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疫情常态化要求,医院现开放1周号源,每日16:00开放隔周当日号源。例如6月6日16:00开放6月13日号源,以此类推。
由于医院挂号系统限制,每周一张临友教授门诊最多开放80个号。为了方便患者就诊,避免因挂号问题延误治疗的情况。没挂到门诊号的患者,周一当天可在哈医大二院互联网医院挂张临友教授的号(手机扫码上图)。互联网医院挂号患者也可到门诊面诊,并且适合入院治疗的患者可在门诊进行加号。
5月2日(周一),张临友教授门诊正常出诊,望广大患者周知!
十月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希望的季节,在这金秋十月,哈医大二院胸外科再传捷报,在达芬奇Hero—张临友老师的带领下,九月哈医大二院胸外科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量排名跃居全国综合排名第三名,张临友老师个人更是取得了手术量排名胸外科全国第一名的佳绩,600例近在咫尺,面对成绩,我们会不骄不躁,继续深耕于龙江大地,服务于人民群众,为充满希望的明天努力奋斗。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胸外科,张临友教授团队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稳步攀升。八月份不仅完成东三省首例达芬奇机器人日间手术,全国机器人手术胸外科的科室排名第四,张临友教授个人在胸外科单科排名全国第二!!
记者从哈医大二院获悉,8月25日,该院胸外科主任张临友教授团队成功完成了省内首例达芬奇机器人纵膈肿瘤切除的日间手术,将直径五厘米的肿瘤完整切除,术后不到八小时患者便可自行下地活动,从住院、手术到出院仅用了一天的时间,患者现已顺利出院。 半个月前,45岁的王先生(化姓)在体检中发现了纵膈肿瘤。得知自己患肿瘤后,王先生十分焦虑,近日经多方打听找到哈医大二院胸外科张临友教授,要求进一步手术治疗。张临友教授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发现,肿物位于患者前纵隔区,大小约5厘米,目前肿物性质不明确,若进一步发展,可能造成血管、气管及周围组织压迫受侵犯,需要立即手术。 考虑到普通入院手术预约等待时间相对较长,结合患者要求安全、微创、快速康复的诉求,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决定为其实施达芬奇机器人日间手术。 完善相关检查后,王先生顺利入院,在麻醉科及手术室的大力配合下,当天便进行手术。张临友教授带领团队使用达芬奇机器人,术中仔细游离,为其成功进行了全孔机器人人工气胸下纵隔肿物切除术,未放置尿管、胸腔引流管。术后不到八个小时王先生便可自行下地活动,恢复良好,术后第二天上午出院回家。 据张临友教授介绍,日间手术是指患者在入院前已经完成了术前检查、麻醉评估等需要术前完成的事项,在手术后24小时即可出院的医疗模式,对患者而言意味着更小的痛苦、更快的恢复、更短的住院时间以及更低的医疗费用。开展“日间手术”对医护团队以及麻醉团队有着很高的要求,是一个医院学科综合实力的体现,对于胸外科而言日间手术的要求更高。 “目前哈医大二院胸外科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量已突破530例,居省内首位,此例是省内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胸外科日间手术。本例患者较普通病人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较普通住院病人也有所减少,体现了日间手术与达芬奇机器人手术1+1>2的良好效果。”张临友教授强调,日间手术主要以手术时间短、手术风险小、对身体生理功能影响小以及术后并发症少的手术为主,目前认为手术时间小于3小时的胸外科手术,均有机会进行日间手术,如漏斗胸NUSS术、手汗症、甚至肺结节切除手术等。
回看链接 https://zmt-m.hljtv.com/live_casting.html?news_id=421578&version=new&userId=not_login
(田为 曹玥)8月10日,哈医大二院胸外科主任张临友教授带领团队为一位52岁的肺癌患者,顺利完成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的右肺上叶袖式切除手术,此例手术的成功完成标志着哈医大二院胸外科独立完成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突破500例。据悉,哈医大二院胸外科在全国胸外科开展机器人手术例数排名中名列前茅,手术水平跻身全国前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已经成为哈医大二院胸外科的常规手术,已开展胸外科所有的肺、食管、纵膈、膈肌等手术。 张临友教授表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当代外科手术辅助技术的巅峰,与传统的腔镜微创手术相比,能够放大10-15倍立体清晰的手术视野,灵活的机械臂具有像人手那样的7个自由度,腕部还可以540度旋转”,突破人手极限转腕操作,在狭窄的解剖区域完成人手难以完成的精细化操作,大大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性,减少出血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具有更精准、手术创口更小、患者恢复更快等优点,逐渐成为患者们认可的首选手术方式。 据了解,哈医大二院2019年引进了全球最先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现已成为胸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小儿外科等外科医生的手术利器。目前哈医大二院已独立完成七百余台达芬奇机器人高难度手术,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八旬老人肺部巨大肿瘤 机器人手术精准、微创、安全 术后三天出院“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结合了人手的灵巧性和腔镜的微创和精细优势,突破人手操作的局限,手术更精准、创伤更小、出血更少,在治疗疑难重症病例具有很大优势,将不可能手术变为可能,但对术者技术水平及手术器械都有较高的要求。”张临友教授介绍,前不久团队在达芬奇机器人的辅助下为一位八旬巨大肺癌患者,完成了全孔机器人人工气胸下右肺上叶切除、淋巴结清扫、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术后三天顺利出院。 今年81岁的刘大爷(化姓)平日里身体状况还不错,但在一个月前突然出现没有诱因的咳嗽、咳痰,吃了一段时间止咳药,但丝毫没有见效,反而更加严重了,咳嗽的时候伴随右侧胸部疼痛,导致老人彻夜睡不好觉。家人见状带老人来到当地医院进行了检查,发现右肺上叶患有一个直径八厘米大的肿瘤,病理提示是鳞状细胞癌,需要立即手术治疗。但当地医院考虑到患者年龄大,而且肿瘤巨大,手术风险很高,所以建议转往上级医院进行治疗。 经过多方打听,刘大爷的家属了解到哈医大二院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优势,便前来寻求帮助。入院完成了相关检查后,张临友教授带领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通过娴熟的操作,灵巧地进行解剖、分离血管、结扎等操作。手术顺利完成,出血量很少,患者的肺叶被完整地切除。由于只有一个小小的创口,刘大爷恢复得很快,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床自如行走了,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术后三天就拔管回家了。 张临友教授介绍,肺部血管、气管细密,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术操作难度较大,通过在达芬奇机器人3D及高清15倍的视野下,可以将肺组织重要的每一根气管以及血管分离裸化,更有助于完整地取下手术目标肺组织,节省了每一寸好肺,保留了大部分肺叶,从根本上解决了肺癌根治术后通气换气障碍的问题。在清扫淋巴结方面,通过达芬奇机器人高度放大的3D手术视野几乎无任何死角,可以更加清晰地暴露肺门以及纵隔各区域的淋巴结,极大地减少了淋巴结残留的发生率,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对正常神经和血管的损伤。同时,控制台将动作中的颤抖滤除后可将动作实时传递到手术器械臂上,完全滤除人手震颤,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操作的稳定性、精确性和安全性。此外,由于手术只需在患者体表打几个直径8mm的小孔,器械和镜头通过这些小孔进入患者体腔内执行手术动作,这不仅使得患者体表的伤口微小,更使得患者体内由手术带来的的创伤变得更小,完美消除了患者的疼痛问题,患者围手术期状态和远期预后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强调,机器人胸部手术将胸外微创手术带入了一个新纪元,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床位周转率高等优点,已经逐渐成为医院和患者所共同认可的首选途径。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精细手术器械的诞生及耗材成本的下降,机器人手术将在外科治疗中占有更重要地位,造福更多患者。
温馨提示医院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电话预约挂号 预约电话工作时间:上午8:00-11:30、下午13:00-16:30; 预约成功后请携带身份证按预约时间段提前30分钟到医院门诊正门由“无健康码专用通道”进入门诊 一楼大厅左侧收款窗口缴费(现金)后,领取挂号凭证及就诊二维码。 拨打电话0451 8660 5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