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及人口的老龄化,患高血压病的人数呈显著上升趋势。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已接近20%。高血压的患者,不仅表现为血压的升高,更会带来全身许多重要器官的损害,如心脏、肾脏、脑、眼和全身的大血管,而由高血压所造成的这些器官损害往往会导致严重后果,如脑中风、心肌梗塞、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甚至危及生命。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例:一位陈姓老伯,有高血压病史10多年,但因为没有明显的头昏头痛症状,所以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不规则间断地服用一些降血压药,很少去医院检查,近月来两下肢出现了水肿,到医院检查时发现血肌酐升高,并伴有蛋白尿,这时医生给出的诊断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由此提醒我们,有许多高血压患者并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患者的主观感觉和血压升高的程度也不完全一致,很容易被忽略,而在不知不觉中已引起了严重的并发症,成为“隐形杀手”,失去了治疗时机。人们对高血压的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与低控制率值得我们去关注,据统计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为30%,治疗率为25%,控制率仅为6%,这意味着有1.1亿人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1.2亿高血压患者没有正规使用降压药治疗,1.5亿的高血压患者没达到降压目标,从而带来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为什么高血压会引起肾脏损害呢?这是因为,作为肾脏主要组成部分的肾小球实际上是许多的毛细血管球,它们对血压的变化十分敏感,是血压变化的直接承受者。随着高血压患者全身血压升高,其直接后果就是引起肾小球内的“三高”(高灌注、高压力、高滤过)状态。而随着肾小球内压力的增高,便可以漏出一些正常压力下不会漏出的东西,出现蛋白尿。就好比一个筛子,如果滤过一侧的压力增高,筛出的东西就会增多。如果高血压持续存在,这个“筛子”本身的结构也会发生改变,导致肾小球硬化,同时肾小管和肾间质也会受到损害,从而影响到肾脏的功能,最终发展为尿毒症。临床表现为尿有泡沫、夜尿增多,病情严重时出现水肿、疲乏、恶心、胸闷、气急等症状。高血压可以引起肾脏损害,肾脏病变同样也可以引起高血压,两者关系密切,互相影响,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研究发现肾脏病患者因高血压引起心脑血管损害事件的发生率远远高于没有肾脏病的人群。那么,高血压患者如何早期发现肾脏损害?肾脏病患者又如何控制高血压?日常生活中又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首先,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定期做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血清尿素、肌酐、胱抑素C、肾脏B超或肾脏ECT等检查,尽早发现肾脏损害,及时治疗。其次,对于肾脏病患者,应重视监测血压的变化,积极治疗。第三,慢性肾脏病伴高血压的患者,血压控制应达标:尿蛋白>1克/天者目标值为125/75毫米汞柱;尿蛋白<1克/天者目标值为130/80毫米汞柱,老年及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适当放宽。第四,应重视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减轻体重、减少钠盐摄入、减少脂肪摄入、戒烟、限制饮酒、适量运动等。第五,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血压药,降压治疗的原则是小剂量开始,优选长效制剂,联合用药与个体化治疗,服药过程中应定期随访,切忌“只服药不测血压”、“不难受不服药”、“不按病情科学服药”等误区。第六,学习高血压与肾脏病的相关知识,谨遵医嘱,不要盲从某些降压器具的宣传及滥服“偏方”,因为没有科学研究证据,疗效不可靠,有可能因此延误病情。第七,血压还易受环境、活动、情绪等因素影响而发生波动,拥挤、噪音、气温骤降、寒冷、遭受灾害等恶劣环境;剧烈运动、危险作业、工作过度繁忙、紧张劳累等;情绪激动、嫉妒、生气、精神压力过大等均可使血压骤然升高,应注意避免。相信只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一定能使高血压这一危害肾脏的“隐形杀手” 得到扼制。
尿路感染不但常见,而且容易反复发作,严重者甚至1年发生数次,给患者带来无尽的烦恼。尿路感染反复发作大多有一些特殊的原因,仔细寻找这些原因,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可能会减少反复感染的机会。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尿路感染反复发作呢?1、急性尿路感染发作时治疗不规范通常急性膀胱炎抗生素的疗程为3~5天,急性肾盂肾炎的疗程10~14天,并且停药1周后需复查尿常规和(或)尿培养,只有连续两次检查结果阴性,才能表示此次感染治愈。但有些患者常常在症状好转后即自行停药,用药疗程不够,或停药后不按医生要求及时到医院复查,导致病情复发或迁延不愈,甚至转为慢性,从而增加治疗的难度。另外,抗菌药物滥用将导致细菌耐药,耐药菌感染也容易导致治疗效果不好,使尿路感染反复发作。2、泌尿系统结构畸形泌尿系统发育畸形将明显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小肾或肾发育不良、异位肾、马蹄肾、重复肾、重复肾盂、重复输尿管、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腔静脉后输尿管、输尿管膨出或狭窄、膀胱挛缩或瘢痕形成膀胱憩室、肾囊肿、肾下垂、海绵肾等泌尿道解剖结构的改变,均会导致肾盂等处尿液引流不畅,尿液在泌尿系统内潴留,从而有利于细菌的生长,时间长了就会反复发生尿路感染。因此,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患者,一定要进行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如肾脏B超、CT、静脉肾盂造影等。3、合并基础疾病1)糖尿病或泌尿系统疾病:糖尿病或泌尿系统肿瘤患者,存在局部或全身性因素,容易引起尿路感染反复发生。2)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肿瘤及放化疗、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爱滋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此类病人的机体抵抗力低于常人,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包括尿路感染。3)泌尿系结石:当存在泌尿系结石时,由于常常伴有尿路的梗阻,尿路感染也容易反复发作,患者多次查尿常规提示白细胞尿和红细胞尿,同时也伴有腰部不适等症状。4)导尿管或尿道异物:长期留置导尿管、输尿管支架、肾盂或膀胱造瘘等患者,也容易反复出现尿路感染。导尿管常常是住院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留置导尿管1周以上会大大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许多留置导尿管的患者由于存在各种基础疾病,抵抗力低下,更增加了尿路感染的风险。5)前列腺感染:男性患者有前列腺炎症时易反复发生尿路感染,因此男性患者反复发作尿路感染时应注意检查前列腺情况。6)妇科炎症:妇科炎症引起炎性分泌物大量增加,直接污染尿道口,引起上行尿路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妇科炎症,尿路感染则容易反复发作。7)泌尿系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因为一些其它部位的手术影响了正常的泌尿系功能,或因为神经源性膀胱,也容易反复发生尿路感染。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类由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也就是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一类疾病的总称。4、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结构的特殊性女性的尿道较男性短而松弛,外括约肌薄弱,没有生理防护屏障,因而导致病原微生物容易经尿道口侵入,发生上行感染;另一方面,女性的尿道口与阴道、肛门距离很近,而阴道与肛门周围本身即有大量细菌存在,尿道位于易被感染的环境中,所以女性容易反复发生尿路感染。5、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结构异常如先天性尿道口处女膜伞不全梗阻、尿道-处女膜融合症、处女膜伞、小阴唇融合等均可导致尿液引流不畅,排尿时反流,或细菌上行感染,从而反复发生尿路感染。因此,对女性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患者,应该及时检查是否存在上述情况,及时治疗。6、体内激素水平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女性卵巢分泌雌激素的功能减弱,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尿道和膀胱颈口的细胞抵御外界致病微生物侵入的能力随之减弱。因此,中老年女性容易反复发生尿路感染,并且感染后较年轻女性难治愈。另外,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阴道黏膜上皮组织随之变薄,抗感染屏障很差,稍不注意个人卫生就会引起尿路感染。7、不当的个人卫生或生活方式1)月经期卫生:经血是细菌最好的培养基。隐藏在阴道内的各种细菌、霉菌、原虫等致病微生物,从经血中获得丰富的营养迅速生长繁殖,数量急剧增加,如果不注意月经期卫生,就可能污染尿道口,引起急性尿道炎和膀胱炎。2)性生活:女性尿道口与下方的阴道口相距只有0.5~1.0厘米,极易在性生活时被污染和损伤而引起炎症,严重者房事刚结束就发生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3)憋尿和饮水少:长时间憋尿就有可能导致尿路感染,主要原因为:① 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长,少量细菌侵入后,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繁殖,也有更多的时间侵入组织;② 膀胱充盈,压力增高,尿液会逆流向上至输尿管或肾盂,若已有细菌侵入,便会引发肾盂肾炎。另外,饮水少会使尿液减少,导致尿路冲刷机会减少,增加感染机会。8、妊娠的影响怀孕时,增大的子宫会压迫膀胱和输尿管,内分泌的变化也会使输尿管舒张和蠕动减慢,导致尿流缓慢,或者形成轻度的积液,从而有利于细菌侵入和繁殖,导致尿路感染。建议孕期定期检查尿液,一旦发现感染及时治疗。
尿路感染的预防要点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纠正可能引起尿路感染的不良因素,如多喝水、勤排尿等,以防患于未然。同时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合并的基础疾病,采取个体化的预防措施也是非常必要的。1、一般预防1)合理用药:得了尿路感染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坚持及时、足量、足疗程的治疗原则,谨遵医嘱,切不可“跟着感觉走”。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随意吃药或者停药,半途而废只会延长治疗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2)良好的心态和睡眠:很多女性患者得了尿路感染后,因为担心再次发作,一有风吹草动就焦虑不安,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尿路感染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即使已患了尿路感染,只要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绝大多数完全可以治愈。而焦虑与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细菌更易乘虚而入。3)宜淋浴,少坐浴:建议洗澡采用淋浴,尽量不坐浴,因为坐在浴盆内洗澡,污水容易浸入尿道,引起感染。“泡泡浴”也会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在大澡堂泡澡更要小心。如果采用浴盆或浴缸等泡澡,一定要先充分清洁这些洁具,泡澡后还要进行淋浴。4)避免憋尿,多饮水,防久坐:憋尿对人体有很多危害,其中之一就是明显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要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勤排小便,千万不要长期憋尿,以免引起尿路感染或影响肾功能。多饮水(保持每天尿量在1500~2000毫升)是预防尿路感染最实用、最有效的方法。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一定要养成多饮水的习惯,并且要以一般的饮用水为主,不要喝太多的甜饮料。大量运动出汗后更要及时补充水分,以免因饮水不足造成尿量少而浓缩,以致不能及时将细菌等有害物质冲刷干净而引发感染。另外,久坐会使外阴局部长时间处于潮湿闷热状态,细菌繁殖加快,在闷热的夏天尤其明显,所以长期坐办公室的人要定时站立起来走走。5)注意清洁,勤换内衣:无论男女,每天都要换内衣,性生活前后要清洗外阴,以免尿道口的细菌逆行引发尿路感染,一般用温开水清洗即可。6)尽量避免尿路器械操作:尿路器械操作包括导尿、膀胱镜检查等,这些侵入性操作会使尿路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加。留置导尿管时间越长,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越大。因此,除必要的尿路器械检查和治疗外,要尽量减少导尿等侵入性操作。如果必须导尿,也要尽早拔除导尿管。7)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生活要有规律,要起居有常,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避免过度劳累、抽烟、酗酒和不洁性生活。2、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女性,尤其是育龄期女性及绝经后的中老年女性,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更应该做好预防。(1)易感染时期预防1)月经期:女性在月经期除了上述预防措施外,还要特别注意使用干净的卫生巾、勤换卫生巾、适度休息等。2)妊娠期:妊娠期尿路感染高发,危害大,故建议女性在怀孕前或怀孕初期进行尿路感染的筛查和细菌培养,以便早期发现和早期处理。同时,由于孕妇阴道分泌物增多,更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3)更年期:要注意这个时期女性的卫生与保健,同时积极治疗一些合并疾病,以减少致病菌侵入的机会,防止尿路感染。(2)卫生习惯1)大便后卫生:女性尿道口短而宽,大便后由后向前擦拭会增加尿道污染的风险,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从前往后擦拭,最好用清水冲洗。2)性生活卫生:对于因性生活导致尿路感染的女性,性生活前男女双方均应清洗外阴,尤其是男方应将冠状沟中的污垢洗干净。性生活后排一次尿,利用尿液冲洗尿道,可以带走部分细菌,减少感染的机会。另外需要注意,患病期间和月经期应避免性生活,以免引发尿路感染。3、男性尿路感染的预防男性由于解剖原因一般不易发生尿路感染。男性发生尿路感染的原因,除全身感染外,往往与前列腺增生、结石、不洁性行为相关。1)保持生殖器局部卫生:注意包皮、龟头、阴茎、会阴的清洁。还要多饮水,多排尿。积极治疗全身各处的感染病灶。2)不要久坐或长时间骑车:骑自行车、摩托车或骑马,长时间久坐不动,便秘等都可能导致前列腺直接受压迫,引起前列腺充血,前列腺液排泄困难,诱发感染。3)注意心理健康:精神心理因素可以通过神经反射引起排尿功能障碍,使尿液反流至前列腺,引起前列腺无菌性炎症。4)保持尿路通畅:避免憋尿,多饮水,积极治疗前列腺增生和结石。5)注意性生活卫生:洁身自好,使用避孕套,预防性传播疾病。4、儿童尿路感染的预防儿童尿路感染症状隐匿,常无特异表现,原因常与尿路的先天畸形有关,包括输尿管、膀胱、下尿道畸形等,其中尤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发生率高。预防措施包括:①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尽量不让幼儿穿开裆裤,婴儿要勤换尿布,便后及时帮宝宝清洗臀部,保持清洁;② 女孩清洗外阴时应从前向后擦洗;③ 出现腹泻、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败血症等疾病时,一定要积极治疗,以免细菌通过血液循环侵入尿道引起感染;④ 反复出现尿路感染时要注意及时做专科检查,明确有无尿路畸形等原因;⑤ 包皮过长、反复感染者,建议行包皮环切术。5、治疗合并疾病积极检查和治疗容易引起尿路感染的各种合并疾病,包括糖尿病、泌尿系统肿瘤、妇科炎症、各种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泌尿道结石、泌尿系统异物、前列腺炎症、泌尿生殖系统结构与功能异常等。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多饮水,注意个人卫生等。对于泌尿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患者,需要仔细检查,早期发现并进行合理的治疗。6、中医中药实践证明,中医中药防治尿路感染有其独特的优势,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认为,尿路感染属“淋证”范畴,肾虚下焦湿热,膀胱气化不利是其基本病机。中医治疗以辨证论治为原则,滋肾清利为基本治法,根据不同个体、不同病期,进行处方用药。急性期配合抗生素治疗,有助于病情缓解;缓解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尿液酸碱环境,预防复发。7、合理饮食食物也会影响个体尿路感染的发生和治疗。如酒类、辣椒等食品对前列腺和尿道有刺激作用,能够引起血管扩张、水肿,或导致抵抗力降低,诱发感染。研究发现感染的发生常与氧化应激相关,粗粮、坚果、植物油、新鲜蔬菜和水果均可补充各类抗氧化剂。粗粮、蔬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还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也有助于预防尿路感染,尤其是男性前列腺炎患者。锌是体内多种酶类的活性成分,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应多食用富含锌的食物等。
慢性肾脏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慢性肾脏病的发生率逐年增高,成为该病的高发地区。因其发病隐匿,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往往不易被发觉,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往往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了解慢性肾脏病的易患因素,对于早期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1、自身因素不同类型肾脏病的好发年龄、性别均有不同,所以不同年龄与性别的人群都应该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肾脏,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防患于未然。1)年龄:儿童应注意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及过敏性紫癜导致的肾脏病等。儿童最多见以“肾病综合征”表现为特点的微小病变肾病,对激素治疗敏感,但易复发,成年后可能发展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感染性肾炎也较常见,所以当发生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猩红热等感染时,家长应该重视,及时并彻底地治疗。中青年除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外,需注意结缔组织疾病、感染和药物等引起的肾脏损害;老年人则应注意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良性小动脉肾硬化、肾淀粉样变、肿瘤相关性肾病等,或系统性小血管炎肾脏损害。2)性别:如肾盂肾炎好发于女性,特别是育龄期、妊娠期妇女。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年轻女性好发,多累及肾,也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2、各类“肾杀手”很多人平时忽视自己的健康,直到症状严重时,方来就诊,从而延误诊断与治疗,导致尿毒症。许多慢性肾脏病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但具有以下危险因素的人群发病率明显增高。1)糖尿病: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中20~40%的糖尿病患者有发展为糖尿病肾病的可能。多数为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病程多在5年以上,常同时伴有眼视网膜病变、末梢神经炎等糖尿病并发症。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注意饮食,适当运动,积极监测与控制血糖,定期检查尿微量白蛋白,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进行干预。2)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造成肾小球内高压和血管硬化,导致肾缺血、肾小球硬化等,表现为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夜尿增多,严重者可引起肾功能减退。所以控制血压达标对保护肾极为重要。除药物治疗外,还应注意休息,保证睡眠,适当运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应控制盐的摄入量。3)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器官包括肾的功能逐渐减退,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和有肾脏病家族史的人更容易得慢性肾脏病。老年人尤须警惕动脉硬化带来的肾损伤。4)代谢性疾病:① 高脂血症:高血脂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也易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硬化可以引起肾缺血;② 高尿酸血症:过多的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肾脏引起尿酸性肾病,高血尿酸还可以导致动脉硬化,当血尿酸逐步增高,尿酸盐结晶日积月累,患有痛风性肾结石的可能性便会增加。5)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肝炎、结核、艾滋病、血吸虫病等,也能导致肾功能损伤。6)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如果发现有脱发、光过敏、关节肿痛、无痛性口腔溃疡等症状,同时尿常规和肾功能有异常的话,要尽早到肾脏病专科就诊。7)滥用药物或不规范用药:药物性肾损害也是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药物通过肾排泄,有一些药物是具有肾毒性的,长期使用容易对肾造成伤害,如氨基甙类抗生素、解热镇痛类药物、造影剂、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及中成药。某些保健品、减肥药也可能造成肾脏损害。8)肾脏病家族史:研究表明,除了一些遗传性和先天性的肾脏病外,很多慢性肾脏病有家族聚集倾向,相对于没有肾脏病家族史的人,家族中有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人更易患肾脏病。9)不良生活方式:长期使用电脑工作的人群易患肾脏病。我国肾脏病发病职业调查中有一个现象值得引起大家的注意,即长期使用电脑工作的人群占16%。这部分人共同特点是每天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缺乏运动;长期加班、熬夜、失眠。所以要多锻炼以增强体质,注意保证足够的休息。10)其它:泌尿系感染,尿路梗阻,以及高蛋白饮食、吸烟、过度饮酒、低出生体重的人群也易患慢性肾脏病。
肾与我们人体的其他器官不同,它受到损害时往往悄无声息,大多数慢性肾脏病患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者症状很轻微,等到出现症状时再就诊,肾功能可能已丧失大半,最终只能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如何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1、关注早期信号慢性肾脏病在未诊断前可以出现许多症状,如疲劳、乏力,眼睑、颜面、下肢水肿,尿中泡沫增多、尿色异常,排尿疼痛或困难,夜间排尿次数增多,腰酸痛,食欲减退,面色苍白,呼气带尿味,皮肤瘙痒等。这些症状均不具有特异,但都可能表现于慢性肾脏病的患者中。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尽早到医院就诊,完善相关的理化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2、定期体检除了关注早期信号,定期体检也是发现慢性肾脏病最有效的方法。很多患者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及肾功能减退都是通过定期健康体检查出来的。常见的肾脏病的检查有尿液检查、肾功能及肾脏B超等。另外,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病,需要依靠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来发现早期肾脏损害。下面介绍体检中与慢性肾脏病相关的常用的检查项目。1)尿常规:作为无创性检查,它可以方便、快速又经济地检测出是否存在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异常情况,是发现肾脏病的一个重要窗口。血尿是指尿中出现高于正常值的红细胞,可见于肾小球肾炎、泌尿系感染、结石、肿瘤、外伤等。血尿不严重者肉眼不能发现,需经显微镜检查方能确定,称镜下血尿;血尿严重时尿液可以呈现洗肉水样甚至血色,称肉眼血尿。而蛋白尿则是指尿中蛋白质含量超过正常上限,也提示有肾脏病可能。正常人在尿常规检查中,尿蛋白、尿潜血、尿红细胞、尿白细胞等都应该为阴性或正常值范围。如果出现阳性或超出正常值,则须进一步检查,明确蛋白尿与血尿的原因。2)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指收集患者一天24小时的全部尿液,检测其中所含尿蛋白的总量,正常值<150毫克。在发现尿常规中尿蛋白阳性后,我们通常都会进行该项检查,更精确地对尿中蛋白进行定量。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增多,则提示可能存在肾脏病。3)尿微量白蛋白:这项检查可以测出尿常规所不能检出的异常尿蛋白增多,是判断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正常值为每分钟<20微克或24小时<30毫克,若升高则可确定为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进行此项检查以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另外,对于高血压性肾损害、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导致的肾损伤以及代谢综合征所致的肾损伤均有早期提示作用。4)血肌酐:这项检查通常出现在我们的生化检验单上,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它的异常升高提示肾功能受损。5)血胱抑素C:是评估肾功能早期受损的指标,通常在血肌酐升高之前就出现异常。6)肾脏B超:主要观察肾脏大小、肾皮质厚度、肾结构是否清晰等,慢性肾脏病可表现为肾的尺寸变小、肾皮质变薄、肾内部结构模糊不清。7)肾脏ECT:可以了解每个肾脏的肾小球滤过功能,较为精确地反映肾功能状况。3、高危人群的筛查对于高危人群来说,采取相应手段实时追踪、评估肾脏情况也是发现肾脏病的重要手段。这些人群应当关注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指标,还应该关注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等更敏感、更准确的检查项目,至少每半年监测一次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以便早期发现肾损害。老年人随年龄增加,肾功能也在逐渐衰减,也应半年化验一次肾功能。所谓高危人群包括:1)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可以累及全身微血管,包括肾小球血管。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会导致糖尿病肾病。正如前面提到的,这类患者除了检查尿常规外,还要检查尿中的微量白蛋白。若3个月内3次检查中2次以上尿微量白蛋白增高,则可被确认为微量白蛋白尿。如果化验结果正常,仍需要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密切监测肾脏病情的变化。2)高血压患者:肾是高血压损害的重要靶器官之一。血压如果长期不能得到控制,约40%的高血压患者会出现蛋白尿,进一步导致肾功能受损。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肾脏损害早期大部分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提示肾小球毛细血管受损,同时也提示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不良预后。3)代谢性疾病患者:主要指肥胖、高血脂、高血尿酸患者。代谢综合征及其各个组成如高血脂、高血尿酸等都是慢性肾脏病的高危因素。高血尿酸患者可以发生痛风,同时累及肾脏,称之为痛风性肾病。4)肾脏病家族史者:如家庭成员中有肾脏病史,个人患肾脏病的概率要升高5~8倍。因此,家庭(尤其是直系亲属)中如果有人患有慢性肾脏病,其他成员也应该定期做肾方面的检查。5)65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肾在解剖结构与生理代谢方面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临床上对老年患者的肾脏病相关指标会结合患者的年龄和相关的肾增龄变化进行评估。6)长期服用有肾毒性药物的患者: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是导致肾损害的最常见药物。大家在服药时应按标准剂量、用法或遵照医嘱,避免对肾造成不必要的损害。除了上述高危人去外,慢性泌尿系感染、尿路梗阻、过度饮酒、一侧肾切除或先天性独立肾、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等)、高蛋白饮食、吸烟,以及病毒性肝炎患者均是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这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当关注相关症状并定期体检。总之,要知道您的肾是否健康,您必须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而不是凭个人的自我感觉。只要到医院进行简单的尿液、血液和超声检查,就完全可以实现对肾脏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尤其是别忘了最基本的尿液化验。即使已经患上慢性肾脏病,经过早期积极治疗,也可以有效地控制其发展。
腹膜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国内外研究表明,腹透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疾病的临床过程与康复。一般情况下,患者的心理反应经历以下6 个阶段,即猜疑、愤怒→焦虑、抑郁→内疚、失落→悲观失望、自怜、孤独感→依赖性增强、自我中心加强→期待,这也是患者从开始接受透析到稳定透析的情感转变过程,不同患者表现轻重有所不同。1 导致腹透患者心理问题的原因(1)患者长期受慢性肾衰病情的困扰,因为长年就医服药未获得满意的疗效,容易产生悲观情绪。(2)刚接受腹透治疗的患者由于对该项治疗的不了解,往往过分地担忧腹膜透析的成败及透析可能产生的各种副作用。(3)接受腹透治疗后自我形象的负面改变(如腹部留置有透析导管、形体肥胖等)及常伴有性欲下降、阳痿、不育等现象,容易产生自卑、多疑。(4)随着腹透时间延长,由于自卑,整天在家不愿外出,导致社交活动减少,从而对许多事情失去兴趣。(5)由于身体原因产生过分依赖情绪,而对身边的人产生过分要求,带来家庭的不和谐与矛盾,加重患者的焦虑情绪。(6)患者除了忍受疾病的痛苦外,年老体弱、生活自理障碍、长期腹透经济拮据、家庭成员照顾缺乏以及社会支持减少,易产生负性情绪。(7)腹透并发症的经历,如发生腹膜炎,由于担心再次发生腹膜炎等并发症而加重焦虑感。2 心理问题对腹透患者的影响(1)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其机制可能是抑郁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吸烟、糖尿病、高血压)、增加血小板聚集、促进微炎症反应有关。(2)免疫调节紊乱,对病原菌的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有研究发现腹膜炎的发生与心理因素相关,包括抑郁、焦虑、家庭关系。(3)血清白蛋白(ALB)降低,营养不良。这可能与抑郁本身引起消化道症状和透析不充分有关。(4)躯体疾病症状扩大化和躯体社会功能缺陷。由于对慢性疾病的心理调节能力削弱,各种心理因素的作用,又会引起新的躯体功能性、器质性的改变。(5)对治疗的依从性差,从而进一步加重病情、加速病情恶化。3 腹透患者的心理治疗干预(1)医护人员① 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联系,始终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患者,与患者保持平等地位,与患者交流时应注意营造轻松地谈话环境,给患者一种信任感和安全感。② 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全神贯注地耐心倾听,使患者感到被重视和被关心,通过寻找引发患者情感问题的具体事件,去帮助患者澄清其焦虑情绪的起因。③ 尊重患者的主观感受,保护患者隐私,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紧张。对患者要耐心启发,消除心理压力及孤立无援的意识,鼓励患者树立信心。④ 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了解透析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消除焦虑等不良情绪,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减少依赖心理,避免因向家人提出过高的要求而产生摩擦,减少家庭矛盾的产生。通过定期家访、开设热线电话,使患者遇到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2)家人和社会① 家庭是社会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支持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家庭支持主要来源于配偶及子女,家人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可帮助患者避免产生孤立无援、凄凉、悲观的不良情绪,缓冲患者的精神压力。② 呼吁社会加强对腹透病人的关注,减少歧视,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减轻经济压力。(3)患者本人① 多参加社会活动,加强病友之间的联络与倾诉,这可以使患者得到互相之间的感情支持,减轻疾病造成的压力,使患者建立乐观自信的心理状态。② 当遇到难以解决或困惑的问题及时与家人、亲戚朋友及医护人员沟通交流,情绪焦虑、抑郁时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寻求帮助,切勿讳疾忌医。
腹膜透析患者生活、饮食、服药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起居注意事项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每天进行一次淋浴,如果盆浴,洗澡水宜浅,不要没入导管出口处。洗浴前,做好导管出口处的保护,保持透析袋、透析管干燥。洗浴完毕,检查出口处,碘伏局部消毒1次,保持出口处清洁和干净。2 保持腹透液温度在37℃左右,忌腹透液过冷或过热。家庭腹膜透析时可采用微波炉、恒温箱。采用微波炉加热时,可适当晃动透析液,使袋中的透析液的温度保持均匀,忌透析液局部温度过高。3 腹痛时可适当调整透析管的位置,透析液的温度、流速。腹胀者可能由于肠蠕动减少所致,可热敷或轻轻按摩腹部。4 透析的房间保持通风洁净,操作时要加强无菌观念,做好保护性隔离,以防交叉感染。5 做好监测,每日应测体重、脉搏,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观察透出液的颜色和澄清度。6 适当运动也很重要,运动应遵循三、五、七原则(即每次30分钟,每周5次,运动的强度以心率不超过170-年龄为宜),应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并取得医生认可。当出现发热、急性感染、严重心血管病变、体能状况变坏、骨折、新发疾病未被治疗、糖尿病人低血糖等情况不宜运动。运动锻炼时间可选择早晨与傍晚,但应避免在炎热或过度寒冷气温下运动,也不宜在饱餐后。透析病人可以选择的锻炼形式有:柔韧性锻炼,包括颈关节、上下肢关节、髂关节的活动,它能使关节更灵活,便于完成行走、弯腰、下蹲等动作。增强肌力的锻炼,包括肱二头肌、如肱四头肌、腰大肌等,它能使肌肉变得更强壮,使负重和对抗助力能力增强。心血管功能锻炼(有氧运动),包括散步、骑车、慢跑、游泳、太极拳等,它能使心、肺、和循环系统正常的工作得到改善,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耐力,不易感到疲劳。如果运动后加重了关节或骨骼病变、短管牵拉应停止运动。7 根据天气变化添减衣物,防止感冒;减少至人多的公共场所活动,防止感染传染病。二、腹膜透析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1.合理的饮食原则可以多吃的食品:(1)优质动物蛋白;(2)富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食物;(3)含丰富纤维素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粗面面条和高纤维麦片,这样可以减少发生便秘,而便秘容易导致腹腔感染。应该少吃的食品:(1)避免食用高磷食物;(2)限制盐的摄入,防止液体负荷过重;(3)限制甜食和脂肪的摄入。2. 摄入适当的蛋白质腹膜透析时,每天丢失的蛋白质约5-15g,所以每天必须食入适量的蛋白质来补充所丢失的部分,应多吃优质动物蛋白,例如鱼、瘦肉、牛奶、鸡蛋等,少吃植物蛋白,如豆类、豆制品等。3. 控制碳水化合物(热量)的摄入平时我们食物里的碳水化合物大多来自主食或甜食的糖和淀粉,如米饭、面包、面条等。腹透析透析液中的葡萄糖也可以带来热量,这些多余的热卡可以使体重增加。如果您的体重已经超重,就要尽量避免吃糖类、甜食以及含有大量脂肪的食物,如奶油、肥肉、全脂牛奶等。4. 限制食物中磷、钾的摄入磷:血磷升高,可引起皮肤瘙痒、骨质疏松,这在尿毒症患者中非常多见,所以平日里应该少吃含磷高的食品,如奶制品(酸奶、奶昔、布丁)、黄豆和其他豆类、动物的内脏、鲤鱼、鱿鱼和虾米等。钾:血钾升高,可引起心跳节律失常,所以必须少吃含钾高的食物,如新鲜水果类(香蕉、橙子、柚)、蔬菜类(西红柿、土豆片、蘑菇),水果汁,啤酒和红酒。但包含状况差的患者,可因摄入不足引起低血钾,如果血液化验提示有低血钾,应补充钾的摄入,或在医生指导下治疗。5.正确的烹饪方法除了要注意各种食物成分的摄入量以外,正确而烹饪方法也可以帮助达到理想的饮食治疗效果。5.1 降低钾含量(1)先将绿叶蔬菜浸于大量清水中半小时以上,然后倒掉水,再放入大量开水中加热。(2)含钾高的根茎类蔬菜如马铃薯等,应先去皮,切成薄片,浸水后再煮。(3)推荐多吃瓜汤,如冬瓜、丝瓜等,他们所含的钾质比绿叶菜汤低,用蔬菜煮成的汤均含钾质。(4)罐头水果及蔬菜在制造及处理过程中均降低了钾的含量,但应注意罐头中添加剂。5.2 降低钠含量(1)调味应以清淡为主,少用高钠质调味品如食盐、酱油、味精、蚝油及各种现成酱料。(2)避免选用高盐分的配料,如梅菜、咸菜、榨菜。(3)多尝试用以下一些低钠的调味品,可增加菜肴的美味。如胡椒粉、醋、糖、酒、五香粉、花椒、八角、香菜、陈皮、芥末、葱、姜、蒜头、柠檬汁、青柠汁、辣椒等。5.3 避免口渴(1)避免选用腌制过的配料及高盐分调味料。(2)在饮品中加柠檬片或薄荷叶。(3)将部分饮品做成冰块,含在口中有较佳止渴效果。(4)避免饮用浓茶或浓咖啡。5.4 糖尿病患者的烹饪方法(1)可有限度的使用少量糖分或改用代糖调味,但代糖不可以高温煮食,因甜味受热会降低。(2)避免进食含高糖分食物如汽水、糖果、甜糕点及罐头水果(甜水制)等。(3)定时进食含淀粉质食物作为热量的主要来源。(4)避免进食含高胆固醇的食物,可用少量植物油煮食。(5)增加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6.每天膳食结构推荐(1)粮食类:200~250g。(2)蔬菜水果类:以瓜果中低磷、低钾的为主,300~400g,如冬瓜、佛手瓜、金丝瓜、黄瓜、大白菜、绿豆芽、梨、苹果等。(3)牛奶或酸奶1瓶(200~300mL)。(4)鸡蛋1只(50g)。(5)鱼或肉:100~150g。(6)黄豆或豆制品:黄豆40g(相当于豆腐100g),高血磷者少食。(7)调味品:油25g,盐3g,糖25g。(8)每日水分摄入量=500mL+前一天尿量+前一天腹膜透析净脱水量(及超滤量)三、腹膜透析患者服药注意事项1.磷结合剂透析患者大多血磷升高,需要服药磷结合剂,既可以防止磷在体内蓄积,又可预防骨病发生。需要注意的是,磷结合剂要在进食时服用,如果不在进餐时服用,它将无效。2.活性维生素D肾衰竭时肾脏不能合成活性维生素D。正常情况下,活性维生素D和钙一起发生作用,维生素D对骨骼来说起到“开门”的作用,这样钙才能进入骨骼使它强壮。所以肾衰患者需要补充活性维生素D,但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并定期监测。3.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与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由肾脏产生,用来刺激骨髓制造红细胞。肾衰竭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导致贫血。补充EPO可以促进骨髓造血,纠正贫血,也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定期监测。EPO治疗中还应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4. 胰岛素胰岛素是用来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接受CAPD治疗后,糖尿病患者需要继续通过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5. 降压药肾脏病患者大多伴有高血压,需要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防止心脑血管并发症,肾病患者使用降压药常常需要联合使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应达标。
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它可以造成技术失败和患者住院。导致腹膜炎的原因常常与换液操作未严格按照无菌要求,或隧道口护理不当,或胃肠道感染,或机体抗病能力下降等因素有关。因此,腹透患者平时应重视对腹膜炎的预防,了解一些腹膜炎的相关知识。一旦发生腹膜炎应及时发现,及时就诊。1、换液环境和要求腹透换液需要的场地并不大,只需分隔出3m2左右的空间作为固定换液区,但一定要满足下述条件:(1)洁净干燥。在换液的时候要暂时关上风扇和门窗,防治灰尘飞舞或进入室内。桌面及物品要保持干净。(2)光线充足。可以采用自然光源或人工光源。(3)建议家里不要养宠物,当你透析换液时不允许宠物在现场,也不允许在你放置透析物品的房间里逗留。(4)换液时请不要接电话。(5)用于换液的房间应定时清扫消毒。2、隧道出口护理做好隧道出口护理是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及腹膜炎重要条件,在进行隧道出口护理前应彻底清洗和擦干手。(1)腹透置管手术后应保持隧道出口处干燥直至完全愈合,通常需要2周时间,期间避免淋浴和盆浴。(2)隧道出口处愈合后可使用含碘消毒液或洗必泰等抑菌剂,也可使用抗菌肥皂,但应避免清洁剂流入出口处和流进隧道里。(3)正常情况下,可以每天或隔天沐浴换药1次。如果出现感染,至少每天换药1次。(4)正常的隧道出口换药,一般情况下不一定需要戴口罩和手套。但如果您患了感冒或呼吸道疾病时,一定要戴上口罩;如果出口处有感染,一定要戴手套。(5)沐浴时要用干净的水从上至下淋浴,禁止盆浴,不得让出口处浸泡在水里。(6)如果出口处有痂皮,不能强行揭掉,可以用生理盐水软化后轻轻去除。3、透析导管及外接短管的护理(1)导管及外接短管应紧密连接,避免脱落。(2)保持腹膜透析导管固定,避免牵拉和损伤出口处。固定时要顺着腹膜透析导管和外接短管的自然走势,不要弯曲、压折。(3)外接短管使用6个月必须更换,如有破损或开关失灵应立即更换。如果患者在家庭透析时出现导管或外接短管损伤或渗液,应终止透析,夹闭管路,并立即到腹膜透析中心就诊。(4)如果用胶布固定导管,禁止使用剪刀或锐器折除,以免操作导管。4、规范换液步骤4.1 准备(1)清洁工作台;(2)准备所需物品:腹膜透析液、口罩、碘伏帽、管路夹;(3)戴口罩并洗净双手,打开腹膜透析液外袋,取出腹膜透析液,检查接口拉环、管路、出口赛和透析液袋是否完好无损;(4)取出身上的短管确保短管处于关闭状态;(5)如需添加药物,按医生处方将其从加药口加入透析液中;(6)称量腹膜透析液并做好记录。4.2 连接(1)拉开接口拉环;(2)取下外接短管上的碘伏帽;(3)迅速将腹膜透析液与外接短管相连,连接时应将短管开口朝下,旋拧腹膜透析液管路至与短管完全密合。4.3 引流(1)悬挂透析液袋;(2)用管路夹夹住入液管路;(3)将透析液袋口的出口赛折断;(4)将引流袋放低;(5)将短管开关旋开一半,当感到阻力时停止,开始引流,同时观察引流液是否浑浊;(6)引流完毕后关闭短管。4.4 冲洗(1)移开入液管路的管路夹子;(2)观察透析液流入引流袋;(3)慢数到5后,共5秒,再用管路夹子夹住引流管。4.5 灌注(1)打开短管旋钮开始灌注;(2)灌注结束后关闭短管;(3)再用一个管路夹子夹住入液管路。4.6 分离(1)撕开碘伏帽的外包装;(2)检查检查盖帽内海绵是否浸润碘液;(3)将短管与腹膜透析液分离;(4)将短管朝下,旋紧碘伏帽至完全密合;(5)称量透出液并做好记录。5、正确的洗手方法(1)戴口罩,取下手表、戒指、手镯或手链;(2)调节水温,冲湿手后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在手上形成丰富的泡沫;(3)按顺序搓洗指尖、指背、手背、手掌和手腕;(4)用流动的水将手冲洗干净;(5)用干净的纸巾将手擦干,用纸巾关水龙头。6、日常注意事项(1)增强免疫功能。腹透患者免疫力低下,是感冒的易感人群,在感冒多发季节,应注意保暖,避免到公共场所,减少传染可能。(2)增加营养。腹透患者每天丢失约5-15g的蛋白,平时宜多食入优质动物蛋白,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3)避免肠道感染。应注意饮食卫生,选购食品一定要新鲜、质量好,烹调时要烧熟、煮透,不食隔夜饭菜、变质及刺激性食品,避免胃肠道感染,发生感染应积极治疗。保持大便通畅也很重要,便秘时充满粪便的肠管会压迫腹透管,使透析液灌入和排出发生障碍,同时细菌会穿透肠壁进入腹腔引起腹膜炎。预防便秘可多吃高纤维食物,如糙米、高纤维麦片,每天进行一些适度的活动,发生便秘时可服用一些缓泻剂。7、早期发现腹膜炎一旦发现透析引流液浑浊,或出现不原因的腹痛、腹泻,或透析液出超量减少,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与医生或透析护士联系,并留取腹透液进行检查。发生胃肠道感染、胆道感染时,均应及时就诊,以免诱发腹膜炎。
容量状态指的是人体的体液容量,良好的容量状态在于液体的出入平衡,水肿是容量超负荷的重要体征。在腹膜透析中,容量超负荷易引起高血压,可引发或加重腹透患者左心室肥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并发症。由于腹膜透析是在家庭进行,水平衡的判断需要靠患者自身来实现,水潴留的早期症状较为隐蔽,可以没有肢体水肿症状,或仅仅表现为血压升高,容易被忽略。1 引起水肿的常见原因(1)水盐摄入过多:腹膜透析本身对钠的清除能力较低,尤其是患者已发生水液潴留时更加明显。许多患者常常因为口渴、或难以改变以往的生活习惯、或对控制液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原因,不能很好地控制水盐摄入,导致水肿。而一旦出现水肿,纠正也常常较为困难。(2)水盐清除减少:随着腹膜透析治疗时间延长,患者残余肾功能逐渐下降或丧失,即使患者的腹膜功能没有任何变化,总水清除也会因残余肾功能下降而减少。另一方面,由于腹膜转运功能发生改变,会导致水的清除减少。再加之淋巴回流加重、淋巴再吸收增加,导致患者容量超负荷,发生水肿。(3)出现新的合并症:如心功能不全或原有的心脏疾病加重、低白蛋白血症、机械或解剖方面的并发症等,使腹透超滤量减少,。(4)年龄:相对于正常成年人体液量占体重比例(男性60%、女性55%)而言,老年人的体液量只占体重的45%,老年人的体液量减少主要为细胞脱水退缩,细胞内液减少,细胞外液相对增加,容易处于不显性水肿状态。因此,老年腹透患者更容易处于不显性水肿状态,有时仅依靠临床症状、体征来判断其容量状态不准确,需要依靠理化检查。2 出现水肿如何进行评估(1)临床评估:回顾病史,了解有无胸闷、憋气,有无新增或原有心血管疾病加重,是否不耐受现在透析处方,有无水盐摄入增加,有无尿量减少等。血压是反映体内容量负荷状态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当限制了水、盐摄入与增加腹透超滤后,血压仍未能恢复正常,则更能说明容量负荷的存在。(2)实验室检查:在进行临床评估的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帮助判断水肿的原因,如B型钠尿肽(BNP)、心脏彩超、生物阻抗分析法(BIA)等。但上述均不是评估体内容量状态的金标准,所以需要医生结合患者的病情综合评估。3 腹透患者如何避免水肿发生(1)记录每天的尿量及超滤量,定期检查容量负荷相关指标,根据尿量限制饮水。(2)定期评估腹膜功能(PET),根据腹膜转运的类型,适时调整透析处方,保持合适的腹透超滤量。(3)已出现水肿的患者,应积极查找原因,加强限制水盐摄入。对有残余肾功能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尿剂、酌情使用高浓度葡萄糖透析液、必要时改行自动化腹膜透析。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4)重视保护残余肾功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避免脱水状态。(5)防治腹膜炎发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换液。4 限制水盐摄入的方法(1)控制盐的摄入:过多食盐宜导致水潴留。每日食盐量应<3 g,避免含盐高的食物,如腌制品、酱油,避免使用鸡精、味精等含盐高的调料,可选用低钠盐,烹调时可多加些调味剂,如青椒、辣椒、胡椒、花椒、柠檬、葱、姜、蒜、洋葱等,增加食物的味道。(2)控制水的摄入:尽量少吃含水分高、营养价值低的食品,如菜汤、稀粥等,最好以奶、浓汤等有营养价值的食物来代替水、茶,尽可能以进餐时的液体来服药;可以将每天允许喝的水用固定的水杯盛放并分次饮用,并以小口缓慢咽下,不要一饮而尽,这样既有利于水的控制又能准确记录每日总饮水量。另外,水温以偏凉为宜,避免过热,以达到解渴的目的,建议用凉水漱口、含冰块(特别是柠檬水制成的冰块),但不要咽下。定时刷牙,将牙膏、牙刷放在冰箱里,含酸味食品、嚼口香糖可保持口腔湿润。(3)做好出入量记录,尤其是零食、菜汤、水果、输液量和饮水量等,出量包括透析超滤量、尿量、呕吐量以及每日大约500~700mL的不显性失水(随季节而变),保持每日总摄入量与出量大致相等。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三大替代治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方法之一。它是利用人体自身腹膜作为半透膜,通过腹膜透析导管,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借助腹膜两侧毛细血管内血浆和腹腔内透析液的溶质浓度和渗透梯度,清除机体代谢废物、毒物和多余水分,维持体内酸电解质平衡。近10余年来,随着腹膜透析技术日趋成熟与人们对其认识的提高,全球范围内腹膜透析患者正逐年稳步增加。南京市医保中心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腹膜透析的半年增长率达到38.3%,透析人群质量也明显改善。1 腹膜透析的适应症 下列情况的患者可首先选择腹膜透析治疗:1) 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患者;2) 原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律失常、顽固性心力衰竭、低血压或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等;3) 曾有脑血管意外的患者,如脑出血等;4)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眼底病变或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5) 儿童;6) 外周血管条件差多次血管造瘘失败的患者;7) 有明显的出血倾向的患者。2 适时透析的临床意义 一般认为如果患者尿毒症症状明显,血肌酐达到707umol/L以上,尿素氮达到30mmol/L以上,和/或内生肌酐清除率<10ml/min时,可采取透析治疗。但上述指征不是绝对的,还应结合患者症状、并发症情况和经济情况来确定透析时机。目前认为如果选择腹膜透析可以适当提前,如果进入透析过晚,肾功能损害到一定程度,体内尿毒素蓄积,会对全身各脏器功能造成严重损伤,尤其是对心、脑、肾、血液系统等的损害,加之长期低蛋白饮食可导致营养不良,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下降。3 腹膜透析的优点3.1 机体内环境稳定 腹膜透析是一种连续的治疗方式,更接近于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所以血流动力学改变小,透析过程平稳,可以避免血容量急剧减少引起的低血压,故对老年人、尤其是伴有心血管疾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较为适宜。3.2 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较好 腹膜透析是利用人体腹膜组织作为半透膜进行透析的,夜间留腹有利于中分子毒素的清除。一些中分子毒素如甲状旁腺激素引起钙磷代谢紊乱,导致肾性骨病的发生;瘦素影响食欲,引起胃肠道反应。目前许多研究证明中分子毒素还可导致神经系统病变等。所以腹膜透析对贫血、肾性骨病及神经病变的改善更具有优势。3.3有利于保护残余肾功能 有较多的研究表明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速度明显低于血液透析患者,而残余肾功能对改善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期非常重要,并且有利于纠正贫血、高血压和肾性骨病等并发症,如果改行肾移植治疗也有利于肾功能的恢复。3.4 安全性好 腹膜透析利用的是人体自身的腹膜,生物相容性较好,无需建立长期血管通路,无需使用肝素,不增加出血风险,可以避免血液相关性传播疾病的发生,如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5 操作简便 腹膜透析不需要依赖医院及特殊的设备,携带方便。患者在家就可以进行,基本不影响工作与生活,免去了常年往返于居地与医院之间的辛劳,使患者能够真正回归家庭和社会,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3.6 费用较低 选择腹膜透析治疗的经济压力明显低于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液每袋(含碘伏帽)约40元,每日8升的腹膜透析年治疗费用约5.84万元;血液透析每次400元,每周3次的血液透析年治疗费用约6.24万元。南京市医保中心规定,透析费用(包括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在4万元以上至6.3万元个人自付10%,超出部分的费用个人自理。因此,腹透患者自付费用相对于血液透析要少,医保余额可减轻患者平时用药及住院的压力。(盛梅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