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某某,男,50岁,杉木乡人,初诊2006。8。9日,结肠镜检:慢性结肠炎。大便日十余次,甚则十五次左右,质清稀,时有白冻,伴腹隐痛。舌红,苔黄,脉弦滑。拟中药:广木香120、砂仁100、苡米150、赤小豆150、赤芍150、川连80、红藤200、金钱草150、蛇舌草150、苍术120、川朴120、六一散120、枳实120、焦术120、焦楂150、建曲150、败酱草200、鸡血藤200、共碾末蜜丸。07。1。5复诊,大便成形,日一次,间二次。加炙黄芪200、山药150。蜜丸。
吴卫兵 陈小仙435500 刘某某,女,61岁,退休教师。首诊:2004年9月15日。诉右侧颈痛,吞咽困难一年,右颈部肿大压痛。外院按“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治疗,间断服用糖皮质激素(30mg/D),颈痛时轻时重,近周来因减服激素,颈痛加剧,诊时右侧颈部肿痛,吞咽困难,纳差,口苦,尿时黄,不发热。体检:满月脸,右颈部甲状腺区可摸及蚕豆大硬质结节,压痛明显,不红,无突眼征,心率82次/分,律齐,未闻及明显干湿性罗音,双肺呼吸音清,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压130/80mmHg,舌红,苔黄厚腻,脉弦细,右侧甲状腺结节穿刺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诊断:“亚甲炎”;甲状腺ECT:甲状腺轻度肿大,甲状腺总摄取锝功能稍低于正常,左叶摄取锝功能明显低下,甲状腺两叶放射性分布欠均匀;FT33.6Pmol/L(2.5-9.8Pmol/L),FT49.7Pmol/L(9.5-25Pmol/L)和h-TSH1.11mIU/L(0.3-5mIU/L),ESR22mm/h,既往有慢性活动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临床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慢性活动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根据中医辩证,本症为痰、瘀、毒互结于颈部而成,拟解毒化瘀,袪痰散结为法治疗,药用:炙乳没12g 玄参15g 川芎10g 忍冬藤30g 桃仁10g 黄芩10g 地丁15g 桔梗12g 炮山甲15g 僵蚕12g 川贝母10g 赤芍15g 法夏10g夏枯草12g 甘草6g 焦白术15g 当归12g煎水内服,每日三次,每日一剂,并逐步停用糖皮质激素。服以上中药10余剂,颈痛明显减轻,仍有压痛;继服20余剂,颈痛消失,右侧颈部甲状腺区稍肿大,轻压痛;守上方中药1月,诸症消失,维持服药1月,共计服中药90余剂,症情稳定,停服中药观察,复查甲状腺ECT:双叶甲状腺大小、位置、形态及总体吸锝功能未见异常。血FT35.6Pmol/L,FT420Pmol/L和h-TSH1.2mIU/L,属临床治愈。讨论: “亚甲炎”是一种病因不十分明确的非细菌性炎症,传统方法主要采用具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的糖皮质激素为主治疗,疗效差,易于复发,且长期应用副作用大。中医属内科疑难杂症,多从“瘿瘤”论治。多项研究表明,采用中医药治疗“亚甲炎”,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甲状腺肿大疼痛,恢复其被破坏的甲状腺形态和功能,避免了激素治疗的副作用,并能有效预防复发。特别是为病情迁延日久,激素撤除困难的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该患者病程已逾年余,反复应用西药糖皮质激素等药治疗,病情緾绵难愈,时轻时重,四诊合参,乃痰、瘀、毒蕴结颈前所致,拟用化瘀解毒,祛痰散结为法治疗,方中炙乳没、川芎、桃仁、赤芍化瘀止痛,忍冬藤、黄芩、地丁清热解毒,桔梗、川贝母、法夏、夏枯草祛痰散结,其中桔梗还能引药上行以达病所,玄参、僵蚕解毒散结,焦白术、当归补气养血,以防解毒化瘀药耗伤正气,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全方祛邪而不伤正,攻补兼施,共达化瘀解毒袪痰散结之效,本症为慢性疾病,易于复发,故用药见效后宜守方续服,诸症消失后应续服中药20-30剂左右,以巩固疗效。
陶某:男,22岁,陶河人,2007年1月11日:患者与女友同居近一年,未孕,偶见尿频、尿急,一周前精子检查,发现精子成活率10%,既往无特殊病史,彩超检查:精囊炎,舌尖红,苔黄微腻,脉右弦细左弦滑。诊断:精囊炎伴死精症。中医属:湿热下注。处方:(1)、金钱草15、生地15、甘草6、竹叶12、栀子12、黄柏10、泽泻15、公英15、野菊12、地丁12、赤芍12、玄参12、怀牛膝12、香附10。贰拾剂,日一剂,分三次服。(2)洛美沙星片0。1*40片,2片,口服,日二次。2007年3月5日复查精液常规:液化30分钟,镜检15*1012/L,活动率60%良好,死精数40%,舌尖红,苔黄,脉弦细。处方:中药仰上方五剂量,加萸100、山药100、云苓100、丹皮100,共碾末,蜜丸。九克,口服,日三次。 一年后告知育一女。
2008年3月17日星期一:倪某,女,32岁,头痛,以右侧为甚,伴目胀,ct头颅正常。舌红苔薄,脉弦。处理:决明子12、天麻12、寒水石15、钩藤12、白芷10、柴胡10、玄胡10、丹皮12、赤芍15、甘草6、生龙骨15、地龙10、生石膏15。四剂。水煎服。2008年3月21日星期五:诉头痛减,自觉肢倦乏力,动则易发呕吐,尿黄,舌红苔薄白,脉弦。处理:防风10、细辛3、苍术10、白芷10、川芎10、黄芩10、生地15、甘草10、石菖蒲10、建曲15、羌活10、天麻10、黄精15、法夏10、云苓15。四剂。2008年3月24日星期一:头痛明显减轻,舌红,苔薄,脉弦。处理:中药仰上方五剂。2008-3-29:头痛减,精神转佳,纳食增,舌红苔薄,脉左弦右濡。处理:中药仰上方去黄芩、法夏加当归12。五剂。2008年4月3日星期四:头痛明显减轻,中药仰上方五剂。2008年4月9日:头痛轻微,易疲劳,舌红,苔薄,脉弦。处理:防风10、细辛3、当归12、白芷10、川芎10、黄芩10、生地15、甘草10、制首乌10、建曲15、羌活10、天麻10、黄精15、决明子12、云苓15。五剂。
张某某病案2008年3月24日:诉心悸一年余,心电图提示阵发性心动过速。诉五心烦热。舌尖红,苔薄,脉细。处理:生地15、麦冬15、五味子12、石菖蒲10、川连8、丹皮12、竹叶10、生龙骨15、地骨皮10、甘草6、丹参12、莲子心12。十剂。2008年3月31日星期一:心慌明显改善,中药仰上方续服五剂。
鹤膝风案:2008年9月1日,项某,男,40岁,个体老板,体胖,喜爱羽毛球运动,诉右膝关节肿胀两月余,活动受限,入夜酸痛难忍,喜暧怕冷,B超提示:右膝关节内积液,外院多次抽积液治疗,越抽越积,舌红苔白滑,脉滑。处方:麻黄50、桂枝50、防风60、独活60、川芎100、白花蛇10条、细辛15、秦艽60、川蚣6条、木瓜100、防已60、白芥子60、骨碎补100、红花30、鹿角片30、五加皮60、黄芪100。浸酒。9克,口服,日二次。两月后症状消失。
雷某痛经案:女,15岁,学生,首诊:2008年2月17日。主诉:经期腹痛三年。现病史:每次经前及经期均伴腹痛,甚则呕吐,每次持续二天左右,月经量少色暗,舌红苔薄,脉细弦。诊断:痛经(血瘀)治疗:经前一周用方:当归12、益母草15、赤芍12、生地15、川断10、川芎10、红花10、甘草6、黄柏10、柴胡10、鸡血藤12、玄胡10、桂枝10。柒剂。 经期用方:当归12、益母草15、赤白芍各12、熟地12、川芎10、香附10、乌药10、炙乳没10、玄胡10、柴胡10、红花10、甘草6、怀牛膝12、干姜10。诉服药后,行经微作腹痛,症情明显好转。4月2至4月8日经行未发痛经,经量可,呈暗红色。
吴某,女,64岁,家庭妇女,首诊:2007年5月23日。诉头痛三十余年,反复发作,长期服用去痛片治疗,疼痛可缓,近年来发现有高血压病史,服用罗布麻片,舌红苔薄,脉细无力。血压:150/90。头颅CT正常,肾功能、血脂正常。尿常规,尿蛋白(±)。诊断:血管神经性头痛。治疗:1、双氯酚酸钠栓塞肛。2、生地15、山萸15、山药12、云苓15、泽泻10、丹皮10、知母10、黄柏10、决明子12、川蚣2条、地龙15、葛根20、怀牛膝10。2007-5-28:头痛减。中药仰上方五剂。2007年6月4日:头痛大减,停用双氯酚酸钠。中药仰上方五剂。2007-6-10:头痛大减、头痛程度减轻、发作频度减少,每次发作少于30分钟,舌淡苔薄,脉细。 处理:中药仰上方加荷梗30、西瓜皮30。七剂。2007年9月28日星期五:其子告知,其母头痛已未再发作。
咳嗽案:2009年3月2日,陈某,女,咳嗽半月就诊。时值春日,天寒衣薄,外感风寒,遂起咳嗽。咳嗽频繁,咯痰清稀,咳甚则呕,伴胸闷气促,背部畏寒,纳差便溏,舌淡苔薄滑,脉滑,胸片未见异常,血常规正常。诊断为咳嗽,乃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所致,拟用温肺化饮,散寒止咳为治,方选《伤寒论》小青龙汤方化裁:炙麻黄10g、白芍12g、细辛3g、干姜10g、甘草10g、桂枝10g、五味子10g、法夏10g、瓜蒌皮10g、紫菀10g、杷叶10g、化红10g、苏子10g。四剂,服一剂尽,咳嗽减半,微汗出,背寒消失,服药四剂,咳嗽止,遂停药,未见复发,嘱注意保暖,加强锻炼,注意营养。2009-5-18: 风寒袭肺 症状:咽痒咳嗽声重,气急,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场合止嗽散。 方中用麻黄、荆芥疏风散寒,合杏仁宣肺降气;紫菀、白前、百部、陈皮理肺祛痰;桔梗、甘草利咽止咳。 咳嗽较甚者加枇杷叶、蝉蜕、金沸草祛痰止咳(自注);
陈一芝①陈小仙② 吴卫兵②卵巢囊肿通常是指粘液性囊腺腺瘤和浆液性囊腺瘤以及部分卵巢囊性炎性病变,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以20-50岁最多见,约占妇女总数的16%,属中医的“症瘕”、“肠覃”、“积聚”等范畴。临床症状以面色晦暗,月经量多,淋漓不尽,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部酸胀,不孕为特征,多伴心烦失眠,乳房胀痛,舌多暗淡或边有瘀斑,脉见细涩。临床多应用彩超、放射及腹腔镜等技术进行早期诊断。先父鄂东名老中医陈灌园先生,积多年临床经验,应用自拟中药柴棱汤治疗卵巢囊肿,效如应桴,现介绍如下,以资同仁。发病机理陈老认为卵巢囊肿多见于长期情志不遂妇女,情志抑郁日久,肝气不疏,肝郁不达,一方面,肝肾同源,子病及母,故至肝肾亏虚,冲任不固;另一方面,肝失疏泄,气滞血瘀,日久积于腹中而为症瘕,正如《校注妇人良方》云:“妇人腹中瘀血者,由月经闭积或产后余血未尽,或风寒滞瘀,久而不消,则为积聚症瘕矣。”说明肝郁肾虚,气滞血瘀是妇女卵巢囊肿发病的基本病机。因此卵巢囊肿患者,临床上多表现为面色晦暗,月经量多,淋漓不尽,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部酸胀,不孕,舌淡暗苔薄,脉细涩等症。临床用药卵巢囊肿多由肝郁肾虚,气滞血瘀所致,故治疗上宜以疏肝补肾,活血散结为法。陈老自拟柴棱汤治疗,本方由柴胡、山棱、莪术、生地、白芍、当归、川续断、夏枯草等组成。方中柴胡、枳壳、白芍可疏肝柔肝,《神农本草经》明确提出柴胡具有“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的作用。白芍、当归、寄生、续断等可补肾养血,山棱、莪术、夏枯草等可活血散结,炙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方中山棱、莪术虽为破血之剂,但有当归、白芍相配,祛瘀而不致助血妄行,如用药后月经过多,可减少山棱、莪术之量;若肝郁较甚则去枳壳加香附子。全方共凑疏肝解郁,补肾养血,活血散结之功,故可切实治疗卵巢囊肿。先父行医数十年,以此治疗本病,愈疾无数。验案举例:瘳氏,女,35岁,育一子,三年前曾患右侧卵巢囊肿,行手术摘除,三月前患者渐见下腹胀痛,月经量多,内挟血块,经前腹痛尤甚,伴心烦,腰酸,经阴超检查见左侧附件区见一类圆形无回声包块,大小约4×5×6cm,壁薄,边界清楚。提示:左侧卵巢囊肿。因惧再次手术,遂求诊于先父,诊见面色晦暗,精神不振,腹平软,小腹部压痛明显,舌暗红,边有瘀斑,脉细涩,诊断为卵巢囊肿,属肝郁肾虚,气滞血瘀所致,遂投以柴棱汤:柴胡10g、山棱10 g、莪术10g、生地20g、白芍10g、当归10g、川续断10g、夏枯草20g、炙甘草6g、桑寄生10g、枳壳10g,服药十余剂,诸证尽除,再服十剂,未见异常,一月后复查阴超:左侧附件区未见异常,病告痊愈。注:①陈一芝:湖北省黄梅县第三人民医院②陈小仙、吴卫兵:湖北省黄梅县中医医院2009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