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部位 鼻窦的恶性肿瘤较原发于鼻腔者为多见,在鼻窦恶性肿瘤中尤以上额窦恶性肿瘤最为多见,甚至可高达60%至80%,并且有1/3上颌窦癌病人伴有筛窦癌。筛窦恶性肿瘤次之,约占3.8%。原发于额窦者仅占2.5%,蝶窦恶性肿瘤则属罕见。早期临床表现脓血鼻涕面颊部疼痛和麻木鼻塞磨牙疼痛和松动晚期症状(1)破坏前壁 面颊部隆起 (2)向上压迫 眼部症状 (3)向下发展 硬腭下塌,牙槽变形 (4)向后侵入翼腭窝 顽固性神经痛和张口困难 (5)颅底扩展 颞部隆起,头痛 (6)颈淋巴结转移 同侧颌下淋巴结 (7)远处转移诊断1.早期确诊较难, 对有上述症状者应提高警惕。2.前后鼻镜检查3.鼻窦内窥镜检查4.鼻窦CT或MRI检查5 活检及细胞涂片治疗可分为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疗法,5年生存率30-40%。1 . 手术加放疗2 . 化疗加手术3 . 手术加放疗加化疗4 . 中医中药治疗5 . 有淋巴结转移时,行下颌区和颈部淋巴结廓清术6 . 其他治疗:激光治疗或冷冻治疗。
一、病因:慢性鼻窦炎多继发于急性鼻窦炎。二、主要症状如下:1、鼻塞 双侧鼻塞常为持续性或交替性发作,运动后减轻。2、脓涕 专科检查时,可见鼻腔黏膜充血、肿胀,以下鼻甲明显;黏脓涕或脓涕在所感染的鼻窦开口处最多。3、头痛 常常表现为前额、眼眶、眼球深部和面颊部钝痛或闷痛。 4、失嗅 因鼻塞可导致暂时性嗅觉减退或丧失。5、全身症状 急性鼻窦炎可出现全身性的中毒症状,如畏寒、高热、食欲减退、记忆力减退,全身不适等。慢性鼻窦炎则全身症状轻重不等,可表现为精神不振、倦怠、头昏、注意力不集中等。若脓涕吞咽过多或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三、治疗:对保守治疗无效者,应行手术疗法;1、鼻窦内窥镜手术即利用光导纤维成像,有直观清晰、准确、导光率高的特点,配合专门的手术器械,使手术医生可以直接看到几乎鼻窦的全貌,明显提高手术的精确度,损伤小、针对性强,病变去除彻底,并发症少,预后好,复发率明显降低。不仅鼻窦炎,很多鼻腔肿瘤也可用此手术方法,该方法近年来逐渐普及,使鼻科手术发生了近乎根本性的改变。鼻窦内窥镜手术需住院治疗。2、辅助手术为了达到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效果,就需在清除病变的同时针对不同的病人做一些辅助手术,其中包括切除解剖变的中鼻甲,摘除中鼻道的息肉,咬除膨大的筛泡,纠正高位鼻中隔偏曲,部分下鼻甲切除等。随着鼻内窥镜手术的广泛开展及对鼻腔鼻窦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对辅助手术的重要性也有了进一步认识。这些手术看似与鼻窦手术无关,但可直接影响手术疗效,患者应对此有正确的认识,不要认为是医生额外增加的手术。
一、病因:主要致病菌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等。感染主要通过3种途径:1、咽鼓管途径 最常见(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细菌经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感染。 (2)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百日咳等,可通过咽鼓管途径并发本病;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亦可为上述传染病的局部表现。此型病变常深达骨质,酿成严重的坏死性病变。(3)在污水中游泳或跳水,不适当的咽鼓管吹张、擤鼻或鼻腔治疗等,细菌循咽鼓管侵入中耳。(4)婴幼儿因其咽鼓管的解剖生理特点,更易经此途径引起中耳感染。哺乳位置不当,如平卧吮奶,乳汁可经咽鼓管流入中耳。2、外耳道鼓膜途径 不符合无菌操作的鼓膜穿刺、鼓室置管,鼓膜外伤,致病菌由外耳道直接侵入中耳。3、血行感染 极少见。二、主要症状如下:1、耳痛 多数病人鼓膜穿孔前疼痛剧烈、也不成眠;如为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鼓膜穿孔流脓后而痛减轻。少数病人可无明显耳痛症状。2、听力减退及耳鸣 病程初期病人常有明显耳闷、低调耳鸣和听力减退。后期鼓膜无穿孔后耳聋反而可能减轻。耳痛剧烈者,听觉障碍彰被忽略。有的病人可伴眩晕。3、流脓 鼓膜穿孔后耳内有液体流出,初为血水脓样,以后变为脓性分泌物。4、全身症状 轻重不一。可有畏寒、发热、倦怠、纳差。小儿选深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等类似消化道症状。一旦鼓膜穿孔,体温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三、治疗: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去除病因为其治疗原则。四、疾病预防:1、普及有关正确擤鼻及哺乳的卫生知识。2、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和呼吸道传染病。3、有规穿孔或鼓室置管者避免参加有用等可能导致鼓室进水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