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吸烟人群 1.主动吸烟人群 烟草烟雾肺癌发生的是主要因素,其中约50种化合物可以增加分子水平致癌性突变风险,在有家族史的人群中尤其明显。与不吸烟者比较,吸烟者发生肺癌相对风险接近20倍,停止吸烟降低肺癌风险,与从不吸烟者相比,即使戒烟了也有较高的肺癌发生风险。在NCCN肺癌筛查规则中,伴吸烟史30包年或更多的人群(年龄55-74岁)被选作肺癌最高危人群,并根据入选NSLT的标准被推荐进行筛查(1级)。吸烟史的包/年定义为每天吸烟的包数乘于吸烟的年数。停止吸烟少于15年的有吸烟史30包年的人群,仍然属于最高风险组。 2.二手烟暴露人群 暴露于二手烟部分地增加了非吸烟者的肺癌风险。然而,NCCN专家组并不认为二手烟是独立的风险因子,因为其相关性既弱又不定。故此在NCCN指南中,二手烟并不使暴露人群具有足够大的、需考虑肺癌筛查的风险。 (二)职业暴露人群 大约150种因子被分类为已知的或可能的人类致癌物(IARC 2002)。8种因子经鉴定为特别针对肺的致癌物即砷、铬、石棉、镍、镉、铍、二氧化硅和柴油烟雾。这些因子以其推测的风险顺序列出。在美国,对这些因子的已知职业的暴露人群,经计算后引起肺癌的平均相对风险为1.59.对暴露于这些致癌物者,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有更大的肺癌风险。 (三)居所氡暴露人群 氡(铀-238和镭-226的气态衰减物)与肺癌的发生有关。家中居室氡气浓度和发展为肺癌呈线性关系。对于暴露于氡气者,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肺癌风险更大。家中居室氡气主要来源于:1.从房基土壤中析出的氡;2.从建筑材料中析出的氡,1982年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报告中指出,建筑材料是室内氡的最主要来源。如花岗岩、砖沙、水泥及石膏之类,特别是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天然石材,易释放出氡;3.另外还有从户外空气中进入室内的氡,以及从供水及用于取暖和厨房设备的天然气中释放出的氡。 (四)有癌症病史的人群 有证据表明,在肺癌、淋巴癌、头颈部癌、或吸烟相关的癌症(如食管癌)的生存者中,发生新原发癌的风险增加。在生存的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发生了新原发癌(主要是NSCLC)的风险增加3倍。证据显示,首发吸烟相关肺癌的成功治疗(如已治愈)患者和停止吸烟的患者,以后的吸烟相关癌症风险比继续吸烟者有降低。 (五)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 数个研究提示兄弟姐妹/父母或(其他)一个一级亲属患肺癌的人群,相对风险为1.8(95%CI,1.6-2.0)。对多个家庭成员患病或于年轻时诊断癌症的人群,其风险更大。在典型的家族癌易感性综合征[如视网膜母细胞癌、李弗劳明综合征(p53基因有突变)]患者,其吸烟患者的肺癌风险实质上(substantially)是增加的。 (六)肺部慢性疾病人群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史与肺癌风险相关,这种相关性很大部分是由于吸烟;也有部分原因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家族史与肺癌风险的增加有关。2.肺纤维化 弥漫性肺纤维化患者,即使考虑年龄、性别和吸烟史后,似乎仍处于较高的肺癌风险(RR=8.25,95%CI,4.7-11.48)。在有石棉暴露史的患者中,那些发生间质纤维化者,比之没有纤维化者,处于较高的发生肺癌风险。
1、心态:经过外科手术等治疗措施,肺癌是完全有可能治愈的,因此您对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期间的副反应要有正确的认识,务必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疾病。只有调整心态,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才能调动身体内部的抗病机制,消极悲观对康复是非常不利的。 2、饮食:维持正常饮食,不要忌口,各种食物只要是清淡、新鲜、富于营养、易于消化的都可以吃,不吃或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禁烟酒。 3、保养:您要重视呼吸道的保养,注意气候冷暖变化,尽量避免感冒,如果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应及时就医用药,彻底治疗,以免发生肺炎。不要在空气污浊的场所停留,避免吸入二手烟。 4、不适:如果您还有一些刺激性咳嗽,您不必紧张,因为肺切除后,支气管残端在愈合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咳嗽,您要注意有痰一定要及时咳出来。如果痰较为粘稠,您可以服用一些祛痰药物如沐舒坦等;如果咳嗽较为严重影响您休息,您可以服用一些镇咳药物如复方甘草合剂、联邦止咳露等。如果您感觉手术伤口有针刺样疼痛和麻木感,与手术时切断了胸壁的神经有关,你要耐心,数月后,这种不适感才会慢慢消退。 5、随访:您应坚持长期定期随访,这是非常重要的。术后两年内每三月复查一次,之后每半年复查一次,至第五年后可延长至每年复查一次。医生会给您复查胸片、胸部CT、腹部B超等,根据需要还可能行全身骨扫描、颅脑磁共振等其它检查。如果您还有任何其它问题,随时欢迎您来咨询。 6、化疗:如果您需要接受术后化疗,一般于术后3~4周开始。化疗副反应因人而异,并不如您想象中那么可怕,您不必过分担心。化疗前半小时可注射止吐药物如枢丹、欧贝等减少胃肠道反应。化疗每3周重复1次,视情况可能需要2-6次甚至更多。每次化疗前应验血查白细胞和肝、肾功能,若白细胞
骨是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尤其是小细胞肺癌和分化差的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率在30%左右。多发生在中轴骨,主要是脊椎骨、肋骨和骨盆骨,四肢较为少见。骨转移早期无任何临床症状,晚期出现疼痛。从产生骨转移到产生临床疼痛,往往需要1年以上时间。所以肺癌病人不可因无疼痛症状而排除骨转移,拒绝临床检查。癌性骨痛的特点是位置固定、疼痛逐渐加重,夜间较白天明显;胸椎转移会产生束带样疼痛;腰椎转移常发生沿下肢外侧向足外侧的放射性疼痛,随咳嗽、排便等症状加重。类似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的坐骨神经痛,应警惕。 由于肺癌骨转移多以溶骨为主,所以有时会出现病理性骨折和高钙血症,临床最常用的检查为同位素骨扫描,可以迅速显示全身骨转移情况,敏感性高,但其特异性较低;MRI和CT能显示骨转移局部情况,故特异性及局部定位较骨扫描为佳,特别是局部MRI较CT更有优越性,X线片敏感性较低,溶骨性病灶大于1CM时才有显示。但由于其对扁骨(如颅骨、肋骨、骨盆)仍有其优势,且价格低廉,故对这些部位的X线片仍为常用的检查手段。 骨转移的治疗根据转移部位和转移灶的多少而采取的治疗方案不同,总体原则是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择期对局部病灶行姑息放射治疗。对难以控制的多发性骨转移,可以考虑同位素药物姑息止痛治疗以及抑制骨溶解的磷酸盐类药物(如唑来膦酸)或根据疼痛程度使用不同止痛药物治疗,以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根据肺癌细胞的形态,生物学行为(生长、侵犯及转移速度和范围)以及对化疗药物和放射治疗的敏感性,临床将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的主要亚型包括燕麦细胞型、中间细胞型及混合细胞型。而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亚型包括鳞癌、腺癌、肺泡癌、大细胞癌及混合细胞癌——腺鳞癌。 一般小细胞肺癌生长快,增长一倍的时间为21到30天,局部侵犯及远处转移发生早而广泛,一般对化疗及放疗敏感,临床近期疗效相对较好,但易复发和(或)转移。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公认小细胞肺癌(SCLC)为全身性疾病。故小细胞肺癌应以化疗为主多学科综合治疗,如术前或放疗前全身化疗(新辅助化疗),术后或放疗后化疗(辅助治疗),Ⅳ期以化疗为主,转移部位如脑及某些骨转移部位可行姑息性放疗等。
1.支气管镜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技术是诊断肺癌最常用的方法,包括支气管镜直视下刷检、活检、针吸以及支气管灌洗获取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上述几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检出率。 2.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和超声支气管镜引导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可以穿刺气管或支气管旁的淋巴结和肿块,有助于肺癌诊断和淋巴结分期。 3.经支气管肺活检术(TBLB)可在X线、CT、气道超声探头、虚拟支气管镜、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和细支气管镜引导下进行,适合诊断中外2/3的肺外周病变(PPL),在诊断PPL的同时检查了管腔内情况,是非外科诊断肺部结节的重要手段。 4.纵隔镜检查 作为确诊肺癌和评估淋巴结分期的有效方法,是目前临床评价肺癌纵癌淋巴结状态的金标准。 5.胸腔镜检查可以准确地进行肺癌诊断和分期,对于TBLB和经胸壁肺肿物穿刺针吸活检术(TTNA)等检查方法无法取得病理标本的早期肺癌,尤其是肺部微小结节病变行胸腔镜下病灶楔形切除,可达到明确诊断及治疗目的。对于中晚期肺癌,胸腔镜下可以行淋巴结、胸膜和心包的活检,胸水及心包积液的组织和细胞学检查,为制订全面治疗方案和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6.痰细胞学检查是目前诊断肺癌简单方便的无创伤性诊断方法之一。 7.病灶经皮穿刺活检 可在CT或超声引导下进行胸内肿块或淋巴结的穿刺。 8.浅表淋巴结及皮下转移结节活检术对于伴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及皮下转移结节者(切取或穿刺)。 9.体腔积液沉渣病理检查(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 10.胸膜活检术对于诊断不明的胸腔积液,胸膜活检可以提高阳性检出率。
肺癌遗传学的研究已经经历了近百年,但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证明肺癌有遗传性。如果家族中有癌症病人(包括肺癌),本人又为长期大量吸烟者,应提高警惕。人类基因组分析能否找出与肺癌发生有关的基因基础?在癌前阶段能否采取某些措施,如基因的调控以阻断肺癌的发生?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肺癌不会传染。肺癌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某些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使某些细胞发生癌变,这些癌变的细胞持续繁殖/增长,成为肿瘤。所以,肺癌不可能以任何形式从一个人传染到另一个人。
1.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 (1)刺激性干咳。(2)痰中带血或血痰。(3)胸痛。(4)发热。(5)气促。 当呼吸道症状超过2周,经对症治疗不能缓解,尤其是痰中带血,刺激性干咳,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要高度警惕肺癌存在的可能性。 2.肺癌侵及周围组织或转移可出现如下症状: (1)肿瘤侵犯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 (2)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出现面,颈部水肿等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表现。 (3)肿瘤侵犯胸膜引起胸膜腔积液,往往为血性;大量积液可以引起气促。 (4)肿瘤侵犯胸膜及胸壁,可以引起持续剧烈的胸痛。 (5)上叶尖部肺癌可侵入和压迫位于胸廓入口的器官组织,如第一肋骨、锁骨下动、静脉、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等,产生剧烈胸痛,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同侧上眼脸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表现。 (6)近期出现的头痛、恶心、眩晕或视物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应当考虑脑转移的可能。 (7)持续固定部位的骨痛、血浆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应考虑骨转移的可能。 (8)右上腹痛、肝肿大、碱性磷酸酶、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应考虑肝转移的可能。 (9)皮下转移时可在皮下触及结节。 (10)血行转移到其他器官可出现转移器官的相应症状。
在高危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有益于早期发现早期肺癌,提高治愈率。低剂量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发现早期肺癌的敏感度是常规胸片的4-10倍,可以早期检出早期周围型肺癌。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数据显示,LDCT年度筛查能发现85%的早期周围型肺癌,术后10年预期生存率达92%。美国全国肺癌筛查实验证明,LDCT筛查可减低20%的肺癌死亡率,是目前最有效的肺癌筛查工具。我国目前在少数地区开展的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试点技术指南中推荐采用LDCT对高危人群进行肺癌筛查。美国NCCN指南中提出的肺癌筛查风险评估因素包括吸烟史(现在与既往)、氡暴露史、职业史、患癌史、肺癌家族史、疾病史(慢阻肺或肺结核)、烟雾接触史(被动吸烟暴露)。风险状态分3组: (1)高危组:年龄55~74岁,吸烟史≥30包年,戒烟史
1、肺部慢性疾病:如肺结核、矽肺、尘肺等可与肺肿瘤并存。这类人群肺癌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此外肺支气管慢性炎症以及肺纤维疤痕病变,在愈合过程中可能引起鳞状上皮化生或增生,在此基础上,部分病例可发展为肺癌。 2、吸烟:我国的大量调查资料都说明肺肿瘤的病因与吸纸烟关系极为密切。肺癌发病率的增长与纸烟销售量呈平行关系。有吸烟习惯者肺肿瘤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吸烟量大者发病率更高,比不吸烟者高20倍。 3、人体内在因素:如家庭遗传,以及免疫机能降低,代谢活动、内分泌功能失调等也可能对肺癌的发病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4、职业因素:长期接触铀、镭等放射性物质及其衍化物、致肿瘤性碳氢化合物、砷、铬、镍、铜、锡、铁、煤焦油、沥青、石油、石棉、芥子气等物质,均可诱发肺癌,主要是鳞癌和未分化小细胞肿瘤。 5、大气污染:工业发达肺癌的发病率高,城市比农村高,厂矿区比居住区高,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业和交通发达地区,石油,煤经内燃机燃烧后和沥青公路尘埃产生的有害物质和污染大气有关。大气污染与吸纸烟对肺肿瘤的发病率可能相互促进,起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