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针灸科、骨科、脊柱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下腰痛和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是因腰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组成)的退变,同时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也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脊柱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腰疼、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及马尾综合征等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年龄在20~50岁;男女发病比例约为(4~6):1。患者多有长期弯腰劳动或坐位工作的经历,首次发病常在半弯腰持重或突然扭腰过程中发生。95%左右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腰4~腰5及腰5~骶1间隙。1.椎间盘退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的根本原因。2.损伤积累、妊娠、遗传因素和先天性发育异常也与腰椎间盘突出有关。3.对于椎间盘突出产生腰腿痛的机制,一般认为主要是由机械性压迫、炎症刺激反应引起。4.长期低头及弯腰劳动、长期坐位工作等不良生活方式是诱发椎间盘突出的重要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表现:腰痛大多数患者所具有的症状,常为首发症状,多数患者先有反复的腰痛,此后出现腿痛。部分患者腰痛与腿痛同时出现,也有部分患者只有腿痛而无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引发的腰痛是由于突出的椎间盘顶压纤维环外层、韧带,刺激椎管内的神经所致。坐骨神经痛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椎间盘突出发生在腰4~腰5及腰5~骶1间隙,疼痛多为逐渐发生,具有放射性,疼痛由臀部沿大腿后方向小腿及足背部放射。有的患者为了减轻疼痛,松弛坐骨神经,常表现为行走时向前倾斜,卧床时取弯腰侧卧屈髋屈膝位。下肢麻木当腰椎间盘突出剌激了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引起肢体麻木,麻木感觉区按照神经支配区域分布。下肢肌力下降(乏力)腰椎间盘突出使神经根受损,导致其所支配肌肉出现程度不同的麻痹征。轻者肌力减弱,重者肌肉失去功能,但因腰椎间盘突(脱)出症造成肢体瘫痪者较为少见。马尾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鞍区感觉异常,急性发病时作为急症手术的指征。间歇性跛行是腰椎管狭窄的特异性表现,具体表现为患者行走时,随着距离增多出现腰背痛或患侧下肢放射痛或麻木加重,蹲着或坐着休息症状可以减轻,再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又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尤其对于症状较轻,病程较短的患者首选非手术治疗(包括生活管理、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根据病情考虑进行脊柱微创技术治疗,尤其是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而对于部分病情严重,无微创技术治理适应症的患者,可以考虑开放手术治疗。对于初次发作或症状较轻、病程较短的患者,休息后症状可以自行缓解的患者,由于全身疾病或有局部皮肤疾病不能实行手术者,不同意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包括:卧床休息,一般严格卧床3~4周,腰围保护、适当下地活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治疗;静脉输入甘露醇减轻神经根水肿治疗;牵引治疗。针灸、按摩、运动治疗、医疗体操等。药物治疗非甾体消炎镇痛药脊柱退变性神经根疼痛多数情况下以炎性疼痛为主,在无禁忌证情况下,首先考虑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美洛昔康等等。脱水剂考虑存在神经水肿时可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等。糖皮质激素无禁忌证时,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有效缓解炎症反应性疼痛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进展型疾病,因此有效的日常生活管理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包括改变患者生活及工作方式、运动锻炼治疗等。对于早期患者进行日常生活管理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症状。家庭护理在症状好转后,鼓励其尽早回归适度的正常活动。较舒适的卧床姿势是仰卧位,在膝关节和头下各放置一个枕头,将肩部抬高。或者采取侧卧位,位于上方的膝关节屈曲,在两侧膝关节之间放置一个枕头。患者应避免进行高强度性运动,避免反复旋转和弯腰的运动,如某一特定的活动会引起严重的腰痛,或使疼痛明显加重,则应避免进行该活动,或尝试其他活动方式。日常生活管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腰腿受凉,防止过度劳累。饮食应合理安排饮食,注意少食多餐,多吃蔬菜水果及豆类食品,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皮、海带、芝麻酱、豆制品等。站或坐姿势要正确脊柱不正,会造成腰椎间盘受力不均匀,是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的隐伏根源。正确的姿势应该“站如松,坐如钟”,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同一姿势不应保持太久,适当进行原地活动或腰背部活动,可以解除颈部及腰背肌肉疲劳。运动应加强腰背肌训练,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长期使用腰围者,尤其需要注意腰背肌锻炼,如“小飞燕”动作锻炼,以防止失用性肌肉萎缩带来不良后果。腰椎间盘突出症积极治疗,效果不错。
老李是个老司机,开了十几年的车,这段时间出现了腰疼,每次从车上下来的时候,腰总是伸不直,左边的腿也出现了麻麻的感觉,活动一下才能把腰给伸直,最近还出现了左腿怕冷的情况,他决定要到医院去看一看。到了医院,医生给他做了体格检查,发现老李的腰有点侧弯,腰椎棘突有压痛,叩击也疼,还有点向左下肢放射性疼痛,直腿抬高时发现左腿抬不到50度就感觉到腿的后面牵拉疼痛,于是开了腰椎CT检查。CT检查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原来是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老李不解地问医生,我又没有干重活,怎么就腰椎间盘突出了呢?医生指着腰椎不同姿势所承受压力的示意图,给老李细细解释:很多腰痛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症其实是坐出来的。人们常说坐下来休息休息,认为坐是一种休息,但对于腰椎来说却是一个例外,在坐姿时腰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最大。上面这张图是人体处于各种位置时第三腰椎的压力与体重的关系图,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平卧时第三腰椎受到的压力是体重的25%,侧卧为75%,直立为100%,弯腰时压力迅速上升。坐位时至少是150%,那还是在挺直腰板坐位,如长时间上身前倾坐位时压力可以高达275%,是平卧时的11倍。从这张图来看,司机易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是司机开车时长时间坐着,腰椎承受“鸭梨”大,座位与方向盘的高度不协调,以及腰骶部受到长时间的颠震所致。椎间盘是人体的减震系统,长时间久坐,腰椎的减震系统坏了,就出现了腰椎间盘突出,这是司机的职业病。医生接下来给老李看舌拿脉,给老李开具了处方,使用的是腰痛宁胶囊。医生解释道,腰痛宁胶囊是一种中成药,具有消肿止痛,疏散寒邪,温经通络之功效,可以用于寒湿瘀阻经络所致的腰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这个药物的主药是马钱子,有散结止痛,通络活血的作用,再配合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川牛膝补肝肾,强筋骨;麻黄祛风散寒,宣通阳气;僵蚕祛风止痛,化瘀散结;共为臣药。乳香、没药、全蝎活血通经,化瘀止痛;苍术燥湿健脾;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消肿止痛,疏散寒邪,温经通络之功。除了药物之外,医生给老李扎了针灸,拔了火罐。嘱咐老李尽可能多卧床休息,还教了老李做小飞燕的锻炼方法,通过这种锻炼方式,增强腰部肌肉的血液循环,改善腰部肌肉的力量。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老李的腰腿疼痛明显缓解啦,这个时候,医生告诉老李,要防寒保暖,不能久站久坐,避免腰腿疼痛的复发。
“彭医生,卧七投股痛似哦改咯?”这是我在工作中经常被提问的。(注:七投股是指膝关节,湘乡湘潭一带的方言。)我想着这是很多有膝关节疼痛的患者最想问的一个问题。我也尝试着写一篇文章来回答患者的这个问题,比如:通过膝关节疼痛的不同部位、疼痛的性质和程度,来进行区分,以便普通的患者也可以“按图索骥”,轻松知道自己膝关节出了什么问题。当我准备着手做这件事的时候,我发现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因为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一个关节,除了骨头,膝关节还由很多韧带、软骨、滑膜等组织构成,据统计,仅仅是膝关节炎的种类,就可以列出一百多种,膝关节里的任何一个零件出了问题都可能引发膝关节疼痛,而且很多膝关节疾病的症状交叉重叠,如果不借助临床查体和辅助检查,单凭症状很难鉴别。好在,医学科普和医学论文目的不一样,有时候让大多数人,明白了最简单的医学常识或健康误区就达到了目的。如果要明确诊断,当然还要在医生的诊室里进行。当然最好是来找你们亲爱的彭医生啦!下面我们按部位进行分析讲解:1.膝关节上方疼2.膝关节前方疼3.膝关节两侧疼4.膝关节下方疼5.膝关节后方疼伸出手来指一下:这样区分自己的疼痛部位没问题吧?所以,当膝关节上方出现疼痛时,很有可能是股四头肌腱出现了问题,比如严重的外伤、运动不当、运动场地温度过低湿度过大等原因引起。一般股四头肌腱损伤的患者在跑步启动加速时大腿伸直那一刻会感觉到大腿突然疼痛,轻度的仅仅是局部有血肿或轻度的肿胀,按压髌骨上端会有疼痛,抬小腿困难,严重的会导致膝关节弯曲困难,疼痛,尤其是在伸小腿屈大腿时会疼痛特别明显。■疼痛位置:膝盖前侧■症状:①上下楼梯、上下坡时感觉疼痛;②蹲下、久坐时感觉不适与疼痛;③膝关节在活动时发出声响。出现髌骨软化的主要原因除了有一部分人先天髌骨脱位、半脱位外,还和患者运动量过大以及股四头肌力弱,不能有力的保护髌骨处在正常位置上有关。对于髌骨软化症的患者,在缓解期,可以尝试练一练静蹲,对于髌骨软化症有一定的好处。解决膝关节上方和前方疼的锻炼方法:很多人有关节两侧疼的问题,其中原因有很多种,我们主要讲一下最常见的三种情况:半月板损伤、侧副韧带损伤、关节炎。1.半月板损伤半月板,其实是膝关节之间的一块纤维软骨。在膝关节内侧的叫做内侧半月板,呈C型,在膝关节外侧的叫做外侧半月板,呈O型。半月板具有增加关节稳定性和匹配性,缓冲震荡的作用。当半月板出现损伤时,会出现膝关节缝隙部位的压痛,但如果想要具体诊断,确定损伤的程度以及治疗方式,最好能做一个膝关节核磁共振。如果半月板损伤了,一定要耐心地治疗和康复,半月板早期损伤后的恢复一般都比较令人满意的,拖的时间越长恢复越困难。2.侧副韧带损伤所谓侧副韧带,顾名思义,就是膝关两侧韧带的损伤,侧副韧带主要是防止膝关节过度的内翻和外翻,有稳定膝关节的作用。当膝关节出现扭伤或遭受外力打击时,常常会导致侧副韧带损伤。一般内侧副韧带损伤较外侧副韧带损伤多见。侧副韧带损伤的症状往往不如骨折、交叉韧带损伤的症状严重,所以导致很多患者会忽视它的存在,事实上,侧副韧带对于人体的运动功能以及膝关节的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不及时治疗很有可能导致膝关节的提前退化。3.膝关节炎我另有专门的文章介绍。这里不做赘述。胫骨结节骨垢炎主要的表现是膝关节下方肿胀、酸痛,尤其是剧烈运动之后,疼痛就会更加明显,甚至出现跛行。这个病主要发生在18-22岁的年轻人,因为这一年龄阶段的人还处在生长发育期,胫骨骨骺和骨干还没有完全长在一起,此时的骨四头韧带附着在胫骨结节的前方,在高强度的运动时,由于反复牵拉,容易造成髌韧带以及周围软组织的慢性劳损性炎症。从而导致局部骨质增生,出现局部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一般这个部位的炎症属于慢性无菌性炎症,大部分患者只需静养2-3周就可以康复。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用伸直位石膏固定4-6周一般也可康复。但恢复后不要剧烈的活动。腘窝囊肿,大多属于一种良性的关节内囊性肿物,囊内往往为关节液。症状主要是膝关节后方感觉疼痛和紧绷发胀,严重者也会导致膝关节的屈伸受限。现早期可以无压痛,但一般有波动感,B超、X光片可以看到在腘窝有一个类似球形的软组织阴影。腘窝囊肿一般如果没有不适症状可以不用处理,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如果囊肿较大,已经引起不适症状往往需要进行治疗。一般分为关节穿刺抽吸和手术切除治疗,但在治疗前一定要诊断明确,如果腘窝囊肿是因为其他关节疾病引发,不论抽吸还是手术切除,都容易导致复发,所以找到引起腘窝囊肿的原发病很重要。以上按部位简略的说了一下。介绍完了,我们下一步看如果保养膝关节?(敲黑板,划重点)引起膝关节病变的因素很多,因此要找到引起疼痛的原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积极、正确的治疗。此外若想拥有好膝盖,还要积极预防,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增强自身体质,延缓膝盖的衰老。
彭隆,主治医师,擅长运用针灸、中医药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各种慢性劳损,习惯性呃逆,风湿性关节炎,面神经炎,肩周炎,股骨头坏死(初期中期),强直性脊柱炎,单纯性肥胖,中风后遗症。 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
很多人因为长期的办公久坐、学习久坐,导致肩颈肌肉紧张僵硬的、颈曲变直颈椎不适的、疼痛麻木的等等。在我接触的众多颈肩问题的患者中,他们有的是学生,有的是办公室人群,有的是IT工作者,他们症状不同,年龄工作不同,但他们的身体大部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或多或少出现颈后大包!老百姓给了个爱称:富贵包。绝大多数会伴随头前伸、颈前引、含胸驼背等一系列体态问题中的一个。首先我们认识一下什么是富贵包?就是是在我们的颈胸结合部(颈7和胸1)的位置,鼓出一个大包。自己先检查一下。首先处在正常放松的体态下,也就是说不用为了要检查刻意做某些动作。保持日常即可,用中指(图片中大概是是指接触的位置,让大家用中指是因为中指指腹是五个指头当中最敏感的)去摸一摸我们的脖子后面是不是有明显的凸起?当然你的可能没有上图那么大。如果你有。需要注意了!你可以想一想你的肩颈肌肉是不是比较僵硬紧张,颈椎最近是否不舒服?是否有疼痛?是否会有头晕,头皮发紧,甚至会有手臂麻木的症状?如果是的,我希望你能够引起重视,认真看完文章,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我们简单认识一下,这个富贵包是怎么形成的?正常颈椎有一个前突,胸椎有一个后突,颈胸结合部的位置正好是前突和后突结合的地方。当颈椎下段(颈3—颈7,下颈椎主要负责屈伸,上颈椎主要负责旋转)过度前凸,胸椎上段过于后凸时,骨性的颈胸交界处骨性包起;骨性的改变往往伴随相关肌肉的变化,形成这样的骨性凸起后会直接影响到附着的肌肉,相关的肌肉群因此紧张痉挛而肿胀,两边的第一第二肋骨也因此而翻转,椎肋间的肌肉群也肿胀痉挛,甚至翻转的肋骨还波及斜角肌以至于斜角肌间隙变得狭窄。这样肌肉的僵硬紧张使这个骨性的包变大并且更加突出,“富贵包”就此成型。就是头前伸或者低头的基础上,再微微仰头。富贵包就形成了。含胸弓背之后又加重了富贵包。所以,不难理解现代人的低头含胸的用电脑、手机是“富贵包”加速形成的原因;另外骨盆前倾也会使颈胸交界出现代偿性的进一步突出。富贵包有哪些危害?从中医理论分析,颈后大包的位置是大椎穴!它是人体的十字路口,承上启下的作用,大椎不通,会堵塞七条经络:督脉、膀胱经、大肠、小肠、三焦经、胆经和胃经。大椎凸起,影响心脑血管寿命;大椎穴瘀堵,会导致亏气,亏血的状态。气血不能上于头部,会引起头晕,头疼,失眠,健忘等症状。大椎瘀堵同时会造成左右肩血脉不通,肩周炎,手麻,肩部肌肉劳损等风险增加等。从西医运动解剖分析,颈后大包周围有很多重要的肌肉,我就不一一说了,骨性凸起必然会引起周围肌肉的改变,紧张、僵硬甚至产生无菌性炎症等。富贵包时间久了,会出现这些表现。1.肩颈肌肉觉得紧张僵硬,肩颈不适,容易疲劳。2.肩颈疼痛,上背部广泛性酸胀不适,头晕、眼睛模糊、健忘,有的会出现麻木。富贵包一般的话会增加肩颈肌肉张力,长时间保持此种体态会使肩颈酸痛。3.胸闷心慌、失眠、心跳加快、心律不齐、血压升高等交感神经激惹等等。说了这么多,我们究竟该怎么办?怎么样纠正富贵包呢?矫正颈后大包,并从整体改善、加强能够让症状不再反反复复呢?我想这是你很关心的事情。首先你需要矫正头前倾。头前倾的发生是生活工作习惯、身体体态和肌肉关节发生改变造成的,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身体形态和力的改变。大家都知道杠杆原理,有支点,有动力矩,有阻力矩。我们的颈椎和头颅也类似这种关系,寰枕关节相当于支点,头颅相当于阻力臂,颈后的肌肉相当于动力臂。在正常情况下,动力矩和阻力矩平衡,寰枕关节也没有发生不平衡的牵拉,头颅处在正常的位置:耳垂和肩峰处在一条垂直线,脑袋在肩膀的正上方。(左)在这种体态下,我们的寰枕关节受力小,动力矩肌肉(颈椎后侧肌肉)没有被破坏,不仅是我们姿势形态美观,人高一截有气质,并且对肩颈也很有帮助。但是如果出现头前伸前倾,也就是头在肩膀的前面,不仅姿势形态身体气质不美观,还会大大影响关节肌肉。我们的脑袋大小和重量和保龄球差不多哦,此时寰枕关节乃至整个颈椎负重大大增加,我们平时低头玩儿手机时,颈椎负重甚至能达到27公斤!相当于在颈椎上吊三个大西瓜!头前倾之后,颈椎后侧的肌肉处于被拉长无力的状态,这种肌肉平衡被破坏之后,此时我们习惯和动作模式也会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会习惯低头往前,向后缩反而不舒服;我们在做动作时,会不自觉地耸肩,会过度使用已经紧张的肌肉,让弱者更弱。康复训练方案一、首先要注意日常的生活习惯。1.不要做低头族(不要低头玩手机了,真的很伤颈肩)。此时,你是不是抱着手机?坏笑!2.办公室电脑屏幕不能低于眼睛,距离不能太近。3.不要一个姿势停留太久,活动颈椎和身体,多晒太阳,补充钙,防止颈椎退化二、纠正身体姿态收下巴头后缩,掌心冲前外侧,拇指外旋,后缩肩胛骨,肩膀放松。在这个位置下保持15秒,进行6次。三、矫正富贵包1.头靠墙收下颌脚后跟离脚大概一脚距离,身体慢慢向后倒,靠后脑勺支撑整个身体,注意向后倒时用手支撑一下,不要猛地头撞到墙。此时,头向后轻微收下颌,并且微微仰头。身体保持平直,你会感觉到颈椎整个后侧在发力,此时你可以用手摸一下,在这个姿势下颈后大包是消失的。保持1分钟,做3次。2.头悬空仰头俯卧在床上,头悬空,靠头的自重抗阻,感受颈椎后侧明显发力。做动态仰头动作,每组做15个,做3组。3.练习后背力量Y/T/WL,这四个动作也可以趴着练习,会更好控制,你会感觉到后背发力明显。不要让斜方肌代偿,也就是说做的时候不要感觉到肩膀酸,要是肩膀酸,停下来,纠正动作。每组做12—15个,做三组。4.伸展肩关节这是一个很好的瑜伽动作,可以拉伸胸部肌肉,伸展肩关节。当然,对于矫正富贵包,还有更专业治疗方案,效果会更加立竿见影!
很多人都遭受过足跟痛的困扰,那种疼痛使人步履维。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足跟疼痛呢?足跟痛,又称跟痛症,是骨科门诊非常常见的一种病症,以中年人居多,并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有很多患者辗转多家医院,病痛却难以缓解,因此,正确全面的认识跟痛症,是彻底摆脱其困扰的重要前提。常见的跟痛症有如下几大类:1.跖腱膜炎2.跟腱炎3.跟腱滑囊炎,此外还有跟下脂肪垫炎、跟腱末端病、Hagland畸形、跟骨及周围肿瘤等等。前面三个是很常见,下面我挨个进行详细分析指导。跖腱膜炎跖腱膜炎的典型的疼痛表现为走路的起始几步疼痛,即晨起或者长时间休息后迈出第一步时疼痛,行走十余步后可稍减轻,但久行或久站则疼痛又加剧。往往患有高弓足、扁平足等畸形的患者容易罹患该病。疼痛表现在跟底及足心,查体有整个跖筋膜的压痛,以跟骨结节内侧处明显,足趾、踝关节在被动背伸时疼痛和压痛更明显。病因:当跖筋膜承受的作用力超过其生理限度时,这种反复长期的超负荷将诱发炎症,形成退变、纤维化,导致跖筋膜炎。久而久之,跖筋膜挛缩引起跟骨附着处持续性的牵拉损伤,韧带和筋膜的纤维也就不断地被撕裂,人体为加强此处的强度,就引起附着处钙盐沉积和骨化而形成骨刺。治疗:1.避免过度负重及长距离行走;2.冰敷:用毛巾包裹冰块敷于足跟和足底,每天2-3次,1次15-20分钟;3.药物治疗:口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必要时局部封闭;4.矫形器具:使用特殊矫形足垫支持足中弓区域;5.手术:对于保守治疗半年以上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以关节镜微创治疗为主。跟腱炎跟腱炎一般指跟腱急慢性劳损后形成的无菌性炎症。在运动过程中,小腿腓肠肌和跟腱承受了反复过度牵张力导致的。另外,突然增加锻炼的强度或频率也常会引起跟腱炎。当跟腱在短时间内承受的压力过大时,可能会发生劳损、细微挫伤或撕裂,进而出现无菌性炎症。临床症状:足跟部上方的、内部的疼痛、僵硬,活动后加剧。它可能发生在跟腱的任何一区域,痛感通常会在清晨或者剧烈运动后的休息期间发作。肌腱两段受到挤压时会有强烈疼痛或者压痛。治疗:1.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要逐渐停止下来,运动后做适当的放松活动;避免过渡负重,合理运动;运动时穿合适的鞋子,选择适合运动的频率、运动的地面和运动的条件的鞋子;经常牵拉和加强小腿肌肉训练,在日常运动中逐渐增加登山、爬楼梯项目。如果需要,可逐渐增加速度和距离。2.使用支撑垫。支撑垫可以抬高脚踝,以减少对跟腱的拉伸。还可在夜间睡眠时使用夹板,以保持跟腱固定。如果病情严重,建议穿步行靴或使用拐杖,以利跟腱修复。3、非甾体消炎止疼药物口服或外用,但不宜行局部封闭治疗!跟腱滑囊炎足跟部共有三个滑囊:一个位于皮肤与跟腱之间,叫跟腱后滑囊;一个位于跟腱与跟骨后上角之间,称跟骨后滑囊;另外一个位于跟骨结节下方,叫跟下滑囊。有的是单个,有的是多个滑囊。滑囊炎都与直接压迫、摩擦有关。病因:1.骨结构异常突出的部位,由于长期、持续、反复、集中和力量稍大的摩擦和压迫是产生滑囊炎的主要原因。长期穿尖而窄的皮鞋易引起跟骨滑囊炎;2.滑囊在慢性损伤的基础上,也可因一次较大伤力而炎症加剧、滑膜小血管破裂,滑液呈血性。症状:早期在足跟的后上方只见到一个小的轻度变硬有压痛的红斑,病人常在此处贴上胶布以减轻鞋的压迫。当发炎的滑囊增大时,在跟腱上就出现一个疼痛的红色肿块。红肿热痛症状明显。根据病人所穿鞋型,有时肿胀扩展到跟腱的两侧。慢性病例的滑囊形成永久性纤维化。治疗:关键在于养,外用药物止痛,热水泡脚,避免穿高跟鞋和硬鞋,适当运动,必要时关节镜微创手术!
一、注重安静和保暖起居的环境宜安静,有利于保持比较充分的睡眠,平时,尤其是冷暖交替季节注意防寒保暖。二、适宜的枕头及睡眠姿势枕头要合适,宜圆形的枕头或前面弧形后面稍低的枕头;枕头高度宜按颈的长短决定,一般为12-15cm;枕芯软硬则以舒适为标准。睡眠时枕头宜置于颈后并保持头部轻度后仰的姿势,应符合颈椎的生理曲度;侧卧时枕头宜与肩同高并保持头与颈处于同一水平,有利于颈肩部肌肉放松;睡眠时不宜将手置于头顶,以免影响手臂的血液循环。三、保持正确的日常生活姿势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势可诱发颈椎病或加重颈椎病症状。坐位时要坐直而不要驼背;不要躺在床上看书报杂志,躺着看很难保持正确的姿势而容易头颈疲劳;喝水、刮胡子、洗脸不要过分仰头;缝纫、绣花或其他手工劳动不要过分低头;看电视、使用电脑时与眼睛同一水平面而且时间不要太长;切菜、剁馅、擀饺子皮、包饺子等家务劳动时间不要太长;写字、打字、驾驶汽车等时间不要太长。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头颈某个固定的姿势若超过1小时,应改变姿势或适量的颈椎活动。四、安全使用生活用具部分症状较重的颈椎病患者的起居生活环境,如卫生间、楼梯等,应有借力扶手、防止滑倒等安全设施;有条件者配以专人帮助。五、饮食调理平时膏粱厚味饮食,易生痰湿而阻塞脉络,影响气血运行,因此平时不宜多食肥厚油腻食品。可适量多食蔬菜、瘦肉、蛋类、瓜果等食物,注重饮食清淡而富有营养。恭喜你出院了!谢谢你的支持和信任!
一剂中药需先将中药泡透后进行煎煮,一剂煎两遍,将两次药液混合后,分早晚饭后服用。也可以早晚分次煎服。具体步骤如下:1. 煮药用具:中药煎煮最好用陶罐、砂锅或不锈钢锅,忌用铁、铝等易腐蚀的锅。2. 将中药泡透:除冲服外(冲服药物不煎)的所有中药在冷水或温水中泡透(约半小时),先煎、后下的药物单独浸泡。3. 先煎(无先煎可跳过此步):中药泡透后加水至高出药物约2cm,大火煮沸后用小火煎煮30分钟后,再进行后续步骤。 【特别提示】黑顺片需先煎1小时。4. 第一煎:中药泡透后加水至高出药物约2cm,大火煮沸后用小火继续煎煮30分钟,将药液滤出。5. 后下(无后下可跳过此步):中药泡透后在第一煎出锅前5-10分钟时放入。6. 第二煎:再将药锅内加至高出药物约2cm,大火煮沸后用小火继续煎煮30分钟,将药液滤出。7. 煎药量:儿童每剂中药煎取药液量一般为100-150毫升,小婴儿每剂30-50毫升;成人每剂200-300毫升。8. 两次煎药药液混合:将第一煎药与第二煎药混合后分为两份早晚分服。 【特别提示】若处方中有麻黄,且剂量超过9克,则需每日分3-4次服用。 9. 冲服:药汤服用前将相应克数的冲服中药(多数不溶)混入药液服用即可。10. 服用:饭后半小时服用。若同时服用西药,则需与中药汤剂间隔1小时。备注 1.先煎注意事项:黑顺片,川乌草乌,附子需要先煎1小时,矿石类药物(如石膏、龙骨、牡蛎等)需要先煎30分钟。若同时有黑顺片及其他先煎中药时,可同时先煎1小时。2.每剂煎煮药量过多:若煎煮药液量过多,可将每剂的两煎药液混合,用小火进行浓缩后,再分次服用。3.饮食注意:忌食辛辣腥膻发物(羊肉、海鲜等)。彭隆,主治医师,擅长运用针灸、中医药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各种慢性劳损,习惯性呃逆,风湿性关节炎,面神经炎,肩周炎,股骨头坏死(初期中期),强直性脊柱炎,单纯性肥胖,中风后遗症,工伤后遗症,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眩晕症,慢性肠胃炎,肢体麻木,皮肤瘙痒症等。
生活中,谁都有过肩膀痛的经历。有时肩膀的疼痛很快就消失,但有时疼痛反而会逐渐加重。这时候患者朋友就要警惕了——这个肩膀痛不一般,可能就是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周围炎又称肩关节组织炎,这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50岁左右的人常见(五十肩)。另外,长期伏案工作的年轻人,长期肩关节劳累过度,户外工作者,其肩部的肌肉韧带处在紧张状态,也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漏肩风)。检查:肩关节x平片,ct检查,核磁共振以及肌电图。根据病情程度,预期,以及患者个人意愿选择不同的检查方法。检查也很重要,诊断是治疗效果的基础。肩周炎分为急性期、僵硬期和恢复期。病人在急性期中疼痛症状较重,疼痛造成的肌肉痉挛往往引起功能障碍。所以急性期的治疗目的是解除疼痛、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关节功能障碍。僵硬期,恢复期治疗主要是肩关节功能恢复为主。肩关节的康复训练很重要。在锻炼中,一定要注意避免其再次损伤。特别像吊单杠锻炼这样的主动活动训练,有时会因为过度锻炼,使本已产生炎症的肩关节发生再次损伤,不利于康复。比较常用的有循序渐进的“爬墙”锻炼,重力牵引锻炼。爬墙锻炼简单易懂,下面我介绍一下重力牵引锻炼方法:重力牵引法可有效缓解肩周炎的疼痛,在重力的牵引下,能使放松的肩关节增加活动度,避免进一步伤害,对康复大有帮助。重力牵引法的操作步骤是:如果右肩疼痛,则身体左侧靠近桌子站立(桌子与腰同高为宜),左侧手臂支撑人体于桌角,放松右侧肩关节及上肢肌肉,使之自然下垂,可在手腕绑沙袋负重,重量以1—2公斤为宜。然后以右侧肩关节为轴,以右侧手臂为半径做重力牵引下的圆周运动。初期因疼痛原因,所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会比较小,但随着疼痛缓解,肩关节活动加大,所画圆圈会逐渐加大。循序渐进,以能耐受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