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 者:李某某 ,男性,30岁,主 诉:因“车祸致右上肢畸形、疼痛、功能障碍12小时”入院诊 断:1、左侧臂丛损伤; 2、左肱骨干骨折 处 理:在全麻下行左肱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臂丛探查修复术神经修复模式:C3转位修复C5远端;利用C7桥接C5近端与C6远端;C4合并膈神经修复C8、T1臂丛示意图探查切口术中见全臂丛撕脱臂丛修复后
踝关节扭伤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可能因为走路不小心、运动中姿势不当或突然受力等原因导致。当扭伤发生时,踝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软组织可能被拉伤、撕裂,甚至出现更严重的损伤。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留下长期的疼痛或关节不稳等后遗症。踝关节扭伤的症状疼痛:受伤部位会有明显的疼痛感,尤其是活动或触碰时加重。肿胀:踝关节周围可能迅速肿起,这是炎症反应和组织液渗出的结果。淤青:扭伤后可能会出现皮下出血,导致皮肤表面出现青紫。活动受限:踝关节活动受限,严重时甚至无法站立或行走。如何正确处理?急性期处理可以用“RICE”原则:Rest(休息):停止任何可能加重损伤的活动,避免负重。Ice(冰敷):用毛巾包裹冰袋,在伤处敷20分钟,每小时一次,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Compression(加压):使用弹性绷带适当加压包扎,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Elevation(抬高):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减轻肿胀。需要警惕的情况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请尽快就医:疼痛剧烈,疑似骨折或韧带完全断裂。关节明显变形或无法活动。经过48小时的自我处理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如何预防?运动前充分热身:增强韧带和肌肉的柔韧性。穿合适的鞋子:尤其是进行跑跳运动时,应选择防滑、包裹性好的鞋子。注意运动姿势:避免动作过大或不稳。增强踝关节力量:平时可以进行踝关节的稳定性训练,如单脚站立、弹力带拉伸等。该条也适合扭伤后的康复锻炼。踝关节扭伤看似是小问题,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带来大麻烦。正确应对,积极预防,才能让你的关节更健康、更“坚强”!
眼下,随着国家扩大内需,各类建设项目纷纷开足马力,一些劳动者在投身建设过程中,不注重自身安全问题,导致操作电锯、纺织设备时断指、断掌伤残现象时有发生. 这些伤者主要是从事木工、电锯、纺织设备的操作工人,他们大多是因忽视自我保护导致受伤,所以工作人员一定要注重自身安全,遵守工作流程。同时伤者就诊前,也需要对断指进行必要的保护,因为一旦断指保护不好,不但会增加手术的难度,也影响断指的成活率。 为使伤指尽量不残废,一是不可随意丢弃断指;二是妥善保存和及时转运断指。生活中如果出现肢体损伤,应先将肢体用数层无菌纱布包裹好,放入不漏水的塑料袋或橡皮袋中,扎住袋口,放入盛有冰块的器皿中,不可将肢体与冰块直接接触,以免冻伤,也不能把肢体直接泡入任何液体。如污染不严重一般不需要冲洗。
足跟组成足底内外纵弓后臂,站立时承担全身重力50%,是人们负重行走重要的功能器官。跟骨是最大的跗骨,主要由松质骨构成,通过关节面与韧带与骰骨、舟骨、距骨相连,周围软组织少,骨折时常合并软组织损伤,致病菌容易突破防御屏障,直接袭击骨松质,造成难治性跟骨骨髓炎。跟骨骨髓炎:由于创伤等原因导致跟骨微生物感染,继发骨质破坏的炎症反应过程。随着抗生素的进展与应用,骨髓炎的预后已大大改善,但仍然是骨科医生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治疗跟骨骨髓炎的难点:1、抗生素与炎性细胞、血液营养物质不能到达缺血区域,全身抗菌等治疗价值有限。2、周围软组织少,病灶清除后造成空腔难以填补,而病变软组织包裹死骨,如不清除,骨隔离不能打破,细菌栖息地不能剖除。3、病灶清除改善不了血液循环。4、足跟是一功能单位,局部组织的清除势必造成足功能的丧失。治疗跟骨骨髓炎的关键:1、彻底清除变性软组织与死骨,打通骨隔离,保留有生机的骨组织支架。2、通过健康、血循环良好的组织移植,经旁路改善足跟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3、通过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期修复,重建足跟骨与软组织缺损,骨与软组织同治。4、根据足跟各部功能要求,恢复足结构完整;在治愈跟骨骨髓炎的同时同步实施功能重建。典型病例一典型病例二 典型病例三 典型病例四 典型病例五
肢体延长技术是60年代初期,由苏联伊利扎洛夫医师独创的骨科治疗方法,这一方法被称为20世纪骨科三大里程碑技术之一,骨延长的慢性生物牵拉原理也被公认是骨外科最伟大的发现。 肢体延长技术主要可以解决患肢(骨)短缩,患者因外伤或手术治疗失败后造成的肢体短缩或先天性肢体短缩,或由骨疾病造成发育障碍短缩,还有一部分因职业关系或希望肢体增高的正常人。如果有O型腿畸形,在矫形的同时做延长也是很好的适应症。肢体延长技术是通过将骨截断,并以每天1毫米的速度使骨分离延长,这种慢性牵拉刺激首先促进断骨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进一步向多形态间充质细胞转化,最后再生出骨细胞和新生骨组织,在骨组织得到延长同时,其他组织(神经、血管等)也同时获得延长,这也是复合组织的再生过程。 我科从事该技术的研究工作多年,取得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处于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病例1:指骨延长术病例2:胫骨延长术 患者 男 23岁,因“右小腿外伤术后感染不愈2年余” 入院。诊断:1、右胫骨骨折术后感染并皮肤软组织缺损,2、右胫骨骨不连。处理:07-10-29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骨迁移+外固定架固定术。术前,该肢体较健侧肢体短缩约2cm术前X线片,骨质破坏并缺损。术中去除死骨,肢体明显短缩,采用特制外固定架行胫骨延长术。随访效果满意,1年后胫骨缺损处已完全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