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禁忌症相对少:很多基础疾病多(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无法行腰麻或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都可以做。2、住院时间短:手术全程一般1-3天即可。3、手术费用低:少了腰麻或全麻的费用,术后用药少或无须用药。4、术后恢复快:一般情况下,术后即可正常活动,或术后3-4小时后即可活动。5、患者体验佳:术前不需要禁食;术后术中可与医生沟通交流,解除紧张感;术后可正常饮食。6、并发症相对少:术后不久即可正常活动,降低了术后长时间平卧导致的下肢静脉血栓风险(尤其是老年人)。1、部分患者(如长期饮酒等)麻醉效果可能不理想。2、麻醉药物反应:部分患者对局麻麻醉药物有反应,术后有恶心、呕吐等一过性不适。【专家门诊】周四下午,龙华医院上南院区(浦东新区上南路1000号),专家门诊1号诊室。周五下午。龙华医院总院(徐汇区宛平南路725号),5号楼4楼30诊室。线上预约:好大夫在线。
结直肠息肉·腺瘤·癌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及结肠镜检查的普及,接受结肠镜检查的人数大幅增加,发现结直肠息肉、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的机会大增,看到结直肠息肉、腺瘤的报告,患者往往会心里打鼓,是不是“生肠癌”了,即使医生告知不是肠癌,患者也会担心,今后会变成癌吗……?因此,有必要弄清结直肠“息肉·腺瘤·癌”之间的关系。
口服药物溶石治疗只适应于胆囊收缩功能正常且结石X射线检查显影阴性的患者。目前常用的药物有:熊去氧胆酸(UDCA)和鹅去氧胆酸(CDCA),目前学术界比较推荐的治疗方案是联合应用熊去氧胆酸(UDCA)和鹅去氧胆酸(CDCA)口服,周期为6个月,对于胆结石直径15mm以下的患者,溶石率可达52-62.8%,而单用熊去氧胆酸(UDCA)口服的溶石率为24-38%。但是由于鹅去氧胆酸(CDCA)会引起明显的腹泻,因此在临床中使用的较少。虽然单独应用熊去氧胆酸(UDCA)的溶石率不高,但因其兼有改善胆囊收缩功能、缓解胆绞痛的作用且副作用较低,因此患者的接受度较高。虽然应用溶石疗法后的复发率较高(有研究提示溶石成功后12年的复发率可达61%),但是,对于年纪较轻,且健康状况良好的早期胆囊结石患者,该方法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式。体外震波碎石疗法(ESWL)最开始应用于肾结石的治疗,后来曾一度流行并应用于胆囊结石的碎石排石治疗,其应用范围与口服溶石治疗相同。体外震波碎石疗法也有很多明星的缺点,就是不一定能完全清除胆囊结石,且术后10年的结石复发率较高(达到54-60%)。震波碎石后,细小而形状不规则的结石在排出胆道的过程中,很容易引起急性胰腺炎。有近36%的患者在ESWL后再次行胆囊切除,且体外震波碎石疗法的总费用并不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便宜。于是,十年前,这种方法便已经被淘汰了。但是,近年来,偶有听闻极个别的私立医院将其作为一项新技术来进行宣传,以达到误导患者的目的,这种行为应当被谴责。“保胆取石”其实是一种手术方式,虽然是一种手术,但是从其字面意义上可以看出,该手术方式只是将胆囊结石取出,而保留了胆囊,因而可以视为胆囊结石的一种保守治疗方式。该手术方式最早于1985年由外国学者Akiyama等人提出。该手术的优点是可以避免手术所致的胆道损伤、胆囊切除后增加肠癌发病的风险以及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自该手术方式诞生以来,学术界对其褒贬不一,但是,该治疗理念却特别受患者的喜爱。因此,在开展该手术的医院里,从来就不缺少患者。该手术方式最受争议的是术后的“高复发率”。但是,近年来,“保胆”学派在严格选择手术对象(如剔除泥沙样结石、胆囊壁厚度>5mm)、控制易复发因素(如控制胆囊收缩功能等)的基础上,术后3年的复发率可以控制在7%以内,术后8-12年的复发率可以控制在5%-12%左右。另外,在联合利胆溶石类药物(如牛磺熊去氧胆酸)或中医药治疗后,保胆取石术后的结石复发率有望降至更低。因此,这种手术方式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的胆囊结石患者选择保守治疗,而中医药在此时的优势也较明显。中成药方面,如胆宁片(上海龙华医院朱培庭教授、张静喆教授团队研发)、金胆片、消炎利胆片等。尤其是胆宁片,因其卓越的疗效,目前已经直接打入澳大利亚市场,成为第一个以药品而非保健品被国外审批通过的中成药。中药方面,如大柴胡汤为主方的中药、柴胡桂枝干姜汤等也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此外,针灸对于改善胆囊炎症引起的胆绞痛、嗳气、口苦等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是,中医药对胆囊结石的溶石作用仍有限,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使患者“带石生存",并减少胆囊结石带来的并发症。在现代医学理念的影响下,胆囊结石的治疗已不是单纯的保守或手术治疗,也不是单纯的中医或西医治疗,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治疗手段都在考虑如何让患者获得最大受益,这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精神所在。(免费为自家打个广告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胆道外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是海派中医顾氏外科流派的一个重要分支之一。以朱培庭、张静喆教授为主的学科团队开发的胆宁片是上海市第一个中药新药。朱培庭教授特需门诊:每周二、四上午;张静喆教授特需门诊:每周一下午。地点:龙华医院总院特诊楼二楼)本文系余奎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腹股沟疝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腹壁组织薄弱和腹腔内压力增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病程长、蛋白丢失多、腹腔透析致腹腔内压力增加,因此,更容易形成腹股沟疝。腹股沟疝形成后,再行腹腔透析往往给患者带来难以言状的痛苦,并有增加疝嵌顿并发肠梗阻、肠坏死的风险。腹股沟疝的确定性治疗方法只有手术,行疝囊高位结扎、疝成型或补片修补术。既往因感染、复发、出血等手术相关风险大,患者害怕,医生担心,手术无望,痛苦无期!不少患者只能改行血透,或在恐惧痛苦的折磨中接受腹透!近年来,随着手术方式的改进和医疗材料的更新,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的适应症扩大,安全性进一步提高,手术时间缩短,手术并发症已很少见。只要手术方式正确,选择补片恰当,术后次日就可腹透,无需临时性血透。因此腹膜透析并发腹股沟疝患者无需忍受不必要的痛苦。手术治疗,痛苦可除,手术风险远没有想象的大。
胆囊息肉是我们临床上通俗的称谓,实际上应该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这是影响诊断学上的名词,不是临床上疾病的诊断。 “胆囊息肉”包括胆固醇性息肉、腺瘤型息肉、炎性息肉,其中腺瘤型息肉被视为癌前病变,在临床上很难在手术前予以鉴别。 胆囊切除术是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首选治疗措施。但是不是每一个有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患都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一般只有那些(1)有临床症状的(2)或者是疑为恶性或潜在恶变的可能性的患才需要手术治疗。 临床上“胆囊息肉”的手术适应症为:1、合并有胆囊结石、胆囊炎的,并有明显症状的。2、大小在10mm以上的单发息肉或位于胆囊颈部的。3、大小在5mm左右的没有临床症状的多发息肉,无需手术,临床观察B超(推荐3个月左右)随访,或服用中药治疗。4、大小在10mm以下的无症状的单发息肉,应该定期B超(推荐3个月左右)随访,如病变增大,应该手术。在观察期间可以服用中药治疗。
胃癌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一直占据常见肿瘤的前几名。对于早期胃癌,人们都知道应该积极手术治疗。但由于胃癌的起病和早期胃癌发病的隐匿性,在临床上,胃癌的发现往往是中晚期了,失去了根治手术的机会。而由于晚期胃癌的预后比较差,许多患者就放弃了积极地治疗。 这种放弃治疗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对于晚期胃癌的治疗,虽然现代医学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合适的手段治愈,但目前对晚期胃癌治疗的目的是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而实践证明,包括姑息的手术治疗、最佳支持治疗、化疗、放疗、中医药治疗、临床试验等手段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1年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临床上也不泛有晚期胃癌患者经积极地姑息治疗后带瘤生存3年、5年甚至长期生存。 更何况,近年来,随着生物医药的发展,各种抗肿瘤的药物和新技术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对晚期肿瘤治疗的有效率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晚期胃癌患者切不可轻言放弃,而应该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晚期肿瘤的治疗。
近期在好大夫上接诊了一个术后肠粘连的患者,该患者几年前因深部子宫腺肌症,做了子宫全切,术后因可疑肠粘连,反复腹胀腹痛近2年,其后到处求诊。经西医肠营养、益生菌、促动力等保守治疗后效果都不好,一月前在沪上某三甲医院普外科,诊断术后肠麻痹,结肠扩张,做了全结肠切除,术后腹胀腹痛症状仍旧存在。患者无奈,需求中医药治疗,经过一周治疗后,腹胀腹痛缓解百分之七十,夜间可以正常入睡。之前,还遇到过一例剖腹产羊水破裂的患者,引起腹腔广泛粘连,剖腹产术后因粘连性肠梗阻,接连开了2次肠粘连松解手术,术后仍剧烈腹胀腹痛,粘连引起不完全性肠梗阻,外科无法再介入,只好转投中医,治疗半年余腹痛完全好转,已有3年多,未再发作。对于肠粘连的治疗,普外科医生的思路大多数是:手术分解粘连+防粘连材料冲洗。但是,理论上每次手术都会导致新的粘连。关于肠粘连的治疗,我觉得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把治疗理念前移。重视盆底系膜重建腹部手术的微创化对于预防粘连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点已成共识,但是,很多医生做完乙状结肠癌或者直肠癌手术后,盆底系膜不关闭,这样的后果是,部分小肠会因为重力缘故掉至盆腔,引起不必要的粘连。外科医生的手要温柔手术当中,不要过度的去分离,适当即可。腹腔镜胆囊结石手术虽然简单,但是如果胆囊给弄破了,泥沙样结石和污染的胆汁,也会为粘连埋下隐患。有时候,同步肠排列也是给患者的最好选择如果患者已经多次腹部手术了,粘连比较重了,那么接手的医生,不妨考虑一下,同时给患者做个肠排列,提前把粘连性梗阻的危险因素扫除一部分。粘连性肠梗阻首先手术肠粘连的治疗,手术指征要把握好,有完全性梗阻,肯定要手术干预,除了分离粘连,肠排列也推荐同步做掉。不全性肠梗阻和腹腔粘连束带都不是手术的绝对指征,不推荐早期手术介入。中医药治疗术后早期介入无论是做的是哪种粘连松解手术,术后中医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腹胀腹痛等症状,促进肠道稳步蠕动,减少患者的再次手术的概率。至于以后再出现梗阻,可以再手术。提倡腹腔镜粘连松解,虽然技术要求高,但是创伤相对较小。引子近期在好大夫上接诊了一个术后肠粘连的患者,该患者几年前因深部子宫腺肌症,做了子宫全切,术后因可疑肠粘连,反复腹胀腹痛近2年,其后到处求诊。经西医肠营养、益生菌、促动力等保守治疗后效果都不好,一月前在沪上某三甲医院普外科,诊断术后肠麻痹,结肠扩张,做了全结肠切除,术后腹胀腹痛症状仍旧存在。患者无奈,需求中医药治疗,经过一周治疗后,腹胀腹痛缓解百分之七十,夜间可以正常入睡。之前,还遇到过一例剖腹产羊水破裂的患者,引起腹腔广泛粘连,剖腹产术后因粘连性肠梗阻,接连开了2次肠粘连松解手术,术后仍剧烈腹胀腹痛,粘连引起不完全性肠梗阻,外科无法再介入,只好转投中医,治疗半年余腹痛完全好转,已有3年多,未再发作。肠粘连的治疗理念——预防策略前移对于肠粘连的治疗,普外科医生的思路大多数是:手术分解粘连+防粘连材料冲洗。但是,理论上每次手术都会导致新的粘连。关于肠粘连的治疗,我觉得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把治疗理念前移。重视盆底系膜重建腹部手术的微创化对于预防粘连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点已成共识,但是,很多医生做完乙状结肠癌或者直肠癌手术后,盆底系膜不关闭,这样的后果是,部分小肠会因为重力缘故掉至盆腔,引起不必要的粘连。外科医生的手要温柔手术当中,不要过度的去分离,适当即可。腹腔镜胆囊结石手术虽然简单,但是如果胆囊给弄破了,泥沙样结石和污染的胆汁,也会为粘连埋下隐患。有时候,同步肠排列也是给患者的最好选择如果患者已经多次腹部手术了,粘连比较重了,那么接手的医生,不妨考虑一下,同时给患者做个肠排列,提前把粘连性梗阻的危险因素扫除一部分。肠粘连的治疗理念——中西医序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首先手术肠粘连的治疗,手术指征要把握好,有完全性梗阻,肯定要手术干预,除了分离粘连,肠排列也推荐同步做掉。不全性肠梗阻和腹腔粘连束带都不是手术的绝对指征,不推荐早期手术介入。中医药治疗术后早期介入无论是做的是哪种粘连松解手术,术后中医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腹胀腹痛等症状,促进肠道稳步蠕动,减少患者的再次手术的概率。至于以后再出现梗阻,可以再手术。提倡腹腔镜粘连松解,虽然技术要求高,但是创伤相对较小。期待中西医合作,解决患者病痛肠粘连可以说是普外科(腹部外科)医生最头疼的疾病之一,不是单纯手术可以彻底解决的,相信年资高的医生都有同感。中医药治疗确实有效,虽然目前还缺乏高质量的证据。期待同行可以合作,一起努力,攻克难题,造福患者。【专家门诊】周四下午,龙华医院上南院区(浦东新区上南路1000号),专家门诊1号诊室。周五下午。龙华医院总院(徐汇区宛平南路725号),5号楼4楼30诊室。【线上预约】龙华医院服务号(wx);好大夫在线。
1、疝修补补片为医保项目。2、不同的人对局麻药物的反应不一,不排除麻醉效果欠佳的情况。3、术前无需禁食、禁水,可正常饮食。4、如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手术当天早晨药物正常服用。5、如有服用阿司匹林、波立维等抗血小板药物,需专科医师评估后停药一周。6、手术中有牵拉、酸胀等感觉属于正常,并非麻醉药未起效,不要紧张。1、局麻手术结束后即可正常饮食。2、理论上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但是我们仍建议您平卧3~4个小时,以免切口裂开、出血。3、请务必配合伤口局部沙袋加压、阴囊托起,持续24小时为佳(日间手术除外)。4、术后如有轻度疼痛,属正常情况,如不能耐受,可告知医生,给予临时药物镇痛。5、术后多活动下肢,并配合气压治疗,等物理治疗防止静脉血栓(日间手术除外)。6、如术前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术后恢复使用药物时间,请咨询手术医生。7、术后三天内,如体温在38.2℃以下,不必紧张,可无需处理。8、切口为皮内缝合,无需拆线,术后10天内伤口保持清洁干燥。9、术后门诊随访,挂外科号,开换药单,换药2~3次即可。10、术后要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便秘、排尿困难,避免咳嗽,杜绝搬运重物等增加腹腔压力的情形。专家门诊:周四下午,龙华医院(徐汇院区)龙华分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路1000号,地铁7/8号线,耀华路地铁站龙华总院: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725号,地铁4/7号线,东安路地铁站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近百年来,围绕阑尾炎的治疗经历了:“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演变,目前正处于第三个阶段,急性阑尾炎的非手术治疗被重新重视起来。本文就急性阑尾炎的保守治疗做一简单科普。5阑尾炎确诊后,进一步的处理方法取决于以下因素:阑尾是否完整、是否有穿孔(晚期阑尾炎),阑尾及周围组织是否已形成包块(蜂窝织炎)或脓肿。对于有阑尾穿孔风险的患者,急诊阑尾切除术仍然是首要选择。有阑尾包块形成或蜂窝织炎,一般状况良好的患者,初始则可采取非手术治疗。早期的急性阑尾炎,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的理念正在逐步普及。抗感染治疗几乎是所有类型的急性阑尾炎的必备治疗项目。尤其是单纯性急性阑尾炎,或者腹痛发作时间超过72小时,伴有阑尾包块形成的患者,手术一般不作为首选,此时,抗生素治疗可以达到治愈效果,但是,有研究表明,阑尾炎保守治疗后,再次发作阑尾炎时,穿孔的概率会相对比较高,这可能与阑尾粪石嵌顿有关。急性阑尾炎属于中医外科的范畴,称为“肠痈”,自古以来,有很多名方治疗该病效果都很显著,如附子薏苡败酱散、金匮大黄牡丹汤等。中医药对单纯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阑尾包块形成的治疗效果确切。但是并不适用于阑尾穿孔的治疗。急性阑尾炎发作的最直接原因就是阑尾开口处附近被堵塞,或者阑尾腔内化脓。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和新设备的研发,已经可以通过肠镜,对化脓的阑尾进行脓液内引流,或者清除阑尾开口或远端的堵塞物,阑尾通畅后,炎症自然也就消除了。从而保留和恢复了阑尾的正常功能。目前该技术可用于除阑尾穿孔及坏疽以外的其他类型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尤其是单纯性阑尾炎和化脓性阑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