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充足的照明:300-600lx。白炽灯每瓦产生10lx,四十瓦灯泡340lx。LED灯7瓦就可以产生450-500lx。 2 适中的色温 :3500-5000k。3300k以下为低色温,光源偏黄,属于暖色调,适合休息;5300k以上为高色温,高色温光源发白,属于冷色调,使人兴奋。3300-5300k为中间色温,中间色温的光源比较柔和,适用于读书学习。 3 无明显频闪:频闪深度小于3.2%。直流电光源更适合。 4 较高显色性:显色指数Ra大于80。显色性是一个反映灯光下物体色彩真实度的指标。在照度相同的情况下显色好的光源比显色差的光源使人看得更清楚。 5 无刺眼炫光及紫外线:灯光的方向和角度要注意(见上篇) 以上这些参数,在灯泡包装盒上通过形形色色的字母可以找到。
台灯使用方式注意事项: 1、台灯的高度:通常,眼睛距离书本30厘米时,既能看清字迹,也不会过度疲劳,以此推算,台灯的高度距离书面40—50厘米比较合适,这样既保证充足的阅读照明,周围的环境也有一定的亮度。 2、台灯的摆放位置:因为大多数人用右手写字,所以,台灯要放在身体左前方,写字时不会因为手的遮挡在纸上形成阴影,照到纸张上的光线也不会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而产生眩光,这样才不会对视力产生影响而造成近视等问题。 3、灯罩的选择:灯泡的大小要与灯罩匹配,要保证灯泡正好被罩在灯罩内,避免光线直射眼睛,避免产生炫光及防止灯管发出的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罩顶有空洞或者缝隙,形成上射光,使顶棚有一定亮度,这样桌面的亮度和环境亮度有合适的比例。 4、用合适灯泡。充足的照度,适中的色温,较高的显色性,无明显频闪。
美国眼科学会也公开表示不建议电脑用户佩戴任何特殊眼镜。该组织建议使用滴眼液和20-20-20法则来缓解眼部不适:即每隔20分钟,盯着至少20英尺远的物体看20秒,让眼部肌肉休息一下。此外,确保坐姿距离电脑屏幕一臂的距离,并将屏幕向下倾斜以减少眩光。房间照明也很重要,调整灯光,这样就可以避免在黑暗的房间里盯着明亮的屏幕。
宝妈妈经常咨询宝宝泪道探通治疗后应该注意那些问题?要不要按摩,点药多长时间,什么时间复查等等,一并回答。 1、探通治疗后点药一周,停药二周来复查。 2、如果是干性阻塞(眼泪多,分泌物少),一般恢复快,2-3天没有溢泪症状,无需按摩。 3、如果是湿性阻塞(分泌物多,脓水多),一般恢复慢一点,不着急,一般一周左右会好转,可以继续辅助按摩,点药,促进泪道炎症和术后水肿的消退。 4、一次探通成功率不低于90%,有少数宝宝半月了还没有明显效果,也不着急,复查后可考虑再次探通或置管治疗。 5、如果宝宝感冒了,又有一点轻微的溢泪症状,那基本上也是正常的,鼻子通气差了,泪道的排泄功能也受到了影响。
泪道按摩法,按摩的方法有两种:1。如果宝宝眼睛里面有脓性分泌物,家长就可以用拇指或十指指腹压迫泪囊,按在宝宝的鼻根及眼睛的内眦中央的部位,往眼睛的方向挤压脓液,宝宝的眼角就会有一部分脓液流出来,家长为宝宝擦干净,点眼药。2。位置同上,往下按压,这个按压要有一定的力度,通过按压,希望能把鼻泪管下端的膜给冲开。在家里一般是每天三到四次就行了,每次按压两三下,如果有脓液的话,按完以后擦眼睛,再重复上边的动作,一直到没有脓液为止再点药。 通过按摩把患儿泪囊中大量的脓性分泌物排出,待脓性分泌物消失后方手术治疗,此时手术的成功率高。
红眼病是常见一种传染病,春季是红眼病的高发期,由于红眼病的传染性极强,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日常的预防措施,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如何预防红眼病。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触摸眼睛前后要彻底洗手。最好不要用手触摸眼睛。 2、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或个人卫生用品,用流动水洗脸和手。不接触患者用过的洗脸用具、手帕及治疗使用过的医疗器具。 3、不要用餐厅提供的毛巾擦脸,以免因毛巾消毒不完全而感染红眼病。 4、不要与他人共用眼部药物、眼部化妆品和其他可能接触眼部的药品或用品。不采用集体滴眼药的方式预防眼病。 5、红眼病患者应适当隔离,在治愈前不要返回幼儿园、学校或工作地点,避免到歌舞厅、酒店、商场等公共场所,严禁到公共泳池游泳。 6、在流行期,公用水龙头、电梯扶手、门把手、电话、用具、玩具等要注意消毒。接触电脑键盘后要洗手,切忌揉眼、搓脸,尤其是使用公共键盘者。 7、在流行期,要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游泳前后最好滴一两滴抗菌素或抗病毒眼药水。 专家提醒,预防红眼病也和预防其他传染病一样,必须抓住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身体抵抗力3个环节。
1、用药前要清洁双手,将头后仰,眼向上望,用棉签或食指向下轻接下眼睑,暴露下方结膜囊(俗称“白眼珠”),将眼液滴入下方结膜囊内。每次1-2滴,不宜滴太多,以免浪费药液。 2、滴眼后轻闭眼约1分钟,以防药水外溢。哪有药液流出眼外,可用药棉或纸巾抹去。 3、双眼滴药时,首先滴健康的眼睛,然后滴患病的眼睛。 4、滴眼时,切勿让滴眼液管口接触眼部,以免污染滴眼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