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名称很多,如“中风”、“脑血管意外”、“脑血管病”。患者糊涂了,我究竟患的是什么病呢?其实,都是一个病。“中风”为中医病名,多指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之特点的疾病。由于这类病的发生是脑血管出了毛病,发病突然、难以预料,因此又叫“脑血管意外”。医学上统称为“脑血管病”。脑卒中通常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脑卒中可防可治,在3-4.5小时内,排除禁忌症后尽早进行静脉溶栓治疗,部分适合进行血管内取栓的患者治疗时间窗可延长至6-24小时。但在我国只有不到2%的患者能够及时到达医院并接受溶栓治疗。希望大家在了解了这些科普知识后,能信任医生的专业能力、积极配合,极大的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焦虑症又称焦虑障碍,是以持续性紧张或发作性惊恐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精神心理障碍,表现为持续感到焦虑,程度和持续时间超出正常反应,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焦虑障碍是精神障碍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约33.7%的人曾在其一生中被焦虑障碍症状困扰。根据《焦虑障碍防治指南》的数据,我国焦虑障碍的患病率约为5.63%。 ???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同等重要。心理治疗帮助来访者找到心理问题的根源。通过心理治疗可帮助患者认识并矫正自身的错误信念、缓解情感压力,达到减轻症状、改善患者应对能力,最终降低疾病复发率的目的。 案例分享 ???小玉是一位29岁的未婚女性,初次来到心理门诊时,她显得神情憔悴,头发也有些凌乱。 ???她告诉我,已有半年没有睡好觉了,脑子里整天充满各种担忧,对未来多思多虑、惴惴不安,并且时常感到头痛、心慌、气急,在和陌生人交谈时更为明显,双手细微颤抖、出汗、坐立不安、注意力很难集中,她为此感到十分痛苦。 诊疗过程 ??从小玉描述的情况来看,她处于持续、泛化的焦虑中已达半年,以恐慌、运动性紧张和自主神经活动亢进为主要表现,属于典型的“广泛性焦虑障碍”,这是焦虑症的一种类型。 ???刚开始,我给她进行了相关的心理测试,评估结果显示为“中度焦虑”。我告诉她,焦虑症是可以治疗的,主要治疗方式是药物和心理治疗。 ???于是,我和她约定,进行了周期性的心理治疗,但如果单一心理治疗效果不佳,必要时仍需药物治疗。 ???治疗开始后,我逐步了解到,小玉来自农村,大学毕业后来到重庆,已经6年了。半年前她再次失业,而这已经是她第5次失业了,几乎每次都是因为无法忍受工作压力而主动辞职的,然后就会处于负面情绪中。 ???最近半年,她很少出门,既害怕找工作,也怕见人。她不知如何面对以后的生活,也担心自己的经济状况能维持多久,更担心找不到男朋友而孤独终老。而这些想法在一定程度上,与她的成长经历有关。 ???据小玉介绍,她从小生活在一个被父母忽视的环境中,家中还有一个受宠的弟弟。一旦表现得不好,就要被父母责骂,让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但她又不敢反抗,只能默默地承受。 ???长大成人之后,当她面对工作中的压力,例如上司批评、同事开玩笑等情境,就会变得十分敏感,自我怀疑,再次体验到那些悲观、沮丧的负面情绪,并习惯性地产生“自己什么也做不好”“我永远都不如别人”“没有人会真的喜欢我”等念头。 ???小玉的想法中存在着大量的“负性自动思维”,而现实的困境又是强化这些想法的不利因素,于是我决定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来帮助她。 认知行为治疗的过程 ???在前两次的治疗中,小玉开始能够觉察到情绪变化,并学会给情绪命名,如悲伤、恐惧、焦虑等,不再像以前那样,陷于情绪的泥潭中无法自控。 ???之后的几次治疗中,小杨开始能够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并意识到,情绪背后的负性自动想法才是导致负面情绪的原因,而不是事件本身。 ???随后,我们一起运用“寻找证据”的方法,逐一检验这些想法的合理性。在思辨中,小玉逐步减少了对自己的负面评价,逐步修正了那些不良认知。 ???小玉很聪明,这些技巧都能很快学会,开始掌握对自己的歪曲认知进行分类,并进行认知修正。她还学会了通过肌肉渐进性放松和呼吸训练,来解决躯体上的反应。 ???再后来,我们的讨论内容很多都涉及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包括工作任务的完成、人际关系的处理等,也都获得了很好的改善,她的情绪和压力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最近的两次治疗中,我们讨论了童年经历对当下人生的影响,让小玉意识到内在力量的增长,对过去也不再那么痛苦执着,与自己的过去“和解”。 ???整个过程中,我肯定了她的进步,并鼓励她继续勇敢走下去,也帮她对未来做了一些规划和展望。 ???经过3个多月的治疗,小玉的情绪状态明显改观,3个目标基本实现,而那些让她紧张的躯体症状也基本随之消失了。 温馨提示:以上来访者的资料是通过来访者同意,背景资料有加工修改,请勿对号入座。 治疗感悟 ???对于焦虑障碍的治疗,心理治疗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方式。很多人的焦虑源自于童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矛盾冲突。成年后只要与此相关的事件、人和物都会引起不良的认知模式和情绪、行为的表达。 ??因此,找到心理冲突,选择合适的心理治疗方法进行干预,才能有效地解决患者的“苦痛”,让她与自己的过去“和解”,并用一种新的姿态面对未来。
简单来说,就是吃东西的时候要排除杂念、专心致志。学会了正念饮食法,你就能告别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东西不会再成为你逃避情绪的手段,而是一种真正的享受。 练习正念饮食法,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吃东西要细嚼慢咽 我们在吃东西的时候要细嚼慢咽,专注于食物的色香味。 比如,你吃草莓的时候, 你要当做自己从来没吃过草莓一样,认真地观察它的颜色和光泽;你还可以将鼻子凑近草莓,闻一闻它散发出的清香;吃的时候更是不要急于吞咽,而是要认真地咀嚼,感受它的味道。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一是能够充分刺激味蕾,让你觉得草莓似乎比以前更好吃了。 二是帮助你控制自己的食量。 要知道,即便是再好吃的东西,味蕾也会逐渐习惯它的味道。当你放慢进食的速度时,你会发现,以前你一口气能吃一碗草莓。而现在你可能只吃几颗就腻了。 2 练习准确地察觉饥饿感和饱足感 如果你每次都是很饿的时候才吃东西,你就特别容易吃撑,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当你特别饿的时候,你就会狼吞虎咽。你可能很快就把肚子填饱了,但你的大脑要过20分钟才能感觉到饱。这20分钟内,你在饥饿感的驱使下,又吃了好几大碗,自然就会吃撑。 所以,只有准确地察觉饥饿感和饱足感,你才能控制住自己的食量。 可以在办公室或者家里放点零食,有点饿的时候吃一些;或者也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个闹钟,到点儿了就要去吃饭。 3 关注自己在吃东西时的情绪 每当你想要大吃一顿,或者你正在狼吞虎咽的时候,一定要停下来观察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情绪。 这种做法能够把你的注意力从食物上转移开,降低你的食欲。 等你的理智占据了上风,说不定你就不想再吃了。 学会了正念饮食法,你会发现,哪怕不用任何意识力,你对食物的依赖也会越来越弱,对身体的伤害也会减小,也会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
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一般都会怎么缓解? 很多人都用过一种简单粗暴的方法,那就是“吃点好的”。 工作压力大?来点甜食!失恋了?吃顿火锅! 似乎没有什么烦恼是一顿美食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当然不是。 吃东西的时候确实会很开心。但是,吃饱喝足后,我们不仅要再次面对那些烦心事,还要面对自己日益发胖的身材,这种双重打击无疑会让心情更糟糕。 那么,我们究竟该怎么处理负面情绪呢? 今天,何梅博士给大家介绍一个有效的情绪解决办法——正念饮食。 所谓「正念」,指的是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用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地看待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不强求结果、不评价对错。 学会了正念,你不仅能从暴饮暴食的坏习惯中解脱出来,更能成为情绪的主人。 你不会再动不动就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生气发火,也不会那么容易情绪失控,把事情搞砸。 什么是“情绪化饮食”呢? 其实很好判断,如果你吃东西不是因为饥饿,而是想要缓解自己糟糕的情绪,这就叫做“情绪化饮食”。 比如,你明明知道吃垃圾食品不健康还容易长胖,但由于晚上加班,你还是决定放纵一下,点一份炸鸡汉堡,就当是犒劳自己。 再比如,上班之前你跟老公吵了一架,你越来越烦躁。于是,尽管你不渴,但还是打开外卖软件点了一杯奶茶。 或者,你减肥进入了瓶颈期,不管怎么运动、节食都不掉秤,你心态崩了,一个没忍住就大吃了一顿,明明已经吃到撑但嘴巴就是停不下来.…….…….… 为什么我们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地吃东西呢? 原因很简单,过度的加班容易让你觉得压抑愤怒;跟老公吵架会让你伤心失望;减肥失败则会让你感觉无助、焦虑和委屈,这些负面情绪都会使人非常不舒服。 而美食,恰好是对抗负面情绪成本最低,而且唾手可得的工具。 我们在吃东西时,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做“多巴胺”的激素,它会让我们感觉心情变好了,暂时从烦恼中解放了出来。 但遗憾的是,我们都被多巴胺欺骗了。多巴胺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它最大的作用是让我们去追求快乐。 也就是说,你之所以会沉迷于吃东西,并不是因为吃饱喝足后的幸福和满足,而是把东西吃到嘴里那一刻的快感。渐渐地,你会越来越依赖这种快感,你会对美食上瘾、就像对烟酒、游戏上瘾一样。 最后,你每次心情不好都靠吃东西来解决,而且一次比一次吃得多,哪怕你一点儿都不饿。 自此,你就彻底掉进了“情绪化饮食”的陷阱里。
那么冠心病注意事项都有哪些呢? 首先,冠心病患者平时要注意少吃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蛋黄、鱼子、动物内脏等。冠心病患者应注意少吃肉,多吃鱼和豆制品,多吃蔬菜和水果。 其次,冠心病患者要注意节制饭量,控制体重,切忌暴饮暴食。因为暴饮暴食可使血脂、血粘度突然增高,并增加心脏负担,冠心病混着尤其注意晚饭不宜吃得过饱。 第三,冠心病患者应注意限制食盐的摄入,要保证每日以10克以下为宜。 第四,烟、酒有损健康。更不适合患有冠心病的病人。所以具有吸烟和饮酒 习惯的冠心病患者也要注意戒烟,戒酒。
有一句网络玩笑,叫做“闲得蛋疼” 但是也有一种“蛋疼”,可不是闲得!!! 这种蛋疼叫住“睾丸扭转”。 睾丸扭转,亦可称精索扭转,是指睾丸和精索发生沿纵轴的异常扭转,而导致阴囊急性严重疼痛,并且引起同侧睾丸急性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时可以导致睾丸缺血、梗死的病理情况。 睾丸扭转,最常发生于青少年(12-18岁),其次是婴幼儿期,青春期后发病率缓慢下降。据统计,25岁以下睾丸扭转的发病率为1/4000,其中85%发生在12-18岁。 睾丸扭转的表现 一、蛋蛋痛: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单侧睾丸剧烈疼痛,可向患者下腹部及腰部放射痛,站立可加剧,步态呈弯腰捧腹状,平卧时疼痛不减轻。常发生于剧烈运动后、夜间睡眠或刚起床时。 二、肿胀:可出现患侧睾丸、附睾肿大,及阴囊皮肤肿胀和发红。 出现了蛋疼如何处理 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主要靠体格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 目前,针对睾丸扭转应用最多、最具有诊断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是彩色多普勒超声。 治疗时机 有证据显示,当睾丸动脉完全闭塞2小时后,睾丸即开始出现梗死,6小时后,即发生不可逆的缺血、梗死,超过24小时即发生完全性梗死。 一般建议,睾丸扭转治疗的黄金时间为发病后4-8小时以内。当然,睾丸扭转后是否发生坏死不仅取决于扭转的发生时间,而且也在于睾丸扭转的程度。 因此,需要注意了!!! 一旦出现阴囊疼痛,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切勿延误治疗时机。 而对于小儿,家长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很有必要了解一下睾丸扭转这个疾病。并且要反复提醒孩子,如有不适,需及时告诉家长,如果在学校,则及时通知老师,并及时带来医院就诊。 如何治疗 原则上,应尽早解除睾丸血流梗阻,恢复睾丸的血液供应。 方法包括手法复位和阴囊切开探查行睾丸复位固定术。 需要注意的是,手法复位虽然具有迅速、简便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并且当睾丸扭转一定时间后经常伴发阴囊水肿、鞘膜积液等并发症,加之患者疼痛剧烈,难以配合,使得手法复位具体操作难度增大,而且,手法复位不能防止扭转的再次复发。 但在行阴囊探查术中发现睾丸坏死者,应予以行坏死睾丸切除。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知道了五轮具体指: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那么他们具体是什么呢? 1.肉轮指胞睑 包括解剖学之眼睑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睑板和睑结膜。胞睑在脏属脾,脾主肌肉,故称肉轮。因脾与胃相表里,所以,肉轮疾病常责于脾胃。 2.血轮指两眦 包括解剖学之眦部皮肤、结膜、血管及内眦的泪阜、半月皱襞和泪点。上、下眼睑鼻侧联合处交角钝圆,称大眦,又名内眦;颞侧联合处交角锐小,称小眦,又名锐眦或外眦。两眦在脏属心,心主血,故称血轮。因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血轮疾病常责之于心和小肠。 3.气轮指白睛 包括解剖学之球结膜和前部巩膜。白睛在脏属肺,肺主气,故称气轮。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气轮疾病常责之于肺和大肠。此外,白睛环绕黑睛周围,紧密相连,一旦发生病变,容易互相影响。 4.风轮指黑睛 发展到近代风轮主要指解剖学之角膜。黑睛在脏属肝,肝主风,故称风轮。因肝与胆相表里,所以,风轮疾病常责之于肝胆。此外,黑睛之后为黄仁,黑睛与黄仁之间充满神水,故瞳神位于黄仁中央,故当黑睛疾病之病邪深入时,容易影响黄仁、神水,并波及瞳神。 5.水轮指瞳神 狭义的瞳神专指解剖学之瞳孔;广义的瞳神不仅指瞳孔,还包括葡萄膜、视网膜、视神经以及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等。“水轮”一般多指广义的瞳神,是眼能明视万物的主要部分。五轮学说原主张瞳神在脏属肾,肾主水,故称水轮。因肾与膀胱相表里,所以水轮疾病常责之于肾和膀胱。但由于瞳神结构复杂,经古今不少医家的实践证明,其生理、病理不仅与肾和膀胱有关,与其他脏腑也有着同样重要的密切关系。
中医眼科学将眼局部由外至内分为胞睑、两眦、白睛、黑睛和瞳仁等5个部分,分别内应于脾、心、肺、肝、肾五脏,命名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总称“五轮”。 据考,“五轮”最初出现于晚唐时期的《刘皓眼论准的歌》。在我国现存医籍中,则以《太平圣惠方·眼论》的记载为早。至于将眼划分的各个部位名之为“轮”,《审视瑶函·五轮所属论》的解释是取“其像如车轮圆转运动”之意。 五轮学说源于《内经》。如《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颉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大体指出了眼的各个部分与脏腑的关系。后代医家在此论述的基础上发展处将眼局部划分为五轮,分属于五脏,借以说明眼的解剖与生理、病理,并用于指导临床病症论治的理论,即五轮学说。
中医学中三焦为孤府,主通行元气与运化水谷、疏通水道的功能,故上输入目之精气津液无不通过三焦。若三焦功能失常,致水谷精微之消化、吸收和输布、排泄紊乱或发生障碍,则可引起眼部病变。 此外,《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还指出:目内所含神水,是“由三焦而发源”。所以,三焦功能失常可致神水衰竭而发生目病。 到此为止,我们就全部了解了中医学中人体五脏六腑和眼睛的关系了,实际上,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各具特点,其密切程度虽不等同,但人体毕竟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临证时不可片面强调某些脏腑的作用,而从实际出发全面地进行观察和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1.肾精充足,目视精明 人体之精乃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素问·脉要精微论》谓:“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黑白,审长短;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说明眼之能视,有赖于充足的精气濡养。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眼的视觉是否正常,与肾所受藏脏腑的精气是否充足关系至为密切。 2.肾生脑髓,目系属脑 《内经》说:“肾生骨髓,脑为髓海,目系上属于脑。”脑和髓异名同类,都由肾所受藏之精化生,目系连属于脑,也就关系到肾。因此,肾精充沛,髓海丰满,则思维灵活,目光敏锐。若肾精亏虚,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目无所见。 《医林改错·脑髓说》则谓:“精汁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骨上行如脑,名曰脑髓。。。两目即脑汁所生,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于脑。”可见王氏已明确地将眼之视觉归结于肾精所生之脑,而且还通过肾阐明了眼与脑的关系。 3.肾主津液,上润目珠 《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灵枢·五癃津液别》篇又说:“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如津液在目化为泪,则为目外润泽之水;化为神水,则眼内充养之液。 总之,眼内外水液的分布和调节,与肾主水的功能有密切关系。 4.眼与膀胱的关系 肾与膀胱脏腑相结合,互为表里。在人体水液代谢的过程中,膀胱主要有贮藏津液,化气行水、排泄尿液的功能。膀胱的气化作用主要取决于肾气的盛衰。此外,膀胱属足太阳经,主一身之表易遭外邪侵袭,亦常引起眼病,故不可不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