入而影响钙摄入。患腹泻、胃肠道疾病时,肠道钙吸收利用不良,也容易引起钙缺乏。4.宝宝缺钙的表现有哪些?其实宝宝缺钙的很多表现都不特异的,不能单纯的以某一个表现就说宝宝缺钙。5.如何预防宝宝缺钙?●鼓励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钙的优质来源。只要母乳充足,婴儿钙营养足够;当因各种原因母亲不是哺乳或母乳不足,充分的配方粉喂养仍可提供充足的钙营养。2岁之前以母乳喂养为主的宝宝要注意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两岁到青春期前儿童的钙需求为每日700到1300毫克,根据日常饮食的搭配的情况(奶制品的食物搭配中的钙摄入),平均每天1.5-2杯奶仍然被认为是能够提供足够钙营养的。一杯240毫升的牛奶中含有约300毫克的钙质,是含钙最丰富、最易吸收、又最方便食用的钙来源。每个年龄段的小朋友都应该被鼓励多喝牛奶。大豆制品、绿色蔬菜,以及钙强化的食品可作为钙的补充来源6.宝宝需要补钙吗?●1岁之前的宝宝不论是喂母乳或配方奶,奶中已经有充足的钙,只要规律的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宝宝是不会缺钙的,所以1岁之前的宝宝是不需要补钙的。●2岁以上的宝宝,只要每日都有喝充足的奶,每日2杯(1杯为240ml)左右,再有吃豆类和绿色蔬菜,里面也有充足的钙,也无需额外补钙的。7.宝宝枕秃是缺钙吗?几乎每个宝宝都会出现枕秃,主要原因是宝宝的头发有一定的生长周期,2至3个月大时会出现生理性的胎发脱落,枕部的头发也会出现脱落,就造成宝宝后枕部没有头发,即枕秃;另一个促进原因是由于小的宝宝经常是躺着睡的,再加上小的宝宝的新陈代谢较成人高,头部容易出汗,宝宝会出现反复的摇头以缓解局部不适,这样就造成宝宝的枕部头皮受到反复的压迫与摩擦,其结果就会造成枕部局部的头发缺失。只要您给宝宝规律的补充维生素D,宝宝有吃母乳或配方奶,宝宝一般不会缺钙,枕秃大多与缺钙无关,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新生头发的长出,另宝宝能够坐立和逐渐强壮,躺着的时间会减少,头皮受压迫和摩擦的机会减少,局部缺少的头发会逐渐长出来的,枕秃也就慢慢消失了。8.宝宝出牙晚是缺钙吗?宝宝正常的第一颗乳牙萌出的时间最晚至18个月。13个月后出牙才算作“出牙晚”,但这通常是遗传决定的,可以遗传自父母任意一方。大多与缺钙无关。如果你家宝宝出牙晚,问问你的父母或者对方父母,你们当年是不是就出牙晚。18个月后还没有出牙的话,需要看牙医确定是不是有什么别的问题引起。9.宝宝出汗多是缺钙吗?小的宝宝出汗多非常普遍,往往并不意味着有什么营养问题或宝宝体质有什么问题,原因是宝宝的基础代谢也比成人高,平时活动量大,宝宝的汗腺调节还未发育完善,宝宝皮肤含水量也多,皮肤表层的毛细血管分布也较多,所以皮肤蒸发的水分也多,因此宝爸宝妈们会觉得宝宝总是出汗多,就认为宝宝缺钙或体虚,其实不然,大多数情况下是生理性的多汗,并且要注意以下的情况更容易造成宝宝多汗,如给宝宝穿的过多或盖的过厚,天气炎热或宝宝所处的房间温度过高,宝宝吃奶后或运动后。当然,如果家长发现宝贝安静时多汗或伴随发热等其它症状时也要咨询下儿科医生。10.宝宝肋骨外翻是缺钙吗?肋骨外翻与缺钙等营养素缺乏无任何关系。这是因为分开胸、腹部的膈肌附着于倒数第二肋骨内侧;婴儿膈肌发育尚不成熟,处于僵硬收缩状态,呈现向内的力量,致使肋缘轻度外翘,类似喇叭花现象。随着生长,膈肌逐渐松弛,此现象消失。11.宝宝头发少是缺钙吗?宝宝的头发稀少,颜色浅,并不能说宝宝缺钙或其它营养素,宝宝的头发是有一定生长期的,有时甚至可达2年至3年,在加上很多宝宝刚出的毛发比较短,颜色也很浅,所以许多宝宝到了1岁,头发还是比较稀疏,大部分宝宝要到了2岁左右,头发才会变得逐渐浓密。另宝宝1岁之前只要是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奶中是有充足的钙的,如宝宝有规律的补充了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那宝宝是不会缺钙的。最后强调下,宝宝头发个体差异很大,与遗传有很大关系,只要父母的头发都很好,那完全不需要担心宝宝的头发,耐心等待即可,宝宝的头发会像父母一样漂亮的。12.宝宝身高长的慢是缺钙吗?孩子的身高的确跟营养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可这里指的“营养”是均衡的营养搭配,没有任何一种营养素比另外一种更加重要。应该说,营养和基因共同决定着孩子的身高,所以单独说缺钙就影响宝宝的身高,是不正确的!
▋新生儿黄疸和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期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一周内的新生儿。由于新生儿胆红素形成相对较多,而对胆红素的代谢、排泄功能又较低,所以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一定时期里会发生。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独有的一种代谢状况,只有高过一定程度才有可能对婴儿造成伤害。 母乳性黄疸相对出现时间晚一些,一般在7天左右。持续时间较长,约3周—3、4个月,可以自然消退。新生儿在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减退后又加重,停止母乳喂养后48小时,血清胆红素下降50%,则可确定诊断。 ▋母乳性黄疸需要停母乳吗? 母乳性黄疸只要不严重,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不会对宝宝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只要宝宝生长正常,进食正常,喂奶期间黄疸没有加重,就可以继续坚持母乳喂养,无需停止母乳。 只有当血液清胆红素>14mg/dl(240μmol/L)时,可暂停母乳3天,黄疸消退后可以继续母乳喂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便是出现也不会达原有程度。 暂停母乳期间,妈妈可以用吸奶器把母乳吸出储存起来,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提供黄疸消退后继续母乳喂养。 ▋母乳性黄疸需要光疗吗? 一般情况不需要特殊治疗,当血清胆红素>17mg/dl(291μmol/L)才考虑光疗。 ▋母乳性黄疸宝宝在家里怎么护理? 1、注意保暖、护理,增加营养,预防感染; 2、排除溶血等病理因素后,可以加强喂养,让宝宝多吃多拉,增加胆红素经肠道排出; 3、适当给宝宝多晒太阳,让阳光照在宝宝皮肤上,可隔着玻璃晒,应注意避免阳光直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