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脑血管疾病数据统计显示表明,脑卒中的发病率在近年来呈直线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成为患病人群。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由于大脑里面的血管突然发生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缺血、缺氧所致的急性疾病。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一般都有脑梗塞等,出血性卒中一般为脑溢血等。但出现脑卒中后患者一遍会出现面瘫、肌无力、言语困难,甚至半身不遂。对于脑卒中患病来说有很多原因可以造成,可控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房颤、吸烟、酗酒、肥胖、运动量过少、既往有冠心病或心脏病发作史、既往有外周动脉疾病史;不可控因素则有年龄、性别以及家族史。关于脑卒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超过80%的中风是可预防的;2、发生中风应尽快就医;3、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发生;4、可能终生无法恢复。关于脑卒中的预防:1、保持血压稳定;2、注意监测血糖,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降血糖药物;3、半年至一年做一次身体检查;4、不要用保健品代替药物治疗;5、不要担心服药出现不良反应而擅自停服降血脂等药物;6、注意合理饮食;7、少吃油腻食物;8、膳食总体上要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9、常吃新鲜蔬菜,多食含植物蛋白丰富的豆类制品;10、戒烟戒酒;11、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12、可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不仅要预防脑卒中,在发病后也要注意早期的康复训练:1、按摩按摩不仅可以促进患侧肢体的血液循环,刺激神经营养机能,还可以放松痉挛的肌肉,降低其肌张力,有利于肌力的恢复。但按摩在开始时手法宜轻柔,防止突然的强刺激造成反射性加重肢体痉挛。2、被动运动被动运动可有效地活跃肢体血液循环,牵伸短缩的肌腱和韧带,放松痉挛的肌肉,恢复关节一定的活动度。3、主动运动不完全性瘫痪的患者,或完全性一侧偏瘫,当患侧的肌力已有恢复时,应积极地做主动运动。必要的护理也不可缺少:1、日常生活护理创造良好的居室环境。居室以向阳为佳,室温以18-20°C为宜,湿度以60%为宜,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穿着的衣服应柔软,冷暖适中,内衣最好为纯棉,透气性好,还应勤更换、勤清洗;床铺整洁、干燥,经常晾晒和清洗。2、口腔的家庭护理能自理的病人,每日早、晚漱口一次;对咀嚼吞咽不畅者,于每次就餐后清洁口腔,防止残渣滞留口腔引起口腔炎或误吸;对鼻饲者,每日进行两次口腔清洁。3、皮肤的家庭护理清洁皮肤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安眠、镇静之功效。应每周淋浴一次,每次15-20分钟,水温30-40°C;对卧床患者,注意预防褥疮发生;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皮肤护理更为重要,一旦出现感染,及时到医院诊治。4、二便的家庭护理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在早饭前给1杯热饮料(根据习惯可采用热开水、牛奶等),可促使肠蠕动增加而刺激直肠的排便反射。为了促进排便,还可按摩腹部,由右下腹向右上,转向左上腹,再转向左下腹,反复按摩5~10次,促进结肠内上端内容物往下蠕动,以助排便;对有习惯性便秘的病人应多食用粗纤维的食物或服缓泻剂,或以开塞露通便。仍然不能排便时,应予灌肠;对大、小便失禁者应及时擦洗干净。
人体中处处都有神经的存在,特别是当机体受到损伤后,患处的神经近90%会受到损伤,因此在不同阶段的治疗中,特别是康复治疗,都应该重视对神经的康复。在对患者进行各种损伤的康复治疗中,有效的神经康复能够预防因病症、外伤本身造成的并发症,如一些疾病后出现的肩痛、关节挛缩等;在治疗中期有效的神经康复可以增强功能、补偿功能,大大缩短治疗时间和周期,降低残疾程度,更重要的是减少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而在治疗后期仍然进行持续性的神经康复治疗,能够让患者更好的实现生命自身的价值。当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节奏随着时间的发展发生改变后,越来越多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人都患上了心脑血管疾病,例如脑卒中,而对于该类疾病来说病灶的根本就是在神经上康复治疗。通过结合现代康复治疗、智能康复治疗、传统康复治疗、物理因子等综合康复治疗对患者进行体位护理、按摩、被动主动运动、功能锻炼、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帮助患者修复受损神经、重塑神经细胞,而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残存功能,尽快恢复至病发前的状态。重视神经康复就是更快更好的帮助有康复需求患者恢复健康,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
帕金森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它属于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病变。当老人患上帕金森后会出现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肌强直、姿势不稳,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患者还会出现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等症状,不仅身体越来越差、生活质量也呈直线下降趋势,家庭负担也会变得沉重。虽然说帕金森不会被彻底治愈,但是在早期便开始进行适当的专业康复治疗,病程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能够被控制住的。对于帕金森的康复治疗最主要的方式还是需要通过利用运动治疗方法、作业治疗方法、物理治疗、言语及吞咽治疗等综合现代康复治疗方式相结合,引导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建立正常的运动、行为模式,控制肢体功能退化等。在进行运动治疗时,主要是训练帕金森患者的呼吸训练、核心肌力训练、平衡运动训练、步态训练等,让帕金森患者保持正常的体态体姿,能够正常行走、甚至参与运动等。在进行作业治疗时,主要是帮助帕金森患者改善手部功能、扩大关节活动范围以及提高生活技能,让他们不仅能做事还能做好更多精细的事。在进行物理治疗时,通过热疗、针灸推拿等放松帕金森患者肌肉,减少肌肉震颤。在进行言语及吞咽治疗上,通过对舌的运动练习、唇部和上下颌的练习、语音练习等提高患者语言能力、纠正异常发音、使其语言更加清晰、对食物控制能力更强。通过康复临床数据显示,帕金森患者在经过专业康复治疗后,生活质量以及寿命都比没有经过专业康复治疗的帕金森患者提高30%。
很多有康复需求的患者在进行康复治疗时会进行多种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但却忽视了对心肺功能的康复。什么是心肺功能?人体全身均需要依靠氧气,以燃烧体内储存的能量,让它们变成热能,器官及肌肉得到热能才能活动。氧气由肺部吸入,故肺部容量大小及活动次数便很重要;而心脏则负责把氧气,透过血液循环系统送到各个器官及部位,故心脏跳动的强弱会影响血液的流量。重视心肺功能的锻炼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例如在进行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时,如果患者拥有更好的心肺功能,康复治疗师便会根据这样的情况适当增加项目治疗的时间和难度,相应的患者也能在基础训练的基础上实现更多受损运动功能的恢复。如何更好的进行心肺功能的锻炼?据研究表明,提高心肺功能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有氧耐力训练,例如长距离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爬山等。当运动强度接近50%最大摄氧量时便可以提高心肺功能,而增加心肺适应能力的最佳运动强度范围是50%-85%最大摄氧量,所对应的心率值范围是70%-90%的最大心率。在进行心肺功能训练时,可以根据时间来安排,一般而言20-60分钟持续锻炼即可。也可以根据个人健康状况进行调整,如如心肺功能较差、无锻炼基础的人,开始锻炼时时间可控制在30分钟以内,随着心肺心肺适应能力的提高,再逐渐延长运动时间;而对于心肺功能较高有锻炼基础的人,其运动的时间可能需要40-60分钟。对于心肺功能锻炼频率来说每周进行3-5次可以使心肺功能达到最大适应水平,但具体的还是需要根据自身锻炼习惯、体质和目的来最终选择和决定。
脑卒中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后遗症,也就意味着关于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一定会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这就更需要每一位脑卒中患者和家人都能够对脑卒中康复树立正确的康复观,不仅要积极面对病症,还要有信心的去参与每一次康复治疗。就脑卒中后遗症来讲从早期就介入康复治疗,并以患者康复情况为基础,在不同时期进行不同的康复治疗能够改善受损的功能障碍、预防并发症,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脑卒中的康复过程中,一般分为急性期的康复治疗、恢复期的康复治疗、长期的康复治疗,针对不同康复时期的康复重点不相同,能够最大化保证患者顺利康复。关于急性期的康复治疗:当患者还处于急性期时往往病情仍比较凶险,因此关于康复治疗更多地是要考虑防止压疮,防止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避免关节挛缩与变形,也为后续功能康复训练做好准备。正确的体位摆放正确体位的摆放能预防和减轻肌肉弛缓或痉挛带来的特异性病理模式,防止因卧床引起的继发性功能障碍。1、健侧卧位:是患者最舒服的体位。患肩前伸,肘、腕、指各关节伸展,放在胸前的垫枕上,上肢向头顶方上举约100°。患腿屈曲向前放在身体前面的另一垫枕上,既不外旋,也不内旋,避免足内翻。2、患侧卧位:患肩前伸,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腕、指各关节伸展,前臂旋后。患侧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健腿屈曲向前放在身体前面的垫枕上。患侧卧位时,康复人员应注意患肩、患髋不能压在身体下面。3、仰卧位:仰卧位不是最佳的体位,因为仰卧位可以加重病人的痉挛模式,如患侧肩胛骨后缩及内收,上肢屈曲、内旋(常常放在胸前),髋关节轻度屈曲及下肢外旋(可引起外踝压疮),足下垂及内翻。为预防这些异常,患肩应放在体旁的垫枕上,肩关节前伸,保持伸肘,腕背伸,手指伸展。患侧臀部和大腿下放置垫枕,使骨盆前伸,防止患腿外旋,膝下可置一小枕,使膝关节微屈,足底避免接触任何支撑物,以免足底感受器受刺激,通过阳性支持反射加重足下垂。另外,偏瘫患者应避免半卧位,因该体位的躯干屈曲及下肢伸展姿势直接强化了痉挛模式。床上体位变换如果患者一直持续保持一个体位,十分容易引起继发性损伤即并发症,如关节挛缩、压疮等。因此只有定时变换体位才能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1、被动向健侧翻身:先旋转上半部躯干,再旋转下半部躯干。治疗者一手放在颈部下方,另一手放在患侧肩胛骨周围,将患者头部及上半部躯干转呈侧卧位;然后,一手放在患侧骨盆将其转向侧方,另一手放在患侧膝关节后方,将患侧下肢旋转并摆放于自然半屈位。2、被动向患侧翻身:治疗者先将患侧上肢放置于外展90°的位置,再让患者自行将身体转向患侧,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或体力较差时,则可采用向健侧翻身的方法帮助患者翻身。关节被动运动通过关节被动运动在防止关节挛缩和变形的基础上,对患者建立早期正确运动的感觉,促进大脑皮质产生运动的“记忆”。关于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在这个时期内患者的生命体征往往比较平稳,各项功能也在恢复阶段,因此要抓住这段康复好时机,被动运动逐渐过度到主动运动,以基本动作训练为重点,从翻身、坐位、站位再到行走的顺序进行康复。1、双手交叉上举训练:患者仰卧,双手手指交叉,患手拇指置于健手拇指之上(Bobath握手)用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在胸前伸肘上举,然后屈肘,双手返回置于胸前,如此反复进行。上举过程中,要保证肩胛骨前伸,肘关节伸直,患者可将其上肢上举过头。2、双手交叉摆动训练:在完成前项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上举后向左、右两侧摆动的训练。摆动的速度不宜过快,但幅度应逐渐加大,并伴随躯干的转移。3、利用健侧下肢辅助抬腿训练:患者仰卧,用健侧足从患侧腘窝处插入并沿患侧小腿伸展,将患足置于健足上方。患者利用健侧下肢将患侧下肢抬起,尽量抬高,患侧下肢不得屈曲。然后缓慢放回床面,如此反复进行。4、“桥式”运动:患者仰卧,上肢伸直放于体侧,双腿屈髋屈膝,足支撑在床上。嘱患者将臀部主动抬起,并保持骨盆成水平位,维持一段时间后慢慢放下5、坐位训练:包括平衡训练和耐力训练。患者在躯干无支撑的状态下,在床边或椅子上取静坐位,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均屈曲90°,双足踏支持台或地面,分开约一脚宽,健侧上肢撑床或双手置于膝上。训练者协助或指导患者调整躯干和头至中间位,然后松开双手,此时患者可保持该位置一定时间,然后慢慢地倒向一侧。随后训练者指导或帮助患者调整身体至原位,反复进行。6、站位训练:待患者站立后,嘱患者上肢自然垂直于体侧,在逐渐去除对躯干的支撑时保持站立位。待患者能独立保持静态站立后,嘱患者将自身中心逐渐移向患侧,以训练患腿的持重能力。继而通过患者自身移动重心等动作进行自动态站位平衡的训练。直至患者能在突然受到外力推拉时仍能保持平衡,即达到被动态站位平衡。7、步行训练:待患者能做到自动态站位平衡,且患腿持重达体重一半以上并能向前迈步时,便可进行步行训练。初期训练要少量多次,循序渐进,避免患者过渡疲劳、出现足内翻等情况。8、物理因子治疗:常用的有局部机械性刺激(如用手在肌肉表面拍打等)、冰刺激、功能性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和局部气压治疗等可使瘫痪肢体肌肉通过被动引发的收缩与放松逐步改善其张力。9、中医康复治疗:通过多种康复方式如针灸、中药、推拿按摩等改善血液循环、消除患处肿胀、缓解疼痛,促进功能恢复。关于长期的康复治疗当患者已经度过以上两个阶段后根据自身情况,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后续的家庭康复,更好的回归社会和家庭。1、饮食康复护理:以清淡饮食为主,多吃蛋、鱼类、蔬菜、水果、菌类(木耳,蘑菇)、豆类等,保证每日饮水量。注意限制盐的摄入量,每天宜在5克左右。奶类应选脱脂或酸奶。忌食油腻,油炸,动物内脏,少吃辛辣,烧烤食品,戒烟酒等不良习惯。2、心理支持:在进入后续康复后患者可能因为急于求成而逐渐失望、悲观、抑郁。此时家属应从生活上、精神上给患者安慰和帮助,任何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赞扬。3、日常运动:通过患者恢复情况,针对坐卧和行走等开展日常运动,如坐位平衡训练、站位平衡训练、行走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改善残存功能,使异态坐姿、站姿等逐渐恢复正常。脑卒中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定要持之以恒!
何为肌张力?肌张力,简单地说就是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脑卒中后会产生怎样的肌张力障碍?当患者出现脑卒中后常常会出现上运动神经元受损综合征,表现为痉挛、肌力减退、各种主动运动控制和协调能力受损等,导致患者会出现全身剧烈或不自主的扭转现象出现。脑卒中后为什么会产生肌张力障碍?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的慢性运动障碍,是以速度依赖性的牵张反射增强为特征的肌肉张力增加,伴有腱反射活跃,这种腱反射活跃是由于牵张反射的兴奋性增高所致。脑卒中后,大约65%的病人出现痉挛,适度的痉挛是有益的,但过度的痉挛是有害的,痉挛可妨碍对病人的护理,使病人出现疼痛,影响运动功能的恢复及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阻碍病人康复进程,导致病人康复时间延长。脑卒中后对肌张力障碍恢复的意义是什么?早期进行康复训练,能够预防和纠正肢体痉挛状态,明显加快患肢的恢复能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使患者能早日活动,并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运动功能的代偿有赖于学习和训练早期康复治疗加速了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组织脑细胞的代偿,发挥了脑功能的可塑性。因此,要想帮助脑卒中患者更好地改善和缓解已经出现的运动功能障碍,首先对于肌张力的恢复治疗至关重要!
生活中由于各种事故都有可能导致头部产生肉眼可见的伤。当产生脑外伤以后,轻则头晕头痛,重则引起不同程度的或永久性功能障碍,造成患者包括运动、感觉、言语、视觉、听觉等种种功能障碍,因此及时的康复治疗是关键。然后在现实生活中,不少患者或者缺乏康复意识,甚至对脑外伤康复治疗存在很多误区,往往对病症的治疗产生影响,甚至还会造成原本可以避免的伤害。误区之一:我只是头部受过伤,既然医生说我可以出院就是完全好了,我没有别的病,不需要复查。其实头部受伤过后,头部的出血需要长时间才能被充分吸收,即便是可以出院,或者症状已经消失,但不代表头部的出血完全被吸收,而且有一些出血存在复发的可能性,因此,一般建议出院后1至3个月复查以查看头部受伤恢复情况以及出血的吸收情况,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医生还要检查伤口愈合情况等。误区之二:伤的是脑袋,康复期千万不要乱动,要躺在床上静养啊!实际上,脑外伤后患者处于康复期时,首要任务就是功能的锻炼与恢复。脑外伤患者的康复应从急性期延续至恢复期,甚至终身,一些脑外伤患者在康复期仍处于卧床不能下地活动的状态,在卧床期间,很多家属照顾患者时“不敢动”患者,然而,长期卧床不仅会使患者皮肤完整性受损,还可造成关节肌肉的挛缩,使患者无法再像正常人一样活动,因此,在康复期即使是卧床期间,也应该帮助患者做系统的、有效的肢体活动,给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打下基础。误区之三:脑外伤后做了开颅手术,伤了元气,一定要尽可能大补!脑外伤后做了开颅手术,的确对患者身体影响很大,康复期应增加营养,但不可一味进补,让患者进餐并不是“多多益善”的,膳食应合理搭配,不宜进食大量荤油及动物内脏等,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不仅不易消化,对胃肠刺激大,使胃肠负担加重,还可致便秘、呕吐等不适,可多食谷类、豆类、奶类及蔬菜瓜果,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误区之四:我们还没有完全恢复到受伤之前的状态,医生不可以让我们出院!脑外伤的康复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大部分的综合医院以及神经外科专科医院承担的都是“治疗和护理”的职能范畴,而脑外伤疾病发展的后期往往进入到“康复医学”的范畴,患者应在头部伤情稳定之后听取医生的建议,在适合的时期出院或者转院进行系统的康复及功能锻炼。一些交通事故引发的外伤,常常会因为一些赔付和责任等问题,患者及家属在病情已经稳定可以回家休养的情况下迟迟不愿出院,而医院内环境较为复杂,各种细菌病毒多见,易发生交叉感染,特别是年老体弱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一旦发生肺炎等问题,反而得不偿失。误区之五:家人头部受过重伤,还昏迷过,如今好了什么都别让他做了,我们来照顾他!脑外伤后,会出现不同程度不同表现的后遗症,如语言障碍、听力障碍、肢体活动障碍、记忆力减退、失眠、易怒等等,绝大部分后遗症并不是靠“养”就可以好转的,康复期家人在照顾患者的同时应视情况尽可能维持患者的社会属性,让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鼓励患者参与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这样才能对患者因外伤带来的心理障碍得到干预纠正,有益于患者的身心健康,给患者树立信心,维护患者的尊严,帮助患者最大程度重返社会。
周围神经是指除了脑和脊髓意外的所有神经,都包括有神经节、神经干、神经丛及神经终末装置,分布在全身各处。因此,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意外都会引发周围神经的损伤。由于周围神经的特殊性让其在发生损伤后修复起来比较困难,同时若不及时进行损伤后的康复治疗会产生较严重的后果,甚至致残,因此应该及时进行专业的康复治疗才可以帮助神经再生,恢复功能。作为周围神经康复的目标,通常分为短期康复目标和长期康复目标。短期康复目标主要以及早消除炎症、水肿、促进神经再生,防止肢体发生挛缩畸形,增强肌力好促进感觉功能恢复,矫正畸形为主;长期康复目标则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原有功能,使患者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重返工作岗位或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主。为了保障周围神经损伤有最好的康复治疗效果,在急性期或损伤早期时,帮助患者保持功能位以防止关节挛缩变形;加之被动运动和手法按摩并提倡主动运动,有效促进淋巴血液循环,维持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而在急性期炎症水肿消退后,康复治疗的重点在于促进神经再生,保持肌肉质量,增强肌力和促进感觉功能恢复。不同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会有不同的康复需求和目标,正是基于此,在制定康复方案时,也会提供相应的定制化、动态化康复治疗方案:早期损伤(损伤或术后2周内)1、手术治疗神经损伤确诊后可尽早进行显微手术治疗,手术越早,效果越好。通常外科手术的最佳时机是损伤6个月以内。2、应用保护血管及营养神经药物这类药物种类很多,临床使用广泛,但单用疗效欠佳且不稳定,常须联合用药或者合用其他药物,临床将维生素B1、维生素B6和地巴唑三药合用,称为“神经营养药”。3、其他治疗(1)体位:肢体置于功能位固定,患肢抬高。(2)超声波。(3)推拿、按摩训练:轻柔向心性按摩和适当关节被动运动。中、后期损伤(损伤或术后2周以上)1、物理疗法超短波、蜡疗等可改善循环,促进水肿吸收,缓解疼痛;低中频电疗、激光治疗等有消炎、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早期应用超短波、微波无热或微热量,可以消除炎症、促进水肿吸收,有利于神经再生。在水中进行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可防止肌肉挛缩。红外线照射损伤部位可扩张血管,加强局部的组织代谢和神经营养。电针治疗较适用于神经失用、神经轴索中断轻症及神经修复术后。2、推拿、按摩训练根据病情不同部位运用不同手法进行推拿按摩,可改善血液循环,松解组织粘连,解除神经嵌压,保持肌肉质量,防止肌肉萎缩,迎接神经再支配。3、运动疗法当肌力为1级时,可以做等长收缩和助力收缩,肌力在2级以上可进行助力收缩和去除重力下主动运动。当肌力达到3级时可以进行抗阻运动,同时进行速度、耐力、协调性和平衡性的训练。抗阻运动方法有:渐进抗阻运动、短暂最大负载等长收缩训练、等速训练。原则是大重量、少重复。4、作业治疗根据功能障碍的部位及程度、肌力及耐力的检测结果,进行有关的作业治疗,比如ADL训练、编织、打字、木工、雕刻、缝纫、刺绣、泥塑、修理仪器、文艺和娱乐活动等。治疗中不断增加训练的难度与时间,以增强肌肉的灵活性和耐力。5、感觉训练开始时采用患者能耐受的轻柔触觉刺激,待患者适应后,逐渐增加刺激强度,最终使患者能够耐受较强的触觉刺激而不产生疼痛。6、矫形器的应用预防和矫正畸形,通过限制关节的异常活动,维持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稳定关节;保护损伤神经支配的肌肉,防止拮抗肌挛缩,提高肢体功能;动力性夹板可以提供或帮助瘫痪肌肉运动。在整个康复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患肢安全保护,防止烫伤、压伤并注意保暖。对于局部肿胀应经常进行肌肉的被动活动及改变关节位置,适当抬高患肢用温水热敷,进行被动牵伸时动作应缓慢,范围应渐增大,切忌粗暴,以免引起新的损伤。如若产生较强痛感,应想办法分散患者注意力,如多交谈、听音乐等,以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
在中风的恢复期和功能障碍时期的康复治疗,我们的侧重点主要在于肢体、语言、智能障碍等的康复,同时重视患者的心理康复与护理,更快更好的帮助患者重拾健康。中风病人康复治疗方法有哪些呢?1、认知锻炼:主要用于智能障碍的康复。针对患者不同的症状,结合其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各方面情况进行康复工作的指导。(1)阅读锻炼,从简单的句子甚至单词开始训练,逐步加量。阅读又可以分为主动阅读与被动阅读,前者由患者主动阅读,然后检查其对内容的记忆程度,判断其智能的恢复程度。后者由护理人员阅读,患者当听众,读完一定的数量后,向患者提问,检查其记忆能力。(2)综合性的脑力训练,如搭积木、玩纸牌游戏、下棋、听广播、听音乐、看电视、电影等,练习书画、背诵诗词、简单计算、智力拼图等,以不断活跃患者的思维能力,激发患者的志趣,并有助于减缓其记忆能力的衰退。2、语言康复训练:主要用于语言障碍的康复。对于失去发音能力的患者,每天让其发啊音,或用咳嗽,或吹火柴诱导发音。有发音能力不能言语者,陪护者要有计划地每天固定教几个宇,不断重复,直至教会为止,在教时让患者学教者的口形发音,先教字,然后教句。同时定时给患者宣读文章,进行听觉刺激的语言训练。3、运动功能训练:主要用于肢体功能障碍。目的是舒展处于缩短状态的瘫痪肌肉,改善血液及淋巴循环,刺激神经营养功能。同时训练代偿功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对各肌群的协调控制。(1)被动运动:被动运动应包括患肢所有关节各个方向的运动,运动幅度从小到大,争取尽量达到最大的幅度。动作应平缓柔和,过快的牵伸往往激发牵张反射,使痉挛加重,粗暴的牵拉,容易引起损伤。可先进行按摩或在温水中进行被动运动,肌肉松弛,提高活动效果。(2)主动运动:运动应轻松平稳,先简单,后复杂。要多做放松紧张肌肉的练习,深呼吸和轻松的腹背肌运动,带动患侧肌肉、关节的活动。然后做进一步恢复协调功能的练习,四肢互相配合的运动训练等。要注意调节运动量,避免疲劳过度,加重偏瘫病人的肌肉痉挛。
脑瘫是从受孕开始至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症。对于脑瘫来说,它最大的敌人就是孩子的生长发育。也就是说,什么时候孩子停止生长,什么时候脑瘫才会停止它的伤害。因此只要小孩还在生长,脑瘫的康复治疗就不能停止!随着医学的进步,在脑瘫的康复治疗中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是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孩子脑瘫的症状的:通过运动训练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包括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性的训练;通过物理因子调节功能,缓解痉挛,刺激低下的肌张力,促进循环,维持和扩大关节活动度,增加肌力从而改善平衡和步态;通过作业疗法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帮助患儿提高上肢技能和日常生活动作的掌握,同时帮助智力提高,同时预防由运动机能发育障碍所致继发的感觉障碍和促进全身心的发育;在脑瘫的康复治疗中,通过专业及时的康复治疗训练患者合适的肌张力,同时训练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关于肌张力的锻炼可以通过牵拉等训练来缓解患者的肌张力。关于平衡和协调性的锻炼可通过患儿手脚配合,并加以辅具的运用得到肢体和身体其他功能的恢复。当然关于脑瘫的康复训练还有抬头训练、颈部训练、肢体训练、翻身训练、坐起训练、爬行训练、站立训练、迈步训练法、语言训练、智力训练等。当确诊为脑瘫后一定要尽快进行康复治疗,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根据患儿所患脑瘫的不同分型、不同症状表现来选择不同侧重点的康复治疗。并且脑瘫的康复治疗往往比较漫长,因此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和毅力,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