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志伟 2017年8月15日载于好大夫在线用砂锅或瓷锅,先泡半小时,水要浸过药,武火煎开水,转文火再煎30-40分钟即可。分两次煎,然后二合一,每次服一碗,一天二到三次。外感药浸和煎的时间可稍短,滋补、重镇药稍长。一、煎药的用具用砂锅、瓷锅最好,因为上火慢、凉的也慢,性质温和,惰性,不会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玻璃次之。如果药量小或临时用一用搪瓷(完好无损的)的。各种金属锅不适用。二、煎药的火候以中火、小火为好。每次以中火煎至沸腾,然后改为小火。小火要保持药汤翻花,但不会溢出。注意:煎糊了的药就只能浪费了,不能加水再煎了。三、泡药煎药前应先将药泡上,至少半小时至1小时,最长不要超过2小时。泡药需要用凉水,矿泉水、纯净水也可,不可用热水。煎药前水应一次加足。一般100克左右的草药,经浸泡、煎熬大约吸收两倍的水。一次服药量掌握在250-300毫升左右(相当于矿泉水半瓶),如果一天服两次就煎出600毫升左右,一天服三次就煎出900毫升。加水量就是草药重量的2倍,加上欲喝的药汤量(如600毫升或900毫升)。四、不提倡洗药买回中药洗药的习惯不可取。用水先洗可使药材中含有的水溶性成分流失,也可使粉末类药材流失,如龙骨、牡蛎、滑石粉等;或可致部分药材辅料的流失。如经蜜、醋、酒、胆汁等辅料炮制的中药材,这些辅料都是易溶于水中,若先用水洗,也会导致部分的辅料减失。若担心药材饮片中灰尘多,可在煎好倒出药汤后,澄清一会儿,杂质自然就沉淀了。五、煎药的时间从药汤开始沸腾算起,一般100克左右的药,煎15-20分钟则可,如药量大可适当增加五分钟,如小可缩短一点。比如儿科煎药总剂量仅为20克左右,这时煎到水开后二三分钟则可。如果是花、或叶为主的药,煎药时间应再缩短。六、饭前饭后服药?在不恶心呕吐情况下,最好在饭前服用中药。医师未特别注明者,则饭前饭后服皆可,与吃饭时间隔15分钟至半小时。七、药汤的保存在家中煎药,当天煎出,当天服完,常温放置不能超过18小时。药店或者医院煎药室代煎的药,在秋冬季,可以密封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可以一次煎出七天药。夏季气温超过25摄氏度,则不能超过24小时,需冷藏储存。八、特别煎法:先煎、后下、包煎与烊化先煎:即与群药分开泡,泡好后先煎10-15分钟,再入群药同煎。后下:即与群药分开光,泡好后待群药快煎好时,加入同煎5分钟左右,一般是这些药性清质轻,有效成分易于挥散。包煎:泡药前将需泡煎的药装入用白棉纱布做的口袋内,扎好口,同泡同煎。烊化:倒出煎好的药汁,趁其正热,倒入需烊化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蜂密、饴糖等)并不断搅拌,使之溶解。九、服药期间的禁忌1、服药期,当以戒荤辛辣之味,多食粗粮。2、服药期,当以戒寒凉之食,及各类水果。3、服药期,当以守精气,戒以房劳之伤精。4、服药期,当以守元气,戒以怒躁之伤气。5、服药期,当以守神气,戒以用脑之伤神。十、代茶饮1、泡水代茶饮——用药物直接泡开水服用。此中泡药物的第一遍开水,当为初煮开的沸水,泡后加盖闷闭半小时,才可服用。再加水时,用暖水即可。一天服一剂,过夜不服。2、煮水代茶饮——用一杯容量的水在火上煎煮药物,沸后文火煎煮五分钟,而后把药汁连同药渣倒入杯中,闷闭半小后在,而后服用。再加水时,用暖水即可。一天服一剂,过夜不服。(荆志伟 2017年8月15日)
【荆志伟医师出诊时间】星期三上午:特需门诊(门诊楼5号楼11层18诊室)星期日上午:专家门诊(门诊楼8号楼5层507诊室脑病门诊)【医院app挂号】手机上,下载“广安门医院”app,预约门诊挂号(7天内)。专家门诊:在脑病科下找到荆志伟大夫的名字。预约成功后,到我院门诊大厅“预约窗口”或每一层自助取号机上取号即可。【114挂号】电话114挂号,或者114北京挂号网预约门诊挂号(7天内)。星期日上午号:在广安门医院~~针灸科/脑病科下找到荆志伟大夫,预约挂号。(点击
荆志伟大夫出诊科室:脑病科星期日上午:8号楼507诊室星期三上午:5号楼11层18诊室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很多单位公司领导很担心职工感染肺炎,很多人居家办公或者隔离,不知除了不出门、居家锻炼外,喝点什么中药能预防新冠病毒肺炎。中医讲求“辨证论治”,那么究竟哪些人适合吃中药?中药又该怎么吃呢?今天我们结合专家意见,给大家做个分析和推荐。 中医药有什么防疫作用? 本次新冠病毒肺炎来势凶猛,从动物传人,进展到人传人,呈现出毒力不强、传染力强的特点。《黄帝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从目前发病人群来看,年龄大、体质弱、基础疾病多的感染者进入重症的比例较高,此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只有增强体质,调整阴阳平衡,提高人体的机能活动和抗病能力,才能预防疾病,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新冠病毒对人类来说是新的、未知的异类,即外来邪气。新冠肺炎是机体针对外邪、自发的免疫反应,从而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因此,中药的防疫作用体现在,1、增强免疫,预防感染;2、感染初期,缓解轻度不适症状。具体用药应当:针对不同体质,因人制宜。 防疫方推荐 健康人防疫方处方组成:苏叶6克,藿香叶6克,陈皮9克,煨草果6克,生姜3片。适宜人群:健康人群,无基础疾病,无特殊不适者。服用方法:煎汤代茶饮,或每天一剂,早晚各一次,服用2周。加减变化:寒湿重者,生姜加量用5片(约10克)。说明:此方依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推荐的寒湿(瘟)疫方制定。养肺防疫方<适于体弱易感冒者>处方:麦冬10g,太子参6g,北五味子3g,苍术5g,防风5g,甘草3g,杏仁5g,升麻3g,黄芪10g,白术5g。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连服2周;儿童视年龄剂量酌减。适宜人群:体弱易感冒者、老年人、儿童。说明:此方参考著名中医专家顾植山推荐的防疫方制订。针对易感冒或慢支缓解期人群,以益气固表的玉屏风散、养阴润燥的生脉散、和中化湿的神术散组合成方,达到扶正御邪之效。清肺排毒防疫方<适于体冷身重咳嗽者>处方组成:麻黄5g、炙甘草3g、杏仁5g、生石膏10~15g(先煎)、桂枝5g、泽泻5g、猪苓5g、白术5g、茯苓10g、柴胡10g、黄芩3g、姜半夏5g、生姜5g、紫菀5g、冬花5g、射干5g、山药10g、枳实3g、陈皮3g、藿香5g。适宜人群:身体怕冷、头晕乏力、易感冒人群,或处于慢支缓解期的患者。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饭后40分钟),温服,连服2周。说明:此方参考国家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清肺排毒汤”,源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经方,优化微调后制订。日常养护仝小林院士建议大家饮食应避免寒凉、食用温热饮食;并根据2003年抗击非典经验,推荐大家多食大蒜。据悉,非典期间,仝小林院士等人每进入病房前都先食大蒜,无论是预防病毒感染,还是治疗病毒感染,均有效果。除服用中药外,还可采用艾灸神阙、关元、气海、胃脘、足三里等穴,温阳散寒除湿,调理脾胃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领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指出:全国推行中医药参与救治,成效明显,中医药在预防疫情中具有独特作用!瘟疫当前,防治并重,期待疫情结束的那一天早日来临!(中国中医科学院 荆志伟 周莎)
为了充分发挥中药疗效,避免不良反应,喝中药期间应注意以下饮食和生活习惯:(1)忌口原则辛辣刺激:避免食用辣椒、胡椒、大蒜、酒、咖啡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干扰药效或加重病情。油腻食物:避免油炸、高脂肪的食物,如炸鸡、烧烤等,影响脾胃运化,妨碍药物吸收。生冷食物:如冷饮、生菜等,容易损伤脾胃功能,降低中药效果。腥膻发物:如海鲜、牛肉、羊肉等,可能加重某些病症(如皮肤病、过敏)。(2)具体饮食要求补药期间:避免食用萝卜(消气滞)、浓茶(影响药物吸收)。清热药物:避免温热性食物,如羊肉、荔枝、桂圆等。寒凉药物:避免寒性食物,如苦瓜、西瓜、绿豆等。(1)作息规律保持充足睡眠:熬夜会削弱药物疗效,影响身体恢复。避免过度疲劳:适量休息有助于药物作用发挥。(2)情绪管理保持心情愉悦:中医认为“七情致病”,情绪平和有助于身体调理。避免情绪激动:如怒气、忧思等可能影响气机和药物疗效。(3)运动适度适当运动:适合轻缓的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气血流畅。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增加体力消耗,不利于病情恢复。饮用温热药液:中药应趁温服用,避免冷服。避免服药后立即进食:服药和进餐间隔至少30分钟,以免影响吸收。浓茶:茶中的鞣酸可能与中药成分发生反应,影响药效。咖啡:可能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相互作用,增加心率或焦虑感。酒:酒精可能减弱药物作用,或加重某些疾病(如肝病)。总结喝中药期间,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生冷、油腻食物,同时注意作息规律、保持心情平和,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遵守这些注意事项能更好地配合中药疗效,加速身体康复。
作者:郝颖煦荆志伟安宫牛黄丸,源自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其由牛黄、郁金、犀角、麝香、黄连、黄芩、栀子、朱砂、珍珠、冰片、雄黄、金箱等药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开窍醒神、化浊化痰之效。其主要具有以下几种功能:清热解毒:其能有效清除体内热邪,减轻由热毒引起的症状。镇静作用: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适用于烦躁不安、神昏等症状。脑保护作用:其具有脑保护及复苏作用,适用于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脑出血等。抗惊厥:其对急性病程中的惊厥症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安宫牛黄丸常用于治疗因热邪内陷、浊痰壅盛所致的中风及其并发症,如脑出血、脑梗死等,尤其在急性期表现为高热、烦躁、神昏等症状时。然而,安宫牛黄丸的应用并非无条件的,它在临床使用时需谨慎辨证。应用安宫牛黄丸有一些注意事项:辨证施治:中风的症状多种多样,安宫牛黄丸并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中风。例如,当中风发生时若表现为意识障碍、偏瘫,且伴有烦躁不安、面红身热等邪热内闭之象,安宫牛黄丸可用于缓解。但若出现中风脱证,如汗多肢冷、小便失禁等症状时,则应选用回阳救逆的药物,如人参等,此时不宜使用安宫牛黄丸。急性期与康复期的应用不同:在中风的急性期,安宫牛黄丸可用于缓解症状,但在中风急性期过后,许多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语言障碍、半身不遂等)。此时应重点进行康复训练,而不宜继续使用安宫牛黄丸。过度或长期使用,可能会引发体质虚弱者出现不良反应,如眩晕、腹泻等。长期服用的风险:安宫牛黄丸中的朱砂、雄黄成分可能对肝肾功能产生一定损害,因此不建议长期服用。尤其是部分人群按月服用此药,这种做法没有科学依据且不利于健康。尽管安宫牛黄丸在中风急性期有一定疗效,尤其是在“痰热”症候中具有显著作用,但其并非中风的预防药物。想要预防中风,关键在于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原发病,而非依赖安宫牛黄丸。因此,不能擅自长期服用安宫牛黄丸以预防中风,正确的做法是根据个人健康状况,结合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的治疗和管理。
中医治疗共济失调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医认为共济失调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足、肝风内动、肝肾亏虚等因素有关。因此,中医治疗不是只关注症状本身,而是通过调节患者的整体状况,从多个靶点入手,全方位调理患者的身体。这种方法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疾病的本质,从而提供更针对性的治疗。中医治疗小脑萎缩共济失调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还能够延缓病程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疗效。中医治疗小脑萎缩共济失调的副作用较小。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观念,以调理身体为主,从而间接改善小脑萎缩共济失调的症状。小脑萎缩共济失调的复发与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等因素有关。因此,中医治疗时会注重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指导,如合理饮食、规律作息等,从而有效预防疾病的复发。中医治疗小脑萎缩共济失调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遗传因素、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这种个体化治疗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总之,中医药治疗小脑萎缩共济失调具有独特的优势,包括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延缓病程进展、副作用小、预防复发和个体化治疗等方面。这些优势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病程进展,减少复发,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疗效。
1.尽量避免各种类型的酒和含酒饮料、醪糟。 2.浓茶,含咖啡因、兴奋性成分的饮料,如咖啡、可乐、红牛饮料等; 3.感冒时尽量不要服用以下药物: *含有扑尔敏或咖啡因的抗感冒药,尽量用中成药 *含阿片.可卡因或扑尔敏的上咳药,如复方甘草片、强力止咳糖浆等; *含咖啡因的退热止痛药,如复方阿司匹林.去痛片等 *不要静脉滴注青霉素钾(K)盐,不要口服或静滴奎诺酮类抗炎药等,如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等沙星类; 4.不宜长时间地看手机、电视和注视计算机、游戏机、LED电子屏; 5.尽量不要抽烟; 6.服药期间尽量避免注射疫苗; 7.注意避免熬夜和过于疲劳。 【具体请咨询本专科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