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患者需要静养,所谓的静养并不是禁止一切活动!而是禁止“突发”以及“暴力”活动,而适当锻炼还是对心脏有好处的。 锻炼时我们要注意,首先从小量活动开始。如患者开始只是在家人或医护人员陪同和监护下做些室内活动,能耐受后再移至室外,漫步的距离逐渐递增,并适当地逐渐做一些四肢及关节的活动。活动时间不宜过长。 其次。就是运动时间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每天参加运动两次,一次20~30分钟,宜在饭后2~3小时或饭前1小时进行。天气炎热时,可选在早晨或晚间进行。冬天宜在有太阳时进行,总之应选择不太寒冷或不太热的温度下运动。 严格禁止暴发性的运动或活动;如突然跳跃、转体、提重物、抱小孩、启酒瓶盖、抱东西等。 还要随时注意运动或活动时对症状的监测;运动中若出现过度疲劳、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头痛、恶心、面色苍白等症状时,说明心脏无法承受此运动量,应立即停止,并要充分休息,观察症状是否缓解,若不能缓解则应进行治疗。 最后就是运动后的观察;通过适量的运动或活动,患者心情舒畅,感到精力较前充沛,夜间睡眠好,无其他不适症状,说明运动量适度;若出现不适症状或睡眠差,说明运动或活动量大,需要减少或调整。 何种形式运动,运动量大小,要在日常生活中自我感知。不能“逞强”,当然也不必向疾病“示弱”,好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患者康复。
运动保持优美体态、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化,但是并不适合所有人,特别是心血管疾病的人“有些时候”;许多研究资料表明,运动对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有益的事情,适宜的运动锻炼既可安定患者的情绪,又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排血量,降低血脂,是心血管疾病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但不是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都可以进行运动锻炼。病情较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参加运动锻炼,则是弊大于利。因为任何运动均会引起心跳加快,促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其结果可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不宜参加体育锻炼:1、在安静状态下常有心绞痛发作。2、静息状态下血压较高,收缩压>26.7千帕。3、有轻微活动就感到心悸气短、喘息或尿少、水肿等心功能不全等症状者。4、经医生检查患者存在主动脉瓣中、重度狭窄。5、有严重心律失常,如频发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或严重的室性心动过缓,或有房室传导阻滞,且经药物治疗不能控制者。6、心肌梗死合并心包炎、心肌炎者。7、静息状态下的心电图ST段下移超过3毫米。8、合并有糖尿病,经治疗没有得到满意控制者。9、合并有其他急性病,出现高热等。10、安静时心率>120次/分钟者。出现上述情况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积极查找发病原因,配合医生治疗,待病情好转后,方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恢复运动。
心律失常患者是否可以参加运动及适合什么样的运动是由患者的心脏代偿功能来决定的。应动静结合。适度的体育锻炼能帮助神经和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对心脏有加快心率、加强传导的作用,并能促使心肌的侧支循环增加,改善心肌供血。参加适当的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对心律失常是有益的。但较重的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性期前收缩、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心律失常,则要卧床治疗,严禁活动。一般来说,患有心律失常的心脏病患者适合做的运动有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保健操等。运动中应保证自我感觉良好,不伴有胸闷、胸痛、心慌、气短和咳嗽、疲劳等,若有上述不适出现,则应立即停止运动。不适合做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时心脏负担会大大加重,致使有病的心脏不能承受,加重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甚至会引起脑血管病变或突然死亡。
在疾病出现时,运动不再适合每个人!冠心病患者日常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但是一旦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停止运动,卧床静养。 首先是在安静情况下常有心绞痛发作者,各类冠心病经治疗不能控制者。 还有轻微活动即感到心悸、气短、喘息或伴有心功能不全者。 经常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经药物治疗不能控制者。 心脏病患者急性感染期患者。 日常伴有严重的高血压病。 心肌梗死合并心包炎、心肌炎者。 三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达80%~90%者。 合并糖尿病,治疗后病情未控制者。 有明显的心肌缺血表现以及合并血栓性静脉炎,或近期有栓塞病史者。
宝宝被确诊为先心病,治疗的方式当然是选择“微创”治疗,于是多数宝妈都会选择介入治疗。那么你了解先心病介入吗?什么是先心病的介入治疗?一般通过穿刺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或股静脉,插入特制的导管,将特制的封堵器经此途径送入达到需要治疗的病变部位,将封堵器释放并固定在病变部位,以达到治愈的目的。先心病介入封堵治疗的出现,使先心病的治疗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目前已成为大多数先心病的首选治疗方案。所有先心病都能做介入治疗吗?目前常见能做介入治疗的先心病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等。另外一些少见的先心病如瓦氏窦瘤破裂、冠状动脉瘘等也可以做介入治疗。
呼吸影响心脏,而运动必定会引起呼吸异常。心脏病患者除了运动时不能“屏气”以外,还需要注意些什么? 适当的体育疗法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促进心肌炎患者康复。轻型心肌炎患者,在退热、心率和心律恢复正常以及心脏功能改善后,可参加10~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步行。 步行时应掌握适宜的强度,可根据身体情况规定一定步行速度和距离。 锻炼3个月后,如果步行时的心率能达到本人最大心率的65%时,则还可以参加一些其他自己感兴趣的缓和的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但是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运动前应做5~10分钟的准备活动,以预防因突然用力活动对心脏的应激作用。 运动后还应有5~10分钟的整理运动,以避免因突然停止运动可能引起的头晕虚脱症状。 此外,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四肢肌肉力量的锻炼,做短时间和轮流交替的体操、哑铃、拉力器等,不过要避免做屏气动作。 大约半年后,还可在耐力、力量、速度逐渐增加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有氧运动专项训练,如距离长的长跑等。但不能进行大强度的训练和比赛,也不宜进行力量型的举重、摔跤等,以防止因身体过劳而引起病情复发。
很多心绞痛患者需要锻炼,但是因为疾病的一些禁忌,所以不得不放弃自己喜欢的运动。其实心绞痛患者也是可以运动的,并且心绞痛患者锻炼身体还有控制和缓解疾病的效果。但是心绞痛患者是不能紧张的,稍微紧张就会引起疾病加重,所以心绞痛患者锻炼的时候必须要注意一些事项。那么心绞痛患者到底该怎么锻炼呢?首先;根据心力衰竭程度安排:良好的或比较好的心脏功能是运动训练的先决条件,严重心功能不全或晚期心力衰竭患者不应进行运动训练,以防导致心力衰竭加重。但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小量的床上或床边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以达到生活能基本自理的目的,这样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次;掌握最大运动耐量:运动训练前最好在医生监护下做平板或踏车运动试验,以此来判断患者最大运动耐量。最大运动耐量的标准通常以心率来表现。在做运动训练时的最大心率应低于运动试验时测得的达到最大运动耐量时的心率,决不能超越这个界限。然后;选择适宜的锻炼方式:提倡进行持续的中度的肌肉活动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具体运动方式可根据个人爱好及病情来选择,运动应从小量开始,待身体适应后再逐渐加重。最后要遵循的原则:运动锻炼应循序渐进!每次运动训练时都应有三个步骤,即:5~10分钟屈伸关节,逐渐增加运动量的“预热”过程;20~30分钟的运动过程;5~10分钟逐渐减少运动量,并做一些整理动作至停止。这样的运动训练每周至少要有3次,若持续8周以上,就会使运动耐力明显增加,疲劳感消失,休息时心率和血压下降,心肌耗氧量下降,同时由于运动促使冠状动脉侧肢循环建立,心肌供血较之前增多,使得心肌血氧供需失衡这一矛盾得到缓解。最后提醒您:心绞痛患者锻炼的时候要记得先放松好自己的心情,锻炼必须要小幅度,不能大幅度也不能剧烈运动。
先心病之一的肺动脉高压是可以治疗的,它多是由于异常分流造成肺循环血流量增多引起的。那么,为什么有的医生说可以根治,有的却不能呢?最初肺动脉高压是可逆的,可以通过手术关闭异常分流而恢复正常;而长期的异常分流不做手术,肺动脉高压就会慢慢导致肺血管本身发生器质性病变,肺动脉高压就变得不可逆转。一般此时即使手术关闭异常分流,肺动脉高压也不会降低,反而会因肺动脉高压造成心排出量减少、低血压、右心衰竭等严重的情况,加速患者的死亡。一般先心病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术前需要做心导管检查,测量肺血管阻力,以判断肺动脉高压是否可逆转。不能逆转的肺动脉高压目前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安立生坦等,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地那非、他达那非等,前列环素类似物万他维(伊洛前列素)、依前列醇等,也有不错的疗效。因此,先心病的肺动脉高压是否可以根治,取决于治疗的时机,发现疾病积极治疗,拖延治疗时机会导致不必要的麻烦。
砌墙堵漏是泥瓦匠人的技术,先心病的治疗中有这么一个词汇“封堵”,很形象的表达了先心病治疗的一个措施:介入治疗,那封堵器是什么?什么材料做的呢? 房缺封堵器 目前广泛使用的心脏封堵器是由超弹性记忆金属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内充填聚酯纤维等促凝物质,放置于心脏缺损部位的自膨胀性双盘式的装置,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性和生物相容性。 用于治疗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等,可以实现完全封闭心脏缺损部位。 房缺封堵器示意图 那么介入封堵术是一次性的根治手术吗? 介入封堵术是一次性的根治手术。封堵器放置后可即刻封堵,3个月后上皮细胞可以完全覆盖封堵器,达到永久治愈的目的。 你知道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首先;术后半年内避免蹦跳等剧烈活动。 其次;口服阿司匹林3~6个月或遵医嘱服药。 如出现病毒或细菌感染时,要服用抗病毒药物或抗菌素,以预防心内膜炎的发生。 最后需要定期来院复查。一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时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
先心病都需要做手术吗? 并非所有先心病都需要手术。先心病是否需要手术决定于畸形的严重程度,对心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损害以及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对于缺损口径小于3mm~5mm 的室缺或房缺,不会对患儿心脏功能及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可以不手术。但3mm以下的室缺,由于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风险比正常人要高数倍,因此仍建议患儿积极治疗。 另外由于孩子存在心脏杂音,对将来升学、就业、婚姻有一定影响,而目前手术又非常成熟,有些家长由于这些社会因素还是选择手术。 还有一些小的缺损,比如干下部位的室缺,由于靠近主动脉瓣,就是小于5mm,也需要积极手术治疗。 对于缺损口径大于5mm的患儿,建议行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 那么宝宝妈妈会问:先心病患者手术矫治后跟正常人一样吗? 一般来说,在幼年期进行了正规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能和正常儿童一样生长发育。 这也要分两种情况; 出现心功能衰竭以前治疗的青少年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寿命和同年龄组正常人相似。 出现心功能衰竭以后才进行治疗的病人,寿命就明显短于同年龄组正常人。 出现心功能衰竭以前治疗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寿命略短于同年龄组正常人,出现心功能衰竭后治疗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治疗效果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