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学总坐第一排?一年也不用买新衣服?想让孩子多长几厘米? 当今社会,身高越来越重要,孩子不高能后天干预嘛?使用药物干预是否安全等问题也是家长们十分关注的。矮小虽不致命,但会影响孩子一生。如果您发现孩子矮小,千万不要相信老一辈“二十三,窜一窜”的旧观念,要及时带孩子来专业的医院就诊,让医生进行评估。 福利来喽~5月29日,孙桂香主任义诊 名额有限,活动详情可电话咨询或来门诊咨询
人长高过程就像盖房子,成年个子高不高,主要还是取决于支撑身体的骨骼的生长。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骨骼是如何增长的?儿童身高的增长主要是有长骨的骨干与骨骺之间的软骨板中的细胞分裂增殖实现的。骺软骨不断增生和逐步骨化,骨就可以不断增长,骨头就使劲往两头长,从而使身高一点一点的拉长,人就随之长高。 成年以后,骺软骨全部骨化,骨干与骨骺连成一体,骨就不再增长,人的长高也就停止了。 生长板的调控:*细胞周期 *自分泌、旁分泌(IGF-1等)和内分泌(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 *营养 *环境因素(污染、化学物质) 什么是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是人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由191个氨基酸组成。它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促进生长的激素。 它和身体内的胰岛素、甲状腺素等一样,属于蛋白类物质,与老百姓眼中的“糖皮质激素”有本质的不同。 人生长激素是头颅内脑组织中额腺垂体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正常情况下,生长激素呈脉冲式分泌,它的分泌受下丘脑产生的生长激素释放素(GHRH)的调节,还受性别、年龄和昼夜节律的影响,睡眠状态下分泌明显增加。 生长激素无论从来源、化学结构,还是从生理、药理作用上来说,均与临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及性激素完全不同,恰当地采用重组人生长素来治疗儿童身材矮小,是不会产生糖皮质激素或性激素相关副作用的。 扫描二维码关注,了解更多生长发育知识~ 儿科门诊时间: 出诊医生:孙桂香主任 详细出诊时间来门诊咨询
开学了,宝爸宝妈们见面总是少不了身高这个话题,“哎,大半年没见,你家娃怎么比我家的还高了?”“这个子蹭蹭的,过年期间是不是给孩子偷偷补什么了?”“为啥我家娃怎么吃都不长个子呐?”不仅家长讨论激烈,孩子们之间也会互相比身高,那,为什么,有的小朋友长得快,长得高,有的却不爱长个儿呐?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矮小?身高和性早熟是最主要的生长发育问题,大概能占到60%-70%左右。判断孩子身材是否矮小,医学上常用百分位法或标准差法,即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身高的第3百分位数,或低于2个标准差(-2sd)以下,医学上称之为矮小。 日常生活中,如何发现矮小呢?1.两三年不换裤子 2.孩子总坐第一排 3.幼儿园或班级里身高倒数1-3名 4.同胞哥哥或姐姐身材矮小 5.家长自己或成年亲属中有身材矮小者,家族中女性身高不到150cm,男性身高不到160cm 脱鞋量一量,比一比,您家孩子身高达标吗?发现矮小怎么办?矮小只是一种表现,而引起矮小的因素有很多。有些是因为生活习惯、有些是因为慢性疾病、有些是内分泌疾病因素。如果发现孩子身材矮小或者生长速率不达标、或者发育过早,需要及时到小儿内分泌专业就诊,排查原因明确诊断。 神兽将陆续开学,想要了解孩子的身高如何实现赶超?担心孩子每逢假期胖十斤?考虑孩子是不是有性早熟的趋势?来门诊,一定能帮您找到答案。 福利来喽~“3月免费拍骨龄,火热预约报名”只要您家孩子符合以下标准,就可以获得免费拍骨龄,主任解读骨龄片,预测孩子终身高~ 儿科门诊:出诊医生:孙桂香主任 活动详情可电话或者来门诊咨询 咨询电话:010-68336500
疫情期间,孩子在家宅了那么久,如今春暖花开,落下的个子能追上嘛?开学了,和同学们的身高有没有差距?会不会仍然是排队站在第一个?怎样才能知道孩子身高增长是否正常? 父母要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三阶段:1、婴幼儿期3岁以内 (生长快速期) 调控因素:生长激素和营养 生后第一年生长速度最快,可增长25厘米,第二年可增长10厘米 2、儿童期3岁-青春期(生长速度减缓期) 调控因素: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此期间生长主要由生长激素调节,每年增长5-7厘米 3、青春期女孩11-17岁,男孩13-20岁(生长加速期) 调控因素:生长激素和性激素 男、女儿童进入青春期生长速度再次加快 ※孩子在不同时期都遵循特定的生长发育规律,如果长得过快或者过慢,说明了有疾病或者外在因素的存在,干扰了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家长需要尽早带孩子来专业生长发育门诊就诊。 就诊时,主任会给孩子开一些检查,进一步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其中有一项叫“骨龄”,很多家长对此都不了解,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揭开骨龄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骨龄?人的生长发育可以用两个“年龄”来表示,即生活年龄(实际年龄)和生物年龄(骨龄)。一般情况下骨龄和年龄相差1岁以内。但是在疾病等因素影响下,骨龄会严重落后或者提前。 1.长骨分为骨干和骨骺,在骨骺和骨干之间的软骨是骺软骨 2.骺软骨不断增生和逐步骨化,骨就可以不断增长,骨头就使劲往两头长,从而使身高一点一点的拉长,人就随之长高~ 骨龄的重要性骨龄反映了全身骨骼的生长和成熟情况,可以判断孩子的生长发育潜力和身高增长空间,为预测孩子终身高提供有力的依据。 成年以后,骺软骨全部骨化,骨干与骨骺连成一体,骨就不再增长,孩子也就失去了长高的机会,因此骨龄监测是科学管理身高过程中的必做检查项目之一。 福利来喽~“3月免费拍骨龄,火热预约报名”,只要您家孩子符合以下标准,就可以获得免费拍骨龄,主任解读骨龄片,预测孩子终身高~ 儿科门诊:出诊医生:孙桂香主任 活动详情可电话或者来门诊咨询 咨询电话:13161067610
评价孩子的身高发育情况,涉及到多方面因素和较为复杂的统计学处理。常用的评价方法有百分位数法、离差法、指数法几种。所谓百分位数法评价身高的方法,是将某年龄组的男孩或女孩,随机取出100名,按身高的厘米数由小到大排列起来,小的百分位数值低,大的百分位数值高,求出某个百分位(用P作代号)的数值,常分为第3、10、25、50、75、90、97百分位数。P3即代表第3百分位数值,P97则代表第97百分位数值。医学上根据百分位数法把人体生长发育情况分为五个等级:上等为>P97,中上等为>P75,中等为P25~P75,中下等为P3。一般认为,身高在10~90百分位数范围内的孩子都应视为正常。不在上述范围内的孩子,或4~12岁的儿童每年增长少于5厘米,便可视为不正常,应及时去专科医院咨询、诊治,(最好去儿童内分泌科)以便进一步评价。
查:问得细查得多,家长别怕麻烦 什么是矮小症?“通俗点说,就是孩子在班级站队总是排在前三名,或比同龄孩子个头矮5~10厘米。 造成矮小症的病理因素非常多,如遗传代谢疾病、家族性的矮小、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和宫内发育迟缓、身体其他系统的一些疾病等,“判断孩子是否为矮小症,医生要问得细查得多,因此家长在就诊前需要做一些‘功课’。” 一方面,家长需要提供孩子出生及以后的材料,包括母亲的孕期病史、烟酒史,胎次和产次,孩子的胎龄、娩出方式,身长、体重,有无窒息、畸形等情况;还需记录孩子的精神心理因素、喂养和食欲情况,以往测量的身高记录、既往的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除了询问病史,还需要做一些检查,如常规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运动试验和药物激发试验、IGF-I的测定。此外,还要做头颅MRI,以排除肿瘤,对女孩和怀疑有染色体畸变的男孩还应进行核型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年龄是生长发育过程的一种“计时器”,骨龄才是衡量生长发育进程的一种可靠客观指标。一般来说,如果女孩骨龄超过15岁、男孩骨龄超过17岁,其骨骺线大多已经闭合,长高的机会就非常小了。因此,确定骨龄十分重要,目前是通过拍摄孩子左手和腕部的X光正位片来了解骨骺线的闭合情况。 治:找“外援”,破除激素恐惧症 13岁时只有1.06米的矮小症患者李想,在接受了正规、持续的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共长高70厘米,如今1.76米的他被称作“中国最高的袖珍人”。 人生长激素(hGH)是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是人出生后促进生长的最主要激素,刺激儿童骨骺软骨细胞的分化、增殖、长骨生长,使人体长高,同时调节物质代谢和能量平衡。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虽然是“外援”,但化学结构和人自然分泌的完全一样,一样是“正规军”。更重要的是,它是美国FDA批准的促进儿童身高增长的唯一安全有效的药物,对各种生长发育迟缓均有较确切的疗效,同时不促进骨骺愈合和性发育提前。 许多家长有“生长激素恐惧症”,认为激素有发胖、变丑、内分泌失调等副作用,有的甚至拒绝接受治疗。从1985年到现在,已经有几十万的患者接受了生长激素治疗。合理的外源生理补充量一般不会有副作用。如果不遵医嘱、盲目停药,反而可能会错过时机,耽误治疗。身高的增长是相对缓慢的过程,不可能用药后就达到“立杆见影”的效果。一般生长激素治疗3个月为一个观察疗程,3个月可以看到相对明显的治疗效果。 临床上对生长激素治疗有效性的判定是:治疗后年生长速率比治疗前增加2厘米/年以上。生长激素可以先试用3个月,如果3个月能长2厘米以上,那么就是有效的
生活中的长个儿认识误区非常多。调查发现,41.9%的家长对疾病认识不足,缺乏基本常识,32.3%不认为矮小是病,误认为是孩子晚长,以后会长高,16.1%相信补钙增高广告,给孩子买增高或保健药物,12.9%不重视孩子身高,没有定期给孩子检查。 “如果是号称口服的增高类药品,一般不可信!人生长激素是一种蛋白质,只能通过注射来补充,才能有效吸收,如果口服就会被消化系统分解而失效。”目前增高类口服药还没有经过可靠的医学证明,市面上大部分口服增高类保健品都没有合理的原理解释。 “让孩子吃好很关键,但大鱼大肉、盲目进补,都不算吃好。真正的吃好是指正常饮食、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从饭菜里吸取营养;再适当补充一点蛋白质、钙、胶原等,比如一天两包牛奶、一两个鸡蛋。”我不鼓励随意给孩子吃补品、营养品,浪费钱财不说,还会耽误孩子治疗。 要保证睡眠的重要性。“孩子是睡着长的。因为生长激素的分泌呈脉冲性,夜间的峰值高。尤其在晚上9点左右到凌晨2点是分泌的高峰期。”因此,孩子最好应在晚上9点左右上床,10点左右应进入深睡眠。运动对于儿童生长也有许多好处,一是促进生长激素分泌;二是促进新陈代谢;三是改善孩子体质;此外,运动还可改善孩子的厌食症状,有胃口吃饭了,营养自然就能改善。“家长应多让孩子在户外活动,多做跳绳、打篮球、打羽毛球等身体向上且四肢运动较多的运动,也有利于长高。”
家里灯太亮,孩子也会性早熟?这种说法听上去好似天方夜谭,却已被证实:光照过度是儿童性早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名四岁的性早熟女孩,她就是因为从小到大夜晚睡觉时都开着灯。此外,长时间的电视、电脑显示屏光也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 主要原因是,褪黑激素能抑制腺垂体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可以防止性早熟。当人在夜间进入睡眠状态时,松果体会分泌大量的褪黑激素。儿童若受过多的光线照射,会通过减少松果体褪黑激素的分泌,导致性早熟。 儿童性早熟有什么表现? 由于生理结构不同,男女孩是不一样的。女孩子第一出现的常常是乳房发育,乳房发育之后才开始出现其它性征,性发育整个过程基本上和正常的青春发育过程相似的,也是乳房先开始大,家长很容易看到,有的时候胖小孩不容易看到。男孩子相对比较隐蔽,为什么?男孩子睾丸增大是第一个表现,睾丸增大家长经常看不见的,常常是等到他声音变了才发现,或者阴毛出来了,小孩告诉家长,或者是家长无意中看到,比如说青春发育期有的男孩也有乳房发育现象,看到这孩子胸部,家长才注意到这孩子是不是发育了。所以,小孩子在围青春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如果等孩子声音变了再去看医生就晚了。 性早熟以女孩多见,女孩发生特发性性早熟约为男孩的9倍,而男孩性早熟以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肿瘤)的发育率较高,中枢性早熟的临床特征是提前出现的性征发育与正常青春期发育程序相似,但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在青春期前的各个年龄组都可以发病,症状发展快慢不一,有些可在性发育一定程度后停顿一时期再发育,亦有的症状消退后再发育。在性发育的过程中,男孩和女孩皆是有关身高和体重过快的增长和骨骼成熟加速,由于骨骼的过快增长可使骨骺融合较早,早期身高虽较同龄儿童高,但成年后身高反而较矮小。在青春期成熟后患儿除身高矮于一般群体外,其余均正常。 外周性性早熟的性发育过程与上述规律迥异。男孩性早熟应注意睾丸的大小,若睾丸>3ml,提示中枢性性早熟,如睾丸未增大,但男性化进行性发展,则提示外周性性早熟,其雄性激素可能来自肾上腺。颅内肿瘤所致者在病程中仅有性早熟表现,后期始见于颅压增高、视野缺损等定位征象,需加以警惕。 所以特别提醒家长,在男孩9岁前,女孩8岁前出现第二性征的发育,就为性早熟,应及时就医,以免影响孩子终身高。
父亲的身高有173厘米,母亲161厘米,但是10岁的儿子却还不到130厘米,跟同龄的朋友站在一起是最矮的一个,在学校全班站队的时候,他总是排在倒数第三个。陈先生夫妇对儿子“矮小”的身高忧心忡忡,怀疑孩子患上了矮小症。据了解,目前在各大医院的儿科内分泌科里,像陈先生带孩子看矮小症的情况十分常见。小儿内分泌专家称,如果儿童期每年长高少于4—5厘米,都应该到医院就诊。 怎样才算是矮小症? 孩子每年长多少,最终能长多高,看起来是很难估计,但是在专家眼里,孩子的身高却是完全可以测评的。小儿内分泌专家指出,2岁至青春期前儿童可用公式大约计算平均身高:岁数×7+70(厘米)。 一般来说,家长每年应该测量孩子的身高变化,因为孩子的身高总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增长,比如生长速度正常的宝宝,在1岁以内全年身高将增长24—25厘米,也就是大概75厘米,1—2岁要增长10—12厘米,2岁以后到青春发育前期,每年则增长5—7厘米。如果低于这个标准,可能提示孩子的生长发育异常,应该到医院就诊。 那怎样才算是矮小症?目前临床上用标准差法和身高百分位法来判断身材矮小,即儿童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同民族正常儿童身高标准的第3百分位或两个标准差,就可诊断为矮小症。像陈先生的儿子,10周岁时身高不足130厘米,而正常情况下身高应在140厘米左右,因此,可以确诊其为矮小症,需要进行相关的医学检查,明确造成矮小的病因,然后做针对性的治疗。 为何我的孩子个子矮? 孩子的身高有70%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还有30%是后天因素决定。内分泌、慢性疾病、营养不良等因素均可造成孩子的身材矮小,另外还包括家族性身材矮小、体质性生长发育迟缓、垂体性生长发育迟缓、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特发性矮小、性早熟导致的矮小症等等。当然,运动、睡眠、精神因素也与长高有关。 在临床上,也会遇到不少因为后天的因素导致矮小的案例。刘小姐的孩子就一直偏矮,妈妈说孩子的睡眠质量很差,10岁的时候,身高只有128厘米。前几天在医院做了检查,检查结果诊断为矮小症,其中生长激素少(低于正常值),但是微量元素检查正常,骨龄拍片正常,B超检查,没有青春期发育。像这样的孩子,很有可能就是因为长期睡眠不好,导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而影响身高。因此,通常均认为,儿童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身高的增长。一般来说,儿童睡眠时间每天应为9—10小时。 另外,还有经常患病或有慢性器质性疾病也会影响生长。如果体弱多病的小儿在1岁时,就与正常儿拉开5厘米甚至更大的身高距离,以后要在有限的身高增长速度内赶上就比较困难。还有就是一些孩子的喂养存在问题,由于营养不良而出现生长发育受限。由此可见,孩子矮小症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先天的原因,也有后天的因素,需要做详细的检查,找到确切的原因。 矮小症治疗后还能长高吗? 矮小症的孩子如果不干预,以后的身高会不会理想?建议应积极治疗,而单纯地进行运动、睡眠、改善饮食等,对孩子将来身高的改善都已经非常有限。 在矮小症的治疗上,越早,效果越好。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有早长晚长之分”,总是想着再等一等,看看孩子是不是能够迟几年能追赶上来,其实,这样的想法是太傻太天真,因为孩子到了青春发育期,如果身高追不回来,此时再进行治疗,效果也不明显了,这样很容易耽误最佳治疗时机,造成孩子的终身遗憾。 实际上,对于矮小症的患儿,会根据不同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比如甲状腺素缺乏,只需口服甲状腺素片;如果是生长素缺乏,那么注射生长激素,也可以达到效果;对于性早熟,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安全有效,可抑制性成熟,也能有效提高身高。所以,只要是家长能及早发现,并进行正规治疗,大多数孩子都能达到遗传身高。 Tips:增高药,别乱用 目前市场上五花八门的增高药物、助长食品中,多含性激素等,在性激素的刺激下,孩子会出现短时间的生长加速,但会促进骨龄提前发育、骨骺提前闭合,反而会导致成年后的最终身高变矮,靠它来治矮小病是“拔苗助长,适得其反”,导致最终身高并不理想。
调查发现,97%的矮小儿童家长会认识到孩子身高偏矮,但只有1.6%的家长意识到可能与疾病相关;32.3%的家长不认为矮小是病,误认为是孩子晚长,以后会长高;还有16.1%的家长相信补钙增高的广告,给孩子买过增高一类的保健药物;56.9%家长不了解孩子各年龄段的平均身高…… 临床中遇到的个案显示,不少家长对于孩子身高的认识,存在着不少误会。澄清这些“误会”,可以避免孩子在长个子这件事上走太多弯路,家长也不用那么焦虑。撇开疾病的因素,日常用好营养、睡眠、运动“三板斧”,孩子正常长个子不用愁。 欢乐6月,精彩成长免费测骨龄,评估孩子终身高(仅有3个名额,先到先得) 孙医生提醒您,如想了解更多生长发育知识,评估孩子生长发育,请带孩子来门诊进行一对一咨询 儿科门诊: 孙桂香主任,周六全天出诊 详情请咨询:010-68336500
加入的其他科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