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毫无意外的成为了“糖尿病超级大国”,了解2型糖尿病的真相刻不容缓! (一)2型糖尿病有许多不同的危险因素 ①体重:超重/肥胖;②脂肪分布:腹部脂肪堆积;③久坐不动;④家族史:一级亲属患有2型糖尿病;⑤种族:黑人、西班牙裔、印第安人或者亚裔美国人;⑥年龄:≥45岁;⑦前驱糖尿病;⑧妊娠期糖尿病;⑨多囊卵巢综合症。 (二)有家族史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患2型糖尿病 “你爸是李刚,你不一定就得叫李小刚”,同样,一个危险因素不足以100%的致病,就算你有2型糖尿病的家族史,也不是判了死刑,只要肯努力,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法预防或降低患病的风险。 (三)社会经济因素也会影响2型糖尿病的发生 其实不仅是2型糖尿病,很多疾病都和社会经济因素有关。经济情况差的患者,一般只会购买廉价的、高度加工的包装产品和快餐,能有多健康?就算他们知道这样子不好,又能怎样?钱,只能负担这些。 (四)2型糖尿病≠胰岛素缺乏 1型糖尿病是机体缺乏胰岛素,而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它就在那儿,但是机体不能正确使用它。(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面前,你却不会用我!) (五)胰岛素抵抗不仅仅是因为吃了太多的甜食 首先,“糖”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如淀粉和碳水化合物),所以葡萄糖的来源也会很多,甜食只是其中一种或几种;其次,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不仅仅与饮食有关,还与运动、体重、妊娠和遗传因素等不可分割。 (六)不过,大多数患者需降低饮食中添加糖的含量 尽管患糖尿病≠不能吃甜食,但患者最好尽量避免食用精制白砂糖和糖果,饮食中的水果和浆果是不错的选择,因为水果中含有天然糖分和纤维,这些纤维可以延缓糖分的吸收和血糖过快升高。 (七)2型糖尿病≠胖子 超重/肥胖虽然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但确不是疾病的决定因素,任何体型的人都有可能发生2型糖尿病。 (八)2型糖尿病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定 如前所述,≥45岁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所以建议45岁以上的人都要进行糖尿病筛查。但是,这一危险因素并不是患病的必要条件--儿童或青少年也有可能患上该疾病,尤其是有家族史的“小胖纸”,或者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小胖纸”。 (九)一个人可以同时患上1型和2型糖尿病 1型和2型糖尿病,前者是胰岛β细胞被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后者是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但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在成人中),1型糖尿病也可以出现2型糖尿病的特征,这被称为“双糖尿病”或“混合型糖尿病”。双重糖尿病患者常常由于肥胖而被认为是的2型糖尿病,因为后者比较多见,但是随后的血液化验却显示他们的确是1型糖尿病。 (十)既往没有糖尿病的女性,在怀孕期间可能会出现妊娠期糖尿病 目前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还不明确,有人认为它与妊娠期体重的增加和血糖的升高有关、有人认为和妊娠期的激素变化有关、当然也有人认为遗传因素在病因中占有一定地位。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研究纷纷指明,妊娠期糖尿病女性在以后的生活中,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十一)对大多数人来说,一线治疗是改变生活方式 摒弃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这一点界哥也一直强调,一定要:管住嘴!迈开腿!多喝水! (十二)调整饮食能帮助血糖控制 目前众多研究表明,地中海饮食可改善血糖控制和糖尿病相关指标。对于糖尿病患者,饮食可参考内分泌频道7月23日发布的文章《糖尿病,该吃or不该吃的食物一看便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查阅);超重的患者,可参考7月5日发布的文章《协和专家告诉你,怎样做才叫科学减重》。 (十三)运动不仅可以减轻体重,还有益于控制血糖 除了帮助患者减轻体重,运动还会降低胰岛素需求,因为运动让肌肉更有效的摄取葡萄糖。所以,在燃烧卡路里和减肥之外,还应该看到运动对血糖控制的效力。 (十四)2型糖尿病患者不需特别严格的饮食限制 一个最佳的饮食方案将有助于改善血糖、血压和胆固醇。饮食中应含有的核心营养物质有:全谷物、家禽或鱼、豆类、蔬菜、水果、非脂肪乳制品的瘦肉。但是并不是意味着患者需要遵循过于严格的饮食计划。 (十五)注射胰岛素不是唯一的选择 1型糖尿病患者最后都不可避免的需要注射胰岛素缓解病情,但这并不是2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的唯一选择,它有更多的选择--比如各种口服降糖药。不过当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2型糖尿病也有注射胰岛素的需要。 (十六)前驱糖尿病发展为2型糖尿病之前,最好来个“惊天大逆转” 前驱糖尿病是指在患有高血糖症和低血糖症的患者中存在的葡萄糖代谢障碍,但其并未达到标准的II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前驱糖尿病是可逆的!可逆的!可逆的!但是,由于很少有人会发现它的存在,所以就只有更少的人会针对前驱糖尿病进行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这样一来,最终实现逆转的可能性就变小了--有可能当你发现时,就已经是2型糖尿病了。所以,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定期体检,重视体检结果,是非常重要的。 (十七)2型糖尿病看似简单,实则复杂 糖尿病看似简单,其实却非常复杂,同时,它也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去内分泌科或者糖尿病门诊和病房看看,就知道这个病有多“红”。虽然我们还没有找到最好的办法完全治愈2型糖尿病,但是可以努力做到更好地控制血糖,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出现。 (十八)2型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一旦发生并发症,将对患者造成全身性的严重影响。例如脚上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伤口,一旦碰上糖尿病,可能恶化程度会呈指数增长,甚至会造成截肢和死亡。 参考文献: Caroline,Kee,BuzzFeed Staff.19 Facts Most People Don’t Know About Type 2 Diabetes.May 31,2016; 作者:鉴赏师 来源: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糖尿病是个“怪病”(二)糖尿病之所以“怪”,不仅因为血糖波动,使诊断结论常常一天和一天相差不小。以至于有些人已经患病数年了,还在不断地做确诊检查,尤其是那些血糖只轻度增高的人。血糖的波动常常使他们的诊断时而成立,时而难定。所以建议在离诊断标准很近或一旦数据达到确诊标准的朋友能及时意识到糖尿病的存在,无论已确诊或还有些许差距,都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免延误病情。糖尿病的另外一个怪处,在于常常与体重有关。有些人认为得糖尿病需要很胖或中老年才会得,其实刚刚长了个“小将军肚”或二十多岁即发现得糖尿病的人并不少见。亚裔人群的身体脂肪含量常常偏高(在同样体重指数前提下,体重指数=体重(公斤)/ 身高2(米2))。常常不待长成个大胖子,就已经发展成糖尿病了。而有些从年轻时就超重和肥胖的人还未到中年血糖就已偏高了。这些都是由于体内脂肪超标,尤其是内脏(躯干)脂肪过多,妨碍了身体利用葡萄糖,而使进食后出现血糖过高。认识到这一点,对于体重超重或肥胖的人只要能成功减肥并维持,常常可以使已经升高的血糖降下来,如果能长期维持理想体重,糖尿病常常“不治而愈”。但这里请注意体重的减轻和维持这两点都很重要。即使不能使体重一下子减轻很多,随着体重的逐渐减轻,血糖也会日趋正常。因此减脂的过程,也就是身体从糖尿病中康复的过程。这里讲一个小故事来说明减脂对于糖尿病康复的重要性。我几个月前看过一个27岁的小伙子,他刚结婚一年。身高一米七五,体重95公斤。他说他18岁的时候就95公斤了,当时血压和血糖都已升高。家里人为了让他减肥,把他送去当兵。一年的新兵训练,每天需要急行军35-50公里。他这样一年减了25公斤,当时的血糖和血压已完全正常。可复员后一结婚,体重一年内又胖起来,血糖和血压又“卷土重来”了。他的糖尿病曾经“治好过”,可随着幸福生活的到来,又回来了。这就是糖尿病的第二个怪处,与体重密切相关,要想治疗或康复,不减体重看来是不行的。体重,或者准确地说是体脂,每减1公斤,身体的糖脂代谢都会更趋于正常。这里要说的有两个意思:一是对于血糖已经偏高,一时还没有达到诊断标准,或曾经一度被诊断过,经过治疗又使血糖趋于正常的人,千万不能放松饮食和运动锻炼,要认识到糖尿病应该说是一种体质,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的高血糖状态,一旦条件放松,就会使高血糖出现。因此诊断标准只是用于发现患者用的,一旦确诊,就不必反复做确诊试验了,应该马上按照糖尿病的生活方式要求进行自我管理,当然是适度的,长期的,并非一朝一夕的。另外,一旦医生建议用药,就应该按医嘱及时用药,讳疾忌医可以理解,但不可偏执。另外一个意思是超重或肥胖的人一旦发现血糖增高,要努力使体重减轻。但减肥有如逆水行舟,需要持续努力,一旦体重有反复,也不要自暴自弃。要知道,只要坚持一定的饮食原则并积极运动,哪怕一天也会有一天的收益。每坚持一天,血糖就会更理想一天,长此以往,不是比健康人还要健康了吗?即使体重没有减轻很多或没有减又有什么关系呢?(当然减了最好)。
糖尿病人的饮食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首要手段,其重要性不亚于药物治疗。民以食为天,糖尿病人并不是吃得越少越好,重要的是合理搭配,平衡饮食,既享受吃的快乐,保证充足的营养,又不增加身体的负担,维持理想体重。u 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香烟、蜂蜜、含糖酸奶、咖啡、可乐等饮料、糖果、荤油。尽量少食用:稀饭、核桃、瓜子、花生、巧克力。u 饮酒只宜礼节性:每周白酒3两、或红酒1瓶、或啤酒1瓶。u 并不是主食(馒头、米饭、面条)吃得越少越好,每天必须保证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因此每天主食总量应大约4两~6两。u 荤菜要限量,尽量不吃肥肉,可适量食用瘦肉、鱼、虾等优质动物蛋白和豆浆、豆腐等植物蛋白,每天可以吃1个鸡蛋,喝1杯牛奶。u 蔬菜也不是吃的越多越好,土豆、山芋、豆制品、南瓜、玉米、花菜等必须适量。青菜、菠菜、芹菜等绿叶蔬菜富含纤维素,可以适当多食用,黄瓜、西红柿等富含水分,也可以适当多吃。u 用粗粮代替精加工的主食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但是不减少主食、或者大量食用粗粮、南瓜等也会升高血糖,因为它们同样含有淀粉。u 如果您的血糖控制不佳,请不要吃水果。如果控制良好,可以在减少部分主食的前提下,每日分次(不要一次吃完)少量食用猕猴桃、柚子、石榴、西瓜、草莓、梨、苹果等水果,每天不超过200克。u 糖尿病人适宜少吃多餐,将平常三餐进餐的量各减少1/3左右,放到早餐后两小时、中午午睡后、晚上十点前后进行小的加餐。同样饮食规律非常重要,不要经常随意改变饮食的量和进餐的时间,更不要随意改变降糖药与进餐间隔的时间。 糖尿病是糖的利用发生障碍才导致高血糖并出现饥饿感,但更多的饮食只会导致恶性循环。所以饮食控制保持轻度的饥饿感是必须的,只有适当控制饮食,同时在运动、药物的协同作用下打断糖尿病导致高血糖的链条,让身体各个器官能够正常利用血糖,才能走上良性循环。
1、什么是甲减?请普及甲减相关知识?答:甲减的全称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指甲状腺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产生足够的甲状腺激素来满足人体的正常需要。常出现怕冷、出汗减少、皮肤干燥、表情迟纯、心率减慢、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及疲乏无力等临床变现。临床甲减的患病率为1%左右,女性较男性多见,随年龄增加患病率上升。功能减退始于胎儿或新生儿者称呆小病;起于亲春期发育前儿童者,称幼年型甲减;起病于成年者为成年型甲减。重者可引起黏液性水肿,更为严重者可引起黏液性水肿昏迷。2、甲减会遗传吗?答:甲减多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是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前提是抗原入侵。但为什么有些人细菌病毒感染后产生抗体,有些人不会呢,说明存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即某些人对某些抗原特别敏感,一旦接触就会产生抗体。这个遗传易感性可能会遗传。(注意不是遗传疾病,而是对抗原的敏感性)。更进一步,甲减是一种多基因疾病,其遗传易感性以及发病是由多个基因位点共同决定的,这就有概率问题。比如50个基因与该易感性有关,只要传下35个基因,子代就发病。假设母亲有病,带36个基因,她传给子代一半18个基因,父亲没病,小于35个基因,如传下17个基因,子代就有18+17=35个易感基因,就容易发病。如父亲传下16个相关基因,子代就有18+16=34个易感基因,就不发病。所以是否遗传还很难说,其遗传概率尚待进一步的研究。3、如何治疗甲减,怀孕期间治疗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答:甲减治疗:总的原则,甲减治疗采用替代治疗。替代量多少,需要根据甲减的程度及其患者本身的情况,个体化治疗。轻度甲减,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可以采用饮食疗法,适当吃些海产品,补充生产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碘,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适用于抗体不高的患者);而中、重度甲减,必须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当然具体的剂量需要因人而异,年轻患者要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根据指标,调整用药,一般建议将sTSH控制于低于2.5IU/ml,最佳范围1-2。老年患者不要求补太多,只要sTSH控制再正常水平内即可。甲减一般不可逆,需要终身替代治疗。妊娠期注意事项:半年内未经同位素治疗的甲减患者在甲功正常后可怀孕。怀孕母亲需要每月监测甲状腺功能,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确保胎儿和母体平安。甲功中最重要的是FT4,因为只有Ft4能过胎盘,供给胎儿发育需要。Ft3、TSH不能通过胎盘,所以只是矫正指标。妊娠母体Ft4的要求是调整到正常中线或以上,确保胎儿发育有足够的Ft4,这就要求TSH低于2.5。尤其是怀孕的最初的3个月,是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Ft4是总T4的0.02%,测定误差大,要靠TSH来矫正。Ft4与Ft3中只要有1个升高,TSH就降低;如果TSH高,就代表着Ft3/Ft4一个也不高,虽然Ft4测定值可能是在正常范围中。妊娠期替代的甲状腺激素必须是纯的T4(如优甲乐-左旋T4),不建议选甲状腺片,因为甲状腺片是动物甲状腺晒干磨粉,它既包含T4,也包含T3。T3补充多了,TSH就会下降,掩盖了Ft4不足的现象。另外怀孕期间,总T3总T4会升高,因为TBG(甲状腺结合球蛋白)怀孕时会升高。怀孕时总T4是未怀孕时的1.5-2倍。怀孕6-7个月后,随着胎儿发育长大,所需的Ft4量也逐步增多,这时补充的优甲乐(L-T4)量也要逐步增加,确保TSH在2.5以下。所以必须每月查甲功。4、有哪些症状表明得了甲减,能否自检?答:甲减是可以自检的。当出现以下十个症状时考虑应甲减可能,建议到医院就诊:容易犯困,体力和精力都很不足;思维迟钝,注意力很难集中,记忆力下降;体重增加;皮肤干燥;指甲变得很脆,灰白,易折断;常常觉得冷;情绪容易低落抑郁;容易便泌;感到肌肉和骨骼僵硬疼痛,手感到麻木、血压增高或心跳变慢;胆固醇水平增高;等等5、如何预防甲减,比如从饮食,医药等方面?答:呆小症的病因预防:地方性的呆小症,胚胎时期孕妇缺碘导致母体甲状腺激素生产不足,胎儿得不到充足的供应是发病的关键。孕妇没有其他抗体阳性,单纯缺碘,可以补碘(多吃含碘食品)--对轻度患者,或补充成品(优甲乐,L -T4)--轻重中度都可以。散发性的呆小症,多由孕妇患的某些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引起,明确病因进行预防。甲亢母亲妊娠期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尽量避免剂量过大,防止甲减产生,必要时可考虑加用优甲乐,保持TSH在2.5以下,最好1-2之间。并避免其他致甲状腺肿的药物。甲减的母亲妊娠期间优甲乐必须补足,保持TSH在2.5以下,尤其在怀孕头3个月内。饮食上是否需要补碘,就要看甲减的原因。如是甲亢用同位素治疗后出现的甲减,怀孕期间TRAb仍然阳性的孕妇,就要忌碘饮食。毕竟胎儿需要的主要是母体造好的成品甲状腺素(FT4)而不是碘元素。否则容易造成甲亢复发,或优甲乐需要量波动大,不宜控制。如其他原因造成的甲减,TRAb阴性,就不忌碘。成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预防:及时治疗容易引起甲减的甲状腺疾病,比如桥本甲状腺炎,即使当时甲功正常,由于抗体仍阳性,会继续破坏甲状腺,最终导致甲减,所以要调整免疫,降抗体,早日消除破坏甲状腺的因素。比如亚甲炎,病毒破坏导致大量甲状腺滤泡破裂,会疼痛,同时部分患者最终导致甲减。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对症止痛以外,要早用激素,稳住甲状腺细胞膜,减少破损,防止以后的甲减产生。另外还得治本,消炎抗病毒,祛除抗原,从源头减少免疫反应。对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或放射性131碘治疗甲亢引起的甲减,由于手术切除或同位素破坏部分甲状腺滤泡(就像生产甲状腺激素的工厂),残存的甲状腺不足以生产足够的激素供机体正常使用,需要外源的甲状腺激素(优甲乐,L-T4)替代补足。所有中度或以上的甲减都需要终生优甲乐替代。6、得了甲减之后生活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些什么?答:甲减的发生与饮食营养有很大关系。1 补充适量碘(海带、紫菜,可用碘盐、碘酱油、碘蛋和面包加碘),忌用生甲状腺肿物质(如卷心菜、白菜、油菜、木薯、核桃等)。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甲亢同位素治疗后的甲减,TRAb还阳性,就得忌用碘;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在服用高碘食品后会出现抗体的增多,所以不忌碘,但也不鼓励多吃。2.供给足量蛋白质(蛋类、乳类、各种肉类、鱼类;植物蛋白可互补,如各种豆制品、黄豆等)。3 限制脂肪和富含胆固醇(奶油、动物脑及内脏)的饮食。4 供给丰富维生素。7、得了甲减是否可以怀孕?答:得了甲减,只要补足(甲状腺功能正常)就能够怀孕,在怀孕期间也要一直补充足够量的甲状腺激素,而且需要每月监测甲功,因为随着胎儿的长大,所需要的Ft4也逐月增多,甲功每月在变,需要及时调整。甲减,甲状腺素合成不足,机体就不易受孕。即使怀孕,由于甲状腺激素是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孕早期不足就会造成胎儿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导致呆小症;孕后期甲减,胎儿的生长发育迟缓。所以甲减要怀孕,前提是补足甲状腺激素。补足了,就与正常人一样。8、得了甲减能完全自愈吗?答:甲状腺滤泡细胞就是生产储存甲状腺激素的工厂车间,各种原因导致的甲状腺的破坏,如手术后甲减(手术切除部分甲状腺组织),同位素后甲减(放射性破坏部分甲状腺组织,不开刀的手术),桥本甲状腺炎(抗体破坏部分甲状腺组织),亚甲炎(病毒破坏部分甲状腺组织),都导致生产甲状腺激素的工厂车间减少了。被破坏的甲状腺滤泡是不可逆的,只能靠剩下的代偿。如破坏得少,残存的甲状腺细胞能代偿,甲功还能正常。破坏多了,即使代偿,残存的甲状腺拼命生产,也不足以替代,甲功就显示甲减,就需要外援的甲状腺激素终生替代。甲亢抗甲状腺药物过量导致药物性甲减,药物减量就恢复。因为药物并没有破坏甲状腺细胞(工厂车间),只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让机器转的慢一些,生产少一些),药物减量,生产就恢复,所以药物性甲减是可逆的。9、甲减和甲亢的主要区别?答:甲亢是多种病因使甲状腺功能增高、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所致临床综合征。甲减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理效应不足所致全身性内分泌疾病。临床表现甲亢甲减代谢高代谢症状群:疲乏无力、体重减轻、怕热多汗、皮肤温暖湿润、常有低热低代谢症状群、面容及皮肤:怕冷、少汗、低体温、纳差、体重增加。颜面虚肿、舌大声嘶,毛发稀少、眉毛外1/3脱落,皮肤干燥精神神经系统激动、多言多动、烦躁失眠、手平伸细震颤。腱反射活跃疲乏、嗜睡、淡漠、行动迟缓、智力记忆力减退。抑郁或多虑,腱反射迟钝心血管系统心悸、气促、活动后加剧心动过缓,心排减少,心音低弱消化系统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增多,可有肝功能损害纳差、便秘、腹胀运动系统肌肉软弱无力,少数可出现周期性麻痹生殖系统女性月经减少、闭经,男性多阳痿、偶见乳房发育女性月经过多、闭经、不孕、可有溢乳,男性阳痿、不育水肿皮肤对称性黏液性水肿,好发于胫前。粘液性水肿昏迷实验室检查甲亢甲减基础代谢率增高减低摄碘率增高减低T3/T4增高减低TSH减低增高10、甲减患者可以哺乳吗?答:甲减患者可以哺乳,对婴儿影响不大。甲状腺激素通过乳汁的量极少,而且优甲乐替代只是替代到甲功正常水平,产后可正常哺乳。一般甲减患者怀孕时服优甲乐替代,在怀孕期间,随着胎儿生长,Ft4需要量逐步增加,分娩前达到最高峰。一旦分娩,原先在体内分享Ft4的胎儿已离开,母体甲状腺激素就可能会增高,甚至过量。所以建议在分娩后48-72小时后(母体达到平衡)复查一次甲功,及时调整优甲乐的剂量。而在甲减患者哺乳过程中出现甲亢,不论优甲乐过量或真正甲亢复发,乳汁中所含的T4量就会增高,新生儿自身的甲状腺发育就会受影响,必须等甲功正常后才能哺乳。本文系王曙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吸烟吸烟可能诱发和加重突眼,增加甲亢复发概率,因此所有Graves甲亢患者都应该远离吸烟(包括二手烟)。2.吃甲亢未控制稳定时消耗大,应加强营养,注意休息,控制稳定后体重会有一定程度恢复,应视个人情况控制体重;碘摄入过量有诱发各种甲状腺疾病的风险,但目前没有足够证据证明严格限制碘的摄入有助于Graves甲亢的控制,所以发现甲亢后吃盐不过咸足矣,无碘盐不是必需,少量吃海鲜也是问题不大的,尤其孕期甲亢女性不可严格限碘,碘对胎儿发育至关重要。3.药物不良反应抗甲状腺药物常用两种,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类似;皮肤瘙痒:最常见,轻者用药控制可缓解,一般不用停药,严重瘙痒和皮疹方考虑停药;粒细胞减少:发生率约为5%,用药往往可恢复,白细胞<3.0X109/L或粒细胞<1.5X109/L时应停药治疗,严重粒细胞缺乏(粒细胞<0.5X109/L)少见,约1/300,可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咽痛、畏寒、发热;中毒性肝炎:罕见,1-2‰,丙硫氧嘧啶片肝损害的风险比甲巯咪唑稍微高一些,但甲亢本身可引起转氨酶升高,轻微的转氨酶升高一般用药治疗、控制甲亢后即可恢复;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罕见,多发生在长期使用丙硫氧嘧啶治疗的女性;总之,抗甲状腺药物目前认为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轻度不良反应多为一过性,用药后一般都可以恢复,使用很安全,基于不良反应发生率,指南推荐一般成人首选甲巯咪唑(孕期前三个月首选丙硫氧嘧啶)。4.多久复诊复查复查指标有助于及时调整用药,甲亢早期药物调整较频繁,至少需每月复查一次甲功,未及时减药可能导致甲状腺肿大加重,稳定后可视情况1-3月复查一次;若有咽痛、畏寒、发热等,应尽快就诊排除粒细胞缺乏症;若有恶心、胃口变差、皮肤眼睛变黄,也应就诊排除肝功能损害。5.什么时候可以停药甲亢用药至少需要1-2年以上,用药时间越长,甲亢复发风险越低;甲亢的停药时机:应该在甲功控制正常较长时间后,同时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接近或恢复正常。6.怀孕时机最好在甲功正常,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水平不高时计划怀孕,以减少对胎儿的不良影响。能在甲亢治愈停药后怀孕最佳。7.能否哺乳甲亢患者可以正常哺乳,对胎儿无明显影响,指南推荐哺乳期首选甲巯咪唑治疗,甲巯咪唑在哺乳后服用。甲亢药物可以进入乳汁,但研究发现对婴儿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影响。本文系陈思永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陈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很多女性在怀孕后出现类似甲亢的甲功改变,虽然不是真正的甲亢,但经常被误诊为甲亢,错误地用药治疗,甚至进行人工流产。其实,女性怀孕后胎盘分泌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有微弱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1-3%的人在3个月左右检测甲状腺功能出现轻微甲亢改变,甚至伴有消瘦、剧吐等,但随着孕期增加,可以自行恢复正常,这种情况是生理性的(我们称为妊娠甲亢综合征),目前认为不会对胎儿和母亲有不利影响,因此是不必处理的。误诊为甲亢将导致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增加胎儿致畸风险,而漏诊甲亢同样增加胎儿的健康风险,因此,此时的鉴别诊断显得尤其重要,尤其体现医生医疗水平。哪些资料对鉴别诊断最关键详细的病史和必要的检查最关键,孕前没有甲亢病史、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检查阴性提示很可能不是真正的甲亢。具体仍然需要内分泌科医生全面分析。若确诊甲亢,没有控制好会有什么危害怀孕期间若甲亢控制不好,可一定程度上增加流产、妊娠高血压、早产、低体重儿、宫内生长限制、死产、孕妇心衰等风险。怀孕期间甲亢该用什么药若确诊甲亢Graves病(即通常所说最常见的甲亢),无论既往诊断还是新发现,药物治疗选择都很有讲究:备孕开始至妊娠16周,首选丙硫氧嘧啶;妊娠16周后,首选甲巯咪唑。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在甲亢症状明显时短期使用也是比较安全的。这些药物安全吗,对母亲和孩子有副作用吗不存在绝对安全无副作用的抗甲状腺药物,所以甲亢治愈停药后再怀孕是最安全的,但怀孕期间甲亢不治疗危害更大。同时,所谓副作用也不是一定发生的,而是小概率发生的情况。甲巯咪唑对胎儿的不良反应风险主要在前三个月,可能引起头部皮肤、鼻孔和食管的发育不良,三个月后则不明显,而丙硫氧嘧啶这方面相对安全,因此孕16周内首选丙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对母亲肝损伤的风险较甲巯咪唑轻微高一些,极少数人可以有较明显肝损害,因此孕16周后推荐首选甲巯咪唑。确诊甲亢Graves病后,进行药物治疗利远大于弊,无论对胎儿还是母亲都一样,必须果断治疗。本文系陈思永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 什么是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内的肿块统称为甲状腺结节,是最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病症。触诊发现的结节约有3%~7%,而超声检查可以发现20~76%的受检者有结节。女性较男性多见(4:1),中老年较青少年多见,因此中年以后的女性经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相当多。其实结节只是肿瘤、囊肿、炎性团块或其他疾病引起的甲状腺肿物的一种形态描述。甲状腺结节有良性及恶性之分,但却没有特异的临床表现,有的良性结节生长较快有些象恶性肿瘤,而有的恶性肿瘤生长缓慢又类似良性结节。因此,要确定甲状腺结节的性质不能单凭体检或超声检查,还需要结合病史、体检、化验检查,甚至病理检查才能判断。当然,客观地说,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恶性仅占5%。而且即使是恶性甲状腺结节,其侵袭性也比肺癌等小得多。所以一旦发现有结节,不必恐慌,千万不要草木皆兵。2. 为什么会长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的病因复杂,目前认为与放射性接触、自身免疫、遗传、碘摄入等因素有关。辐射接触史是甲状腺癌的一个重要致病因子,儿童期接受照射剂量10~1000rad的个体,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较高。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易发甲状腺结节。除家族性髓样癌以外,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其它甲状腺癌有遗传性,仅有约7%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可能有家族遗传倾向。严重碘缺乏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但碘摄入过多同样会引起多种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和甲状腺结节。3. 甲状腺结节会影响健康吗甲状腺结节是否影响健康,取决于结节的病理性质、大小、生长方式和功能。所谓的病理性质,简而言之就是通常人们常说的良性或恶性,当然这只是大的分类,细分每个大类中还有不少小类;总的来说恶性会危害我们的健康,而良性至多会引起某些不适症状。炎症性的结节,如亚急性甲状腺炎会有发热和颈部疼痛的症状;如果结节过大或者呈侵袭性生长,则可能会压迫食管、气管、神经,导致吞咽困难,呛咳,呼吸困难和声音嘶哑等相应的症状;如果结节能够自主分泌甲状腺激素,那就会出现心慌、怕热、多汗、善饥、消瘦等甲亢的相应症状;如果合并了甲状腺机能减退,那就可能出现畏寒,浮肿,记忆力减退等表现;如果甲状腺结节发生坏死出血,颈部肿块会突然增大并可引起疼痛。当然,绝大多数的良性结节不引起任何主观不适症状,可以与您和平共处。4. 怎样能发现甲状腺结节?体检时医生对颈部的触诊是甲状腺结节的主要检出方法,也是最简单方便的方法。但是体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触诊只能发现较大的或者表浅的结节,而检查者的经验对结节的检出率也会有影响。如果结节的位置较深,或者结节较小,质地与腺体的差别不明显,那么单凭触诊很可能会漏诊。B超有理想的分辨率,可检出直径2mm的微小结节,提高了甲状腺结节检出的灵敏度。B超不仅能提供结节的大小、质地、边界、钙化情况和血流信号等重要的信息,而且无创、快捷,价格也不贵,因此既可以作为结节的诊断依据,也可用来随访结节的生长情况。CT和MRI检查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并不优于超声检查,因此不常规使用,仅当结节位于胸骨后不能被经颈超声发现时,或需要了解结节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时才考虑使用。因为甲状腺含碘,与周围组织具有天然的对比度优势,通常CT平扫即可获得清晰影像;由于含碘造影剂可能会对甲状腺功能造成影响,因此对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结节患者应避免增强扫描,只在必要时采用。5. 发现甲状腺结节后应该怎么办?发现甲状腺结节后应该去内分泌专科医生那儿就诊。详细的病史询问有助于对结节性质的判断。如有甲亢症状的结节可能是高功能腺瘤,或是亚急性甲状腺炎和桥本甲状腺炎早期;伴有甲减的结节,一般为亚急性甲状腺炎和桥本甲状腺炎后期,或木性甲状腺肿;童年有颈部放疗史的结节,或非甲状腺肿流行区儿童的甲状腺结节恶性的几率大;有甲状腺癌家族史的结节恶性比率高;多年存在的结节短期内无痛性明显增大时要考虑恶变的可能。发现结节后还应做一些必要的生化检查,包括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及肿瘤标志物的测定。大多数结节患者甲状腺功能在正常范围,伴有TSH异常者的结节恶性可能性小。甲状腺特异抗体TRAb、TPOAb、TGAb对甲状腺炎的诊断有意义,对良恶性鉴别无特殊意义。降钙素和癌胚抗原在甲状腺髓样癌中会升高。高分辨率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的敏感性高,但判断良恶性的特异性并不高。6. 哪些情况应该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从经济及效益等方面考虑,目前区别甲状腺结节良性或恶性的最好方法是超声引导下的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但那么多甲状腺结节病人并不能都做FNA检查,FNA检查主要是对直径≥1厘米的结节以及结节虽不很大但有以下情况者:①以前头颈部曾做过放射治疗;②有甲状腺髓样癌或多发性内分泌瘤Ⅱ型家族史;③年龄<20岁或>70岁;④男性;⑤结节长得快;⑥结节硬而且边缘不清;⑦结节固定不动;⑧有颈淋巴结肿大;⑨有声嘶、咳嗽、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7. “冷结节”并非甲状腺癌的同义语大部分甲状腺恶性肿瘤的131碘摄取率降低,同位素扫描(ECT)的结果为“冷结节”。但“冷结节”并不是恶性肿瘤的同义语,“冷”仅仅意味着摄碘能力明显降低。结节摄碘能力降低的原因很多,比如甲状腺囊肿,囊性结节中充满囊液,腺上皮细胞极少,ECT自然会表现为“冷结节”。另外,ECT之前的准备工作也会影响到检查结果。检查前两个月内如果吃过海产品(如海带、海蜇、紫菜、苔条等)、使用过碘酒、服用过优甲乐、甲状腺片等药物;两周内吃过海蟹、贝壳类食物,一周内吃过海鱼、海虾、海蜒等食物,都会影响同位素碘的吸收,从而导致ECT的结果为“冷结节”。据统计,在所有的“冷结节”中,大约只有8%最后被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90%以上的“冷结节”都是良性的,因此大可不必见“冷结节”色变。同位素扫描还可以观察到胸骨后甲状腺肿和异位甲状腺的位置、追踪甲状腺癌的转移灶、判断甲状腺癌复发情况、鉴别颈部肿块是否来源于甲状腺,或与甲状腺的位置关系,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8. 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会导致肿瘤扩散吗?不会。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选的用具是极细的针,穿刺时吸取甲状腺组织进行细胞学检查。此方法操作简便,组织损伤小,安全经济,诊断迅速,一般半小时即可作出诊断,是术前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金标准,也是多种甲状腺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细针穿刺采取抽吸取材,吸取的组织由于负吸而藏于针芯中,不会漏出而污染其他层次的组织,无肿瘤扩散之虞。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运用至今,未见有针道种植肿瘤的报道,因此不必担心穿刺会引起肿瘤扩散。9. 良性甲状腺结节有哪些治疗方法?并不是所有的甲状腺结节都需要治疗,前面提到的那些检查,可帮助医生区分哪些结节需要治疗,哪些并不需要干预治疗,仅随访观察即可。治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药物、手术、同位素、无水酒精注射。当然治疗方案的选定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有时还会进行调整,比如最初仅定期随访观察的患者可因结节生长迅速或出现钙化,而后又需接受手术治疗。最后的治疗方案是在权衡利弊,并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后制定出的。10.甲亢或甲减伴有结节怎么办?甲状腺结节伴发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情况不少见。有些是因结节直接导致的,好像母子关系:如高功能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后期;但更多的则只是伴随的状态,好像姐妹关系:比如桥本甲状腺炎所致的甲减,或Graves’甲亢伴有结节。如果是母子关系,若将结节去除,功能异常自然也得到了纠正。对于高功能腺瘤,手术和同位素治疗都能起到一举两得的治疗效果。如果是姐妹关系,那就需要分别治疗,桥本致甲减的患者需选用甲状腺激素纠正甲减,而甲亢患者应先用抗甲状腺药物控制甲亢,甲亢控制后如果结节需要手术再行手术治疗。11.哪些结节适合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简言之,介于手术和随访间状态的结节适合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经验证明,甲状腺素对较大结节无抑制效果,因此甲状腺素抑制治疗应选择体积不大,直径小于2厘米的结节。对原本不大,但在随访中观察到有增大趋势的结节,可采用甲状腺素抑制治疗,这不仅是一种治疗手段,还可通过观察治疗后结节的反应间接判断结节的性质。若在抑制治疗过程中结节仍继续增长,可作为恶变可能的间接依据,因为较小结节细针穿刺等直接检查实施起来会有难度,而此时间接依据也就变得更为重要了。12. 哪些患者不适合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抑制治疗需要患者服用超过生理需要剂量的甲状腺素以造成人为的高甲状腺素血症,从而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素(TSH),而TSH是可能导致甲状腺肿大和肿瘤生长的关键激素。由于超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可引起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骨钙丢失等,因此不适用于原有心动过速、快速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严重糖尿病、骨质疏松、失眠及更年期妇女和老年患者,因为服药后原有症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加重。TSH水平原本就很低的患者不适用,因为这些患者的TSH往往不是引起甲状腺结节的病因,因此抑制治疗没有必要。垂体TSH瘤导致的甲状腺结节虽然TSH较高,但甲状腺素抑制治疗是无效的,而且会加重甲亢症状,应采取垂体瘤切除术或伽马刀治疗。13.哪些结节需要手术呢?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建议手术治疗的情况如下:1.对于增长迅速、高度怀疑恶性、穿刺证实恶性者;2. 结节较大、有压迫症状、非手术治疗效果效果欠佳者; 3.合并甲亢的结节。14.甲状腺结节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些什么?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甲状腺结节的原因和分类,根据甲状腺结节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饮食方案。如果Graves'甲亢伴发甲状腺结节,需要严格忌碘饮食,食用无碘盐,禁食海带、紫菜、海鱼等海产品;如果是桥本甲状腺炎伴发结节,无需严格忌碘,但大量食入高碘食物会增加甲状腺滤泡细胞的损伤及抗体产生,加重甲状腺细胞的破坏,因此不主张过度食入大量海产品;如果结节是能分泌甲状腺激素的高功能腺瘤,也需要严格忌碘,因为碘是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原料之一,碘的摄入也会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使甲亢的症状加重。如果是无功能结节,也就是说对甲状腺功能没有影响,饮食上无需忌碘。建议少食用萝卜、卷心菜等食物,因为目前研究发现这两种食物会促进甲状腺结节的长大。15.甲状腺癌有哪几种?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髓样癌、鳞癌、淋巴瘤。16.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内分泌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甲状腺癌一旦确诊首选手术治疗。术后需进行内分泌治疗,即服用甲状腺激素进行抑制替代治疗,并且随访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球蛋白,预防甲状腺癌的复发。对有转移的甲状腺癌,术后可采用放射性131碘消融治疗,以消除残余甲状腺肿瘤细胞,预防肿瘤的转移或复发。内科治疗甲状腺肿瘤的药物目前国内还未普遍使用。17.甲状腺肿瘤会遗传性吗?目前有明确遗传倾向的甲状腺肿瘤只有一种,即甲状腺髓样癌,是来源于分泌降钙素的C细胞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可仅有甲状腺髓样癌,也可同时有甲状旁腺瘤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并可有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或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后者被称为多内分泌腺瘤病2型。致病基因为RET原癌基因,目前已可行基因诊断,并可根据基因型进行危险分层,确定不同的治疗策略。
糖尿病人的饮食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首要手段,其重要性不亚于药物治疗。民以食为天,糖尿病人并不是吃得越少越好,重要的是合理搭配,平衡饮食,既享受吃的快乐,保证充足的营养,又不增加身体的负担,维持理想体重。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香烟、蜂蜜、含糖酸奶、咖啡、可乐等饮料、糖果、荤油。尽量少食用:稀饭、核桃、瓜子、花生、巧克力。饮酒只宜礼节性:每周白酒3钱、红酒1两,啤酒1杯。并不是主食(馒头、米饭、面条)吃得越少越好,每天必须保证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因此每天主食总量应大约4两~6两。荤菜要限量,尽量不吃肥肉,可适量食用瘦肉、鱼、虾等优质动物蛋白和豆浆、豆腐等植物蛋白,每天可以吃1个鸡蛋,喝1杯牛奶。蔬菜也不是吃的越多越好,土豆、山芋、豆制品、南瓜、玉米、花菜等必须适量。青菜、菠菜、芹菜等绿叶蔬菜富含纤维素,可以适当多食用,黄瓜、西红柿等富含水分,也可以适当多吃。用粗粮代替精加工的主食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但是不减少主食、或者大量食用粗粮、南瓜等也会升高血糖,因为它们同样含有淀粉。如果您的血糖水平很高(大于16.9mmol/L),请不要吃水果。如果控制尚可,可以在减少部分主食的前提下,每日分次(不要一次吃完)少量食用猕猴桃、柚子、石榴、西瓜、草莓、梨、苹果等水果,每天不超过200克。糖尿病人适宜少吃多餐,将平常三餐进餐的量各减少1/3左右,放到早餐后两小时、中午午睡后、晚上十点前后进行小的加餐。同样饮食规律非常重要,不要经常随意改变饮食的量和进餐的时间,更不要随意改变降糖药与进餐间隔的时间。糖尿病是糖的利用发生障碍才导致高血糖并出现饥饿感,但更多的饮食只会导致恶性循环。所以饮食控制保持轻度的饥饿感是必须的,只有适当控制饮食,同时在运动、药物的协同作用下打断糖尿病导致高血糖的链条,让身体各个器官能够正常利用血糖,才能走上良性循环。
1.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有什么危害?答: 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均是妊娠高危因素,可能导致流产、早产、妊高症等严重并发症。母体的甲状腺功能还与胎儿脑神经和免疫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不全可引起胎儿的神经智力损害。在孕早期,甲状腺激素全部由母体提供,母体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能够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到了孕中期,胎儿甲状腺逐渐发育成熟,但大部分甲状腺激素仍由母体提供,而孕晚期甲状腺激素则主要靠胎儿自身合成,母体提供仅占 10%。2.为什么要筛查甲状腺功能? 答:最近发表于Clin Endocrinol的一项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即便在碘充足地区,妊娠早期(平均孕8周)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也高达16.6%,其中,甲亢、亚临床甲亢的发生率分别为0.9%和0.8%,而甲减、亚临床甲减以及低甲状腺素血症的总体发生率接近15% 。基于此结果,作者建议对所有妊娠妇女进行甲状腺功能的普遍筛查。3.妊娠期甲减筛查时机? 答:2012年《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建议,筛查的时机选择在妊娠8周以前,筛查指标选择TSH、FT4和TPO-Ab。4.妊娠期甲减治疗目标?答:美国甲状腺协会指南推荐的参考值为0.1-2.5 mIU/L(孕早期),0.2-3 .0mIU/L(孕中期) 及0.3-3.0 mIU/L(孕晚期)。5.妊娠期甲减监测的主要指标有哪些?答: FT4、FT3、TSH、TPOAB、TGAB和TRAB,因个体差异大,因此指标也常做调整。6.妊娠期为什么要补充优甲乐?答:甲状腺激素促进胎儿及新生儿智力和体格发育,胎儿在20周前甲状腺轴尚未发育,甲状腺激素完全源于母亲,因此 务必保证母亲有足够高水平的甲状腺激素透过胎盘,促进胎儿智力发育。7.优甲乐如何服?答:清晨、空腹、与其他食物与药物间隔原则上30分钟,特殊情况请咨询医师。8.监测频率与科室 答:原则上20周前,每月一次,20周至产前再评价一次,请在内分泌科进行,避免指标不全造成的麻烦。最后一次监测,请主动询问医师产后复查时间。9.分娩后还需服用优甲乐吗?答: 原则上孕期亚临床甲减,产后无需服药;但对TPOAB阳性抗体易于发生产后甲状腺炎,因此具体情况与产后复查时间,请于产前与医师交流。本文系侯宁宁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糖尿病患者完全“戒”水果是不适宜的,因为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这些对糖尿病人是有益的;但水果所含的葡萄糖又是糖友所惧怕的。其实水果不是洪水猛兽,糖友也是可以开心“享受”水果大餐的。 一般说来,血糖控制平稳的糖友(空腹血糖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8mmol/l以下,年迈患者可放宽标准:空腹血糖小于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 可以选用含糖量低、升糖指数低的水果。对于一些血糖高、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只能选用含糖量在5%以下的蔬菜、水果,例如 西红柿、黄瓜等。 糖尿病患者选择水果的依据主要是根据水果中含糖量及淀粉的含量,以及各种不同水果的血糖指数而定。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少于10克的水果,包括青瓜、西瓜、橙子、柚子、柠檬、桃子、李子、杏、枇杷、菠萝、草莓、樱桃等(具体大家可以参考升糖指数表或食物能量表)。 吃水果的时间最好选在两餐之间,饥饿时或者体力活动之后,作为能量和营养素补充。通常可选在上午9点半-10点半左右,或者晚睡前1小时左右。不提倡餐前或饭后立即吃水果,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致使餐后血糖过高,加重胰腺的负担。 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每种水果对血糖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建议家中有血糖仪的患者在吃水果之前,以及吃水果后2小时测一下血糖,血糖在8mmol/L以下就好,并以此方法摸索各种水果的每次食用量,慢慢的您就把握好进食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