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进行手术治疗后,患者所受的创伤较大,应激刺激重,机体对能量的消耗较大,因此脑出血术后患者应当补充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同时脑出血的患者大多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因此饮食应当清淡,并以低盐、低脂饮食为主,包括牛肉、羊肉、鸡肉、鱼肉等精瘦肉,以及牛奶蛋白等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此外还应该补充新鲜的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能够预防血管的硬化。含有丰富维生素B类的食物,如谷物、大豆、核桃等,也是很好的选择。脑出血患者可能会引发癫痫发作,应当避免使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在男性、女性的排名分别为第4位和第3位,同时近一半结直肠癌患者其首次诊断即为晚期或者由于术后复发转移而进入晚期疾病的状态。同时,结直肠癌的预后情况与疾病的程度息息相关。Ⅰ期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能达到80-90%,而晚期肿瘤的5年生存率和预后较差[1]。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策略包括以化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改善其生活质量。而随着肿瘤分子靶向研究不断深入,靶向药物疗效越来越好,因此癌症患者疾病的改善与精准靶向治疗的发展密不可分。作为罹患结直肠癌的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疾病的紧张害怕无法释怀,而通过对结直肠癌疾病的发生发展,基因检测相关知识以及不同治疗方案的了解可以对于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改善预后增加信心。 所谓精准靶向治疗癌症的方法,即通过检测患者的致病基因状态,分析确定致病基因是否突变,再根据致病基因状态选择靶向以及免疫药物。通过基因检测,可以了解更多结直肠癌的基本信息,例如RAS家族(KRAS, NRAS),BRAF,HER2以及MSI(微卫星不稳定性)状态等,从而能够帮助医生找到更多更准确的用药方案,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研究表明经过抗EGFR靶向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平均存活率在3年以上,这是多么令人鼓舞的消息! 那么,在抗EGFR靶向药物使用之前,结直肠癌患者应该检测哪些基因呢? 在结直肠癌确诊后,医生须尽快对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其检测的基因包括:KRAS,NRAS,BRAF,MSI。那么针对结直肠癌的靶向药物包括:EGFR(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VEGF(贝伐珠单抗、阿帕西普),VEGFR(雷莫芦单抗、瑞戈菲尼、呋喹替尼)等。 结直肠癌患者有那些治疗方案呢? 1)治疗前医生常推荐检测KRAS,NRAS,BRAF基因状态,而EGFR不列为常规检测项目。 2)可以耐受化疗的mCRC患者的一、二线治疗可以选择联合化疗方案,FOLFOX或者FOLFIRI,或联合西妥昔单抗(用于KRAS,NRAS,BRAF基因野生型患者)或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 3)对于三线以上患者可以使用靶向药物或临床试验,同时对于在一、二线治疗中没有用靶向药物的也可以使用伊利替康联合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4)三线以上患者标准治疗失败瑞戈非尼或临床试验,同时对于在一、二线治疗中没有用靶向药物的也可以使用伊利替康联合西妥昔单抗进行治疗(用于KRAS,NRAS,BRAF基因野生型患者)。 不同基因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 靶药选择有区别吗? 1)RAS野生型结直肠癌靶向治疗 RAS野生型结肠癌选择靶向联合化疗是目前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选择靶向药的同时,建议选择相应OS较长的化疗方案(西妥昔单抗联合 FOLFOX,而非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对于早期尚无转移的患者首选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西妥昔单抗的近期客观有效率高于贝伐珠单抗;而对于晚期不可治愈的结直肠癌患者,可一线使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 2)RAS突变型结直肠癌的治疗 mCRC患者需要检测RAS突变状态(KRAS和NRAS)KRAS突变患者使用贝伐珠单抗联合两药化疗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PFS (无进展生存期)和OS (总生存期)。而KRAS突变或NRAS突变的患者不使用西妥昔单抗或者帕尼单抗。 3)BRAF突变结直肠癌的治疗 约7-10%的结肠癌患者携带BRAF V600E的突变。BRAF V600E突变为BRAF的激活突变,目前是BRAF突变比例最高的形式。研究人员表示FOLFOXIRI联合贝伐珠单抗可能是BRAF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4)NTRK 基因融合的结直肠癌的治疗 拉罗替尼,恩曲替尼等为TRK抑制剂,当患者基因检测为NTRK基因融合,可以使用该TRK抑制剂。约为1-5%的结直肠癌患者存在NTRK融合[2]。 目前,精准靶向治疗的维持治疗联合化疗方案中,贝伐珠单抗诱导治疗方案使患者疾病进入稳定期后,需要给予化疗药物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进行维持治疗,并在维持治疗后疾病进展再次给予化疗治疗。 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的疗效预测怎么做呢? 目前,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预后指标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二是肿瘤原发位置。基因检测不仅是结直肠癌精准治疗不可或缺的武器,也是预后的重要依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检测RAS基因突变状态。RAS基因野生,应用抗EGFR单抗治疗效果就会比较显著,预后也较好;医生可根据患者的RAS基因突变状态调整治疗方案,利于患者康复。因此,不论选用何种靶向治疗方案,均应首先检测RAS基因状态,以便制定更适合的治疗方案。同时,原发肿瘤位置不同,靶向用药选择也不同。对于RAS和BRAF均野生型的患者,ASCO、ESMO指南优先推荐原发灶在左侧的患者使用西妥昔单抗。对于RAS和BRAF突变的患者,推荐使用贝伐珠单抗。 此外,对于MSI-H结直肠癌患者,PD-1抑制剂是其有效治疗方式。目前可以应用于MSI-H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PD-1抑制剂有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 基因检测无合适靶药难道就无药可救吗? 当基因检测后没有合适的靶向药物时,患者也不用过于忧心,可以选择以下两种解决方案。一是使用化疗的治疗方案,采用双药治疗,从众多化疗药物当中选择患者较为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二是如果患者化疗不耐受,不愿意接受化疗,并且尚在疾病早期,肿瘤扩散范围较小时,可以考虑局部治疗的手段,包括放疗或者手术治疗方案。
什么是扁桃体 扁桃腺,又称扁桃体,是人和两栖类以上动物,鼻后孔的顶壁或咽与口腔、鼻腔交界处粘膜下淋巴组织所集成的团块的通称,因为外形像扁桃一样而得名。 一般所说的扁桃腺是指肉眼可见的颚扁桃体(palatine tonsils),位于咽峡的侧壁,舌腭弓和咽腭弓之间,呈扁卵圆形,表面盖着粘膜上皮,底面包着纤维被膜,与咽壁的肌层联系很松,容易分离;另外还有咽扁桃体和舌扁桃体。 与其他的腺体组织一样,扁桃腺是人体的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主要的作用是帮助身体对抗感染。扁桃腺炎是由于扁桃腺受到感染,一般都发生于咽喉及上呼吸道受到细菌感染而失守。 扁桃体炎的类型有哪些? 扁桃体炎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1、急性扁桃体炎 症状表现为: 全身症状起病急,畏寒,高热可达39°~40°,尤其是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等。 局部症状咽痛明显 ,吞咽时尤甚,剧烈疼痛者可放射至耳部,儿童若因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时,可妨碍其睡眠,夜间常惊醒。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本病的主要致病菌,非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或腺病毒、鼻病毒、单纯性疱疹病毒等也可引起本病。病原体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而传染。通常呈散发性,偶有群体(如部队、工厂、学校)中暴发流行。 2、慢性扁桃体炎 症状表现为: 反复急性扁桃体炎发作,并有咽部不适及堵塞感。 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急性发作史,表现为经常咽部不适,异物感,发干,痒,刺激性咳嗽,口臭等。 扁桃体过度肥大可引起吞咽困难,说话含糊不清,呼吸不畅或睡眠时打鼾。 脓栓常随吞咽进入消化道,部分患者可出现消化不良、头痛、四肢乏力、容易疲劳或低热等表现。 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本病的主要致病菌。反复发作的急性扁桃体炎使隐窝内上皮坏死,细菌与炎性渗出物聚集其中,隐窝引流不畅,导致本病的发生和发展,也可继发于猩红热、白喉、流感、麻疹、鼻腔及鼻窦感染。 扁桃体割还是不割 很多人只看到了扁桃体的免疫作用,宁愿遭受扁桃体炎的反复折腾也不愿做扁桃体切除手术。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当扁桃体的反复炎性发作,且严重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时,是可以考虑手术治疗的。 出现以下情况时,可以考虑切除扁桃体: 1. 反复出现急性扁桃体炎发作,每次感染都会出现发烧、咽痛、咽喉黏膜充血现象,同时可出现化脓性扁桃体炎,表现为扁桃体表面出现脓点,每年发作3—4次以上,连续发作2年。 2. 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发声功能,睡觉打呼噜。 3. 扁桃体反复感染导致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关节炎、肾小球肾炎及皮肤病等,应考虑切除扁桃体。 4. 白喉带菌者,保守治疗无效时。 5. 各种扁桃体良性肿瘤,可连同扁桃体一并切除。 *注意:每个人的病情发展及自身身体情况都是不同的,需不需要手术,还是要去正规医院,经由专业医生诊断指导,再确定是否进行手术治疗。 远离扁桃体发炎,预防很重要 预防永远是最好的治疗。为了保护扁桃体,建议大家平时做好预防。 1. 少吃辛辣食物。 2. 避免着凉,预防感冒。 3. 多喝水,保持咽喉部的湿润状态。 4. 多休息,不要让机体过度劳累。 5. 多运动,提高免疫力。 6. 认真刷牙漱口,给扁桃体营造良好的口腔环境。
乳腺癌的治疗目前多采用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其实,简单的说,术后辅助化疗的目的是消灭一些亚临床的微小转移灶,降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风险,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那么什么样的病人做完手术之后,需要后续的辅助化疗呢?其实呢,我们临床医生是按照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病理分子分型和临床分期复发风险指定是否需要化疗以及采用何种化疗方案。 以下几种情况适合术后的辅助化疗。第一、乳腺癌肿瘤大于两公分,第二、淋巴结阳性素受体阴性,第三、HER2阳性,第四、组织学分级三级。以上单个指标并非化疗的强制适应症,辅助化疗的制定应考虑上述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的生理条件和基础疾病,以及化疗可能获益与由之带来的不良反应。尤其需要关注乳腺癌免疫组化检查的结果。
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包括新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一、新辅助化疗。 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手术或手术加放疗的局部治疗之前,以全身化疗为乳腺癌的第1步治疗,然后再行局部区域治疗。新辅助化疗可以使不能保乳的患者获得保乳的机会,不可手术的患者获得手术的机会。一部分患者在新辅助化疗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进展,丧失手术的机会。 以下是新辅助化疗的意义。 第一是局部晚期乳腺癌乳腺癌的规范治疗,使肿瘤降期,利于手术或变不能手术为可手术。 第二、若能达到pCR,则预示较好的远期效果。 第三、对于肿瘤比较大,并且有保乳意愿的患者,可以提高保乳率。 第四、通过新辅助治疗能够筛选出未达到pCR的患者,从而为下一步更改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是指乳腺癌患者局部治疗之前进行系统的内分泌治疗,达到乳腺癌原发病灶和区域淋巴结降息期的目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副作用比较轻,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和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降低了辅助化疗的风险。目前,内分泌治疗是一个新颖的话题,但是和化疗相比,仍然不是一个新辅助治疗的首选方法。内分泌治疗由于起效比较慢,大约两个月才可能看到效果,所以选择适合的人群是比较重要的问题。多数的专家认为luminalA型乳腺癌患者是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获益的首选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