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连收治几例晚期鼻腔、鼻窦肿瘤患者,感到非常惋惜,因为可以说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都是患者自己没有基本的疾病知识,导致耽误诊断和治疗造成的。如果患者有一些基本的知识,也许这些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为了以后能够少出现这种情况,特总结几点供借鉴。首先,和所有恶性肿瘤一样,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生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可能性也增加,因此,对于超过40岁的人,都应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如果出现鼻涕带血、持续鼻塞等鼻部症状,都应及时就诊,排除鼻腔鼻窦肿瘤。其次,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由于其肿瘤增生破坏的特性,可以破坏周围结构引起正常外形的改变。因此,无任何原因出现一些以前没有的症状,如最近出现的鼻塞,新近出现的鼻涕带血,近期出现的牙疼或头痛,都应警惕,及时就诊,排除鼻腔鼻窦肿瘤。当然,肿瘤也可以发生在年轻人、甚至儿童身上,因此,任何一种症状持续存在3个月及以上,都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诊治。最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症状早期没有特异性,但所有症状都有一定的意义,所以,如果以下症状持续出现3个月,都应引起注意,避免耽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1.鼻塞:鼻为呼吸、通气器官,早期鼻腔有肿瘤占据气道,较早出现鼻呼吸不畅,随肿瘤长大,鼻通气不畅逐渐加重。2.血性鼻涕:凡在40岁以上病人一侧鼻腔经常少量出血或是涕中带血或是血脓鼻涕,尤其是带有一定臭味,应该早期医学诊治,这也是鼻窦癌的早期症状。3.面部麻木:上牙齿疼痛、松动、脱落。发生于上颌窦的癌肿,病人早期可出现面部麻木或蚁走感,不明原因的上牙疼,或脱落。4.复视:也就是我们称为看物体是双影,这也是鼻窦癌肿侵犯眼球肌肉。影响眼球转动,出现看物体的双影。本文系江超武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少见病例报道(二): 蝶窦囊肿并真菌球破坏颅底病历摘要:患者,女,63岁,因左面部麻木、左眼视物不清2月以颅底占位病变收入神经外科,考虑蝶窦病变请我科会诊以蝶窦囊肿侵及颅底转入我科治疗。入院后鼻内镜下鼻腔未见明显异常,CT及MRI检查提示左蝶窦囊肿破坏颅底(如图)。完善辅助检查后全麻下行鼻内镜下左蝶窦开放,术中见左蝶窦巨大囊肿伴真菌球,完整清除病变,术后第二天视力改善,面部麻木消失,术后1月复查术腔恢复良好。
少见病例报道(一): 声门旁间隙巨大囊肿病历摘要:患者,女,21岁,因声嘶2年,咽部异物感3月入院。无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纤维喉镜检查见右侧梨状窝前壁球形肿块,表面光滑,右室带水肿,杓会厌襞囊肿样肿物隆起,右声带活动受限。入院后CT及MRI检查提示喉囊肿(如图)。完善辅助检查后全麻下行右侧甲状软骨部分切除后右声门旁间隙囊肿摘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发声改善。
□六六我们总拿放大镜挑剔别人的缺点和过失。却对善良和恩惠坦然受之。人和人之间的信任感恩,就是这样毁坏的。打破对医生的成见2007年对我来说是很糟糕的一年,母亲被检查出乳腺癌。术后很久,我和母亲都在讨论这个手术的意义。母亲在手术后活动起来,经常胳膊疼。她甚至一度怀疑这个手术是否真的有必要。而我不仅仅跟母亲讨论,也跟不同的医生讨论。我惊奇地发现,不同的医生对这个手术的必要性有完全不同的见解。一部分人认为乳房对于我母亲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已经失去意义了,而生命高于一切,割除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另一部分医生则认为,这么早期,近乎零的癌细胞,局部清扫一下即可,创伤小,人活着不仅仅是生命,还要注重生命的质量。给予我不同信息反馈的两派医生,全部都是我的朋友,忠诚可靠,不涉及利益。于是我知道,排除在床位、红包、回扣等之外,医生本身之间在同一病例上都有不同的理解。医生是这样一个行业:它不是ISO9000标准管理系统,它全凭主观和经验。即使有先进的科技保驾护航,但在治疗上,依旧以个人判断以及对医学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不同的人,标准截然不同。因此我有理由相信,我们对医生的了解,很肤浅,很片面,大多来源于报纸媒体等的宣扬,我们张口提及的都是医疗事故、掩盖、医药代表、过度医疗等。2008年夏天,我母亲又被查出有脑瘤。这里我要提到一位医生,他姓孔,是在我母亲第一次动乳腺癌手术的时候结交下的医生。母亲对他几近于迷信,他在母亲这里有权威,且愿意担当起医生的责任,是他替母亲做出决定不要化疗了,因为化疗对极早期癌症来说意义不大,还伤身体。他的一句:“你相信我,出事我负责!”让我们从此坚定地跟他走。我母亲一次去见他,跟他说自己三叉神经疼。孔医生对母亲端详半天,建议母亲去做个脑部检测,他说:“我怕里面不好。”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你该怎样信医生最终促使我走进医生的世界,从一个病患家属的眼光转为医生的视角,是缘于我偶然病倒住院。人在虚弱的时候,我发现最悲观失望。对一切产生怀疑的时候,我把医生当做精神寄托,也不断质疑他们每句话的潜台词:他们是不是暗示我,我已经病入膏肓了?他们是不是故意把我的病说得很严重,以方便榨取钱财?我在负面情绪中摇摆。等我转危为安以后,决定走进医生的世界。我被医院同意,以一个医生的身份,走进了医生的世界。一天,我 和吴教授出台会诊。我坐在吴教授身后,听某女病人如下说话:“医生啊,我们那边的医生让我过来看看,说我有垂体瘤,麻烦你给看看。”吴教授:“你没有垂体瘤,CT里没有任何明显指征说明你有垂体瘤。”“可我为啥不怀孕呢?”“这个你要问妇科大夫。”“妇科大夫说了,我不怀孕是因为长了垂体瘤。”“可我说了,你没有垂体瘤。你相信我还是相信她呢?”“我不是不相信你,可我要是没有垂体瘤,为啥不怀孕呢?”“同志,你到底希望长瘤还是不希望长瘤?”“我不希望。”“那我跟你说了,你没有垂体瘤啊!你去妇科再看看。”那一个下午,吴教授需要这样鸡生蛋蛋生鸡地解释给病人很多遍类似的问题。人对于医生的信任应该怎样才能够建立起来呢?在医院时还亲身经历这样一件事。有个孩子,五岁,病毒反复感染角膜,视力迅速下降,一周前还0.8,到眼科的时候就只剩0.1了。那天接待他的医生是小波。小波和他素昧平生,一听说这状况就急了,带着这个小孩楼上楼下地跑,要最快时间做出各种诊断,尽早手术。我是跟在后面楼上楼下地跑的。做到一个房角测试检查的时候,小波刚推门,有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就拿拐杖撑住门,说,你们医生就是这样腐败的,利用职权,老是插队!那要我们拿号干吗?他一说,群情激愤。小波只好解释说,这个小孩只有五岁,马上就要失明了,要抢时间。老头说,我们这里哪个不是要失明的?我们为做这个检查,哪个不是排队好几个礼拜的?谁都不能插队。小波解释说,你能等,小孩不能等。老头说,谁都不能等!疾病面前人人都一样。老头一本正经地说,我就是维护正义的。我不看,我守在这里,大家都看完了我才看。我的眼泪当场就下来了,我都不知道为什么对小孩子这样投入情感。也许是自己有儿子,不忍心看小孩受罪。小波说,以前就出现过这种情况,他为此难受了很久。有个小孩做手术,排队排得一点一点视力弱下去,手术前一天晚上还能数清楚几个灯泡,第二天上了手术台,又撤下来,因为完全没视力了。对小孩而言,时间就是视力。他到现在都在自责,如果当天晚上加班给他做手术……所以我非常理解他这次为什么如此投入,其实是在弥补过去自己的内疚。我们总拿放大镜挑剔别人的缺点和过失。却对善良和恩惠坦然受之。人和人之间的信任感恩,就是这样毁坏的。医院的信、望、爱我在手术室遇到个我以为要死掉的男人,全部的人都觉得他不行了。但医护人员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后关头奇迹发生。这个人在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抢救后,救回来了。连医生都擦着汗说:“他命大!”在医院待的这一段,让我非常清楚地认识到,无论病患家属什么态度,医生护士再委屈,内心里是有杆秤的,不会因为家属的不理解,纠缠,吵闹而放弃一条生命。我曾在手术室里看见医生一针一针缝脑膜,这是一门几近失传的手艺,因为费时又费力,大多数人都用人工脑膜贴上当补丁完事。我问他你为什么做这样的活啊!他答我:“我练手艺,艺不压身。”后来熟了以后,我知道这位病患来自福建山区农村,年收入都负担不起这台手术费,一块脑膜要八百多元,他用自己的时间和手艺,替他省了。他做这样的好事,躺在病床上的病人,永远不会知道,新闻媒体也不会报道他的善心。如果恰巧不是我站边上,又多话好问,这样的事就湮灭了。我知道他也拿红包,也拿回扣,也推荐最贵的药给富豪,但同时,他和他的同事们,每个月都在为付不起医药费逃跑的人们垫资。如果我们有非常完善的保健制度,药品公平竞争进入市场,由病患自己选择,医生只有处方权而没有推销权,国家提高医生问诊的待遇和专业技能的待遇,而药物因渠道畅通价格低廉,医保局不是只下拨医院固定的数额,余额让医院自己补齐解决;那么,我们或许就能从医生和病患的直接对抗中走出来,就不会再把原本属于制度的问题,直接推及到人与人之间的诚信上去。态度决定医患矛盾?我在医院碰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医生,一度颠覆了我对医生的全部判断。他是医院里处理医患纠纷的院长办公室主任,他本人也是一位医生。他跟我说,你写的小说都是浮在表面的,我告诉你一个事实:60%的医患纠纷,责任都在医院。这句话对我实在是太震撼了!他说,病人到医院来是干什么的?看病的。谁吃饱饭没事干,到医院来吵一架弄点钱花花?病人来闹,就是因为医疗不顺利,就是有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我认为是态度问题。有的时候的确是医生的责任心不够,疏漏;有的时候是态度不好,解释不到位;有的时候是给病人的期望值太高,最终没达到。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医生的问题。他说,你各个医院走一走,大部分医生可能职业生涯里都会有被投诉的经历,但经常被投诉的,就那么少数几个。我一直认为这就是害群之马,就是这几个人坏了医生队伍的素质。他们没有责任心,没有同情心,没有怜悯心,把病人当机器,把自己当操作员。他们的口头禅就是工厂产品都有2%的次品率,我们医生一天都看一百个病人,怎么不能错两三次?有这个态度放这里,他就不配当医生,这和你待遇高低、公平不公平没有任何关系。你增加了病患的痛苦,你拉长了治疗的过程,你多花了病患的钱,你就是坏人。他说,我工作一生,门诊一天看病八十个以上,每个患者一到两分钟。我的手术也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没有一个病人投诉我。因为我以心换心。病人进门,你冲他笑一下有什么难的?你的说话语气加一个请字,有什么难的?来看病的人,你当他们都是你的父母,你的兄弟姐妹,你的小孩,你会这样呼来唤去居高临下吗?他说大部分病患都是通情达理的。你工作做到位了,他们大多能够理解。他们要的也就是一个平等对待,争的是一口气。他的说法,被我在医院里当“卧底医生”的那段经历验证了。对于一个完全没有医学背景的人来说,我起到了甚至连医生都起不到的作用,这是令我极其诧异的。病患是病急乱投医,他们只要看到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和善的面孔,挂着照片和名牌,就会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地倾诉。我的医生朋友们在解决完他们的工作以后,便将这样一部分病人转移给我,我的功用就是出借耳朵和同情心再加上温存软语。我抽出相当一部分时间听他们说疾病的起源,家庭的纠纷,老板的残酷,未来的担忧,甚至房贷还有多少没还,等等。听到动情处,我会提出我的意见甚至给予拥抱。在我离开医院以后的好几个月,还有病人跟人打听我,“那个张大夫,人特好”。所以我尽量地告诉医生朋友们,你如果换一种柔和的语气,多说哪怕一句关爱的话,病患和家属,都对你恨不起来。重新建立起一种良性循环,一定需要有一方,先伸出手来。相对而言,可能医生更简单。
依次是地毯、棉被、床垫、枕头、地板和沙发 潮湿、闷热的天气,使得灰尘更容易附着在空气,成为尘螨的栖息地,而这种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却是引发过敏的头号病原体。螨虫是一种肉眼不易看见的微型害虫,种类繁多,其中尘螨的分布最广、影响最大,很多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发展、症状的急性发作和持续,都与尘螨密切相关。 在家里,尘螨分布最多的地方依次是地毯、棉被、床垫、枕头、地板和沙发。英国伍斯特大学的研究也发现,被子里藏有高达两万个活尘螨。尘螨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5度左右,相对湿度80%。因此一般在春秋季大量繁殖,秋后数量下降。尘螨喜欢潮湿、高温、有棉麻织物和有灰尘的环境,他们会随着人体活动(如扫地、铺床叠被等)进入空气中并分散到室内各个角落。不仅是螨虫,它们的尸体、分泌物和排泄物都可使人过敏。尘螨进入人体呼吸道或接触皮肤,就会使人出现打喷嚏、咳嗽、气喘等症状。此外,它还是过敏性鼻炎的头号过敏原。 取消尘螨,需要多措并举,杜绝卫生死角,经常通风,才能有效减少尘螨繁殖。对容易滋生尘螨的地方要经常进行针对性的清扫。 地毯:潮湿地区的家庭不要铺地毯。如果一定要用,应该每周真空吸尘一次,并经常更换吸尘器的口袋。切忌用蒸汽清洁地毯,这样会残留水分,反而促进尘螨生长。 棉被:经常在阳光下晾晒,晒完后可用便携式吸尘器清理被褥表面的尘土,或用软毛的刷子刷一遍被子表面,去掉浮尘。 床垫:用特殊防螨材料包装床垫,是避免过敏原的最有效方法。另外,买来新床垫后,不要撕去外面包裹的塑料布,这样也能减少过敏。 枕头:没几个月就要用60摄氏度的水清洗至少20分钟。如果患有哮喘或者过敏,就要购买低敏感性的枕头,最好每两年更换一次。 地板:一到两天要用湿拖把清理一次,之后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清洁,如果清洗不干净,也可以定期喷洒低毒的植物杀虫剂。 沙发:如果有沙发套,要半个月左右清洗一次; 如果没有,则要及时吸尘,尤其不能放过一些不容易清洗的死角,比如沙发靠背、扶手等,这些地方可能有大量尘螨。 (此文摘自生命时报2011年9月9日第547期)
核心提示:最新研究表明,从小给宝宝吃麦片粥,能够有效预防哮喘的发生。... 芬兰科学家发起的这项研究发现,越早给孩子吃燕麦,就越能有效预防孩子患呼吸系统疾病。在孩子5个月之前就给孩子吃燕麦,能够使日后患哮喘的概率下降三分之二。反之,越晚给孩子吃麦片粥,日后患哮喘的概率也就越高。 科学家们研究了约1300个孩子在4年里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试图发现有没有哪种食物能够提高或降低患哮喘和花粉热(过敏性鼻炎)的概率。发表在《英国营养学书》的报告中称,与不吃麦片粥和吃得比较晚的孩子们相比,婴幼儿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吃麦片粥可以使日后患胸腔疾病的几率降低64%。同时发现,宝宝越早开始吃鱼肉,在5岁前患花粉热的概率也越低。 研究人员称,动物和细胞实验结果表明,燕麦能够影响免疫系统,并有消炎的功效。鱼肉也是如此。另外一些研究表明,每天早晨一碗麦片粥可以降低胆固醇。
当人体免疫系统对来自空气、水源、接触物或食物中天然无害物质出现过度反应,就可认为人体出现了过敏。过敏的主要原因是免疫系统出现发育不成熟或受损状况。人体免疫系统相当复杂,从调控“抗感染”和“致过敏”的一对矛盾中显示,婴幼儿的抗感染能力需要外界的细菌给予刺激才能增强。而现今生活的大环境和家庭的小环境过于干净,甚至有些小环境近乎无菌的状况,导致抗感染能力成熟过慢,落后于矛盾的另一方致过敏的能力,使得婴幼儿成为过敏的易患人群。因此,早期预防婴幼儿过敏就凸显为婴幼儿重要健康问题之一。 婴儿出生后经历两大重要变化——经肺呼吸和经口进食。母乳喂养过程中,婴儿先吞进乳头、乳头周围皮肤上的需氧菌和空气。消化道内的需氧菌会消耗一同吞进的氧气。随着氧气的减少,需氧菌生存数量逐渐衰减,以此为继而吸出的乳管内厌氧菌定植于结肠奠定基础。定植于结肠的厌氧菌科刺激并激活肠道细胞之间的原始免疫细胞,不仅增强肠道的抗感染功能,还可将这种免疫激活作用通过肠道壁细胞下的血液扩展到全身,增强全身抗感染的能力。 定植于肠道细胞上的厌氧菌,形成肠道正常菌群,还可以封闭新生婴儿肠壁细胞间的缝隙,避免一些食物颗粒直接穿透肠壁细胞进入血液,因此,避免了食物颗粒引起的过敏现象。 母亲分娩后,乳汁不会立即分泌。早期母乳喂养过程,主要是促进肠道正常菌群建立。待生1-2天内,肠道正常菌群基本建立后,逐渐增多的乳汁进入消化系统就会得到相当充分的消化和吸收。不仅保证了婴儿健康成长,而且避免了尚未消化的食物颗粒直接进入血液引起的过敏。所以,纯母乳喂养过程不仅保证婴幼儿正常的生长,而且可以预防过敏。 若在婴儿生后,母乳尚未充足之前,特别是第一次喂养前,就给予婴儿配方奶粉喂养,会导致肠道正常菌群建立之前,一些未被充分消化的食物直接穿透间隙较大的肠壁进入血液,引起初期致敏。 所以,第一口奶喂养非常重要。一定要先吸吮母亲乳房建立肠道正常菌群,才可以保证母乳的充分、得当的消化吸收,避免易感染过敏婴儿过敏。生后先喂婴儿配方粉,即使少量,都可引起过敏的发生。如果生后早期,母乳真正不足,婴儿生后体重下降超过出生体重7%时,可以在吸吮母亲乳头的前提下,给婴儿喂养部分水解蛋白并含益生菌的均衡营养的配方。这样才可以在母乳不充足的情况下,避免婴幼儿过敏发生。
据《巴基斯坦观察家报》近日报道,新研究发现黑米、黑米糠可缓解过敏、哮喘或其他疾病的炎症。来自美国农业部的研究人员解释说,黑米糠就是黑米的外壳,在加工的过程中被剥落。在初步试验中,研究人员通过组织培养发现黑米和黑米糠可以抑制组胺的释放,而组胺是诱发感染的物质。研究者表示,它们或许可作为抗过敏、抗感染的食物成分,或作为辅助治疗慢性感染疾病的食材。
...过敏性鼻炎季节性发作有诱因 每年立秋前后,有的人开始鼻塞、流涕、鼻痒、打喷嚏、青眼窝。注意,这可能并不是感冒,要知道此时已进入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高发季节,发病人数最多,症状严重。 根据世界医学国际基金会31个成员国(不包括中国)1996年调查,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英国,20年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增加了4倍,在中国,保守预计有4000万患者。WHO认为,“全球性呼吸道变应性疾病流行呈增长状态”。感冒还是过敏性鼻炎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主编顾之燕是治疗过敏性鼻炎方面的权威人士。她介绍说,过敏性鼻炎4大典型症状是鼻塞、流涕、鼻痒、打喷嚏。 这些症状与感冒具有相关性,因此不少过敏性鼻炎患者通常误认为是感冒,仅服用简单的感冒药物自己进行治疗,结果延误了正确的诊断治疗。 在顾之燕接触的患者中,一般都是在过敏性鼻炎发作的第二年才来寻医问药,而此前患者都以为是顽固性的感冒或者是热伤风,甚至不少医生也没有这方面的意思,没有建议患者去看鼻科。其实到医院进行鼻分泌物涂片、染色检查,即可确诊。小毛病 大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将过敏性鼻炎分为轻度和中重度两种程度。轻度过敏性鼻炎对患者生活并无大的影响,而中重度则已经干扰患者生活,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工作效率降低、学习成绩下降,影响睡眠、娱乐,患者十分苦恼。常年性过敏性鼻炎一年四季都有症状。儿童由于无法表达,经常表现为推鼻子、做鬼脸、青眼窝等。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症状更加严重,每年固定季节发作,让患者苦不堪言。 顾之燕说,如果不及时治疗过敏性鼻炎,会造成鼻窦炎、中耳炎、鼻息肉、支气管哮喘等。而且几乎所有的过敏性鼻炎患者都患有结膜炎。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中还要1/3合并患有哮喘表现,在余下2/3没有哮喘的患者中又有2/3患有气道炎症。哮喘患者中合并患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有70%—80%。 过敏性鼻炎可谓小毛病,大危害。过敏性体质易患感冒 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得过敏性鼻炎,一般特定发生在其过敏性体质的人身上。而过敏性体质与基因有关,通常为遗传所致。 因此,过敏性鼻炎患者大多有过敏家族史,只是它与其他遗传疾病不同,遗传的并非是同一疾病,而是过敏体质,所以并不都发生鼻炎,有的变现为哮喘等。 过敏性鼻炎也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经过“长途行军”:表现为儿童时期容易患湿疹,随着年龄的增长荨麻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不断发展。季节性发作有诱因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主要的诱发因素为野草、野花花粉、蒿属花粉、藜科以及豚草花粉等。 但今年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加剧,使原来不是过敏性体质的人也演变成过敏性体质。而车辆的增加,柴油废弃中的芳香汀颗粒又加速过敏性炎症反应的发生。另外还有家庭装修造成的甲醛等。它们虽然不是过敏源却成为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发作的强刺激。用药治疗要讲方法 顾之燕介绍说,目前世界医学界一般从三个方面防治季节性过敏性鼻炎: 一是避免接触过敏源。 二是脱敏治疗。即小剂量多次逐步增加过敏源的注射剂量,直至患者体内产生抗体。治疗时间一般为3—5年。但根据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撰写的《过敏性鼻炎及其对哮喘影响的工作会议报告》中提出,在发展中国家通常不推荐使用脱敏治疗,原因是很多过敏源制备不纯,有潜在的过敏性休克的危害。 三是药物治疗。近10年来,有效安全每日一次的鼻腔局部给药在治疗中占首要位置,特别是针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 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药物主要有抗组胺药、抗过敏药物、鼻腔局部类固醇、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及减充血剂和抗胆碱药物。 专家特别提示:对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应该提前2—3周用药,季节过后,不能立即停药,应继续用药2周左右。
出自2010年3月4日《云南广播电视报》A8版: 昆明市全年无严寒,均有鲜花开放,故对花粉过敏的鼻炎患者比其他地方的多,据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医生余咏梅介绍,进入1月下旬就陆续有患者走进她所在的科室进行治疗。随着3月份花红柳绿的到来,患者大有增多趋势。 余咏梅医生介绍说,过敏性鼻炎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两种,其中常年性与灰尘和螨虫有关,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则与花粉有关。而后者就是我们常说的花粉症。花粉症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由于它的发病需要一个致敏期,故婴儿少见。男、女的发病情况大致相同。 花粉是种子植物繁衍所必需的生殖细胞。并不是所有植物花粉都能引起花粉症。引起过敏的花粉多为风媒花,即靠风粉受精的植物。花粉中引起致敏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花粉必须具有抗原性,才能使致敏人体引起花粉症。另外,受到植物生长、成熟、花粉播散等条件的限制,使致敏人体引起花粉症的只是百来种。但是,就是这少数植物的花粉,却造成了数以千万计的花粉症患者的痛苦。 花粉症发病症状 “鼻部症状最为常见。鼻内痒感和喷嚏发作是最普遍的症状。”这是由于鼻粘膜水肿,刺激感觉神经引起的。由于剧烈的鼻痒,患者常不断用手揉鼻,喷嚏发作常连续数十个。鼻分泌物大量增多,常在连续喷嚏后流出。重者在发病季节终日滴流不止,患者常形容一天要用数十块手帕或一卷卫生纸擦鼻涕。鼻分泌物一般是浆液性或粘液性的。花粉症很少继发感染,所以很少有脓性鼻涕。鼻粘膜水肿导致鼻塞,鼻塞导致嗅觉减退。由于花粉症的发作一年中只有1-2个月,所以一般不引起嗅神经萎缩。 “花粉症除鼻子痒症状重之外,还有一个区别于常年性鼻炎的特点就是眼、耳、咽也会跟着一起痒,因为这些地方也会接触到花粉。此外还会表现为皮肤症状,一般为荨麻疹、风团、红斑、丘斑疹。” 花粉症的发病时间 花粉症为什么叫做季节性鼻炎呢?“多数情况下花粉症是‘届时必犯’,过了季节就会自行缓解或消失。究其原因,与不同季节里空气中花粉的数量变化有关。”余咏梅医生说着,拿过一份由云南最早研究花粉过敏的专家方润琪与张金谈撰写的《昆明市气传致敏孢粉研究》一文给记者看,其中介绍了一年中昆明花粉症的发病具体月份。 文中指出,昆明有两个较集中的花期,即1-4月春季花期及9-10月秋季花期。在春季花期中,大量裸子植物(如橙属、柏科等),被子植物(如蔷薇科、桑科、芸苔属、木兰属、杨属、禾本科等)开花;在秋季花期中大量旱冬瓜、蒿属、雪松属等植物开花。每到花期,空气中孢粉含量增高,形成全年比较固定的两次孢粉高峰。 但花期和空气中孢粉含量又与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如12月份气温较低,平均气温在7.5-8度,空气中花粉含量最少,只有零星的松属、柏科及桑科花粉飘散。1月下旬至3月气温回升,平均气温9.3度,大量春季植物开花,空气中孢粉含量迅速增加。昆明市区盛行西南风,全年以2-6月风速较大,大风把大量市郊花粉带入市内,使空气中孢粉含量增高。7-8月降雨量较大,虽有大量蒿属、禾本科及莠类植物开花,但因花粉被雨水积压到地面,所以空气中孢粉含量不多。 花粉症的应对办法 时下春暖花开,尽管春光无限,还是建议花粉症患者和过敏体质者尽量少去树木繁茂的公园、郊外。因为引起春季花粉症的花粉主要是树木花粉,加之春天气温高、空气干燥、风速大,花粉的扩散量就大,有花粉过敏的朋友在风天或天气晴好的日子就要减少外出,如出游要避开树木和杂草茂盛的景点。 “如果孩子属于过敏体质,外出旅游时,家长要注意一些,应避免接触致敏花粉。”余咏梅医生提醒。有哮喘病或易过敏的人,这个季节出门时最好戴上口罩和防风镜。回到室内立即清洗鼻子和眼睛,室内窗户不宜敞开。 由于花粉症发作呈地域性,有条件的患者可在发作季节离开原地区,避开过敏原。对于大多数无法转移的患者,药物治疗尤为重要。在发病月份开始前两周使用抗过敏药、抗组胺药,可以有效预防花粉症。余咏梅医生说:“如果经常在花粉高峰期出现花粉症症状,可以来我院耳鼻喉科检测一些花粉过敏原。”查到患者对哪几种花粉过敏后,采用脱敏治疗不仅能够缓解其症状,还能逐渐改善患者体质,从根本上治疗疾病。脱敏治疗时间为24-36周。昆医附一院耳鼻喉科门诊周一至周四上午可以为患者做过敏原测试,余咏梅医生在此提醒患者,测试前三天不要服用抗过敏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