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视光门诊经常会听到患者这样说:“大夫,我要选最好的手术”、“钱没关系,只要对眼睛没有伤害”、“要做就做最贵的”... 这些问题真的让我很难面对,在决定手术摘镜前,您真的对近视手术了解过吗?您是对自己的眼睛报负责任的态度来接受手术吗?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对当前的主流近视摘镜手术做一个全面的剖析。 近视是眼球的一种屈光状态,在眼球的屈光介质中角膜位于最前端,而且承担了75%的总屈光力。改变角膜屈率来治疗近视也是历史最久,探索最多,发展最快的屈光手术之一。可以说角膜屈光手术的演变也是现代屈光手术的发展历程。
调查统计,目前我国近视总患病人数约4.5亿,高中生近视率达85%,初中生为70%,小学生为20%。近视已成为重要的健康问题,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青少年儿童近视呈现出发病率高、程度深、更低龄化的趋势,令人担忧。一些错误的用眼习惯和观念,往往伴随着近视人群。l孩子的近视到底是遗传的还是后天的?根据发病的主要病因,近视眼分为遗传性近视眼、获得性近视眼和并发性近视眼三类。遗传因素对近视眼,尤其是高度近视眼的发病时间和进展程度起主要作用。双亲近视眼史也与后代的近视眼发生率有关,近视眼父母的孩子比非近视眼父母的孩子患近视的危险高1.6倍。尤其是高度近视家族史。但是由于遗传因素目前尚属于不可改变因素,因此对于该类近视人群,预防的意义远大于控制。后天获得性近视眼的发病率在过去数十年间迅猛增高,提示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的改变对近视眼的发病发挥主要作用。其中近距离工作过多和(或)户外活动过少是目前认为与后天获得性近视眼关系最密切的两大环境因素,也是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重点。临床上,还有一小部分近视眼是某些疾病的伴随症状,比如马凡综合征、视网膜色素变性、圆锥角膜、白内障早期晶状体的屈光指数改变等,这类近视眼归类为并发性近视眼(部分学者把先天性近视眼也归入此类)。对于该类近视眼应积极明确原发疾病并进行治疗,同时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发生。l近视如何防控?近距离工作过多和(或)户外活动过少是目前认为与后天获得性近视眼关系最密切的两大环境因素,也是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重点。过多的近距离工作是发生近视眼的重要原因。追本溯源,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少近距离工作显然是进行近视眼有效防控的首要手段。另外,随着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和流行,移动电话、电脑等电子屏幕已成为青少年近距离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来源。要切实减少近距离用眼负荷,一方面需要学校、家长联动,培养儿童青少年良好的用眼习惯,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可穿戴智能设备对工作距离过近、用眼时间过长等不良习惯进行纠正。增加有效的户外活动是最简单的,又是最健康的方式。户外活动时间的长短与近视眼度数的高低呈负相关,即户外活动的时间越长,近视的度数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室内运动与近视眼的发生发展无关,而在户外即使没有进行体育运动,仍有助于减少近视眼的发生。这表明,户外活动的预防作用主要来源于户外的暴露时间,而并非活动本身。家长应尽量保证孩子每天至少有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并让孩子在阳光下活动,但是避免暴晒,不能直视太阳,以免造成视力损害。l孩子近视了,有什么办法恢复正常或者减少度数呢?近视多数是由于眼轴变长导致的,而眼轴变长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所以近视一旦发生,是无法治愈的。这就好比一个人的个子长高后,无法再变矮一样,因此真性近视度数也不可能自然消失或降低,目前只能进行控制、减缓加深速度。l如何缓解近视增长速度?减缓近视增长的速度,可参考以下几种方法:一、验配合适的眼镜。不同儿童近视发生和近视状态是不同的,验光配镜不是千篇一律,验光师需要根据每位患者双眼视功能检查结果、近视程度、用眼习惯等进行多方面考虑,最终确定个性化的处方,以及选择不同的矫正方式。近视的配镜原则是以能获得最佳矫正视力的最低度数为准。二、角膜塑形镜。佩戴角膜塑形镜是近视控制效果较好的一种方法,特别适合中低度近视,家长应选择有资质的验配机构接受检查和验配,佩戴时一定要谨遵医嘱,并按期复诊。三、低浓度阿托品。大量研究发现,低浓度阿托品(0.01%)可以有效延缓儿童近视的发展。l低浓度阿托品缓解近视发展效果如何?人人都适用吗?我们的眼睛,除了睫状肌,视网膜和脉络膜上均有丰富的M受体,对于调控眼球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眼球每增长1mm,就会产生约300度的近视。阿托品作为非选择性的M受体阻断剂,不仅可以通过麻痹睫状肌让其放松调节,也可以拮抗视网膜和脉络膜上的M受体,使眼球不过度生长,从而延缓近视的发展。阿托品对近视发展的控制作用存在计量依赖效应。也就是说,浓度越高,效果越好。但是,高浓度的阿托品,会有明显的散瞳作用,导致用药后眼睛出现畏光、视物模糊,长时间使用,还可能有其它毒副作用,而且停用高浓度阿托品后,近视发展速度会变得更快。0.01%的浓度既能控制近视的发展,副作用也低。中心及周边离焦学说是目前解释近视形成和发展的主流学说,低浓度阿托品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调节的改变(调节幅度下降、调节滞后等)。调节改变带来的调节不足,在看近的时候造成远视性的离焦(中心及周边),可能适得其反。所以在使用低浓度阿托品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调节的变化。若调节出现下降,根据下降的程度需采取不同的措施,如调节训练、看近验配双光镜或者渐进镜片等。除了调节功能以外,还需监测屈光度、眼轴、瞳孔大小、眼压、眼表状况等。低浓度阿托品的一般使用周期为2年,两年后逐渐停药,继续观察近视的进展情况,根据停药后的情况决定后续的近视控制方法。目前阿托品所有的临床应用都是用于已经近视者的进展控制,并不作为近视的预防。临床观察有效率仅30-40%,对于每年近视增长过快,视功能正常,没有明显调节滞后的儿童适合,建议咨询屈光医师后再使用。l框架眼镜类型如何选择?目前根据框架眼镜的镜片屈光类型可以简单的分为:单焦点和多焦点,多焦点又分为双焦点,渐进多焦,周边离焦等。单焦点镜片就是大家平常最熟悉的单光镜片,简单来说,就是镜片只有一个焦点,包括球面和非球面设计。相对而言,非球面的曲线设计可以让镜片更薄更美观,像差和失真更小,因此视觉质量相对会更好一些。双焦点镜片也就是所谓双光镜,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副镜片上有两个焦点。通常是镜片的上半部分就是正常度数的镜片,用来看远;然后下半部分是下加了一定度数的镜片,用于看近。之所以这么设计,主要就是为了看近的时候,眼睛不需要动用调节,避免睫状肌的疲劳,因此可以控制近视的发展。但是,我们眼睛看近的时候,调节和辐辏是关联的,也就是说,眼睛动用调节的同时,眼球是要往里面会聚的。而配戴了双光眼镜,孩子眼睛看近的时候就不动用调节了,眼球也就不往里面转,长时间这样下来,就容易导致眼睛出现外斜,影响正常的眼位。因此,要给孩子配双光眼镜的话,还需要下加一定度数的三棱镜,以控制眼位的正常,也就是现在的双光棱镜。双光镜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它的上下镜片的度数变化比较大,因此在看远和看近转换时,会有跳跃现象。渐进多焦点镜片的出现,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渐进多焦点镜片是指一个镜片同时具有多个焦点,度数从上往下逐渐平缓过渡,因此不会有跳跃现象。比较适合调节能力下降的人,比如老花眼的人,看远、看中、看近只戴一副眼镜就可以。曾经有一段时间,渐进多焦点眼镜被推荐给儿童配戴,认为减少了看近时候的调节,可以控制近视的发展,但是目前主流学术界不赞同给普通的儿童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除非是同时伴有内隐斜的近视儿童。周边离焦镜片普通的单光镜片,当镜片中心的成像刚好落在视网膜中心黄斑区的时候,视网膜周边的成像焦点其实是落在视网膜后方的,也就是所谓的周边远视离焦。由于周边的焦点落在视网膜后方,那么就会诱导眼轴代偿性的变长,而眼轴每增长1mm,近视度数就会增长约300 度。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减少周边远视离焦的镜片,可以消除这种诱导因素,从而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角膜塑形镜也是应用这个原理来控制近视发展。尽管较多的临床医生和近视研究者认为该技术在预防和控制近视眼发生发展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但由于缺少大数据的前瞻性研究结果,且防控“效果”也较弱(相对于户外活动、低浓度阿托品等方法),因此在临床上并未成为主流的近视防控技术。综上所述,减少周边远视离焦的镜片和双光棱镜对近视的控制有一定效果,可以听从医生建议考虑验配。而渐进多焦点眼镜,除非是同时伴有内隐斜的儿童,一般不建议配戴。l青少年屈光检查为什么要散瞳?为了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眼睛会像照相机镜头一样不断变焦,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调整晶状体形状来实现。而晶状体的形状是受睫状肌调控。散瞳药物就是为了麻痹睫状肌,让晶状体的形状不会变化,人眼处于调节静止状态,从而获得最真实的度数。不同的散瞳药物睫状肌麻痹作用大小不同。比较常见的有阿托品、复方托吡卡胺等。阿托品散瞳需要先连续3天点阿托品眼膏,每天早晚各1次,第4天进行验光检查,并且再过21天才能进行复查配镜,因此也被称为慢散。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散瞳,不同验光中心可能在药物使用方法上有所区别。我们一般使用美多丽滴眼液,1次1滴,间隔5分钟共滴眼3次,滴眼结束后20-30分钟后其调节麻痹效果最高,开始验光,3小时左右几乎完全恢复,4-5小时后调节功能恢复正常。一般第2天至1周内可来复验配镜。由于所需时间较短,被称为快散。慢散的睫状肌麻痹效果更彻底,但是由于慢散后瞳孔散大恢复正常需要3周左右,这期间会有畏光、视物不清等症状,因此我一般是以下这几种情况才进行慢散:①8岁以下,首次验光的儿童;②8-12岁,远视、高度散光、弱视等儿童;③快散后矫正视力欠佳等情况。除了上述①和②两种情况的8-18岁儿童,一般我都会先进行快散。而19-39岁的人群,首次验光、远视、高度近视、高度散光、度数进展快、有视疲劳等情况也均建议快散,40岁以后调节能力下降,所以不再需要散瞳验光。散瞳药物一般来说不会对眼睛造成什么损害。通常每年进行两次散瞳验光,安排在暑假和寒假,既是屈光检查又可以放松睫状肌,一举两得。l近视预防的“三个一”和“三个二十”我国对于预防近视提出了“三个一”: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尺、身体与桌子距离一拳、握笔的手指指尖到笔尖距离一寸。美国视光学会则提出了动态的“三个二十”的标准:20分钟近距离用眼(比如看书、写作业)后,看20英尺(约6米)外的景物20秒。
目前青少年近视防控研究得如火如荼,矫正视力、远视储备、眼轴长等都已被民众熟知,但是在视功能检查中有一项容易被忽略,那就是调节功能。调节功能异常 在近视儿童中较为普遍,它会潜在地加速近视的进展。有的家长诉说孩子的近视日常防控做得很好,也配戴了角膜塑形镜,但度数还是在不停的增长,这时候就应该检查一下孩子的调节功能。所谓调节,通俗的比方就是相机的调焦功能,通过变焦使得不同距离的物体都能在眼底(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当调节能力异常时,视网膜上无法形成清晰的物像,这是目前近视进展公认的四大机制之一(调节滞后、周边离焦、巩膜缺氧、神经递质),所以对青少年进行调节功能监测是十分必要的。调节功能检查,重点关注以下4项:1、调节幅度(AMP): 最小调节幅度=15-年龄0.252、正负相对调节(PRA/NRA):PRA正常值:-1.50D~-3.50D,NRA正常值:+1.50D~+2.50D3、调节反应(BCC):正常值+0.25D~+0.75D(非老视眼),大于+0.75属于调节滞后4、调节灵敏度(Flipper):正常值:单眼≥12cpm 双眼≥8cpm调节幅度(AmplitudeofAccommodation),是指注视远点与注视近点之间的屈光力之差,也称之为最大调节力。随着年龄增大,调节力会逐渐下降,到60岁时接近于零,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老花。对于青少年调节力差的可能原因是屈光不正未矫正、存在调节痉挛等。训练时,首先要矫正屈光不正,然后可以选用推进训练、单眼/双眼反转拍训练、镜片阅读(先进行负镜阅读)、镜片排序(需以镜片阅读为前提)和字母表(Hart表)训练等,并结合集合功能的训练。负相对调节(NegativeRelativeAccommodation),是指眼球放松的能力,如果NRA偏小,则说明可能存在调节痉挛,调节过度,容易出现假性近视的情况。训练时先矫正屈光不正,然后选用镜片阅读(先进行正镜阅读),同时结合散开功能的训练。正相对调节(PositiveRelativeAccommodation),是指眼球调动调节的能力。PRA偏小,说明调节不足,调节不持久或不能产生有效调节,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容易导致近视进展过快,而对于成人来说,则容易引起视觉疲劳。训练方法同调节力差类似。调节反应(BinocularCrossCylinder),是指人眼对于某些刺激产生的调节,如果调节反应过大,代表调节超前;调节反应过小,代表调节滞后。调节超前说明眼睛总是过多的使用调节力,眼睛容易疲劳,造成假性近视。而调节滞后则说明你的调节力跟不上需要看的东西,就会容易导致看东西虚影,需要缓冲,易产生远视离焦,对于儿童来说就容易导致近视进展。调节灵敏度(Flipper),是指眼睛在看远看近时的切换速度。调节灵敏度正常的时候,眼睛在调整焦距时不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缓冲过程。而当调节灵敏度过低的时候,远近切换需要缓冲,可能会导致看远看近都会产生模糊,视物不持久,也容易加速近视进展。训练可以选用反转拍、字母表训练等。调节功能对于儿童近视防控的影响不容小觑。如果我们发现孩子调节功能指标存在异常,一定要重视起来,进行相应训练,否则我们近视控制手段做得再到位,恐怕也会“事倍功半”! 部分内容摘自河南眼在线,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2024-06-11熊杰
青少年真性近视是不可恢复的,只能延缓其发展;平时注意用眼卫生(姿势、照明、用眼时间),营养均衡,每天1-2小时户外活动(可累计),每年两次医学验光检查(暑假寒假期间最好,以免散瞳影响正常学习)等等是基本要求;一旦确诊为真性近视,在延缓青少年近视增长方面,目前角膜塑形镜的效果是最好的,除此之外可选择离焦眼镜;近视眼人群视物时,外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聚焦于视网膜之前,佩戴普通框架眼镜时,可以使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中心区域(黄斑),视物清晰,然而周边部聚焦在视网膜之后,形成远视性离焦。研究证明,长期周边部远视离焦,眼轴会向着离焦的方向生长,每增加1毫米,近视度数就会增加300度。角膜塑形镜和离焦眼镜在保证视力清晰的同时,能够让周边部分光线落在视网膜前面,形成持续的近视离焦,能有效抑制眼轴的增长、延缓近视度数的增加,这便是近视防控的离焦学说。角膜塑形镜适合8-18岁,近视度数小于600度,散光低于200度的青少年近视人群。它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硬性角膜接触镜,通过夜间佩戴白天摘镜的方式,暂时性的改变角膜形状,改善生活质量,延缓近视增长,帮助青少年渡过近视快速增长期。18岁之后可以选择佩戴框架镜或者近视手术等长期措施。离焦眼镜相对于角膜塑形镜来说,验配简单,价格低廉且护理简单,每天佩戴12小时以上,对于缓解视疲劳,减轻近视进展也有不错的效果。对于6-18岁的青光年儿童,度数过高,对塑形镜材料过敏,或是不具备每天清洗消毒条件的尤其适用。以上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种青少年近视防控办法,除此之外还有软性接触镜,青少年渐进镜,0.01%阿托品眼液,哺光仪等等,建议到专业机构咨询,检查,按需使用。青少年近视重在预防,视觉健康从小抓起,别等近视了才想起防控,不要轻信各种近视可以“康复”,“治愈”,“逆转”等的虚假广告,科学对待,常抓不懈。
白内障手术是用透明的人工晶体替换混浊的晶体(白内障)的过程白内障是各种原因导致的晶状体混浊。晶状体在人眼内起到凸透镜聚光的作用,它是有一定屈光度的。白内障手术摘除了混浊的晶状体,用一片相应度数的人工晶体取代,这是一次可以改变眼球屈光的机会。比如患者术前近视300度,经电脑测算植入一定度数的人工晶体后,术后近视消失了!既完成了提高视力的需求,又完成了摘镜的愿望,一举两得。 既然人工晶体可以补偿术眼的屈光度,是不是白内障术后就不需要戴镜呢?回答:不是!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残酷的。就单眼来说,晶状体是一个变焦透镜,我们平时看东西远近都能看清,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的弹性越来越差,只能满足看远,成了定焦透镜,这就是生理性老花,看近时需要用一个老花镜(凸透镜)来补偿。对于白内障患者,术中植入了单焦晶体,也就相当于是完全定焦透镜,虽然可以让术后的屈光状态变为正视,看远不需戴镜,但是看近必需要佩戴老花镜。当然,平时很少近用眼(读书,写字,电脑,手机等)的人可以不配镜。实际情况是如果患者没有特殊需求,医生通常会把术后的屈光状态设为近视50-100度,这样患者具有一个良好的中距离视力(满足室内日常生活所需),看远和看近稍差,但都能接受,如果需要清晰的视力比如开车,看书等,可以分别配镜矫正。以上只是单眼的情况,如果考虑双眼平衡,问题就更复杂一些。一般成人对于双眼屈光度的差异耐受值是在250度以内,超过这个范围就会头晕,复视。所以在调整术眼的术后预计屈光度时,要考虑另一眼的屈光度。比如患者双眼600度近视,只有一眼手术,术眼术后屈光度要调整到近视350度左右,这样才能左右眼平衡,术后仍然需配戴近视眼镜,而当他近用眼时需要再配一副老花眼镜。有没有一副眼镜既能看远又能看近呢?回答:有!多焦眼镜在一副镜片内有多个焦点,可以分不同区域满足看远看中看近的需求,只是稍微改变一下用眼习惯即可。 人工晶体能不能做成多焦,白内障术后不用戴镜就能看远看近?回答:能!目前已经有多种多焦人工晶体应用于临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相对于比较成熟的单焦晶体来说,多焦晶体价格昂贵,需要定制,术后的视觉质量稍差,而且对于术者和手术设备有较高要求,还未达到普及的程度。综上所述,目前白内障术后仍然是需要配镜的,一般在术后6-8周左右验光配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高质量的人工晶体研发,终将满足白内障患者术后不需戴镜的美好愿望。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作者与图片对应厂商无任何利益关系,如有侵权第一时间告知。
眼外伤是引起单眼失明的首要原因,意外的伤害瞬间摧毁了受伤者的生理和心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大多数的眼外伤是可以预防的,加强安全生产教育,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完善防护措施,能有效的减少眼外伤的发生。尤其是对于儿童,玩弄危险玩具,放鞭炮,射弹弓等,都应该严格看管或是及时制止。尽管国家已经出台多项政策限制烟花爆竹的燃放,但是每年春节期间都有因放鞭炮受伤入院的患者,轻者上皮灼伤视力下降,严重者毁容失明终身残疾,后悔不已。因此,在春节来临之际,再次再次再次提醒大家,禁放烟花爆竹,安全第一,切莫乐极生悲!一旦受到这类伤害,不要惊慌,先保持眼部制动休息,判断伤害程度。如果没有明显的裂伤和出血,可以先做冷敷,用0-4度的冰水袋或是冷藏的袋装牛奶均可,约15分钟,可以减轻疼痛和水肿,假如发生气肿(皮下按压有咯吱咯吱的握雪感)或者骨折,切忌擤鼻涕,要抬高头部,避免平卧,然后尽快到眼科检查,进一步处理。如果是爆炸后有大量的异物残留嵌顿,伴多处点状出血和血痂,应立即以清洁敷料轻轻包扎,送往医院,不可尝试拔掉插入眼内的异物或是擦拭伤口处的血痂,必要时可以用大小合适的盖子或是清洁纸杯,用开水消毒复温后盖住伤眼或异物,作为保护和固定之用。如果是严重的开放性伤口,可见明显的裂伤,出血,或是眼球破裂等,可以用一块洁净纱布或手帕盖住创面,轻轻捂住伤眼(伤口),尽快赶往附近的正规医院就诊。不要尝试把脱出的内容物送回眼眶,或是用水冲洗,这样只会加重损伤和引起感染。对伤口避免加压,转移伤员时尽量避免颠簸及低头动作,防止二次损伤。眼外伤虽然可怕,但是只要大家正确地认识和防护,90%以上的眼外伤都可以避免。即使不幸遇到意外,正确的处理方法也可以较大限度地保护好我们的视力。希望大家都能过一个健康祥和的壬寅年!
寒假,春节假期来临,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目不暇接,网上冲浪、看电影、追剧、游戏等等,都需要高强度的用眼,也是视疲劳的高发季节。 轻度视疲劳会有视物模糊、眼疼、眼酸、眼涩,严重的甚至会头疼、恶心呕吐。 如何避免或者缓解视疲劳呢? 1、首先就是合理安排假期生活,减少持续的用眼时间。比如用眼30-40分钟,休息5-10分钟。休息期间可以做些简单的伸展运动,双眼远眺,或者是做做眼保健操,都能达到减压放松的目的。 2、症状比较轻的,也可以局部用温毛巾热敷,或者蒸汽眼帖外敷,可以有效的改善眼周的血液循环,放松眼部的肌肉,使眼疲劳状态得到控制。 3、眼红,眼干,眼涩症状比较重的,休息和热敷后仍然不能缓解,需要使用一些药物。比如七叶洋地黄双苷眼液,玻璃酸钠眼液等等,对于青少年,还可以在睡前滴复方托吡卡胺眼液放松眼部肌肉。症状较重的最好到专科就诊,排除眼部疾病,按医生指导用药。 4、有条件的建议多进行户外活动,尤其是小球类运动更好,乒乓球、羽毛球、板羽球等在往复运动中既可以训练双眼的调节和协调能力,也能增加手、眼、脑的协调性,是缓解视疲劳的“黄金运动”。
大部分近视患者在选择屈光手术时只关心手术类型,关注点在“瓣飞”还是“全飞”,“表层”还是“板层”,对于角膜屈光手术的“个性化”却了解甚少。在保证手术安全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固然重要,在此基础上再选择“个性化”定制,属于锦上添花。能否进行角膜屈光手术的“个性化定制”,也是优秀眼科医院的服务标配。 什么是角膜屈光手术的“个性化”? 首先,每个人的角膜地形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那些角膜斑翳,屈光术后二次增效,激光偏中心切削等情况更是错综复杂,如果统一用光滑规则来定义角膜表面,并以此来设计手术切削方案,就会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术后达不到预想状态或者是达不到本来应该达到的最好效果。所以基于角膜地形图引导的激光切削应运而生,目的是在矫正近视/远视/散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角膜的规则性,消除高阶像差等,不仅能看得见,而且能看得清! 其次,对于年龄相仿的不同个体,每个人的眼部和自身条件也不尽相同,比如暗光下瞳孔大小,角膜厚薄,对术后视力的需求,左右眼的视觉平衡等等,术前精细的检查以及和患者的沟通是“个性化”手术设计的前提。 再次,对于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等因素,手术方案也需要”个性化”定制,比如:18岁和30岁和40岁的患者,即使屈光检查结果都一样,他们的手术“终点”是不同的,根据视物远近需求和调节的不同需要调整手术切削方案,或是用调Q来获得额外“景深”,又比如:患者如果需要经常夜间驾驶,可适当考虑增大切削光学区直径。 角膜屈光手术的“个性化定制” 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性化”切削是狭义的“个性化定制”,综合考虑每个人的眼部条件以及年龄,职业,视觉需求等的不同属于广义的“个性化定制”。 选择角膜屈光手术的“个性化定制”,就是选择了安全、清晰、优质。
近视的屈光检查为了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人眼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凹凸形状来实现变焦,而晶状体的形状改变是受睫状肌调控的。散瞳药物可以麻痹睫状肌,使晶状体自然放松,人眼处于调节静止状态,从而测出最真实的屈光度。睫状肌麻痹验光即通常所说的散瞳验光,是国际公认的诊断近视的金标准。临床上常用的睫状肌麻痹药物有以下3种:S1%阿托品眼用凝胶的睫状肌麻痹效果最强,持续时间久,也被称为慢散。适用于7岁以下的近视儿童,尤其是远视和斜弱视的患者首选。使用方法为2~3次/天,连用3天;内斜患者,1~2次/天,连用5天。第二次的复验时间为21天~28天内。S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的睫状肌麻痹效果仅次于阿托品眼用凝胶,且作用时间较短,可考虑作为不能接受阿托品眼用凝胶时的替代,以及7~12岁近视儿童的散瞳验光。使用方法为验光前相隔20分钟滴2次,1小时后验光。第二次的复验时间为第3天~1周内。S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持续时间短,作用强度在三者中最弱,也被称为快散。适用于12~40岁人群,临床上也可用于7~12岁近视儿童的散瞳验光。使用方法为验光前相隔10~20分钟滴3次,30~40分钟后验光。第二次的复验时间为第2天~1周内。散瞳验光后的结果是该眼在无调节状态下的屈光不正情况,并非是最好的矫正处方,最终配镜处方是瞳孔恢复后试镜,权衡双眼屈光情况及具体视觉要求后确定。散瞳药物一般不会对眼睛造成伤害,青少年通常需要每年2次散瞳验光,安排在暑假和寒假,既是屈光检查又可以放松睫状肌,一举两得。
单纯性近视的非手术矫正u框架眼镜是最简单安全的矫正器具。对于儿童近视患者,应至少每年2次医学验光检查。常见框架眼镜类型有单焦镜(球面/非球)、双焦镜、三焦镜和渐进多焦镜。近几年新推出的几款多焦镜片:蔡司成长乐采用的是“周边视力控制”技术,豪雅新乐学采用的是“多区正向光学离焦”技术,依视路星趣控是基于“梯度离焦理论”设计的,在减缓青少年近视进展方面都有一定的效果。u角膜接触镜。1、软性接触镜:可用于近视的矫正,部分儿童可用于恢复双眼视和促进视觉发育。特殊设计的周边离焦软性接触镜如:捷安视、美乐沃、Bio Thin视界等,适用范围广,使用方便,近视防控效果媲美角膜塑形镜。2、硬性接触镜(RGP):适用于有需求而又无禁忌证的任何年龄配戴者。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尤其是圆锥角膜及角膜瘢痕等所致的不规则散光可优先考虑选择。3、角膜塑形镜:是一种逆几何设计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通过配戴使角膜中央区域的弧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平,从而暂时性降低一定量的近视度数,是一种可逆性非手术的物理矫形方法。目前国内批准登记在案的角膜塑形镜有9个:欧几里德、梦戴维、露晰得、阿尔法Alpha、菁视C&E、普诺曈iBright、亨泰、Dreamlite、CRT,长期配戴,能起到延缓近视发展的作用。虽然近视的发生和发展目前并没有十分明确的机制,但是对于调节学说,离焦学说、环境因素还是得到大家共同的认可。对于青少年近视,注意科学用眼、鼓励户外活动(1-2小时/天)、均衡营养、高质量的眼保健操,配合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哺光仪(模拟太阳光中最敏感的650nm光波,促进眼部脉络膜供血,控制眼轴增长)等治疗,做到定期检查,早发现早干预,让每个孩子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