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康复科徐泉主任看病挂号?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康复医学科徐泉副主任医师专业擅长:1、骨科康复:擅长脊柱源性疼痛(颈椎病、腰椎病)的诊断与康复治疗,骨关节退行性疾病(髋关节、膝关节等)的康复治疗,骨科术后(如骨折术后、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训练2、运动损伤康复:擅长运动引起的关节损伤、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等康复治疗,包括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损伤/疼痛的康复治疗。3、疼痛康复:擅长针刺治疗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类疾病,针刀治疗肌筋膜疼痛等。4、神经康复:擅长脑梗死、脑出血、颅脑创伤、脑肿瘤等引起肢体瘫痪、言语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脊髓肿瘤术后、脊柱脊髓损伤导致的截瘫、四肢瘫、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直肠等疾病的康复评价和治疗5、产后康复:产后盆底肌康复、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康复治疗6、儿童康复:儿童发育迟缓,特发性脊柱侧弯康复,小儿脑瘫康复等7、心肺康复:擅长心肺运动功能测试和有氧运动处方制定8、淋巴水肿康复:擅长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妇科肿瘤术后淋巴水肿的综合消肿治疗方案门诊时间和地点:专病门诊:每周一下午、周二全天、周五上午出诊地点:清华长庚医院门诊楼三层康复科挂号方法:1.通过微信公众号“京医通”,搜索医生姓名-挂号:第一步:微信关注“京医通”公众号第二步:选择“就诊服务”---“挂号”第三步:搜索框-搜索“徐泉”医生第四步:进入医生信息页后,点击“有号”第五步:根据门诊时间,选择相应日期(周一下午、周二全天、周五上午),按提示挂号具体操作如下:2.“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官方”APP:选择【预约挂号】-【专科】-【康复医学科】-【徐泉出诊时间】具体操作如下:3、通过‘好大夫在线’申请加号通过好大夫在线可以预约号,操作流程如下图。预约成功后,就诊当天在我出诊时间到门诊楼三层康复科找我加号,拿加号条去一楼缴费取号。注意:没有来清华长庚医院就诊过的患者,需要先到一楼办理就诊卡或京医通卡,再来诊室找我加号,不然系统里没有患者信息加不了号(^v^)。4.如果挂不到号,在出诊时间直接来长庚医院门诊楼3层康复科找我。5.打开《好大夫在线》—搜索《徐泉》—进入徐泉主任主页—点击《在线问诊》进行在线问诊。
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增加,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成为当今医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跌倒作为老年人常发的意外,是造成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的首要原因。美国老年病学相关研究发现,65岁以上的社区老年人中,约有1/3在1年中有过1次跌倒,15%跌倒过两次甚至更多。一项基于北京社区研究也显示,中国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达18.0%,再跌倒发生率高达28.8%。由于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跌倒对老年人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其中最常见的包括髋关节骨折,上肢骨折,脑外伤,软组织挫伤等,而这些后果通常会进一步造成老年人活动量减少,情绪低落、害怕,最终影响到生活质量。除此之外,老年人跌倒会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一.老人跌倒的危险因素有哪些?1.年龄研究显示,老年人的年龄越大,跌倒风险越高。85岁以上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为65-74岁老年人的四倍。衰老通常伴随着骨骼肌肉系统、心肺系统、视觉、听觉、本体感觉、协调、认知等功能的减退,导致一些常见的年龄相关性的疾病,比如关节炎,心血管疾病,视力下降等疾病,这些功能减退和疾病通常都是导致跌倒的原因。2.性别一项国内的研究显示,女性跌倒发生率为20.1%(180/893),男为14.9%(92/619),女性跌倒发生率高于男性。3.步态和平衡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反应能力,肢体协调能力,肌肉力量,步行时的步长和抬脚的高度都有所下降,这些使他们在面对复杂路面或快要跌倒时肢体反应不及时,导致跌倒的风险增加。另外,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步态异常,比如偏瘫、帕金森等,也可增加跌倒风险。4.视觉有些老年人除了视力下降,对距离和空间的辨别能力也减弱了,导致视觉输入信息的减少,对于过道上的障碍物分辨不清,再加上平衡的控制和躲避障碍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了跌倒的发生。5.认知运动和感觉系统的正常运作,需要的认知功能包括运动的计划、解决问题、注意力的分配性和面对环境变化时的反应能力等。老年人的认知能力下降,导致了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减退,最终导致跌倒的发生。6.药物研究显示,抗精神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心血管药物,抗癫痫药等会增加跌倒风险。7.环境环境安排是否合理对跌倒的影响非常大,过暗的光线,通行路上的障碍物都会增加跌倒风险,而如果又同时伴有老年人视力问题,跌倒风险会更高。而日常用品易于取放,过道的充足照明是跌倒的保护因素。除了家庭环境,鞋也是很重要的。拖鞋和跟高于2.5cm的鞋都会增加跌倒风险。二.预防老人跌倒,我们可以做什么?1.环境改造研究显示老年人跌倒大多发生在室内。室内作为老年人活动的主要场所,室内环境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降低跌到风险a.过道充足的照明,清除过道中的障碍物,移走不稳定的家具,将常用物品放在易于取放的位置等都是改善室内环境的要点b.厕所作为跌倒的高发地,可以安装扶手,放置大面积的防滑垫(小的防滑垫容易绊倒)来降低跌倒的风险,如果老人的平衡功能不好,建议洗澡的时候使用淋浴椅或浴缸,而避免站立淋雨。c.家里还可以安装一些报警或呼救装置,以便老人发生跌倒时,家人可以及时发现。d.穿鞋方面,建议老人避免穿不跟脚的拖鞋,以防跌倒。2.营养营养的缺失会导致肌肉力量减弱,同时年龄增长带来的骨质疏松,会使跌倒的风险和后果增加,建议平衡营养膳食的同时,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3.运动跌倒听上去是个小意外,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就可能意味着骨折,活动受限,最终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老年人跌倒是年龄、平衡功能、认知功能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也应从自身因素(身体协调功能)和环境因素(家居环境,辅助器具)采取针对相关因素的综合性措施预防老年人跌倒,让老年人能够享受更加美好的晚年生活。适量的运动锻炼不仅改善心肺功能,还可以增加肌肉力量,从而避免跌倒的发生。锻炼的量要适宜,过少的运动无法起到保护的作用,而过量的运动反而会造成疲劳,起到相反的作用。推荐的运动包括太极拳,走路等锻炼方式,如果老人感觉走路都很疲劳,可以使用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4.药物如果老年人正在服用会增加跌倒风险的药物,建议留意在日常生活中感到眩晕,困倦的时候,注意休息。如果眩晕发生频繁,可以到医院询问是否可以调整药物。[1]Risk factorsfor accidental falls in the elderly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y[J].Yang Ping*, Wang Xiaohua The Clinic,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710032, China.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 2012[2]石婧, 姚慧卿, 陶永康,等.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随访研究[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6, 35(5):551-555.[3]冀艳虎, 李丽萍, 陈文涛.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2, 16(1):22-24.[4] Menant JC, Steele JR, Menz HB, MunroBJ, Lord SR. Optimizing footwear forolderpeople at risk of falls.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8;45(8):1167–81.
你的肩痛一定是肩周炎?肩关节疼痛是骨科疼痛科最常见的临床病症之一,在我国不明原因的肩痛和活动障碍常被归结为“肩周炎”,我们科也经常会遇到主诉肩痛的患者来寻求治疗,实际上,有很多其他疾病可引起肩痛,其中又以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最为常见,可占到肩关节疼痛44%~65%[1]。何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如何产生?定义:肩部前屈、外展时,肩峰下的空间变小压力增高,肱骨大结节与喙肩弓反复撞击,冈上肌肌腱通过喙肩弓下方时受到反复挤压。导致肩峰下滑膜囊炎症、肩袖组织蜕变,甚至撕裂所引起的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2]。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有什么症状?除了出现肩部疼痛及肩部无力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疼痛弧征(患臂上举60°~120°时疼痛加重)[1]。自我筛查实验撞击实验:固定肩痛侧肩胛骨,保持肩关节内旋,拇指向下,然后患肩前屈过头顶,若发生疼痛即为撞击征阳性。图示.撞击实验检查Hawkins征:患肩内收位前屈90°,肘关节屈曲90°,前臂保持水平,对侧手向下按压患侧致使肩关节内旋,若发生疼痛则为阳性。图示.Hawkins征检查当然,最后还是要到医院通过X线、超声、MRI等检查,并结合病史确定疾病。如何治疗?治疗主要针对缓解疼痛和恢复关节活动度,首选保守治疗如药物、功能锻炼、理疗、关节腔注射等,有相关研究[2、3]证实,保守治疗可以治疗70%~90%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患者,尤其对于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推荐保守治疗;对于运动员或小于40岁的患者,在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情况下,可尽早进行手术处理。简单自我家庭式康复自主牵拉训练自主强化肌力训练:夜间正确睡姿我科建科以来已收诊多达上百例肩痛患者,可准确给予区别诊断并根据不同疾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反馈良好。由经验丰富的慢性疼痛小组专业的PT师、OT师、理疗师进行日常指导与治疗,并定期进行病例评价交流,随着患者现有状态不断调整更新现有治疗计划。文中部分图片来源自网络参考文献【1】王晓岩,吕松岑, WANGXiao-yan,等.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临床外科杂志, 2015(1):70-72.【2】Park S I,Choi Y K, Lee J H, et al. Effects of Shoulder Stabilization Exercise on Painand Functional Recovery of 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 Patients[J]. Journalof Physical Therapy Science, 2013, 25(11):1359-1362.【3】Sande RV D, Rinkel W D, Gebremariam L, et al. 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Effectiveness of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Drugs, Corticosteroid, or Other Injec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J]. Archives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 2013, 94(5):961-76.
俗话说人老先老腿,在现在的中老年人群中,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非常高,也是引起疼痛和步行功能障碍的最常见原因。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的破坏引起的,膝是其好发部位。膝骨性关节炎可引起疼痛及导致运动功能损害显著,其中引起肌肉力量降低是其中最明显的损害之一。目前,膝骨关节炎的治疗可归纳为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3个方面,其中以非药物治疗中的运动疗法为重点。在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推荐指南中就包含有氧运动、肌力和活动幅度练习三种,肌力训练主要集中在膝周的肌力训练。而且,也有很多研究支持,强化膝关节周围肌肉可有效改善膝骨性关节炎症状。但是,膝痛医膝,只做好膝关节周围的肌力训练就可以了吗?然而,事情并不是这个样子的。首先,疼痛很多时候并不仅仅发生在膝关节,有研究发现,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多伴有其他部位的疼痛,其中57.4%有下腰痛症状,而且相对于健康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核心肌群的稳定性明显降低。因此,有研究者建议在膝关节康复治疗中应加强核心肌群的训练。什么是核心呢?核心一般是指人体肋骨以下至骨盆的部位,其中包含的肌群有腹肌群、背肌群、横膈肌、骨盆底肌、交错骨盆及下肢的肌肉群。核心肌群在运动过程中负担着稳定重心、环节发力,传导力量等作用,同时也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体的协同工作及整合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核心肌群具有稳定脊柱和骨盆,增强动作完成质量,提高肢体工作效率,预防运动损伤。据研究,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的家庭康复计划中加入核心训练,可显著提高平衡、身体功能以及步行能力。膝骨关节炎病人如何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呢?常用的家庭徒手训练方法有如下几种:1、dead bug仰卧位,保持腰椎紧贴床面,双手前举,髋、膝、踝保持90度,呼吸均匀,每次坚持15-20秒。5-10个/组。2.平板支撑俯卧位,肘部和足尖支撑,抬高身体离开地面,保持踝、髋、肩基本在同一直线,收腹,头部平视下方,上肢与躯干呈90度,保持呼吸均匀,20-30秒/次,5-6次/组。3.侧桥侧卧位,肘部支撑,抬高身体,保持踝、髋、肩在同一直线上,收腹,躯干保持正直,保持呼吸均匀。20-30秒/次,5-6次/组。4.双桥仰卧位,屈髋屈膝,在保持髋部微屈下,抬高臀部离开地面,躯干和大腿保持同一直线,每次20秒,10个/组。除了日常的徒手训练外,常用的并经过大量有效的研究证明的是悬吊训练和全身振动训练。其中悬吊训练的主要治疗机理是激活和强化机体核心稳定性。具有提高肌力及肌耐力,增强躯体核心稳定性,提高感觉运动控制能力的作用。此外,在我科引进了先进的Huber360训练评估系统,从整体上进行神经肌肉控制训练,始终贯彻核心训练的理念,对各种慢性骨骼疾病有很好地疗效。最近接到一个80多岁的患者,已经饱受多年膝痛以及膝无力,并伴有多年的腰痛史,据家属反映,患者已经使用助行器走路多年,平时活动离不开,而且活动范围局限在室内,双上肢也收到影响,无法独立站起,外出需要坐轮椅,不能独立步行。在接到病人的前两周,主要是处理好患者反映的腰痛及膝痛问题,在第三周开始尝试悬吊训练以及Huber360训练开始,仅仅三次,患者在家属监督下就能短暂独立步行10-20米,再次经过两周的训练,完成独立站起,步行更是达到50米,日常生活中自理能力增强,为家属减轻了负担。由此可见,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加入核心力量训练内容,不仅仅是解决眼前所见的下肢无力和疼痛的问题,更能为膝骨关节炎的发展以及进一步影响其他部位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不再局限自己的眼光,只是脚痛医脚,更要多用整体的思维来看待局部的问题。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TMD)是指累及颞下颌关节和(或)咀嚼肌系统的,具有相关临床问题(如疼痛、弹响、开口受限等)的一组疾病的总称,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之一。一、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临床表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关节局部酸胀或疼痛、关节弹响和下颌运动障碍。疼痛部位可在关节区或关节周围;并可伴有轻重不等的压痛。关节酸胀或疼痛尤以咀嚼及张口时明显。弹响在张口活动时出现。响声可发生在下颌运动的不同阶段,可为清脆的单响声或碎裂的连响声。常见的运动阻碍为张口受限,张口时下颌偏斜,下颌左右侧运动受限等。此外,还可伴有颞部疼痛、头晕、耳鸣等症状。二、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常见的病因:咀嚼肌紊乱疾病:包括肌筋膜痛、肌炎、肌痉挛、肌纤维变性挛缩及未分类的局限性肌痛。结构紊乱疾病:为关节正常有机结构关系的异常改变,包括关节盘各种移位(可复性盘前移位、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关节盘旋转移位及关节盘内、外移位等) ,关节囊扩张及关节盘各附着松弛或撕脱等。关节炎症性疾病:包括滑膜炎和关节囊炎,可分为急性及慢性。骨关节病:根据病因及临床情况可分为原发性骨关节病和继发性骨关节病。三、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止痛药、非激素类消炎镇痛药、皮质类固醇类药物、透明质酸钠、抗焦虑药物、肌肉松弛剂、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及局麻药、中药等。非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情绪压力增加可影响肌肉功能,加重夜磨牙,可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从而引起肌痛。这一治疗主要是教育患者有意识地回避情绪压力状态 。物理治疗:临床最常应用的支持治疗或对症治疗的方法,包括热疗、冷疗、超声治疗、离子导入、肌松弛仪、电刺激、针灸及冷激光治疗。矫正咬合关系,以及不良习惯,如过度张口、单侧咀嚼等。其他非药物治疗,如:外科手术治疗、组织工程学治疗、免疫学治疗、基因治疗等。我们采用独特的物理治疗——深层肌肉刺激仪结合脉冲整脊枪治疗及手法治疗,能够无痛、便捷、快速缓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疼痛。深层肌肉刺激仪(Deep Muscle Stimulator,DMS)以特有的振动频率、振动强度、振动头的伸缩范围治疗肌肉痉挛,通过持续、快速的瞬间击打,能有效促进肌肉新陈代谢、加速乳酸循环并缓解疼痛,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与淋巴回流,降低周围组织敏感性,放松周围软组织。TMD患者通常由于颞下颌关节局部缺血而导致组织缺氧、代谢产物堆积,并形成致痛物质该物质又作用于感觉神经,从而进一步加重颞下颌关节疼痛程度。通过DMS对TMD患者的扳机点、肌筋膜治疗,不仅可松弛颞下颌关节周围挛缩肌肉,改善肌张力,缓解疼痛,同时还能刺激较弱以及萎缩的肌肉,促使颞下颌关节周围肌力平衡,加速患者功能恢复正常。近年来有学者提出TMD与颈椎病具有部分相同的临床表现。患有TMD的病人常常主诉颈部疼痛,而颈部疼痛的患者也常常伴有口面部的疼痛。咬肌的痉挛常常继而导致张口受限。临床经常见到TMD患者表现出颈椎症状,如颈肩、颈椎生理弯曲度异常及(或)头颈运动受限或亢进等,类似与颈椎病的表现。研究表明大多数TMD患者有颈椎功能紊乱病,特别是颌下区疼痛常同时有颈肩部的疼痛,同时颈椎功能紊乱病患者亦有TMD症状表现。 脉冲整脊枪主要用于改变骨骼结构,通过外力促使骨骼结构位移,回到中立位,间接改善肌张力,从而改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脉冲整脊枪其本质就是西医的整脊、正骨,与中医的推拿手法类似,只不过这里用枪代替了一部分手的工作。整脊枪用了共振(谐振)原理,效率更高,整、推的部位更深,更到位。利用整脊枪对TMD患者进行颈段整脊治疗及颞下颌关节调整,从而调节肌肉紧张度、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改善生理结构及生物力学、改善关节活动度。手法操作治疗对肌肉调节训练、关节运动、放松治疗、被动性开口训练、辅助性肌拉伸、对抗性开口训练、姿势训练等。通过患者主动参与,从而增强关节稳定性,提高控制能力,改善肌肉骨骼肌肉系统功能并减轻疼痛。通过降低肌肉过高张力,牵拉肌肉中短缩的筋膜,增加关节周围组织延展性并降低敏感性。对颞下颌关节周围结缔组织施加应力,松解粘连、牵拉结缔组织,使纤维有更大的滑动范围,进一步改善TMD患者生理结构及生物力学、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调节肌肉紧张度、改善关节活动度。四、预防: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患者在饮食上应当避免咬嚼生冷坚硬的食物。还必须保持精神状态的良好,消除紧张的心理,放松心态劳逸结合,避免有任何咬紧牙关的情况发生。不要将口张的过大。在冬季要注意面部防寒保暖,同时要注意其他口腔疾病的及时治疗。
淋巴水肿系列科普——淋巴水肿的注意事项患者应该正确宣教日常生活活动安全的和有益的执行。运动的目标是改善淋巴流而不过分强调增加受损淋巴系统负荷。锻炼需循序渐进并因人因情况制宜。降低风险的策略和维持治疗很重要,可以减少恶化的风险和/或能导致感染和随后的淋巴水肿:1、皮肤护理:避免创伤/伤害降低感染风险a保持肢体的清洁和干燥。b每日保湿霜,防止龟裂/擦伤的皮肤。c注意指甲保健;不要减少角质层。d保护暴露的皮肤防晒和昆虫叮咬。e用剃须刀来避免伤口和皮肤护理过敏。f尽可能避免针刺伤。g做可能损伤皮肤的劳动是戴手套。h如果出现划痕/刺伤皮肤,用肥皂液和水冲洗,应用抗生素,并观察有无感染迹象。i如果皮疹,瘙痒,红肿,疼痛,皮肤温度高,发热、或类似感冒症状发生,尽早治疗可能的感染。2、活动/生活方式a逐步建立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活动或运动。b在活动过程中恰当的休息允许肢体恢复。c监控肢体活动期间和之后变化的大小、形状、组织、质地、疼痛、酸胀、牢固性。d保持理想的体重。3、避免肢体收缩a如果可能的话,避免在受累肢体测血压b穿宽松一些的首饰和衣服。4、加压装置a他们应该是合适的。b除了有开放伤口或高危肢体的血液循环不良,对高危肢体采用压力装置。C合适的空气压力5、肢体皮温a避免暴露在极端寒冷,可致反弹肿胀或龟裂的皮肤。b避免长时间(超过15分钟)接触过热,特别是热水浴缸和桑拿。c避免将肢体放置在水温超过102°F(38.9°C)。6、其他针对下肢淋巴水肿的特殊方法a避免长时间站立,坐,交叉双腿。b穿合适,合身的鞋子和袜子。c除了有开放伤口或高危肢体的血液循环不良,对高危肢体采用压力装置。
脑卒中后社区居家活动,要警惕骨折发生!近日,康复科门诊来了一位老病人,董大哥。在两年前发生脑卒中后居家康复,两个月前他在进入厕所时不慎跌倒导致右锁骨骨折,长时间制动导致偏瘫侧肩痛加重,且对站立步行十分恐惧,无法完成,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不得不再次来院就诊…无独有偶,雷先生是在一年前发生的脑卒中,经康复后可独立步行,但仍遗留偏瘫侧负重较差、平衡功能下降等障碍。在卒中发病后约8个月时的一次家庭活动中,与孩子在客厅玩游戏时不慎跌倒,致股骨颈骨折。据统计,10年前,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人数为200~220万,但是到了2020年,这一数字不降反升,达到250万。脑卒中可造成运动、感觉、认知、精神等功能障碍,致残率达60%~80%,严重影响脑卒中后的生活独立性和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医疗和经济负担。一、脑卒中后发生骨折风险,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脑卒中后长期制动使骨组织失去了机械应力的作用,骨细胞活性增强,骨组织被吸收,易发生骨质疏松,而骨质疏松极大的增加了骨折的发生率。另外,脑卒中后患侧肢体的神经支配减弱与缺失致功能障碍使其易向偏瘫侧跌倒,骨折发生率也明显增高。据报道,脑卒中后第1年骨折的发生率为3%~4%,两年内骨折发生率为5.7%。其中股骨颈骨折发生率为每年1.09%。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卒中患者的低创伤性骨折风险增加,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相比,其风险增加了32%,与普通人群相比,其风险增加了47%。二、有哪些因素影响了脑卒中后骨折发生风险?脑卒中后骨折常发生在居家完成日常生活动作时发生,常与患者的脑卒中病程、损伤严重程度、缺乏早期康复宣教及合理的训练等因素有关。在卒中严重程度方面,研究者发现中度卒中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最高,这可能是因为严重卒中患者通常局限于床上。研究者还发现卒中人群的某些因素与骨折风险增加相关,包括年龄、有过骨折以及有跌倒、先前存在骨质疏松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和房颤史等,这些因素可用于筛选出需要采取预防措施的高危人群。三、脑卒中后居家活动怎么样来避免骨折风险的发生?脑卒中后社区居家活动,患者及家属需充分了解骨质疏松、跌倒等骨折相关危险因素;还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除骨质检查外还要包括步态和平衡评估、上肢功能评估、姿势评估、跌倒史、晕厥综合征、家庭安全危害、视觉评估、认知心理测试等,区分骨折高风险人群和低风险人群。脑卒中后骨折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危险因素复杂,个体差异大。脑卒中后社区居家活动要基于病因及风险评估,进行综合干预、个体化治疗,最大程度地减少骨折的发生。脑卒中社区居家活动骨折再发伤害严重,增加家庭和社会的医疗负担,值得引起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关注。要提高警惕,做足预防措施。接受防骨折评估及知识培训,正确使用恰当的辅助器具及环境改造(如家庭安装安全扶手及座便器、保证充足照明)等以减少骨折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崴脚,也就是踝关节扭伤,这件事,相信很多人都亲身经历过。不仅在运动过程中,如打篮球、踢足球等体育活动中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常发生,比如下楼梯时,或者女士穿高跟鞋走路时。部分踝关节扭伤的患者经过治疗可以治愈,但有40%的患者由于复发性扭伤而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生活中有人会发现,自从第一次崴了脚以后,受伤一侧的脚踝频发扭伤,这是怎么回事呢?能不能避免一次又一次的崴脚呢?习惯性崴脚,临床上叫做“慢性踝关节不稳”,指反复发作的踝关节不稳从而导致多次单侧踝关节扭伤,主要表现有疼痛、肿胀、自觉踝关节功能下降以及踝关节打软等症状,分为结构性踝关节不稳和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结构性踝关节不稳,也就是因为韧带损伤、撕裂,导致踝关节不稳,这个可以通过临床查体以及影像学检查检查出来。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是经过各种专业检查后,发现一切解剖结构都正常,韧带不松弛,但是患者主观感觉踝关节不稳,主要由关节错位,本体感觉下降,肌肉力量下降等原因引起的。在临床中,结构性踝关节不稳往往同时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性不稳。我们该怎么训练避免频繁的崴脚呢?1、角度训练正常的踝关节活动的角度,对于降低踝关节损伤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踝关节不稳的人,一方面韧带出现损伤,韧带松弛。另一方面,因为局部肌肉保护机制,踝关节的各方向的活动角度会出现僵硬的状态。通过恰当的训练,可以改善踝关节的活动角度。损伤侧脚在前,弓步站立。训练中注意保持受伤侧脚跟不要离开地面,足尖向前,感到踝关节周围有牵拉感,保持5-10秒钟,然后缓慢回到初始位置。也可以通过站立斜板来进行训练。2、力量训练在习惯性踝关节扭伤后,增强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也可以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①我们可以应用弹力带进行踝关节背屈、跖屈、内翻、外翻各个方向的抗阻训练。②提踵训练也是简单易行的,可以从双脚提踵开始,逐渐变为单脚提踵训练。3、本体感觉训练本体感觉,又叫深感觉。在人体深部的肌腱、韧带、关节囊上,分布着大量的本体感受器。本体感受器监视着身体各部位的空间位置、运动方向、运动角度、运动速度等各种运动参数,并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大脑。踝关节扭伤后,本体感觉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受损,本体感觉能力下降,平衡能力下降,容易发生反复的踝关节扭伤。可以通过不稳定平面进行踝关节本体感觉的训练,如平衡板,平衡垫、波速球等。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到医疗机构利用平衡仪进行训练。4、贴扎技术与支具贴扎技术是目前比较热门的骨骼肌肉系统损伤的处理技术,主要作用为固定关节位置以及限制软组织的活动。踝关节支具可以通过保护支持功能、限制踝关节活动范围,改善平衡,预防再次扭伤的发生率。但在实践中,不建议单独应用支具或贴扎技术,来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平衡和姿势稳定性。预防崴脚预防大于治疗,运动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选择舒适的鞋子,热身运动舒适的鞋子,选取高帮鞋或者恰当的使用弹力绷带,可以预防踝关节扭伤的发生。温馨提示踝关节不稳的康复训练,主要是通过各种方式来恢复关节的活动度、肌肉的力量、本体感觉功能和平衡功能。训练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如果在训练过程中,感觉症状逐渐加重,或者踝关节不稳无法控制,建议到医疗机构及时就医哦。
新宝妈李女士因为产后腹部形态一直没有恢复正常,腰部疼痛明显,再加上回归工作岗位以后,同时还要哺乳,一段时间下来身心疲惫。来到医院门诊,专科医师仔细检查后发现李女士系“腹直肌分离”引起的。怀胎十月,一朝分娩。对于大多数宝妈们来说曾经的好身材可能成为了过去式,她们正为松弛的肚皮、腹部突起的赘肉、腰背痛等而烦恼。然而让无数宝妈烦恼的这一问题除了堆积的脂肪,可能还另有原因。研究发现,自然分娩腹直肌分离发生率超过60%,剖宫产腹直肌超过70%,腹直肌分离导致腹部肌肉弱化,不能维持正常腹压,导致腹部肌肉前突,骨盆前倾,脊柱两侧肌肉代偿负荷增加,导致产后腰背疼痛等一系列问题。在产后一部分女性腹直肌分离会自行复原,但是也有一部分女性的腹直肌无法自行复原,此时腹部长期不能维持正常腹压,还可能出现腹疝、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便秘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康复医学科徐泉什么叫腹直肌分离?正常腹部中间平行的两块肌肉就叫做腹直肌,简单的来说就是腹部中间平行的两块肌肉从腹白线的位置向两侧分开了就叫做腹直肌分离(Diastasis Rectus Abdominis,DRA),如图1腹直肌毗邻的肌肉腹直肌周围有三块重要的肌肉,包括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和腹横肌,如图2所示图2: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和腹横肌如何自查是否存在腹直肌分离?仰卧位,两腿弯曲、露出腹部,左手在头后支撑,右手指并拢,垂直探入腹部,身体放松。然后将上身抬起,感觉到两侧腹肌向中间挤压手指,如果感觉不到挤压,那么就把手指向两边挪动,直到找到紧张硬的肌肉。测量两侧硬肌肉的手指数量(距离)。正常:2指以内(含2指)需改善:2-3指需就医:3指以上图3:自我检查腹直肌分离方法腹直肌分离的诱发因素有哪些?●妊娠●剖腹产●多胎妊娠●巨大儿●遗传性胶原结构缺陷●自然或通过减肥手术后体重大幅下降●腹部外科手术●肥胖者●情绪低落者等发生腹直肌分离后如何康复?1、必须要多休息为主,尽量避免做仰卧起坐等卷腹的运动。2、通过筋膜手法,松解腹部及胸腰筋膜,增强腹肌本体感觉,激活腹横肌。3、腹式呼吸激活加强腹肌力量4、自主运动训练(如:站姿收腹、跪姿收腹、跪姿伸腿、仰卧抬腿、仰卧蹬腿、平板支撑),如图4如图4:自我康复训练5、可以去医院进行物理治疗,例如中频电刺激、电子生物反馈等治疗。6、对于腹直肌分离严重并影响日常生活的患者,若经过以上治疗仍达不到理想效果,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怎样才能预防腹直肌分离?1.增强皮肤弹性。孕期避免摄取过多的甜食及油炸食品、应摄取均衡的营养。2.控制体重增长、不要多增加腹部的压力、每个月不超过2公斤,整个孕期过程应控制在11~14公斤。3.适当的增加运动。孕期坚持适度运动、增强腹壁及下肢肌肉力量、增加心肺运动功能如简单的家务、散步等。参考文献:1 Benjamin DR, van de Water AT, Peiris CL. Effects of exercise on diastasis of the rectus abdominis muscle in the antenatal and postnatal periods: a systematic review. Physiotherapy. 2014 Mar;100(1):1-8.2 Benjamin DR, Frawley HC, Shields N, van de Water ATM, Taylor NF. Relationship between diastasis of the rectus abdominis muscle (DRAM) and musculoskeletal dysfunctions, pain and quality of life: a systematic review. Physiotherapy. 2019 Mar;105(1):24-34.3 Fuentes Aparicio L, Rejano-Campo M, Donnelly GM, Vicente-Campos V. Self-reported symptoms in women with diastasis rectus abdominis: A systematic review. J Gynecol Obstet Hum Reprod. 2020 Nov 20;50(7):101995.(部分图片与视频来自网络)
直播时间:2020年07月31日20:06主讲人:徐泉副主任医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康复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