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我所说的伤口护理,首先适用于我治疗的患者,代表个人观点,希望能够帮助患者解除疑惑,早日康复。1.术后1-3天:手术后的患者,术后1-2天,弹力绷带包扎,伤口的护理应该从第一次换药后开始。我们治疗的患者,第一次换药后以开放伤口为主,即伤口完全暴露于空气中,便于医生及患者自行观察及伤口的继续引流。2.术后3-7天:伤口出血一般在伤后3天左右,有的较为严重损伤的患者,伤口渗血至5-7天,有的患者是伤口部分渗液,颜色稍显黄色,有可能是脂肪液化,对于这些情况,可以考虑碘伏外涂伤口周围,隔日一次,至伤口干燥为止。3.术后3-7天:伤口周围会出现水泡,实际上也是逐渐消肿的阶段。如果较大的水泡可以考虑消毒后挑破,注意保持伤口干燥,较小的水泡不需处理。伤口及缝线周围皮肤可能出现局限性变黑,或者伤口出现结痂,不需处理。4.术后7-14天:这阶段应该是消肿的阶段,伤口周围皮肤会出现皱褶,伤口渗出逐渐减少至干燥,可以接受阳光照射,以维持伤口干燥为主,忌对伤口的挤压,饮食还是忌辛辣及烟酒。如果伤口还是出现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症状及体温高于37.5°等体征,建议来医院就诊,针对性治疗。5.术后14-28天:根据病人体质情况,决定拆线时间,年轻患者术后2周可以在附近卫生院拆线,但对于老年、吸烟或肥胖的患者,建议延长拆线时间,可以延长至4周门诊复查时一起拆线、拍片。本文系黄海晶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患者出院复诊尽量网上预约,便于减少等候时间患者伤口换药问题:患者术后出院,换药途径有三种:1.在天津医院附近居住的患者,足踝部骨折预约创伤号,术后7-10天内,可以隔日清洁换药一次,术后10天如果伤口无渗出,流血,比较干燥,可以不用继续换药,一般伤口可吸收缝线缝合,术后一个月内自然脱落,可以不拆线,如未吸收,术后一个月复查时拍片看骨折愈合情况同时伤口拆线。 足踝矫形及其他足踝疾患患者,预约足踝普诊号,换药程序同上。术后一个月预约黄海晶主任专家门诊看整体恢复情况。2.居住地距离天津医院较远的患者,可以在附近医院预约挂号换药,观察伤口同前,建议术后一个月预约黄海晶专家门诊复查,如果不方便来复查,可以在当地医院拍片,将X光片清晰的从好大夫网上传过来,便于进一步指导康复锻炼。3.无法来天津医院或不能挂到预约号的患者,可以尝试在家中换药,通过附近药房准备无菌棉球和安尔碘消毒液,伤口渗出较多时可以每日消毒一次,连续7天,伤口无明显渗出时可以隔日消毒一次,坚持7-10天,伤口不再渗出,就不用继续换药了。一个月预约专家诊复查或网上传伤口图片及足踝X光片,决定下一步治疗。如果本人专家号无法网上预约,可以在复查当日(周三下午)3点到天津医院门诊一诊区15诊室来找我加号复查。
希望各位看见此文章的积极转发,普及的是知识,传播的是爱心,谢谢!从事创伤骨科26年,专注在足踝方面开展工作近5年,从门诊来看,最大的感受是很多患者在扭脚后,不知道怎么办,错误的治疗也许就会耽误最佳的治疗,如果真等到行走疼痛的时候再治,恐怕已经有半年、1年、甚至更长时间……但足踝部损伤,并不是越走就会疼痛逐渐消失,如果诊疗不当,会出现其他关节的退变甚至更严重的神经血管损伤的症状出现。应该说,足踝损伤,越早期的正确诊断与治疗,越能决定以后疾病的转归与发展;也就是说,早期正确的诊治,直接影响后期的疗效,而不是越等越好。扭脚后该怎么办呢?老百姓常规的想法是先少走路,贴敷膏药消肿就好了,有的还立刻外涂正红花油,却不知越涂会越肿,因为你涂的时机至少不对。标准的处理是什么呢?经典处理原则是PRICE原则P(Protection):保护,包括弹力护踝及护具,防止踝关节活动加重损伤R(Rest) :休息,防止进一步加重出血I (Ice) :冰敷降低局部血液循环C(Compression):患处加压,防止出血E(Elevation) :抬高患肢至心脏水平,帮助消肿但掌握这些原则就够了吗?以上原则是24-48小时内的急性伤处理原则,然后怎么办呢?消肿了以后就能走路了吗?真正的延误病情都是从这时开始,很多人认为自己消肿了,病好了,不疼了,开始继续上班工作。但,您的伤情您了解吗?您所看到的,是当时也许肿的很大,但消肿了就能走路了吗?您伤到哪里了?伤的有多重呢?消肿后到医院的一些基本检查是非常必要和必须的,比如可以拍个x光片看看,当然,早期拍片确认是否有骨折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没有骨折呢?这时候是选择治疗的难点,很多人会说:“没伤到骨头就没事,回去养养就好”。真正的误区是,没伤到骨头就真正没事吗?韧带损伤与骨折同样重要呀!有韧带损伤吗?伤到什么程度?这时候查个踝关节核磁是非常必要的,确认一下踝部韧带是否损伤,损伤的程度,是在韧带哪个部位损伤,其预后和固定方法是不一样的。如果有些患者认为核磁检查费用较高,踝关节局部B超检查,也是一个不错方法,我们首先通过B超检查进行筛查,确认韧带损伤的程度及部位,如果B超检查确实伤情很重,再进行核磁检查明确诊断也是必须的。这时候,是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呢?急性踝扭伤,如果治疗得当,是不建议手术治疗的。即使是运动员,科学的伤后康复训练,同样能恢复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但,什么是保守治疗呢?又一个误区出现了,许多人认为:“不活动,口服药消肿止痛,贴膏药,外涂药,按摩推拿针灸及烤电理疗等”就是保守治疗的全部了。实际上,急性伤后如果确认有韧带损伤,保守治疗还是应该以局部固定,保证踝关节的稳定,才是韧带修复的最佳方式。那么,石膏固定,还是保守治疗的第一选择!只是根据韧带损伤程度不同,固定的时间会有长短而已。而后要做的,是康复锻炼,包括很多种踝关节康复的运动,在以后我会继续介绍,但早期明确诊断和及时石膏固定,应该是韧带损伤早期保守治疗的确切方式,这样就会大大减少以后出现慢性踝关节行走疼痛、不适感及反复扭脚的发生。不打石膏行不行?生活在急速发展的社会,许多患者迫于学习或工作的压力,需要尽早开始行走,从治疗原则上来讲,这是不对的,如果只是韧带轻中度损伤,早期制动非常重要,但如果生活不允许,必须要下地,那就需要佩戴带护板的护踝,尽量保持下地时足背屈旋前位行走,卧床时佩戴支具固定,也是一种勉强的选择。最反对的,是简单涂些药或膏药,歇几天就无保护下地行走,临床中许多踝关节慢性疼痛的患者,都是由于上述原因造成的。如果超过半年还有踝关节行走慢性疼痛,一年内反复扭脚超过3次,还是建议早来就诊,可以进行韧带修补的手术,防止病变的进一步发展。综上,扭伤踝关节,并不是没有伤到骨头就没事啦,还是应该早期就诊,及时治疗比较好。
该文章适合我所治疗的患者落在文字上的东西,总不是完美的,需要改进。但目睹患者因为不懂得如何康复,即使做了手术,也错过了最佳的康复时机,术后会有不同程度的不满意情况出现,希望提一些个人观点,帮助患者在骨折愈合的过程中,同时达到功能的早期康复,这是医患双方共同希望看到的。患者术后一般很难耐受石膏托的固定。在养好伤口的同时,还要保证对手术部位的稳定固定,对下地行走时的踝部进行保护,支具还是具有一定的作用的,希望在搬动病人,晚上睡觉及下地行走时使用。有些患者术后1个月,可以下地练习行走,有些需要到术后3个月才能下地,具体时间应该在门诊复查时统一说明。需要强调的是,康复训练是在没有下肢血栓的情况下进行。但康复训练,还是希望尽早开始,康复的目的:帮助消肿,防止关节及肌肉、肌腱的粘连,最后是防止关节僵硬及肌腱挛缩。术后1-2周:临近关节的活动,包括膝关节的屈伸,足趾的屈伸,应该主要练习足趾背屈及膝关节屈曲功能,休息时伸直膝关节,注意腿下垫枕,促进静脉血液循环。术后3-4周:可以适当牵拉踝关节背屈,其实际功效是牵拉跟腱及小腿后侧肌肉,防止后期在足下垂,所以背屈的程度,应该是保持足与小腿呈90°位为宜。术后4-6周:4周时门诊复查,拍片决定是否可以下地行走。下地负重时应该扶双拐,全足着地,部分负重,先练习站立,从上午下午各站立5分钟开始,然后逐渐延长时间,能够站立15分钟后练习在屋内平路行走。术后6-8周:从4周开始下地的患者,开始练习下蹲,应该手扶横档逐渐下蹲,下蹲后维持1分钟开始,逐渐延长,维持下蹲5分钟后逐渐加大下蹲的角度至足跟完全着地止。术后8-12周:可以练习单拐行走,适当加长行走时间,上下午各20分钟为宜。尽量走平路,每天行走不要超过3000步。术后12周-半年:去拐行走,加强下肢的肌肉锻炼,可以口服防止骨质疏松的药物,每日行走在5000步以内最好。术后1年半门诊复查拍片,决定是否取出内固定。本文系黄海晶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人到50,不但是有50肩,很多人还会有足跟痛,这可能与体重有关,过度行走运动等有关,但更多的是人们对其认识不够,所以想借助这个平台,将足跟痛这一概念进一步解释一下。误区一:概念的明晰足跟痛又称跟痛症,跖筋膜炎,按部位分为跟跖侧痛和足跟后部痛足跟底部痛:跖筋膜炎,足跟脂肪垫炎,足底外侧神经第一支卡压症,跟骨骨刺,跟骨应力性骨折足跟后部痛:跟腱滑囊炎,非止点性跟腱炎,止点性跟腱炎误区二:足跟脂肪垫炎1921年Teitze描述:蜂窝织型弹力纤维隔完整包绕足底脂肪组织形成这一结构,每次足跟着地是产生相当于110%体重的应力,跑步提高至体重的250%,40岁以后,脂肪垫软化变薄,吸收震动能力减弱。足跟痛是不是脂肪垫出了问题,比如发炎了,劳损了?中央足跟疼痛综合征(跟骨脂肪垫萎缩):足跟表面软化变平,可出现红斑或炎症反应,脂肪垫相对足跟变得不稳定,合并跟骨与跟骨垫之间的滑囊炎。误区三:跟骨骨刺正常没有足跟痛的人里,有40%在足跟底有骨刺;有足跟底痛的人,则有60 - 70%有骨刺。所以,骨刺并不会引起足跟底痛,而且足跟底痛痊愈时,骨刺仍然存在。跟骨下骨刺本质是足底肌肉骨化性肌炎的一部分,而不是跖筋膜。疼痛的诱因1.高跟鞋造成小腿三头肌过紧2.步态及走路姿势的改变,造成身体不平衡3. 反复的活动,过度使用一侧肢体4. BMI过高,或怀孕等造成的体重增加5.马蹄足等足部的畸形6. 赤足行走及长期站立工作跖腱膜的解剖跖腱膜由起源于跟骨结节前内侧面并止于近节趾骨基底的纤维组织构成跖腱膜缺乏弹性,最大限度可延长4%,“卷扬机”效应:站立时,组织背伸,沿跖筋膜的张力增加,使足纵弓抬高行走时,卷扬机效应集中在“跖腱膜”起点真正足跟痛的原因——跖腱膜病卷扬机效应:背伸并外翻踝关节,同时最大限度地伸直跖趾关节,可引起疼痛。可以考虑跖筋膜炎。多见于跑步运动员,表现为晨起和休息后第一步疼痛,活动后可缓解(静止后运动障碍)近端跖腱膜炎6-10个月保守治疗成功率为90%,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推荐诊断为跖腱膜炎患者在外科手术干预之前至少行6~12个月非手术治疗跖腱膜特异牵拉训练目前证明是最有效的手段,保持踝关节和足趾被动背伸位,并牵拉按摩跖腱膜。治疗8周,前3周塞来昔布和支具治疗。保守治疗—阶段1(发病0-3个月)腓肠肌-比目鱼肌复合体的挛缩已被证实与本病有关,患者一侧有症状,但双侧都会有挛缩(马蹄足)拉伸腓肠肌和足弓,让患者保持牵拉15~30秒,每天进行2次第一阶段其他治疗具有足弓杯的足弓垫,单纯足跟垫或高跟鞋会增加远端跖筋膜的张力。NSAIDS药物冰冻的水平在足下滚动离子导入和超声短期有效,治疗意义不大保守治疗—阶段2(发病超过3个月)在考虑手术前,强烈建议声波(体外冲击波)作为治疗跖筋膜病的首选定制矫形器:高弓足选用更软,更舒适的鞋垫,扁平足使用较硬,具支撑作用的衬垫注射治疗:封闭,富血小板血浆本文系黄海晶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踝部韧带损伤手术修补术后存在一些患者的认识误区:患者出现足踝部肿胀,不知道原因及处理:足踝部术后肿胀主要是患者术后7-10天适当下地时,不敢让患足负重,总是下垂,扶双拐蹦跳行走,造成下肢静脉及淋巴回流循环不好而出现肿胀,建议一旦肿胀明显,还是要腿下垫枕,保持心脏与足在同一水平面,会帮助消肿,不用口服药物。2.卧床时小腿抽筋及足踝部疼痛:术后一段时间,卧床时头2周会出现小腿不自主收缩,抽搐,一般是肌肉3.痉挛导致,可以变换体位,练习足趾及膝部屈伸活动,口服钙尔奇D,逐渐缓解。夜间会出现不定时跳痛,与损伤术后积血吸收相关,随着逐渐下地行走而症状缓解,可以夜间口服止痛药控制。3.下地后穿免负荷支具行走出现足背痛,足跟痛及踝的内外后侧痛:随着下地行走,患者必须保证全足着地行走,期间出现足背痛时可以去掉支具前侧挡板,减少足背的压迫,足跟及踝周围疼痛,往往时踝关节活动度较差,患者下地时脚踝紧张,不够放松造成,应该多练习踝关节背屈及跖屈活动,例如保持下蹲3-5分钟,随着踝关节活动度逐渐加大,疼痛会缓解,但下蹲动作建议术后2个月以后练习就行。踝关节韧带术后康复锻炼步骤:1.术后2周内:主要是保证伤口愈合良好,术后3-5天,口服左氧氟沙星片预防感染,伤口渗血5-7天,安尔碘棉球消毒隔日一次,伤口术后10天后干燥,不需要再换药。足趾及膝关节适当活动,晚上睡觉或下地时,建议石膏保护较好,防止滑倒及用伤脚负重或撑床2.术后肿胀期:术后7-10天,足部逐渐消肿,出现皮肤皱褶,属于正常消x肿期术后3周下地时,患足不敢着地或完全负重,就会出现足部肿胀,皮肤颜色变深,属于再次肿胀期建议下地是双拐保护一周后去拐,伤足完全负重,全足着地,慢慢练习行走,每次走路时间不超过10分钟。如果走路后肿胀明显,是足负重少或走路时间长造成,建议回到床上腿下垫枕帮助消肿,不用吃药3.术后一个月:来门诊拍X光片,踝负重位正侧位,看骨愈合情况,开始免负荷支具保护下行走,完全负重,走路每次不超过半小时,每天不超过3次。4.术后二个月至二个半月:开始练习下蹲,保持下蹲姿势,每次维持3-5分钟,每日不超过3次,其目的是练习踝关节背屈的活动度,跟腱及踝前方有牵拉感5术后三个月:去免负荷支具,穿正常鞋行走,注意上下坡及上下楼,防止扭脚,尽量走平路,踝内外侧后方会有行走疼痛,可以外用佛比洛芬凝胶膏缓解疼痛,主要是踝关节活动受限及肌肉紧张及走路过多造成,可以减少走路,多练习蹬车及下蹲等踝关节活动,加强踝部力量,术后半年应该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该文章仅适用于我所诊治的患者参考 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骨折,多为高坠伤或者不经意间从高处跳下造成,30-50岁男性多见。移位不大的骨折经常被患者本人忽略,认为躺床上养养或贴膏药就能好,而其实早年跟骨骨折致残率高于30%,其根本原因是不下地走路不疼,但随着时间延长,随着患者下地走路及站立的时间延长,患者的疼痛逐年加剧,甚至不走路都会出现疼痛,而这时,患者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随着骨折切开复位精确固定的手术开展,跟骨骨折的致残率降低了,但手术切口愈合仍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影响伤口愈合的相关因素:长期吸烟,嗜酒,糖尿病,其他内分泌疾病,年龄较大及严重粉碎骨折的患者,都会有切口愈合差及感染风险,从血运的角度看,跟骨处的皮肤是离心相对远的部位,血供也相对差,所以切口感染是制约手术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但从临床来看,很多患者回家后不注意足部的卫生,譬如盖被及床上物品不够清洁,患者侧卧及仰卧时不自觉的压迫伤口,自我照顾不周、营养不良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单腿蹦着下地,造成患足下垂时间过长,而又不敢着地,下肢静脉及淋巴回流不畅,是足踝部肿胀的原因,也是伤口周围充血感染的原因之一,所以伤口未愈合3周内下地,应该双拐保护,足踝部支具保护固定,前足着地行走,尤其注意去卫生间时防止滑倒,严禁蹦跳下地。 从伤口消毒来看,安尔碘棉球对伤口消毒,隔日一次,消毒太勤会造成足部周围皮肤过敏起红疹。伤口渗血及黄色渗出物7-10天,逐渐减少,术后10天左右伤口无渗出后,再坚持消毒3天后伤口干燥无渗出,可以不换药,手术3周后拆线或缝线自行脱落。如伤口出现红肿,可以口服左氧氟沙星片预防感染3-5天。如伤口破溃不愈合,可以生理盐水棉球擦拭伤口,生长因子凝胶外用,促进伤口生长。及时上传伤口外观照,指导治疗。跟骨骨折康复锻炼,卧床期间可以进行屈膝,背曲踝部,足趾背曲活动,可以足部踩墙或布带拉伸前足,练习踝关节活动。术后一个月伤口愈合后,适当前足着地负重,术后一个半月,全足部分负重,需要扶双拐调整后足负重,术后2个月完全负重,练习行走,术后2个半月练习适当下蹲,维持3-10分钟,不是蹲起,直至足跟部完全着地为止。术后3个月后逐渐脱拐练习行走,一般术后半年至10个月恢复正常行走,如果出现跛行,是患足肌肉恢复及完全负重差,急于脱拐行走所致,应缓慢行走,患足完全负重,维持患足单腿站立3分钟后再逐渐行走,可以恢复。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拍片复查骨折愈合情况,决定下一步行走的强度及距离。
门诊经常有患者问:足跟痛治疗半年以上没有好转,应该是对足跟痛没有明确的理解和针对性的康复锻炼,下面一些图片是我幻灯中的一部分,帮助患者针对性的训练及支具的固定,希望可以尽早摆脱其困扰。
不经意间,我也到了近50岁的年龄啦,高中同学总问我:“这个年龄是不是需要补钙了,主要是膝盖和腿走路不得劲啦。“回答:人到这个年龄,退变肯定是有的,膝关节先从髌骨退变开始,上下楼吃力,会有疼痛,例如蹲起时。 错误观念认为骨质疏松,实际上退变是先从软骨开始的,防治退变不是吃药或者护具,退变是肌肉萎缩,韧带弹性下降造成。 首先要对韧带进行保护和适度牵拉,例如瑜伽,然后是肌肉锻炼,膝关节主要是股四头肌的肌肉锻炼,可以做负重伸膝运动,如果不能跑步,走路也很好,坚持就能防止退变。 但在临床中遇到的:还有很多过度锻炼的患者,例如练瑜伽把足趾拉伤,健身房把肩关节损伤,勉强坚持跑步造成膝关节退变加速,这当中,除了注意锻炼前的热身,适度计划性的锻炼至关重要。 治病先从防病入手
开通好大夫在线,使医生与患者能够更及时的进行接触,但只是文字交流,容易造成偏差,医学是非常严谨的科学,必须要全方位了解病情,所以,我的第一篇文章,是转载崔健礼医生提供的方法,觉得的确实用可行,是保证远程医疗的第一步桥梁。材料电脑一台、可拍照手机一部、透明胶布一卷、剪刀一把。步骤① 电脑屏幕变“阅片灯”打开电脑,新建一个PPT文档(幻灯片),点击幻灯,在电脑右下角处点击全屏播放按钮,这时电脑屏幕摇身一变成为阅片灯。② 如何确定片子的正反顺序在“电脑屏幕”上放X光或CT片(确保片子上的文字是顺的,就说明片子方向是正确的。),用胶布在电脑屏幕固定,片子就很会清晰地显示了!③ 片子的正反和方向片子的正反和方向可依据片子上的文字方位来调整。确保片子上的文字是顺的,拍摄时也确保文字可以阅读,这样的图片质量大多数可用于诊断。④ 关闭手机闪光灯用手机的相机拍照时要关闭“闪光灯”,建议每次以“四小格”的形式拍照,保证图像的清晰度。然后按顺序发送即可。我个人应用此方法,确实有效,点击播放当前幻灯片就可以把背景变成看片灯,传过来清晰的照片,是每个远程就诊患者的第一步,也为我们能提供精准的诊疗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