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颈椎病的注意事项为:1、颈椎病患者需定时改变头颈部体位,注意休息,劳逸结合。抬起头并向四周各方向适当地轻轻活动颈部,不要老是让颈椎处于弯曲状态。伏案工作不宜一次持续很长时间,超过2个小时以上的持续低头工作,则难以使颈椎椎间隙内的高压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恢复缓解,这样会加重加快颈椎的退变。2、已经有颈椎病症状的患者,应当减少工作量,适当休息。症状较重、发作频繁者,应当停止工作,绝对休息,而且,最好能够卧床休息。这样在颈椎病的治疗期间,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促使病情早日缓解,机体早日康复。3、颈椎病患者在工作中应该避免长时间吹空调,电风扇. 由于颈椎病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寒冷和潮湿容易加重颈椎病的症状。应当尽量减少在气温过低或者寒冷潮湿的条件下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时间,以防止颈椎病症状的出现,或者颈椎病诱发颈肩背部酸痛的症状。4、颈椎病患者应当避免参加重体力劳动,提取重物等等,平常应当注意保护颈部,防止其受伤。上肢应该避免提取重物, 当上肢提重物时,力量可以经过悬吊上肢的肌肉传递到颈椎,从而使颈椎受到牵拉,增加了颈椎之间的相互压力。颈椎病患者在参加重体力劳动后症状有可能会加重。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颈、臀、髋部疼痛以及关节肿痛,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病因症状预防治疗检查诊断并发症AS尚无根治方法。但是患者如能及时诊断及合理治疗,可以达到控制症状并改善预后。应通过非药物、药物和手术等综合治疗,缓解疼痛和发僵,控制或减轻炎症,保持良好的姿势,防止脊柱或关节变形,以及必要时矫正畸形关节,以达到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非药物治疗①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知识的教育是整个治疗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治疗并与医师的合作。长期计划还应包括患者的社会心理和康复的需要。②劝导患者要谨慎而不间断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取得和维持脊柱关节的最好位置,增强椎旁肌肉和增加肺活量,其重要性不亚于药物治疾病简介AS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古埃及即有关于本病的描述。1691年有了关于AS的正式病历记录,但它一直被认为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变异而被称为“类风湿关节炎,中枢型”或“类风湿脊柱炎”。直到1973年人们发现了AS与HLA-B27相关,之后随着对AS认识的不断加深,使得AS从类风湿关节炎中分离出来,称为脊柱关节炎的范畴。目前一般认为女性AS发病率较男性低,男女之比为(2~3): 1,女性外周关节受累、颈椎和上背部疼痛更为多见,临床症状较轻,预后良好。脊柱关节炎(Spondyloarthritis)是一组有着共同临床特征的疾病,既往称为脊柱关节病或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包括AS、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炎性肠病性关节炎、幼年脊柱关节病以及未分化型脊柱关节病,该组疾病HLA-B27基因阳性率高,有家族聚集现象,累及中轴及以下肢为主的关节,有肌腱端炎及一些特征性的关节外表现。这一组疾病都可能逐渐发展为AS。[1]发病原因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在本病的发病中发挥作用。已证实AS的发病和HLA-B27密切相关,并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正常人群的HLA-B27阳性率因种族和地区不同差别很大,我国为6%~8%,可是我国AS患者的HLA-B27的阳性率为90%左右。另有资料显示,AS的患病率在患者家系中为4%,在HLA-B27阳性的AS患者一级亲属中高达11%~25%,这提示HLA-B27阳性者或有AS家族史者患病的危险性增加。但是,大约80%的HLA-B27阳性者并不发生AS,以及大约10%的AS患者为HLA-B27阴性,这提示还有其他因素参与发病,如肠道细菌及肠道炎症。[2-3]临床表现好发群体10~40岁,平均发病年龄为25岁。男性较女性多见,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3):1。有阳性AS家族史者发病率更高。疾病症状起病隐袭。患者逐渐出现臀髋部或腰背部疼痛和/或发僵,尤以卧久(夜间)或坐久时明显,翻身困难,晨起或久坐起立时腰部发僵明显,但活动后减轻。有的患者感臀髋部剧痛,偶尔向周边放射。疾病早期疼痛多在一侧呈间断性,数月后疼痛多在双侧呈持续性。随病情进展病变由骶髂关节向腰椎、胸颈椎发展,则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或脊柱畸形。据报道,我国患者中大约45%的患者是从外周关节炎开始发病。24%~75%的AS患者在病初或病程中出现外周关节病变,以膝、髋、踝和肩关节居多,肘及手和足小关节偶有受累。非对称性、少数关节或单关节,及下肢大关节的关节炎为本病外周关节炎的特征。我国患者除髋关节外,膝和其他关节的关节炎或关节痛多为暂时性,极少或几乎不引起关节破坏和残疾。髋关节受累占38%~66%,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屈曲孪缩及关节强直,其中大多数为双侧,而且94%的髋部症状起于发病后头5年内。发病年龄小,及以外周关节起病者易发生髋关节病变。本病的全身表现一般不重,少数重症者有发热、疲倦、消瘦、贫血或其他器官受累。跖底筋膜炎、跟腱炎和其他部位的肌腱末端病在本病常见。1/4的患者在病程中发生眼色素膜炎,单侧或双侧交替,一般可自行缓解,反复发作可致视力障碍。神经系统症状来自压迫性脊神经炎或坐骨神经痛、椎骨骨折或不全脱位以及马尾综合征,后者可引起阳萎、夜间尿失禁、膀胱和直肠感觉迟钝、踝反射消失。极少数患者出现肺上叶纤维化。有时伴有空洞形成而被认为结核,也可因并发霉菌感染而使病情加剧。因主动脉根部局灶性中层坏死可引起主动脉环状扩张以及主动脉瓣膜尖缩短变厚,从而导致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传导障碍见于3.5%~10%的患者。强直性脊柱炎可并发IgA肾病和淀粉样变性。本病常累及青壮年,患者往往都处于学习、工作的重要阶段,如果没得到恰当的治疗,造成学习、工作能力下降,甚至残疾,对于患者会造成较大影响。本病在临床上表现的轻重程度差异较大,有的患者病情反复持续进展,1~2年内就可以出现明显的脊柱强直以及驼背变形等,更有个别髋关节受累严重者会导致长期卧床;而有的患者亦可长期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但是,发病年龄较小,髋关节受累较早,反复发作虹膜睫状体炎和继发性淀粉样变性,诊断延迟,治疗不及时和不合理,以及不坚持长期功能锻炼者预后差。[4-6]诊断鉴别辅助检查1.化验检查:血小板升高、贫血、血沉增快和C反应蛋白升高都可能是AS病情活动导致,不过尚有一部分AS患者临床上腰背痛等症状较明显但上述指标正常。AS类风湿因子一般为阴性,免疫球蛋白可轻度升高。HLA-B27基因对于诊断AS起一定辅助作用,我国AS患者的HLA-B27的阳性率为90%左右,而我国正常人群的HLA-B27阳性率为6%~8%,大约80%的HLA-B27阳性者并不发生AS,大约10%的AS患者为HLA-B27阴性。2.X线:骶髂关节软骨下骨缘模糊,骨质糜烂,关节间隙模糊,骨密度增高及关节融合。通常按X线片骶髂关节炎的病变程度分为5级:0级为正常;Ⅰ级可疑;Ⅱ级有轻度骶髂关节炎;Ⅲ级有中度骶髂关节炎;Ⅳ级为关节融合强直。脊柱的X线表现有椎体骨质疏松和方形变,椎小关节模糊,椎旁韧带钙化以及骨桥形成。晚期广泛而严重的骨化性骨桥表现称为“竹节样脊柱”。耻骨联合、坐骨结节和肌腱附着点(如跟骨)的骨质糜烂,伴邻近骨质的反应性硬化及绒毛状改变,可出现新骨形成。3.骶髂关节CT:骶髂关节密度增高、关节间隙模糊、骨质轻度糜烂、明显破坏及关节融合。4.骶髂关节MRI:软骨下脂肪堆积;骨髓水肿;软骨不规则增粗、扭曲,软骨表面不规则、碎裂;骨侵蚀。5.超声影像学:适于肌腱受累、肌腱端炎、滑膜炎、滑囊炎、囊肿及关节面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糜烂、侵蚀等病变的诊断。经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及药物注射等治疗性检查,尤其适用于处于深部的髋关节,或者是结构复杂及局部血流丰富的关节。诊断标准近年来有不同标准,但现仍沿用1966年纽约标准,或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但是,对一些暂时不符合上述标准者,可参考欧洲脊柱关节病初步诊断标准,符合者也可列入此类进行诊断和治疗,并随访观察。1.纽约标准(1966年):有X线片证实的双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按前述0~Ⅳ级分级),并分别附加以下临床表现的1条或2条,即:①腰椎在前屈、侧屈和后伸的3个方向运动均受限;②腰背痛史或现有症状;③胸廓扩展范围小于2.5 cm。根据以上几点,诊断肯定的强直性脊柱炎要求有: X线片证实的Ⅲ~Ⅳ级双侧骶髂关节炎,并附加上述临床表现中的至少1条;或者X线证实的Ⅲ~Ⅳ级单侧骶髂关节炎或Ⅱ级双侧骶髂关节炎,并分别附加上述临床表现的1条或2条。2.修订的纽约标准(1984年):①下腰背痛的病程至少持续3个月,疼痛随活动改善,但休息不减轻;②腰椎在前后和侧屈方向活动受限;③胸廓扩展范围小于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值;④双侧骶髂关节炎Ⅱ~Ⅳ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Ⅲ~Ⅳ级。如果患者具备④并分别附加①~③条中的任何1条可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3.欧洲脊柱关节病研究组标准:炎性脊柱痛或非对称性以下肢关节为主的滑膜炎,并附加以下项目中的任何一项,即:①阳性家族史;②银屑病;③炎性肠病;④关节炎前1个月内的尿道炎、宫颈炎或急性腹泻;⑤双侧臀部交替疼痛;⑥肌腱末端病;⑦骶髂关节炎。鉴别诊断1.非特异性腰背痛:大多数腰背痛都是此类患者,该类疾病包括:腰肌劳损、腰肌痉挛、脊柱骨关节炎、寒冷刺激性腰痛等,此类腰痛类疾病没有AS的炎性腰背痛特征,进行骶髂关节X线或CT检查以及行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相关化验容易鉴别。2. 臀肌肌筋膜炎:本病常出现单侧臀上部疼痛,需要和AS进行鉴别。但该病疼痛程度不重,一般不引起行动困难,无卧久加重的特点,炎性指标均正常,骶髂关节不会出现病变。3.腰椎椎间盘脱出:椎间盘脱出是引起炎性腰背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该病限于脊柱,无疲劳感、消瘦、发热等全身表现,所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沉均正常。它和AS的主要区别可通过CT、MRI或椎管造影检查得到确诊。4. 髂骨致密性骨炎:本病多见于青年女性,其主要表现为慢性腰骶部疼痛和发僵。临床检查除腰部肌肉紧张外无其他异常。诊断主要依靠X线前后位平片,其典型表现为在髂骨沿骶髂关节之中下2/3部位有明显的骨硬化区,呈三角形者尖端向上,密度均匀,不侵犯骶髂关节面,无关节狭窄或糜烂,故不同于AS。该病无明显坐久、卧久疼痛的特点,且接受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时不如AS那样疗效明显也是两种疾病的鉴别点。对于一些女性AS早期的患者,和本病较难鉴别,骶髂关节MRI检查可能有一定帮助,但仍需综合临床情况判断,对于较难鉴别的患者建议随访观察。5. 类风湿关节炎:在AS早期,单纯以外周关节炎表现为主时特别需要与类风湿关节炎进行鉴别。①AS在男性多发而类风湿关节炎女性居多。②AS无一例外有骶髂关节受累,类风湿关节炎则很少有骶髂关节病变。③AS为全脊柱自下而上地受累,而类风湿关节炎只侵犯颈椎。④外周关节炎在AS为少数关节、非对称性,且以下肢关节为主,并常伴有肌腱端炎;在类风湿关节炎则为多关节、对称性和四肢大小关节均可发病。⑤AS无类风湿关节炎可见的类风湿结节。⑥AS的类风湿因子阴性,而类风湿关节炎的阳性率占60%~95%。⑦AS以HLA-B27阳性居多,而类风湿关节炎则与HLA-DR4相关。6. 痛风:部分本病患者下肢关节炎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且有时发病期血尿酸不出现升高,此时往往需要与AS引起的外周关节炎进行鉴别。此时需综合两种疾病的临床特点仔细鉴别。7.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DISH):又称强直性骨肥厚,或Forestier病。该病发病多在50岁以上男性,是一种非炎症性疾病,常有脊椎痛、僵硬感以及逐渐加重的脊柱运动受限。其临床表现和X线所见常与AS相似。但是,该病X线可见韧带钙化,常累及颈椎和低位胸椎,经常可见连接至少4节椎体前外侧的流注形钙化与骨化,而骶髂关节和脊椎骨突关节无侵蚀,晨起僵硬感不加重,血沉正常及HLA-B27阴性。根据以上特点可将该病和AS进行区别。8. 代谢性骨病: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钙磷代谢异常等代谢性骨病常出现脊柱疼痛变形、身高变矮、髋关节疼痛等表现,影像学可以见到骨质明显疏松或硬化,但骶髂关节面没有模糊、破坏,一些特征性的化验检查,如:血尿钙、磷离子,血清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等异常可与AS鉴别。9. 晚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关节病:本病是一种基因异常导致的骨骺发育不良性疾病,患者通常在5~10岁后因生长发育停滞而出现短躯干侏儒,并出现腰髋部和外周关节的轻中度疼痛及活动受限。有身高矮;桶状胸;肩胛骨上抬;跛行步态;外周关节粗大等特殊体征。X线可见脊柱侧/后凸畸形;椎体扁平,前后径及横径增宽;椎体前缘上边和下边骨化缺失呈“横置花瓶”状;骨盆小,髂翼耳状面缺失,髋臼浅,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间隙增宽,股骨颈粗短,年龄偏大者可见股骨头变扁,表面不平;外周关节关节间隙狭窄,干骺及骨端增大,继发骨关节炎。本病的体态与晚期AS相似,有时骶髂关节因骨质疏松、间隙增宽等原因会出现一些异常改变,因此需与AS进行鉴别。[7-9]疾病治疗AS尚无根治方法。但是患者如能及时诊断及合理治疗,可以达到控制症状并改善预后。应通过非药物、药物和手术等综合治疗,缓解疼痛和发僵,控制或减轻炎症,保持良好的姿势,防止脊柱或关节变形,以及必要时矫正畸形关节,以达到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非药物治疗①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知识的教育是整个治疗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治疗并与医师的合作。长期计划还应包括患者的社会心理和康复的需要。②劝导患者要谨慎而不间断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取得和维持脊柱关节的最好位置,增强椎旁肌肉和增加肺活量,其重要性不亚于药物治疗。③站立时应尽量保持挺胸、收腹和双眼平视前方的姿势。坐位也应保持胸部直立。应睡硬板床,多取仰卧位,避免促进屈曲畸形的体位。枕头要矮,一旦出现上胸或颈椎受累应停用枕头。④减少或避免引起持续性疼痛的体力活动。定期测量身高。保持身高记录是防止不易发现的早期脊柱弯曲的一个好措施。⑤炎性关节或其他软组织的疼痛选择必要的物理治疗。
1、卧床休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中,卧床休息最为重要,一般占到疗效的70%。最好是硬床(硬板床、硬质席梦思、棕垫都可以),平卧、侧卧、趴着都可以,什么姿式腰部舒服就可以在什么姿式上呆着。卧床时不需要一动不动,“伸胳膊动腿”都可以--只要腰部不痛即可。2、其它保守治疗方法的疗效约占30%,包括:正骨、按摩、牵引、理疗、针灸、拔罐子、贴膏药、口服中西药等。所有的保守治疗方法只能缓解症状,无法纠正椎间盘突出。正骨、按摩是针对腰疼,对腿麻、腿痛无效,牵引对腿部症状有效。3、待症状缓解后,需要注意三件事。1、保持良好坐姿。电脑抬高,书抬高,人坐低,保证坐直、平视。看电视时、开车时腰后垫枕。睡觉时硬床。2、经常变换下姿式。不要长时间坐,也不要长时间站,坐的时间长了每半小时动一动、转一转,一小时起来走一走。3、加强腰部肌肉的锻炼,如蛙泳、小燕飞。4、手术的指征:(1) 引起足下垂或者马尾神经损伤(大小便困难)--急诊手术。(2) 保守六个星期无效的严重腰腿痛、麻,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开放手术好?还是微创手术好?这是患者经常问到的问题。 手术如果能不做最好,但如必须做的话,当然是越小越好,因此微创比开放要好。 因为,手术必然会带来人体的进一步损伤,手术越大损伤越大,功能影响越严重,即使原有疾病症状消除,因手术损伤带来的新的问题也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尽管医学突飞猛进,但绝大多数医学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目前人类99%已上的罕见病无药可治;90%的常见病没有完美的解决办法,最常见的感冒也不是药物治好的。阑尾炎把阑尾切了,胆囊炎把胆囊切了,都是以器官和器官功能的丧失为代价的治愈。 同理,椎间盘突出症也没有办法把病变椎间盘治恢复正常,而只是把压迫神经的髓核去除,使神经不外受压,症状得到改善而已,术后病变间盘仍然是退变破裂的间盘,只是解除了神经受压的症状。 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是通过脊柱的天然通道进入椎管,摘除突出间盘组织,手术时对椎管影响最小,不破坏脊椎正常结构,肌肉不需广泛剥离,无腰背肌损伤,不破坏脊柱原有的稳定性,保留了大部分间盘组织和功能,病人在有感知的局麻下手术,镜下视野放大清晰,使手术更加安全,并且可以达到开放手术的效果和要求,甚至更佳。 而开放手术损伤大,脊柱稳定结构被破坏,需要植入内固定重建,以丧失了脊柱运动单元为代价进行椎间融合。同时手术要在全麻下实施,很多老年人难以耐受,即使勉强手术,风险很大。同时开放手术出血多,还有断钉、断棒、感染、腰背部僵硬、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固定融合术后还存在邻近节段退变再手术问题。 因此如果微创手术能解决问题,要首选微创手术,尤其对年轻患者优势更大,因为年轻患者因工作、生活、学习,需要更大的腰部活动和负荷,开放手术椎间融合后更容易出现临椎病变,再手术的问题。
2016年12月30日下午4点,沧州市中心医院骨一科程才主任摘下无菌手套,面带笑容的走下手术台,完成了2016年最后一例椎间孔镜下侧隐窝成型+髓核摘除术,走下台后,程才主任常规为台上年轻的23岁小伙子做术后的直腿抬高试验和下肢肌力测试,看到这个年轻患者直腿抬高试验由术前仅有的30°改善到术后的将近85°,右下肢肌群肌力由术前的3级“瞬间”提高到术后将近5级,整个手术室里的工作及参观手术的人员不约而同的出现低声的欢呼“whoo!”及会意的微笑,在患者与医者轻松的交流中,在术后放松的手术室里,程才主任向周围参观的医师、进修学员及脊柱内镜“爱好者”们简明扼要的介绍此例手术的诊断及技术要点,顺利完成2016年度最后一台次脊柱内镜的治疗及教学任务。 上述场景仅仅是沧州市中心医院骨一科脊柱内镜发展路程上一片小小的“树叶”,在微创脊柱外科的发展漫漫道路上,我们从未放弃过追求,微创脊柱手术是一种新出现的,作为多种脊柱疾病开放手术技术的替代,并且效果可靠的治疗技术。在1970年,Parviz Kambin和Hijikata开始使用特殊设计的管腔执行经皮背外侧髓核切除术,报告的病人满意率较高。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伴随着这种微创理念,经皮穿刺技术及显微内镜技术在脊柱疾病的诊治上不断改进、发展,椎间盘镜、可扩张管道、椎间孔镜系统等一系列脊柱微创治疗工具应运而生, 早在2004年,在沧州市中心医院大力扶持微创脊柱外科发展的形势下,沧州市中心医院骨一科购入了省内第二台椎间盘镜(MED)系统,用管道代替了原先的切口,用可以放大的显示器代替了双眼直视,当时在沧州市地区骨外科领域反响极大,2009年,骨一科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美敦力可扩张管道系统,在这个小小管道里,可以进行椎弓根钉置钉及椎间融合器放置的复杂操作,代替了传统的“巨创”手术,2013年,医院领导高瞻远瞩,斥巨资购入jiomax经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使得沧州市中心医院成为全省唯一拥有这套系统并且开展相关技术的地级市医院,也掀开了中心医院骨外科脊柱微创技术发展的新篇章。 脊柱内镜目前最杰出的代表-椎间孔镜系统,最早于1999年由美国Anthony Yeung教授首创(YESS技术),并在2003年德国脊柱外科学会Thomas HoogLand 教授在YESS技术基础上予以发展(Thessys技术),目前创新的Thessys技术得到脊柱领域学者的广泛认同。该技术目前不仅治疗椎间盘突出,还大量用于各类骨性椎管狭窄、老年性脊柱退变的治疗,由于Thessys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作用于纤维环之外,因而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纤维环的完整性和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在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最为确切。 椎间孔镜技术操作的基本原理是:目的是通过在椎间孔的安全三角区、在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彻底清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和增生的骨质来解除对神经根的压力,消除对神经压迫造成的疼痛。其手术方法是通过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手术器械、成像处理系统、以及可屈双频射频机,共同组成的一个脊柱微创手术系统,在彻底切除突出或脱垂髓核的同时,清除骨质增生、治疗椎管狭窄、可以使用射频技术修补破损的髓核纤维环等。椎间孔镜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适应症广泛:能处理几乎所有类型椎间盘突出,部分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钙化等骨性病变。窥镜下使用特殊的射频电极,可行纤维环成型术和窦椎神经分支间盘源性疼痛。 2、通过侧方入路直接达到病变位置,避免后路手术对椎管的干扰,不咬除椎板,不破坏椎旁肌肉和韧带,对脊柱稳定性无的粘连。还可以起到防止术后节段性不稳定和滑脱的作用。 3、安全性高,病人仅需局部麻醉,手术中可以随时观察病人的反应。 4、并发症创伤小,神经损伤和血栓形成的风险极低。 5、皮肤切口仅7mm,康复快,术后4小时即可下地活动,平均3—6周恢复正常工作和体育锻炼。 6、病人满意度高,舒适度极高,立即缓解疼痛,术后疼痛轻微,大小便自理,护理简单。 7、同时使用的可屈性射频电极对可以保护纤维环及后纵韧带的完整性,从而减少术后椎间盘突出复发率。同时可以切除钙化的椎间盘;特制的双极射频电极在椎间盘手术中可进行良好的止血及纤维环修补成型术。 做为我院脊柱外科的领军人物,程才主任工作伊始就始终秉承微创治疗理念,因为他深知,如果一味的重复的传统开放手术,必将影响沧州市中心医院骨外科发展,脊柱内镜技术对于整个学科及整个医院都是至关重要的一颗战略棋子,但是脊柱内镜技术学习曲线极为陡峭,很多单位及医生在如此高难度、高风险的操作面前,望而却步,一直依靠上级专家的“帮助”下勉强维持着这项技术的应用,虽然万事开头难,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骨头再硬,骨一科也得把它啃下来!在肩负中心医院骨外科脊柱微创诊疗技术发展责任的前提下,程才主任率领骨一科团队不断向脊柱内镜领域发起冲击和挑战,还记得科室开展第一台椎间孔镜手术的情景,4个小时的手术时间、几百次术中透视,手术结束后程才主任全身被汗水浸湿,精疲力尽,但是术后患者下肢神经功能障碍症状的完全缓解让骨一科脊柱微创团队忘记了疲劳,只剩下满满的成就感,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开展和运用,骨一科微创团队手术技术由刚刚开展这项技术时的步履维艰发展到现在的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现在此项技术已经成为科室脊柱微创治疗标准技术,团队从未固步自封的沉醉于老一辈中心医院骨科人打下的基础上,就近3年的发展状况来看,程才主任带领的沧州市中心医院骨一科脊柱微创团队不仅是整个沧州地区首个独立开展椎间孔镜技术的单位,而且是唯一可以独立完成腰椎全部节段(腰1-骶1)的全部入路(YESS入路、Thessys入路、椎板间入路)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微创治疗手术技术的团队,技术水平目前可以比肩国内所有开展脊柱内镜技术的一线医院,在不远的将来,程才主任会带领他的脊柱内镜团队手握脊柱内镜这把利器向颈椎、胸椎等更高难的领域发起挑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在程才主任的带领下,骨一科脊柱微创团队正在大踏步走在技术发展的道路上,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定可以开创脊柱疾病微创治疗的大场面!
人工膝关节置换
骨软骨瘤
人工颈间盘
愈合前愈合后
颈椎前路融合内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