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病因主要是在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的基础上合并感染。由于长期的高血糖导致血液的高粘稠、高凝状态以及下肢循环的特点等诸多因素使糖尿病病人的下肢动脉容易发生血管病变,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下肢供血逐渐减少,出现下肢疼痛和间歇性跛行,严重者可导致下肢坏疽;而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则会导致肢体末梢的保护性感觉减弱或丧失及足部生物力学的改变等,使机体缺乏对足部的保护措施,从而极易引起机械的或温度的损伤,一旦受损后,上述的病理生理改变又使其不易修复,形成慢性溃疡。常需截肢,因此糖尿病足的危害性较大,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也是许多国家非外伤截肢的首位原因。糖尿病足造成的截肢者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每年的截肢患者中约50%是糖尿病患者。故糖尿病患者应注意积极预防或治疗糖尿病足。尤其在冬季,由于气候寒冷,外周循环较差,更容易发生下肢的缺血,因此,糖尿病足在冬季易于发作或加重。故在冬季做好糖尿病足的预防,尤为重要。糖尿病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更容易发生糖尿病足:1.皮肤瘙痒,干燥,无汗。毳毛少,颜色变黑伴有色素沉着。下肢发凉,或浮肿或干燥,出现间歇性跛行、双下肢休息痛。2.肢端感觉异常,包括刺痛、灼痛、麻木、感觉迟钝或麻木,脚踩棉花感。3.肢端肌肉营养不良,萎缩,张力差,易出现韧带损伤、骨质破坏、病理性骨折。4.出现弓形足,棰状趾,鸡爪趾等。5.肢端皮肤干裂,或形成水泡、血泡、糜烂、溃疡。糖尿病患者必须要注意足部的卫生和健康,定期作足部检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减少糖尿病足危害、提高生活质量的最有效的途径。一旦被确诊患有糖尿病,就应开始预防溃疡和截肢,每年应到医院糖尿病专科做一次足部健康检查,如果有并发症,则应每季度检查一次,特别是有过足溃疡和曾经因糖尿病截肢的患者,应1~3月检查一次。除此之外,糖尿病足的预防应贯穿于糖尿病患者的整个生活过程。下面列出糖尿病足的主要防治措施:1. 积极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控制血压,改善血液循环。2. 经常检查双脚,防止双脚皮肤出现小伤口或感染。在明亮处检查足部,趾间,是否有:鸡眼,胼胝和足癣皮肤裂伤、擦伤等水泡、红肿等蚊虫叮咬伤。有时因为患者的感觉迟钝,并不能感觉疼痛,更严重者有时对鞋内有图钉、小石子等异物也没有感觉,因此每日的自我检查非常重要,检查时一定要仔细、认真。3. 正确洗脚:每天用温水(不超过40度)清洗双脚。使用柔性肥皂,不要使用刺激性肥皂。洗前用手试水温,防止水温过高,烫伤双脚。足部浸泡不超过5-10分钟。洗后用柔软毛巾轻轻擦干足部皮肤,不要用力揉搓,保持脚趾间皮肤干爽。为防止足部皮肤干燥、皲裂,可定期使用润滑乳液或营养霜以保持足部皮肤的柔软、湿润。4. 保证鞋袜舒适。鞋子要仔细挑选,鞋尖宽大,尺码大小合适,透气性好,穿着感觉舒适,不能挤脚。不要赤脚行走,或赤脚穿凉鞋、拖鞋,防止异物损伤足部皮肤,外出时不要穿凉鞋。定期检查鞋子,防止异物伤脚。在冬季,应注意鞋子的保暖性要好,做好足部保温,不要使其受冻。袜子应该吸水性、透气性好,松软暖和。纯羊毛或棉制品较好。袜口要松,以免影响血液循环。袜子应该每天换洗,保持清洁。 5. 正确的修剪脚趾甲:洗脚后,趾甲较软时修剪趾甲最好。修剪时,请剪平,不要剪得太短,太接近皮肤。不要将趾甲的边缘修成圆形或有角度,否则容易损伤甲沟皮肤,造成感染。6.足部运动:每天坚持小腿和足部运动30-60分钟,可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预防足部病变的发生。 7.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8.足部小伤口的处理:足部的小伤口要积极处理,最好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可应先用消毒剂(如酒精)彻底的清洁受伤处,然后用无菌纱布覆盖。避免使用碘酒等强烈刺激的消毒剂。不要使用紫药水等深色消毒剂,药品的颜色会遮盖伤口感染的征兆。请勿使用硬膏,鸡眼膏或有腐蚀性酸性药物,以免发生皮肤溃疡。若伤口在2-3天仍没愈合,应尽早到内分泌专科门诊就医,防止延误病情。
前几期,我们系统讲解了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防治措施,您读完后是不是对痛风的控制增加了一些信心呢?目前不仅痛风患者就连一部分医务人员会认为痛风不可治愈,但这是我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其实只要坚持合理生活方式和治疗,痛风是可以治愈的。首先,痛风控制需要持之以恒的健康生活方式。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贯穿始终: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以保持合理的体重;避免高嘌呤饮食如动物内脏、海产品、浓肉汤等;多吃谷类、水果、蔬菜、奶制品、鸡蛋等含嘌呤较少的食物,知道在痛风急性期可以吃什么,间歇期可以吃什么(每种食物嘌呤含量可以参考公众号文章《痛风患者到底该怎么吃?》);戒酒,尤其啤酒;每天饮水2000毫升以上,可增加尿酸排泄。2.疾病因素:高尿酸血症大多与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伴发,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注意对这些患者进行尿酸检测,及早发现高尿酸血症。3.避免长期使用可能造成尿酸升高的治疗伴发病的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环孢素、他克莫司、吡嗪酰胺、烟酸等药物会影响尿酸的代谢,应用时需权衡利弊。其次,痛风治愈的关键是尿酸值达标。初发痛风的血尿酸应控制在360μmol/L以内,而已形成痛风石的慢性痛风则应低于300μmol/L。通过几年的降尿酸努力,可以把之前沉积在关节处的尿酸盐结晶逐步溶解掉。所以,痛风患者千万不能等到疼的时候再吃药,而是每天都要吃降尿酸的药物,来控制血尿酸水平,每半个月至一个月到医院查一次血尿酸。如果平时不吃降尿酸药,那么尿酸就会一直沉积,病变一直在发展。很多人认为,血尿酸达标之后就不用再吃降尿酸药了,包括我们的医务人员,实际上我们除了降低血尿酸,还有整个人体中的尿酸池。尿酸池包括了血中的尿酸还有沉积在各个组织、器官中的“隐形”尿酸。而且血尿酸下降是服用降尿酸药物的作用,一旦停用降尿酸药还会升高,所以要终身服药。痛风能治愈也是基于每日服用降尿酸药而言的。很多痛风患者经历过吃完降尿酸药后出现痛风发作而不愿意吃降尿酸药。其实这是降尿酸药的一个正常反应,也是是药物起作用的一个过程。这就好比冰山,太阳出来之后温度升高,冰山就开始融化,融化以后的冰块就会一块一块掉下来。而这冰山就可以比喻为痛风患者体内的尿酸盐结晶,冰块就可以比喻为被溶解掉的尿酸盐颗粒。这些从一大块尿酸盐结晶上掉下来的尿酸盐颗粒,会沉积到身体别的关节上,产生新一轮的疼痛,但随着这些结晶的慢慢溶解,痛风发作的次数会越来越少。因此,痛风患者的治愈是建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长期规范的就医随诊和坚持降尿酸治疗的基础之上的。希望每位痛风患者保持治疗的决心和信心,远离痛风的折磨并不是梦想。
近年由于肉类等高蛋白饮食摄入的增加,患痛风的人越来越多,并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很多痛风患者都体会到过“痛彻入骨”的滋味,也逐渐了解到痛风与饮食之间的密切关系,开始避免高嘌呤食物的摄入。这样会使一部分痛风患者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反复发作。因此,很多患者有了这种疑问:“我已经很严格忌口了,为什么痛风还会反复发作呢?”大家知道痛风是因高尿酸所致,而体内的尿酸20%来自食物,剩下的80%是自身产生的,高嘌呤饮食和由于遗传因素以及体内血尿酸生成增多、排泄减少等其它机制都可以使血尿酸升高。因此,食物对尿酸的影响有限,即使不吃不喝,身体也会产生很多尿酸。如果血尿酸升高,就会在关节内形成结晶,结晶溶解,就会出现疼痛、痛风发作。因此采取低嘌呤饮食,控制海鲜、动物内脏等,少吃荤菜,不饮酒等等,固然可以降低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次数。但痛风仍旧会发作。所以,仅靠严格饮食最多降低血尿酸10~20%,如果血尿酸仍然处于高水平,痛风复发就会持续。另外,反复发作的痛风患者往往关节腔当中已经沉积了大量痛风结晶,如果不降低血尿酸水平达标,促进这些痛风结晶逐渐溶解排出,仅靠控制饮食痛风就不会真正得到控制。综上所述,痛风患者控制饮食是治疗的基础,应该贯穿治疗的始终。但是,仅仅依靠饮食控制不能控制痛风发作,而是应该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降尿酸持续达标。我们的目标是:将血尿酸水平维持在360umol/L以下;已经反复发作多次,或已经有痛风石的慢性痛风,血尿酸应降到300umol/L以下,并且维持足够长的时间。因此,不要幻想单纯控制饮食就治好痛风,而是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很多痛风患者认为治痛风就是止痛。确实,最开始患有痛风的时候止痛药效果非常好,而且关节痛的症状可能几年才会发作一次。就算发作,随便吃点止痛药就好了。在发作的间歇期就好了伤疤忘了疼,继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几次发作以后,往往就会发现最开始有效的止痛药慢慢失去之前神奇的疗效,而且效果不好就算了,最郁闷的是疼痛发作的时间越来越频繁,从几年发作一次变成一年发作几次,甚至一个月都要发作几次;更进一步发作的关节也越来越多,以前都是一个关节痛,到最后会同时发生几个关节的剧烈疼痛。为什么痛风总是反复发作呢?痛风治疗不痛了,其实只是痛风治疗的第一步,痛风这个病的危害不仅仅是关节痛。更麻烦的是:痛风在不发作的时候并没有真正停止对健康的伤害!而是一边悄悄的伤害肾脏,一方面悄悄的准备下一次对关节关节的攻击。因此,痛风治疗的最重要的目标是降低血中尿酸的水平,而不仅仅是止痛。1.饮食和生活方式 是痛风治疗的绝对基础。任何期望不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就把尿酸降下来的办法都是很不现实的想法。这部分主要包括: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减轻体重;避免饮酒(包括啤酒、白酒、红酒,任何含酒精的东西都会促发痛风的发作);避免高嘌呤食物摄入(内脏);避免含糖饮料;限制红肉食用(牛肉、羊肉、猪肉);限制海鲜食用;限制过分盐摄入;鼓励蔬菜使用和低脂奶制品。但严格饮食控制也只能降低20%的尿酸。2.多饮水,碱化尿液 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尿液PH值调整至6.2-6.9有利于尿酸盐结晶溶解和从尿液中排出,减少尿酸结石形成。碳酸氢钠可用于调节尿液酸碱度,一般每次0.5-1g,每日3次。3. 积极治疗与痛风相关的慢性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综合征和心力衰竭等多种疾病,都会引起肾动脉硬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肾脏尿酸分泌功能降低,尿酸排泄障碍而引起高尿酸血症;因此应该积极治疗这些疾病增加尿酸的排泄。4.合理应用降低尿酸的药物 部分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降尿酸的药物治疗。国内使用的降尿酸药物只有三种:第一种是别嘌醇,为降尿酸的最常用的药物,其疗效确切,主要的机制是减少尿酸的生成,但因为该药在部分痛风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如果要使用该药,务必听从专科医师的建议。第二种药是苯溴马隆,这个药也是一个有效的药物,使用相对简单,主要机制是促进尿酸从肾脏排泄,当肾功能出现异常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第三种药是非布司他,这是相对较新的降尿酸药,降尿酸的疗效确切,目前证据显示降尿酸的疗效优于别嘌醇,但是价格却比别嘌醇贵了几十倍。因此,如果确实因为不能使用别嘌醇的患者才考虑在医生的治疗下应用。对于绝大多数痛风的患者,经过正规的治疗都能够被得到控制。但是,如果总是治不好,一定要考虑是否改变你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是否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服药 。痛风是可以治愈的,关键是防治结合,规范长期。所以我们要有信心,有耐心,就一定会战胜高尿酸血症及痛风!
饮食在痛风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虽然控制饮食不能完全避免痛风的发作(具体原因会在以后另行讲解),但不控制饮食肯定会加重痛风的发作,那到痛风患者到底吃什么呢?首先我们看一下饮食治疗的原则:1.保持理想体重 超重或肥胖都会使得血尿酸升高,通过减轻体重可以降低血尿酸水平,但是减轻体重应循序渐进,否则容易导致酮症或痛风急性发作。2.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米饭、馒头、面食等,可促进尿酸排出。3.适量蛋白质 可选用牛奶、鸡蛋等优质蛋白及植物蛋白。如果是瘦肉、鸡鸭肉等,应该煮沸后去汤食用,避免吃炖肉或卤肉。4.低脂、低盐饮食 少吃脂肪,因脂肪可影响尿酸排出。应避免食用肥肉、猪牛羊油、肥禽,烹调时应少用油;食盐中的纳有促使尿酸沉淀的作用。痛风患者多拌有高血压,宜采用低盐饮食。5.大量饮水 水份能帮助尿酸排出体外,所以,如肾功能正常,每日应该喝水约2000ml~3000ml以促进尿酸排除。水分摄入应以白开水、淡茶水、矿泉水为主。6.戒酒 酒精容易使体内乳酸堆积,对尿酸排出有抑制作用,易诱发痛风。特别是啤酒,富含嘌呤极易诱发痛风应绝对禁止。7.限制嘌呤摄入 高嘌呤饮食可使血尿酸浓度升高,常可造成急性痛风关节炎的发作。动物性食品中嘌呤含量较多。各种食物嘌呤含量到底有多少呢?1.嘌呤含量很少的食物,可随意选取2.嘌呤含量中等应限量3.嘌呤含量高应禁忌在急性期,避免高嘌呤食物,嘌呤摄入量应控制在150mg/d,选用含嘌呤低的食物,以牛奶及其制品、蛋类、蔬菜、水果、细粮为主。在缓解期,可选用含嘌呤中等量的食物,应适量,如肉类每日不超过 120g,尤其不要一餐中进肉食过多。痛风患者只要在规范化治疗的前提下,把饮食方面控制好,多饮水多运动,尿酸就会慢慢降下来并持续保持在稳定的数值,而只要尿酸稳定,就没有结晶,就不会有痛风发作。这是医生和患者都希望看到的结果。
痛风的治疗分为两个大的方面,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者相互补充缺一不可,每一方面的忽视都会导致痛风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一、痛风的非药物治疗可以概括为12个字:管住嘴、 迈开腿、 控体重、 多饮水。1.管住嘴 也就是控制饮食,特别是控制含高嘌呤的食物(食物嘌呤含量的分类会在以后单独讲解),体内20%的血尿酸来源于食物,控制饮食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尿酸和预防痛风急性发作的作用。尽量选用低嘌呤食物, 避免高嘌呤食物, 如动物内脏、浓汤、肉汁、海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要提醒痛风患者的是控制饮食不要太过严格,还必须兼顾到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热量的合理均衡。严格控制饮食只能降低 70-90mmol/L的尿酸,不能只吃疏菜、水果,否则会因为饥饿、乳酸增加,痛风更容易发作。2.迈开腿 坚持适量运动,痛风患者比较适宜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运动量要适中,控制心率为:170-年龄=有氧运动最大适宜心率;每次运动要在30分钟以上,每周运动5次即可。3.控体重 控制体重使体重达标可有效预防痛风的发生。4.多饮水 每天饮水量 2000-3000ml, 增加尿酸排泄。二、 碱化尿液 碱化尿液可使尿酸结石溶解。当尿液 PH<5.5 ph="">6.5时,大部分尿酸以阴离子尿酸盐的形式存在,尿酸结石最容易溶解并随尿液排出体外。因此,口服碳酸氢钠将尿PH 维持在6.5左右最为适宜。三、 积极治疗与血尿酸升高相关的代谢性危险因素高血脂症、 高血压、 高血糖、 肥胖和高尿酸相互影响,狼狈为奸,积极控制这些因素也可以起到降尿酸的作用,另外,也要控制饮酒和戒烟。四、 使用合适的药物把血尿酸控制到目标值血尿酸控制在血清饱和浓度之下,而不是达到正常值即可,血尿酸>400mmol/L 仅仅减慢了进展而不能逆转病情。国外的资料,有效的降尿酸治疗可以缩小痛风石。 痛风石下降速率与血尿酸水平密切相关,血尿酸越低,痛风石缩小速度越快。尿酸理想目标值:血尿酸<360mmol/L 能有效防止痛风的发生及复发;血尿酸<300mmol/L 可以减少和消失痛风石。可预防关节破坏及肾损害。五、 血尿酸达标后的长期维持治疗 在血尿酸达标、 痛风症状 (体征) 消失后, 应继续坚持所有的治疗手段, 以保证血尿酸长期维持在目标值范围。在血尿酸达标后, 可尝试减少药量, 如血尿酸还在目标值范围内, 可再次尝试减少药量, 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最小维持剂量。两点说明:1.饮食在痛风的治疗当中非常重要,我会在以后予以重点详细介绍。2.治疗痛风药物包括很多种,之所以未详细介绍是因为每一种药物都存在不同的副作用,都有不同的适应症,作为患者来讲不宜自行调整药物,如果您患有痛风需要药物治疗,建议找专业医生,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而出现的不良后果。
每一种疾病的形成都有一个过程,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加重,本节主要向大家介绍痛风病程分期。一、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患者血尿酸浓度增高,但没有关节炎导致的关节疼痛,称为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从血尿酸增高至症状出现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一般来说。尿酸水平越高,出现痛风的风险就越高,只有在发生关节炎时才称为痛风。部分高尿酸血症患者终生不出现症状。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发作期)如果高尿酸血症持续存在,未引起重视,就会进入痛风发作期,诱因包括暴饮暴食、过度劳累和应激状态,常常突然起病,数个小时内就会出现受累关节的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初次发作时多为单关节,随后累及到多个关节。单侧拇趾及第1跖趾关节(拇趾和脚掌之间的关节)最常见,其余依次为踝、膝、腕、指、肘。可伴有发热、头痛、白细胞升高等全身症状。三、痛风发作间歇期痛风发作初期症状持续数天至数周后自然缓解,不留后遗症,进入无症状阶段称间歇期。如间歇期不降低血尿酸浓度到理想值( <300μmol/L或 <360μmol/L),随着时间的推移,痛风发作次数会越来越频繁,且疼痛持续时间更长,程度更加严重。一半以上的患者第一年以内会复发,仅极少数的病人终生只发作一次,因此,在此阶段不应侥幸和麻痹,应该积极降低尿酸阻止痛风的发作。四、痛风石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如果早期通过药物和饮食防止高尿酸血症持续升高的患者可以避免进入这一期在此期的患者多见于没有经治疗或治疗效果差的患者。长期的高尿酸血症会形成尿酸结晶,沉积在软骨、滑膜、肌腱和软组织中,形成像芝麻大到鸡蛋大黄白色痛风结节,叫痛风石。痛风石多见于耳廓和四肢的关节部位。随着病程的延长,过多痛风石形成和痛风的反复发作会导致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和畸形。病变到后期,间歇期缩短,疼痛日渐加剧,甚至发作之后不能完全缓解。五、肾脏病变1/3的痛风患者因反复发作可累及肾脏,出现肾脏病变。引起肾脏病变的类型包括1. 尿酸性肾病 由尿酸盐在肾间质组织沉积所致。早期可仅表现为间歇性蛋白尿和镜下血尿。随病变进展,可出现肾脏浓缩功能受损、慢性肾功能不全和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部分患者以尿酸性肾病为首发临床表现。2. 肾尿酸结石 原发性痛风患者20%~25%出现肾尿酸结石。细小泥沙样结石可随尿液排出而无症状,较大结石则可引起肾绞痛、血尿及尿路感染。肾尿酸结石可为部分患者的首发临床表现。继发性痛风中肿瘤播散或接受放化疗的患者肾尿酸结石的发生率更高。3. 急性肾功能衰竭 大量尿酸盐结晶阻塞尿路(肾小管、肾盂或输尿管),患者突然出现少尿、甚至无尿,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痛风是人体内的一种物质—嘌呤代谢紊乱所致,嘌呤代谢产物是尿酸,血中尿酸盐生成过多,或肾脏排泄尿酸盐减少所引起的一种疾病。血中过多的排不出去的尿酸盐,多沉积于神经末梢和关节处,形成针尖状结晶,发作时疼痛难忍,严重时会导致关节变形,损害肾脏,甚至引起肾功能衰竭,不仅日常生活异常痛苦,还会缩短寿命。这种病,发作快,来去如风,发作时常伴有刀割般的剧烈疼痛,因而得名“痛风”。 痛风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绝经后女性, 外国的世界名人达尔文、马丁路德、牛顿、富兰克林都是“痛风”患者,我国古代一些名人著名诗人白居易和文学家刘禹锡、元朝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都是痛风患者。近年来痛风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常常和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伴随。 很多患者都是由于“无知”才患上这种终身难治之症的。很多人因为足痛而到骨科就诊,痛风可以表现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及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尿酸性肾结石。夜晚或早上突然起病、关节剧痛,受累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困难,易发生于大踇趾的关节、也可见于足背、踝、膝关节等关节,初次发作时,通常带有自限性,一周左右就戏剧般地消失,关节炎消退,活动自如,不遗留功能损害,就是不治疗也会自动痊愈。如果此时在饮食上注意,合理用药,加以预防,高尿酸血症可能调整过来。很多疾病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相关疾病的科普知识。如果一开始就从痛风之“痛”中接受到教训,了解相关保健知识,就会减少以后痛风发作的次数,避免因为痛风导致的并发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逐年增加。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都在20%以上,已经达到或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高尿酸血症呈现出发生率高、年轻化、男性高于女性、沿海高于内地的流行趋势,成为了一种常见并具有广泛危害的代谢性疾病。在门诊经常遇到因尿酸升高甚至出现痛风的患者,他们对于尿酸的知识了解甚少,其实高尿酸血症已经成为继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后的“第四高”,从而成为“隐形杀手”,所以对高尿酸血症我们必须引起重视,需要认真对待。我会分几期对高尿酸以及痛风做一全面的讲解。一、什么是尿酸?身体各个组织是由细胞组成的,人体的活动在微观就是细胞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许多代谢产物,尿酸就是其中之一。转化为尿酸的上一级物质是被称作嘌呤,而嘌呤来自于细胞的代谢和各种食物当中比如海鲜和动物内脏。人体内每天都有食物消化吸收而产生嘌呤进而产生尿酸,尿酸再通过肾脏溶解于尿中最后排泄到体外。这就是尿酸产生代谢的全过程。尿酸在体内是不容易溶解的物质。因此,人体内如果尿酸含量持续增加,超过了从肾脏排出的能力,尿酸就会呈现结晶化状态。这种尿酸的结晶会在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内沉积,对器官和组织的功能造成危害。二、什么原因可以导致尿酸升高?尿酸升高的原因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是产生过多,主要由于外源性高嘌呤食物的摄入过多以及由于一些疾病导致自身嘌呤产生增多;第二个是排泄减少,身体中每日会产生一定量的尿酸,同时也会由肾脏通过尿液排泄掉一部分尿酸。但是,如果肾功能下降,就会导致尿酸排泄不畅,体内的尿酸产生和排泄的平衡被破坏,就会出现体内尿酸持续增加,最后出现高尿酸血症。此外,人体酸性环境下,不利于尿酸的排泄,因此,当人体长期饮食酸性食物如各种肉类,也会引起尿酸的升高。三、尿酸升高的危害是什么?众所周知,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最直接病因,尿酸盐结晶在机体组织中沉积并造成损害导致痛风发生。但是只有5%—12%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发展为痛风,大部分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并不出现关节肿痛。无痛风发作的高尿酸血症称为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那么这种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是否需要治疗呢?已经有大量研究证实,高尿酸血症不仅与痛风之间关系密切,而且和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脑卒中有明显的相关性。1.糖尿病方面: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也随之增加,相反,2型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也明显增加。2.心血管疾病方面: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的发生存在着因果关系,血尿酸是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能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降低血尿酸可以显著改善心脏供血和功能。3.肾脏病方面:血尿酸水平升高可导致急性尿酸性肾病、慢性尿酸性肾病和肾结石,增加发生肾功能衰竭的风险。而肾功能不全又是痛风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血尿酸增高,慢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显著增加,而生存率显著下降,而且血尿酸也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及不良预后的强有力预测因素。由于尿酸性肾病造成的肾功能衰竭成为痛风性关节炎最常见死亡原因之一。4.脑卒中方面:尿酸结晶沉积在血管壁内,促进炎症反应,促进脂质过氧化,使氧自由基生成增加,促进动脉硬化发生发展,也促进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四、高尿酸血症需要治疗吗?很多高尿酸血症的病人没有什么临床症状,既没有感到不适,也没有引起重视,由于高尿酸血症的认识不足,更没有进行长期有效的治疗。我们应该意识到,高尿酸血症引起痛风发作和关节损害只是其一个显性的临床表现而已;除此之外,高尿酸血症还会导致血管内皮和肾脏的慢性损害、加重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以及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发生的风险。我们应该把高尿酸作为一个全面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来对待,全面看待高尿酸血症的危害。那么何时应该开始降尿酸治疗呢?判断是否治疗的指标有三个:一是尿酸值高低;二是有没有发作过痛风;三是有没有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都属于危险因素;要判断有没有心血管危险因素需要医生当面评估。如果没有症状、没有心血管危险因素、尿酸值在420-540μmol/L,一般不用服药。如果同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并且血尿酸> 420μmol/L,就得考虑服药降尿酸。如果没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血尿酸> 540μmol/L时,也应该开始服药降尿酸。最后希望大家知道,不要只关注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更要了解高尿酸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