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湿疹是如何分类的?湿疹按皮损表现特点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三种:(1)急性湿疹为多数粟粒大红色丘疹、丘疱疹或水疱,可有明显点状或小片状糜烂,渗液,结痂。损害境界不清。合并感染时可出现脓疱、脓性渗出及痂屑等。(2)亚急性湿疹常由急性湿疹反复发生演变而来,皮损以红色丘疹、斑丘疹、鳞屑或结痂为主,兼有少数丘疱疹或水疱及糜烂渗液。(3)慢性湿疹多有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不愈转化而来,皮损为暗红或棕红色斑或斑丘疹,常融合增厚呈苔藓样变,表面有鳞屑、抓痕和血痂,周围散在少数丘疹、斑丘疹等。皮损在一定诱因下可急性发作。2、湿疹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湿疹患者的皮肤要保持清洁,避免刺激,如搔抓、日晒等;应经常修剪指甲、清洗双手。衣服要宽大,最好穿柔软透气的棉布衣服,尽量不穿毛纺品、化纤衣物,以防过敏。尽量少要用碱性肥皂、沐浴液和过热的水洗澡。饮食宜清淡,禁食酒类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海鲜、牛羊肉等食物。必要时可进行过敏原检测,并尽量避免过敏原检测中的阳性项目。3、怎样治疗湿疹?外用药物治疗应视皮损情况而定,急性湿疹无渗出时外用炉甘石洗剂,每日4-6次。瘙痒明显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如糠酸莫米松霜或是丁酸氢化考的松乳膏等,每日1-2次外用。有渗出时,首先用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等做冷湿敷,每次30分钟,每日2-4次。亚急性湿疹可选用复方硼酸软膏,糖皮质激素乳膏,每日2-3次外用。慢性湿疹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乳膏、软膏或硬膏、复方硼酸软膏。湿疹继发感染者, 如继发细菌感染,可选用有抗感染作用的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每日2-3次;如继发真菌感染,可联合外用抗真菌药物。系统治疗:抗组胺类药物,传统第一代抗组胺药多有中枢镇静作用,如扑尔敏、赛庚啶。第二代抗组胺药较少或无中枢镇静及口干等副作用,亦可选用。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可酌情选择其中1-2种。对小儿较安全的药物是扑尔敏、苯海拉明。非特异性脱敏治疗可用10%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也可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静脉滴注,1-2周为1疗程。糖皮质激素能很快控制症状,但停药易复发,故一般情况不主张应用。只有在急性湿疹严重,皮疹广泛或湿疹继发红皮病患者,采用其他治疗无效而又无糖皮质激素应用禁忌症时可酌情选用,另外可用雷公藤多甙片口服。4、婴儿湿疹有哪些注意事项?婴儿湿疹尽量寻找发病原因并尽量避免。提倡母乳喂养可以减轻湿疹的严重程度。蛋白类辅食应该晚一些添加,如鸡蛋、鱼、虾类,而且且添加的速度要慢。如果已经发现某种食物因食用出现湿疹,则应尽量避免再次进食这些食物。有牛奶过敏的宝宝,可食用深度水解奶粉,或用豆浆、羊奶等代替牛奶喂养。对鸡蛋过敏的宝宝可单吃蛋黄。穿着方面,贴身的衣服最好选择纯棉的,衣着应较宽松、柔软。被褥要经常更换,保持干爽,避免过热和出汗。宝宝避免接触羽毛、兽毛、花粉、化纤等易致敏物质。洗浴温水最好,水温不宜过高,避免用碱性洗浴用品。生活环境中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可疑致敏原,家里不养宠物,如猫、狗等。房间要通风,不要在室内吸烟,室内不要放地毯,打扫卫生最好用湿抹布,避免扬尘。5、湿疹患者秋冬季节注意事项有哪些?秋冬季节湿疹患者要注意保湿,人体皮肤表面有一层保护性的皮脂膜,秋季皮肤干燥,洗澡的次数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水温不宜过高,少用肥皂等碱性强的清洁用品,可选用一些含油脂的护肤品滋润皮肤。饮食上,多食用一些蔬菜、水果如:梨、苹果、香蕉、葡萄,以补充机体营养皮肤所需的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尽量避免食用鱼、虾、蟹、辣椒等易致敏或刺激性的食物,不喝浓茶、咖啡。
扁平疣的原因 扁平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它可以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接触传染,大多数是通过外伤或者皮肤破损以后感染病毒。 本病的发生和机体的免疫功能有重要的关系,有专家说本病可能与局部或全身的免疫功能低下或产生免疫耐受有关系。扁平疣的危害 既往认为扁平疣是慢性良性疾病,但是最近发现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之后有一部分会导致恶性肿瘤,如乳癌、舌癌、宫颈癌等,因而引起人们重视。扁平疣的治疗方法 扁平疣的治疗包括系统全身用药和外用药两个方面。外用药包括氟尿嘧啶软膏外涂,以及25%骨碎补酊,30%补骨脂酊外涂等。此外阿达帕林凝胶,维甲酸类软膏外涂也有一定的效果。还有一些中药的外洗的处方也有不错效果。 疣体数目比较少的,可以采用激光、冷冻等方法。 全身系统用药包括肌注干扰素针,斯奇康针等等。或者口服胸腺肽片、转移因子胶囊等。个人治疗经验 扁平疣属于免疫功能降低导致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尽管它的病毒发生在皮肤,但是仅仅通过外用药物涂抹,或者激光冷冻等物理方法去除疣体以后仍然有很多复发。 笔者治疗本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一般西药口服提高免疫力药物:转移因子胶囊,胸腺肽等选择一种。配合中药口服,中药主要服用张志礼教授的紫蓝方为主。 配合外涂中药,处方如下:木贼,香附,板蓝根,山豆根各用30克,浓煎以后敷脸每次二十分钟到半小时,每天2到3次。 本病治疗疗程较长,一般需要1到2个月左右。 如果患者不能口服中药,我常用的方子是胸腺肽片和泰尔丝一起口服。但是,有生育需求的男女泰尔丝不适合服用。 以上仅是个人经验,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还以面诊为主。本文系隋克毅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近期很多网上咨询,关于查出HPV阳性,担心自己得了尖锐湿疣,怕传染家人,影响生育,到处求医,背上了沉重的心里包袱。那么查出HPV阳性感染是不是得了尖锐湿疣呢?一、什么是HPV HPV是人类乳头瘤病毒的英文缩写,可以引起皮肤、粘膜增生样改变,具有传染性。二、HPV感染会得什么病1、皮肤疾病(1)寻常疣:米粒大小的丘疹,表面粗糙不平,呈乳头、菜花状,俗名叫“瘊子”(2) 特殊部位:甲周疣:发生在指、趾甲周围。跖疣:发生在足跖部位,表面因受压可见出血点和黑点;丝状疣:发生在颈部、眼睑的 呈柔软丝状多个细小皮疹;扁平疣:多发生在面部,躯干部位也常见,扁平状,肤色或淡褐色,表面光滑,类圆形,有蜡样光泽。2、外生殖器疾病尖锐湿疣:(a)典型表现:肉眼可见乳头瘤状、菜花状、颗粒状、鸡冠状等增生物,生长迅速;易发部位:女性外阴、阴道、宫颈和肛门周围、肛管内、尿道口;男性的外阴、阴茎、睾丸表面、尿道口、肛门周围、肛管内等。(b)潜伏期:3周——8个月, 潜伏期感染是HPV进入皮肤黏膜的细胞内,不引起任何临床表现,但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查出HPV病毒。3、皮肤肿瘤 宫颈癌、肛门肛管癌、扁桃体癌、口腔癌、喉癌、鼻腔内癌、食道癌等。三、HPV有那些分型(1)皮肤低危型:包括HPV1、2、3、4、7、10、12、15等与寻常疣、扁平疣、跖疣等相关;(2)黏膜低危型:包括HPV-6,11,13,32,34,40,42,43,44,53,54等与尖锐湿疣相关;(3)皮肤粘膜高危型:包括HPV5,8,14,,17,20,36,38与恶性肿瘤:外阴癌、阴茎癌、肛门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宫颈癌、直肠癌、口腔癌、扁桃体癌等相关。四、查出HPV阳性怎么办1、首先看是什么型别的感染,低危型考虑皮肤病毒疣、尖锐湿疣疾病;高危型提示有癌前病变的高危因素,但并不是等于得了癌;2、查出HPV低危型就一定得了尖锐湿疣吗 不是的,必须要结合临床症状,有生殖器周围的疣状改变,或者皮肤病理检查提示有尖锐湿疣的病理特征,才能诊断。没有临床症状的,需要动态观察3个月以上,排除潜伏感染。3、查出HPV高危型感染怎么办 3个月后复查,有可能自动转阴,如果伴有宫颈糜烂,严重阴道炎、宫颈炎等疾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进行规范的干扰素治疗,疗程结束后再次复查,看有无转阴。 所以说,查出HPV阳性,并不是等于得了性病尖锐湿疣,不要听信不专业人员,或不正规的医疗机构夸大其词,背上心里负担的同时,花费时间和金钱做不必要的治疗。本文系王夏青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手部湿疹病因非常复杂,许多内外环境因素都可以引起手湿疹。常见原因至少有以下几类:(1)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由接触过敏原引起;(2)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由皮肤接触水、洗涤剂等刺激物引起;(3)接触性荨麻疹,由接触外界物质引起的阵发性红斑、瘙痒、风团;(4)汗疱疹,病因不明的季节性手部(可能包括足部)的水疱、瘙痒、脱皮;(5)角化性湿疹,表现肥厚、角化、皲裂,病因不明或者由慢性刺激及过敏引起;(6)盘状湿疹,表现为片片红斑、丘疹、流水、结痂;(7)特应性皮炎,患者早年有特应性皮炎,以后仅仅手部留有皮损;(8)其他,比如感染引起的湿疹八类。根治手湿疹需要找到病因或者加重因素。由于手经常暴露在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环境中,又是劳动器官,多种职业都需要用手,因此患者经常想不到哪些外界因素与湿疹有关,因此,查找病因非常困难。
方便逐条圈出近3个月明显具有的症状,并在治疗后按照下方的说明自行评估症状的变化趋势,有利于医生判断具体的病情变化趋势,便于医生适时调整治疗方案,每次就诊前将症状变化的情况标出,为了区分每次症状变化情况,最好每次用不同颜色的标记笔,病标出每种颜色的标记时间。电话咨询按照问题顺序回答,只需要列出目前存在的症状,没有的症状不用列出。具体标记方法参照第一篇文章《脱发患者就诊前后注意事项》。姓名性别年龄就诊卡号联系方式1、病史:发病时间,病因,发量减少程度,有无家族史职业。2、头皮:出油、头屑、瘙痒、异味、红斑、毛囊炎、脂肪粒、头皮痛、紧绷。3、睡眠:多梦、入睡难、容易醒、梦话、晚睡(23点)早醒(5点),醒后乏力。4、肝肾:头晕、耳鸣、眼干、腰酸、腰痛、腿软、手足(发凉、心热、多汗)、怕冷。5、脾胃:口干、口苦、溃疡、口臭、纳差、易饿、挑食、偏食,腹胀,胁胀,返酸。6、情绪:焦虑、抑郁、心烦、易怒、恐惧、惊吓、悲伤、思虑过度、优柔寡断。7、二便:小便(色黄、异味、尿频、夜尿、不净)、大便(常便、干结、稀溏、粘滞)。8、月经:周期(规律、延迟、提前)、经色、经量、痛经、白带、闭经、绝经。9、体质:肥胖、消瘦、体毛重、痤疮、易感冒、易过敏、自汗、盗汗、疲劳感、怕热。0、既往:基础疾病、化验检查、治疗方案、转归情况、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说明:每次治疗前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症状消失标X,症状减轻标↓,症状未变标—,症状加重标↑,新增症状标○。
一、病 因 急性荨麻疹常可找到病因,但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多难以明确。通常将病因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外源性因素多为暂时性,包括物理刺激(摩擦、压力、冷、热、日光照射等)、食物(动物蛋白如鱼、虾、蟹、贝壳类、蛋类等,植物或水果类如柠檬、芒果、李子、杏子、草莓、胡桃、可可、大蒜、西红柿等,腐败食物和食品添加剂)、药物(免疫介导的如青霉素、磺胺类药、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等,或非免疫介导的肥大细胞释放剂如吗啡、可待因、阿司匹林等)、植入物(人工关节、吻合器、心脏瓣膜、骨科的钢板、钢钉及妇科的节育器等)以及运动等。内源性因素多为持续性,包括肥大细胞对IgE高敏感性、慢性隐匿性感染(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少数患者可能是重要的因素)、劳累或精神紧张、针对IgE或高亲和力IgE受体的自身免疫以及慢性疾病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疾病、淋巴瘤、白血病、炎症性肠病等。特别指出,慢性荨麻疹很少由变应原介导所致。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1.病史及体检:应详尽采集病史和全面体检,包括可能的诱发因素及缓解因素,病程,发作频率,皮损持续时间,昼夜发作规律,风团大小、数目,风团形状及分布,是否合并血管性水肿,伴随瘙痒或疼痛程度,消退后是否有色素沉着,既往个人或家族中的过敏史、感染病史、内脏疾病史、外伤史、手术史、用药史,心理及精神状况,月经史,生活习惯,工作及生活环境以及既往治疗反应等。 2.实验室检查:通常荨麻疹不需要做更多的检查。急性患者可检查血常规,了解发病是否与感染或过敏相关。慢性患者如病情严重、病程较长或对常规剂量的抗组胺药治疗反应差时,可考虑行相关的检查,如血常规、便虫卵、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补体和各种自身抗体等。必要时可以开展变应原筛查、食物日记、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和幽门螺杆菌感染鉴定,以排除和确定相关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 三、治 疗 1.患者教育:应教育荨麻疹患者,尤其是慢性荨麻疹患者,本病病因不明,病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除极少数并发呼吸道或其他系统症状,绝大多数呈良性经过。 2.病因治疗:消除诱因或可疑病因有利于荨麻疹自然消退。治疗上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①详细询问病史是发现可能病因或诱因的最重要方法; ②对诱导性荨麻疹,包括物理性与非物理性荨麻疹患者,避免相应刺激或诱发因素可改善临床症状,甚至自愈; ③当怀疑药物诱导的荨麻疹,特别是非甾体抗炎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时,可考虑避免(包括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或用其他药物替代; ④临床上怀疑与各种感染和(或)慢性炎症相关的慢性荨麻疹,在其他治疗抵抗或无效时可酌情考虑抗感染或控制炎症等治疗,部分患者可能会受益。如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对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有关联的荨麻疹有一定的疗效; ⑤对疑为与食物相关的荨麻疹患者,鼓励患者记食物日记,寻找可能的食物并加以避免,特别是一些天然食物成分或某些食品添加剂可引起非变态反应性荨麻疹; ⑥对ASST阳性或证实体内存在针对FcεRIa链或IgE自身抗体的患者,常规治疗无效且病情严重时可酌情考虑加用免疫抑制剂、自体血清注射治疗或血浆置换等。 3.控制症状:药物选择应遵循安全、有效和规则使用的原则,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的。推荐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对治疗的反应制定并调整治疗方案。 (1)一线治疗:首选第二代非镇静或低镇静抗组胺药,治疗有效后逐渐减少剂量,以达到有效控制风团发作为标准。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荨麻疹疗程一般不少于1个月,必要时可延长至3 ~6个月,或更长时间。第一代抗组胺药治疗荨麻疹的疗效确切,但因中枢镇静、抗胆碱能作用等不良反应限制其临床应用。在注意禁忌证、不良反应及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前提下,可酌情选择。常用的一代抗组胺药包括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多塞平、异丙嗪、酮替芬等,二代抗组胺药包括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阿伐斯汀、依巴斯汀、依匹斯汀、咪唑斯汀、奥洛他定等。 (2)二线治疗:常规剂量使用1 ~ 2周后不能有效控制症状,考虑到不同个体或荨麻疹类型对治疗反应的差异,可选择:更换品种或获得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增加2 ~ 4倍剂量;联合第一代抗组胺药,可以睡前服用,以降低不良反应;联合第二代抗组胺药,提倡同类结构的药物联合使用如氯雷他定与地氯雷他定联合,以提高抗炎作用;联合抗白三烯药物,特别是对非甾体抗炎药诱导的荨麻疹。 (3)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的治疗:原则上,妊娠期间尽量避免使用抗组胺药物。但如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必须采用抗组胺药治疗时,应告知患者目前无绝对安全可靠的药物,在权衡利弊情况下选择相对安全可靠的药物如氯雷他定等。大多数抗组胺药可以分泌到乳汁中。比较而言,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在乳汁中分泌水平较低,哺乳期妇女可酌情推荐上述药物,并尽可能使用较低的剂量。氯苯那敏可经乳汁分泌,降低婴儿食欲和引起嗜睡等,应避免使用。 非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同样是儿童荨麻疹治疗的一线选择。不同的药物其最低年龄限制和使用剂量有显著的差别,应遵循药物说明书规范使用。同样,在治疗无效的患儿中,可联合第一代(晚上使用)和第二代(白天使用)抗组胺药物治疗,但要关注镇静类抗组胺药给患儿学习等带来的影响。 (4)中医中药:中医疗法在治疗荨麻疹中有一定的疗效,需辨证施治。 本文系范玉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