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志伟医师出诊时间】星期三上午:特需门诊(门诊楼5号楼11层 17诊室)星期日上午:专家门诊(门诊楼8号楼 5层507诊室脑病专家门诊)【医院app挂号】手机上,下载“广安门医院”app,预约门诊挂号(7天内)。专家门诊:在针灸科/脑病科下找到荆大夫的名字。特需门诊:在特需门诊中,找到“脑病科”——找到荆志伟名字。预约成功后,到我院门诊大厅“预约窗口”取号即可。【114挂号】电话114挂号,或者114北京挂号网 预约门诊挂号(7天内)。 星期日上午号:在广安门医院~~针灸科/脑病科下找到荆志伟大夫,预约挂号。(点击
荆志伟大夫出诊科室:针灸科//脑病门诊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很多单位公司领导很担心职工感染肺炎,很多人居家办公或者隔离,不知除了不出门、居家锻炼外,喝点什么中药能预防新冠病毒肺炎。中医讲求“辨证论治”,那么究竟哪些人适合吃中药?中药又该怎么吃呢?今天我们结合专家意见,给大家做个分析和推荐。 中医药有什么防疫作用? 本次新冠病毒肺炎来势凶猛,从动物传人,进展到人传人,呈现出毒力不强、传染力强的特点。《黄帝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从目前发病人群来看,年龄大、体质弱、基础疾病多的感染者进入重症的比例较高,此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只有增强体质,调整阴阳平衡,提高人体的机能活动和抗病能力,才能预防疾病,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新冠病毒对人类来说是新的、未知的异类,即外来邪气。新冠肺炎是机体针对外邪、自发的免疫反应,从而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因此,中药的防疫作用体现在,1、增强免疫,预防感染;2、感染初期,缓解轻度不适症状。具体用药应当:针对不同体质,因人制宜。 防疫方推荐 健康人防疫方处方组成:苏叶6克,藿香叶6克,陈皮9克,煨草果6克,生姜3片。适宜人群:健康人群,无基础疾病,无特殊不适者。服用方法:煎汤代茶饮,或每天一剂,早晚各一次,服用2周。加减变化:寒湿重者,生姜加量用5片(约10克)。说明:此方依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推荐的寒湿(瘟)疫方制定。养肺防疫方<适于体弱易感冒者>处方:麦冬10g,太子参6g,北五味子3g,苍术5g,防风5g,甘草3g,杏仁5g,升麻3g,黄芪10g,白术5g。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连服2周;儿童视年龄剂量酌减。适宜人群:体弱易感冒者、老年人、儿童。说明:此方参考著名中医专家顾植山推荐的防疫方制订。针对易感冒或慢支缓解期人群,以益气固表的玉屏风散、养阴润燥的生脉散、和中化湿的神术散组合成方,达到扶正御邪之效。清肺排毒防疫方<适于体冷身重咳嗽者>处方组成:麻黄5g、炙甘草3g、杏仁5g、生石膏10~15g(先煎)、桂枝5g、泽泻5g、猪苓5g、白术5g、茯苓10g、柴胡10g、黄芩3g、姜半夏5g、生姜5g、紫菀5g、冬花5g、射干5g、山药10g、枳实3g、陈皮3g、藿香5g。适宜人群:身体怕冷、头晕乏力、易感冒人群,或处于慢支缓解期的患者。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饭后40分钟),温服,连服2周。说明:此方参考国家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清肺排毒汤”,源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经方,优化微调后制订。日常养护仝小林院士建议大家饮食应避免寒凉、食用温热饮食;并根据2003年抗击非典经验,推荐大家多食大蒜。据悉,非典期间,仝小林院士等人每进入病房前都先食大蒜,无论是预防病毒感染,还是治疗病毒感染,均有效果。除服用中药外,还可采用艾灸神阙、关元、气海、胃脘、足三里等穴,温阳散寒除湿,调理脾胃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领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指出:全国推行中医药参与救治,成效明显,中医药在预防疫情中具有独特作用!瘟疫当前,防治并重,期待疫情结束的那一天早日来临!(中国中医科学院 荆志伟 周莎)
【项目介绍】为了探索中医经典方辨证论治临床试验方法,我们启动了“金匮泽泻汤辨证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项目(注册号:ChiCTR2100048603),并通过了伦理审查(批件号:P21006/PJ06)。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加本项目,并对您的参加表示衷心感谢!【招募日期】即日起至2022年10月【招募条件】①眩晕头晕,天旋地转感或漂移感;②与体位变换有关;③反复发作的视物不清;④年龄18~75周岁;⑤非妊娠期,无敏使朗或其他倍他司汀类药物过敏。【研究中心】如您符合入选要求,欢迎就近选择以下医院参加: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脑病科(北京市西城区北线阁5号)2、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科(北京市海淀区西苑操场1号)3、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脑病科(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4、北京市丰台区中医院脑病科(北京市丰台区南苑路公所胡同3号)联系人:周医生(手机:19800322732)
动脉硬化患者出现了血管内斑块,说明硬化还是比较严重的。这种情况需要积极地采取措施进行治疗,预防斑块进一步扩大。 第一,要从饮食方面注意低盐、低脂肪饮食,动物的内脏、蛋黄、肥肉等高血脂的食物,要适当控制,不要吸烟、饮酒。 第二,要适当运动,多吃些蔬菜和含糖低的水果,增加热量的消耗,避免肥胖。 第三,要控制好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都需要积极用药控制。 第四,要长期使用活血化瘀通络的中药,如三七、红花,或者西药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或者瑞舒伐他汀口服,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斑块消退,预防动脉硬化进一步加重。
概念位置性眩晕分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中枢性位置性眩晕两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是在某一特定头位时,激发伴随有眼震的短暂阵发性眩晕,但不伴有耳鸣、耳聋等耳宣传员症状。症状体征 1、发病突然 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活动有关。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s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60s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 2、眼震十分特殊 在坐位训练改变至激发头位时出现一种旋转性的短暂的易疲劳的眼球震动,作耳向下时眼震为顺时针方向,右耳向下时为逆时针方向,眼睛震持续过程中,先是逐渐增强,其后逐渐减弱,当从卧位回至坐位时,出现一种方向相反的短暂低速度眼震。 3、病程 可为数小时至数周,个别可达数月或数年,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眩晕的成为变化较大,严重者于头轻微活动时即出现眩晕,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眩晕发作后可有较场时间的头重脚轻及飘浮感。 4、多见于中年患者(45—50岁)。疾病病因 主要是由于耳石器异位所引起,也可能与下列疾病有关或继发于下列疾病。 1、耳石病 迷路老年性改变,或退行性变椭圆囊斑变性及耳石膜脱落后进入并沉积于半规管,特别是后半规管中。 2、外伤 颅脑外伤,血管病变如高血压、低血压、颈基底动脉供血障碍引起的内耳循环障碍,特别多发于轻度头颅外伤后数天及数周,或头部加速减速运动时所致的外伤。 3、耳部疾病 如中耳及乳突感染、迷路炎后,梅尼埃病缓解期,前庭神经炎、突聋。诊断检查 临床检查 1、Hallpike变位性眼震试验 应为常规检查的重要方法。 2、听力学检查 一般无听力学异常改变 3、姿势图检查 无特异性诊断患者临床表现为在某种体位和头位时突然发作眩晕并出现眼震,伴有轻度自主神经症状,但不伴有耳聋、耳鸣等耳蜗症状。位置性、变位性实验出现旋转性或水平旋转性眼震,有潜伏期,持续数秒至30s,连续检查时有习服现象。冷热实验多为正常。治疗方案 治疗虽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可自愈的疾病,但其自愈的时间有时可达数月或数年,严重的可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故应尽可能地治疗。 1、心理治疗 指出本病为良性过程,无严重的后遗症,以接触患者的精神负担。 2、体位和头位 当眩晕发作剧烈时,尽量避免采用可引起眩晕发作的体位和头位。 3、抗眩晕药 桂利嗪或氟桂利嗪等有一定效果,也可加服血管扩大剂及西地泮类药物。 4、前庭习服疗法 目的是增加对眩晕的耐受能力,有一定的疗效。 5、体位疗法 指导病人闭眼,从坐位到侧卧位,当眩晕消失后坐起,30s后再向另一侧侧卧,两侧交替进行直至症状消失为止,每3h进行一次,通常7—10g症状可消失。 6、手法耳石复位 目的是使沉积在后半规管的耳石复位。根据耳石异位的半规管的不同,手法不同。 7、手术疗法 如上述疗法无效,且影响生活工作质量者,可行后壶腹神经切断术、半规管阻塞术、4%多卡因和链霉素鼓室内注射等。手术治疗适用于单侧病变且患者听力已严重丧失或丧失者。
格林巴利综合征也称神经脱髓鞘疾病,发病严重时可侵犯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神经核以及大脑运动皮质锥体细胞,从而危及生命,大多属病毒感染所致。 早期的西医治疗多以激素及蛋白疗法治疗,但疗效难以稳定,由于本病导致髓鞘脱失致神经功能损害严重时继发轴索损害从而复发使神经功能症状进一步加重。病情继发加重后恢复困难。 治疗除正常的激素治疗外,中医许多经典方剂如“《古今录验》续命汤”、“风引汤”“竹沥汤”“独活汤”“八风散”,能有效改善格林巴利的症状,从人体整体出发,调整阴阳平衡,改善微循环,增强受损神经的血液供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配合营养神经西药,兴奋激活麻痹和休克的神经恢复其功能并使体内产生抗致病病毒抗体,获得稳定的长期疗效。
很多的癫痫病患者治疗了一段时间没有发作,就觉得自己已经痊愈了,但是实际上由于癫痫病的特征,许多患者在几年的潜伏期以后又发作,患者一定不要掉以轻心,不要以为没发作了就忽略了护理。 抗癫痫病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必须配合医生,持之以恒。药物治疗的患者应该注意,癫痫治疗经过系统的3-4年时间后,不再发作,这时方可减药或者停药。减药、停药需要根据医生专业的评估来确定。减药到停药的过程一般在1-2年,完全停药3年后没有发作就视为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