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适合进行关节置换的前提下,符合下列情况的可以进行膝关节单髁置换:1. 检查髌骨关解没有问题:①患者上下楼、蹲起膝关节不打软、不疼。②查体的压髌试验、磨髌试验、髌缘指压疼和伸膝抗阻痛都是阴性,或疼痛很轻。③X线片上没有髌骨和滑车退变很明显的改变。④髌股关节关系没有不正常,例如髌骨明显半脱位。2. 核磁共振(MRI)确认除了膝关节破坏疼痛的间室以外的其他间室和髌股关节的软骨没有明显问题。3. 经过术中关节镜探查除了受损间隙以外的膝关节其他部位都没有问题。符合上述三条才能进行单髁置换,否则单髁置换后其他没有换的有问题的部位还会疼。导致手术效果不满意。
急性扭伤1.轻度 膝关节扭伤时痛感轻微,不肿。休息3-7天好转。一般为关节囊轻度损伤,休息即可,症状消失后正常活动。2.中度 膝关节扭伤时有痛感,但还可以活动或者行走,伤后根据肿胀的情况来判断。一是伤后数小时内肿胀,这种一般合并有膝关节韧带损伤或者关节囊撕裂。二是伤后次日发现肿胀,一般是半月板或者软骨损伤。三是伤后不肿,但是疼痛减轻后活动发生肿胀。四是伤后轻微肿胀,一般为关节囊轻度损伤。前三种情况均须尽快就诊,最后一种可以休息,症状消失后正常活动。3.重度 膝关节扭伤时剧痛或者当即不能活动或有脱位感,伤后数小时内肿胀明显。这些均需尽快就诊,有些患者伤后还可坚持行走,甚至步态正常,也不能耽误需要及时就诊。此类损伤一般包括:大的韧带比如说内侧髌股韧带、前后交叉韧带等撕裂、半月板撕裂或者软骨和骨的骨折甚至于肌腱断裂。慢性扭伤不能快跑、急转急停、单腿跳困难、伤前能够完成的动作无法完成,需要考虑韧带断裂、髌骨脱位伤或者骨性结构损伤,需及时就诊。膝关节有痛性弹响、平地行走痛(尤其是明确的膝关节内或者外侧间隙疼痛)、交锁(膝关节突然卡住,需要活动或者他人帮助才能解开),需要考虑半月板或者软骨损伤,要及时就诊。
骨质疏松症可防可控可治疗。请广大患者朋友重视骨质疏松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改善生活质量,缓解疼痛,预防骨折。
曾文(化名)今年10岁,1月前摔伤后右肘部疼痛、畸形、活动受限,受伤后并未去医院就诊。因曾文父母均在外地打工,曾文的爷爷奶奶带曾文在当地包草药;1月后曾文父母回家见曾文右肘部内翻畸形,于是赶紧带着他到贵州省骨科医院就诊。 入院时通过检查发现曾文右肘关节屈曲内翻畸形,右肘内侧可扪及明显骨凸起,无明显压痛,右肘关节活动屈伸受限,伸40°——屈曲80°,右腕关节活动无受限,各手指感觉血运正常,最终诊断为右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入院后,小儿骨科主治医师吴声忠考虑到曾文肘部明显畸形,屈伸功能受限,及时完善了术前检查,行微创畸形矫正手术治疗。术后5天曾文出院疗养,现定期到省骨科医院门诊复查。 “肱骨髁上骨折为学龄儿童最常见肘部损伤,发生率占肘部骨折首位,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吴医生介绍,因肱骨髁上特殊的解剖结构,此损伤并发症颇多,治疗不当容易导致肘部畸形(肘内翻或肘外翻)或关节僵硬。 微创手术降低畸形率 吴医生提醒,小孩肘部畸形的预防很重要,肘部畸形除了影响手臂美观外,还会导致肘部部分功能的受限,如提重物费劲;但许多家长都不重视或不知道怎样预防,常常是出现畸形时才会想起带小孩去就诊。肘部畸形如果放任不治疗,还会引发创伤性关节炎,造成严重后果。若小孩发生肱骨髁上骨折,家长一定要及时带到正规骨科医院就诊,可有效降低肘部畸形的发生。 “肱骨髁上骨折如果用单纯闭合整复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的方法,骨折不稳定,易造成骨折再移位,部分因为极度屈曲位固定易出现肌筋膜室综合征,缺血性肌挛缩,造成前臂、手畸形及功能障碍。”吴主任说,“而采用微创手术,对骨折周围的组织损伤少,有利于骨折愈合,又减少患者痛苦及感染机会,固定牢靠,减少了再次移位和重复复位的可能;而且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术后无须再住院,在门诊即可拔出克氏针,对患儿心理无不良影响,是一种易被接受且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术后保健帮助恢复 “当小孩发生肱骨髁上骨折,除了要得到及时正规的治疗外,为了尽快恢复健康,在术后应该做好保健工作。”吴医生说。 当患儿手术完成后回到病房,要用枕头垫高受伤的上肢,“手超过肘、肘超过心脏”这样的体位有利于受伤胳膊的消肿。同时,在麻醉消退手能活动后,适当做握拳-松开的动作,目的也是促进消肿;握拳活动可以每天4次,每次10分钟。饮食清淡点好,孩子骨折愈合比较快,不需要特意吃“加速骨折愈合”的食物或药物。 出院后,患儿要定期门诊复查,坚持功能锻炼;不做剧烈活动,避免再次受伤;解除外固定后,鼓励患儿自主活动肘关节,但切忌家长用手给其强力扳拉活动,以防再损伤,使关节活动恢复不佳。 -The End- 文/龙逸敏 图/资料 文章来源:黔医掌中宝
静蹲,是我们临床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及其适合普通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的锻炼方法,主要是锻炼股四头肌肌肉力量。它因为采用了静止不动的锻炼方式,所以不增加关节损伤,一般不引起疼痛,所以既合理又容易坚持。另外,这种方式在哪里都可以锻炼,也不需要辅助器材,所以可行性非常高。不但可以治病,也是平时运动不多的朋友提高肌肉力量和能力的非常好的锻炼方法。适用病症:髌骨软化,髌股关节软骨损伤,膝关节骨关节炎(尤其是下蹲能力差的患者),髌骨上下两极的疼痛性病变,下蹲力量弱或者容易疼痛的患者,平时锻炼很少的想加强大腿肌肉力量的人,关节损伤后处于早中期恢复期的患者等等。具体练习方法:1、 动作要领:背靠墙,双足分开,与肩同宽,逐渐向前伸,和身体重心之间形成一定距离,大概40-50公分。此时身体就同时已经呈现出下蹲的姿势,使小腿长轴与地面垂直。大腿和小腿之间的夹角30-60度。因为蹲得太深,会明显增加髌股关节的压力,也不对大腿肌肉力量产生强烈的锻炼效果。2、 次数和时间要求:一般每次蹲到无法坚持为一次结束,休息1-2分钟,然后重复进行。每天重复3-6次为最好。3、 特殊注意:蹲的角度非常有讲究,因为维持姿势的肌肉有“溢出效应”,简单的说就是每部分肌肉只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起维持姿势的作用。所以,静蹲最好分不同的角度来做。例如30,60,90度3个角度,效果则会更好。蹲的时候最好在不引起明显疼痛的角度进行。否则练习不当会加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