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女士还在为她宝宝的手多了一根指头是否去手术而举起不定,它除了了影响美观还会不会有功能上的影响,可手术的效果又会怎样呢?【专家解疑】多指畸形是一种常见和引人注意的手部畸形。早在3000年前的古代文献中就有记录,1982年国际手外科学会先天性畸形学会报告中指出,在亚洲人中最常见的手畸形是多指。多指分为三种主要类型:桡侧——拇指重复(分叉拇指,其又分为7种类型);中央——食指、中指或环指重复;和尺侧——小指重复。另外重指还包括尺侧重复肢畸形,或称镜像手,是一种极少见的畸形。鉴于手部畸形种类繁多、其治疗是非常困难和复杂;世界著名的手外科大夫Flatt曾警告:“先天性畸形是手外科医生面对的最困难的问题之一”,Milford也认为“对即使是相似的手部畸形,也不能制定一个标准化的手术方法”。因此,对于孩子的手畸形,不单是家长需要对此有所了解,作为儿童骨科大夫也需要高度重视。1. 分叉拇指(桡侧多指)分叉拇指意指拇指的完全或部分重复,这是白种人和亚洲人中最常见的多指畸形,发病率为新生儿的1/3000。多为单侧性。分叉拇指的病因不清楚。大多为散发,这提示该病与环境因素有关,而与遗传因素无关。在小鼠妊娠期给予阿胞嘧啶可使子代出现桡侧多指畸形。典型分叉拇指为孤立畸形,不伴其它畸形综合症,偶尔有报告伴内脏畸形的,特别是手-心综合症。2. 尺侧多指小指多指发病率约新生儿的1/300,是其它重指的8倍。根据重复的程度,将尺侧多指分成三种类型:Ⅰ型,仅有软组织重复;Ⅱ型,包括骨组织在内的部分重复指;Ⅲ型,包括掌骨在内的指列完全重复,这种类型少见。3. 中央多指中央多指为食指、中指、环指的重指,很少单独发生,常伴有复杂的并指畸形,最典型的类型是Ⅱ型中央多指隐藏在中指和环指的并指中间。食指多指和中指、环指的多指并指畸形可能伴有足部多趾和并趾畸形。4. 多趾是足趾最常见的畸形,即足趾数目超过5个。多趾可发生于已经明确的某些遗传性综合征,但最常见的是以一个独立的畸形存在,其总的发病率约为存活婴儿的2‰。【专家建议】1. 分叉拇指几乎都适于手术矫正,不仅可以明显的改善外形,还可改善功能。一般在18个月时手术重建,但尽可能不晚于5岁。以后可能需二次手术,8-10岁时对晚期成角畸形和不稳定可能需要做关节融合。单纯切除发育不良严重的多指结果大多不满意,因为可出现进行性的成角畸形和不稳定。晚期成角畸形和不稳定是最常见的并发症,需要韧带重建、楔形截骨甚至关节融合。其它并发症有感染、畸形、瘢痕挛缩、关节僵硬、肌腱滑动受限、原重指处残留突出,和虎口狭窄,2. 尺侧多指 对于Ⅰ型尺侧多指不宜根部结扎,因有报告出现致命性出血的危险,Ⅱ型多指通过椭圆形切口切除,一般在1岁左右,一个常见的并发症是由残留的重复掌骨头引起的难看的隆起。Ⅲ型尺侧多指的手术往往还要切除多余的掌骨及附属组织。3. 中央多指 中央孤立性多指的治疗遵循多指重建的手术原则,将极度发育不良的手指切除。中央多指并指的手术方法有切除多余指、并指重建或修整为三指手。对这些复杂畸形要求敏锐的判断和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手术设计。4. 多趾的治疗是切除多余的足趾。当考虑手术矫正这些足趾畸形时,必须考虑几个因素,包括外形美观、疼痛以及穿鞋是否困难。只有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后,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结果。术前应拍X线片,以明确是否有多余的跖骨与多趾构成关节,达到切除多余足趾的同时,将多余的跖骨一并切除。否则,残余的跖骨在长大后使足掌宽大,不但外观不好看,而且对于穿鞋和行走都有不良影响。
罗女士如愿的生下了漂亮的公主,可美中不足的是宝宝的三个脚趾头并在一起了,她想起以后公主长大的时候要穿漂亮凉鞋还是觉得忍痛给宝宝做了分离手术。那并指有没有必要动手术呢。骨科专家来解答。【专家解疑】并指,又称“蹼状指”,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手指未能分开,是最常见的手部先天性畸形,发病率为1/2000,具体病因不清楚,一般认为并指起源于妊娠第7-8周时指芽的生长发育异常减慢。简单并指指仅有皮肤或其它软组织桥接在一起;复杂并指的两指共用骨性结构。【专家建议】1.关于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来分开并指,使其外观和功能接近正常手指,大部分孩子只需要一次手术,部分复杂多指需要接受多次手术。因为大部分并指畸形在分指以后,会有两个相邻指间皮肤的缺如,需要取孩子自己其他部位(如腹部皮肤)的皮肤移植在缺损区,所以在等待合适的手术年龄时,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按摩指蹼,以伸展指间皮肤,以利于后期手术。手术重建最好在学龄前,1岁半后儿童行手术矫正较好,特别是连接处的最终外形较好。过早手术有发生指蹼向远端移位和收缩的倾向。如果仅有第2或3指蹼间的并指畸形,而无其它的畸形,手术至少应推迟到18个月。如果不同大小的手指完全受累,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并指,最好在6-12个月之内早期分离,因为可能会发生手指的成角、旋转和屈曲畸形。这些畸形很难矫正,预防这些畸形比可能发生远端指蹼的移动和挛缩为好。当多指受累时,应首先松解边缘指,6个月后再松解其它并指。禁忌同时松解一指的桡侧和尺侧,这样可导致指坏死。2.足的功能主要是负重,且位置隐蔽,足部的并趾很少影响足的功能,只在影响足的外形美观时,才有手术指征,其手术方法和手术时机的选择与手的并指相同。3.综上所述,并指或者并趾有多种类型,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畸形的类型来制订,手术极为精细和复杂,需要由有丰富儿童骨科知识和经验的大夫来进行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本文系梅海波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小明在他爸爸的陪同下来到医院就诊,因为他的形象气质差让他在同学们中成了不可一少的笑柄。他的肩膀一边高一边低,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尊心越来越强的他还是要来试图改变,来骨科专科专家咨询。【专家解疑】正常情况下,孩子的双侧肩膀是一样高的,当出现持续性的肩膀一高一低,往往与以下几种情况有关:1. 颈椎的寰枢关节(颈椎的第一、二个椎体间的关节)旋转性移位:这大多是因为位于寰枢关节前方的上呼吸道炎症引起固定关节的韧带松弛,导致关节移位、头部偏斜和颈部疼痛不敢活动,进而继发性引起颈肩部肌肉紧张和肩膀一高一低。2. 先天性高肩胛症:是因为一侧肩胛骨先天性高位,未下降到正常水平所致。主要表现为一侧肩胛骨明显高于对侧肩胛骨,而且减小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先天性或者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者是因为先天性脊柱椎骨发育异常,后者可能是因为脊柱两旁软组织牵拉力量不平衡,引起脊柱结构和排列紊乱而导致肩膀一高一低。这两种畸形都需要严密观察,必要时佩戴矫形支具治疗,伸直手术治疗。3. 姿势性高低肩:往往与平时习惯性姿势有关,如长期坐姿不正和用单肩书包,使肌肉和软组织习惯于维持不正常姿势而形成高低肩。【专家建议】1. 颈椎的炎症所致的体态不衡,在消除炎症和牵引颈椎关节复位后,症状自然会逐步好转。2. 对于先天性的肩膀一高一低,这种畸形较复杂,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3. 我们平常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纠正不良姿势,可以预防不良习惯所致的高低肩。
李女士在给她小孩穿衣服时老是感觉吃力,小孩的手是长了有那么僵硬的骨头吗,原以为小孩只是没得在跳舞上的天赋罢了,可随着时间的增长,李女士却越来越觉得不太对劲,才跑到医院来体检。原来是多发关节挛缩在做怪。【专家解疑】肘关节是手臂的上臂和前臂之间的关节,它一个复合关节,由上臂的肱骨远端和前臂的尺、桡骨近端之间关节面及其外面包绕的关节囊构成,即三个关节共居同一关节囊而成。当关节内外的正常组织的结构(主要有骨骼、肌肉、神经、关节囊、皮肤)和功能受到破坏时,就会影响关节屈伸和旋转活动。【专家建议】在孩子刚出生就发现肘关节弯曲障碍,需要考虑的情况有上肢的臂丛神经损伤、肘关节周围的骨折、先天性或者外伤性桡骨头脱位、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如果是平时突然发现孩子出现肘关节屈曲障碍,需要考虑牵拉上肢引起的桡骨头半脱位,或者是关节周围的骨折、感染等情况。这是家长应该尽快带孩子到儿童骨科就诊及治疗。
张女士的小孩生下来,却发现宝宝的左手比右手短小,心里很是担忧,担心宝宝以后的生活受影响,且影响美观,纳闷的张女士带着宝宝来医院咨询专家。【专家解疑】我们所说的手臂是指除了手部以外的胳膊(肱骨)和前臂(尺桡骨)两个部分,引起手臂短小的原因有早产、营养不良、先天性畸形、遗传性疾病、内分泌异常性疾病、外伤等。以下就这些原因予以分别讲述。1.早产儿和营养不良的孩子 早产儿因为出生肢体发育不完全,自然会有四肢和躯干的短小;而营养不良的孩子因为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导致生长缓慢导致肢体短小;2.先天性桡骨缺如(桡侧轴旁性缺如);其真正原因仍不清楚根据Gegenbauer理论上肢由一个主干和四个副射线组成桡骨舟状骨大多角骨第1掌骨及拇指两节指骨组成第1副射线当第1副射线的发育抑制时则出现先天性桡骨缺如同时拇指也常缺如而先天性畸形主要表现为前臂短小和弯曲。3.患多发性关节挛缩症的孩子;一般认为胎儿肢体在子宫内失去运动能力,导致肌肉关节囊及韧带纤维化,引起以全身多个关节僵直为特征的综合症。这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肢体细小关节僵硬,一般没有肢体短缩。患骨骺发育不良的孩子;是因为骨骼的生长核的发育迟缓和异常导致肢体的短缩畸形,往往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4.患佝偻病的孩子;主要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是因为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体内钙、磷代谢失常,最终发生骨骼钙化障碍、软骨堆积、骨骼畸形的一种慢性疾病。其表现除了手臂短小外,临床常见症状有方颅征、肋骨、串珠、鸡胸、手镯征等。方颅征的临床表现是头盖骨前面两倾比较凸起,使头顶呈方形;肋骨串珠的临床表现是胸骨两侧肋软骨与肋骨连结处骨骺增大而鼓起,外观像一串小珠子;鸡胸即胸廓向前鼓出;手镯征即手腕骨,骨骺增大像戴一手镯。另外,下肢骨骼钙化不良又受全身重量所压以致出现弯曲,两腿或向内或向外弯曲形成“X”形腿或者“0”形腿。幼儿患佝偻病时囟门闭合也较正常孩子晚。 新生儿肱骨或者尺桡骨骨折;因为新生儿期的骨折导致骨折端重叠引起肢体变短,一般只要肢体骨骼没有明显的成角、旋转畸形,孩子的骨骼骨折愈合都可以自己恢复到正常长度。5.侏儒症;是发育早期脑垂体前叶分泌激素严重不足或缺如,导致发育明显落后伴性腺发育不全,第一、二性征不全或缺乏的综合征,所以也称垂体侏儒。临床上两种,一种是原发性,就是垂体本身由于器质性的原因所造成的功能不足,原因尚不明确,多属于遗 传性疾病。原发性垂体侏儒多见于男孩,初生时正常,1-2岁左右发育也正常,一般3-4岁开始发现生长发育 落后,同时会显出智力的落后。一种是继发性,即由于垂体周围组织有各种病变,包括肿瘤,如颅咽管瘤、垂体色素瘤等;感染如脑炎、脑 膜炎、结核病;血管病变及外伤。。6.其他疾病:如呆小症(先天甲状腺发育不全或功能低下造成幼儿发育障碍的代谢性疾病)、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软骨营养不良(一种始于胎儿的软骨发育障碍,以长骨受累最重,表现为四肢与躯干比例失常的侏儒症)、糖原累积症(组织中糖原过多的一组疾病)都可以导致骨骼发育不良、肢体短小,。【专家建议】1.对于早产儿得到有效治疗,没有并发症的话,可以得到正常的发育。营养不良的孩子在纠正营养缺乏后也可以得到正常生长。2.而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桡骨缺如的治疗很困难且复杂,早期需要矫形支具避免前臂和腕关节过度变弯,后期需要多次骨骼矫形手术使前臂和腕关节的外观和功能得到改善。3.患多发性关节挛缩的肢体细小关节僵硬治疗很困难,宜出生后尽早到儿童骨科进行矫形和药物治疗。4.佝偻病治疗方法一是针对病因治疗,同时用矫形支具预防和纠正肢体畸形,部分病例需要儿童骨科大夫进行手术纠正骨骼畸形。5.像侏儒症,该病导致生长激素缺少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使肢体短小,应该尽早明确诊断后进行激素和手术治疗,可以改善畸形总之,小孩的先天畸形需要早期诊断和根据病因予以相应治疗。本文系梅海波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近2个月,金女士的儿子右膝关节内侧疼痛,跛行,膝关节不红不肿,到医院检查,医生怀疑有股骨头坏死,建议照片明确诊断。金女士听说要照髋部X片,怕影响小孩将来的生育,不同意照片。医生做了很多解释工作,为了诊断,一、两次照片影响很小,况且可以进行局部防护,影响就更小。金女士这才同意照片,结果确诊为股骨头坏死。前面我们了解到常规放射检查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偶尔一两次短时间的检查,对人体危害有限,一般不必过虑辐射损伤。人体各部位细胞对X射线的反应程度不一,敏感部位和组织有性腺、甲状腺、乳腺、眼球等,其中以性腺最为敏感。如果确因病情需要进行X线检查,一定要做好防护,检查时用铅皮保护生殖器、甲状腺、眼球等射线敏感的部位,“顶盔挂甲”做好防护。【专家建议】1. 儿童能用B超检查的尽量别用X射线检查;非用不可的,也应该选择辐射剂量相对较小的X光片,而避免使用X线透视。2. 青少年照X射线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如果直接照射下腹部和性腺容易造成成年后不孕不育,小儿骨髓受照射后患白血病的危险性要比成人大,因此青少年体检时不需把X检查列为常规检查。3. 女性孕期X线照射可能引起胎儿畸形、新生儿智力低下、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缺陷,因此孕期尽量不要做X射线检查,因检查疾病原因而必需要做的,整个孕期最好不要超过两次。4. 如诊断治疗要求必须做X射线检查,应穿戴铅保护用品。应对非受照部位,特别是性腺、甲状腺、眼球等对X射线反应敏感的部位用铅皮进行防护,穿戴防护设备,在接受检查时可主动向医生提出。5. X射线机处于工作状态时,放射室门上的警告指示灯会亮,此时候诊者,一律在防护门外等候,不要在检查室内等候拍片。检查结束后要及时离开检查场所。
体格检查固然很重要,但医生毕竟是“人”而不是“神”,通过肉眼和手不能明确肌肉与骨骼深部病变的具体情况。因此必要的特殊检查对疾病的诊断也很重要。小明的爸爸对医学很感兴趣了(我很怀疑他当初学错了行当,也许他是太关心小明的成长吧),他又提问了:除了X线检查是小儿骨科常用的特殊检查,还有哪些特殊检查呢?【专家解疑】小儿骨科最常用的特殊检查是X线检查,常用的还有:CT、核磁共振(MRI)、B超、放射性同位素检查、肌电图与诱发电位、小儿关节镜、病理活检等。X线检查对于骨骼系统疾病和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及为重要,包括:透视、血管造影、关节造影、照片等。X线检查做为大体检查发现病变部位,则CT对骨骼系统的局部病变检查具有很多优点:无影像重叠,分辨率高,并且可以进行三维重建。核磁共振(MRI)是最现代的诊断方法之一,它减少了X线检查给患儿带来的损害,并且在骨骼、关节软骨、肌肉、软组织的检查中,均有良好的组织对比度。B超对软组织肿瘤、关节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B超还可以引导穿刺活检。放射性同位素检查包括:同位素骨扫描,放射免疫测定,骨密度测定等。同位素骨扫描可以早期诊断骨病变,可以发现全身骨骼的病变,可以鉴别良恶性骨肿瘤等。肌电图与诱发电位可以确定肌源性与神经源病变。小儿关节镜的应用,对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次革命,开辟了小儿骨科微创手术。病理活检系取活体组织,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诊断的方法,对于诊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包括穿刺活检和切取活检。【专家建议】1. 透视的损害较大,儿童一般不要做为常规检查;建议选择先进的照片。2. 首选X照片发现骨骼的病变部位,然后根据情况选用CT或MRI检查。3. 同位素骨扫描可以早期诊断骨髓炎、骨软骨病等,可以发现全身骨骼的病变,并可以鉴别良恶性骨肿瘤,故有不可低估的作用。4. 诊断不明确时可以通过病理组织活检来明确诊断,活检是确诊最可靠的依据。5. 相信医生,为了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该做的特殊检查必须做。当然有疑问时,可以向医生请求解释。本文系梅海波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众所究知,肌肉与骨骼在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小明的爸爸是一个高中老师,对小明的骨骼发育非常重视,他多次提问:家长怎样观察或初步的检查来了解小儿骨骼的发育?其实这个问题有很多年轻的父母都提到过。【专家解疑】小儿骨科是骨科的一个分支,小儿骨科的观察与查体,应按顺序进行。小儿需脱去衣裤,对极小的细节也应仔细检查,其基本的检查方法包括: 眼看 、手摸、活动、测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站立的姿态和姿势:小儿站立后应从背后、前面和侧面观察其站立姿势和身体外貌,观察脊柱和四肢有无明显畸形。2.步态:步态异常的原因有肌肉无力、骨与关节畸形、神经病变、心肺疾病等。常见典型异常步态有:剪刀步态、共济失调步态、摇摆步态、跨阈步态、跛行步态(如升降式跛行、避痛性跛行、臀中肌跛行)、间歇性跛行等。3.畸形:首先确定畸形的类型及具体位置,然后进行肢体长度与成角畸形的测量。4.关节活动范围:包括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的范围。5.肌肉力量与肌肉张力的观察。【专家建议】1.小儿骨科的检查,如果进行左右肢体对比,或者与同年龄的正常儿童进行对比,就会很容易发现异常。这个对比原则对家长初步检查与观察小儿很重要。2.小儿脊柱及四肢骨与关节的红、肿、热、痛,形态异常,畸形,关节活动受限,步态异常等均属于小儿骨科的问题,家长应及早发现,及时到小儿骨科门诊检查。
三岁的星星今年上了幼儿园。不比不知道,星星妈妈发现自己的孩子比同龄的小朋友矮了近半头,这是怎么回事?夫妻俩的个子都不矮,星星每天都喝牛奶,也不缺钙啊!有星星妈妈这样烦恼的母亲还真不少,不少家长都为孩子身体长得慢而发愁。孩子的身高到底和什么因素有关?几岁以前干预是最佳时机?【专家解疑】人的生长有两个高峰期:一为出生到1周岁;另一为青春发育期,即12—14岁。人体身材的高矮取决于种族、遗传、营养、锻炼等因素,前二者是无法选择和改变的,但膳食中营养结构的改善及体格锻炼则可通过人为的努力而实现。以日本为例,日本人以身材矮小著称,但随着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注重青少年的体能锻炼,积极推行儿童每日喝牛奶的措施,当今日本人的身材已不再矮小。近十年来我国物质日益丰富,加上独生子女的增多,为子女提供最佳的营养,因此,当代子女通常较父辈的身高要高得多。小儿初生时身长一般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增长25厘米,即1岁身高为75厘米,2岁以后计算身高的公式为:身高=周岁数×5+75。人的生长有两个高峰期:一为出生到1周岁;另一为青春发育期,即12—14岁,此时受体内激素水平升高的影响,身高在短期内飙升,一般每年可长7—10厘米,有的甚至10厘米以上。身高主要取决于长骨的增长,而长骨的生长又是骨细胞增长和骨盐沉积的结果。在人体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物质是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可出现身材矮小,生长激素在睡眠状态下分泌较多,因此有“睡眠足则长个头”之说。蛋白质是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要有正常的生长发育,在小儿的膳食中必须含有1/3—1/2的蛋白质,而蛋白质主要来源于肉类、蛋类、鱼类、奶类和豆类等,建议幼儿及青少年的饮食中应配备有该类物质,以保证体内足量的蛋白质供应。专家还介绍,构成人体骨骼的主要成分为钙、磷,若人体内钙和磷缺乏,则会影响小儿骨骼的生长发育,如小儿佝偻病引起的骨骼畸形。幼儿及发育生长期的青少年犹应注意多摄入含钙食物,如奶制品、海产品、蛋类、豆制品及绿叶蔬菜等。此外,还注意多晒太阳,紫外线能更好地促进钙在骨骼中的沉积,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C、D及锌、铁、镁等物质也能间接地影响身高,是长身高所需的另一类物质,该类物质存在于胡萝卜、番茄、虾米、紫菜等物质之中,可适当补充。另外,体格锻炼也是促进身高的重要环节,适当的运动有利于促进长骨的生长,运动应持之以恒,最合适的运动是游泳、跳绳、篮球等。【专家建议】1. 家长对小儿生长发育过程应有充分的认识,千万不可操之过急,盲目地为小儿补充各种营养素;2. 建议每天早、晚各喝一次牛奶,每天吃一个鸡蛋,多吃鱼、虾、黄豆、海带等;3. 充足的睡眠,适当的体育锻炼;4. 如果身材矮小,建议到儿童医院进行系统的检查,如体内激素水平及人体生长激素水平测定、骨龄检测、头颅CT或MRI检查等,以确定引起小儿身材矮小的原因,根据病因进行治疗。本文系梅海波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婷婷今年8岁了,聪明活波,人又长得可爱,特别是两腿修长,同事及邻居非常羡慕。然而婷婷6岁之前,她父母为了她的双腿没有少操心过,经常去医院看医生。1岁之前,双下肢向内翻,呈“O” 型腿。2岁之后,又开始出现双下肢向外翻,呈“X” 型腿。直到6岁时双下肢才又变直,现在可是美丽修长。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儿童下肢发育过程中的“钟摆现象”。【专家解疑】什麼叫做兒童骨骼成長的鐘擺現象呢( pendulum phenomenon )?什么是儿童下肢发育过程中的“钟摆现象”?这是说,儿童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因为受到出生前胎位的影响,先天体质的差别,再加上生产过程的压力,下肢通常有倾向 “O” 型腿的外型,這種 “O” 型腿,隨著學習走路而負擔體重,承受不了負荷,而有加重的傾向!这种 “O” 型腿,随着学习走路而负担体重,承受不了负荷,而有加重的倾向,一直到了兩歲左右,肢體有自動矯正卻容易過度矯正的情形發生,便相反地產生了 “X” 型腿。 一直到了两岁左右,肢体有自动矫正却容易过度矫正的情形发生,便相反地产生了 “X” 型腿。 而 “X” 型腿在 2 至 4 歲時,因為關節負荷隨體重及活動力而加重,並在不正確的坐姿及蹲姿推波助瀾下而加重了程度! 而 “X” 型腿在 2 至 4 岁时,因为关节负荷随体重及活动力而加重,并在不正确的坐姿及蹲姿推波助澜下而加重了程度。幸运的是,超过了四岁,又开始会自动矫正,到了六、七岁已逐渐接近正常了。这种由 “O” 到 “X” 到直的变化,就好像是时钟的钟摆一样,所以称做 “ 钟摆现象 ” ;而其中过程所产生的 “O” 型腿及 “X” 型腿,我们通称为“非疾之病” ——是一个问题,但却是一个不必太担心的问题。不只如此,同樣的現象,同樣的道理,也會出現在所謂的“ 內八字 ” 及 “ 外八字 ” 的行走姿勢上!不只如此,同样的现象,同样的道理,也会出现在所谓的“ 内八字 ” 及 “ 外八字 ” 的行走姿势上。而一般人所常听到却不是很了解的 “ 扁平足 ” ,也是属于同一类型的问题。 讓一般的家長對這些問題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至於太緊張地 “ 輕病重醫 ” ,或太疏忽地 “ 重病輕醫 ” ,甚至學習如何好好地養育出肢體健康的兒童,便是很重要的一個課題。 让一般的家长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至于太紧张地 “ 轻病重医 ” ,或太疏忽地 “ 重病轻医 ” ,学习如何好好地养育出肢体健康的儿童,是家长或照护者心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根據我們對台南市近千名學齡前兒童的研究,發現現代兒童有明顯的鐘擺現象出現。根据对学龄前儿童的研究,发现现代儿童有明显的钟摆现象出现。 以四至六歲的兒童為例,有“ 內 ”“ 外 ” 八字者有 30% ,有 “O”“X” 型腿者有 50% ,有扁平足者有 65% !以四至六岁的儿童为例,有“ 内 ”“ 外 ” 八字者有 30% ,有 “O”“X” 型腿者有 50% ,有扁平足者有 65% 。 發生率可謂蠻高的! 发生率可谓蛮高的。而究其原因,除了东方人的体质本身关节韧带比较松弛外;许多出生时已有压胎现象的,被忽略了而未及时治疗;许多幼儿过早地被放在学步车里支撑体重;许多儿童因为没有大自然的游戏空间而大多养在室内成为 “ 饲料鸡 ” ;而许多儿童也都采用跪坐的姿势在玩,是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這些病人絕大部分都是單純的鐘擺現象,而且大約有百分之九十至九十五到十歲左右可以完全復原,而沒有復原的原因,有些是因為程度太厲害,有些則是隱藏著真正的疾病,如生長板受傷,生骨功能不全,或髖關節發育不良合併脫臼等。这些病人绝大部分都是单纯的钟摆现象,而且大约有百分之九十至九十五到十岁左右可以完全复原,而没有复原的原因,有些是因为程度太厉害,有些则是隐藏着真正的疾病,如生长板受伤,生骨功能不全,或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脱臼等。 而有些擔心的父母在證實沒有特殊疾病時仍憂心忡忡,盲目地求助於矯正鞋,矯正支架,或矯正器;有些遲疑的父母則在證實確有特殊疾病時仍諱疾忌醫,不願面對現實,以致於不少拖過黃金治療期才又回診。而有些担心的父母在证实没有特殊疾病时仍忧心忡忡,盲目地求助于矫正鞋,矫正支架,或矫正器;有些迟疑的父母则在证实确有特殊疾病时仍讳疾忌医,不愿面对现实,以致于不少患儿延误错过了黄金治疗期才又回诊。根據我們對這些兒童仔細的分析,發現肢體的“ 鐘擺現象 ” 較為明顯的,也會有平均身高較矮,體能較差,關節負荷平衡較差,較容易跌倒,及較容易喊酸痛的情形發生。根据骨科专家对这些儿童仔细的分析,发现肢体的“ 钟摆现象 ” 较为明显的小儿,也会有平均身高较矮,体能较差,关节负荷平衡较差,较容易跌倒,及较容易喊酸痛的情形发生。【专家建议】也就是說,台灣的兒童肢體成長的鐘擺現象如此盛行,代表了台灣兒童未來的平均體能一定較差,平均的運動底子不好,台灣未來在世界的運動舞台上,繼續吃鱉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因此,站在小兒骨科醫師的立場,我衷心地有幾個期望及呼籲:1. 出生时即筛检新生儿骨与关节疾病,发现有疑问时,不妨请小儿骨科医师会诊。2. 在小儿成长过程中,家长或照护者发现小儿有上述“钟摆现象”时,应予密切观察。3. 请父母或保姆,不要让十个月以内的小朋友利用学步车或螃蟹车学走路。4. 避免六岁以内的儿童,在家中或幼儿园里,采用跪坐的姿势玩玩具,看书,或接受视听教育。5. 给儿童开辟更多宽广的活动场地,让他们每天有机会在草地上奔跑,与大自然拥抱,呼吸新鲜的空气而非冷气,晒的是阳光而不是日光灯。6. 希望家长对这个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及了解,有疑问可找小儿骨科医师咨询检查;少数真正有病的千万不要害怕治疗,多数其实只有“ 非疾之病 ” 则必须有耐心地听从医师的建议,定期检查,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反而造成了一些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