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志伟 2017年8月15日载于好大夫在线用砂锅或瓷锅,先泡半小时,水要浸过药,武火煎开水,转文火再煎30-40分钟即可。分两次煎,然后二合一,每次服一碗,一天二到三次。外感药浸和煎的时间可稍短,滋补、重镇药稍长。一、煎药的用具用砂锅、瓷锅最好,因为上火慢、凉的也慢,性质温和,惰性,不会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玻璃次之。如果药量小或临时用一用搪瓷(完好无损的)的。各种金属锅不适用。二、煎药的火候以中火、小火为好。每次以中火煎至沸腾,然后改为小火。小火要保持药汤翻花,但不会溢出。注意:煎糊了的药就只能浪费了,不能加水再煎了。三、泡药煎药前应先将药泡上,至少半小时至1小时,最长不要超过2小时。泡药需要用凉水,矿泉水、纯净水也可,不可用热水。煎药前水应一次加足。一般100克左右的草药,经浸泡、煎熬大约吸收两倍的水。一次服药量掌握在250-300毫升左右(相当于矿泉水半瓶),如果一天服两次就煎出600毫升左右,一天服三次就煎出900毫升。加水量就是草药重量的2倍,加上欲喝的药汤量(如600毫升或900毫升)。四、不提倡洗药买回中药洗药的习惯不可取。用水先洗可使药材中含有的水溶性成分流失,也可使粉末类药材流失,如龙骨、牡蛎、滑石粉等;或可致部分药材辅料的流失。如经蜜、醋、酒、胆汁等辅料炮制的中药材,这些辅料都是易溶于水中,若先用水洗,也会导致部分的辅料减失。若担心药材饮片中灰尘多,可在煎好倒出药汤后,澄清一会儿,杂质自然就沉淀了。五、煎药的时间从药汤开始沸腾算起,一般100克左右的药,煎15-20分钟则可,如药量大可适当增加五分钟,如小可缩短一点。比如儿科煎药总剂量仅为20克左右,这时煎到水开后二三分钟则可。如果是花、或叶为主的药,煎药时间应再缩短。六、饭前饭后服药?在不恶心呕吐情况下,最好在饭前服用中药。医师未特别注明者,则饭前饭后服皆可,与吃饭时间隔15分钟至半小时。七、药汤的保存在家中煎药,当天煎出,当天服完,常温放置不能超过18小时。药店或者医院煎药室代煎的药,在秋冬季,可以密封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可以一次煎出七天药。夏季气温超过25摄氏度,则不能超过24小时,需冷藏储存。八、特别煎法:先煎、后下、包煎与烊化先煎:即与群药分开泡,泡好后先煎10-15分钟,再入群药同煎。后下:即与群药分开光,泡好后待群药快煎好时,加入同煎5分钟左右,一般是这些药性清质轻,有效成分易于挥散。包煎:泡药前将需泡煎的药装入用白棉纱布做的口袋内,扎好口,同泡同煎。烊化:倒出煎好的药汁,趁其正热,倒入需烊化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蜂密、饴糖等)并不断搅拌,使之溶解。九、服药期间的禁忌1、服药期,当以戒荤辛辣之味,多食粗粮。2、服药期,当以戒寒凉之食,及各类水果。3、服药期,当以守精气,戒以房劳之伤精。4、服药期,当以守元气,戒以怒躁之伤气。5、服药期,当以守神气,戒以用脑之伤神。十、代茶饮1、泡水代茶饮——用药物直接泡开水服用。此中泡药物的第一遍开水,当为初煮开的沸水,泡后加盖闷闭半小时,才可服用。再加水时,用暖水即可。一天服一剂,过夜不服。2、煮水代茶饮——用一杯容量的水在火上煎煮药物,沸后文火煎煮五分钟,而后把药汁连同药渣倒入杯中,闷闭半小后在,而后服用。再加水时,用暖水即可。一天服一剂,过夜不服。(荆志伟 2017年8月15日)
【荆志伟医师出诊时间】星期三上午:特需门诊(门诊楼5号楼11层18诊室)星期日上午:专家门诊(门诊楼8号楼5层507诊室脑病门诊)【医院app挂号】手机上,下载“广安门医院”app,预约门诊挂号(7天内)。专家门诊:在脑病科下找到荆志伟大夫的名字。预约成功后,到我院门诊大厅“预约窗口”或每一层自助取号机上取号即可。【114挂号】电话114挂号,或者114北京挂号网预约门诊挂号(7天内)。星期日上午号:在广安门医院~~针灸科/脑病科下找到荆志伟大夫,预约挂号。(点击
荆志伟大夫出诊科室:脑病科星期日上午:8号楼507诊室星期三上午:5号楼11层18诊室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很多单位公司领导很担心职工感染肺炎,很多人居家办公或者隔离,不知除了不出门、居家锻炼外,喝点什么中药能预防新冠病毒肺炎。中医讲求“辨证论治”,那么究竟哪些人适合吃中药?中药又该怎么吃呢?今天我们结合专家意见,给大家做个分析和推荐。 中医药有什么防疫作用? 本次新冠病毒肺炎来势凶猛,从动物传人,进展到人传人,呈现出毒力不强、传染力强的特点。《黄帝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从目前发病人群来看,年龄大、体质弱、基础疾病多的感染者进入重症的比例较高,此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只有增强体质,调整阴阳平衡,提高人体的机能活动和抗病能力,才能预防疾病,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新冠病毒对人类来说是新的、未知的异类,即外来邪气。新冠肺炎是机体针对外邪、自发的免疫反应,从而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因此,中药的防疫作用体现在,1、增强免疫,预防感染;2、感染初期,缓解轻度不适症状。具体用药应当:针对不同体质,因人制宜。 防疫方推荐 健康人防疫方处方组成:苏叶6克,藿香叶6克,陈皮9克,煨草果6克,生姜3片。适宜人群:健康人群,无基础疾病,无特殊不适者。服用方法:煎汤代茶饮,或每天一剂,早晚各一次,服用2周。加减变化:寒湿重者,生姜加量用5片(约10克)。说明:此方依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推荐的寒湿(瘟)疫方制定。养肺防疫方<适于体弱易感冒者>处方:麦冬10g,太子参6g,北五味子3g,苍术5g,防风5g,甘草3g,杏仁5g,升麻3g,黄芪10g,白术5g。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连服2周;儿童视年龄剂量酌减。适宜人群:体弱易感冒者、老年人、儿童。说明:此方参考著名中医专家顾植山推荐的防疫方制订。针对易感冒或慢支缓解期人群,以益气固表的玉屏风散、养阴润燥的生脉散、和中化湿的神术散组合成方,达到扶正御邪之效。清肺排毒防疫方<适于体冷身重咳嗽者>处方组成:麻黄5g、炙甘草3g、杏仁5g、生石膏10~15g(先煎)、桂枝5g、泽泻5g、猪苓5g、白术5g、茯苓10g、柴胡10g、黄芩3g、姜半夏5g、生姜5g、紫菀5g、冬花5g、射干5g、山药10g、枳实3g、陈皮3g、藿香5g。适宜人群:身体怕冷、头晕乏力、易感冒人群,或处于慢支缓解期的患者。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饭后40分钟),温服,连服2周。说明:此方参考国家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清肺排毒汤”,源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经方,优化微调后制订。日常养护仝小林院士建议大家饮食应避免寒凉、食用温热饮食;并根据2003年抗击非典经验,推荐大家多食大蒜。据悉,非典期间,仝小林院士等人每进入病房前都先食大蒜,无论是预防病毒感染,还是治疗病毒感染,均有效果。除服用中药外,还可采用艾灸神阙、关元、气海、胃脘、足三里等穴,温阳散寒除湿,调理脾胃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领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指出:全国推行中医药参与救治,成效明显,中医药在预防疫情中具有独特作用!瘟疫当前,防治并重,期待疫情结束的那一天早日来临!(中国中医科学院 荆志伟 周莎)
作者:中医脑病科主任医师荆志伟春雷乍动,龙角初升。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不仅承载着千年农耕文明对自然的敬畏,更蕴含着中医"天人相应"的养生智慧。作为中医脑病科医师,我常接诊因脑络失养导致眩晕、健忘、头痛的患者,此时节恰是调补脑髓的关键窗口。今从中医理论出发,结合临床经验,详解春日健脑之道。一、龙抬头时节与脑健康的内在联系春分前后天地阳气升腾,人体气血随春气上注巅顶。脑为"髓海",需肾精上承滋养。临床观察发现,立春至清明期间中风、眩晕发病率较冬季降低23%,但春季肝阳易亢者脑络受损风险仍存。此时顺应天时调补,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传统习俗中"食龙须"(面条)、"咬龙鳞"(春饼)等食俗,暗合中医"以形补形"理论。现代研究证实,小麦胚芽含丰富维生素E及谷胱甘肽,确有抗氧化护脑功效。二、健脑饮食四法1.补髓填精膳食方-核桃黑豆炖鱼头:取鲢鱼头1个,核桃仁30g,黑豆50g,天麻10g。武火煮沸后文火炖2小时。此方取"以脑补脑"之意,配合补肾填精之品,适合脑力劳动者。-枸杞桑葚粥:粳米100g,桑葚干20g,枸杞15g,桂圆肉10g。滋阴养血,改善失眠健忘。2.清肝醒脑茶饮杭白菊5g、决明子10g、薄荷叶3g,沸水冲泡代茶。可缓解春困头昏,高血压患者尤宜。3.应季食材巧搭配香椿拌豆腐取木火相生之意,香椿疏肝,豆腐滋阴;荠菜猪肝汤养血明目,含丰富DHA及叶酸。4.饮食禁忌慎食狗肉、胡椒等燥热之物,忌空腹饮浓绿茶损伤脾胃,避免过量甜食阻碍气机升降。三、中医特色调补体系1.经络调摄每日晨起以牛角梳沿督脉(后发际至大椎穴)梳理36次,配合按揉百会、四神聪穴各3分钟,可提升脑部供血。临床研究表明,持续8周穴位按摩可使脑血流速度提升18%。2.经典方剂化裁针对不同体质:-肾精亏虚型:左归丸加减,重用熟地、山茱萸-痰瘀阻络型:通窍活血汤合温胆汤化裁-肝阳上亢型:天麻钩藤饮佐以珍珠母3.子午流注养生法卯时(5-7点)大肠经当令,晨起顺时针摩腹促排毒;亥时(21-23点)三焦经旺,可用吴茱萸粉调醋敷涌泉穴,引火归元。四、日常护脑要诀1.春季作息宜"夜卧早起",但不超过23点就寝,保证胆经循行时段深度睡眠2.健脑导引术:八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配合"攒拳怒目增气力",每日练习20分钟3.情志调摄重在"疏"而非"抑",可种植薄荷、迷迭香等芳香植物,闻香宁神。春生之季调补得当,可使脑髓充盈如草木逢春。健脑养生贵在持之以恒,愿诸君把握龙抬头良机,为新岁脑健康筑基固本。(注:文中涉及方剂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文/广安门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荆志伟最近门诊遇到好几位患者问我:“荆大夫,我一打麻将就犯癫痫,是不是得了‘麻将癫痫’?”其实医学上并没有“麻将癫痫”这个病名,但类似的情况确实存在。今天就从专业角度为大家解答疑惑,并给出科学建议。癫痫发作的核心原因是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某些特定活动(如打麻将)可能成为“导火索”,这类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为“反射性癫痫”,即由特定刺激诱发的癫痫发作。打麻将时可能触发癫痫的常见诱因包括:1.高强度脑力活动:计算牌面、记忆出牌、决策策略等会刺激大脑皮层,尤其容易影响额叶、颞叶等区域。2.情绪剧烈波动:胡牌时的兴奋、输牌时的焦虑会引发肾上腺素飙升,导致大脑电活动紊乱。3.环境刺激:部分麻将馆的闪烁灯光、长时间紧盯麻将牌的视觉疲劳,可能诱发光敏性癫痫。4.不良习惯:熬夜打麻将、久坐、喝水少等可能引发代谢异常或脑血流波动,间接增加发作风险。1.记录细节,明确诱因建议记录每次发作前后的状态:-打麻将时长、是否熬夜;-情绪波动程度(如激动或焦虑);-环境是否有强光或噪音。这些信息能帮助医生判断是认知负荷、情绪压力,还是环境因素诱发了癫痫。2.完善医学检查-视频脑电图监测:捕捉发作时的脑电波变化,明确癫痫类型;-诱发试验:通过模拟计算、决策任务,观察是否出现异常放电。3.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娱乐频率:减少打麻将次数,单次时间建议不超过2小时;-避免疲劳和刺激:拒绝熬夜打牌,远离强光环境,情绪激动时可暂停娱乐;-保持健康习惯:规律作息、适度运动,避免饮酒、浓茶等兴奋性饮品。4.规范治疗,定期复诊若确诊癫痫,需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因“不打麻将未发作”而自行停药。对于反射性癫痫,医生可能调整药物(如使用西药钠通道阻滞剂,或者中药疏肝祛风剂)或联合行为干预。“癫痫并不可怕,关键在科学管理。如果暂时难以戒断麻将,可尝试缩短时间、降低情绪波动,并优先选择光线柔和的环境。一旦发作频率增加,请及时复诊。记住,控制诱因比纠结病名更重要!”打麻将诱发癫痫的本质是“反射性癫痫”,而非独立疾病。通过规避诱因、规范治疗和健康管理,患者完全可以回归正常生活。拒绝焦虑,理性应对,才是真正的“胡牌”之道。
为了充分发挥中药疗效,避免不良反应,喝中药期间应注意以下饮食和生活习惯:(1)忌口原则辛辣刺激:避免食用辣椒、胡椒、大蒜、酒、咖啡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干扰药效或加重病情。油腻食物:避免油炸、高脂肪的食物,如炸鸡、烧烤等,影响脾胃运化,妨碍药物吸收。生冷食物:如冷饮、生菜等,容易损伤脾胃功能,降低中药效果。腥膻发物:如海鲜、牛肉、羊肉等,可能加重某些病症(如皮肤病、过敏)。(2)具体饮食要求补药期间:避免食用萝卜(消气滞)、浓茶(影响药物吸收)。清热药物:避免温热性食物,如羊肉、荔枝、桂圆等。寒凉药物:避免寒性食物,如苦瓜、西瓜、绿豆等。(1)作息规律保持充足睡眠:熬夜会削弱药物疗效,影响身体恢复。避免过度疲劳:适量休息有助于药物作用发挥。(2)情绪管理保持心情愉悦:中医认为“七情致病”,情绪平和有助于身体调理。避免情绪激动:如怒气、忧思等可能影响气机和药物疗效。(3)运动适度适当运动:适合轻缓的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气血流畅。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增加体力消耗,不利于病情恢复。饮用温热药液:中药应趁温服用,避免冷服。避免服药后立即进食:服药和进餐间隔至少30分钟,以免影响吸收。浓茶:茶中的鞣酸可能与中药成分发生反应,影响药效。咖啡:可能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相互作用,增加心率或焦虑感。酒:酒精可能减弱药物作用,或加重某些疾病(如肝病)。总结喝中药期间,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生冷、油腻食物,同时注意作息规律、保持心情平和,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遵守这些注意事项能更好地配合中药疗效,加速身体康复。
作者:郝颖煦荆志伟安宫牛黄丸,源自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其由牛黄、郁金、犀角、麝香、黄连、黄芩、栀子、朱砂、珍珠、冰片、雄黄、金箱等药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开窍醒神、化浊化痰之效。其主要具有以下几种功能:清热解毒:其能有效清除体内热邪,减轻由热毒引起的症状。镇静作用: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适用于烦躁不安、神昏等症状。脑保护作用:其具有脑保护及复苏作用,适用于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脑出血等。抗惊厥:其对急性病程中的惊厥症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安宫牛黄丸常用于治疗因热邪内陷、浊痰壅盛所致的中风及其并发症,如脑出血、脑梗死等,尤其在急性期表现为高热、烦躁、神昏等症状时。然而,安宫牛黄丸的应用并非无条件的,它在临床使用时需谨慎辨证。应用安宫牛黄丸有一些注意事项:辨证施治:中风的症状多种多样,安宫牛黄丸并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中风。例如,当中风发生时若表现为意识障碍、偏瘫,且伴有烦躁不安、面红身热等邪热内闭之象,安宫牛黄丸可用于缓解。但若出现中风脱证,如汗多肢冷、小便失禁等症状时,则应选用回阳救逆的药物,如人参等,此时不宜使用安宫牛黄丸。急性期与康复期的应用不同:在中风的急性期,安宫牛黄丸可用于缓解症状,但在中风急性期过后,许多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语言障碍、半身不遂等)。此时应重点进行康复训练,而不宜继续使用安宫牛黄丸。过度或长期使用,可能会引发体质虚弱者出现不良反应,如眩晕、腹泻等。长期服用的风险:安宫牛黄丸中的朱砂、雄黄成分可能对肝肾功能产生一定损害,因此不建议长期服用。尤其是部分人群按月服用此药,这种做法没有科学依据且不利于健康。尽管安宫牛黄丸在中风急性期有一定疗效,尤其是在“痰热”症候中具有显著作用,但其并非中风的预防药物。想要预防中风,关键在于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原发病,而非依赖安宫牛黄丸。因此,不能擅自长期服用安宫牛黄丸以预防中风,正确的做法是根据个人健康状况,结合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的治疗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