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器官最早出现于无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脊椎动物门的动物已有耳形成,一般位于头部,其中以内耳发生最早,最初内耳只有平衡功能。水生的鱼类出现了内耳,再从水栖到陆栖的过渡中出现了中耳,内耳也逐渐复杂化出现了原始的基底膜,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听觉器官达到了进化的顶点,中耳包括小柱或听骨,仅发生在四肢动物,耳郭仅发生在哺乳纲。 德国的古生物学家约翰内斯·缪勒和林达就认为,生物最早的耳朵是在2.6亿年前为适应黑暗环境而产生的,它们在陆地脊椎动物中独立进化了至少6次,这些动物包括哺乳动物、蜥蜴类爬行动物、蛙类、乌龟类、鳄类和鸟类。 耳是所有感觉器官中最为复杂的器官之一。听觉在动物逃避捕食者、寻觅配偶和相互交流等诸多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人类在刚出生的时候,听觉就是比较发达的,婴儿连睡觉的时候都能听见声音。听觉发育成熟后,人可以听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不过,鸟类的听觉比人类发达得多,它们可以以比人类快10倍的速度辨别出声音的变化,而在动物中听觉最发达的是昆虫。不同动物耳朵也有自己特殊的功能,比如,狐狸和兔子的耳朵可以调节体温,大象的耳朵可以通过扇动来降温等等。人的耳朵经过上亿年的进化,达到了哺乳动物的顶峰,从脊椎动物中原始类群只有内耳(前庭),主要起平衡身体的作用,逐渐进化出前庭、半规管和耳蜗,既有了平衡功能,也有了听觉功能。但是很多人却只知道耳朵有听的功能,平衡功能被人所遗忘,不能不说是人类进化的另一种“倒退”。下图为人耳胚胎发育示意图,先出现前庭,再有耳蜗 综合以上耳朵的进化史,我们可以知道耳朵其实有两个特别重要的作用,就是平衡和听觉,二者缺一不可。当它们因各种原因出现问题时,人会出现平衡不稳,眩晕、头晕及耳聋和耳鸣,所以当出现这些情况时一定要记得去检查耳朵。(以上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
门诊和网上经常会遇到很多患者会出现眩晕、头晕,反复发作,就近处理后不晕了,也就不太关心了;有的即使去医院检查,做了脑ct或核磁共振,也找不到原因,经常被诊断为“颈椎病”、“脑供血不足”或“脑缺血”甚至“脑梗塞后遗症”等等。出院后好转一段时间又会发病,反复发作,伴有恶心呕吐,心慌、胸闷等,造成很大的痛苦。像这种反复眩晕头晕记得一定要去检查耳朵。因为耳朵是负责人体平衡的主要器官,特别是当人体运动时,内耳的前庭功能更加重要。耳朵和眼睛、本体感觉被称为人体平衡三联,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三者的平衡功能不同,和运动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前庭系统了,深藏在内耳中,仅约2-3mm,因此普通的检查是无法明确眩晕头晕的,需要进行特殊的前庭功能检查,才能找到眩晕的病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内耳解剖图-前庭和耳蜗根据现有的国内外研究和资料统计,门诊眩晕头晕就诊中因为耳朵原因造成的大约占到70%左右,所以大部分眩晕头晕还是在外周部分,而不是脑子原因造成的,排在前三位的引起头晕眩晕的疾病分别是: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叫耳石症。2.前庭性偏头痛,不一定所有人都有头痛症状的。3.梅尼埃病,以前也叫美尼尔综合征。当然还有其他眩晕疾病也是内耳原因造成的。所以一旦反复发作眩晕、头晕,特别合并有耳鸣的,建议先去耳鼻喉科检查一下,当然是专科的眩晕门诊最好,我院有听力眩晕门诊,专科治专病,让您能少走弯路。
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进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听力学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了听力筛查和诊断工作,但是和经济及人口增长的速度相比,国内专业的听力学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大量的听力筛查、诊断工作的需要,所以很多从事护理或医疗的人员开始接受听力学培训,并在基层从事听力筛查工作。一定程度了缓解了人员短缺情况,但是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最主要表现为对听力学专业的掌握程度不够,遇到问题不知道该如何向家长解释,也无法提供更进一步的治疗或康复,导致大量的孩子四处求医,耽误了孩子语言发育非常宝贵的黄金时间。因此早期诊断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孩子,并早期确诊,对孩子的一生有着重大社会意义。目前常用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有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下面就耳声发射做一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978年Kemp首次发现,当向耳内输入一短声或短纯音,经5~15ms的潜伏期后,在外耳道内可记录到一微弱的声波,即耳声发射(OAE)。耳声发射不是简单的声反射物理现象,而是生理过程,因为在外毛细胞缺失或损害以及人的听力损失大于40~50dB的情况下,不会出现OAE。这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声音能量称耳声发射。它的声能非常小,只有3-20分贝左右,很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和传导过程的影响。根据刺激声的有无可分为自发性耳声发射(SOAE)和诱发性耳声发射(EOAE)。诱发性耳声发射按刺激声的种类可进一步分为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刺激频率性耳声发射(SFOAE)以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由于几乎所有正常耳都能引出TEOAE和DPOAE,因此临床上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是TEOAE和DPOAE。听力筛查的结果通常以通过(PASS)或者不通过(refer)来表示,这是设计上的一种结果表示,而不是百分百的确定性。首先因为耳声发射的声能非常小,另外它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一次检查结果不能说明孩子的听力问题,还需要二次复筛。影响筛查结果的主要因素有:1.外耳道羊水、胎脂、胎性残积物等,因此筛查前清理外耳道,使外耳道洁净尤为重要。2.新生儿中耳积液或者发育不良。3.筛查时小儿体动较多或烦躁吃奶或者口腔运动多。另外如小儿感冒、鼻塞、流涕、咳嗽或喉鸣及呼吸音重等。4.技术及操作等不规范。如耳塞未完全插入外耳道。5.测试环境不符合标准等。除了以上的外界影响因素以外,耳声发射筛查仪本身就会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阳性,这是所有筛查设备都面临的问题,因此即使通过了也不能大意,因为有可能是假阴性;而没有通过,不一定听力有问题,称为假阳性。避免这两种结果的方法就是要再次复筛或者换成ABBR测试,可以极大减少假阳性和假阳性。下面几张图是国内常用一些筛查设备的报告。不管哪种报告方式,只是第一次的筛查结果,作为家长一定不要紧张,按照时间去定期复筛,即使通过的孩子半年到一年内也应该复筛一次。一旦两次复筛不通过,建议三个月进行诊断性诱发电位检查,明确孩子听阈多少。六个月进行二次检查,基本上可以明确有无听力损失,实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早期康复。关于诱发电位请参考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pingliu01_6162800875.htm本文系刘平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最近2年来,有不少家长因为孩子听力筛查没有通过而进行了脑干诱发电位检查或其他听力学检查,常常反应看不懂脑干诱发电位的结果而带来一定的紧张或恐慌情绪,也不明白报告里的潜伏期和反应阈值是什么意思,即使阈值正常而潜伏期延长时也比较担心,下面就脑干诱发电位在婴幼儿中的应用做一介绍,希望对大家有一定帮助。首先讲讲什么是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是由声音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的电活动。最为常见的波为Ⅰ、Ⅲ、Ⅴ。当然也有其他波,但是不作为主要判断指标。常见诱发电位波形如下图:ABR是一种涉及全部脑干听系结构并代表多层次相互影响的电活动更为合适,而且受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仅反映外周脑干听通路的神经传导能力,并不能代表真实的听力,只能协助定位,不能做病因的诊断。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听觉通路发育不成熟,因此在检查脑干诱发电位阈值时只观察Ⅴ波最后出现的那个声音强度,认定为是反应阈,但这个反应阈并不是孩子 的真实听力,和孩子的真实听力有一定的差距,每个医院的测听室标准不同,大约会相差5-10分贝,比如孩子做出来反应阈是55分贝,那么真实听力大概为45-50分贝左右。由于脑干诱发电位常用的刺激声为短声,频率较宽,因此普通的ABR反应阈只代表了高频段的听阈,范围在2-3kHz,所以诱发电位的结果只能反应高频段的听力,不能代表孩子全部的听力情况,还需要根据分频ABR来确定低频和中高频的听力阈值。如图:我们看一个ABR报告,主要看三个特点,一是趋势,即随着声音越来越小,abr的潜伏期会越来越长,直至V波消失。二是稳定性,即低强度的声音如果可以引出波形,那高强度的一定也会引出。三是重复性,即相同的声音刺激,其引出的波形重复性非常好,波的潜伏期几乎不会有明显差距。那么对于婴幼儿或者儿童,要检查反应阈值,一般只看V波(当然如果V波没有,也可以看III波),不会观察其他波的阈值情况,因为本身婴幼儿外周听觉没有发育成熟,潜伏期相比正常儿童可能会延长,对于找听觉阈值来讲,只要V波就足够了,而不是把所有的波潜伏期都记录下来,计算所谓的波间期和V波差值(这些用于神经诊断可以,用于阈值就不恰当了)。所以家长们可以看看你们的ABR报告,只看阈值那个就够了。当然能做出像上面那个图形就是很标准的,你们自己都可以判断阈值是多少分贝,上面那个abr的阈值是5dBnHL, 你看对了吗? 很多家长拿到的报告是是下面这种报告形式:其实最重要的是最下面一行,左侧听阈70dB,右侧90dB。其他都可以不用管它。对于第一次检查ABR反应阈提高的孩子,一定要进行第二次复查,一般复查时间间隔3个月左右,通常选择孩子3个月和六个月大进行两次检查,检查主要看阈值有没有变小,当然也要观察V波潜伏期的变化情况,看潜伏期有没有缩短。如果真正是发育的问题,阈值和潜伏期都会改变,向好的方向发展。综合以上几点,1.ABR结果不是孩子的真实听力,只是反应阈,只反应了孩子高频段的听力 2.看结果只要看V波阈值就可以了 3.阈值提高的孩子一定要再次复查看看阈值的变化情况。4.家长可以对照标准图形看看孩子的ABR检查结果,差别在哪里,如果没有上述那三个特点,就需要重新检查了。希望这篇科普对大家有一定帮助,包括从事听力筛查诊断的听力工作人员。本文系刘平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眩晕、头晕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症状,也是门诊患者中最常见的主诉,终生发病率在5%左右,普通人群中有约30% 的人有过中重度的头晕症状,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半以上发生过眩晕或头晕,是65 岁以上人群就诊的主要原因。对于多数头晕患者来讲,都认为眩晕、头晕是“脑袋”的原因或是颈椎(根)的原因,而导致就诊错误,不仅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困惑和花费,也浪费掉相关门诊医生宝贵的出诊时间。 要知道眩晕头晕的发生,首先要了解人体的平衡系统。人体平衡主要由视觉系统,前庭系统和本体感觉系统相互作用,称为平衡三联,再经过小脑等中枢的复杂整合共同维持。在稳定的地面、明亮的空间里视觉系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不平的地面、黑暗环境中、人体运动、闭眼后前庭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大部分眩晕和前庭系统有着重要的关系。当前庭系统出了问题,可能会引起剧烈的眩晕头晕,不能站立,头动时看不清,伴恶心呕吐,出汗等等。比如晕车就是前庭系统受到了刺激,兴奋性较高引起的不适反应。 而这神秘而重要的前庭系统在哪里哪?它就在人体的内耳里。它和耳蜗共同组成了内耳的结构,微小而复杂,只有几毫米,但是却非常重要。他们就像亲兄弟,彼此相依为命,同呼吸,共命运。所以眩晕经常和耳鸣、听力下降等共存或者先后发生,这也是眩晕时为什么要检查听力的原因之一。 国内外的科学研究发现,因为前庭系统引起的眩晕(外周性眩晕)占据了眩晕疾病的75-80%左右,因为“脑子”或者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只占15%左右,所以当眩晕发作时应首选到听力眩晕门诊或者耳鼻喉科就诊,听力眩晕门诊能进行综合的听力学及眩晕相关的前庭功能检查,像眼震电图(如下图),能进行眩晕的鉴别诊断,在第一时间进行及时治疗或转诊。 临床上引起眩晕的常见疾病主要有哪些哪?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这是最常见的眩晕疾病,约占30-40%。在老年患者中,比例更高,也称“耳石症”。这种眩晕,常在变动头位后发生,如晾衣服,低头捡物品或系鞋带,卧床或者翻身时发作,患者眩晕强烈,有的诉说整个床在翻转,突然摔倒或者被人推落悬崖的感觉,给患者非常恐怖的体验。症状轻的可以仅表现为转头时眩晕或行走不稳。2、梅尼埃病:过去也称为美尼尔氏症,典型症状是发作性眩晕、耳鸣及波动性听力障碍。眩晕发作持续时间常大于20分钟,至数个小时,常伴有呕吐、恶心或腹泻,听力曲线多数为低频下降。眩晕发作后,卧床休息数小时后大都症状缓解,预防多主张清淡饮食,限制盐的摄入,少喝咖啡和浓茶,不吸烟不喝酒,注意休息。3、前庭神经炎:感冒或者活动导致前庭神经出现炎症或功能受损,突发眩晕、呕吐及眼震。可能有耳鸣但没有听力损失。患者的眩晕症状重,时间长,常延续数日。眩晕缓解后鼓励前庭康复。4、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突发眩晕、呕吐及眼震,但伴有听力下降,这部分患者除了控制眩晕,还需要尽早治疗听力下降,有时因为患者眩晕症状很重,患者会忽略听力下降的症状而耽误治疗。5、听神经瘤:常以耳鸣及高频率听力损失开始,可伴有步态不稳感,听力进行性下降,有时头痛等。早期可由特殊听力检查或磁共振影像加以诊断。6、其它耳源性眩晕疾病半规管裂患者可在大声刺激、用力摒气、按压耳屏后眩晕,CT检查可以确诊。7.前庭性偏头痛: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多变,可为自发性眩晕、视觉引起的眩晕、头部运动引发的眩晕,头部运动引起的头晕常伴恶心。通常表现为旋转性而不是前后摆动的感觉。最常见的伴随症状有畏光、畏声、恐嗅和视觉或其他先兆。眩晕发作持续时间一般在5分钟-72小时,发作频率频繁,可达5次以上。预防性治疗应用最多的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有效控制眩晕症状,减少眩晕和头痛的发作。 以上几种是最常见的的眩晕疾病,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所以发病时也不知道去哪科就诊,希望通过此文,对眩晕疾病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当眩晕头晕发生时,特别是反复发作的眩晕头晕,建议首先选择听力眩晕门诊或或耳鼻喉科就诊!
临床上很多病人出现眩晕以后,去基层医院或者规模不小的医院,经常会被诊断为眩晕症或“美尼尔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该如何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和医生来讲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个指南或者叫标准的发布能为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是不是这个病只要对照指南,参考病史、检查基本上就可以排除或者明确是不是梅尼埃病了,而不是一句很随意的诊断。引发眩晕耳鸣的疾病很多,每一种疾病在发作前期、发作期和发作后期都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梅尼埃病并不是排在眩晕疾病的第一位。新的指南选摘如下:这里只选择了诊断作为本文的主要内容。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在参考借鉴国外最新指南的同时,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和中国国情,出台了新版《梅尼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本指南的制定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是在对梅尼埃病临床研究结果进行谨慎、认真地分析与评估后,所做出的最佳临床决策。诊断:分为临床诊断和疑似诊断。一、临床诊断(一)诊断标准1.2次或2次以上眩晕发作,每次持续20 min至12 h。2.病程中至少有一次听力学检查证实患耳有低到中频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3.患耳有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或)耳闷胀感。4.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如前庭性偏头痛、突发性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迷路炎、前庭神经炎、前庭阵发症、药物中毒性眩晕、后循环缺血、颅内占位性病变等;此外,还需要排除继发性膜迷路积水。注:(1)梅尼埃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必须依据完整详实的病史调查和必要的听一平衡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2)如梅尼埃病患者合并其他不同类型的眩晕疾病,则需分别做出多个眩晕疾病的诊断;(3)部分患者的耳蜗症状和前庭症状不是同时出现,中间有可能间隔数月至数年。二、疑似诊断诊断标准如下。1.2次或2次以上眩晕发作,每次持续20 min至24 h。2.患耳有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或)耳闷胀感。3.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如前庭性偏头痛、突发性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迷路炎、前庭神经炎、前庭阵发症、药物中毒性眩晕、后循环缺血、颅内占位性病变等;此外,还需要排除继发性膜迷路积水。检查一、基本检查包括耳镜检查、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三、检查基本检查,包括耳镜检查、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 诊断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有低频的听力下降,所以当眩晕耳鸣时一定要进行第三项检查中的项目,才能明确是否是梅尼埃病,没有检查,只根据症状、表述、眩晕耳鸣诊断梅尼埃病肯定是不合适的,会给治疗,愈后带来一定的影响。
头晕、眩晕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常常会遇到一些患者,既有头晕、眩晕,也有头痛,让人痛苦不堪,影响睡眠、工作和生活。其实在头晕、眩晕疾病中,除了常见的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还有一种“头痛”可以引起眩晕或头晕,这种头痛叫前庭性偏头痛(VM),又名“偏头痛性眩晕”。长期看不好的眩晕头晕要看看有没有可能是这种病。 一、概述:我们知道,在人体中视觉系统、前庭系统(在内耳)和本体感觉共同维系身体平衡,眩晕头晕与前庭通路相关,而头痛与痛觉通路有关。研究报道,约20%左右的头晕患者有头痛的症状,也有约20%的头痛患者有头晕或眩晕的描述。因此,既头痛又头晕的患者,不仅是临床症状的交叉,而且在发病机制上和多个相关神经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涉及神经内科、耳鼻咽喉科、内科、急诊、精神心理科、影像科等。 早在1917年,Boenheim首先提出了前庭性偏头痛的概念,2012年国际头痛学会和国际头晕学会共同制定并发表了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前庭性偏头痛是常见的一种中枢性前庭疾病,在眩晕门诊中,头晕疾病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精神性眩晕,前庭性偏头痛,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前庭阵发症等。其中前庭性偏头痛发病率是梅尼埃病的5~10倍。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平均发病年龄37.7岁,男性为42.4岁,女性患病率为男性的1.5~5倍。 二、临床表现:前庭性偏头痛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多变,可为自发性眩晕、位置性眩晕、视觉引起的眩晕、头部运动引发的眩晕,头部运动引起的头晕常伴恶心。通常表现为旋转性而不是前后摆动的感觉,有些可能仅有或同时伴随更多的症状(如头晕、头昏、眼花、浮沉感、晕动病样感、头部游泳样或摇摆样感觉)。 很多表现为位置性眩晕的患者在检查后进行了耳石复位,但是仍然会反复眩晕或头晕,没有好转,这时候就不是耳石惹的祸了,也不能把头晕眩晕归咎于耳石,别再冤枉耳石了,因为它是偏头痛造成的。 视觉性眩晕是前庭性偏头痛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当身处移动变换的场景(如商业区、电影院、超市等)中诱发产生的眩晕或头晕。 前庭性偏头痛最常见的伴随症状有畏光、畏声、恐嗅和视觉或其他先兆。 前庭性偏头痛眩晕发作持续时间一般在5分钟-72小时,发作频率频繁,可达5次以上,其中25%病人发作时间少于5分钟,在发作时间短暂不超过5分钟的病人中,75%在3天内每天发作超过5次。总体上10%~30%患者眩晕持续时间为5~60min。 三、治疗和预防:现阶段前庭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因此前庭性偏头痛的药物治疗缺少特异性、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预防性治疗参照偏头痛预防性治疗原则。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多的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氟桂利嗪,可有效控制眩晕症状,减少眩晕和头痛的发作。 除了药物治疗外,保持好的睡眠,减轻压力,减少焦虑,从饮食上进行控制,不要摄入酒精,咖啡等,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头晕眩晕的发作。 那饮食从哪些方面要注意哪?对于前庭性偏头痛建议避免饮食如下表:食物种类避免进食的食物饮料酒精、咖啡、茶、冰激凌水果柠檬、柑橘、葡萄柚点心或零食干酪、乳制品、巧克力、坚果类食物肉、鱼、家禽腌制、烟熏或罐装肉,如:火腿、培根、冷切肉、香肠(含有亚硝酸盐的食物)调味品味精、鸡精、酱油、人工甜味剂汤汤品罐头,块状浓缩汤蔬菜泡菜等腌制食物其他盐、洋葱盐或大蒜盐,味精,番茄酱,辣酱油,橄榄,腌制食物,调味品,盐制品,柠檬,胡椒粉,黄豆酱,添加嫩肉粉的肉,色拉酱、伍斯特沙司如果您有任何头晕眩晕方面的需要,均可以咨询我们!
“不堪回首”和“望床兴叹”这两个词一般形容情绪低落,和眩晕有什么关系哪?其实不然,在眩晕门诊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头晕或眩晕患者说,我不敢睡觉,上床时躺下或者起床时就晕,天旋地转,甚至恶心呕吐,全身出汗,像要死了的感觉!不敢躺在床上,只能“望床兴叹”;还有的患者说我不能转头和翻身,一转头就要发病,真是“不堪回首”啊!其实这些患者是得了一种非常常见的眩晕疾病,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俗称“耳石症”,那耳石症怎么会引起这些症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该怎么治疗? 耳石症,是指内耳里负责平衡的椭圆囊内的耳石因各种原因脱落到了相连的半圆形的半规管里,聚集到一定程度后,当体位快速变化时,由于耳石的流动刺激了半规管内感受平衡的壶腹嵴而产生眩晕。如下图:耳石脱落到了水平半规管,当躺下时水平半规管垂直于地面,转头或翻身时耳石顺着半规管流动,诱发眩晕,出现了“不堪回首”。 当耳石脱落到后半规管时,此时后半规管垂直于地面,耳石处于最低的位置,当躺下或者起床时耳石产生了流动,导致内淋巴压力的改变,刺激了壶腹嵴感觉细胞,同样诱发了眩晕,称为“望床兴叹”。如下图: 引起耳石症的原因很多,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因。原发性可能和老年退行性改变,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年龄等有关。一般女性比男性多一倍左右。 继发性的主要有1.外伤:头颅外伤后可出现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2.耳部疾病:中耳乳突感染如病毒性迷路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外淋巴瘘、梅尼埃病缓解期等,均可导致耳石脱落。3.内耳供血不足:因动脉硬化、高血压致内耳供血不足等。4.另外还一些常见疾病,比如突发性耳聋、前庭神经炎、前庭性偏头痛等均会继发耳石症。5.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的耳石症患者越来越多,比如长期一个姿势看手机会引起耳石的脱落,可能与内耳血供不良有关。 耳石症的治疗主要是复位治疗,包括手法复位或机器复位,一次复位成功率可达90%以上,通过特定的手法和角度把脱落的耳石送进椭圆囊内,就像玩迷宫打弹珠一样,让它回到它原来的房间里,眩晕就可以治愈了。一般不需要吃药输液,除非症状比较重的患者需要镇静或者止吐治疗。复位后一周和一个月要再复查看看是否完全痊愈了。 那平时怎么避免耳石症的发生?首先保持心情舒畅愉快,多参加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其次要避免头部剧烈活动(如剧烈跳绳、快速转头;快速低头、抬头;快速左右翻身等);第三要禁止长时间卧床、固定一个姿势。比如玩手机,特别是禁止躺着看电视、玩手机等,保证充足睡眠;第四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疾病,一定要控制好。 如果您有任何头晕眩晕方面的需要,均可以咨询我们!(以上内容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家住苏州高新区的小李这几天特别难受,20多天前骑电动车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右侧肩胛骨骨折,硬脑膜外血肿,有短暂脑震荡和失忆,还好脑子里面没有什么大问题,经过医院的精心治疗出院了。可是从2天前开始,小李突然出现了眩晕,抬头、起床翻身时出现,向右边睡比较厉害,而右边恰恰是骨折的那一侧,受伤比较重,小李担心是不是脑子里又出啥问题了,或是病情反复,于是来到了脑外科就诊,脑外科专家建议他去眩晕诊疗中心看看。经过眩晕诊疗中心的详细检查,确诊小李患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就是俗称的耳石症。 那什么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或者叫耳石症)?脑外伤时都没有眩晕,为什么好了反而眩晕了?让我们来看看外伤是怎么引起眩晕的吧! 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我们身体的平衡需要内耳的前庭器官来维持,比如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如下图: 椭圆囊和球囊里有耳石(图中黑色的小点)的存在,对于身体的平衡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直线运动,上下运动等;半规管可以感受转向的变化,当半规管的壶腹嵴感觉细胞受到刺激时,会诱发眩晕发作。 头部外伤和撞击可引起耳石的广泛松动以致脱落,并沉积到半规管的壶腹嵴上或内淋巴液中,累及单个或多个半规管。外伤除导致耳石松动,亦可使半规管的解剖结构由于震荡也受到影响,致使耳石可能经相同的路径再次脱落到半规管内,或损伤椭圆囊,造成耳石反复释放。当耳石脱落到半规管内,会引起内淋巴的流动,触发了壶腹嵴感觉细胞的放电,产生眩晕。耳石的脱落一般会发生在外伤后的3天到2周左右,这就是为什么小李产生眩晕的原因。 脑外伤引起的耳石脱落,其发病率约为10%左右,因此脑外伤后出现眩晕要考虑是不是耳石脱落了,可以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这种外伤引起的耳石脱落造成的眩晕和普通耳石症的检查及治疗基本一样,但都需要专业的眩晕医师进行检查和复位。千万不要自行复位。本文系刘平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最近一周眩晕门诊接待了很多患者,他们的表现几乎一样,都说“我在床上翻身,平时抬头、低头就晕,看东西天旋地转,不敢睁眼、心慌出汗,心里难受,恶心想吐,发作时只要不动,几秒钟就好了,这是什么病啊,刘医生”。如果您有了这种情况,要高度怀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叫“耳石症”。有朋友马上会问什么是“耳石症”啊?是耳屎造成的吗?小编告诉你,这两个可完全不是一回事哦。耳屎是外耳道的分泌物,时间久了形成硬的团块,也叫耵聍;而耳石我们肉眼却无法看到,即使在CT和核磁共振下都发现不了,因为它个头太小了。耳石虽然小,但是“能量”特大哦,可以让人天旋地转,恶心呕吐,一点都不敢活动。那耳石在哪里?好端端的为什么会跑出来?造成了这么大的后果!让我们好好分析一下这个调皮的“小石头”。看看下边这张图中,耳石就藏在椭圆囊里,当外伤或内耳缺血或者其他不明原因会引起耳石脱落,掉入临近的半规管中,引起了半规管压力的改变,从而诱发眩晕发作。下图为脱落的耳石进入了水平半规管。一旦得了耳石症该怎么办哪?一旦你有了上述的这些症状,一定要来眩晕门诊进行检查,明确是否是耳石症?是哪种类型的?然后再进行治疗,千万不可在家自行治疗,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治疗耳石症的主要方法是什么?是打针输液吗?不、不、不!耳石症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复位治疗,85%左右的患者可以通过复位治愈。还有少数患者会反复发作,需要多次复位才能治愈。复位后一周和一个月左右一定要再复查一次,看看是否完全痊愈了。那平时怎么避免耳石症的发生哪?首先保持心情舒畅愉快,多参加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其次要避免头部剧烈活动(如剧烈跳绳、快速转头;快速低头、抬头;快速左右翻身等);第三要禁止长时间卧床、固定一个姿势。比如玩手机,特别是禁止躺着看电视、玩手机等,保证充足睡眠;第四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疾病,一定要控制好。本文系刘平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