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癌栓是肝癌常见的合并症,一旦发生常常进展迅速,往往很快出现门脉堵塞引起的相关并发症,比如大出血、大腹水、拉肚子、肝功能衰竭等,那么怎么治疗呢?当然,治疗方法有很多选择,需要根据门脉癌栓的分级、肿瘤的情况、病人的情况来决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科颜志平教授的团队通过十余年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原创开发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即通过肝动脉、门静脉两个途径对肝脏肿瘤和门脉癌栓同时进行治疗的双介入手术,通过肝动脉途径向肿瘤供血动脉注射化疗药物和栓塞剂对肿瘤进行化疗栓塞(传统的TACE术),同时穿刺门静脉放置支架立即开通闭塞或者狭窄的门静脉,保证非载瘤肝脏的门静脉血流,并在有癌栓的那一段门脉壁和支架之间放置放射性粒子,利用粒子持续释放的短程射线对癌栓进行近程放疗,这一方法能同时控制肝内肿瘤和门脉癌栓,该治疗方法已经被写入“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多学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6版)”。下面,就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南院介入科近日完成的一例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双介入手术病例说明这一方法:术前影像资料:手术过程:第一步:经股动脉穿刺置管进行肝脏动脉的造影,了解肝癌的供血情况,可以看到肝右叶巨大的肿瘤染色第二步: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门静脉左支,引入导丝,为后续的门静脉造影、放置支架和放射性粒子建立门静脉的通道第三步:门静脉造影,可以看到门静脉右支已经完全不显影,被癌栓占据,癌栓蔓延到主干引起主干狭窄,形成主干的充盈缺损,如果进一步发展将完全堵塞门静脉第四步:根据造影的情况在门静脉内放置合适的支架,跨越主干的癌栓,开通门静脉,使得血流能顺畅地通过主干流入门静脉左支,保证左肝的门静脉血供和营养,为肝功能恢复提供保障,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第五步:在门静脉支架和门静脉管壁之间放置放射性粒子条,这种放射性粒子能缓慢持续地释放射线,对门脉癌栓进行持续地内照射治疗,即所谓的血管内近程放疗治疗门脉癌栓第六步:在肿瘤的供血动脉内注射化疗药物+栓塞剂,对肿瘤进行化疗栓塞术(TACE),直接杀伤肿瘤并堵塞其滋养动脉使其“饿死”,从而控制肿瘤的疯狂生长,栓塞后可以看到肿瘤血管基本消失通过这样的经肝动脉、门静脉两个途径的双介入手术,能对肿瘤、门脉癌栓同时进行不同手段的治疗,控制肿瘤的生长和癌栓的蔓延,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保护肝脏功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希望这一方法能够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造福更多这类患者。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南院介入科开展的主要医疗服务:1.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介入治疗;2. 肝癌、肺癌等实体瘤微创消融治疗;3. 转移性肝癌的综合介入治疗;4. 各种类型门脉高压的介入微创治疗;5. 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6. 椎体转移瘤、老年性压缩性骨折、血管瘤的经皮椎体成形术;7. 阻塞性黄疸经皮胆道引流及胆道支架治疗;8. 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9. CT、X线、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及经皮介入治疗;10.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的微创消融治疗;11. 静脉输液港(Port)植入。科室地址:上海市虹口区同心路921号(水电路北侧)住院部8楼门诊时间:专家门诊:周二上午; 专科门诊:周一至五全天联系方式:1. 咨询微信:微信号zsnyjrk2. 微博互动:@中山医院南院介入科3. 微信公众号:5. 医疗咨询网站:
1. 什么是肝癌? 我们常说的肝癌,主要指的是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 。它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往往预后较差。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肝细胞-胆管细胞癌混合型等病理类型,这其中HCC占到90%以上。本文重点介绍中晚期HCC的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2. 肝癌如何分期,什么是中晚期肝癌? 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肝癌分期是巴塞罗那分期(BCLC),它对于临床治疗选择具有指导意义(见表1)。 BCLC分期全面地考虑了肿瘤、肝功能(Child分级)和全身情况(PS评分),与治疗原则联系起来, 并且具有循证医学高级别证据的支持,目前已在全球范围被广泛采用。3.肝功能(Child分级)包括哪些内容? 1954年Child首先提出肝功能分级的概念。在此基础上,Child-Turcotte于1964年提出Child-Turcotte分级,从血清胆红素、血浆白蛋白、腹水、肝性脑病和营养五个维度,估计肝功能状况,但具有以下缺陷:1.营养状况及腹水为非量化指标,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评价较为困难;2.白蛋白、腹水及营养状况相关联,单独列出有重复之嫌;3.采用相同的标准不全面,没有考虑到不同病因,如胆汁性肝硬变、肝炎后肝硬变及酒精性肝硬变在Child分级中没有不同的反映;4.缺乏凝血酶原时间是影响手术预后的重要指标,在此分级中没有体现;5.血浆白蛋白、血清胆红素不能及时反映肝功能变化。1973年,Pugh在Child分级的基础上,提出了Child-Pugh分级。其中,以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代替了营养状况,并以综合评分来评价肝功能;同时将肝性脑病的程度也予以分期;单列出胆汁性肝硬变。如此一来,Child-Pugh分级采用评分法估计肝功能的状况,使原来独立的指标得以全面考虑,从而不至于受一个指标过大的影响,部分克服了Child-Turcotte分级的缺点。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肝功能分级方法(见表2)。4.PS评分包括哪些内容?PS评分是指评价患者的体力活动状态(Performance Status),即从患者的体力来了解其一般健康状况和对治疗的耐受能力。主要内容如下:0分:活动能力完全正常,与发病前的活动能力没有任何差异。1分:能自由走动,从事轻体力活动,包括一般家务或办公室工作,但不能从事较重的体力活动。2分:能自由走动,生活自理,但已丧失工作能力,不少于一半的日间时间可以起床活动。3分:生活仅能部分自理,日间一半以上时间卧床或坐轮椅。4分: 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5分: 死亡。5.中晚期肝癌能治疗吗?还值得治疗吗? 由于中晚期肝癌很难治愈,所以,过去曾经有错误的观点认为,中晚期肝癌无法治愈,所以无法治疗,也不值得治疗。但随着医学发展、时代进步,越来越多的治疗手段综合应用于肝癌患者,中晚期肝癌完全可以得到治疗,并且拥有良好的疗效。 临床研究证明,中晚期肝癌患者,如果不进行治疗,放任肿瘤发展,很快就会进展为终末期肝癌,患者生存期少于3个月。如果进行以介入治疗为主,辅以其他方法的综合治疗,约50%的中期肝癌患者生存期能超过3年;对于晚期肝癌患者,有50%的机会生存期能超过1年。 同时,肿瘤治疗的理念也不断更新,目前认为,中晚期肝癌主要的治疗目标是控制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以介入手术为例,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生活、工作影响很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治疗不仅是值得的,而且是必须的。6.中晚期肝癌怎么治疗? 目前,只有很小部分中晚期肝癌患者适合手术治疗,而且中晚期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转移率相对较高,这与术前可能已存在微小播散灶或者肿瘤多中心发生有关。而且,这些患者的肿瘤一旦复发,往往进展迅速,严重危及患者生命。所以,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主要推荐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为主的介入治疗。7.什么是肝癌的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这是肝癌介入治疗的一种。通常是指在患者大腿根部的股动脉进行穿刺,将细微的导管穿入,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的透视引导,将导管送至肝内肿瘤部位,医生将抗癌药物、栓塞剂通过导管注入肝内肿瘤动脉的一种治疗方式。 TACE不但可以直接杀死肿瘤细胞,而且还能阻断肿瘤血供,使得肿瘤没有营养而“饿死”,是目前中晚期肝癌国内外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法。8.哪些患者适合介入治疗?适合介入治疗的患者主要有:(1)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2)可以手术切除,但由于其他原因(如高龄、严重肝硬化等)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3)小肝癌,但不适合或者不愿意进行手术、局部射频或微波消融治疗者;9.肝癌介入治疗的主要作用有哪些?(1)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细胞癌;(2)在进行开腹肝肿瘤切除术前,应用介入治疗,可缩小肿瘤体积,有利于二期手术切除,同时能明确病灶数目;(3)控制局部疼痛、出血以及栓堵动静脉痿;(4)有一部分患者因肿瘤较大、术后复发几率高,可以在术后1个月左右,做术后的预防性介入,杀灭可能的残留活性病灶,降低复发几率。10.哪些情况不适合做介入? 若患者合并严重的心脑肺等重要脏器疾病、肝功能分级C级或PS评分大于等于3分,不适合介入治疗。11.复发后还可以再次介入吗? 经过TACE治疗后,病灶稳定,没有明确的活性病灶,定期复查即可。如果复发,或治疗后病灶有残留活性,亦或病灶有进展,需重复TACE治疗,两次TACE治疗间可以相隔6-8周,也可以视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治疗间隔时间。 作者:杨柏帅 袁 敏
原发性肝癌治疗后高复发率是困扰医生和病家的一个难题,为了进一步减少肝癌患者复发的可能性,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即中山医院南院介入科自2012年起为严格筛选后的肝癌患者实施了肝癌射频消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双介入联合手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所谓射频消融是在B超或者CT的影像引导下,将以一根铅笔芯粗细的射频针穿刺入癌症病灶内,将肿瘤周围0.5-1.0cm范围内正常组织连同肿瘤病灶一起加热到一定温度,从而将肿瘤彻底灭活;同时配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应用,可以避免遗漏CT、磁共振等术前影像无法检出的微小病灶,这样的微病灶即使在外科手术中开腹直视情况下外科医生凭肉眼和手感触摸也可能无法发现,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复发的几率。射频就像狙击步枪一样做到精确、一枪致命地消灭已经明确的肿瘤,TACE相当于机关枪,将可能存在的其他微小病灶扫射歼灭,达到彻底灭活肝内肿瘤病灶的目的。对于严格筛选的小肝癌病例可以达到和外科手术切除相同的治疗效果。而与外科开刀相比,双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痛苦小等优点,术后次日即可下床正常活动,3天即可出院。双介入手术看似简单,其实对实施手术的医生来说难度不小。除了需要同时具备MRI、CT、B超等影像知识,能准确判断病灶位置,还要确保穿刺中射频电极针准确送达病灶的中心位置,只有做到以上两点,才能保证手术的成功。要开展双介入手术,医生必须同时熟练掌握DSA介入和超声介入两种手术技巧,两者缺一不可。
在门诊经常会碰到病人焦急地询问:“医生,我肝脏上长了血管瘤,要紧吗,需要开刀吗?”其实平常大家说的肝脏血管瘤主要指海绵状血管瘤,其本质并不是真正的肿瘤,而是一种错构性质的“瘤”,属于一种发育异常,在成年后一般就不再生长了,通常并不需要治疗。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需要考虑治疗:(1)血管瘤较大(一般要>5cm),造成周围组织的压迫或引起肝区疼痛(靠肝脏边缘时可以有症状);(2)血管瘤不断地缓慢生长;(3)血管瘤突然增大,怀疑有恶变(罕见)。 治疗方法有2种,即手术切除与介入治疗。除了怀疑有恶变的血管瘤一定要手术治疗外,绝大部分的肝血管瘤可以通过介入手段治疗,具体方法是经股动脉穿刺,将一根细导管插到肝脏相应的病变部位,将药物注入血管瘤的血窦内即可,以后血管瘤就会慢慢萎缩并纤维化。少数患者因血管瘤的血供较少,还需要在B超或CT引导下再局部穿刺,直接在瘤内注射药物1~2次。效果明确,副作用较少。极少数病人可能会发生胆囊炎或一过性肝损伤,但只要认真操作一般可以避免。(注:本文引自杨继金教授个人网页http://jijinyang.haodf.com/;且经他本人同意。)
小童(化名)是一名来自山东的4岁半小男孩,3个月前在脑膜脑炎治愈后的恢复期,家长购买了中药给他服用以调理身体。可谁知中药吃着吃着,小童的肚子逐渐鼓了起来,伴随而来的是腹胀、乏力、胃口差等不适症状。家人发现异常后辗转来到本市某医院就诊,检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小童鼓鼓的肚皮下是大量腹腔积液,凝血功能异常,种种提示肝脏损害,影像学检查提示肝脏肿大且密度不均匀,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医生们初步诊断为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考虑与之前服用中药中的一味药:大金不换相关。此味药内含吡咯生物碱类成分,有较强肝毒性,这种毒物被人体吸收后,会造成肝窦内皮损伤,继而出现肝窦阻塞,肝窦是连接门静脉和肝静脉末梢的结构,临床上称为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主要表现为肝脏肿大、腹水及黄疸等,重者会危及生命。 外院的小儿肝病专家使用抗凝、利尿、护肝等对症治疗进行了5周,小童的病情却不见好转,甚至逐渐加重。2021年11月12日,对方医院邀请公卫中心肝病科傅青春主任、介入科袁敏主任以及外院小儿移植专家进行了一次小儿门脉高压MDT讨论,结合患儿病史及辅助检查,HSOS诊断明确。目前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可按照成人HSOS经验,先尝试行TIPS手术,如果无效可进一步考虑行肝移植术。 袁敏指出,TIPS手术自从临床应用以来,最常用于成年人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的患者,主要针对肝硬化反复消化道出血、难治性腹水的患者,而运用于成人HSOS患者疗效也是确切。相比于成人而言,儿童的生理解剖及功能等都与成人有很大不同,甚至儿童TIPS在国外只有少量文献报道,国内也只是零星开展治疗,并未查到相关文献。袁敏通过仔细研究小童的临床资料并查阅相关参考国外文献,肯定了该手术的可行性。经过完善而充分的术前准备,2021年11月17日下午4点,袁敏在外院介入导管室开始了TIPS手术。凭借精炼娴熟的操作、细致入微的观察及精准的判断,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历经3个小时的鏖战,手术最终获得圆满成功。 术后患儿病情虽有波折,但经过及时调整后稳定,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且TIPS术的疗效逐渐显现,小童尿量增多,腹胀乏力等相关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天真烂漫的笑容再次洋溢在小童的脸上。经过1周多的恢复好转后小童顺利出院。 12月初,小童父亲特意赶到了公卫中心市区分部,找到了介入科袁敏主任并敬赠了一面锦旗和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小童父亲激动地握住了袁敏主任的手,“感谢袁敏主任团队,让小童又再次有了活下去的机会。”“也感谢您相信我们,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袁敏主任这样回道。只有医患相互信任,共同协作,朝着一个方向作努力,才能使患者达到最好的疗效,也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添一份力!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是指经颈静脉入路,用微创技术在肝内门静脉与体静脉之间建立低阻力通道,分流部分门脉血液到体循环,以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的介入手术。临床上主要用于以下情况:1.药物+内镜治疗效果欠佳的急性门脉高压性食管胃曲张静脉出血2.门脉高压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的预防;3.难治性腹腔积液、肝性胸腔积液及2型肝肾综合征;4.存在抗凝禁忌或者抗凝治疗效果欠佳的门静脉血栓(无论是否合并肝硬化);5.部分类型的布加综合征;6.其他:肝窦阻塞综合征、门脉高压性胃病、肝移植术后门脉高压及静脉并发症等。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低、适应证广、降低门脉压力显著的特点。TIPS作为门脉高压症治疗措施之一,特别适用于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患者,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肝窦阻塞综合征 ( 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 ,又称肝小静脉闭塞病( Hepatic Veno -Occlusive Disease,HVOD) ,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窦、肝小静脉和小叶间静脉内皮细胞水肿、坏死、脱落进而形成微血栓,引起肝内淤血、肝损伤和门静脉高压的一种肝脏血管性疾病。HSOS 病因较多,但国内外明显不同。欧美报道的HSOS大多发生在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后,国内报道以服用含吡咯生物碱(PA)的草药居多,其中以土三七(或称菊三七)最多。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腹胀、肝区疼痛、纳差、乏力、腹水、黄疸、肝脏肿大等。患者多数在服用含吡咯生物碱的植物后1个月内发病,也可经过较长时间后出现临床症状。急性期/亚急性期:一般指起病3 d至 4 周以内,患者有腹胀、肝区疼痛、腹水,肝脏迅速肿大、叩击痛,可伴有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绝大部分患者可有黄疸。慢性期:病程一般在发病数月以后,以腹水和( 或)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门静脉高压并发症为主要表现,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表现相似。所有疑诊患者均应立即停止服用含PA植物。抗凝和对症支持治疗是PA-HSOS的基础治疗方案,应当尽早开始。急性期/亚急性期患者在排除禁忌情况下,建议尽早给予抗凝治疗并严密监测黄疸及门脉血流速度。内科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引流门脉血流及缓解门静脉高压。对于合并肝衰竭内科治疗不佳的患者,需考虑肝移植。 注:本文转载自“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服务号”作者:何阳 闫玉凤
——记“2017肝病精准诊疗上海高峰论坛”杨柏帅 袁 敏2017年11月25日,“2017肝病精准诊疗上海高峰论坛”暨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肝病及门脉高压相关疾病精准医疗”学习班暨“上海-南通介入联盟”第四次学术沙龙在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即中山医院南院虹口院区顺利召开。共有200余位嘉宾、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我国是肝病大国,慢性肝病给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带来巨大危害,进展为肝硬化、门脉高压、肝癌更是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灾难性的变故,因此,早期、精确诊断、精准治疗一直是肝病临床医务人员研究的热点。会议主办方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暨中山医院南院是有着百年历史的三级甲等医院,肝病是其特色专业。多年来,医院的肝病一科、肝病二科、重症肝病科、中医肝病科、消化内科、肝胆外科、介入科、影像科、护理部等学科始终致力于肝病的诊断及治疗研究,并与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医院、科室紧密合作、交流共进,旨在将“门脉高压”及“肝癌”的精准医疗推向更高的台阶。 会议开幕式由本次大会执行主席、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介入科主任袁敏教授主持。 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肝胆外科名誉主任、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杨甲梅教授,资深影像诊断及介入医学专家、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影像科田建明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张建良副院长先后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臧国庆教授和上海公卫中心王介非教授、上海公卫中心张占卿教授和袁敏教授分别主持了上午的两场学术活动。仁济医院肝脏外科童颖教授就“肝移植在门脉高压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介绍。中山医院消化科陈世耀教授围绕“肝硬化门脉高压静脉曲张处理”进行了深入讲解。长海医院感染科李成忠教授结合自身经验,针对“美肝会门脉高压相关指南”进行了深层解读。中山医院介入科罗剑钧教授作了“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TIPS临床应用”的精彩演讲。上海公卫中心施裕新教授展示了“门脉高压的影像显示与评估”的最新研究成果。华山医院护理部蒋红主任介绍了“慢性肝病患者分层护理管理”的经验。上述专题讲座结束后,进入上午的全场互动讨论,与会代表和讲座专家以及在场的上海公卫中心的钱志平、鲍美娟教授,南通一院金杰教授,上海古华医院张秀华教授、上海市崇明区传染病医院石卫达教授等专家一起,围绕“门脉高压治疗选择及临床困惑”进行了跨学科的热烈讨论,与会专家一一解答了在场代表们各自关注的问题,不同专业的专家和专家之间也进行了热烈的碰撞和互动。下午的日程精彩继续:上海公卫中心黄玉仙教授和黄杨卿教授、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成钢教授和南通三院黄松平教授分别主持了下午的两场学术活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杨甲梅教授具体介绍了“肝细胞癌的外科治疗”,阐述了他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先进的治疗理念,他展示的手术录像中娴熟的手术技巧惊艳了全场。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张晓燕教授深入讲解了热点问题“肝癌免疫治疗”的新进展。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中医科陈晓蓉教授完美诠释了“肝癌的中医中药治疗”理念。南通三院影像科陆健主任精彩阐述了“肝硬化结节到肝癌的影像演变及监测”过程。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袁敏主任独到演绎了“特殊部位肝癌TACE联合多影像引导精准消融”技术。 上海肿瘤医院介入科黄喆护士长完整阐明了“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要点。上海公卫中心肝癌MDT团队展示了一组合并门脉高压的Child C级肝癌患者通过多学科合作改善肝功能后得到根治性手术的精彩病例。下午的精彩讲座后,与会代表和讲座专家以及南通三院吴建军教授,上海公卫中心单飞、陆基华、陆云飞教授,通医附院张彬教授,启东三院陆张兵、陈忠辉教授等专家一起,围绕“肝癌诊疗及临床困惑”进行了跨学科热烈讨论。通过一场场精彩专题讲座、一个个生动病例,紧紧围绕“门脉高压"和“肝癌”两个主题,台上台下热烈讨论,场内场外激烈辩论,肝病相关的内科、外科、消化、影像、介入、护理等多个学科、专业的医师、护士共同参与、相互学习,本次“2017肝病精准诊疗上海高峰论坛”圆满成功,而“肝病及门脉高压相关疾病精准医疗”学习班的精彩内容在接下来2天内仍在继续。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南院介入科开展的主要医疗服务:1.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介入治疗;2. 肝癌、肺癌等实体瘤微创消融治疗;3. 转移性肝癌的综合介入治疗;4. 各种类型门脉高压的介入微创治疗;5. 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6. 椎体转移瘤、老年性压缩性骨折、血管瘤的经皮椎体成形术;7. 阻塞性黄疸经皮胆道引流及胆道支架治疗;8. 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9. CT、X线、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及经皮介入治疗;10.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的微创消融治疗;11. 静脉输液港(Port)植入。科室地址:上海市虹口区同心路921号(水电路北侧)住院部8楼门诊时间:专家门诊:周二上午; 专科门诊:周一至五全天联系方式:1. 咨询微信:微信号zsnyjrk2. 微博互动:@中山医院南院介入科3. 微信公众号:4. 医疗咨询网站:
来源:新民网 记者:李若楠,通讯员 严晓慧编辑:周慧婕原文转载自新民网http://m.xinmin.cn/mobile/news/content/31162130/69ce394ef42baa41a87dd0c79784ce6f?from=timeline患上酒精性肝硬化3年,67岁的张老伯肚大如怀有6个月身孕的孕妇。由于肝功能严重异常,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效果均不佳。日前,张老伯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即中山医院南院),接受新型覆膜支架TIPS介入手术,成功将各项指标控制在正常水平。据了解,张老伯病情不断进展,大量腹水、腹胀如6月孕妇,肝功能严重异常,门静脉高压达35厘米水柱。日前,经病友指点,张老伯来到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医,经检查,提示患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脾大、顽固性腹水。被收治肝病一科进行保肝救治后,张老伯相关指标有所控制,随即他被转入介入科,由袁敏团队采用新型TIPS专用支架,实施了“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分流术后,测得门静脉压力由分流前的35厘米水柱下降至18厘米水柱(正常值为13-24厘米水柱)),标志着TIPS术分流成功。目前,我国有超过700万的肝硬化患者。肝硬化与上消化道出血关系最为紧密。另有部分肝癌患者也是直接死于上消化道出血等门脉高压相关并发症而非肿瘤本身。约占15.1%。著名画家兼导演陈逸飞因为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最终不幸离世。这种肝病相关的消化道出血常常来势凶猛,即使积极抢救,死亡率也高达30%以上。据介入科主任袁敏介绍,TIPS术是目前用于治疗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所引起各种并发症的一种介入治疗手段。其原理是,以介入方法在肝内门静脉与肝静脉主要分支间建立分流道,以微创的方式降低门脉压力,从而实现治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顽固性腹水等门脉高压相关并发症。其实,TIPS术在1988年就有实施,但因术中技术与支架原因,以及术后两大主要并发症即肝性脑病、分流道失效,而未被临床广泛应用,近十余年来,随着介入技术和支架材料的革新,TIPS的两大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公卫中心袁敏介入团队近年来通过对该介入手术指征的严格控制,进一步完善介入操作技术,使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得以控制,临床应用疗效良好。据悉,公卫中心介入团队目前采用新型TIPS专用支架开展的TIPS术,相比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恢复快等优势,临床应用范围也很广,除了肝硬化引起的反复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等疾病外,对布加氏综合征、肝性胸腔积液、肝肺综合征、肝肾综合征和门静脉血栓形成等患者,疗效也很不错。 公卫中心介入团队采用新型TIPS专用覆膜支架开展分流手术,相比传统手术,创伤小、费用低、恢复快。
作者:陈天佑 袁 敏甲状腺结节位于颈部喉结下两侧,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地韧实或有囊性感,和皮肤无粘连,无压痛,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多发生于20-40岁青壮年女性。肿块多呈单发或可多发,生长缓慢,多无自觉症状。治疗方法很多,包括药物、手术、微创等,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一种损伤小并且不影响美观的治疗方法呢?【什么是甲状腺结节消融治疗】射频消融(RFA)是一种热消融微创介入治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指在超声实时监视引导下,将消融针插入病灶内,产生的高温在短时间内将甲状腺结节“烧死”,使结节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变小。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这一方法操作精准安全、热效率高、消融范围可控、不良反应小、无严重并发症,可以使患者免去开放式手术的创伤及术后关于美观方面的顾虑。消融时间根据结节大小有所不同,从数分钟到数十分钟不等。消融完成后颈部仅留一针眼,声音嘶哑等并发症发病率非常低,当天或第二天即可出院,定期复查甲状腺超声和甲状腺功能就可以,一般要求术后1月、3月、6月、12月各复查一次。术中穿刺细胞学检查模拟图消融治疗过程模拟图消融术中过程外科手术后1周颈部外观消融术后1周颈部外观【射频消融优势】1、局部麻醉、手术精细2、微创微痛、不留疤痕3、手术快捷、随治随走4、安全、不伤及正常组织5、不影响甲状腺功能6、术后无需服药【射频消融过程】1、暴露手术野、消毒、铺单2、B超引导下确定穿刺点及穿刺路径3、局部麻醉4、细针抽吸活检5、Moving Shot移动射频消融6、术后观察数小时【哪些患者适合接受射频消融治疗】1、良性结节明显增长(1年内体积增大50%以上、或至少有2条径线上增加超过20%并超过2mm)2、良性存在与结节明显相关的症状(颈部不适、疼痛、吞咽困难甚至呼吸困难)3、良性结节明显外突影响美观并主动要求治疗4、患者思想顾虑太重影响正常生活而拒绝临床观察5、自主功能性结节引起甲亢症状6、甲状腺癌局部复发或颈部淋巴结转移,拒绝二次手术或无法耐受手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1、出血2、疼痛感觉3、局部水肿3、嗓音变化4、低血钙抽搐5、应在微创手术前1周停止服用抗凝药物、活血化瘀药物【消融术过后要注意什么】手术过后,不需要吃药和住院,也不需要做什么特别的处理。那么,很多患者会有这样的顾虑,做完消融之后结节还会不会复发? 其实,接受过消融术的结节复发几率非常低。但是,因为保留了甲状腺,所以甲状腺的其他部位有可能存在不用处理的小结节,这些结节在观察过程中可能慢慢长大,这种情况不属于复发。另外,结节一般经过3-6个月才慢慢被吸收、变小,而且吸收速度因人而异。所以,做完消融术,记得要定期找医生复查,一般复查时间为术后1,3,6,12个月。总之,发现甲状腺结节并不可怕,重点是找到一个好的值得你信任的医生,根据你的结节情况给你提供最适合的治疗方法。咨询门诊:中山医院普外科江颖主任医师门诊时间:周二、三上午专家门诊门诊地址:中山医院门诊楼,医学院路111号(枫林路口)中山医院南院介入科袁敏副主任医师门诊时间:周二上午专家门诊门诊地址:中山医院南院门诊楼,同心路921号(水电路口)
作者:杨伯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enous port VPA)即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central venous port access system CVPAS)是一种可植入式、皮下、长期留置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静脉输液港是一种新型的输液管路技术,是一种全植入的、埋植于人体内的闭合输液系统。该系统包括中央静脉导管,导管末端连接穿刺座。采用手术方法将导管经皮下穿刺置于人体中央静脉中,将另一端的穿刺座留置在胸壁皮下组织中并缝合固定,愈合拆线后与常人基本无异。治疗时将针经皮穿刺进入到穿刺座的储液槽,既可以方便地进行注射,也可以长时间连续输液和采血,而且适用于高浓度的化疗药物、完全胃肠外营养、血液制品的输注。介入科医生做Port植入术有2大优势,因为介入科医生拥有2双眼睛:第一双眼:超声,入路静脉预先超声探查,即使存在变异也能准确穿刺;第二双眼:X线透视,术中即刻准确定位导管头端位置,而且是非常准确。Port的组成:穿刺注射座;静脉导管系统。临床应用范围:1.常规补液2.输注特殊药物:化疗药物、抗生素、营养液等3.输血或血样采集4.造影剂推注临床优势:1.减少常规输液反复穿刺引起的痛苦和难度2.减少感染、提高治疗安全性:输液港埋于体内,没有外露导管,相关感染发生明显减低3.保护外周血管:将药物直接输送至中心静脉,防止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4.提高生活质量:补液结束后拔除针头,不留痕迹,方便美观,完全正常生活,包括沐浴、运动5. 维护方便、长期使用:每月维护一次,使用期可达五年缺点:1.植入手术需要经过培训的有经验的医师2.拆除需要再进行一次手术3.输液港功能发生异常时纠正手段相对复杂4.价格比传统CVC或PICC昂贵适应症:1.需长期静脉输液患者2.肿瘤化疗或需输注强刺激性药物的患者3.完全胃肠外营养,需要输注高渗液体患者禁忌症:1.穿刺局部确诊或疑似感染、菌血症或败血症症状2.穿刺部位有手术、外伤、放射治疗史3.患者对材料过敏使用及维护注意事项1.必须使用无损伤针穿刺输液港2.冲洗导管、静脉注射给药时必须使用10ml以上注射器,防止小注射器压强过大,损伤导管、瓣膜或注射座。3.每次给药后都以标准脉冲方式冲洗导管4.最后留有1-2ml生理盐水正压方式一边推注一边夹管,避免血液回流导致凝血。5.冲洗:不使用时,每月冲洗一次;输注药物或两种不相容药物之间,冲洗一次;连续输液,建议至少每8小时冲洗一次。
近日,我院顺利开展首例妇科介入手术,患者系剖宫产术后再次怀孕,经进一步检查诊断为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以往瘢痕妊娠病例在施行终止妊娠术时出现大出血的风险极高,甚至会危及生命,需要改做全子宫切除术,经我院妇产科和影像科联合会诊后决定对患者先行双侧子宫动脉及髂内动脉介入栓塞术,封堵盆腔血管,再由妇产科医师行清宫术,经介入栓塞后血管造影显示盆腔脏支血管封堵完全,之后的妇科清宫手术进行顺利,术中几乎没有出血,手术视野清晰,操作从容。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介入栓塞联合清宫术来终止妊娠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止血效果确切、恢复快等显著优点。介入治疗在不能手术的妇科肿瘤、子宫肌瘤等其他妇科疾病方面同样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等优势。近年来,介入微创治疗的技术水平发展飞速,在肿瘤及血管相关疾病治疗的优势效果逐步被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所认同。我院逐步成立了以袁敏主任为首的介入微创治疗团队,并开设了“肿瘤血管介入专科” 门诊,在消化、骨骼、胸部及妇科等肿瘤性疾病,以及外周血管性疾病的综合介入治疗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并以此作为本学科的重点发展方向,满足来本院就诊患者的需求,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供稿:公卫中心影像科.介入科 周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