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焦虑正逐渐成为全社会的一种普遍的心态。在我的心理门诊,时常有一些人带着焦躁不安的心情来找我就诊。他们总是心烦意乱,不停地诉说心慌、胸闷、头痛、睡不着觉等症状,对自己的前程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恐惧、疑虑,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那些容易产生焦虑综合征的人应如何做好心理的调适与放松技巧呢?在社会压力的加剧中,焦虑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心态。在我的心理门诊,时常有一些人带着焦虑不安、浮躁不定、紧张不已的情绪来到我的心理门诊。他们总是心烦意乱,不停地诉说心慌、胸闷、头痛、睡不着觉等症状,对自己的前程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恐惧、疑虑,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医学上就称为焦虑综合征,是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过分焦虑的缘故。一般来说,被期望过高的人员、有失败经验的人员、徘徊在边缘的人员、突发性恐惧症的人员常常容易出现焦虑综合征。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缓解如影随形的焦虑呢?我们心理学上讲,那就是放松!要应对焦虑可以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加以调整和训练。第一,从认知行为的角度进行调整。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是最好的?简单的说是适度紧张和焦虑,这有利于提升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如果焦虑挥之不去,就不要试图摆脱或消除它,要接纳它,与它和平共处,顺其自然,带着它上路,一起去应对压力性事件本身,而不是去关注焦虑本身。第二个方法:学会深呼吸,对调节情绪很重要。正确运用深呼吸是调节情绪简便易行的方法。很简单,但要注意两个要领:一是缓慢有节奏的吸气,缓慢有节奏的呼气。二是吸气后停1至2秒钟再呼气。呼气时最好微微张嘴,这样立刻感觉肌肉放松,特别感觉胸部放松,就像千斤担子落下的感觉,从而有助于心理放松。平时最好练习腹式呼吸法,可以起到改善腹部脏器功能的作用,安神益智。腹式呼吸方法:放松身体,初步练习时可以把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上腹部,感觉胸腹部的起伏变化。要平和、缓慢、自然地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吸气时心里默数“1、2、3”,呼气时数“4、5、6”。保持节律,其过程类似于闻花的香味。久而久之,应感觉在呼吸时,腹腔肌肉有松弛感。吸气时好像把自信吸了进来,呼气时将体内的浊气呼出。第三种方法:全身肌肉放松训练。这是一种利用语言暗示进行自我放松的方法。在进行放松训练时,同学们可以站着、坐着或躺着,先调整好身体的位置,全身放松,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让自己感觉到很舒适、很舒服,慢慢地、轻轻地、自然地闭上眼睛,心中默念:头部放松、面部放松、颈部放松、前胸放松、后背放松、腹部放松、腰部放松、大腿放松、小腿放松、脚背放松、脚掌放松。按照如此顺序,反复默念,可使身体得到放松,精神上也得到放松。第四种方法,积极的自我想象。积极的自我想象能唤起人良好的情绪。想象什么?想象你过去经历过的最高兴的事情。比如哪次比赛你得了奖、你玩的最开心、哪一次过生日最快乐。还可以想,“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等,类似这样祥和宁静的田园风光的想象心情自然会平静下来。还可以想象阳光草地、蓝天白云,想象自己是一片羽毛,在云彩上飘呀飘,国外叫白云疗法:想像自己躺在一块草坪上,自己的头顶是一片蓝蓝的天空,天空下有一片白云,厚厚的,洁白的,慢慢的落在我的身上。我被白云层层的包裹着,白云开始慢慢的向上飘,自己的身体也跟着白云向上飘,感觉自己越来越轻,越来越轻,身体好像完全失去了重力,越来越轻,慢慢的,慢慢的,自己躺在这片白云上睡着了。还可以想象海浪,国外叫海浪疗法:想象自己躺在海边,蓝色的大海,金色的海滩,自己躺在海边松软的沙滩上,海浪轻轻的拍打自己,海风吹来带着一股股咸咸的味道,躺在松软舒适的沙滩上,感觉身体下面是软软的、细细的、暖暖的细沙。沙子包裹着我,太阳照在我的身上,感觉非常的温暖、舒适、安详,海水慢慢浸湿了我,有些清凉,海浪慢慢的退去,又慢慢的按摩我的肌肤,舒服极了。我就躺在这片舒适的沙滩上慢慢的睡着了。第五种方法,增强自信心。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主要的是增强自信心。目标不要太高,考生要学会给自己定一个合适的目标。有了自信心就不会紧张。怎样增强自信?要多说积极的话,多说鼓舞士气增强信心的话,少说倒霉消极的话。不要老是说到考试还有多少天、学习效率越来越低将来考不上怎么办啊?考试要是碰着难题怎么办?我怎么这么倒霉呀?人要是心情不好学习效率肯定就会下降,心情好的时候脑子就好用、学习效率也高。“积极的心理健康不亚于任何的营养品。”用古罗马著名军事统帅凯撒的话讲,就是“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征服了!”的豪情,是一种高度自信的感觉。第六种方法,积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健康不亚于任何的营养品。”要学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走路时挺胸抬头,速度稍快。每天都给自己激励话语:“我能行!我一定能成功!我今天一定能考好!”第七种方法,平常心对待考试和生活。稳定情绪,以平常心对待考试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必然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第八种方法,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以增强神经系统功能,同时可增强深睡眠时间,从而增强记忆蛋白功能,提高学习工作效率。跑步、打球等身体锻炼实际上这是最好的放松。第九种方法,轻轻松松听音乐。情绪紧张,心情烦躁时,听听自己喜欢的轻音乐,可以放松自己的情绪。情绪稳定是心理健康最重要最核心的指标之一。尽管每个人都会有焦虑紧张、情绪波动的时候,但只要我们善待各种情绪,就能有效预防心理疾病并充分享受良好情绪带给我们的美好生活。本文系陈美英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情绪低落,兴趣下降,缺乏愉快感,疲乏无力,整天高兴不起来,抑郁、悲伤、容易哭泣。2.长期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尤其是早醒。3.躯体不适。身体各种不舒服但医生却检查不出具体毛病。患者常常感到头部闷痛、胃肠不适、胸闷憋气、肢体乏力等;4.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头脑反应迟钝,行动迟缓,学习效率及工作效率下降等。5.情绪波动大。出现情绪失控,看什么都不顺眼,经常因小事而发火,过后又后悔。6.有自杀倾向。经常有活着没有意思念头,有自残,甚至自杀行为。以上情况超过二周,就要警惕是否患有抑郁症,应及时前往医院精神心理科进行诊治。
在门诊,常常会有这样的患者,他们老是说自己头晕、胸闷、肠胃不好,身上东痛西痛,看了好多医院,做了很检查,也吃也不少药,但总不见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典型案例】几经折腾才查出病因的“浑身疼痛”二年前,童阿姨从自己热爱的幼儿园教师岗位上退休了。本来性格开朗、爱唱爱跳爱旅游的她却时常感到头晕目眩,肩背部肌肉疼痛,逐渐地,全身肌肉都酸痛起来,浑身不舒服,到综合医院骨科、神经内科多次求诊,生化、免疫、心电图、肌电图、CT、核磁等等多种检查都做了,各项检查均没有发现身体有任何生理上的毛病。但浑身疼痛依然疼痛,医生只好给她开了药,但服用了后仍然没什么明显效果。见她整天抑郁寡欢,什么事也不想做,连平时最喜欢的事都打不起精神,丈夫特意带她去海南旅游,想通过轻松的旅游生活让她感到开心一点,谁知开心的旅游生活却丝毫提不起她的兴趣,更无法帮她解除疼痛带来的痛苦,她依然感到全身肌肉疼痛,真想一死了之。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童阿姨来到了我的心理科诊室。满脸忧伤的童阿姨哭丧着脸对我说,退休后本应享清福的自己为何会遭受着病痛的折磨,是不是前辈子造了什么孽呀。一年多来,浑身乏力、疲劳、头痛、头晕目眩、后脑勺发木、咽喉堵、胸闷、背部酸痛不适、四肢发麻疼痛、失眠,食欲减退,情绪低落,爱哭泣,不愿见人,总觉得活的太累,见什么都烦,经多家医院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多种治疗亦无效,因此情绪更加低落,丈夫也时常请假陪自己到处求医,反复检查自己的疼痛问题。她想,疼痛的问题解决了,心情也就好了,一切就能回到正常。然而,往返于各家综合医院进行的各种检查,结果都和以前一样没有任何异常,而全身肌肉疼痛的问题持续困扰着她。由于疼痛日渐加重,不能忍受,多家医院治疗仍无效,而更感悲观绝望,焦虑恐惧,惶惶不安,以为患了“不治之症”,真想一死了之。这究竟是得了什么怪病呢?童阿姨总唠叨过去的事情,认为自己过去做的事不对,“我现在算什么人呢,在家不会干家务活,整天东痛西痛哪里都不舒服,做米饭煮菜都常常弄不熟了,活着真没有意思啊,脑中反复出现跳楼自杀的想法,但又想跳楼自杀后名声不好,会影响孩子的前途,希望去医院打一针,想“安乐死”。会谈中医生发现童阿姨起病时就有情绪低落、无愉快感、头痛、失眠,有时在上床2-3小时也不能入睡,且逐渐出现食欲明显下降,体重减少,疼痛加重,故考虑童阿姨是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的隐匿性抑郁症。医生的诊断结果让她十分的惊讶:我怎么会得抑郁症呢?经过一段时间得心理治疗及抗抑郁药物的系统治疗,童阿姨情绪明显好转,躯体疼痛的症状也很快得以缓解,她得心情非常愉快,又重新找回爱唱爱跳爱旅游的美好生活。【专家答疑解惑】隐匿性抑郁症是指在抑郁发作中,有显著的躯体症状与自主神经系统症状,而缺乏相应的躯体疾病可以解释,躯体症状甚至掩盖了情绪症状。1970年首次被命名。隐匿性抑郁容易被混淆,在成人不典型抑郁中最常见。隐匿性抑郁成人多见,发病年龄大多在36~64岁,尤以中年女性为多。男女比例约为1:2。这种病人阅历很多,已经被社会化,会顾面子、顾形象,或顾业绩、顾前途、顾他人的评估,症状会被隐匿。隐匿性抑郁病人具有功能症状和躯体症状,而心理症状不明显。其躯体症状各种各样,其中以消化系统、心血管症状和疼痛症状最为常见,其次是呼吸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症状。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或持续的各种躯体不适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头痛、头晕、心悸、、胸闷、气短、四肢麻木、胃部不适、恶心、无食欲等,易误诊、漏诊,直至发生自杀行为才引起重视。隐匿性抑郁容易被混淆。国外报道该病误诊率高达50%,国内误诊率也很高。易误诊为其它疾病,如血管性头痛、胃痛、甲状腺功能亢进、关节炎、神经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在隐匿性抑郁症的自杀患者中,症状大多以关节、肌肉和身体其他部位的疼痛或酸痛不适为主,也可表现为乏力、慢性疲劳、头晕目眩、四肢沉重或头胀。据统计,在综合医院、基层医院中,不典型抑郁60%没有被识别,95%得不到治疗,大量的病人得不到及时的诊治,病情恶化,甚至出现自杀的严重后果。因此,应该学会识别隐匿性抑郁症,以预防自杀企图和自杀。在临床上如果遇到症状繁多、原因不明的躯体不适或不能治愈的躯体不适为主的疾病者,同时伴有强烈的自杀观念,应考虑隐匿性抑郁症的可能,及时去医院心理科就诊才能得到有效和准确诊疗的机会,重现美好生活。【作者简介】陈美英系三明市永安总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现为福建省首位临床心理专业主任医师、福建省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援助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心理援助协会副会长、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福建省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评专家、三明市委组织部报告团宣讲员、永安市关工委报告团成员、永安市法院人民陪审员。擅长: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青少年心理卫生、心理测验。对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失眠症、双相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多动症、抽动症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积极参与2006年8月福建省首次组织的桑美特大台风、“5.12”汶川大地震、 “5.8”泰宁特大泥石流等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被授予“福建省援川医疗队先进个人”、“四川省彭州市荣誉市民”,新华网、CCTV、凤凰台等先后进行报道。2019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2020年7月被授予“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荣誉称号。
【导读】当前很多人对抑郁症、焦虑症有了更多的关注,但却很少人认识躁郁症。躁郁症,也称之为“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有些看似很正常的人却在遭受着躁郁症痛苦的折磨,严重者经常复发甚至自杀。和抑郁症相比,躁郁症较难以治愈。早期识别、早期确诊与积极的治疗,是提高躁郁症疗效的关键。躁郁症并不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但我们对它的认识和了解还太少。躁郁症与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终身性疾病。那么,到底什么是躁郁症呢?让我们用下面的案例来揭开躁郁症的面纱。一、【典型案例】案例1:小音,女,26岁,职员。兴奋、话多与悲观、消极念头交替出现1年。一年前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小音开始逐渐出现整天兴高采烈,夸夸其谈,好吹嘘:“我太厉害了,最近脑子越来越灵光了。”在说话时表情愉悦,洋洋自得。爱管闲事,在单位常常主动到其他科室帮别人擦桌子、倒水,但是工作时不能专心,做事虎头蛇尾,干了半截又到别处帮忙。领导批评她时,她也满不在乎,反而向领导吹嘘:“没关系。”在家也闲不住,不停打扫卫生。特别爱花钱,乱买东西,可买回来以后根本就不用。进食尚好,但睡眠比平时明显减少。每天只睡2-3小时,但精力充沛,脾气急躁,家里人必须都听她的,稍不如意就向家人发脾气。最近2个月来情绪不佳,经常有消极想法,诉脑子反应慢,记忆力减退,觉得自己拖累家人,是一个累赘,睡眠差,觉得周围人都在用异样的眼神看她,瞧不起她,要家人不要管她,不肯接受治疗。案例2:小田,男,18岁,学生。2年前高考失利后出现情绪低落,兴趣缺乏,没有愉快感,不想说话,动作迟缓,疲乏无力,入睡困难,早醒,没有胃口,自觉脑子笨,觉得前途暗淡,经常对身边的同学说“活着真没意思”。但不到2个月小田却完全变了。他变得非常自负常为一点小事和人争吵,整天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的,逢人都打招呼,自我感觉特别好,自觉思维非常敏捷,说话时眉飞色舞,意念飘忽,口若悬河、经常在别人面前吹嘘:“我很聪明,最近脑子特别好使”。可不到半个月他仿佛从天堂突然又跌进了地狱,整天闷闷不乐,不与人说话,别人和他说话也不搭理,悲观失望,自责,想死。因为这种状况反反复复,小田感觉很痛苦,经人介绍来到医院就诊。、这究竟是怎么一种疾病呢?其实,他们都患上了严重精神紊乱的一种形式----双相情感障碍,俗称“躁郁症”。二、躁郁症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躁郁症,又称双相情感障碍,与抑郁症一样,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它是一种以情感的异常高涨或低落为特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通常在15~24岁发病,其病因尚不明确,是一种严重的、持久的、情绪上下波动的心理疾病。因为躁郁症它较高的自杀、自伤和伤人率,所以躁郁症是按照重性精神病来管理的。由于躁郁症的病情比较特殊,人们可以通过以下症状来判断是否患有躁郁症:患者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明显的心境高涨与情感低落,其中心境高涨至少持续一周以上,情感低落至少持续两周以上,并且高涨与低落是以混合或者交替的方式出现。该病一般呈周期性波动,每次发作后病情可缓期,间歇期间精神活动完全正常,一般不表现人格缺损。躁郁症临床症状复杂,发作形式多样,兼有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两种主要表现,可在同一病人间歇交替反复发作,也可以一种状态为主反复发作。其特征是一阵阵疯狂和抑郁交替发作。患者的情绪总是不受控制地在“躁”与“郁”之间转换、摆荡,像坐过山车一样情绪忽高忽低,又像坐在翘翘板忽上忽下,病人常常处于不正常的躁狂激动状态,心境高涨的是时候会兴奋激动,一味地表现自我,精力旺盛,喋喋不休,对一切都充满激情,甚至可以24小时不休息或者不睡觉。情绪低落的时候会非常的悲观,或昏睡、或颓废抑郁,对自己和生活感到绝望,不修边幅,不愿见任何人,基本丧失工作能力,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被误诊为抑郁症、青春型精神分裂症,所以要注意区分。三、如何鉴别躁郁症?1、抑郁症。一般躁郁症患者在轻躁狂发作的时候,往往情感高涨,精力旺盛,自我感觉良好。患者常常会和医生说:我前一段感觉特别好,不管做什么效率都特别高,你能让我恢复到那个时候的好状态吗?然后当他们处于抑郁的时候就会说:我很痛苦,什么事都做不了,浑身难受,活着真没有意思。因此很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躁郁症与抑郁症治疗原则不一样,应加以鉴别。两者有一些相同的部分,其中包括持久的情绪低落、感到空虚、对以前活动丧失兴趣,经常性哭泣、注意力下降、精力不足、负罪感、感到绝望无助、失眠、社交退缩,自残等。但是也有跟抑郁症不同的,躁郁症一般发病年龄较早,具有周期性,发病期有过度的兴奋,伤人毁物,心境的快速变化,发病间歇期状态完全正常。二者最大的区别是,躁郁症会有躁狂或者轻躁狂的状态。具体表现为情绪的高涨或者易激惹,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有的时候他们感到非常的幸福,甚至自我陶醉。部分患者会易怒,脾气非常暴躁,人际关系紧张,看什么都不顺眼,遇到一点小事都可能会与人发生冲突。2、青春型精神分裂症。躁郁症还需要与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相鉴别。两者虽然都在青年期起病,表现为兴奋话多。但后者常有行为怪异、语言错乱、思维与情感不协调等内心体验和周围环境不协调的表现,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缺损。而躁狂发作是在情感高涨的基础上出现的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行动情感和环境协调一致。四、患了躁郁症该怎么办呢?早期识别、早期确诊、积极的治疗是治疗躁郁症的关键。由于躁郁症患者在轻躁狂发作时情感高涨、精力充沛、自我感觉良好,一般不会主动就医;而到了抑郁发作就诊时又容易忽略之前的躁狂症状,因此这部分患者常被漏诊或被误诊。双相情感障碍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使得其在最终获得确诊之前往往会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症、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物质滥用等。双相障碍是一种终身的、慢性情感障碍,因误诊率高(美国69%、欧洲30%)、不依从性高、反复发作等特点,为临床诊治工作增加乐难度。据统计有三分之一的躁郁症患者,从首次发病到最终确诊,一般需要8到10年的时间。由于躁郁症患者很容易伤人或者自伤,绝大部分患者需要及时住院治疗。五、如何治疗躁郁症?治疗躁郁症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并举。躁郁症需树立长期治疗的理念,主要采取综合性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专业系统的心理治疗,以提高疗效,改善治疗依从性,预防自伤自杀,防止病情复发,提高社会功能。1、药物治疗。在发病期药物治疗一定要遵循"足量、足疗程"的治疗原则。治疗疗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治疗。鉴于躁郁症反复发作的特点,足量足疗程药物治疗,可以减少急性期痛苦,改善远期预后。患者应该长期服用锂盐、卡马西平、丙戊酸等心境稳定剂进行治疗。2、物理治疗。严重兴奋躁动者可以采用改良电抽搐治疗,加快控制病情。3、心理治疗。不管是躁狂和抑郁发作阶段,还是缓解期。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健康教育和心理治疗可提高病人对自己疾病的认识,了解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加强医患之间的合作,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治疗取得更好的疗效。经药物治疗已经康复的患者在停药后一定要做持续的心理治疗。如果不进行心理治疗,在临床治愈后患者仍会处于情绪波动的状态中,复发率极高。有统计说90%的患者会复发,有超过一半的患者可能会死于自杀。心理治疗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疗法和家庭治疗。六、除了专业的治疗以外,患者及家属可以做些什么呢?1、家庭支持。要想有效的预防复发,家庭支持是不可缺少的。家庭成员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家人之间要好好说话,不要和说刺激的话语,要鼓励患者加强体育锻炼,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有规律并保证充足的睡眠,积极配合治疗。2、注意季节变化。在季节变化的时候,尤其是深秋到第二年春季开春,这段时间是躁郁症的抑郁高发期,要提防患者出现自杀行为。夏季是躁狂的高发期,需要的是减少刺激,避免鸟氨酸,精氨酸这类可能加重病情的食物。【作者简介】陈美英,三明市第二医院主任医师、国家注册心理治疗师。现为福建省首位临床心理专业主任医师、国家重点专科评审专家库成员、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福建省公务员教育培训师资库专家、福建省心理援助协会副会长、福建省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评专家、八闽巾帼红宣讲员、三明市委组织部报告团宣讲员、永安市关工委报告团宣讲员、永安市法院陪审员、福建省老年学研究小组成员。擅长: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青少年心理卫生、心理测验。对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症、神经衰弱、创伤后应激障碍、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障碍、婚恋家庭问题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任各大中院校《精神病学》、《医学心理学》教学工作。个人网页“陈美英好大夫在线”访问量已达650余万人次。参与“5.12”汶川地震灾后心理救援工作,新华网、CCTV、凤凰台等媒体多次进行报道。曾获得“四川省彭州市荣誉市民”“福建省援川医疗队先进个人”“2019年度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
【典型案例】案例1:黄某,女,38岁,因经常加班,她感到压力剧增,常失眠。1个月前的一天早晨,她下夜班时突然出现强烈的恐惧感、失控感,伴随头晕、心慌、胸闷、心痛、发抖、口干、四肢麻木、大汗淋漓、疲乏,呼吸困难,心跳极快,有快死去的难受,随即120出诊送到医院急诊科,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CT等各种检查,均未发现任何异常,此后,她经常担心再次发作,总是闷闷不乐,心痛次数也越来越多,在1个月内有了3次惊恐发作的经历,她非常的痛苦,总害怕再发作,到医院检查却没发现任何的问题。经人介绍到精神心理科进行诊治,医生诊断她患了典型的“惊恐发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急性焦虑症”。案例2:桑某,男,29岁,工人。1年前患者在一次乘公交车过程中,突然感到胸闷、心悸、气短,遂害怕是心脏病发作,强行恳求司机让其下车。从此害怕乘车,症状逐渐加重,以至于现在不敢乘公交、出租和火车飞机,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工作。这究竟是怎么一种疾病呢?其实,他们都患上了焦虑症。正常人的焦虑和焦虑症有什么区别呢?正常人在面临重大事件时,如因病住院、等待手术、参加考试或紧张的人际关系等矛盾都会产生焦虑反应,这些反应是继发性的焦虑,一般随着问题的解除,焦虑症状也随之消失,它并不属于焦虑症范围。焦虑症病人的焦虑常为一些小事而紧张不安,或者虽然事出有因,但反应过重,如焦虑严重程度与客观事实或处境明显不符,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可能为病理性的焦虑。焦虑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焦虑症,即通常所称的焦虑状态,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焦虑症最突出的症状是焦虑,是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神经症。焦虑症一般分为两种类型:急性焦虑症和慢性焦虑症,其临床表现不尽一致。急性焦虑,又称惊恐发作、惊恐障碍。在正常的日常生活中,患者几乎跟正常人一样,而一旦发作时,患者有一种说不出的内心紧张、恐惧感。急性焦虑者,起病突然,发作时可出现极度恐惧、紧张、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瞳孔扩大、大汗淋漓、晕眩昏厥、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心跳极快、四肢发麻、甚至不能控制地全身发抖出汗,病人惊恐万分,犹如大难临头、死亡将至,有濒死感或失控感的验。一次发作一般10分钟达到高峰,持续20至30分钟,常会突然发生,自行缓解。急性焦虑常常突然发作,发作时意识清楚。急性焦虑极易误诊为心脏病发作。在突然发作时,患者往往拨打“120”急救电话,去看心内科的急诊。尽管患者看上去症状很重,但是相关检查结果大多正常,因此往往诊断不明确。发作后患者仍极度恐惧,担心自身病情,往往辗转于各大医院各个科室,做各种各样的检查,但不能确诊。既耽误了治疗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慢性焦虑,又称广泛性焦虑。主要表现为:(1)情绪症状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患者经常出现与现实情境不符的过分担心、紧张害怕,这种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患者感觉自己一直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中。(2)植物神经症状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躯体方面的症状。(3)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坐卧不宁,烦躁,很难静下心来。慢性焦虑症病人常处于持续的焦虑状态中,可几个星期或更长,在这段时间内病人有或轻或重的焦虑症状,如常为些小事而苦恼、自责,对困难过分夸大,遇事常往坏处着想,常无病呻吟,对躯体不适特别关注。焦虑症的病因和发作的诱发因素焦虑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认知过程、不良生活事件、生化、躯体疾病等均有关系。焦虑症的发生一般和素质有关,大多数病人平时较为敏感,易于着急和担忧,容易惊慌失措,容易产生不安全感。最容易引起焦虑的原因是配偶及亲人死亡,其次是婚姻不和谐及离婚。感染、外伤以及手术等躯体因素也可诱发焦虑症。一个人所受的心理刺激越多越容易发病。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并举治疗焦虑症,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惊恐发作时首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在发作期效果不佳。心理治疗主要有:支持性心理治疗、松弛治疗、心理教育、认知行为治疗、合理情绪疗法、催眠疗法等。治疗焦虑症的关键是患者要学会放松自己紧张的情绪。大部分人在处于焦虑时,会发生某部位肌肉紧绷的现象。通过深呼吸、多运动松弛肌肉,自我疏导、自我催眠、自我放松、自我反省、转移注意、自我调节法,保持乐观的心态,增强自信心。运动并保持睡眠充足是减轻焦虑的最有效方法。多运动可消除烦恼及控制紧张与焦虑的情绪。另外,经颅磁刺激疗法、营养与饮食疗法、按摩、洗热水澡、听音乐、生物反馈疗法、芳香疗法等对治疗焦虑症也有良好的疗效。【作者简介】陈美英,三明市第二医院主任医师、国家注册心理治疗师。现为福建省首位临床心理专业主任医师、国家重点专科评审专家库成员、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福建省公务员教育培训师资库专家、福建省心理援助协会副会长、福建省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评专家、八闽巾帼红宣讲员、三明市委组织部报告团宣讲员、永安市关工委报告团宣讲员、永安市法院陪审员、永安市心理学会副会长、福建省老年学研究小组成员。擅长: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青少年心理卫生、心理测验。对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症、神经衰弱、创伤后应激障碍、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障碍、婚恋家庭问题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任各大中院校《精神病学》、《医学心理学》教学工作。个人网页“陈美英好大夫在线”访问量已达650余万人次。参与“5.12”汶川地震灾后心理救援工作,新华网、CCTV、凤凰网等媒体多次报道。曾获得“四川省彭州市荣誉市民”、“福建省援川医疗队先进个人”、“2019年度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
陈美英家庭:最高级的富有是家庭和睦 全国妇联女性之声2020-11-24作为一名心理专家、福建省首位临床心理专业主任医师,陈美英发挥专业所长,热忱为民服务,被誉为“心灵治愈师”。她热心公益事业,多次参与灾后心理援助工作,为更多人的身心健康奉献光和热。她还有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一家人孝老爱亲、齐学并进,为最美家风作出了最好的注解。敬业,更要精业陈美英是福建省三明市永安总医院心理科主任,也是福建省第一位临床心理专业主任医师。作为一名心理专家、福建省首位临床心理专业主任医师,陈美英发挥专业所长,热忱为民服务,被誉为“心灵治愈师”。她热心公益事业,多次参与灾后心理援助工作,为更多人的身心健康奉献光和热。她还有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一家人孝老爱亲、齐学并进,为最美家风作出了最好的注解。敬业,更要精业陈美英是福建省三明市永安总医院心理科主任,也是福建省第一位临床心理专业主任医师。 在许多人眼里,心理医生是一个很特别的职业。谈及多年从事临床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工作经历,陈美英说道:“面对每一个极具个性化的来访者,作为一个心理医生,不仅要理解、体验患者的痛苦感受,更要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和健全的人格特征,严格遵照专业工作的伦理道德规范、遵守客观中立及保密原则,尊重来访者。当然,更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积累。总而言之,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医生,敬业,更要精业!”陈美英一直都很喜欢一句话:“心在哪里,你的财富就在哪里。”多年来,她一直走在心理行业的前沿,勤奋学习,刻苦工作,率先在三明地区开设临床心理科,先后获得三明市科技进步奖2项、立项课题3项,发表论文10余篇。在“好大夫在线”上,她的个人网页访问量已达350余万人次。作为福建省知名心理专家,陈美英非常热心公益事业,曾积极参与“桑美”特大台风、“5·12”汶川大地震、“5·8”泰宁泥石流等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多年来,她在福建、四川等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500余场,帮助了许许多多心理危机者特别是四川省灾后心理障碍患者。“5·12”汶川地震临近两周年之际,陈美英参加了福建省第七批援川医疗队精神卫生小分队,对口支援彭州,在彭州市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帮助灾区115名来访者解除心灵的创伤与苦恼,先后15次到乡村和社区开展“关爱灾区群众,重视心理健康”等活动。陈美英因此被授予“福建省援川医疗队先进个人”“四川省彭州市荣誉市民”等荣誉称号。2016年5月8日凌晨4时,福建三明泰宁县因暴雨引发泥石流,造成池潭水电站扩建工程项目部办公楼和工地宿舍被埋,30多人遇难。福建省随即启动灾后心理救援机制,陈美英等多位心理专家立即奔赴灾区,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救治行动。一到现场,陈美英便认真倾听幸存者的哭诉,感受他们内心深处的悲伤,诊断他们可能存在的应激心理疾患。俞维高是这场灾难的幸存者之一,由于失去至亲,沉浸在悲痛中难以自拔。陈美英在了解情况后,立即对其进行疏导,不厌其烦地为其做心理干预。俞维高逐渐走出心理阴影,有了重新活下去的勇气。陈美英说:“房屋倒了,可以重建;道路毁了,可以重铺。但人的心灵一旦坍塌,就很难再恢复原样。比物质援助更重要的是进行心理救助,不幸的人更需要得到他人情感上的理解与支持。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我能收获到快乐。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做更多人的心灵治愈师。”陈美英不仅在工作中履职尽责,在生活中也乐于发挥所长帮助他人。谁家婆媳闹别扭、小两口闹离婚、孩子因患网瘾不上学等,只要邻里有需要,她都会及时赶去,进行专业心理疏导和劝说,成为邻里间的“暖心妹子”。与此同时,作为社区“爱心敲敲门”志愿者,她也一直在用自己的热心肠温暖邻里街坊。家是充满爱的地方“家是充满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陈美英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在陈美英眼里,公公婆婆是最好的婚姻教科书“范本”。两位老人家风雨同舟60载,育有6个子女,共同铸就了“钻石婚”。他们以和顺齐家为本,勤俭持家为根,努力践行孝老爱亲文化,让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其乐融融。“我从没见公婆吵过架,老两口总是互相包容、互爱互助,对待家人亦是如此。这一相处之道成了我们家的‘传家宝’。”陈美英说。陈美英与丈夫郑世隆结婚已30年,一直相敬如宾、恩爱有加。丈夫郑世隆是三明市永安总医院设备科高级工程师,都说“最好的婚姻是势均力敌”,她与丈夫正是如此。他们在事业上齐学并进、比翼双飞,发表论文共60余篇,在“6·18”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上获得4项金奖。陈美英说:“孝,其为人之本也。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父母,才能更好地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在生活中,他们夫妻俩最看重的就是孝道。因父母年迈多病,他们共同学习了原始点疗法,一有时间就为老人按摩,以减轻或缓解其病痛。他们还为父母做营养餐,买按摩和发热功能的治疗枕头。去年,陈美英的公公因颈椎压迫神经住院治疗一周,紧接着婆婆因膝关节置换术在医院住了20多天,这期间,他们主动轮流陪护,还让孩子陪同一起细心照料。父母做好了榜样,孩子自然就会效仿。陈美英的儿子郑骁从小勤思敏学,在校期间曾荣获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创新奖”,工作后依然积极向上、孝老爱亲。每当周末,儿孙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回到公婆家中,大家一起做菜吃饭、唠家常、做运动、郊游,一家人欢聚一堂,这是陈美英最珍视的家庭幸福。她说:“最高级的富有是什么,是家庭和睦。家是一个人修行的最好道场,爱,让家更美好!”2019年,陈美英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来源/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全国妇联网信中心、闽姐姐图片/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闽姐姐编辑/全国妇联网信中心孟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听到人们总在说“抑郁啊”、“郁闷死了”。不知从何时起,这个词似乎成了现代人的口头禅。几乎每个人都有不高兴、感到过郁闷的时候。可以说,每个人都曾有过抑郁的体验,但并不都是“抑郁症”。那么,抑郁和抑郁症是否有必然联系呢?抑郁与抑郁症的区别何在?抑郁,是一种消极情绪,和喜怒哀乐一样,是一种正常的情绪状态,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在普通人身上出现的抑郁常常是压力超负荷时的信号、是人长时间面对压力的必然反应。例如,当学业遇到困难、工作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紧张或与家人产生分歧等情况,每个人都会有抑郁以及其它的一些负性感受。绝大多数人的抑郁情绪,通过一定的自我调整都能很快走出郁闷的阴影。抑郁不等于抑郁症,前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通过一些化解途径较容易解决,而后者是一种心理病症。因此,从心理健康上来说,情绪低落并不是一定患上了抑郁症。法国精神病学专家让.德雷对抑郁症和抑郁的区分是这样描述的:抑郁症是一种疾病,是与身体痛苦相似的精神痛苦。它会消耗我们的精力,让人们失去对生活的热情,了无生趣地活着,等待着死亡的来临。情绪低落不一定是抑郁症,但是抑郁症一定会情绪低落。典型的抑郁症表现为三低:即情绪十分低落、思维迟缓、动作或行为减少。如何理解情绪特别低落呢?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人总是闷闷不乐,即使遇到涨工资、中大奖之类的好事也高兴不起来,一天中多数时间里无法高兴,或经常无原因的想哭。其次,就是兴趣减退,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严重时丧失原来的爱好和嗜好。如以前爱唱爱跳、爱旅游的兴趣爱好都没有一点的热情了。还有就是精力减少,也就是这个人看起来特别累,一点精神都没有,甚至莫名其妙地出现一些身体不适感。以上的这些状况在抑郁症患者身上完全有可能出现,一旦出现这种状况千万不要误认为是闹情绪。如果持续时间超过2周或更长时则应引起注意,考虑是否得了抑郁症。除了情绪低落外,抑郁症患者还可能有如下几种表现:1、失眠,包括入睡困难,睡眠浅而不稳,尤其是难以入睡,容易早醒,也就是睡眠的最后一次觉醒时间明显提前。2、身心疲惫。没有明显原因的持续疲乏感,总是感到劳累,即使不做事也常常觉得疲劳,不想活动,休息后也难以复原。3、身体不适但医生又检查不出具体病因。患者常常感到头部闷痛、胃肠不适、胸闷憋气、肢体乏力等。4、活动缓慢,情绪波动大。容易出现情绪失控,看什么都不顺眼,经常会因一些小事而发火,过后又后悔;有时又发脾气。5、常自责,或有内疚感,感到对不起家人,自信心下降,自我评价过低,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做得不够好。6、思维和注意力困难。患者也可能感到自己变笨了,头脑反应迟钝,行动迟缓,记忆力和理解力显著降低,甚至丧失,听不懂他人的话,工作效率下降等。7、经常想到死,甚至有自杀行为。8、严重时可出现幻觉和妄想。即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感到周围人在议论自己,甚至想迫害自己。一旦你身边的亲人或朋友有不开心的情绪和症状挥之不去,超过2周,而且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或出现自杀念头、自伤行为,则应引起注意,考虑是否得了抑郁症,应及时寻求专业的诊治,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60%~80%的现代疾病,都是由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各种压力、烦恼等心灵问题造成的。因此,心灵健康才是真健康,健康应从养心开始。我们要树立21世纪健康新观念:把握健康的金钥匙~心理健康。
你感到焦虑吗?扫一扫即可进入免费测试!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标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它主要评定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这是14项的版本,只有躯体焦虑和精神焦虑二个因素。在临床上,它大于或等于14分为基准的分界值;得分大于或等于29分定为严重的焦虑;大于或等于21分判定为明显的焦虑;大于或等于14分判定为肯定有焦虑;大于或等于7分判定为可能有焦虑;小于7分被判定为没有焦虑。焦虑,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情烦躁,表现为坐立不安,忧心仲仲地似要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常伴有头疼、头昏、心慌气短、易出汗、口干、尿频等躯体不适。对于不确定的、麻烦的或感到措手不及的情境,焦虑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有些人因这些症状反复到医院内科就诊而久治不愈。若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愤闷不平的状态,可引发多种疾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那么很可能就是患上了焦虑障碍。
加入的其他科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