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听到身边的人抱怨说自己耳朵发闷,感觉耳朵里面有一层隔膜,听东西也不是很清楚。大部分人应该都有过短暂的耳闷体会,例如在飞机降落时、火车通过隧道时、电梯升降时,尤其是感冒或鼻炎发作的状况下更容易出现。那究竟有哪些原因会导致耳闷呢?出现耳闷后,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相关的解剖和生理。人类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耳膜将外耳和中耳完全分隔,中耳的前方有一条通道延伸到鼻腔后方的鼻咽部,开口于侧壁,与外界沟通,这个解剖通道叫做咽鼓管。正常情况下,咽鼓管处于关闭的状态,但又可以根据生理需要自主调节开放,从而保持中耳内外压力的平衡。大部分的耳闷是由于咽鼓管的开放或关闭功能障碍,中耳和外界的压力不平衡导致的。耳朵的任何一个部分出现异常均可以导致耳闷。1.外耳道病变:耵聍栓塞(俗称耳屎),尤其是完全堵塞外耳道时;外耳道异物,儿童玩耍时喜欢将橡皮、绿豆、塑料小珠等塞入外耳道内,而成人在夏天时常有昆虫等钻入外耳道;外耳道炎症,外耳道的皮肤明显肿胀时可堵塞外耳道;最后是外耳道肿瘤,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也会堵塞外耳道。2.中耳病变:分泌性中耳炎,主要是由于咽鼓管堵塞引起中耳气压降低,中耳腔长期积液或呈负压状态,表现为耳胀满感、听力下降。中耳肿瘤,比较常见的是鼓室体瘤和面神经瘤,除了耳闷胀感,还分别伴有搏动性耳鸣和面瘫。咽鼓管异常开放症,这是容易漏诊或误诊的耳科疾病,它主要是由于咽鼓管关闭功能不良,中耳压力增加呈正压状态,临床表现除了耳闷胀感,还会听到明显的呼吸声和自己说话的声音。3.内耳病变:主要由内耳膜迷路积水引起,最常见的梅尼埃病(俗称耳水不平衡),患者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以及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闷胀感和耳鸣。除了以上耳科疾病,我们还需要特别关注咽鼓管的开口——鼻咽部有无堵塞性病变。1.腺样体肥大:腺样体是人体的淋巴组织,位于鼻咽部的顶壁和后壁,2-6岁是腺样体增生旺盛的时期,10岁以后逐渐萎缩。过度增生的腺样体不仅可以堵塞鼻腔后部引起睡眠时打鼾、张口呼吸等通气障碍症状,还可以堵塞咽鼓管开口导致中耳积液,出现耳闷胀感和听力下降症状。2.鼻咽癌:鼻咽癌是最我国常见的鼻咽部恶性肿瘤,尤其在广东等华南地区高发,又称为“广东癌”。鼻咽癌原发于鼻咽顶壁和侧壁,随着肿瘤增大,容易堵塞咽鼓管开口,引起耳闷胀感、耳鸣、听力下降等耳部症状。临床上不少的鼻咽癌患者就是因为出现耳部症状就诊而被发现的,对于持续性或进行性加重的耳闷、耳鸣和听力下降患者,需要警惕有无鼻咽癌。因此,对于耳闷症状,我们除了关注耳朵的问题,还需要特别注意鼻咽部的情况,以免漏诊鼻咽癌,延误治疗时机。
有朋友问,慢性中耳炎(耳膜穿孔),但没有耳流脓,需不需要治疗?这是昨天完成的一个慢性中耳炎继发鼓室硬化的手术案例,自幼有中耳炎及耳膜穿孔,近十几年都没有耳流脓,但听力越来越差。是由于长期的耳膜穿孔,中耳的粘膜和听骨长期暴露于高氧环境,逐渐产生大量硬化灶,导致听骨固定,声音传导障碍。所以耳膜穿孔不愈合,即使没有耳流脓,也需要尽早做耳膜修补手术。高清耳内镜下的微创中耳手术,为硬化灶的清除,恢复镫骨活动及重建听力链提供更为清晰和无死角的术野。
广东省人民医院耳科黄宏明主任小贴士
广东省人民医院耳科黄宏明主任为您解惑。
直播时间:2020年09月15日19:59主讲人:黄宏明副主任医师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先天性耳前瘘管(congenital preauricular fistula)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外耳疾病,主要表现为出生后耳廓前方有遗留的皮肤瘘口。由于瘘口通常较小,又位于发际处,通常不容易发现。该病在国内患病率约为1.2%,也就是说,在周围100个人中,可能就“隐藏”着1例耳前瘘管患者。耳前瘘管的形成主要与耳廓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可能是由于第一、二鳃弓在发育过程中融合不全所致。耳前瘘管可以散发,也可以是家族遗传,父母或母亲有双侧耳前瘘管的小孩具有更高的患病风险,分别增加35.7倍和7倍。典型的耳前瘘管是盲端小管,外开口大多数位于耳轮脚的前缘,大多位于耳轮脚前方,少数可在耳廓内的三角窝或耳甲腔,些瘘口位置和窦道走行都与耳廓结构相关,但始终位于颞肌筋膜和腮腺的外侧,不累及面神经和外耳道,这样的解剖结构为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提供了重要保障。根据耳前瘘管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单纯型、分泌型和感染型,占比依次为13.15%、3.87%和82.58%。单纯型耳前瘘管无任何不适,无需治疗;分泌型耳前瘘管按压时可有少量稀薄粘液或白色皮脂样物从瘘口溢出,局部搔痒,需要手术治疗;感染型耳前瘘管主要表现为局部的红肿热痛,严重者可形成脓肿,早期可以给抗生素和局部消毒治疗,一旦形成脓肿则需要先切开排脓,待感染控制后再行手术治疗。耳前瘘管感染切开排脓以及后续的每天换药,对于每位患友都是一个煎熬的过程。耳前瘘管手术一般情况下需要等待感染完全控制后再进行,但少数患者由于脓腔内肉芽增生,引流不畅,导致感染灶迁延不愈,也可以在感染期进行手术。耳前瘘管手术虽然是小手术,但如果切除不彻底会复发,处理不当也会导致切口愈合不良,需要再次手术治疗。经典的耳前瘘管手术方法是在瘘口周围做椭圆形切口,沿瘘管窦道追踪到盲端一并切除,该术式的复发率为2-5%,不适合于感染期的患者。笔者采用整块切除的手术方式,也就是将瘘管连同不健康的炎症组织整体切除,深面至颞肌筋膜的安全界面,采用逐层缝合方式封闭术腔,用美容丝线缝合皮肤,不需要放置胶片引流。这种手术方式的切口较经典术式稍长,但由于切除彻底,能有效减少复发几率,术后切口愈合较好。因此,先天性耳前瘘管虽然是耳科的小疾病,如果处理不及时或不当,也会给患者带来不小的困扰,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目前已经成功完成5例鼻咽癌放疗后重度感音神经性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为鼻咽癌放疗后听觉器官损害的患者提供了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广东省是鼻咽癌的高发地区,目前的治疗以放射治疗为主,放疗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听觉器官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据文献报导放疗后感音神经性聋的发生率在30% ~50%之间。目前对于鼻咽癌放疗后的并发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助听器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困扰,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是恢复此类患者听力的唯一手段,但是由于人工耳蜗装置比较贵重,鼻咽癌放疗后患者中耳局部抗感染能力低下,术后易发生感染并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有鼻咽癌放疗病史的患者一度成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雷池”。为了帮助此类患者恢复听力,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人工耳蜗植入小组积极探索,成功的解决了术后并发感染的难题,已成功完成了5例鼻咽癌放疗后耳聋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均取得良好效果。目前广东省仍有大量的鼻咽癌放疗后耳聋患者没有得到康复,而我院是国家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定点手术医院之一,有责任为此类聋病患者康复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耳聋自古以来是困扰人类的一大顽疾,它不仅让人们听不到天籁般的声音,甚至会失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语言。随着人们对耳聋疾病的深入研究以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耳聋的防治正迎来新的春天,越来越多的聋病患者可以重新回到有声的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范围内约有2.78 亿人患有中度以上的听力障碍,而在我国听力残疾的人数达2000多万, 约占残疾人总数的四分之一,这组数据提示耳聋的防治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听力残疾无论给个人还是社会都会带沉重的负担,耳聋防治的关键是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有效的降低聋哑的发生率。人类的声音沿外耳—中耳—内耳—中枢这条通路进行传导,通路上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短路”都会导致耳聋。我们根据耳聋的性质,可以分为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两大类。传导性耳聋主要是外耳或中耳病变所引起的声波传导障碍,而感音神经性耳聋主要是内耳或听神经病变所引起的声电转换和神经电信号输送障碍。耳聋具有病因复杂、种类繁多等特点,我们以下仅对临床上常见的耳聋疾病的防治进行介绍。耵聍栓塞:耵聍俗称“耳屎”,是人体外耳道正常的分泌物,对外耳道皮肤有保护作用,分泌过多或排除受阻时可导致外耳道堵塞,从而影响声音传导。防治措施主要是平时应注意避免耳道进水;尽量少自行挖耳,以减少损伤及感染;耵聍过多者,可定期到清洁耳道。如出现明显听力下降,应尽早到医院清除;合并感染者,需要同时使用抗生素耳液滴耳。分泌性中耳炎:正常人的中耳是含气的,当中耳的引流通道——咽鼓管阻塞时可出现中耳积液,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及耳隔膜感。长期的鼻炎、鼻窦炎以及腺样体肥大是其常见的病因。防治措施主要是去除其病因,积极治疗鼻腔、鼻咽疾病;使用药物促进中耳液体吸收及排出;必要时行鼓膜穿刺抽液或鼓膜置管术,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儿童多见,多继发于感冒。主要表现为耳痛、耳流脓、听力下降。预防:平时加强身体锻炼,防止感冒;感冒时要避免回吸鼻涕;有鼓膜穿孔者不宜游泳。治疗上主要是全身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局部用双氧水清洁耳道脓液,保持引流通畅,并用抗生素耳液滴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导致传导性耳聋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表现为反复耳流脓、鼓膜穿孔、听力逐渐下降,合并胆脂瘤者,可引起多种颅内、外并发症。防治措施:尽量避免感冒及耳进水,减少急性发作;应尽早行手术治疗,清除中耳病灶,重建听力,防治并发症;有急性发作者,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耳硬化症:是由于中耳听骨链固定导致的传导性耳聋,多有家族史,临床上表现为无明显诱因的双耳进行性听力减退,可伴有耳鸣,耳科查体通常没有异常。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耳硬化症以手术治疗为主,使用人工听骨替代固定的自体听骨,可有效恢复听力。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目前认为是血管病变、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内耳损伤所致。通常在睡醒后发现单侧明显的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眩晕,一旦出现以上表现,应及时到医院行听力检查,争取尽早治疗,病程超过一个月者,通常疗效欠佳。目前以药物治疗,主要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扩血管剂及营养神经药。预防方面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及精神紧张。老年性耳聋:是由于内耳和听神经的退行性变所导致的感音神经性聋,一般发生于60岁以上,是老人年致聋的主要原因。临床上表现为双耳缓慢的进行性的听力减退,开始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后可波及中低频听力。预防方面主要是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延缓神经及微血管病变。治疗方面主要是依靠配戴助听器提高听力,严重者可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小儿感音神经性聋: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原因复杂,可由遗传、孕产、感染、药物、外伤等多种因素引起,一般为双侧受累,而且多为重度聋,严重影响到小儿听力、语言的发育,具有很高的致残率,也是我国耳聋防治的重点。新生儿听力筛查是预防小儿耳聋的最重要手段,近年开展的耳聋基因诊断有望减少先天性聋儿的出生率。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聋儿康复的最主要原则。目前小儿重度聋的治疗手段只要依靠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