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注医院门诊的官方微信号(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2进入门诊预约3搜索框内输入(薛剑锋)4选择就诊日期完成预约
图一、找一台电脑 图二、建立一个空白TXT,高亮,白色满屏 图三、片子紧贴电脑屏幕上,手机对焦点落在片子中最白部分,拍照发送即可。照片需能看清片子上小的英文字母
术后两周内: 1 伤口间隔两~三天换药检视,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有无红肿渗出,如有伤口问题需及时联系手术医生,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从跖趾关节至小腿中下段,注意绷带远端勿超越跖趾关节)图一。 2. 休息时抬高患肢,下地时需穿支具,后跟负重。图二 3. 术后早期开始下肢髋、膝、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踝关节被动牵拉背伸,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避免肌肉萎缩。图三 4. 休息时佩戴拇外翻绷带保持拇趾于中立位,2~5趾跖趾关节屈曲位。图四 5. 每天数次取下拇外翻绷带,行足趾跖趾关节屈伸运动。图五 6. 术后两周首次复查,拆线,确认关节活动康复具体方法。 术后两到六周 1. 患足穿支具保护下地行走,距离及时间逐渐增加,刚开始可遵循少量多次原则。 2. 休息时继续佩戴拇外翻绷带。 3. 继续足趾伸屈功能锻炼,尤其是跖屈, 可增加坐位足趾抓毛巾练习及踩滚网球活动。图六 4. 术后六周复查拍片检查截骨愈合情况,如骨愈合良好则可逐步由支具 过渡至头部宽松硬底鞋(如户外运动鞋)。 5. 建议穿分趾袜。图七 术后六至十二周 1. 继续加强足趾活动范围练习。 2.根据自身耐受情况增加活动量。 3. 继续穿分趾袜。 4. 术后12周再次复诊拍片。 术后12周以后 1. 逐渐恢复至正常生活活动 2. 术后半年及一年再次复诊拍片 本文系薛剑锋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踝关节急性扭伤后如果治疗得当,80%的患者可完全康复,但20%的患者会转归为慢性踝关节不稳定。这一比例在国内更高。 对于慢性踝关节不稳定,首选的治疗方法仍然是先尝试保守治疗。具体包括: 1.踝关节活动度锻炼:由于早期治疗不当,过长时间的固定制动会导致踝关节囊的粘连挛缩,踝关节周围肌肉的萎缩僵硬,足底感觉异常以及软组织和骨的慢性水肿。需要通过跟腱牵拉,踩斜板以及主动活动来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间隙期可以坐位患足踩滚网球按摩足底。 2.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练习:包括主动的背伸、跖屈,内收,外翻。可以使用弹力带作抗阻练习。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踝关节抗阻外翻练习。 3.本体感觉训练:关节扭伤后本体感觉的缺失是再次反复损伤的重要原因。具体方法包括:平地双足提踵,患足单足站立练习(刚开始可以扶墙),平衡板及平衡垫,离心向心运动,多向运动。 4.训练过程中需注意避免再损伤,可以佩戴支具保护。 5.建议配合服用消炎止痛药控制局部无菌性炎症,缓解疼痛,增加功能锻炼的效果。 6.如果慢性肿胀比较明显可以使用梯度压力袜消肿。 7.功能锻炼过程中如果出现关节红肿可以配合冷敷治疗。 8.慢性不稳患者中部分还存在后关节囊的挛缩导致的距骨前稳踝关节前方应力集中,需要专业康复师的手法松解。 如果康复锻炼后疼痛或不稳症状持续,则需足踝外科专业医生检查以明确是否需手术治疗。 注:功能锻炼示意图可参考《踝关节急性扭伤及关节镜微创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修补术后康复》文中图片。 本文系薛剑锋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痛风治疗新观点:痛风是一种可以治愈的难治性疾病(2013年欧洲年会共识)。既然痛风可以治愈,为什么还那么多人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呢?有两方面原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马辉一、部分医师未认识到高尿酸血症的危害,不重视降血尿酸治疗。二、患者缺乏痛风治疗相关知识,治疗不规范。常常表现为:1、不重视早期治疗。2、只在痛风发作期治疗。3、长期滥用止痛药、糖皮质激素。4、过于害怕药物的副作用,不能坚持血尿酸规范化达标治疗。5、过度控制饮食。6、对非药物治疗(饮食、运动、复查)不重视。结果就是痛风反复发作,出现持续性关节炎、肾结石、痛风石,甚至导致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等严重的不可逆的并发症。因此,必须规范化治疗痛风,治愈痛风,避免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早期痛风治疗指南只强调急性期的治疗;近期痛风治疗指南不仅强调急性期的治疗,同时开始关注缓解期的降尿酸治疗,尤其是分层的降尿酸治疗。痛风治疗最新的最佳方案:药物+非药物综合规范化治疗。坚持规范化治疗,就能逐渐减少痛风发作,直至不再发作痛风,最终逆转和治愈痛风。痛风综合规范化治疗由六个方面组成: 一、痛风的非药物治疗:管住嘴、迈开腿、控体重、多饮水(一) 管住嘴:体内20%的血尿酸来源于食物,控制饮食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尿酸和预防痛风急性发作的作用。选用低嘌呤食物,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浓汤、肉汁、海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类和豆制品所含的植物蛋白不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尽量少吃)。避免酒精饮料(特别要避免饮用啤酒)。牛奶、鸡蛋、精肉等是优质蛋白,要适量补充。嘌呤易溶于水,肉类可煮沸后去汤食用,避免吃炖肉或卤肉。注意:饮食控制必须兼顾到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热量的合理均衡,过度控制饮食有害健康。严格控制饮食只能降低70-90mol/L血尿酸,不能只吃疏菜、水果,否则会因为饥饿、乳酸增加,痛风更容易发作。(二) 迈开腿:坚持适量运动,痛风患者比较适宜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运动量要适中,控制心率为:170-年龄(有氧运动最大适宜心率)。运动要循序渐进,首次运动时间15分钟;保持2周增加到30分钟;再过2周增加到45分钟,可一直保持。因故暂停运动重新开始运动要重新计算运动时间。每周运动5次以上即可。(三) 控体重:控制体重使体重达标可有效预防痛风的发生。超重或肥胖就应该减轻体重,减轻体重应循序渐进,否则容易导致酮症或痛风急性发作。(四) 多饮水:每日饮水量2000-3000ml,增加尿酸排泄。以水、碱性矿泉水、果汁等为好,不推荐浓茶、咖啡、碳酸饮料。二、碱化尿液碱化尿液可使尿酸结石溶解。尿液pH < 5.5时,尿酸呈过饱和状态,溶解的尿酸减少;pH >6.5时,大部分尿酸以阴离子尿酸盐的形式存在,尿酸结石最容易溶解并随尿液排出体外。因此,将尿pH维持在6.5左右最为适宜。常用的碱化尿液药物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对胃刺激比较大,可间断性服用,不建议长期连续服用。三、积极治疗与血尿酸升高相关的代谢性危险因素2006年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关于痛风防治建议中强调,积极控制高血脂症、高血压、高血糖、肥胖和戒烟,是痛风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四、避免应用使血尿酸升高的药物有些药物会导致血尿酸升高,应避免使用。常见会导致血尿酸升高的药物有:阿司匹林(大于2g/d)、利尿剂、环孢素、他克莫司、尼古丁、酒精、左旋多巴、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对于需服用利尿剂且合并高血尿酸症的患者,避免应用噻嗪类利尿剂,同时碱化尿液、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对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选噻嗪类利尿剂以外的降压药物。科素亚(氯沙坦钾片)是目前经过验证的既能降压又能降低血尿酸的降压药,可作为优先考虑的降压药物。五、使用合适的药物把血尿酸控制到目标值(一)用药治疗原则应满足以下其中1个条件:高尿酸血症(血尿酸超过530mol/L);痛风急性发作1次以上;痛风石形成;慢性持续性痛风关节炎;尿酸性肾石病,肾功能受损;发作时关节液中MSUM微结晶。(二)用药注意事项用药应当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停药,积极治疗,避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痛风发作期不能开始降尿酸治疗,应先给予消炎镇痛治疗直到缓解1-2周后再进行降尿酸治疗。降尿酸治疗初期,可能因为血尿酸浓度迅速下降诱发痛风急性发作,此时无需停药,可加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秋水仙碱。一旦接受降尿酸治疗,建议不要停止。大部分患者达标治疗就可获益,难治性痛风患者在能耐受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血尿酸。(三)血尿酸控制目标血尿酸控制在血清饱和浓度之下,而不是达到正常值即可,血尿酸 >400mol/L仅仅减慢了进展而不能逆转病情。国外的资料,有效的降尿酸治疗可以缩小痛风石。痛风石下降速率与血尿酸水平密切相关,血尿酸越低,痛风石缩小速度越快。尿酸理想目标值1:血尿酸痛风的发生及复发;尿酸理想目标值2:血尿酸痛风石,可预防关节破坏及肾损害。(四)降低血尿酸的常用药物:1、抑制尿酸生成药(推荐别嘌醇或非布索坦单药治疗):抑制黄嘌呤氧化酶(XO),阻止次黄嘌呤和黄嘌呤代谢为尿酸,从而减少了尿酸的生成。适用于尿酸生成过多(尿尿酸1000mg/24h),肾功能受损、泌尿系结石史、排尿酸药无效患者。用法用量:别嘌醇:口服,成人用量:初始剂量一次50mg,一日1~2次,每周可递增50~100mg,至一日200~300mg,分2~3次服,每2周检测血和尿尿酸水平,如已达控制目标,则不再增量,如仍高可再递增。但一日最大量不得大于600mg。非布索坦:口服,起始剂量为40 mg,每日一次。如果2周后,血尿酸水平仍不低于360mol/L,建议剂量增至80mg,每日一次。2、促尿酸排泄药(推荐苯溴马隆):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适合肾功能良好者,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30ml/min时无效,尿尿酸大于600mmol/d时不宜使用。用药期间多饮水,尿量保持2000ml/d,并服用碳酸氢钠3~6g/d。用法用量:苯溴马隆:成人起始剂量50mg,每日一次,早餐后服用。1-3周后据血尿酸水平调整剂量为每天50-100mg。肾功能不全时(Ccr痛风症状(体征)消失后,应继续坚持所有的治疗手段,以保证血尿酸长期维持在目标值范围。在血尿酸达标后,可尝试减少药量,如血尿酸还在目标值范围内,可再次尝试减少药量,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最小维持剂量。六、自我管理和定期复查自我管理和定期复查是痛风规范治疗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一)自我管理了解痛风的发病机理、过程和治疗方面的知识。了解自己的综合治疗方案、措施、目标和预后。预防、监测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和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放松心情,将心理调节纳入日常生活。很多人得了痛风,就怨天尤人,消极悲观,认为一旦患病,就会终身痛苦。其实不然,早了解规范化治疗方案,坚持规范化治疗,就能避免高血尿酸带来的危害和并发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吃什么?吃多少?是病友们都面临的一个大难题。食物的品质、产地、成熟程度、水分含量等因素都会影响食物的嘌呤含量,有些食物还没有嘌呤含量测定的数据。病友的年龄、工作强度、身高、体重等各种不同因素决定了病友们的饮食结构不可能千篇一律。低嘌呤饮食控制必须兼顾到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热量的合理均衡。怎么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既能满足到身体的营养需要,又能控制血尿酸达标,还能尽量减少维持药量呢?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跟大家分享:①优先选择低嘌呤含量的食物。②不吃动物内脏、啤酒、肉汁、浓汤等高嘌呤含量的食物。③尽量少吃或不吃菌类、豆类、豆制品。④嘌呤易溶于水,肉类先煮一下再食用。⑤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食物数量,保证充足的营养。⑥使用最小剂量药物控制使血尿酸达标。⑦勤查血尿酸,通过检查结果反推饮食结构和用药是否合理,控制稳定后就有了适合自己的食谱。(二)定期复查在调整降尿酸药物过程中,每2-5周测定一次尿酸,尿酸测定是调整药物剂量的依据,也有利于判断患者对治疗药物的依从性。定期复查规定项目,密切关注各项指标,可以减少药物使用,减小药物副作用的伤害,提高治疗效果。3- 6月复查一次的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6-12月复查一次的项目:肝功能、血糖、血压、消化系统B超、泌尿系统B超。
急性跟腱断裂多见于年轻活跃患者,在正常人群的发生率约万分之一。若未及时获得诊断及治疗,会导致下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目前关于急性跟腱断裂的诊断与治疗仍有很多问题未达成共识,本文试图通过文献回顾总结分析急性跟腱断裂诊断与治疗的现状。 一、急性跟腱断裂的诊断方法 急性跟腱断裂的诊断有赖于详细的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患者通常主诉突发疼痛,踝关节后方被打击感,甚至可闻及响声。体格检查可发现局部弥漫性肿胀,伴有瘀斑形成。可用的临床检查包括触诊跟腱的连续性、小腿三头肌挤压实验(Thompson试验)、俯卧屈膝试验(Matles 试验)、血压计(Copeland)和针刺(O’Brien)试验。 研究表明上述各种临床检查的敏感度分别为0.73、0.96、0.88及0.8,其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82、0.98、0.92及0.9。上述临床试验两项以上结果阳性便可确诊[1]。但是Copeland和O’Brien试验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有一定的创伤性,临床上较少使用;而触诊检查在非麻醉状态及亚急性期敏感度较低,Thompson试验及Matles试验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其它临床检查,基于后两项简便易行的体格检查可准确有效地诊断急性跟腱断裂。B超、MRI等影像学检查并不作为急性跟腱断裂诊断的常规检查,只有临床体格检查不能确诊时才考虑使用。 二、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 急性跟腱断裂行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一直存在争论。在20世纪初,急性跟腱断裂以保守治疗为主,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手术治疗逐渐成为急性跟腱断裂的首选方法,随之而来的是手术治疗所伴随的并发症。80年代中期开始,保守治疗又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M?ller等2001年报道了一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结果,112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被随机分为切开缝合手术治疗或石膏固定保守治疗,手术组59例患者使用Kessler端端缝合,术后跖屈30度短腿石膏托固定两周后更换为功能支具固定,同时开始负重及踝关节活动断裂;保守治疗组53例患者使用跖屈短腿石膏固定4周后更换为中立位短腿石膏继续固定4周。两组患者最终随访时功能指数没有显著差异,手术组有1例(1.7%)患者因术后跌倒发生跟腱再断裂,保守治疗组11例在(20.8%)行走时发生跟腱再断裂;手术组平均于术后54.9天恢复工作,而保守治疗组平均需要73.4天;手术组有1例发生浅表感染,8例皮肤疤痕粘连,保守治疗组1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手术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因此作者认为如能避免跟腱再断裂的发生,保守治疗的效果和手术相当,但是保守治疗的失败率较高,不适合于健康活跃患者。Kevin Willits等[2]2010年的研究同样发现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在小腿力量、踝关节活动度、小腿周径、患者功能评分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时跟腱再断裂的发生率亦没有差异,Kevin认为保守治疗成功的关键是使用支具固定并早期行功能锻炼,可有效地降低手术或保守治疗患者跟腱再断裂的发生,并可避免伤口感染等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多项前瞻性研究及荟萃分析认为从功能恢复角度来看,保守治疗能取得和手术治疗相当的效果,同时可避免手术相关并发症,但是手术治疗患者的功能恢复更快,可更早的恢复工作,并且跟腱再断裂发生率相对较低,患者满意度更高。[3-5]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2010年发表的急性跟腱断裂临床治疗指南将保守治疗作为可选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个人要求选择治疗方法[1]。对于糖尿病、神经病变、免疫缺陷、年龄>65岁、吸烟患者、活动量少、肥胖(BMI>30)、周围血管病变、局部或系统性皮肤病患者,手术为相对禁忌,可考虑行保守治疗。 三、是否一定需要行屈膝位固定吗? 传统观念认为由于组成跟腱的腓肠肌跨越膝关节及踝关节,因此在治疗跟腱断裂时屈膝踝关节跖屈位固定可以使腓肠肌松弛从而减少跟腱的张力利于愈合,因此,相当一部分骨科医生仍旧使用长腿石膏托固定来治疗跟腱断裂[6],这也是目前国内基层医院骨科医生首选的方法。但是Davis WL Jr等在1999年通过尸体生物力学研究就发现,将踝关节固定于跖屈20~30°位,跟腱基本处于无张力状态,并且不受膝关节伸屈位置的影响。Trickett RW等[7]使用B超测量急性跟腱断裂患者跟腱断端间隙发现当踝关节处于最大跖屈位时,跟腱断端间的间隙最小,并且与膝关节的伸屈位置没有关系。Wray等[8]使用尸体研究证实急性跟腱断裂踝关节的最佳固定位置为跖屈28°而无需至极度跖屈位,在此位置上跟腱断端便可获得良好的对合接触,同样和膝关节的伸屈位置无关。由此可见,长腿石膏屈膝位固定治疗跟腱断裂是没有必要的,踝关节跖屈20~30°短腿石膏托固定可安全的用于治疗跟腱断裂,并且可避免影响膝关节功能。 四、手术方法选择 跟腱断裂手术方法包括切开缝合、经皮手术和小切口手术,传统切开手术的并发症相当较高,包括伤口感染、皮肤坏死、延迟愈合、关节僵硬等,近年来许多学者尝试使用经皮手术或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以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研究表明经皮手术或微创小切口手术和传统切开手术相比,能获得相似的功能康复,并且患者功能康复更快,切口相关并发症更少,皮肤粘连亦较少发生,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减少,各种手术方法的跟腱再断裂发生率没有差异。[9-11]因此,一般认为对于非专业运动员,微创手术较开放手术更具有优势。而微创手术在专业运动员的疗效尚需进一步的研究。[9] 和其他肌腱一样,跟腱的缝合方法多种多样,McCoy BW等[12]使用尸体标本的生物力学研究表明断裂的跟腱使用krackow、kessler或bunnell法行双股缝合后,其力学强度没有显著差异。[13]并且荟萃分析亦无法证实缝合方法的优劣。 在治疗慢性跟腱断裂时,由于跟腱长度的缺失,可使用自体组织、异体肌腱或生物材料来弥补缺损,加强修复跟腱的强度[14],但是在急性跟腱断裂患者中应谨慎使用,Pajala A等[15]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和直接端端缝合相比,使用腓肠肌筋膜瓣加强修复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评分、跟腱再断裂率及跟腱延长情况无明显优势,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主观及客观小腿力量评估、穿鞋问题、踝关节活动均无差别,相反加强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切口更长,并发症更多。生物材料在急性跟腱断裂中的使用仅有少数初期报道,Giannini于1994年报导使用聚丙烯加强修复跟腱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是目前缺乏大规模的对照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尚需进一步研究。 五、使用功能性支具早期康复锻炼的意义 以往治疗跟腱断裂使用石膏固定6~8周,然后开始踝关节功能锻炼,患者康复较慢,功能恢复亦不甚理想。越来越多的文献证实不管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早期康复锻炼是安全有效的。踝关节跖屈位固定两周后应尽早使用功能支具保护避免背伸超过中立位并早期负重锻炼,患者能更早恢复自主行走,下肢力量及功能恢复更快更好,功能评分及满意度较高,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6]这也是美国骨科医生协会关于急性跟腱断裂治疗指南的建议。[1]但是患者需有良好的顺应性,否则会产生相关并发症。 六、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抗凝治疗的必要性 下肢创伤及长期制动是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Nilsson-Helander[17]的前瞻性研究显示在95名急性跟腱断裂患者中,不管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8周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发现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达34%(32例),5例为高位深静脉血栓,27例为远端静脉血栓,有症状患者有10例,其中3例发生肺栓塞,均为保守治疗患者。但是Lapidus[18]通过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发现使用法安明对急性跟腱断裂术后患者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并不能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因此尚无法明确预防性抗凝治疗的必要性。 七、小结 结合病史和体格检查,急性跟腱断裂的诊断并不困难,常用的临床试验两项结果阳性便可确诊,其中Thompson试验及Matles试验操作简单并且敏感性显著高于其它临床检查。B超、MRI等影像学检查并不作为急性跟腱断裂诊断的常规检查,只有临床体格检查不能确诊时才考虑使用。 保守治疗远期功能疗效与手术相似,并发症低,但是再断裂率相对较高,适用于年龄大、活动要求低的普通人群或手术禁忌者;手术治疗功能恢复快,运动恢复程度高,同时并发症亦较高,适用于年轻、活动要求高的患者。微创手术在普通人群的疗效和切开手术相当,但并发症较低,临床结果令人鼓舞,但是在专业运动员缺乏相关研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跖屈位短腿石膏托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急性跟腱断裂的治疗,长腿石膏屈膝位固定并无必要。 术后短期固定制动两周后应更换功能支具行早期踝关节活动和负重,有助于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 尽管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急性跟腱断裂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但是预防性抗凝治疗作用并不确切,其临床应用价值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从rice到police随着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亦不断提升,相应的运动损伤发病率较以往大增。良好的运动防护可以有效的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而一旦发生损伤,正确的治疗可促进伤病的恢复。踝关节扭伤是临床常见运动损伤,占运动损伤的40%,因对其认识不足(包括部分医生),常导致治疗延误,甚至发展成踝关节慢性不稳定而需手术治疗。对于急性踝关节扭伤,如果处理得当,80%的患者可以恢复正常。 踝关节扭伤后主要表现为伤后即感踝关节(肿)痛、(伴/不伴)活动受限。 RICE原则 一、Rest(休息):尽量减少踝关节活动。可用石膏或支具短期固定制动。 二、Ice(冰敷):局部冰敷,每次 10-30 分钟,每天3次以上。 三、Compression(加压):适当压力的弹性绷带包裹可减轻肿胀。 四、Elevation(抬高):抬高患肢,高于心脏位置,增加静脉回流,促进消肿。 但最近的研究表明,早期保护下的负重可加快踝关节扭伤的恢复,即 POLICE 原则 1、 Protect,做好保护,防止受伤处再受创,早期支具的使用。 2、 Optimal Loading,适当负重,让肌肉不能因为受伤而“休息”。避免肌肉的萎缩及关节本体感觉的弱化,同时有助于肢体肿胀消除,避免废用性骨质疏松的发生。 3、 Ice,冰敷,禁止使用药物外及热敷。 4、 Compression,加压包扎患处。 5、 Elevation,间隙抬高患肢。 升级版的POLICE原则非常强调早期活动,尽管有研究认为两者在扭伤6-8周以后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经POLICE原则治疗患者在伤后前4周效果明显优于RICE原则,可使伤者尽早返回工作岗位。 踝关节扭伤后应当严格遵循上述原则处理,建议尽早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接受最合理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提醒大家,禁止使用药物外敷(红花油等)、针灸及手法按摩等错误治疗,此类方法无明确科学证据支持,甚至会因处理不当而加重病情。
阶段一、术后3周内: 1、术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支具固定踝关节于中立位,冷敷(每天3~5次,每次10~15分钟),间隔2~3天伤口换药检视伤口,如伤口有红肿需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时联系手术医生。 2、伤口如无渗出红肿,麻醉消退肢体力量恢复即可佩戴使用充气步行靴(图一),开始负重行走(根据自身感受决定负重程度,合并距骨软骨损伤术后一月内需扶双拐,不可完全负重,以免影响软骨生长),生活自理。如有疼痛不适可以适当扶拐支撑,注意防止跌倒意外损伤。 3、足趾背伸、跖屈、并拢、分开锻炼;小腿前方及后方肌肉交替舒缩练习,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回流。每天取下支具数次,行踝关节被动及主动背伸和外翻活动(逐渐增加活动度,直至恢复和对侧正常一致),避免踝关节及距下关节粘连僵硬。每组做15~30次,每天3~5次。图二 4、仰卧及侧卧位直腿抬高练习及膝关节伸屈练习,抬臀锻炼,避免大腿肌肉及躯干核心肌肉萎缩。每组做15~30次,每天3~5次。图三 5、踩球练习,松解足底筋膜。每天3~5次。图四 6、平时间歇抬高患肢活动关节,避免久坐久立。 7、建议术后服用消炎镇疼药两周,缓解疼痛,便于功能康复。 二、术后4-6周 1、如有软骨损伤,术后一月门诊复诊行PRP(富血小板血浆)关节腔注射治疗促进软骨修复。 2、除踝关节背伸、外翻活动以外,增加踝关节跖屈及内翻活动度锻炼(主动和被动活动相结合,逐渐增加活动度,直至恢复和对侧正常一致),增加负重跟腱牵拉训练及踝关节抗阻背伸、外翻及跖屈锻炼(使用弹力带)。每组做15~30次,每天3~5次。图五 三、术后6周后 1、增加踝关节内翻活动度及力量训练,每天3~5次。(图六) 2、斜板站立训练 每天3~5次 图七 3、本体感觉训练,每天3~5次。 单足支撑 图八 离心、向心运动,开始双足负重,逐渐增加患肢的负重,恢复良好可练习单足负重。注意保护,防止跌落损伤。 每天3~5次。图九 侧向移动及上台阶 每天3~5次。图十 多向运动 每天3~5次。图十一 4、固定自行车训练 5、 可逐步弃用行走靴改用硬支撑护踝并逐步过渡到正常鞋 注意事项 1、功能完全康复前禁穿高跟鞋 2、术后半年开始运动,对抗性高强度运动术后一年 3、康复进度、锻炼强度及次数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感受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注意密切门诊随访 4、功能锻炼时需注意防护,避免意外损伤 5、有专业康复治疗师指导、辅助及保护下康复锻炼更安全有效。 6、仅供参考。 本文系薛剑锋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在门诊拇外翻患者经常会问能否微创手术。 理论上讲任何外科手术都有微创化的趋势。 微创手术必须能达到开放手术相同的手术效果才有其临床意义,那就是通过截骨矫正骨性畸形,截骨部位稳定性及跖骨长度的有效维持。 但目前来说囯内大多数的"微创手术"就是拇趾骨赘的经皮磨除或第一跖骨截骨后自然回缩,常常造成拇外翻复发,拇内翻畸形,第一跖骨短缩抬高及转移性跖痛,二期翻修手术也非常困难。 至少目前来说对于“拇外翻微创手术”需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