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后形成的疾病,其一端通于肛管内的原发感染病灶—肛窦,即内口,另一端通到肛门周围皮肤,即外口,多由肛周脓肿破溃后形成,可不止一个,内、外口之间相通的管道称为瘘管,瘘管壁由脓腔纤维化后形成。也有仅具内口或外口者,即内盲瘘或外盲瘘。中医称为肛漏或痔瘘。 肛旁时流脓水甚至粪便、慢性迁延是其主要特征。本病较为常见,发病年龄以20~40岁为主,男多于女,婴幼儿发病者也不少见。[病因病理]西医认为,肛瘘多为肛周脓肿治疗失当或不及时发展而成,损伤、结核、肿瘤以及一些慢性疾病导致的免疫力低下等都可导致肛瘘的发生。感染:肛周感染导致脓肿发生后,虽经切开引流或自行破溃,脓汁流出,但感染的内口仍在,粪便、细菌、脓细胞等仍可进入,导致炎症反复发作,外口不能闭合,久之脓腔壁纤维化,形成瘘管;损伤:外伤、异物、粗暴检查等可损伤肛管直肠,伤口感染即可发病;结核:结核病常可并发结核性肛瘘,可能为结核杆菌进入肛窦或血行感染导致;免疫力低下:糖尿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因机体免疫力降低,可由血行感染引起肛瘘,小儿发病亦多因为免疫力低下所致;其他:溃疡性大肠炎、克隆病、直肠乙状结肠憩室炎、淋巴肉芽肿、放射菌病等也伴发肛瘘。中医认为,肛瘘的发生多因为外感风、热、燥、火、湿邪,饮食醇酒厚味、便秘、泄泻,或内伤肺脾,虚劳久嗽而发病。如《河间六书》指出“盖以风热不散,谷气流滋,传于下部,故令肛门肿满,结如梅李核,甚至乃变为瘘也”,《外科大成》有“脏毒.....因虚劳久嗽而得者,必肛门结肿为栗,破而成瘘”。 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或自行破溃后,之所以不能愈合,形成肛瘘的原因有以下两点:1.原发灶仍在:切开引流或自行破溃都没有解决内口即感染的肛窦,粪便、细菌、脓细胞等仍可进入并存留,导致炎症反复发生,外口不能愈合,脓腔壁纤维化形成瘘道。2.引流不畅:反复感染后脓腔壁纤维化,形成弯曲狭窄的管道,加之括约肌的收缩,致排脓不肠,瘘道难以愈合,或改道另行穿破皮肤,形成支道。[分类] 肛瘘的分类方法有多种,较为有意义的有以下几种: 按照1975年全国肛肠外科会议统一标准分类法,以外括约肌深部划线为标志,瘘管经过此线以上为高位,在此线以下为低位,可分为: 低位单纯性肛瘘:只有一个瘘管,并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下,内口在肛窦部位。低位复杂性肛瘘:瘘管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下,有两个以上外口,或两条以上管道,内口在肛窦部位。高位单纯性肛瘘:仅有一条瘘管,穿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内口位于肛窦部位。高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外口,或管道有分支窦道,其主管道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有一个或两个以上内口。按照病源可分为:化脓性肛瘘和结核性肛瘘。 肛瘘的发展规律:将肛门两侧的坐骨结节划一条横线,当瘘管外口在横线之前距离肛缘5cm以内,内口在齿线处与外口位置相对,其管道多为直行;如果外口在距离肛缘5cm以外,或外口在横线之后,内口多在后正中齿线处,其瘘管多为弯曲走行。[临床症状] 流脓:肛旁有一溃口,时流脓水是肛瘘的典型症状。流脓可时多时少,外口可时封时溃。过于疲劳时,脓水增多,严重者可有粪便流出。疼痛:肛瘘一般无明显疼痛,当外口封闭后,或脓水流出不畅时,瘘管内压力增大,可出现疼痛、坠胀感,多于脓水流出后迅速减轻或消失;也可因内口较大,粪便流入瘘道而疼痛,排便时尤其明显。瘙痒:因脓水不断刺激肛门周围皮肤所致,严重者可出现肛周湿疹。全身症状:高位肛瘘脓出不畅时,可有发热、发冷、食欲减退、便秘、小便黄赤或排出困难、脉滑数等表现。反复发作者可见贫血、消瘦,结核性肛瘘可有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表现。【诊断】 化脓性肛瘘的外口较小、凸起,脓水黄稠,急性期可见局部肿痛,高位肛瘘可伴全身症状。 结核性肛瘘的外口较大、凹陷,周围皮肤暗紫色,脓水稀薄,夹有败絮样组织,并可伴有结核病的全身表现。 低位肛瘘可在皮下触到硬条索状瘘道,高位或结核性肛瘘一般触及不到明显的条索状瘘道。 肛门指诊可在相应内口处触及凸起的小硬块,中央有凹陷及压痛。肛门镜检查可在齿线处见到感染的肛窦,可有脓性分泌物溢出,于外口注入美蓝后可帮助寻找内口。 探针由外口进入可探寻到瘘道及内口,但忌用强力,以免造成假道。病理诊断可明确瘘道的性质,有报道病史超过十年者,10%的瘘道可发生癌变。【鉴别诊断】1.化脓性汗腺炎:也称为大汗腺炎,多发于大汗腺的分布区,如会阴区、腹股沟、腋窝处,有多个溃口,瘘道走行于皮下,涉及范围广,不与直肠相通。2.骶尾部结核:发病缓慢,破溃后流清稀脓液,溃口凹陷,经久不收,可见食欲不振、低热、盗汗、咳嗽等结核病症状。X光片可见骶尾部骨质损害和结核病灶。【治疗措施】 肛瘘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药物为辅。1.药物治疗 多用于手术前后,以增强体质、减轻症状、控制炎症发展,促进创面愈合。化脓性肛瘘证候 脓水黄稠、味臭,时有时无,伴发热、发冷、食欲减退、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法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方药 二妙散、萆薢渗湿汤加减。结核性肛瘘证候 脓水稀薄,淋漓不断,伴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淡红,苔白腻,脉细数。治法 养阴清热,补肺健脾。方药 青蒿鳖甲汤加减。2.手术 可根治肛瘘,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内口、主管、支管,高位累及肛管直肠环的肛瘘要妥善处理,避免造成术后大便失禁。挂线疗法适应症 外口距离肛门5cm以内的低位单纯性肛瘘。禁忌症 1肛门周围有皮肤病者,2瘘管仍有酿脓现象者,3有严重的肺结核病、梅毒或极度虚弱者,4有恶性肿瘤者。操作方法 取左侧卧位,病侧在下,常规消毒,局部侵润麻醉,在探针尾部系一根橡皮筋,探针头探入外口、瘘道,另一只手的食指伸入入肛门内,配合探针找到内口,并经肛门拉出橡皮筋,切开瘘管内外口之间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拉紧橡皮筋,紧贴皮下切口用止血钳夹住,在其下方用十号丝线双重结扎,在结扎线外1.5cm处剪去多余的橡皮筋,松开止血钳,紫草油砂条或凡士林油纱条填塞伤口,纱布外固定。注意事项 1插入探针时不要用暴力,以免造成假道,2术后保持大便通畅,每日中药汤剂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换药,3橡皮筋一般7天左右可自行脱落,如10天以后不脱落,可以剪开,如橡皮筋较松,需要再紧线一次。切开疗法适应症 低位单纯性肛瘘和低位复杂性肛瘘。对高位肛瘘切开时,必须配合挂线疗法,以免造成肛门失禁。禁忌症:同挂线疗法操作方法:(1)取截石位或侧卧位,在腰俞麻醉或局部侵润麻醉下,常规消毒,铺无菌单(2)先在肛门内塞入一块盐水纱布,再用钝头针头注射器从瘘管外口注入1%亚甲兰或龙胆紫溶液,如纱布染有颜色,则可有助于寻找内口,也便于在手术时辨认瘘管走向(3)将有槽探针从瘘管外口轻轻插入,遇阻力时停止,然后沿探针方向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及瘘管外壁,使瘘管部分敞开(4)再将有槽探针插入瘘管的残余部分,逐步的用同样的方法切开探针的表面组织,直至整个瘘管完全切开为止(5)瘘管全部敞开后,用刮匙将瘘管壁上染有美兰的坏死组织和肉芽组织刮出(6)修剪创口两侧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形成一口宽底小的创面,使引流通畅,仔细止血,创面填塞紫草油砂条或黄连膏纱布条,外垫纱布,宽胶布压迫固定。手术时注意事项:(1)如瘘管在肛管直肠环下方通过,可以一次性全部切开瘘管。如瘘管通过肛管直肠环的上方,必须加用挂线疗法。即先切开外括约肌皮下部,浅环及其下方的瘘管,然后用橡皮筋由剩余的管道口通入,经内口引出,缚在肛管直肠环上,这样可避免因一次切断肛管直肠环,而造成肛门失禁。如肛管直肠环已纤维化者,也可一次全部切开无需挂线。(2)瘘管于外括约肌深浅两层之间通过者,该处肌肉未形成纤维化时,不能同时切断两处外括约肌,在切断括约肌时要与肌纤维呈直角不能斜角切断。(3)高位肛瘘通过肛尾韧带,可以做纵行切开,不能做横行切断肛尾韧带,以免造成肛门向前移位。注意事项:同切开疗法。1.保持肛门周围清洁,增加局部血液循环,防止感染扩散。每日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日2~3次及便后坐浴。 2.单纯肛瘘,复杂肛瘘需做切除手术或切开挂线治疗。手术后创口要敞开,创面以紫草油砂条或凡士林纱布填充,继续温水坐浴后换药。【预防与康复】 1.注意勤换内裤,保持肛门周围皮肤清洁。 2。肛周皮肤搔痒时要用温水清洗,切忌用手搔抓,以避免再次感染。
痔是中国医学最早记载的疾病之一。曾包括了大部分肛肠疾病,如文献记载的痔漏(肛瘘)、钩肠痔(肛裂)、息肉痔(直肠息肉)、锁肛痔(肛管直肠癌)等。目前医学上单指一种疾病,分内痔、外痔、混合痔。内痔是肛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的病理改变或异常移位。外痔是直肠下静脉属支在齿状线远侧表皮下静脉丛病理性扩张和血栓形成。混合痔是内痔通过丰富的静脉丛吻合和相应部位的外痔静脉丛相互融合。痔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民间有“十人九痔”之说。本病好发于20岁以上的成年人,儿童很少发病。【病因病机】西医1 痔是肛垫的病理性肥大,是由于多种原因致Treitz肌松弛、延长、断裂,使肛垫从原来固定在内括约肌的位置下移而形成的。2 肛管狭窄是痔发生的重要因素,肛管狭窄影响正常排便功能,腹内压增高,致肛垫充血肿大,发为痔病。中医1 饮食不节 过食辛辣、生冷、肥腻、炙煿之品。2 起居失宜 久坐久立或长期负重远行、或房事过度等。3 久泻久痢或长期便秘、妊娠分娩、腹部肿瘤等。以上诸因致湿热下注,风热肠燥,气虚下陷,经络阻隔,瘀血浊气聚而成形发为本症。【临床表现】便血 是内痔的主要症状。常为纸染或滴血、射血,血色鲜红,不与便混。长期便血可致贫血。脱出 是内痔二三期的临床表现。排便时脱出,便后可自纳为二期;排便时、或活动后、劳累、咳嗽后脱出,需用手推送还纳为三期。内痔脱出不能还纳,出现水肿、剧痛者为嵌顿痔。肛门潮湿、瘙痒、流粘液,常见于内痔反复脱出肛门括约肌松弛之后。肿痛 内痔肿痛常发生于嵌顿、感染、血栓形成之后。外痔炎症期或血栓形成时亦出现明显肿胀疼痛。【诊断要点】内痔的诊断一期内痔 便血,色鲜红,或无症状。肛门镜检查:齿线上方粘膜隆起,表面色淡红。二期内痔 便血,色鲜红,伴有肿物脱出肛外,便后可自行复位。肛门镜检查:齿线上方粘膜隆起,表面色暗红。三期内痔 排便或增加腹压时,肛内脱出肿物,不能自行复位,须休息后或手法复位,可发生嵌顿,伴剧痛,便血少见或无。肛门镜检查:齿线上方粘膜隆起,表面多有纤维化。外痔的诊断炎性外痔 肛缘皮肤损伤或感染,皮肤皱褶隆起有明显红肿热痛的炎性表现。血栓性外痔 肛缘皮下突发青紫色肿块,局部皮肤水肿,肿块初起尚软,剧痛,渐变硬,可活动,触痛明显。结缔组织性外痔 肛缘因慢性炎症刺激皮肤纤维化、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皮赘者。静脉曲张性外痔 排便或久蹲时,肛缘皮下有柔软青紫色团快隆起,可伴有坠胀感,团块按压后可消失。混合痔的诊断 系发生于同一方位齿线上下,形成一体的静脉曲张团块。有便血和肛周肿物,可有肛门坠胀、异物感或疼痛可伴有局部分泌物或瘙痒。【鉴别诊断】肛裂 肛裂也有便鲜血,外痔和肿痛,但出血量少,可见纵裂,排便时有剧痛,便后痛稍减复又剧烈疼痛,常持续数小时。直肠脱垂 脱出物为直肠粘膜或直肠全层,呈环状,有螺旋状皱折,淡红色,一般不出血。直肠息肉 儿童多见,息肉一般为单个,头圆有长蒂附着在直肠壁上。表面光滑,活动度好,易出血,可脱出肛外。肛乳头肥大 呈三角形或锥形,大的可呈乳头状,可脱出,表面色灰白,位于齿状线,不出血肛管直肠癌 常有排便不净感,便中混有脓血、粘液。指诊常触及硬性不规则肿物,质坚硬,活动差,触之指常染污血。【治疗措施】内痔1 内治 用于一、二期内痔,或嵌顿痔继发感染者,或年老体弱,或伴有其它急慢性疾患,暂不宜手术者。风热肠燥型证候 便血色鲜、滴血或喷血、溲赤便秘、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数。治法 凉血清热祛风。方药 凉血地黄汤加减。湿热下注型证候 胃纳呆、便秘溲赤、肛门潮湿、坠胀、便血色鲜、量较多、舌淡、苔黄腻、脉弦数。治法 清热利湿止血。方药 脏连丸加减。气滞血瘀型证候 肛区肿痛、坠胀、有肿物脱出、可有血栓形成、舌暗红、苔薄、脉弦。治法 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方药 脾虚气陷型证候 神疲乏力、纳呆、便溏、肛门松驰、肿物脱出不能自纳、便血色淡、舌淡体胖、苔薄白、脉沉细。治法 补中益气 固脱止血。方药 补中益气汤加减。2 外治 用于各期内痔或内痔嵌顿水肿者2.1 薰洗法 将药物按配伍组方煎汤薰洗坐浴,以发挥其清热利湿、祛风止痒、化瘀止痛之功。方用三草洗剂或硝黄洗剂;黄连解毒汤等。2.2 中药外涂法 将药物按配伍组方制成膏剂涂于肛门患处,发挥其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祛腐生肌作用。但要根据病症的不同选用对症的膏剂,如黄连膏、九华膏、肛泰膏等。2.3 塞药法 将成药栓剂纳入肛内,发挥其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之功。如化痔栓、肛泰栓、九华痔疮栓、马应龙痔疮栓、太宁栓等。2.4 西药 软膏类:如红霉素软膏、四环素软膏等,具有消炎抗菌作用。止血剂:如明胶海绵、凝血酶等。止痛剂:如复方鞣酸软膏,具消肿收敛止痛之功。酶制剂:如а-糜蛋白酶,可分解坏死组织,促进创面愈合。其他疗法枯痔疗法 分枯痔散疗法和枯痔钉疗法。前者是将枯痔散和灰皂散涂于脱垂的内痔核表面,利用药物的强腐蚀作用使痔核坏死枯脱,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因其毒副作用较大,目前已很少应用。枯痔钉疗法是将药物制成针状按一定顺序插于痔核上使痔核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纤维组织增生或干枯坏死,以达到治疗目的。因其毒副作用较大,目前临床亦较少使用。注射疗法 注射法是当前治疗内痔的常用方法之一。据药物作用机理不同分硬化萎缩注射法和坏死枯脱注射法两种。因后者术后常有出血、感染、坏死、瘢痕形成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目前临床较少使用。适应症 一、二、三期内痔,内痔兼有贫血者,混合痔的内痔部分。禁忌症 外痔、内痔伴有肛周急慢性炎症,腹泻,或伴严重血液病、心肝肺肾等脏器疾病、腹腔肿瘤的患者。,临产孕妇。常用药物 5%鱼肝油酸钠、4%~6%明矾液、5%-10%碳酸甘油、消痔灵等。方法 硬化萎缩注射法 病人取侧卧位,常规术区消毒,置肛镜,显露内痔区,碘伏消毒。以5ml注射器(5号针头)抽取5%石炭酸甘油或4%~6%明矾液在齿线上0.5ml的痔核上进针达粘膜下层,每个痔核注射0.3~0.5ml,一般每次注射3个痔核。术后控制大便24小时,当日宜卧床休息为主,视痔核硬化萎缩情况,间隔7日后可再次注射。注意事项 药液须注于粘膜下层,过浅易发生粘膜溃烂;过深会引起肌层硬化。消痔灵注射法 一般分4步法。第一步注射:内痔上区注射(即痔上动脉区)量约2~4ml。第二、三步注射:痔的粘膜下层和粘膜固有层注射。每个痔核药量约5ml。第四步注射:洞状静脉区注射,每个痔核药量约3ml。总量约30~50ml。注射要点 1 注射药液要上下参错,避免在同一平面上,否则易出现环状瘢痕,引起肠腔狭窄。2 药液分布要均匀,进针后可旋转针管,边退针边注射,注射完成后可轻轻按摩注射区。药液集中在一个部位易发生硬结和坏死。3 注射深浅要合适,过深穿入肌层或过浅注于粘膜表层,均易引起坏死或硬结。注意事项 1 注射区必须严格消毒,每次注射后都要进行该项操作。进针后勿多方乱刺,以免损伤血管,引起出血,致使痔核肿大,影响疗效。3 勿将药液注入外痔区,造成肛周水肿疼痛。4 注射时先注射小的痔核以免小的痔核被大的痔核遮盖,影响操作或造成遗漏。5 术后要使病人保持大便通畅,若便时内痔脱出,须及时还纳以免发生嵌顿水肿、疼痛。结扎疗法1 贯穿结扎法适应证 二、三期内痔。禁忌证 肛门周围有急慢性炎症者;伴有痢疾或腹泻性疾病者;伴有严重心、肺、肝肾、或血液病患者;临产孕妇。术前准备 常规灌肠、备皮,取左侧卧位或截石位,常规术区消毒,铺巾单。手术方法 行局麻或骶麻,消毒肛管及直肠下段,括肛显露内痔,以痔钳钳夹内痔核基底部,剪刀延痔下端齿线处剪一V形小口,绕钳8字缝扎内痔,残端切除将结扎的痔核送回肛内外敷黄连膏油砂或紫草油砂条,纱布外固定。注意事项 宜先扎小的痔核,后扎大的痔核;结扎痔核勿在同一平面上,以免术后肠腔狭窄;术后应控制大便24小时,若便后痔脱出,须及时还纳,以免发生嵌顿水肿疼痛。痔脱落一般需5~12天,此期间要减少活动,防便秘或腹泻,以防术后大出血。2 胶圈套扎法 适应症 二、三期内痔,混合痔的内痔部分。禁忌症 同贯穿疗法。手术方法套扎器套扎法 术前准备同贯穿缝扎法,一般局麻为主,置肛镜,常规痔区消毒,以套扎器套住内痔核根部,将胶圈套于痔核基底部,术后处理同贯穿结扎法。双钳套扎法 术前准备同贯穿缝扎法,局麻,显露内痔核,消毒肛管及痔区。以套有胶圈的痔钳夹住内痔基底部,用另一把弯钳夹起胶圈另一侧将胶圈拉长套于痔基底部,放松取出血管钳。术后处理同贯穿结扎法。【家庭护理】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勿久蹲努责,保持大便通畅。便干或便血者,可服用地榆槐角丸,麻仁润肠丸或用开塞露灌肠通便。痔病发作期可以硝黄洗剂局部薰洗(芒硝、大黄、黄柏、马齿笕各20g、明矾、五倍子各10g);有脱肛者应及时还纳。【预防与康复】注意调节饮食,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慎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便秘,蹲厕时间不要太长。避免久坐久立,可适当活动,不定时作提肛运动。外痔结缔组织外痔 较小无症状者勿须治疗。当外痔染毒,发炎时可选用薰洗法,药用苦参汤加减。对反复发炎或皮赘较大者可考虑手术切除。静脉曲张性外痔 轻者或有局部疼痛者,可选用中药苦参汤加减或黄连膏外敷。较重者可行静脉丛剥离切除术。手术方法 取侧卧位或截石位,常规术区消毒,铺巾单。行局麻,用组织钳提起外痔组织,延痔下缘剪一小口,呈放射状延伸至齿线,用剪刀钝锐交替分离皮下曲张的静脉丛,并切除,以凡士林砂条或紫草油砂条敷创面,纱布外固定,术毕。血栓性外痔 较小的血栓痔可用中药薰洗,外敷黄连膏或肛泰软膏,常可使肿物消退。较大的血栓,炎症水肿较局限者,行血栓外痔剥离切除术。手术方法术前准备同贯穿缝扎法,局麻后延痔两侧作放射状切口,剥离并切除血栓。修剪创缘皮瓣,使创面敞开或行间断缝合,用凡士林沙条或紫草油砂条覆盖,纱布外固定。每日外洗换药至痊愈。【预防与调护】同内痔。混合痔内治法 同内痔。手术疗法介绍:1 外剥内扎术 适应症 各种类型的混合痔。方法 取侧卧位或截石位,常规术区消毒,铺巾单。行局麻,消毒肛管,钳夹兵牵拉外痔显露内痔,另取钳钳夹内治基底部,于外痔基底部作V形或弧形切口,剥离皮下静脉丛(或剥切纤维组织外痔)至齿线上0.2~0.3cm,钳夹内痔基底部,丝线贯穿“8”字缝扎,残端部分切除,同法处理其它痔核。止血,创面外敷黄连膏油砂或紫草油砂条。术后控制大便24小时,每日早晚以三草洗剂或硝黄洗剂薰洗坐浴,常规中医清创化腐换药至痊愈。注意事项 剥切外痔时一定要延内外痔交界处分离,勿过多切除肛周皮肤组织,延长愈合时间。止血一定要彻底,若各痔间界限清楚,可用可吸收线缝合创口,注意勿留残腔。环痔剥切术要注意保留适当的粘膜和皮桥,以防止肛门狭窄。3 外剥内扎侧切术适应症 环状混合痔结扎点多,易出现狭窄者。术前准备及手术方法同外剥内扎术,仅在剥离结扎的同时,于3~5或5~7点位结扎的痔间切断部分内括约肌,术后可适当括肛,可防止出现痉挛性疼痛。注意事项 结扎的痔点间要高低交错,勿在同一平面上,以免术后出现疤痕狭窄。术后七天常规指诊检查,若肛管痉挛狭窄,则需隔日或每周两次括肛。 4 其他疗法 激光、冷冻、电凝、红外线、微波、高频电、PPH术等。
一例顽固性便秘患者,男性,现在70岁了,10余年前从外地来北京以后就出现了便秘,之前的情况我并不了解,从谈话中大概了解到因为便秘曾经到多家医院就诊,用药后便秘能改善,停药后仍然便秘,自己间断用药、网购保健品等排便,大便常呈颗粒状,排出困难,认为肠内毒素未排出可能会诱发其他疾病,给自己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4天前做了肠镜,发现了一个小息肉并切除了,发现结肠有黑变病,2天前做了胃镜,今天就出现了“便秘”,自觉有便意,但是排出困难,使用开塞露后排出稍干柱状粪便。专科检查:视诊:肛门外观无畸形;肛门指诊:肛门稍紧,肛管较正常然长,长约4cm;肛门镜检:痔疮充血明显稍肥大(痔疮未到手术程度)。病例分析:1、便秘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肠镜已经做完了,排除了肿瘤、占位、巨结肠等器质性便秘,可以考虑为功能性便秘;2、功能性便秘又分为慢传输性便秘与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目前是有便意,但是排出困难,患者既往大便也经常呈颗粒状,那么患者目前应该是混合型便秘,本次发病以出口梗阻型便秘为主。3、出口梗阻型便秘,本位患者本次大便虽稍干,但是属于正常范围的粪质,患者肛门稍紧,肛管稍长,又未达到肛门狭窄的程度,可以先行尝试保守治疗。4、肛门紧导致的排便不畅,保守治疗可以尝试扩肛,向患者交代了扩肛疗法。5、慢性便秘尽量不吃刺激性泻药,容易导致依赖和结肠黑变病,可以适当使用缓泻剂,饮食调理也很重要。
患者:你好,王大夫。我想问你;肛门湿疹怎样才能根治?用什么药好?局部封闭能不能根治?我今年6月开始发作到现在快半年了,这样算急性,亚性还是慢性?麻烦你了,谢谢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肛肠王振彪:抱歉,回复晚了.肛门湿疹是临床常见病,临床上以局部潮湿感,痒痛,皲裂等为主要症状,诱因多为饮食不节(嗜辛辣刺激性食物),久坐久立,继发于痔漏裂等肛周疾患.治疗上包括情志疗法,食疗,中药外洗坐浴,口服中西药物,肛内纳栓,外涂膏剂等,只要找准病因,是可以治愈的,请您到我们世纪坛医院中医肛肠科门诊来详细检查一下,再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好吗?患者:谢谢王大夫。我去医院检查过了,有混合痔。这混合痔是不是引起肛门湿疹的原因?用什么药可以根治?听说可以用局部封闭术和做手术来根治?这样会有副作用吗?麻烦你了。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肛肠王振彪:应该是诱因之一,症状轻的可以采取中药泡洗,肛内纳栓肛泰栓;普济栓;(早晨便后坐浴以后用),晚上睡前纳太宁栓,外涂冰黄肤乐膏。或艾洛松。口服消脱止或迈之灵或加用脱敏药物。忌口。连续用药。定期复查,根据疗效加减用药。效果不显著的话,就要手术治疗了。具体术式视检查结果而定。只要在正规医院找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治疗,应该会有好的效果。总之只要治疗方法得当,湿疹和痔疮都可以治愈的。
肛窦炎是指肛窦(肛隐窝)、肛瓣内发生的急慢性炎症,常并发肛乳头炎、肛乳头肥大。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病,可诱发多种肛肠疾病。如肛周脓肿、肛瘘、肛裂、直肠炎等。因此早期治疗肛窦炎及肛乳头炎症,对预防其它肛周疾病意义重大。【病因病机】西医 感染与损伤 因肛窦开口向上,易存留粪便和被干硬粪便划伤,久之肛窦引流不畅,细菌繁殖,引发肛窦发炎水肿。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有人研究发现性激素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肛腺的增生与萎缩,且性激素中雄激素的影响最大。男性及青壮年雄激素水平较高,故易发生肛周感染;老年人性激素水平下降,因此很少发生肛窦炎及肛周感染。中医 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醇酒厚味湿热内生,浊气下注肛肠;或因肠燥便秘,肛管局部破伤染毒致气血瘀滞,经脉阻隔而成。【临床表现】 肛窦炎及肛乳头炎初期自觉肛区不适,常有肛门坠胀、排便不畅感;发作期有肛门潮湿感,瘙痒感,常伴肛门烧灼感或刺痛。【诊断要点】1 发病时自觉肛门坠胀、瘙痒、疼痛感。2 肛门指诊肛管紧缩感,炎症区有明显压痛、硬结,肛乳头炎时可触及肿大、压痛明显的肛乳头。3 肛门镜下可见肛隐窝和肛乳头红肿,有脓性分泌物,乳头呈半球形或三角形或蚯蚓状,较大的乳头可脱出肛外。【鉴别诊断】肛裂 肛管可见纵形裂口,疼痛时间长、剧烈,有周期性。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位于齿线上直肠粘膜区,色红,易出血。【治疗措施】保守治疗中医内治法湿热型 证候 肛门潮湿、痒痛,坠胀疼痛,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 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方药 龙胆泻肝汤加减热毒型证候 肛内灼痛,烦热口渴,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方药 仙方活命饮或黄连解毒汤加减。湿浊型证候 肛门湿痒,糜烂,肛窦或乳头水肿色淡,纳呆,体倦,便溏,尿浊,色淡苔白腻,脉濡滑。治法 健脾利湿萆薤渗湿汤加减 虚火型证候 肛门不适隐痛,肛窦色淡,伴潮热盗汗,口干,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 养阴清热方药 增液汤加减。外治法1 中药薰洗坐浴 败酱草30g 车前草30g 黄柏20g 大黄15g 芒硝10g 马齿笕10g水煎至2000ml县先薰后坐浴10~20分钟,日二次。2 涂药法 黄连膏或肛泰膏或马应龙痔疮膏涂肛内。3 塞药法 可用肛泰栓或化痔栓或马迎龙痔疮栓等纳肛内。4 灌肠法 大黄15g 芒硝15g 黄连15g 马齿笕15g地榆15g水煎至100ml分两次灌肠。西医1 抗生素 首选甲硝唑,次选庆大,氟哌酸等。口服或经肛门给药。2 肛门栓剂 消炎痛栓或洗必泰栓纳肛。手术治疗1 切开引流术适应症 单纯肛窦炎久治不愈者。操作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或截石位,常规消毒,局部麻醉,显露病变肛窦,探针探入,沿探针切开肛窦,修剪创口使引流通畅 ,检查无活动性出血,以黄连膏油砂条或紫草油砂条压迫术区创面,术后每天中药坐浴,换药至痊愈。2 切除术 适应症 适用于有隐形瘘管或已成脓者,或伴有肛乳头肥大者。操作方法 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局麻,显露病区肛窦及乳头。分离肛窦至乳头根部钳夹结扎后切除。创口用药及术后处置同上。【家庭护理】1 保持大便通畅,勿久蹲努责,加重局部坠胀等症状。2 选用中药三草洗剂(败酱草、马鞭草、车前草各30g黄柏、双花、元胡各15g朴硝、明矾各10g)薰洗坐浴日二次或1︰5000高锰酸钾薰浴。【预防与康复】1 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勿久坐久立,每日做提肛动作数十次。2 保持大便通畅,积极治疗腹泻等肠道炎症性疾病。3 慎食辛辣、海鲜鱼虾等刺激性食物。4 保持肛周局部清洁,坚持便后及睡前温水坐浴。
肛门周围湿疹是一种发于肛周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为“湿疮”“血风疮”“浸淫疮”等。本病多局限于肛门及其周围皮肤,严重者可泛发于臀部、会阴、阴囊等处。本病男女老幼皆可发病,以先天禀赋不耐者居多,无明显季节性,冬季常复发。根据病程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病因病机】【西医】 湿疹病因较复杂,目前公认为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皮肤病 。 1 体质与遗传因素,可见于过敏体质的病人,可并发哮喘、鼻炎等过敏性疾病。 2 精神及神经因素,常见于高度紧张、疲劳、忧思惊恐、失眠等之后。 3 消化系统功能失调,致异体蛋白或过敏源侵入体内发病。 4 内分泌失调,妇女月经失调或患糖尿病后肌体抵抗力下降诱发湿疹。 5 接触某些食物、花粉、化妆品、洗涤用品、染料、冷热光等。 6 继发于脱肛、痔疮、肛瘘等肛周疾病的刺激。【中医】 多因素体虚弱,禀赋不耐,饮食失调,脾失健运,湿热内生;或感受风、湿、热、虫毒之邪;或血虚生风,化燥伤阴,肌肤失养所致。急性者常以湿热为主;亚急性者多与脾虚湿恋有关;慢性者多因久病耗伤阴血,血虚风燥,常表现为肌肤甲错。《医宗金鉴.。血风疮》言:“此证由肝、脾二经湿热,外受风邪,袭于皮肤,郁于肺经,致遍身生疮。形如粟米,瘙痒无度,抓破时,津脂水浸淫成片,令人烦躁、口渴、瘙痒,日轻夜甚。”指出了本病的发生与心、肺、肝、脾四经病便有密切关系。【临床症状】 瘙痒 为湿疹的主症。 肛门潮湿 湿疹可使肛周渗出液增多,常污染内裤。 疼痛 常与瘙痒兼见,多发于搔抓溃破之后。 全身症状 常有胃皖不适,腹胀、腹泻、便秘、烦躁失眠等症。【诊断要点】 急性湿疹 皮损为多形性、弥漫性、对称分布。多表现为密集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小水泡。基底潮红,渗出多,瘙痒难忍,抓破流滋、糜烂。合并感染可形成脓疱、毛囊炎等。 亚急性湿疹 由急性湿疹失治,病情迁延所致。皮损较轻,以丘疹、结痂、鳞屑为主,轻度糜烂,瘙痒剧烈,夜间尤甚。 慢性湿疹 多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不愈转化而来,,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鉴别诊断】接触性皮炎 有明显的诱因,常限于接触部位。有水肿、水疱,境界清,自觉灼热感或痒,去除诱因往往很快痊愈。神经性皮炎 皮损为典型苔藓样变,无渗出及多形性皮疹。肛门瘙痒症 以肛门皱襞肥厚为主,可见苔藓样变和放射状破裂,多无渗出,可见干性抓痕及血痂。【治疗措施】 【西医治疗】【一般治疗】 1 寻找病因,详细了解病史、工作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等;可做过敏源试验,找出致敏源。【局部治疗】1外用药物1.1急性湿疹 在疾病初仅有潮红、丘疹或少许小水泡而无渗液,治宜缓和消炎,避免刺激,可选用湿敷或具有止痒作用的洗剂,可外涂炉甘石洗剂,日4~6次。瘙痒重时可用皮质类固醇霜外涂,如:氢化可的松霜、尤卓儿软膏、派瑞松软膏等;有糜烂渗出者用生理盐水或4%硼酸溶液湿敷,每次30分钟,日2~4次,渗出减少后改用氧化锌膏外涂。 1.2亚急性湿疹 可选用消炎收敛止痒剂,如氧化锌乳膏或皮质类固醇霜剂。1.3慢性湿疹 治疗宜止痒,抑制表皮细胞增生促进真皮炎症吸收为主,可选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软膏或硬膏、氧化锌软膏及焦油类软膏。2 局部封闭 慢性湿疹有顽固性瘙痒者,可用0.5%利多卡因20ml加亚甲兰2ml肛周皮内点状注射。3 物理及放射疗法 适用于慢性湿疹皮损较局限者。【全身治疗】1 抗组织胺类药物 如扑尔敏4~8mg3次╱日,口服。息斯敏10mg日一次口服等。亦可选用无镇静作用的第二代抗组织胺药,代表药品为西替立嗪10mg或开瑞坦10mg或息斯敏10mg日一次口服。2 非特异性脱敏治疗 10%葡萄糖酸钙10ml或硫代硫酸钠0.64用注射用水10ml稀释后静脉缓慢注射;或合用5% 葡萄糖500ml加维生素C2g日一次静点3 皮质类固醇激素 适用于皮损广泛,其他疗法无效者。4 其他疗法【中医治疗】内治法湿热型 本型相当于急性湿疹,皮损潮红,水疱,糜烂,流液,剧烈瘙痒,伴胸闷纳呆,大便干,小便黄赤,舌暗红,苔薄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方药:龙胆泻肝汤、萆薤渗湿汤合二妙丸加减。龙胆草10g 黄芩10g 丹皮15g银花30g 连翘15g 苦参10g 苍术10g萆薤10g 黄柏10g 茵陈10g 生甘草6g 热盛加生石膏30g白茅根30g;大便秘结加生大黄10g(后下)。血虚风燥型 多为慢性湿疹。皮损肥厚角化破裂,或有抓痕血痂,反复发作,数年不愈,常伴人体消瘦,舌淡苔白,脉沉细。治法:养血疏风,除湿润燥方药:消风散或四物消风散加减。生地30g 白芍15g 当归10g 丹参20g 鸡血藤15g 白藓皮10g 地肤子10g 萆薤10g 茯苓皮30g 蛇床子10g生甘草6g。水煎服,日一剂,分2次服。湿困脾胃型 多为亚急性湿疹,皮损暗红、淡红或不红,水泡不多,但液水浸淫,胃纳呆,面色痿黄,便溏溲少,苔白腻,脉濡滑。治法:健脾除湿,养血润肤。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苍术15g 白术15g 猪苓15g 茯苓20g 山药15g 生薏仁30g 车前草10g泽泻15g徐长卿30g 陈皮10g 茵陈10g生甘草6g。胃纳呆者加藿香、佩兰;渗出多时加萆薤、苦参。【家庭护理】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勤换内衣裤,不穿化纤内衣及皮毛衣物。勿接触易致敏物质。禁止用手搔抓皮损区或用热水洗烫,以免加重病情。【预防与康复】平时要经常锻炼身体,增加机体抵抗力。要劳逸适度,避免疲劳状态和精神紧张。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如热水洗烫剧烈搔抓等;忌食辛辣、海鲜鱼虾等刺激性食物。注意保持肛门局部卫生,勿久坐久立,忌过劳,保持乐观情绪积极治疗可能引起湿疹的肛周原发病,如痔、瘘、裂、肠道寄生虫等疾病。
直肠脱垂又称脱肛,是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和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于肛门外的疾病。多见于小儿和老年人。【病因病理】 中医认为,气血不足,气虚下陷,不能收摄,以致肛管直肠向外脱出。小儿气血未旺,老年人气血衰退,中气不足,或妇女分娩用力耗气,气血亏耗,以及慢性泻痢,习惯性便秘,长期咳嗽均易致气虚下陷,固摄失司而成。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1.儿童发育不成熟,直肠粘膜下层松弛,如果久病体弱,营养不良,粘膜与肌层分离,可形成直肠粘膜脱垂。2.年老体弱,妇女多产,骨盆肌肉松弛,直肠失去周围组织的固定支持作用,向下脱垂。3.长期腹泻、便秘、前列腺肥大、膀胱结石、慢性咳嗽等疾病持续性增加腹压。4.反复脱出的内痔、直肠息肉、肿瘤等疾病,将直肠粘膜向下牵引。5.其他各种原因造成的肛门周围肌肉松弛无力。【临床症状】 脱出 直肠脱出肛门外是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初起在排便时直肠粘膜脱出肛外,便后自行还纳,反复脱出后逐渐加重,需用手还纳;重者可伴有肛门松弛,在打喷嚏、咳嗽、行走、久站、劳累时直肠都能脱出于肛门外。 排便异常 可见便秘、腹泻、大便失禁、里急后重等,其中以便秘最为多见,直肠粘膜出血、黏液便次之。其他症状 直肠粘膜反复脱出后,可出现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加,严重时表面可有溃疡、出血,也可见肛门部坠胀、肛周瘙痒、尿频、腹胀等。【诊断】脱肛可分为三度:一度脱垂:为直肠粘膜脱出,脱出物淡红色,长3~5cm,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然还纳;二度脱垂:为直肠全层脱出,长5~10cm,呈圆锥形,淡红色,表面为环状而有层次的粘膜皱襞,触之较厚,有弹性,肛门松弛,便后有时需用手还纳;三度脱垂: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达10cm以上,呈圆柱形,触之很厚,肛门松弛无力。指诊可见肛门括约肌松弛,收缩力减弱。【鉴别诊断】 内痔脱出:痔核分块脱出,呈梅花状,多以3、7、11点明显,表面粘膜呈暗红或青紫色,容易出血。【治疗措施】药物治疗 内治以补气、升提、固摄为主,方用补中益气汤;脱垂较重,不易还纳者,宜重用升麻、柴胡、党参、黄芪,加金樱子、五倍子增强收涩作用;出血较多者夹用地榆、槐花、侧柏炭。 外治以收敛、固涩为主,方用苦参汤加石榴皮、枯矾、五倍子煎水熏洗,每日两次,然后用五倍子散或马勃散外敷。注射治疗 可采用的药物较多,以消痔灵注射液、6%明矾注射液疗效较好。 (1)粘膜下注射法 将药物注入直肠粘膜下层,使直肠粘膜与肌层粘连固定,分为点状注射法和柱状注射法。 适应症 一、二度直肠脱垂,以一度效果为好。 禁忌症 直肠炎、腹泻、肛周炎及持续性腹压增加疾病。 操作方法 取侧卧位或截石位,局部消毒后,将直肠粘膜暴露于肛门外,或在肛门镜下,齿线上1cm,环形选择2~3个平面;或纵行选择4~6行。每个平面或每行选择4~6点,各点距离相互交错,每点注药0.2~0.3ml,不要过深刺入肌层,或太浅注入粘膜内,以免无效或坏死。总量一般为6~10ml,注射完毕,用塔形纱布压迫固定。柱状注射,在暴露肛外直肠粘膜3、6、9、12 点齿线上1cm,粘膜下层作柱状注射。长短视脱出长度而定,每柱药量2~3ml,注射完毕,送回肛内。注射当日适当休息,不宜剧烈活动。进流质饮食,控制大便2~3。一般一次注射后可收到满意效果,如疗效不佳,7~10天后再注射一次。 (2)直肠周围注射法 适应症:二、三度直肠脱垂,通过注射药物使直肠与周围组织粘连。 禁忌症:肠炎、腹泻、肛门周围急性炎症。 术前准备:术前晚上和术前各灌肠一次。 操作方法:在腰俞麻醉或局麻下,取截石位,局部和肛管、直肠中下段消毒,选定在距离肛缘1.5cm,3、6、9三个进针点,然后用细长腰穿针头和20ml注射器,吸入注射药液,选3点处刺入皮肤、皮下进入坐骨直肠窝,大约进入4~5cm,针尖遇到阻力,即达肛提肌,穿过肛提肌,进入骨盆直肠间隙,此时,另一手食指伸入直肠内,仔细寻摸针尖部位,确定针尖在直肠壁外,再将针深入2~3cm,为了保证针尖不刺入直肠壁内,以针尖在直肠壁外可以自由滑动为准。然后缓慢注入药物6~8ml,使药物呈扇形均匀散开。用同法注射对侧,最后在6点处注射,沿直肠后壁进针,刺入4~5cm,到直肠后间隙,注药4~5ml,三点共注射药量20~24ml。注射完毕,局部消毒后,用无菌纱布外敷。卧床休息,控制大便三天,于第一次大便前给予无菌石蜡油100ml口腹,以润滑肠道。注射后1~3小时内肛门周围胀痛,一般可自行缓解。术后2~3天,有时有低热,如不超过38摄氏度,局部无炎症者为吸收热,如超过38摄氏度,局部有红、肿等炎症改变时,应给予抗炎治疗。手术治疗 适用于重度直肠脱出者,手术途径有经腹部、经会阴部、经骶部、经腹、会阴部四种,各种方法均有一定的适应症和优缺点,宜在专科医院进行。【家庭护理】 已有脱肛者,应于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区,及时将脱出物送回。【预防与康复】1.及时治疗肠炎、痢疾等腹泻性疾病,小儿尤其重要;2.防治便秘,不要用力努责;3.及时治疗可使腹压增加的疾病,如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膀胱结石等;4.妇女分娩和产后充分休息;5.经常进行提肛锻炼,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
肛裂是指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并形成感染性溃疡的疾病。其特征为周期性疼痛,以青壮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好发于肛门前后正中位,尤以后位多见。女性患者亦常见于前正中位。中医称其为“裂痔”、“钩肠痔”。[病因病理]西医认为肛裂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1、感染:肛阴窝感染向肛管皮下蔓延形成脓肿,脓肿破溃形成溃疡性创面;2、外伤:各种肛门外伤、干硬的粪便、粗暴的肛门检查以及孕妇分娩时会阴区撕裂,都可损伤肛管皮肤,感染后形成肛裂;3、解剖因素:肛门前后正中处肌肉薄弱,用力排便时容易造成撕裂伤,且直肠与肛管成角,排便时肛管后方受压较大,更容易受压损伤形成肛裂。中医认为血热肠燥、阴虚津亏都可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努责,而使肛门皮肤裂伤,继发感染而逐渐形成慢性溃疡。[临床表现]肛裂的典型症状是疼痛、便血、便秘。1 疼痛:肛裂的疼痛为典型的周期性疼痛,排便时肛管扩张,刺激溃疡面,引发灼痛或刀割样疼痛,持续数分钟即减轻,称为疼痛间歇期,排便后又因括约肌持续性痉挛而出现剧烈疼痛,可持续几个小时,直到括约肌疲劳松弛后,疼痛逐渐缓解,此为肛裂疼痛周期。病情严重时,疼痛剧烈,坐卧不安,并可向骨盆及下肢放射。2 便血:大便时出血,量不多,鲜红色,或便纸染血,或附着于粪便表面,或有时滴血。3 便秘:肛裂病人多数有习惯性便秘,因其恐惧大便时疼痛,不愿大便,故导致便秘加重,形成恶性循环。[诊断要点] 肛裂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不难诊断。临床分早期肛裂和陈旧性肛裂:早期肛裂:仅在肛管皮肤上有一个小的梭形溃疡,创面较浅,基底平整,色鲜红,易出血,边缘整齐而有弹性,疼痛较轻。 陈旧性肛裂:早期肛裂如果未经适当治疗可发展成为陈旧性肛裂,裂口反复感染、损伤,创面较深,基底部不平整,色灰白,一般不出血,边缘增厚变硬,局部浅静脉及淋巴回流受阻,引起水肿和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结缔组织性外痔,称为“哨兵痔”。裂口上端肛乳头因反复炎症刺激,发生增生及纤维样变,形成肥大肛乳头。肛裂溃疡面、哨兵痔、肥大肛乳头称为“肛裂三联症”。 肛裂病人不宜行肛门指诊及镜检,以免引起剧痛,确须检查者,应先行局部浸润麻醉。[鉴别诊断]1、结核:结核性肛裂的特点是溃疡面可见干酪样坏死,基底不平,色灰,潜行性边缘,呈卵圆形,有脓性臭味分泌物。脓汁可培养出结核杆菌,疼痛不剧烈,肛裂可发生在肛周任何部位。2、溃疡性大肠炎:溃疡性大肠炎常可并发肛裂,其特点是肛裂较浅,多见于肛门两侧,伴有脓血便、腹泻、腹痛等症状。3、克隆病:克隆病发生肛裂的几率较高,其特点是裂深,边缘潜行,有时两个裂口的潜行边缘互相沟通,上面的皮肤形成皮桥,裂口周围皮色青紫,可发生在肛周的任何部位,疼痛较轻。可伴有皮赘、溃疡或瘘管,病程缠绵难愈。[治疗措施] 肛裂的治疗以止痛和促进溃疡愈合为目的,对早期肛裂一般采用保守治疗,陈旧性肛裂应施行手术治疗。内治:1、血热肠燥:证见大便秘结坚硬,便时肛门疼痛,便血色鲜,点滴而下,或纸染血,可伴有心烦、口苦、咽干,不敢进食,舌红,苔黄燥,脉数者,治宜清热泻火,润肠通便,方用凉血地黄汤合麻仁润肠丸。2、血虚肠燥;证见便时疼痛、流血,大便干,皮肤干涩,心烦失眠,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凉血养血,润肠通便,方用济川煎合麻仁润肠丸。外治:可外用紫草油砂条、生肌玉红膏或马应龙痔疮膏,或用肛泰栓或太宁栓纳肛。手术治疗:目的是将肛管溃疡性裂口连同“哨兵痔”、肥大肛乳头以及炎症累及肛窦一并切除,并切开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及外括约肌皮下部。(1)扩肛法:适用于早期肛裂,无赘皮外痔、肛乳头肥大等合并症者。操作方法:取截石位或侧卧位,在局麻或腰俞麻醉下,术者戴橡皮手套,并将双手食指和种植涂上润滑剂,先用右手食指插入肛内再插入左手食指,双手腕部交叉,双手食指掌侧向外侧扩张肛管,以后逐渐伸入两中指,持续扩张肛管3~4min,使肛管内外括约肌松弛,故术后即可止痛。肛裂创面经扩大并开放,引流通畅,创面很快愈合。手术中注意勿用暴力快速扩张肛管,以免造成粘膜和皮肤撕裂。术后,每天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中药三草洗剂坐浴。(2)切开疗法:用于陈旧性肛裂,伴有赘皮外痔、肛乳头肥大等。操作方法:取截石位或侧卧位,局部消毒、麻醉,取肛裂正中纵行切口或侧切口,上至齿线,切断栉膜带及部分内括约肌环形纤维,下端向下适当延长,切断部分外括约肌皮下肌纤维,使引流通畅,同时将赘皮外痔、肥大乳头等一并切除,修剪溃疡边缘发硬的疤痕组织,成一顶小底大的开放伤口,用黄连膏纱布条或紫草油砂条覆盖固定。术后每日便后坐浴,换药至痊愈。(3)纵切横缝法:适用于陈旧性肛裂伴有肛管狭窄者。操作方法:在腰俞麻醉下,取截石位或侧卧位,局部消毒,沿肛裂正中做一纵行切口,上至齿线上0.5cm,下至肛缘外0.5cm,切断栉膜带及部分内括约肌环形纤维,如有潜行性瘘管、赘皮外痔、肛乳头肥大、肛窦炎也一并切除,修剪裂口创缘,再游离切口下端的皮肤,以减少张力,彻底止血,然后用细丝线从切口上端进针,稍带基底组织,再从切口下端皮肤穿出,拉拢切口两端丝线结扎,使纵切口变成横切口,一般缝合3~4针。外盖凡士林纱布,塔形纱布压迫,宽胶布固定。 术后处理:进流质饮食或软食两天,控制大便1~2天。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液或中药三草洗剂薰洗,肛内纳入肛泰栓或太宁栓及紫草油砂条换药,5~7天拆线。[家庭护理] 1.养成定期排便的良好习惯,已有肛裂者,要保持大便通畅无硬结,多食新鲜蔬菜和粗纤维食品。必要时服用润肠通便药物,如麻仁润肠丸等。 2.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中药汤剂坐浴,解除括约肌痉挛,改善局部循环,减少疼痛。也可外用黄连膏或紫草油砂条或马应龙痔疮膏或肛泰栓、化痔栓纳肛。3.疼痛剧烈时可口服止痛片或以仕泰栓纳肛。 [预防与康复]1.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或腹泻,调节饮食,多饮水,少吸烟,少饮酒,少食辛辣食品是预防肛裂的有效办法。2. 适当进行体育运动。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指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发生急性、慢性感染形成的化脓性疾病。具有红肿热痛等特点,中医称为肛门痈。以20-40岁的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病因病理】 西医认为感染是引起肛周脓肿的最主要原因。外伤,肿瘤等其他原因也可以引起肛周脓肿。1. 感染:不良的排便习惯,如长期便秘或腹泻的患者,常可致肛窦的感染,随着炎性逐渐加重并化脓,感染可向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间隙扩散进而形成肛周脓肿。手术或外伤导致得肛区损伤,如果感染,也会形成肛周脓肿。2. 肿瘤:肛管直肠肿瘤破溃感染,会阴区的平滑肌瘤、粉瘤、脂肪瘤、血管瘤及骶骨前畸胎瘤等感染后,都可以向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展,形成肛周脓肿。3. 其他:克隆病,溃疡性大肠炎,直肠憩室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疾病如果继发感染,也可形成肛周脓肿。此外,白血病,糖尿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结核病等全身性疾病由于免疫力低下,也可以形成肛周脓肿。 中医认为肛周脓肿多因过食肥干厚味或辛辣醇酒或外感风寒燥火之邪,湿热下注,经络阻滞,淤血凝滞,热盛肉腐而发。【临床表现】 肛周脓肿局部常有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结合全身症状,不难诊断。 一般初起可先在肛门周围发现一个小硬块或肿块,随肿块的增大,可出现疼痛、坠胀不适,逐渐加重,坐卧行走不便,甚至出现发热、怠倦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秘结或难以排出,小便不畅。严重者可向会阴部或骶尾部放射。局部可见肛门周围有一肿胀区域,浅部脓肿皮色多暗红,深部脓肿皮肤常不变色。局部皮温升高,压痛明显,可触及波动感,指诊可在肛管或直肠内触到柔软的脓腔,可有压痛及波动感,相应肛窦处亦可有压痛。【诊断要点】根据脓肿所在间隙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四个类型:1. 皮下脓肿:发生于肛门周围的皮下组织内,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压可有波动感,但全身症状不明显。2. 坐骨直肠窝脓肿:初起肛门部不适或微痛,逐渐加重后胀痛或跳痛明显,排便困难,并可加重疼痛,小便不畅。可伴有发热、畏寒、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肛门指诊患侧可有明显的压痛或波动感。3.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局部症状多不明显,患者可仅有直肠下坠或胀满感。全身症状明显,可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4. 直肠后间隙脓肿:症状与直肠间隙脓肿相似,直肠内有明显的坠胀感,疼痛可放射至骶尾部或下肢。指诊可于直肠后壁触及压痛、隆起和波动感。 根据病源的不同,可分为感染性脓肿和结核性脓肿:1 感染性脓肿:局部红、肿、热、痛,病情发展迅速,溃后脓液黄稠而带粪臭味,伴有全身不适、寒热交作、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滑数。2结核性脓肿: 局部红、肿、热、痛不明显,成脓较慢,溃后脓液淡白稀薄,不臭或微带粪臭味,溃口凹陷。全身倦怠无力,一般不发热或有虚热,舌苔黄腻,脉弦细或濡缓。如属肺虚者,可兼见咳嗽咯血、骨蒸盗汗;属脾虚者,兼见神倦纳呆、大便溏薄。理化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升高,尤以深部脓肿明显。结核性脓肿可查到结核杆菌。肛门镜检查 可见与脓肿对应处的肛窦感染,按压后可由脓汁流出。直肠腔内超声检查 适用于深部脓肿,能够准确的诊断肛周脓肿及其位置。【鉴别诊断】1. 肛门皮肤毛囊炎和疖肿:无肛窦感染及内口,病灶只在皮肤或皮下,穿溃后不会形成肛瘘。2. 骶髂关节结核性冷脓肿:病程长,病史清楚,有全身症状,骨质有变化,炎症与肛门直肠无病理关系。3. 骶骨前畸胎瘤:较小的畸胎瘤,其临床表现与直肠间隙后脓肿相似,指诊可触及直肠后有肿块,光滑、分叶,压痛不明显,有囊性感。X线或直肠腔内B超检查可见散在的钙化点。【治疗措施】社区医生治疗 肛周脓肿一旦形成后,普通的抗炎效果均不佳,应及时手术治疗。内治(1)感染性脓肿:宜清热解毒利湿为主,用黄连解毒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2)结核性脓肿:宜养阴清热祛湿为主,用青蒿鳖甲汤合三妙丸加减。外治(1)初起:感染性脓肿用金黄膏、黄连膏外敷;结核性脓肿用冲和膏外敷。(2)成脓:脓已成,宜早期切开引流,但应根据脓肿部位深浅和病情的缓急选择下述手术方法。 一次切开法: 适用于浅部脓肿,切口呈放射状,长度应与脓肿等长,使引流通畅,同时寻找齿线处感染的肛隐窝或内口,即将切口与内口之间的组织切开,并搔刮清除,以避免形成肛瘘。 一次切开挂线法: 适用于高位脓肿,如由肛瘘感染而致坐骨直肠窝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肛门直肠后脓肿及马蹄形脓肿等。 操作方法:在腰俞穴麻醉下,病人取截石位,局部消毒,于脓肿波动明显处,或穿刺抽脓指示部位,作放射状或弧形切口,及多切口,充分排脓后,以食指分离脓腔间隔,然后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脓腔,修剪切口扩大成梭形(可切取脓腔壁送病理检查)。然后以球头探针,自脓肿切口探入并沿脓腔底部轻柔的探查内口,另一食指伸入肛内引导协助寻找内口,将球头探针拉出以橡皮筋线扎于球头部,通过脓腔拉出切口,将线两端收拢结扎,创口内填以红油膏纱布条,外敷纱布,宽胶布固定。 术后处理:酌情应用抗生素及缓泻剂,每次便后使用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换药。挂线一般于10天自行脱落,10天后不脱落,可酌情紧线或剪除,此时创面已修复浅平,再经换药后,可迅速愈合,无肛门失禁等后遗症。但须注意术后有否高热、寒战等,如有则应及时处理。 分次手术: 适用于体质虚弱或不愿住院治疗的深部脓肿。切口应在压痛或波动明显部位,尽可能靠近肛门,切口呈弧状或放射状,须有足够长度,用紫草油砂条引流,以保持引流通畅。待形成肛瘘后,再按肛瘘处理。病变炎症局限和全身情况良好者,如发现有内口,可采用切开挂线法,以免二次手术,但必须配合足量的抗生素,控制术后感染。(3)溃后:用九一丹纱条引流,脓尽改用生肌散纱条。日久成瘘者,按肛瘘处理。脓肿手术中应注意的事项:(1)定位要准确:一般在脓肿切开引流前应先穿刺,待抽出脓液后,再行切开引流。切口:浅部脓肿可行放射状切口,深部脓肿应行弧形切口,避免损伤括约肌。(2)引流要彻底:切开脓肿后要用手指去探查脓腔,分开脓腔内的纤维间隔以利引流。(3)预防肛瘘形成:术中应切开原发性肛隐窝炎即肛瘘内口,可防止肛瘘形成。【家庭护理】1.发病初期局部热敷或温水坐浴,每日2~3次,或局部理疗(用频谱仪照即可),能增进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减轻疼痛。2.口服或注射抗生素控制感染。3.口服缓泻剂,以减轻排便时疼痛。4.急性炎症期应卧床休息,必要时服止痛片和镇静药如安定等,保证充足睡眠,鼓励病人多饮水,多食易消化、有营养、含纤维多的食物预防便秘。 5.脓肿成熟,波动明显,应及早到医院切开引流。【预防与康复】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澡,勤更衣,保持肛周清洁。2.炎症初起时坚持定时正确的坐浴方法。
肛肠疾病种类很多,症状各异,不同症状常可提示不同的疾病。便血 便血是肛门直肠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可见于内痔、肛裂、直肠息肉、直肠癌等多种疾病。由于疾病不同,病因各异,其表现特点也不一样,血不与大便相混,附于大便表面,或便时点滴而下,或一线如箭,无疼痛者,多为内痔;便血少而肛门部有撕裂样疼痛者,多为肛裂;儿童便血,大便次数和症状无明显改变者,多为直肠息肉;血与黏液相混,其色晦暗,肛门有重坠感者,应考虑有直肠癌的可能;便血鲜红,血出如箭,并伴有口渴、便秘、尿赤、舌红、脉数等症状,多数风热肠燥;便血色淡,日久而量多,伴有面色无华、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淡、脉沉细等症状属血虚肠燥。肿痛 常见于肛旁脓肿、内痔嵌顿、外痔水肿、血栓性外痔等病,肿势高突,疼痛剧烈,多为湿热阻滞,可伴有胸闷腹胀、体倦身重、食欲不振、发热、苔黄腻、脉濡数等症状。流脓 常见于肛痈(肛周脓肿)或肛瘘,脓出黄稠带粪臭者,多为湿热蕴阻肛门,热盛肉腐而成脓,伴有发热等症状;脓出稀薄不臭,或微带粪臭,淋漓不尽,创口凹陷,周围有空腔,不易敛合者,多为气阴两亏兼湿热下注之证,可伴有低热盗汗、面色萎黄、神疲纳呆、舌淡红、脉濡细或细数等症状。肛肠疾病常见哪些症状?(二)脱垂 是Ⅱ、Ⅲ期内痔、息肉痔、直肠脱垂的常见症状。直肠脱垂呈管状、环形;内痔脱出呈颗粒状,如枣形;息肉痔头细而长蒂,肛门松弛易脱出,不能自行回纳,伴有面色无华、头晕眼花、心迹气短、自汗盗汗、舌质淡、脉沉细弱等,为气血虚衰、中气下陷;内痔脱出肛外,红肿疼痛,不易复位者,多为湿热下注;若复因染毒,热毒熏灼局部糜烂坏死,可伴有寒热烦渴、便干溲赤、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数等症状。便秘 是痔、肛裂、肛痈等许多肛门直肠病的自觉症状。腹满胀痛、拒按、大便秘结,伴口臭、心烦、身热、溲赤、舌红燥、脉数等,多为燥热内结,热结肠燥;腹满作胀,喜按而大便燥结,伴有面色恍白、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脉细无力等,多为血虚肠燥。分泌物 常见于内痔脱出、直肠脱垂、肛瘘等,多为湿热下注或热毒蕴结所致,多伴有局部肿痛、口干、食欲不振、胸闷、便溏或干结、溲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内痔、直肠脱垂嵌顿及实证肛瘘多见。分泌物清稀不臭,多为气虚不摄内痔脱垂或虚证肛瘘,湿热蕴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