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视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然而导致复视的病因复杂,种类繁多。患者常常因复视症状就诊于眼科,很多眼科医师困惑,对复视认识并不是很清楚,经常规检查无异常发现,而造成误诊漏诊,但复视的诊断及病因查找在眼科一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复视是由于外界相同的物体落在视网膜的非对应区域所造成的,即把一个物体看成两个的视功能障碍,分双眼复视与单眼复视。复视患者的斜视角通常较小,但其所造成的知觉紊乱干扰了双眼单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由于引起复视的病因很多,如果对其病因的分析和查找不够全面、准确,将会延误诊治。下面我们就将有关于复视的有关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1 双眼复视的病因(1)神经源性导致的复视:常见的是颅内疾病导致的神经麻痹,如颅内出血、肿瘤、动脉瘤、静脉窦血栓、蝶窦肿瘤、脑炎等引起动眼神经麻痹、外展神经麻痹、滑车神经麻痹等所有的神经麻痹导致的复视中以外展神经麻痹多见。(2) 血管性疾病导致的复视:目前因血管性疾病导致神经麻痹的疾病在所有复视患者中是最常见病因。老年人的眼肌麻痹多数与血管病有关。老年人易患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它血管病等,在此基础上易发生血管腔狭窄、血栓形成、微梗塞和出血而引起供血障碍。(3)炎症疾病导致复视:全身急性、亚急性炎症,如脑炎、脑膜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病毒感染,蝶窦及筛窦炎症均可引起眼肌和眼肌运动神经的麻痹。如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壮年至老年多发,大约70%患者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咽峡炎、上颌窦炎、低热等病史。早期一侧性眼球后眶区周围剧烈疼痛、主要以动眼神经受累为主,其次是外展神经。(4)颅内肿瘤或转移癌导致的复视:颅内肿瘤一旦损害视觉通路或眼运动神经,可出现视力、视野、眼底及眼肌运动等异常改变。部分病例以眼部症状,尤其是复视为初发症状而首诊眼科。各种转移癌产生的复视所占比例较高。如肺癌、前列腺癌、胃癌等导致肌无力综合征累及眼肌受累出现上睑下垂出现复视(5)肌无力综合征:眼肌受累出现上睑下垂出现复视(50-70岁、男多女、下肢重、呈波动性,用力眨眼后暂时缓解、多见肺癌、前列腺癌、胃癌等癌症疾病)不同于重症肌无力。(6)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壮年至老年多发,大约70%患者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咽峡炎、上颌窦炎、低热等病史。早期一侧性眼球后眶区周围剧烈疼痛、主要以动眼神经受累为主,其次是外展神经。可表现为第Ⅲ、Ⅳ、Ⅵ对脑神经全部受累,眼球固定,眼球突出,呈海绵窦综合征。病变累及视神经可出现视力改变,少数出现视神经萎缩。病变亦可使眼球、眼眶部静脉回流受限,产生眼睑浮肿、结膜充血,也可有视乳头水肿。有些患者可损害三叉神经第1、2支出现相应部位的感觉障碍和角膜反射消失。尚有少数患者侵犯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壁上的交感神经,出现Horner征,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凹陷、瞳孔缩小。(7)肌源性导致的复视:主要是眼肌本身的水肿、炎症导致眼肌运动改变而发生的复视。常见疾病甲状腺相关眼病、重症肌无力、眼挫伤、眼眶肌炎。(8)甲状腺相关眼病作为复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病因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在眼眶疾病中,发病率居首位占20%,而且临床表现复杂、不典型,有些患者开始仅有眼眶痛及复视或眼睑肿胀、轻度上睑下垂为首发症状和体征,因此甲状腺相关眼病活动期眼外肌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肥大,导致眼球运动障碍而出现复视。(9)重症肌无力占的比重也不小,20岁以下年龄组占36.36%,该病眼肌受累率为90%.其中75%的患者以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和复视等初发症状而首诊眼科,各条肌肉均可累及,但以垂直肌多见,反复发作、时轻时重,不典型的病例仅有复视或眼球运动异常而无上睑下垂,易误诊和漏诊,要观察注射新斯的明前后眼位、运动和复像的变化。(10)眼眶原因:眼眶壁爆裂性骨折、眼眶肌炎、眼眶肿瘤、眼眶手术等导致(11)非眼肌运动障碍复视:间歇性外斜、急性共同性内斜视、辐辏功能不足、屈光调节性内斜视、分开麻痹 双眼影像不等白内障术后。角膜屈光术后复视(术前存在斜视、术后屈光改变主导眼、原有双眼单眼视平衡失衡、屈光变化隐斜变显斜视)(12)低颅压综合征:引起复视。该病引起动眼神经不全麻痹罕见,机制不明,可能低颅压脑组织发生轻度移位,脑神经牵拉受压所致。(13)其他原因导致复视药物引起复视,麻醉术后镇痛及吗啡引起复视:吗啡浓度过高,随脑脊液循环到达脑干作用于动眼神经核,引起瞳孔缩小并产生视物模糊、复视症状。融合无力,辐辏功能不足。2 单眼复视原因:分生理性和病理性 白内障初发期,晶体或人工晶体脱位, 外伤致双瞳,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复视(人工晶体偏位) 日落或日出综合征。白内障术后单眼复视:角膜水肿、未矫正的屈光不正、10L偏位、多瞳症(虹膜根部切除及根部离断)。个别患者可能同时有单眼复视和双眼复视。生理性:正常人群40%,呈垂直位、虚像向上移位,小孔镜可以消除复视,这种是光学性的。病理性:分为光学性、 视投射性、 皮质性以及眼底病变引起。光学异常造成的复视,因眼睑对角膜压迫,引起角膜变形;泪膜不稳定,屈光不正(角膜不规则散光或角膜表面的不规则);重瞳症、虹膜根部断离、晶体半脱位、 晶体不均匀浑浊、 前房或玻璃体中有透明的异物等,是单眼复视的主要原因。眼睑皮肤松弛下垂对角膜压迫引起不规则散光;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的眼球壁硬度发生了改变,角膜表面弯曲不平,到老年逐渐出现散光,或是晶体发生不均匀混浊,晶体呈网状或轮辐状,将瞳孔区分隔成好几个小孔,以致看东西出现复视或多视。单眼视投射性复视:在视网膜对应点重新成立的初期而形成的复视,主要见于斜视的早期或斜视矫正术后。在已牢固建立起异常视网膜对应的斜视,由于施行手术,改变了斜位,于是斜视眼的先天的正常视网膜对应和获得的异常视网膜对应之间原已协调的关系遭到破坏,使得外界的目标,刺激斜视眼的一个视网膜区域,在正常和异常视网膜对应同时作用下,出现单眼复视。眼底病变 :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后出现,在视网膜嵴的反射作用下,形成单眼复视。单眼皮质性复视、 癔症或诈病引起的复视在门诊中较易遇见,皮质性复视是因大脑皮质中枢的病变而引起,常与枕叶疾病有关,常伴有视野缺损,视觉导向到达目标能力困难,色觉障碍和物体失认症。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学习紧张和工作压力加大,在临床上常遇到一些癔症性的眼病
自从出生后我们的视力需要密切关注,一旦发生变化要引起我们重视。 第一:新生儿期 这一时期是视力发育最敏感期,一些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上睑下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 出生一个月后,做一次眼底检查,确定玻璃体和视网膜没有先天性毛病。有眼病家族史的孩子、低体重儿、早产儿,更要重视眼睛检查。 如发现有上睑遮盖瞳孔1/2以上、晶体状浑浊,都是异常信号,要警惕。 第二:2~3岁时期 关注:远视、散光、屈光参差、斜视、弱视,2-6岁,远视、散光、屈光参差、斜视、弱视都不太容易被发现。但等到6岁以后有症状再治,疗效就差了。建议2~3岁时做一次散瞳验光,可准确筛查出是否存在这些隐疾。如果有,及时通过光学等矫正手段进行治疗。 第三:学龄前 眼睛屈光过度发育,坚持定期检查视力和验光。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检查发现没有远视,看东西也挺清楚,你是不是觉得他的眼睛很健康的?错了,一般来说,3岁及以下的孩子有300度左右远视,五六岁的孩子有200度左右远视,10岁的孩子可能还有100度左右远视。 第四:12岁前 假性近视、视力矫正 ,有的孩子视力原本不错,可假期过完,视力突然下降,父母急忙带孩子到眼镜店配眼镜。这种做法,真有些草率。很有可能,这些孩子只是假性近视。想判断是假性近视还是真性近视,常规的验光法不太管用,要去眼科做散瞳验光。另外,12岁前第一次配近视眼镜,也的做散瞳验光。散瞳验光配合规范的主觉验光综合出的度数,往往比只用电脑或常规插片验光测出的近视度数低,也就是验光更准确,配戴更舒适。此时也是矫正视力的好时候。8岁以上孩子近视后,可尝试角膜塑形镜。它在夜间佩戴,不是人人适合,需要全面评估近视程度、角膜形态、眼睑大小以及家长和孩子的性格依从性等,还需要经常复查,一年半左右还要重新定做更换,对孩子和家长都是一个耐性和决心的考验。但对延缓青少年近视进展帮助不小。 第五:初高中生 关注高度近视 学业压力大,近视控制得不好,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的话,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视网膜裂孔或脱离、黄斑变性出血、白内障、青光眼等并发症,都可能找上门。虽然近视1000度以下、散光600度以下,激光近视手术都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本身高度近视的眼底病变已无法改变。所以,一定得有这个意识:保持良好用眼习惯。还没近视的,很幸运,重视预防;已经近视的,弦绷紧,控制度数。 第六关:上大学后 近视激光手术 等到上大学或毕业工作了,视力已相对稳定,想摘镜可考虑做激光手术。激光近视手术很安全,但术前需严格筛查,并非人人能做。对手术者的要求有:18周岁以上,近视度数不超过1200度,排除手术禁忌症。 第七:40岁后 关注:黄斑变性、青光眼、老花 40岁开始,就要关注眼底的问题了。除了老花,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青光眼甚至失明都可能找上门来。建议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眼底检查;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以减少随之带来的眼睛并发症。如果发现眼睛老花,及时配戴合适的老花镜。长时间硬撑不戴眼镜,会导致严重视疲劳并可能诱发眼部其他病变。 第八:60岁后 关注:白内障 对付白内障,别依赖眼药水,最好的办法是手术。注意,别等晶体熟透了再做手术,否则会增加并发症风险。手术还可以把白内障、近视和老花问题一次性解决。
我国是糖尿病大国 我国是世界糖尿病患发最多的国家,患病人数已突破1.3亿,即平均每10个人就有1个糖尿病。糖尿病最大的危害是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下简称“糖网病”)已成为目前世界范围内20-70岁成人致盲的首要原因。 糖尿病患者的“视力小偷”——视网膜性病变。 糖尿病患病5年及以上极易引发糖尿病眼病,失明致残的危险性高于正常人的25倍,被人们比喻为糖尿病患者的“视力小偷”。目前我国“糖网”患病人数超过4000万,根据美国威斯康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研究,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网”,目前我国 “糖网”致盲人数已超过350万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定要早期检查 1、糖尿病患者,至少一年一次眼检查 5年以下病史,每年检查1次眼底; 5—10年病史,每半年检查1次眼底; 10年以上病史,每四个月检查1次眼底; 已确诊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应遵照医嘱定期检查 2、激光的早期干预治疗,90%糖网病人免于失明;激光治疗是早期唯一不开刀、不伤眼球的情况下,阻止视网膜病变进一步恶化的方法,通过精准、安全、快速的激光治疗,破坏不健康的视网膜组织,阻止或消除视网膜新生血管,从而控制病程进一步发展。 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重视定期筛查你的眼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反转拍也称双面镜、蝴蝶拍、调节训练拍等,说的都是同一个东西。我们平时说的反转拍一般是指“正负球镜反转拍”,除此之外,还有棱镜反转拍、红绿镜反转拍等,虽然都是反转拍,但用途、使用方法和解决眼睛问题不同。最常用的就是“正负球镜反转拍”了。正负球镜反转拍,就是“近视度数-远视度数反转拍”,一般是由两对镜片组成,一对是远视镜片,另一对是近视镜片,同侧度数相同,两对镜片由一手柄进行来回翻转,外观像“蝴蝶翅膀”,所以也称之为“蝴蝶拍”二、反转拍的作用反转拍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训练调节灵敏度,改善调节滞后。其次可以用反转拍训练增加调节幅度,改善调节功能不足。如果非要说反转拍有防控近视的作用,那只能是通过反转拍训练调节能力和灵敏度,调节能力得到改善后,近距离用眼不容易疲劳。三、反转拍怎么选反转拍的选择一定是根据眼睛的调节功能情况来选择,并不能随便购买一个就拿来训练。所以,选购反转拍之前一定要先带孩子到专业眼科机构检查视功能。反转拍一般常规的型号,从±0.50—±2.50。常用的一般有±2.00和±2.50。但是如果调节力比较差,就要从小度数的开始训练,切不可一开始训练就拿±2.00的训练,如果用错了度数,孩子不仅看不清,还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得不偿失。反转拍要配合视力卡来使用,视力卡有20/30,20/40,20/50三个型号。每个型号5张不同视标的视力卡。分别是E字视标字符卡(字母)、三字符卡(字母)、四字符卡(字母)、五字符卡(字母)。生产厂家不一样,视力卡内容略有不同。还有一种反转拍,叫可调节插片反转拍,就是只有手柄和可固定镜片的半圆形框,镜片需要自己配,这样可以根据孩子训练情况只需时更换不同度数的镜片即可,无需再购买不同度数的反转拍。这种反转拍一般在专业训练机构使用比较多。四、反转拍使用注意事项具体流程在说明书中都有详细说明,在此只说一下需要注意事项训练方法40厘米距离处放置视力卡,双面镜正镜片一侧贴近眼睛置于鼻梁处按照视力卡上1-40号的顺序依次看清并大声读出每号方格里面的字母,要求翻转一次双面镜读出一个方格里面的字母,再翻转一次,再读出下一个方格里面的字母,顺次进行。去尽可能快的跟随双面镜的翻转,始终保持视力卡上字母的清晰。单眼和双眼都要训练,每天训练1-2次,每次10-15分钟。训练直到反应时间不能少于1周期/3秒,也就是每1分钟翻转20周期,双眼的差别要小于2周期.训练提示会训练开始需要用土2.00D的双面镜20/30的E字视力卡进行检查,正常值为单眼11周期/分钟,双眼8周期/分钟(13-30岁)。文视力卡从单个字母逐渐训练到5个字母,训练难度逐渐加大双面镜和视力卡的选择选择能够看清楚但不能达到正常值的双面镜的度数和视力卡的视标。如,经检查后单眼4周期,双眼2周期,可以从士2.00D的双面镜,配合20/30的视力卡训练。如果使用士2.00D的双面镜,仍不能够看清20/30的视力卡,可以将视力卡换成20/40的规格可以用近视力选择视力的视标,近视力≥0.7可以选择20/30视力卡,0.7>近视力≥0.5选择20/40视力卡,近视力≤0.4可以选择20/50视力卡。1、训练一定是在双眼完全屈光矫正^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有近视的一定要佩戴眼镜进行训练。2、在使用反转拍训练°,先用正镜片看视标放松眼睛调节,然后再进行翻转训练°。3、、反转拍的使用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训练,使用视标卡先用E字符卡,再单字符,然后三字符、四字符、五字符卡训练。4、反转拍使用先单眼训练,然后双眼训练,双眼训练建议在验光师正确指导下进行。单眼训练标准为一分钟要达到11个周期,双眼训练标准为一分钟8个周期(一正一负为一个周期)。单眼训练的终点为一分钟要达到20个周期,双眼训练终点为一分钟达到18个周期。5、训练先用±2.00反转拍和20/30视力卡检测,检测通不过说明调节功能比较差,不建议做反转拍训练,需要到专业训练机构先做一些镜片排序和镜片阅读训练,待调节功能提高以后再做反转拍训练。如果确实不方便到专业训练室做镜片排序和镜片阅读训练,可遵循先换视力卡再换反转拍的原则进行训练。举例:20/30视力卡看不清改成20/40,还是不行就更换成20/50训练,20/50也看不清,就更换±1.50看20/50视力卡。
正常人每分钟眨眼10~20次,如果眨眼次数大大超出这个频率则属病理现象,可能是眼病的信号。一般眨眼会有很多因素。小孩子频发眨眼最常见就是干眼、疲劳、看电子产品多多、习惯性、倒睫毛、过敏性结膜炎、暂时性抽动障碍等因素。干眼:电子产品时间多,每次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以上,尤其是手机、平板对眼睛影响最大,尤其是学龄儿童,导致儿童视觉中枢过度兴奋,瞬目减少,引发干眼,出现眨眼增多。应对方法:减少用眼,适当休息就会改善,也可使用人工泪液滴眼液。若仍不能改善,则需到眼科就诊疲劳性眨眼:正常学龄儿童大多数远视眼,但是如果远视度数不正常或者出现近视、散光未矫正造成视觉疲劳引起一种保护性反射,通过不断眨眼可以调整使视觉清晰。应对方法:应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生活,让孩子看书和看电视、用电脑的时间不宜过长,督促孩子做眼保健操,必要时验光配眼镜。习惯性眨眼:因为有上述病因,导致频繁眨眼,通过治疗,在病因除去之后,仍然保留着频繁眨眼的习惯。还有的孩子由于平时喜欢模仿他人眨眼,结果形成习惯性的频繁眨眼。应对方法:父母应通过转移孩子注意力,如做眼球运动或向远眺望多户外活动等,帮助孩子自我控制,不要过度提醒孩子,时间久了会引起孩子反感。结膜炎等眼病:有些孩子眨眼具有季节性,并且经常揉眼,诉眼痒、异物感,有时眼里可以看到粘丝样分泌物,这时要考虑过敏性结膜炎,若同时有打喷嚏、流鼻涕或是咽部痒感不适等症状时,基本可以确定。细心的家长还可以发现孩子眼皮里面有很多“小疙瘩”。这是孩子对接触的某些物质过敏引起的,比如花粉、尘螨等。还有一些其他非过敏引起的结膜炎等情况。应对方法:如果是过敏,避免一些过敏因素,或者应该用一些滴眼液,注意避免孩子揉眼。先天性眼睑内翻和倒睫:因为先天性眼睑内翻,或是肥胖造成睫毛倒伏在眼球表面,刺激角膜引起流泪和眨眼。这种情况以下眼睑内翻最常见,细心的家长都能发现。应对方法:轻者可将眼睑轻轻外翻至正常位置,用胶布贴在局部的皮肤上固定,随着孩子身体的发育,眼睑内翻有望自愈,重者则需手术矫正。暂时性抽动症障碍:这个也是很多家长最担心害怕出现的问题。因为眼部肌肉不自主的抽动,与刺激及压力,学习紧张或心情不舒畅等有关。有时放松和换个环境孩子症状就消失了。如果孩子这一情况,又伴有易怒暴躁,性格变化如经常发出怪声,甚至骂人、说脏话等,这种情况医学上叫做儿童多动污言秽语综合征。应对:这种疾病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应及时到儿科就诊,配合医生治疗,切勿训斥打骂孩子,需要逐渐诱导,耐心劝说。
弱视治疗原则弱视治疗成功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然而,无论年龄大小都应当进行治疗。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消除弱视的危险因素(如矫正屈光不正、手术治疗斜视、治疗形觉剥夺因素等);二是通过遮盖和压抑优势眼来促使弱视眼的使用。治疗方法应当根据儿童的年龄、视力和既往治疗的依从性决定,也决定于儿童的身体、社会和心理状态。(一)光学矫正对于屈光性弱视患者(屈光参差性弱视和屈光不正性弱视)及合并屈光不正的其他类型弱视患者(合并屈光不正的斜视性弱视及形觉剥夺性弱视),配戴眼镜的度数应参照睫状肌麻痹验光的结果,正确的光学矫正能够显著提高弱视眼的视力。对于儿童来说聚碳酸酯镜片更为安全。(二)遮盖可以提高单眼弱视眼的视力或双眼弱视较差眼的视力,也可能在一些儿童中改善斜视。遮盖最好用不透明眼罩直接粘在非弱视眼的周围皮肤上。遮盖后再戴上处方眼镜。7岁以下重度弱视(视力0.16~0.2)每天6小时遮盖与全天遮盖相似中度弱视(视力0.25~0.6)儿童中,每天2小时遮盖与6小时遮盖效果相似对10岁及以下年龄者,遮盖疗法效果是肯定的,若治疗3~4个月视力提高不理想可延长遮盖时间或转换为光学压抑对12~17岁,遮盖效果与之前是否进行过弱视治疗有关,若未接受过弱视治疗,遮盖疗法仍可提高弱视眼视力。(三)遮盖疗法中需要注意的不良反应包括:经过遮盖治疗的儿童可能在健眼发生遮盖性弱视,这种弱视一般在打开遮盖后会很快恢复。药物性或光学性压抑疗法如果非弱视眼是远视眼,药物性压抑疗法可以用于治疗弱视。可以应用睫状肌麻痹剂,大多数常用1%阿托品眼膏或凝胶来对非弱视眼进行光学离焦的治疗,可应用于中度弱视、遮盖性眼球震颤、遮盖失败或需要维持治疗的儿童,需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改变健眼的光学矫正来引起视物模糊已被用于治疗弱视眼。然而,这种技术的有效性具有相当大的变异且缺乏随机临床试验验证。(四)手术治疗弱视的病因当弱视是由于屈光间质混浊导致的(如白内障、玻璃体混浊、角膜混浊)或上睑下垂的程度已经到了不进行手术就会阻碍成功的弱视治疗时,应当尽早手术治疗。手术后仍然需要弱视治疗。(五)弱视的随诊评估随诊检查应当安排在开始治疗后的2~3个月进行,但是时间的安排应根据治疗的强度和患儿的年龄而有所不同。根据随诊检查的结果以及对治疗依从性的评估,治疗的方法可能需要调整。当眼科医师确信儿童已经获得最好视力时,治疗强度应当逐渐减少直至维持治疗。如果当减少治疗时,弱视眼的视力能够维持就可停止治疗,但是为了预防部分患者停止治疗的第一年内复发,仍然需要进行有计划的随诊。
新生儿流泪先天性鼻泪管阻塞(CNLDO)是导致新生儿溢泪的最主要原因。患儿出生时单侧或双侧鼻泪管发育不全,多数为鼻泪管下端未开放,包括膜性阻塞和骨性闭塞。发病率较高,约占新生儿的5%~20%。临床主要表现为生后不久出现溢泪,可伴脓性分泌物,症状持续存在时可合并结膜炎、皮肤湿疹、睑缘炎等。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者可继发急性泪囊炎、睑蜂窝织炎、泪囊瘘,甚至角膜感染、眶蜂窝织炎、颅内感染等。正常情况下至出生前形成通畅泪道,但仍有不足10%的患儿出生时鼻泪管下端仍有黏膜皱襞遮盖鼻泪管开口,即Hasner瓣膜闭锁。90%以上患儿至出生后4~6周自然开放。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据泪道发育规律,CNLDO有一定自愈性,因此应予以充分的观察时间,同时进行保守治疗,以加速瓣膜开放。(一)泪囊区按摩可作为一线保守治疗方法。主要原理为通过局部按摩对泪囊施压,并使压力向下传导 ,促进鼻泪管下端的膜性阻塞开放,同时排出泪囊中潴留的泪液及分泌物,减轻感染症状。具体方法:用手指按住泪囊及泪总管、泪小管区域,向后下稍用力按压。对于伴有脓性分泌物或合并结膜炎的患儿,按摩后可辅助局部使用抗生素滴眼液(二)泪道冲洗:不建议将反复泪道冲洗作为常规保守治疗方法(三)泪道探通术首次手术时间:文献报道95%溢泪患儿出生后1症状可自行消失,治愈率:3月龄内患儿最高,6月龄患儿较高,大于9月龄患儿明显下降。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儿,首次泪道探通术时间尚有争议。由于6月龄内患儿的自愈率较高,随着患儿年龄增大,自愈率逐渐降低,且伴发泪囊炎、面部湿疹、泪道黏膜继发改变的机会增多,因此依据国内外研究结果,结合我国临床实际,首次探通手术时间应在6月龄以后。对于有明显并发症的患儿,可在确保不损伤泪道黏膜的情况下,根据家长意愿提前行泪道探通术。对于1岁以上初诊患儿,泪道探通术为首选治疗方法。2.手术次数:文献报道二次泪道探通术具有一定成功率,但随着年龄增大而降低[13]。由于首次泪道探通术失败后患儿有溢泪、分泌物增加、局部肿胀等表现,故建议二次泪道探通术应与首次手术之间至少间隔1个月时间
矫正屈光不正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简称RGP镜)和降低近视度数为目的的角膜塑形镜(简称OK镜或塑形镜)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RG镜):主要白天戴,夜间摘除,特殊隐性眼镜。OK镜:主要控制近视,夜间戴,白天不需要戴。RGP镜适应证(1) 配戴者年龄:适用有需求而又无禁忌证任何年龄配戴者。年龄过小或过大者,因存在对问题察觉敏感性或操作依从性问题,建议增加对安全性的监控。(2) 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其中高度近视、远视和散光可优先考虑选择(3) 圆锥角膜及角膜瘢痕等所致的高度不规则散光(4) 眼外伤、手术后无晶状体眼(5) 角膜屈光手术后或角膜移植手术后屈光异常(6) 青少年近视快速进展者(7) 长期配戴软镜出现缺氧反应或引发巨乳头性结膜炎,而又无法放弃接触镜者非适应证 (1) 眼表活动性疾患或影响接触镜配戴的全身性疾病等(2) 长期处于多风沙、高污染环境中(3) 经常从事剧烈运动者(4) 眼睛高度敏感者 角膜塑形镜简称OK镜,一种逆几何设计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中央平坦中周边陡峭,通过配戴,使角膜中央区域的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平,从而暂时性降低一定量的近视度数适应证(1) 近视和规则散光者,并符合以下基本情况(a)近视范围在一0.25~一6.00D,以低于一4.00D为理想矫治范围。一6.00D以上近视者验配,需由有经验医师酌情考虑处方(b)角膜散光小于1.50D,顺规散光者相对合适。散光1.50D以上者验配,需由有经验医师酌情考虑处方(c)角膜曲率在42.00—46.00D,角膜曲率过平或过陡需由有经验医师酌情考虑处方(d)角膜形态从中央到周边逐渐平坦,且“e”值较大者相对合适(e)正常大小瞳孔。(2) 能够理解角膜塑形镜作用机制和实际效果,并有非常好的依从性,能依照医嘱按时复查并按时更换镜片者。(3) 可适合于近视度数发展较的少年儿童,但未成年儿童需要家长监护,并确定具备镜片配戴应有的自理能力。年龄过小(<8岁)儿童如有特殊需求,由医师酌情考虑并增加对安全的监控.非适应证(1) 眼部或全身疾患,所有接触镜配戴禁忌证(2) 无法理解角膜塑形镜矫治近视的局限和可逆性(3) 屈光度数和角膜状态不符合前适应证(1) 中的(a)~(d),同时期望值过高,超出角膜塑形镜的治疗范围(4)敏感度过高者(5)依从性差,不能按时复查,不能按照医师的嘱咐认真护理、清洁镜片和更换镜片
蠕形螨睑缘炎治疗原则以局部驱螨治疗为主;疗程一般为2~3个月,以避免复发;若伴有干眼、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或角结膜病变,应同时予以治疗。晏教授详解了蠕形螨睑缘炎的常用治疗方法。01物理治疗1、眼部热敷/冷敷:软化睑酯/减轻炎症。2、睑缘清洁:用棉签蘸灭菌生理盐水或用眼部清洁湿巾清洗睫毛根部,去除睑缘鳞屑、结痂等,每日2次。3、按摩:玻璃棒法、垫板法、棉签法及手指挤压法。4、强脉冲光(IPL):杀螨、加热促进睑酯排出、抗炎。02局部药物治疗1.驱螨治疗2%甲硝唑眼膏或凝胶:取适量蘸于棉签上,擦洗睫毛根部,每次8~10个来回,每日2次。 茶树油湿巾或5%茶树油眼膏:使用方法同上,可与2%甲硝唑眼膏联合使用,两种药物间隔15min。茶树油眼贴:每日2次,维持2~3月。 2.局部抗菌抗炎睑缘炎症状较重者,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眼膏涂抹,每日2次,2周后停用。并发角结膜病变者,可用低浓度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每日2~3次,连续1~2周至眼表炎性反应明显减轻。在抗炎治疗的同时适当应用抗生素滴眼液,因为蠕形螨本身可以携带大量细菌。眼表炎性反应控制后,用环孢素(CsA)或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维持治疗。3.人工泪液合并干眼或并发角结膜病变时,可应用玻璃酸钠、聚乙二醇滴眼液等。03全身药物多西环素、甲硝唑、伊维菌素等,适应证为系统性免疫功能低下者、严重酒渣鼻、红斑痤疮、脂溢性皮炎。若眼部药物效果不佳者,可口服多西环素类药物抑制炎性反应。合并严重皮肤蠕形螨感染者,由皮肤科予以联合驱螨药,常用药物有伊维菌素和甲硝唑。甲硝唑伊维菌素联合应用可在1周内显著降低螨虫数量。蠕形螨睑缘炎药物治疗的新进展多年来,人们一直未停止对于蠕形螨睑缘炎诊疗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晏教授分享了蠕形螨睑缘炎药物治疗的几个新进展:研究一:评价5%氯菊酯治疗蠕形螨睑缘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氯菊酯是拟除虫菊酯家族的杀虫剂,通过破坏螨虫、蜱虫和其他节肢动物等神经细胞膜极化而发挥作用。前瞻性招募确诊为蠕形螨睑缘炎的患者23名,其中2名脱落,21名进入分析。使用5%氯菊酯眼霜涂抹睫毛、眼睑及眉弓处,每天一次,每次30s,共治疗6个月。定期评估睑缘炎症状、眼部检查结果、眼表疾病指数和离体睫毛蠕形螨计数。结论:睫毛蠕形螨数量下降,睑缘炎症状评分降低,OSDI评分无改善,5%氯菊酯对毛囊蠕形螨更有效,无副作用。 研究二:1%伊维菌素外用治疗蠕形螨性睑缘炎的疗效蠕形螨睑缘炎诊断标准:同时满足以下4条:睫毛处袖套样鳞屑;与睑缘炎相关的眼部不适,如瘙痒和刺激;眼睑碎屑、眼睑红肿、眼睑毛细血管扩张3项前睑缘炎体征均为轻度或以上时;1根睫毛上螨虫≥4只(每个眼睑拔2根睫毛,共8根睫毛)结论:每周一次局部使用1%伊维菌素乳膏15分钟,可显著改善症状、眼表染色、眼睑碎屑、发红/肿胀和毛细血管扩张。这些发现支持局部应用伊维菌素1%乳膏治疗蠕形螨睑缘炎的疗效。研究三:评估外用伊维菌素(0.1%)-甲硝唑(1%)凝胶联合治疗蠕形螨相关性睑缘炎的疗效在一项随机临床试验中招募了60名诊断为蠕形螨相关性睑缘炎的患者。30名患者在第0、15和30天接受局部伊维菌素(0.1%)-甲硝唑(1%)凝胶治疗。另外30名患者被用作对照组,在第0、15和30天接受赋形剂治疗。主要疗效指标是蠕形螨的数量,次要结果包括体征和不良事件的临床改善。结论:治疗组蠕形螨清除率高达96.6%、炎症减轻,无副作用。伊维菌素(0.1%)-甲硝唑(1%)凝胶可较好地控制蠕形螨感染,未观察到不良反应。将该凝胶应用于治疗不同的眼睑寄生虫感染是可行的,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四:评估新型MGOManukaHoneymicroemulsioneyecream(MHME)眼霜治疗睑缘炎的临床疗效53名有睑缘炎临床症状的参与者(32名女性,21名男性;平均年龄±标准差,60±12岁)参加了一项前瞻性、研究者设盲、随机、双眼试验。将MHME眼霜涂在一只眼睛(随机)闭合的眼睑上过夜,持续3个月。在基线、第30天和第90天评估视力、眼表特征、症状和泪膜参数。在基线和第90天评估眼睑拭子微生物学培养。结论:局部隔夜涂抹MHME眼霜具有抗菌和抗蠕形螨作用,总根除率高达60%。MHME眼霜可显著改善睑缘炎的眼表症状、泪膜稳定性和脂质层厚度、减少睑缘染色、眼蠕形螨和细菌载量。 质疑辨惑,解答蠕形螨治疗相关问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针对蠕形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晏教授进行了一一解答。一、何种情况下需要驱螨治疗?确诊为蠕形螨睑缘炎(任一眼睑螨虫≥3只/3根睫毛)或可疑蠕形螨阳性(任一眼睑螨虫达2只/3根睫毛)的睑缘炎患者。二、疗程为何要持续2~3个月?蠕形螨生活周期15~20天;虫卵和幼虫不能运动,不能溢出毛囊,治疗难以奏效;治疗至少超过4个蠕形螨生活周期。三、根除蠕形螨的关键是什么?阻止交配、阻断传播及杀灭虫体,但完全清除螨虫不现实。四、为什么不用婴儿香波除螨?据研究显示,蠕形螨在50%婴儿香波中可生存达150分钟,使用350天螨虫数量无变化。五、蠕形螨睑缘炎的痊愈标准是什么?炎症消除+螨虫阴性=痊愈。螨虫阴性后仍有症状者应寻找其它混合因素。六、为什么蠕形螨睑缘炎会反复发作?治疗方法不当、疗程不足、依从性差、密接者未诊疗或传染。七、患者教育注意哪些方面?饮食起居——尽量避免辛辣及刺激性饮食,避免疲劳,改善环境卫生状况;避免传染——将枕巾、毛巾等物品高温消毒灭螨,不与他人共用盥洗物品,常用香皂洗脸;同时治疗——与患者密切接触者也行蠕形螨检查,阳性者建议同时进行驱螨治疗。小结:晏教授强调,确诊或可疑蠕形螨睑缘炎需要接受驱螨治疗,一个疗程至少2~3月。儿童蠕形螨感染多为成年人传播所致,治疗时与患儿密切接触的亲属应检查或治疗。
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的发病率居高不下,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一旦发展成高度近视,就很有可能造成永久性视力损害,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失明。高度近视有哪些危害01青光眼发病几率增高高度近视会导致眼轴的延长,使视网膜变薄、营养性降低,可能会影响部分的房水循环导致眼压升高,引起青光眼的现象。02白内障发病几率增高因为高度近视眼球结构及营养代谢异常,使晶状体的囊膜通透性改变,晶状体营养障碍和代谢失常而逐渐发生混浊,产生并发性白内障,引起视力逐渐下降。03视网膜病变几率增高高度近视患者的眼轴长度增长,视网膜却无法相应变长而受到牵拉,容易发生视网膜变性、裂孔、脱离。04遗传给下一代的几率增高据相关研究表示,父母均无近视者的7岁儿童近视患病率为7.3%,父或母有近视者的患病率为26.2%,父母均为近视者的患病率为45%。有近视遗传基因的孩子,近视发生的年龄更早,增长速度可能更快。05易引发系列眼底病变高度近视常伴有眼轴增长,导致眼睛拉长变形,眼球更凸出。眼轴增长可能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后巩膜葡萄肿等系列眼底病变。高度近视不宜做哪些活动01剧烈运动例如:拳击、跳水、篮球等冲击性强的运动。如果撞到,容易引发视网膜裂孔以及脱落。02刺激性活动例如:蹦极、过山车。坐过山车,短时间内的急剧下降还有转弯,以及超高的车速、巨大的高度落差以及大幅度甩动,容易造成眼球内的玻璃体以及视网膜发生分离,导致视网膜脱离。03重体力劳动重负荷的体力劳动容易导致视网膜脱落甚至失明。高度近视患者如何科学护眼01运动量力而行可以选择做一些相对来说比较轻缓的运动,例如慢跑、散步、瑜伽等,另外,建议保持2小时/天或者10小时/周的户外活动,能够起到近视防控作用。02严格控制用眼时间严格控制用眼时间,尤其是近距离用眼时间。成年人建议用眼40分钟休息5~10分钟,未成年人高度近视要更加重视,用眼20~30分钟建议休息5分钟及以上,年龄越小越要严格控制。03定期检查眼睛建议高度近视患者每年定期做一次专业的眼底视网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视网膜隐患并加以治疗。一旦出现视力的下降或是眼前黑影遮挡,或是感觉眼角有飞蚊和闪光感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到福州眼科医院进行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