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我接诊的门诊患者,常规建议化验维生素D,经常有患者问,我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肥胖症,又不是骨质疏松症,为啥让我化验维生素D。这与近年来研究发现维生素D的广泛作用有关。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维生素D的作用。 维生素D对骨骼的作用大家都非常了解,骨质疏松症患者维生素D是必须化验的项目,因为维生素D具有骨骼效应:促进钙吸收,阻止钙丢失,促进钙沉积,促进骨重建。 维生素D还具有非骨骼效应:1. 调节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力,改善脱发及银屑病。2. 降低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和严重性3. 预防1型、2型糖尿病:维生素D发挥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促进胰岛素合成与分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4. 预防癌症,维生素D缺乏与多种肿瘤发生显着相关。5. 减少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维生素D保护动漫壁,降低高血压及心衰风险。6. 帮助减肥:维生素D缺乏与肥胖正相关。7. 甲减、甲亢、桥本甲状腺炎及甲状腺癌患者维生素D水平较低。8. 调节情绪,改善抑郁症:降低神经精神疾病发生率9. 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10. 降低患病率、降低总死亡率、提高存活率现今国内外研究证实:维生素D的非骨骼效应已远不仅此!维生妻D对人休健康非堂重要!建议大家就诊时常规化验维生素D,如果缺乏,尽早补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维生素D低于30ng/ml,需要补充维生素D,维持血25-(OH)D3在40-60ng/ml(100-150nmol/L)为宜。补充维生素D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口服含有维生素D成分的药物,如为维生素D滴剂,每日800-2000单位,另一种是晒太阳。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水果、蔬菜中含量较少,食用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也能补充部分维生素D。在门诊,我们通常嘱咐维生素D缺乏的患者口服用药之外,还会建议他们多晒太阳,多食用深海鱼、肝,蛋黄、干香菇,豆类。其次是坚果类食品如花生、芝麻及核桃等。菠菜、蘑菇、芹菜土豆含有一定量为维生素D,可以适当吃这几种食物。
晒太阳的时间宜选择以下两个时间段:第一个时段是上午8时到10时,第二个时段是下午3时到5时,在这两个时间段,避免晒伤,这时是储备体内维生素D的最佳时间。还可以用「影子原则」来选择晒太阳的时间段——当影子的长度长于身高时宜出来晒太阳。可以通过“看影子”的方式调整晒太阳时间:若影子长度不到身高一半,提示紫外线较强,晒太阳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若影子长度与身高差不多,提示紫外线稍弱,晒太阳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若影子长度是身高的2倍及以上,则属于最适宜晒太阳的阳光强度,可适当延长户外活动时间。 冬天可适当多晒阳光,夏季时因紫外线较强,注意防晒,选择清晨或者傍晚阳光不太强烈的时候进行户外运动。每日晒阳光15-30分钟可补充维生素D。
今天接诊一个年轻女患者,25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患者就诊的原因就是担心糖尿病遗传的问题,怕自己得糖尿病,这个问题最近经常有患者咨询,有一定的共性,所以就这个问题跟大家聊聊。这位女患者母亲有糖尿病,非常担心自己也会得糖尿病,每次看到母亲吃药打针,就害怕自己将来也会这样,为这事影响平时工作生活心情,焦虑了好长一段时间,今天终于有勇气来查查到底是否有糖尿病,想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定也会得糖尿病。糖尿病具有明显遗传易感性,糖尿病遗传的是易患因素。但是否发病取决于环境因素。这就好比遗传因素是等待萌芽的糖尿病种子,而环境因素就是适宜糖尿病种子发芽的土壤。有种子,没合适的土壤,种子也不会发芽。那么糖尿病种子需要什么样的土壤呢?这个土壤就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包括 ,年龄大(40岁以上),肥胖,有高血压、血脂异常者、抑郁症,饮食热量长期暴饮暴食,饮食较油腻者摄入过高,体力活动减少,可增加糖尿病发生 ,另外,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强大的压力以及挑战,加之饮食结构不合理,吃得多,动得少,患糖尿病的几率就增加,导致糖尿病的患者越来越低龄化的原因应该说与目前年轻人生活方式有一定关系。所以,有了遗传这个糖尿病种子,你不给它合适的土壤,它就不会发芽,也就不会得糖尿病。 今天的就诊年轻患者,经做糖耐量检查,空腹血糖5.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5 mmol/L,胰岛素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都正常,可以排除糖尿病,最后开心地离院。白白忧虑了好几个月!有类似顾虑的糖尿病患者家属,如果想不得糖尿病,从小就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低盐低糖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多吃蔬菜,多参加体育活动,保持理想体重。定期到医院内分泌科检查,消除顾虑,保持健康快乐心情。
今天接诊了较多老年新发糖尿病患者,多数是儿女陪着来看病的。由于初次经历家里的老年糖尿病人,家里人尤其是儿女不知所措。这里提醒家里有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注意事项,避免出现一些错误的做法。糖尿病患病率与年龄有关,大于60岁老年人患病率20%以上。由于老年人各个器官和组织逐渐发生功能性衰退,致使生理功能降低,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明显要高于青年人,加之又常伴有其他器官的疾病,不仅一个机体的各种系统可同时发病,就是同一系统,同一组织器官亦可出现多种病变。进入老年期后人的大脑逐渐萎缩,脑重量减轻,认知功能的逐渐下降,再结合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经常抱怨好不容易生活条件好了又不能享受口福,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建议在严格遵守糖尿病专科医生的医嘱同时,家人格外要关注:一、要预防低血糖。最好在老人身上携带有相关信息的手环或者卡片,事实证明这样的卡片有可能是老人意外的救命卡。现在正值北方的冬季严寒,身体需要更多的热量来保温,因此每天的食物摄取量一定要充足,防止因活动量过大造成低血糖。入冬以来,沈城已经出现多例低血糖昏迷猝死的病例,因为周围人不明病因而耽误了救治,非常令人惋惜,因此老人身上一定要携带这样的救命卡,同时身边预备一些零食或者糖块,防止低血糖昏迷。尤其要嘱咐老年糖尿病患者不要轻信各种降糖偏方和所谓的保健品,这些药物有些是含有降糖成分的西药,而且降糖能力还很强,在老年人饮食方案或运动出现变化时,可以出现严重的低血糖副作用,而且自己和家人还全然不知该类药物的特性,容易延误治疗。另外,老年人由于出现低血糖时往往就是严重低血糖,更要注意发生“未察觉的低血糖”。二、要保证“准”生活。因为糖尿病患者可能同时在服用各种降糖药物,有些降糖药物是有低血糖副作用的,一定要保证糖尿病患者按时进餐,拒绝暴饮暴食,适当配合活动,避免造成血糖太大的波动。三、要定期看医生。除关注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外,还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四、要关注鞋和脚。老人的鞋袜一定要舒适,一定让家人衡量泡脚的水温,避免烫伤。及时治疗脚气,预防甲沟炎,一定要戒烟,因为这些都是预防糖尿病足发生的生活细节。有紧急情况可在系统里联系医生,医生出诊时间系统里都有显示,安排好复诊时间,复诊时携带所有病历及资料。
1.初次诊断糖尿病时 协助糖尿病分型,制定降糖方案依据。 2.评估治疗方案的效果 治疗后评估胰岛功能的变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目的是了解胰岛功能,以确定降糖方案或了解治疗效果。未用过胰岛素的患者,检测胰岛素水平,正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检测C肽,可以排除注射体内的外源胰岛素的干扰。
糖耐量试验的目的:是为明确就诊者是否为糖尿病患者。需要做糖耐量的人群:空腹及餐后血糖都介于正常人和糖尿病之间的血糖范围.需要根据糖耐量结果来确诊.
在门诊就诊时,医生可能让您做糖耐量及胰岛功能试验,但是您总担心自己记得不准确,操作错误影响诊断,大家按照下述步骤操作就不会出错了。 葡萄糖耐量试验具体方法:空腹8-12小时,晨起空腹抽静脉血,然后将50%葡萄糖水8支(带交款小票9.04元,二楼药房取),溶入130-150毫升水中(温白开水,矿泉水,纯净水都可以),5-10分钟内喝完,从喝第一口开始计时,120分钟抽静脉血。 胰岛素释放、C肽释放试验操作方法:晨起空腹抽静脉血,然后将50%葡萄糖水8支(带交款小票9.04元,二楼药房取),溶入130-150毫升水中(温白开水,矿泉水,纯净水都可以),5-10分钟内喝完,从喝第一口开始计时,分别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抽静脉血。正常血浆胰岛素在30-60分钟上升至高峰,为基础值的5-10倍,3-4小时恢复到基础水平。C肽水平高峰时间同上,为基础值的5-6倍。
在门诊,经常遇到糖尿病患者咨询如何选择饮食问题,糖尿病饮食是治疗的基础,再好的降糖药,如果不配合合理的饮食结构,血糖也很难达标.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平常选用的食物:首先,糖尿病患者饮食要规律,吃饭八分饱,控制总热量摄入。在规律饮食的基础上,选用适合的药物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目标。1.主食:不宜选择:每餐不宜单独食用面条,稀饭,馄钝、疙瘩汤等食物。如果必须吃这些种类的食物,少量食用,搭配馒头、花卷等稍微西吸收慢的食物。糖尿病患者吃面条,面条中一定要放肉类、蛋类或大豆制品、较多蔬菜(不少于面条重量)和烹调油,切忌吃简单的纯面条,避免餐后血糖突然明显升高。 宜选择:粗细粮搭配食用。如:混合面馒头、杂粮米饭、花卷、清汤蔬菜面等,主食是升高血糖的主要食物,要限量,按自身体重和活动量掌握。2.副食:建议多吃绿叶蔬菜(如韭菜、菠菜、油菜、白菜等)、嫩茎类(如蒜薹、芹菜、菜心、芥蓝等)、花菜类(如西蓝花、菜花等)、茄果类(如西红柿、青椒、茄子等)和菌藻类(如香菇、木耳、海带等):多吃蔬菜有助于抑制餐后血糖升高,蔬菜基本不含糖。建议每天吃1000克新鲜蔬菜。 适量食用:鱼、肉、鸡蛋(每天1个)。每日蛋白质可以食用2两。 不宜食用鱼皮、鸡皮、猪皮等油脂过大的食物。 烹调方法:建议清蒸、水煮、凉拌、清炒、炖等。不建议红烧、炸、煎、勾芡等。 如果吃土豆、地瓜、山药、芋头、藕等食物,需要相应减少主食量。 饮水: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毫升为宜。少量多次,温开水、矿泉色水均可,淡茶水适量。血糖较高,不宜食用水果、饮料、糖果等,若治疗过程中,出现心慌、手抖、乏力、出汗,明显饥饿等症状,立即测血糖,尽早进食饮料、糖果等,及时复诊,调整降糖方案。3.进餐方式:细嚼慢咽,进餐时间在20分钟左右为宜,先吃蔬菜后吃肉类和主食的进食顺序,可降低餐后血糖波动、长期坚持,还可使帮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