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已经成为威胁我们健康的第四高啦! 据统计,中国有1.2亿人口血尿酸值高,痛风患者约有1200万。而糖尿病与高尿酸,二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糖尿病患者中,有近1/3会出现高尿酸血症;约20%~50%高尿酸血症者,同时患有糖尿病。 第四高的出现,与饮食脱不了关系。因此,糖友在选择食物时,还要看嘌呤含量高不高! 文章转载:http://mp.weixin.qq.com/s/ZLQDSswb-NnAu8KTNSq9lg
关于乙型肝炎阳转阴的问题,临床上有许多的概念,其主要意义或者有临床意义的阳转阴是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转阴。读者必须明白的是基于目前的医疗水平,要通过一种特殊的药物或者其他的治疗手段去实现这3项指标的转阴都存在一定的困难。相对而言,HBV-DNA的转阴或者滴度的降低,比较容易实现。然而,HBeAg的转阴相对较难实现。而当今,要实现HBsAg的转阴其概率是不高的。从临床上达到HBV-DNA的转阴和HBeAg的转阴,对患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实际上,这与HBsAg转阴的临床意义相比较更为重要。但是从治疗上来讲,前两者的转阴并不是没有意义,只是并未完全改变疾病的性质。在医学上,HBsAg血清学转换,标志着机体出现了保护性的抗体,是目前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的理想状态。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关联,HBeAg转阴或转换,只能表明或只意味着乙型肝炎病毒得到了有效抑制,只有病毒性乙型肝炎表明抗体(HBsAb)的出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具有免疫力。研究发现,实现HBsAg血清学转换(转阴)的一些病人仍可在肝组织中检测到极少量的乙型肝炎病毒cccDNA。因此,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彻底治愈”是比较困难的。但HBsAg血清学转换,无可争议的呗认为是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的最佳血清学指标。据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提供的数据,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HBsAg阳性者,自然转阴每年约1%,另外,有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约半数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对病毒性乙型肝炎基本知识和治疗目标缺乏正确认识,相当比例的感染者为“彻底治愈”四处求医,盲目服用各种广告鼓吹的能使“病毒性乙型肝炎转阴”的药物,与此同时,一些医务人员也没有完全掌握病毒性乙型肝炎科学防治知识,诊治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规范。对于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自己掌握一定的肝病知识,当然有一定的难度,患者因为对治疗目的(目标)存在过高的期望,而这种期望与目前的科学技术(可控制的治疗结果)尚有距离,所以很多人往往会对治疗失望、对医生失望,甚至对自己失望的结果,这种状况显然是需要自我调整的。希望广大患者能平静地把上述有关3个主要的阳转阴意义的论述,认认真真地、一遍一遍的去读,直到读懂为止!!!在今天,如果有这样一个机构或个人,通过某一种(或综合)治疗手段能够客观地实现将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eAg转阴,并使机体产生HBsAb,那么对人类的贡献将是巨大的。肝功能检查不是万能的,有一定的局限性,必须注意:肝功能检查的敏感程度有一定的限度,而且肝脏代偿储备能力很强,因此肝功能正常不一定没有肝病;血清酶活性是一项很重要的评判标准,但它不反映肝脏功能,酶的指标只是对肝细胞完整性的估计。肝功能异常视肝内炎症的程度、范围而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肝脏重一种重要的酶,在氨基酸代谢及构成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以及3者相互转化的关系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正常人血清中含有一定量的ALT。当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受损时,ALT就被释放到血液中,使血清中ALT含量增加。这种酶在肝细胞含量最多,是目前肝功能试验中最敏感的一种。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存在于正常的肝细胞中,当肝细胞损伤时即逸出细胞外,是肝脏受损最灵敏的试验。轻微的肝细胞炎症即可使血清酶的活性增加一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两种酶反映了肝细胞受损的程度或数量。ALT测定较AST对肝脏更有特异性,这是因为ALT在肝脏中含量最多,其次是肾脏;AST在心肌、肝脏、脑中含量均较高。所以,临床上反映肝细胞受损,ALT比AST更灵敏、更特异。肝纤维化是肝脏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损害的共同病理改变。肝细胞受致病因子作用后,某些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过度或降低,结果引起贮脂细胞激活,转化成为纤维样细胞,促进细胞外基质的胶原蛋白合成、分泌和沉积增加,降解减少,从而导致纤维化的形成。大量临床研究显示,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常常先后发生或合并存在。临床上,无论是哪一种慢性肝炎均可诱发肝纤维化,并且最终可导致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研究表明,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Ⅳ型胶原及其7s区,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和氨基端肽、层粘蛋白及其P1片段、透明质酸、纤维连接蛋白及其受体、粗纤维调节素等的血清含量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参考诊断依据。血清Ⅲ型、Ⅳ型胶原及层粘蛋白和透明质酸的水平与肝脏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慢性肝病肝脏纤维化的诊断依据。研究表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基础是细胞外基质增生及降解失衡,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肝纤维化进行调控,促进各种细胞外基质成分的表达。上述这些肝纤维化指标测定有助于确定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纤维化分期,推测及判断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预后。但是肝纤维化血清诊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每一种批号的试剂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都有一定的限度。因此,仅以这些血清学标志位基础,对一个病人作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诊断并不可靠,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如影像学、肝酶谱等综合判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对于肝功能异常,病毒性乙型肝炎复制指标阳性、有临床症状的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比较客观科学的疗效判定可分为2种:一种是现实目标—临床治愈,另一种是理想目标—病毒清除。依照目前的医学水平,彻底治愈病毒性乙型肝炎非常困难,仅有少数患者通过正确的治疗,可达到彻底治愈。根据我国《临床疾病诊断依据只有好转标准》,病毒性乙型肝炎获得临床治愈的水平比较容易实现,其标准是:主要症状消失;肝大消失;肝区无明显压痛或叩痛;肝功能恢复正常。但要达到彻底治愈的标准却非常困难。因此,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千万不能把临床治愈和彻底治愈混为一谈。彻底治愈是指通过正确的治疗,患者抽血检查肝功能系列指标完全正常,乙肝病毒DNA、HBsAg、HBeAg转阴,肝穿刺组织免疫组化检查HBcAg、HBsAg消失,这样的结果保持2年以上时间。基本治愈是指通过正确的治疗,患者的抽血检查肝功能系列指标完全正常,乙肝病毒DNA、HBeAg转阴,病出现HBeAg和HBeAb的血清学转换(乙肝“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肝穿刺组织免疫组化检查HBcAg转阴,这样的结果保持2年以上时间。目前,只有8%以下的患者能够达到彻底治愈,30%左右的患者可以达到基本治愈,这部分患者病毒复制指标转阴,肝功能正常,肝组织中HBcAg也已消失,病理检查肝脏组织炎症轻微或静止,几乎没有传染性,病情进展基本阻断,发生肝硬化或肝癌的概率大大减少。而70%以上的患者可以通过积极正确的治疗,减缓病情进展的速度,获得临床改善。作为一名从事病毒性肝病防治的工作人员,要提醒广大患者的是,乙型肝炎的病因是人体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对慢性患者来说,目前这可能是一个终生性的疾病,病毒性乙型肝炎的发展过程是: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因此,我们在治疗该疾病的过程中,首先要针对病毒的病因治疗是主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因为这一点较难有理想的结果,但我们一定要去做。其次,针对保肝、抗肝纤维化的治疗也是主要的,而且是目前能够实现的。客观的说,自从乙型肝炎病毒被发现并被确认的那天起,从治疗该病的角度来看,人类也只有在这一点上获得了成功,甚至可以夸张的说是巨大的成功,这其中,中西医各有千秋。再次,对肝硬化和肝癌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希望广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该把防治的重点放在前面的环节上。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对病毒性乙型肝炎不能掉以轻心,药物治疗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饮酒、过度疲劳、熬夜、郁怒(生气)、感冒、肥胖、损肝药物、性生活过度、过敏性食物、染发、食入过多有添加剂的成品和半成品食物及食入过多有防腐剂的成品和半成品食物,这对健康的人来说,或许只会对肝脏造成简单的影响,而对病毒性肝病患者来讲,长期如此,其对肝脏的破坏可能无法估量。
“大三阳”是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阳性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 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 阳性“小三阳”是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阳性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g) 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 阳性“大三阳”对策注意定期检查肝功能、B超,一般每年3次,如有不适随时检查。肝功能正常不能表示肝脏本身无病变。定时服用中西药抗病毒及防治肝纤维化。我国乙型肝炎大三阳病人约占乙肝患者的70%以上,大多数患者病情比较稳定,肝功能正常,需要定期进行复诊,劳逸结合,不主张过度用药。而肝功能异常,影像学检查呈肝脏轻度弥漫性病变,治疗则应以抗病毒为主,治疗目标是肝功能保持正常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指标转阴。处于明显活动性的大三阳患者,特别是病情较重,肝功能明显异常,治疗则以保肝及防止肝坏死为主,治疗目标是肝功能逐渐趋于平稳,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指标逐渐好转。“小三阳”对策注意定期检查肝功能,B超,一般每年4次,如有不适随时检查。即使肝功能正常,也不能表示肝脏本身无病变。定时服用中草药抗病毒及防治肝纤维化。我国乙型肝炎患者小三阳较多,约占30%,过去认为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表示病毒复制减弱,传染性减小,病情向好的方面转化。目前认为,小三阳有两种情况:一是表示乙型肝炎病毒通过自身的免疫调节或抗病毒治疗后,病毒复制减少或趋于静止,这是一种好现象;另一种情况是乙型肝炎病毒变异所造成的结果,虽然是小三阳,但是病毒复制依然持续,病情重,预后差。小三阳说明体内确实存在肝炎病毒,对人体是一种潜在威胁,及时地、彻底的清除病毒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故对待小三阳有的可暂时不予特殊治疗,有些则需要及时正确的治疗。一般认为,有明显的症状,如疲乏无力,食欲缺乏,腹胀,肝区不适等,肝功能反复波动,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检查呈阳性者应积极治疗,主要进行保肝、抗病毒及抗肝纤维化治疗。身体无明显不适,如正常人一样,肝功能检查长期保持正常,定期复查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始终为阴性的人群可不用药物治疗,进行自身调节,调整好生活规律,依靠自身的免疫力驱除病毒。无论什么情况,小三阳的病人都应该定期复查,定期随访。定期复查可以了解病情是否稳定,是否逐渐好转或逐渐恶化,以指导和修改治疗方案。一般情况下,当乙型肝炎病人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时,就已经是早期肝硬化阶段了。本文系吕文良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般来说,肝细胞受乙型肝炎病毒入侵后,病毒本身并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乙型肝炎病毒只是利用肝细胞摄取的养料赖以生存并在肝细胞内大量的复制。病毒复制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都释放在肝细胞膜上,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来辨认,并发生反应,造成免疫过激或免疫低下,这种在肝细胞膜上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可造成肝细胞的大量损伤和破坏,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就是所谓的肝炎。除了每个患者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数量、毒力和感染方式等因素不同外,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免疫反应状态等,都在乙型肝炎病情和病程的转归上起着重要作用。
乙肝“阳转阴”是所有乙肝患者共同关心的话题。著作《专家谈乙肝阳转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该书对乙肝进行了客观、全面介绍,并结合了吕主任的临床治疗乙肝的经验,是所有关心“乙肝”的人的一盏引路明灯。该书已发售一万册,并于2016年荣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普奖。让我们一起借助这个平台开启“专家谈乙肝阳转阴”之旅吧!
肝纤维化是由于肝脏持续性地损伤使肝脏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然病理过程。一、肝纤维化的危害肝纤维化时,肝脏内形成纤维间隔,会破坏正常的肝内微循环,使肝内血管网减少,阻碍血流与肝细胞的直接接触,影响血液和肝细胞的物质交换,导致因炎症受损的肝细胞不易修复甚至加重损伤,正常的肝细胞缺氧、变性、坏死,使肝纤维化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此外,肝纤维化还会阻碍肝血流进入肝静脉,可助长和加剧门静脉高压的形成。由于肝血液循环障碍、肝细胞变性坏死、新的纤维间隔不断产生,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肝纤维化最终会发展为肝硬化。二、患者的生活及情志调摄1.休息好,足睡眠,生活规律:肝纤维化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加班熬夜,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保证肝脏发挥最佳功能。2.避免滥用药物: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所有药物都要在肝脏内分解、转化、解毒、代谢,因此应更加重视对肝脏的保护;用药的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用药的原则是:少而精,以安全有效为准。3.不饮酒: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在肝脏内可以转化为乙醛,对于肝脏都有直接的损害作用,使肝细胞发生变性和坏死。因此肝纤维化患者戒酒是无条件的、必须的。4.远离射线,禁接触有毒物质:由于X线的“电离作用”和“生物效应”,可引起人体一系列不良反应,尤其是肝脏疾病患者。而有毒物质会直接损害肝脏,因此肝纤维化患者应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5.避免过劳:过度劳累使大量营养和氧气消耗,导致肝脏的能量供应大幅度减少,削弱肝脏的抗病力,破坏肝脏功能直至发生不可逆转的病变。因此肝纤维化患者应避免过劳,可以参加一些有益的体育锻炼,如太极拳等,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度。6.保持保持营养全面充足、禁偏食、忌过食:日常饮食,应重点供给营养高而全面、易消化吸收的蛋类、鲜奶及其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及适量的肉类,不宜偏食。但忌过食,特别是过多糖类。因糖类食物易转化为脂肪,储藏在人体各部,其中肝脏也是储藏重点,容易形成脂肪肝,加重纤维化。7. 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大便的通畅尤其重要。大便不通或大便用力的情况下,可使患者的腹压增高腹部的肌肉紧张度加大,会加重患者的症状。三、肝纤维化的中医治疗中医并无肝纤维化之名,按其临床症状可归属于中医“胁痛、鼓胀、积聚”等范畴。中药防治肝纤维化具有独特优势,针对肝纤维化发生的各个环节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取得很大进展,中药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研究也呈现出多方向、多层次展开的局面。(一)中成药1 扶正化瘀胶囊上海中医药大学三代中医专家经20余年的不懈努力,率先提出肝纤维化的“正虚血瘀”中医病机假说,以“扶正化瘀”为中医治法,经“临床-实验-再临床”的反复研究,最终研制出治疗肝纤维化的国家级复方中药、中国首部肝纤维化诊疗指南的推荐药物——扶正化瘀胶囊。2004年10月获上海市专利新产品证书2004年7月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2004年2月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4年1月获得中华医学技术奖国家八五科技攻关成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新药基金项目 94和98年两次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经历了20多年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扶正化瘀胶囊(片剂),目前在国内已成为临床治疗肝纤维化的一线推荐用药,并于2006年正式向美国知识产权专利局申请相关专利。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制的中药扶正化瘀片近日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伦理委员会认可,正式进入临床试验。 同时开展此项试验的包括美国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德州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医学院肝病中心。 【成份】丹参、发酵虫草菌粉、桃仁、松花粉、绞股蓝、五味子(制)【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褐色颗粒,味苦、涩。【药理作用】药理试验显示,本品可抑制四氯化碳加高脂饲料致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抑制四氯化碳和D-半乳糖胺致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换酶的升高。长期毒性试验显示,本品对大鼠连续灌胃给药6个月,2.30、0.37g/kg可降低大鼠的网织红细胞数,升高白细胞数。【功能主治】活血祛瘀,益精养肝。用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属"瘀血阻络,肝肾有足"证者,症见胁下痞块,胁肋疼痛,面色晦暗,或见赤缕红斑,腰膝酸软,疲倦乏力,头晕目涩,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或微黄,脉弦细。【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粒,一日3次,24周为一疗程。【不良反应】偶见服后胃中有不适感。【禁忌】孕妇忌服。【注意事项】湿热盛者慎用。2 复发鳖甲软肝片经动物肝纤维化模型治疗实验结果,显示对肝纤维化早期有明显阻断作用,并有抑制贮脂细胞增殖,减少胶原蛋白合成,降低胶原蛋白在Diss腔过量沉积,及溶解和吸收已形成的肝纤维化作用,还可有效地抑制肝纤维化a2(I)mRNA的表达。实验还显示,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作用。1997年5月~1998年7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地坛医院、北京中医院、天津传染病医院、湖北中医院附属医院等8家医院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原则对本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以及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进行了Ⅱ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治疗组300例,6个月为1疗程,显效率为55.67%,有效率为26.00%,总有效率为81.67%,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其中早期肝硬化92例,显效率为36.96%,有效率为23.91%,总有效率为60.8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功 能】软坚散结,化瘀解毒,益气养血。【主 治】胁肋隐痛或胁下痞块,面色晦黯,脘腹涨满,纳差便溏,神疲乏力,口干且苦,赤缕红丝,朱砂掌,舌质暗或有瘀斑,舌苔薄黄腻,脉弦细。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属淤血阻络,气阴亏虚,热毒未尽证候者均可使用。【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三次(儿童减半),疗程6个月或遵医嘱。【适 应 症】慢性肝炎感纤维化,早期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炎、肝脂肪变性致之肝纤维化,以及各期肝硬化巩固治疗。【不良反应】目前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禁 忌 症】孕妇禁用(因本制剂含有活血药)。3 大黄蛰虫丸大黄蛰虫丸方剂始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具有活血破瘀、软坚散结、清瘀、清泄湿热和解毒之功效。临床可以改善或修复肝脏损伤,抑制纤维增生,防止肝纤维化。可降低急性损伤动物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ALT,使慢性肝损伤动物血清总蛋白(TP)升高,降低肝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尤其适用于对肝纤维组织的降解;对降低门静脉高压也有一定作用,可以减轻脾功能亢进;具有调节人体神经一体液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双重作用,能恢复肝细胞的代偿功能,增加肝脏的血流量,使肝细胞获得相对充足的能量和氧气供给,维持其有效的生理功能。【主要成份】熟大黄、土鳖虫(炒)、水蛭(制)、虻虫(去翅足,炒)、蛴螬(炒)、干漆(煅)、桃仁、苦杏仁(炒)、黄芩、地黄、白芍、甘草【功能】活血破瘀,通经消痞。【主治】瘀血内停,腹部肿块,肌肤甲错,目眶黯黑,潮热羸瘦,经闭不行。临床用于子宫肌瘤、脑血栓形成、痛经闭经、慢性盆腔炎、肝硬化等属血瘀者。【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g(半瓶盖),一日1~2次【不良反应】尚不明确。4 安络化纤丸本品是在刘玉珍老中医50年治疗肝病验方“疏通方”的基础上,又经过刘墨林教授等专家近20年的处方筛选和临床实践,而研制成治疗慢性肝病的理想药物--安络化纤丸因本品功效具有,清热凉血,化瘀通络疏通肝血流,降低门静脉压,防止出血,起到“安络”作用.还具有清除肝内炎症性瘀积,抗肝纤维化和促纤维降解吸收,起到“化纤”作用。同时,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以丸剂剂型疗效较好,故命名为“安络化纤丸”。安络化纤丸的优势(1)三代人50年研究的临床验方,有良好的疗效。(2)治疗肝纤维化,是SFDA唯一批准治疗中期肝硬化的国家级新药。(3)被国家列为医药处方"保密品种"。(4)获得国家技术专利,专利保护期(独家生产)20年。(5)2002年获高新技术产品成果证书(6)2003年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7)精提取、超浓缩、大处方、复合型中药制剂(8)除抗肝纤维化外,显著改善肝功能,尤其是升高白蛋白、提高白蛋白比例、快速消除症状。(9)经大量的临床证明可显著延长晚期肝病患者的寿命,改善其生存质量【成分】地黄、三七、水蛭、地龙等。【性状】黑褐色的浓缩丸,气微,味苦。【功能】健脾养肝、凉血活血、软坚散结。【主治】用于: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后早、中期肝硬化。表现为肝脾两虚、瘀热互结证候者,症见:胁肋疼痛、脘腹胀满、神疲乏力、口干咽燥、纳食减少、便溏不爽、小便黄等。【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三次。三个月为一个疗程。【不良反应】偶见腹痛、皮疹、恶心、呕吐、发热等。【注意事项】忌生、冷、硬、辛辣、酒类食物,月经期停药。5 芪术颗粒是广安门医院经过国家“九五”中医药科技攻关项目“黄芪莪术颗粒抗肝纤维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国家“十五”中医药科技攻关项目“黄芪莪术颗粒抗肝纤维化的临床开发研究”,研制开发抗肝纤维化新药—芪术颗粒,“芪术颗粒”在获得临床研究批件后,转让予黑龙江宝原制药有限公司,可望能创造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二)单味药及单体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多种草药及其提取物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很多中草药或其单体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桃仁:实验中发现桃仁提取物通过提高肝组织胶原酶的活性,有效地抑制了胶原等基质成分的合成代谢,抑制肝贮脂细胞的活化,促进其分解代谢,从而使肝脏内胶原及FN大量降解,显著减少了肝内的纤维间隔形成。丹参:丹参单体IH764-3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发现,IH764-3可显著减轻大鼠CCL4肝纤维化程度,能明显降低肝羟脯氨酸和Ⅱ型前胶原mRNA含量,降低血清HA、LN水平,改善肝功能,组织学检查也显示其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黄芪:研究发现黄芪对体外培养的HSC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程度与药物剂量呈一定依赖关系同时,ELISA法检测结果表明黄芪可明显抑制细胞培养液内Ⅱ型胶原的分泌。冬虫夏草:虫草多糖能减轻肝纤维程度,降低经脯氨酸值(Hyp)含量,减少胶原及TGF-β的生成与分泌,降低TGF-β的表达,提示虫草多糖具有良好的抗LF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及其TGF-β的表达。赤芍:赤芍治疗后血清HA、Ⅳ-C、PCⅢ、LN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赤芍有良好抗肝纤维化作用。三七:三七总苷能明显改善CCL4肝纤维化大鼠的肝功能,降低血清PCⅢ、HA含量及使肝组织羟脯氨酸明显下降;明显减轻贮脂细胞增生及胶原的沉积。三棱、莪术:研究发现三棱、莪术能降低肝纤维化大鼠ALT、LN、HA,促进纤维组织降解,减少纤维组织增生,恢复肝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善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川芎:能明显降低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Ⅲ型前胶原,显著减轻肝胶原纤维增生程度,具有抗脂质过氧化及抗肝纤维化作用。防己:显著抑制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C-FOS和C-JUN mRNA的表达,还可抑制核因子κB的转录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mRNA表达,抑制TGF-β1诱导的α-SMA的分泌和胶原沉积。当归:当归能明显抑制CCL4大鼠肝损伤模型成纤维细胞增生,抑制肝内胶原合成,促进肝细胞再生,对肝脏损伤有保护作用。苦参:能抑制肝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直接抗肝纤维化。降低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肿瘤坏死因子及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降低肝组织内肝细胞变性、坏死、炎症活动度,从而间接抗纤维化。单味药虽然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的,但是还是建议患者到正规医院、找正规的中医师进行诊治,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辨证施治,患者应避免自行盲目应用药物治疗。声明:本文已发表于《家庭中医药》,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严禁用于商业用途
吕院长在北京电视台养生堂为您讲述中医是如何从络论治肝,适合广大肝病患者及其亲属观看。片中详细讲述了中医肝病的发生发展机理、治疗原则和自疗方法,请与我们携手一起为您的健康努力[握手][握手][握手]。视频链接:http://m.v.qq.com/play/play.html?vid=u002593z39n&coverid=556db57pybgz1db&columnid=53725&type=31&sharePlayNumTag=0&ptag=4_5.9.1.21118_copy
通常意义上的乙肝阳转阴是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转阴。一、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HBsAg阳性,提示急性感染或慢性感染,病毒携带者。HBsAg是乙型肝炎患者最基本、最常用的的检测,可以用反向被动血凝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LSA)、被动血凝技术(RIA)中的任何方法检测,但前者简单方便,还可以进行滴度定量检测,基层常用。ELLSA法比前者灵敏,为最常用的方法。从未感染乙肝病毒的人,其HBsAg为阴性。HBsAg阳性为乙肝病毒感染的指标,是否发病或有过发病史还要参考其他指标。根据HBsAg的滴度可以推断感染者的传染性,一般滴度越高,其HBeAg(乙肝病毒e抗原)、HBV-DNA阳性的可能性也越大,其传染性也越强。有时不能仅根据HBsAg的单项确定肝炎的诊断。HBsAg阴性的病毒性肝炎,仍可能是乙型肝炎。一般认为,HBsAg在感染病毒后2-6个月出现,相当于临床潜伏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前2-8周,出现于肝细胞浆,血液及其他体液(胆汁、唾液、乳汁、汗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中,急性自限性肝炎6个月即可消失,慢性肝炎或病毒携带者可持续存在。HBsAg是病毒的外壳物质(表面蛋白),并不是完整的病毒颗粒,血清HBsAg阴性而HBV-DNA阳性可能有三种情况:一是HBsAg滴度低或正在消失,用现行的ELLSA方法测不出。二是可能为不同亚型的感染。三是S基因变异,以致血中出现有缺陷的HBsAg,用常规方法检测不出。故检测乙肝病毒感染时,只测HBsAg是不够的。只有实现HBsAg的转阴,同时机体又产生了应该表面抗体,这样的情况才是最理想的,也是乙型肝炎达到治愈的金标准。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HBeAg阳性,提示急性感染或慢性感染,病毒复制,有传染性。此为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的讲解产物,在HBsAg阳性血清及体液中可测出。HBeAg与HBsAg的浓度,Dane颗粒、HBcAg及DNA多聚酶呈正相关,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代表传染性。它的出现迟于HBsAg,消失早于HBsAg,急性自限性感染在血中存在的时间不超过10周;在慢性感染及病毒携带者可持续存在。HBeAg是临床上提示病毒复制的较实用的血清标准物,一般认为,HBeAg的存在与ALT的波动和乙肝病毒的复制有关,但在不同的乙型肝炎状态时有不同的解释。在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时,HBeAg仅出现在感染的早期,在病变极期之后消失,持续存在提示向慢性化发展。在乙肝病毒携带者,HBeAg是免疫耐受的调节因子,在感染的较前阶段持续存在,是处于免疫耐受高感染低应答期。在慢性乙型肝炎相关肝病持续期间,HBeAg阳性提示大多伴随病变活动,HBV-DNA复制和ALT波动。但HBeAg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乙肝病毒的感染后复制,在某些前C区变异的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下,由于不能编码合成HBeAg,虽然检测HBeAg阴性,但实际仍存在乙肝病毒的复制。乙肝病毒e抗原转阴或转换只能表明或只意味着病毒得到有效抑制。三、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HBV-DNA阳性,是乙肝病毒感染、复制和病情活动的直接指标,较其它乙肝病毒标志更具有诊断价值,代表病毒的复制及复制的强弱。HBV-DNA位于乙肝病毒核心内,为双链,是一条完整的长链,另一条短链经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多聚酶(DNAP)修补后可以延长15-45%,蛋白编码均在长链中,血清中HBV-DNA的检测目前共有3种方法。1.斑点杂交法用32P-HBV-DNA探针,将血清标本滴在硝酸纤维膜上,通过碱处理,使双股DNA变成单股。然后将探针加热处理后迅速冷却,使这也变成单股,与有标本的硝酸纤维膜同置于一定温度下进行杂交,如果纤维膜上的标本内有HBV-DNA则碱基相应配对而与探针的HBV-DNA结合,使硝酸纤维膜上有标本的部分带有同位素。做放射自显影,有HBV-DNA部位即显示黑色斑点。此法简单,用血量小,灵敏度高,可测出1pg水平HBV-DNA,但此法有时出现假阳性,而且使用放射性物质为其缺点。2.吸印法用于测定HBV-DNA在标本中的整合状态。将克隆的HBV-DNA全基因或用内切酶分离出不同的基因片段,分布标记或做成探针。标本经琼脂电泳后转移至醋酸纤维膜上,与上述标记的的探针进行杂交及及放射自显影。根据杂交后出现区带分子量的不同,了解标本中HBV-DNA的状态。3.聚合酶链反应(PCR)或称体外酶扩增DNA其原理类似天然DNA的复制机制。该法是试管内特异性DNA在引物的作用下的聚合酶反应,使DNA特异片段不断增值。PCR可检出10-18水平(1-10fg)的HBV-DNA,比斑点杂交法的灵敏度至少高100倍。国内有报道36例HBsAg阴性的慢肝患者,用PCR法检测血清,结果24例HBV-DNA(67%),HBV标志物全阴性的15例中检出9例HBV-DNA阳性。提示PCR法灵敏度极高。
经方治疗咳嗽伴乳腺肿痛患者。女性,58岁。主诉:咳嗽伴乳腺肿痛2月余。2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寒、发热、身痛,咽痛、咳嗽、咳痰等症状,就诊于某三甲医院,行胸片检查示:未见异常,血常规亦正常。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服用阿奇霉素以及散利痛等抗生素以及退烧药,恶寒、发热、身痛逐渐缓解,后仍遗留有咳嗽咳痰等症状,而且患者时有乳腺胀痛,后又行乳腺超声检查示:乳腺增生,未服用其他药物治疗,仅仅服用复发鲜竹沥、复发甘草片等化痰止咳中成药,咳嗽较前略好转,但仍时有咳嗽,并伴有乳腺肿痛。患者为求中医治疗,前来诊治。刻下症见:咽痒,咳嗽,咳痰,痰色白易咳,口干,晨起偶有口苦,右侧乳腺肿痛,纳少,眠可,二便调。舌红,苔白,脉弦滑有力。该患者口干、口苦、舌红、苔白、脉弦滑有力,考虑为少阳阳明合病;咽痒、咳嗽、咳痰、痰色白易咳,考虑为痰热内蕴之阳明病。综合辨证为少阳阳明合病。可予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半夏厚朴汤加生石膏、鱼腥草、青果清热化痰止咳。以上是患者咳嗽为主证的辨证过程,但患者除了咳嗽外,还有一个主证,就是乳腺肿痛,这个也是与咳嗽同时伴发的,那么需不需要考虑治疗?如何治疗?毕竟这个症状也是患者的关心的主证。很多医者对于病症单纯的疾病,比如患者单纯咳嗽、发烧、失眠、便秘等等,治疗起来还有心得,但是一旦夹杂着别的症状或主证时,治疗起来就非常没有把握,为什么呢?主要是对经方的综合辨证以及合方运用不熟练所致,还有些医者运用经方永远只会用单方,对于合方从未尝试过,而且还严格要求别人或学生,对运用经方不能加减合方,这样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有违背了临床实际。因为疾病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而且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所表现出来的证也是不同的,我们看到了同样的证,比如小柴胡汤证,但是每个人的小柴胡汤的用量是不一样的,绝不可千人一张方,一个剂量。其实,仲景在《伤寒论》以及《金匮要略》里面列举了大量的合方和变换经方剂量的例子,都是警示后人要重视经方合方和用量。因此,该患者除了前面辨证治疗咳嗽外,还有兼顾乳腺肿痛的辨证。患者乳腺肿痛,加之有口干苦、舌红、苔白、脉弦滑有力,考虑为少阳病,因此在上方的基础上加用清热散结的药物即可,比如夏枯草、连翘。处方: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生石膏、鱼腥草、青果、夏枯草、连翘:柴胡30g,黄芩12g,清半夏10g,党参10g,生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0g,厚朴30g,茯苓30g,苏子15g,生石膏30g,鱼腥草30g,青果20g,夏枯草45g,连翘30g。七剂,水煎服,日一剂。结果:患者服完七剂后,口苦消失,口干、咳嗽、咳痰较前明显好转,乳腺肿痛亦明显好转,上方加减调理1个月,咳嗽、咳痰、乳腺肿痛消失,遂停药。同时嘱患者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之品。
王某,女,34岁。主诉:右下腹隐痛反复发作2年余。患者2年前产子,后出现了产后焦虑抑郁有一年余,未予系统治疗。产后2年逐渐出现右下腹隐痛,反复发作2年,家人怀疑是得了“恶性肿瘤”,后就诊于某医院,行腹部B超及腹部CT检查未见异常。患者平素急躁易怒,因一个人照看孩子,生气发怒也是忍着,不能对着孩子撒气。周身偶有湿疹,1月前手部有湿疹,涂抹孩子的外用西药膏后缓解。刻下症见:口干苦,眠差,眼睛干涩,头痛,右下腹隐痛,纳可,二便调,双侧膝关节隐痛,看孩子时跑上几步膝关节疼痛就会加重,时有双下肢抽筋。周身时有湿疹。舌暗红苔薄,脉弦细滑。该患者有个产后焦虑抑郁的病史,未予系统治疗,患者主因右下腹隐痛2月前来诊治。该患者目前有四个主要的“病点”,第一是产后焦虑抑郁,第二是右下腹隐痛,第三是双膝关节隐痛,时有双下肢抽筋。第四是周身偶有湿疹。产后焦虑抑郁,目前稍有缓解,不是主要矛盾;第三和第四个症状时有发作缓解,这个不是患者最关心的症状。患者最关注的是患者的第二个症状,右下腹隐痛反复发作2年,家人以及患者曾怀疑是肿瘤,做了各种检查还是不能确诊疼痛的原因,服用了一些药物也没有明确缓解,因此患者也是非常担心腹痛可能是恶性肿瘤等疾病,这个也是她前来就诊的原因。我是这样六经辨证的:该患者口干苦、眼干涩,脉弦细,加上患者平素急躁易怒,考虑为少阳病;舌暗红,右下腹隐痛,且是产后伴随的腹痛,考虑为瘀血内停;双侧膝关节隐痛,时有双下肢抽筋,周身时有湿疹,脉滑,考虑为湿热内蕴之阳明病。综合辨证为少阳阳明合病兼有瘀血,也可以辨证为少阳湿热瘀血证。治疗上要重点照顾到患者的腹痛,因患者做了B超和CT检查,未发现异常,说明该患者的腹痛良性的可能性比较大,用中药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处方:小柴胡汤合四逆散、四妙散,加生龙牡、菊花、桃仁。方中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四逆散行气活血止痛,加桃仁加强活血,加陈皮加强活血行气之功,四妙散清热利湿。柴胡45g,黄芩15g,清半夏10g,党参10g,生甘草15g,生姜10g,大枣15g,枳实20g,白芍60g,苍术10g,黄柏10g,川牛膝45g,生薏米30g,生龙牡各30g,菊花30g,陈皮30g,桃仁30g。七剂,水煎服,日一剂。结果:患者服完三剂后,腹痛、头痛较前明显减轻,大便略稀,继服七剂,右下腹隐痛十去其八,口干苦较前明显好转,睡眠、双膝关节隐痛较前好转。上方加减相继调理了一个月,右下腹隐痛消失,无其他明显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