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一种发病迅速、危害性大、随时导致失明的常见疑难眼病。特征就是眼内压间断或持续性升高的水平超过眼球所能耐受的程度而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缩小、视力减退,失明只是时间的迟早而已,在急性发作期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青光眼属双眼性病变,可双眼同时发病,或一眼起病,继发双眼失明。由于人们对青光眼知识缺乏了解,常常导致延误就诊以致失明的后果。因此尽早地普及青光眼常识、进行青光眼的筛查、诊断和治疗是防止视神经损害和失明的关键。青光眼可分为先天性、原发性、继发性及混合性青光眼。一、先天性青光眼:1.婴幼儿性青光眼:此型多为0-3岁患儿。母体内即患病,出生后立即或缓慢表现出症状。一般是双眼性病变,但却不一定同时起病,也有25-30%患儿单眼发病。临床表现为出生后眼球明显突出、黒睛相对较大,颇似牛的眼睛故称“牛眼”,怕光、流泪、喜揉眼、眼睑痉挛。此型的预后关键在于家长及时发现异常及医生的正确诊断。2.青少年性青光眼:发病年龄3-30岁之间。此型临床表现与开角型青光眼相似,发病隐蔽,危害性极大。近年来此型多发生于近视患者且有发病率不断上升的趋势。90%以上的患者并不表现为典型青光眼症状,而是以“近视、视疲劳、头痛、失眠”,甚至不知不觉失明而来就诊,详细检查才知道是青光眼。家长应携带子女健康检查眼部情况以避免此型青光眼给患儿带来的终生残疾。二、原发性青光眼分为急性闭角型、慢性闭角型和开角型三种。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是由于眼内房角突然狭窄或关闭,房水不能及时排出,引起眼内房水过多、眼压急剧升高而造成的。多发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占90%。女性发病率较高,男女比例为1:4。来势凶猛,表现突然发作的剧烈眼胀痛、眼红、视力锐减,伴头痛明显、恶心呕吐、血压偏高,此时全身症状较重易被误诊为胃肠炎、脑炎、神经性头痛等病变。如得不到及时诊治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无光感。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此型占原发性青光眼患者50%以上,发病年龄30岁以上,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脑力劳动者有急剧升高的趋势,此型发作一般者有明显的诱因,如情绪激动、视疲劳,用眼用脑过度,长期失眠,习惯性便秘、妇女在经期,或局部、全身用药不当、均可诱发,表现为眼部干涩,疲劳不适,胀痛、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虹视,头昏痛,失眠、血压升高。休息后可缓解,有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即失明,检查时,眼压可正常或波动,或不太高21-30mmHg左右,眼底早期可正常,此型最易被误诊。如此反复发作前房角一旦粘连关闭即可形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3.原发开角型青光眼:多发生于40以上的人。25%的患者有家族史。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有的直至失明也无不适感。发作时前房角开放。此型人们最不易发现,平时定期健康体检眼压及眼部情况是关键。三、继发性青光眼由眼部及全身疾病引起的青光眼均属此类,病因颇复杂,种类繁多,现仅简述最常见的几种继发性青光眼。 1.屈光不正(即近视、远视)继发青光眼:由于屈光系统调节失常,睫状肌功能紊乱,房水分泌失恒,加之虹膜根部压迫前房角,房水排出受阻,所以引起眼压升高,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是自觉视疲劳症状或无明显不适,戴眼镜无法矫正视力,易误诊,故有屈光不正病史的患者一旦出现无法解释的眼部异常时应及时找有青光眼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详细检查。 2.角、结膜、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眼内炎症引起房水混浊、睫状肌、虹膜、角膜水肿、房角变浅,或瞳孔粘连,小梁网阻塞,房水无法正常排出引起眼压升高。 3.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晶状体混浊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膨胀增厚,导致前房过度拥挤,狭窄,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 4.外伤性青光眼:眼球钝挫伤所致房角撕裂、虹膜根部断离等使房水分泌、排出途径受阻继发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眼压多迟发性升高。所以此型病人一般在外伤早期经西医处理后,认为就好了,不需再治疗,以致缓慢眼压升高导致失明。四、混合型青光眼两种以上原发性青光眼同时存在,临床症状同各型合并型。青光眼的确诊主要依靠以下几项检查来确诊:眼压检查、视野检查(见下图)、眼底检查、房角镜检查,特殊的患者需要检查电生理,神经纤维层厚度,角膜厚度等。青光眼的治疗分药物治疗、激光虹膜周切及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早期确诊治疗后,患者多数可以保存现有视力,一旦发现过晚则会出现不可逆的视功能损伤,甚至失明。因此,青光眼防治的关键在于人们能了解青光眼的常识,早发现、早治疗。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在老年人中易多发,而且在发展上相互促进,治疗较复杂。传统的临床处理方法提倡两种疾病分开手术,这样就增加手术风险和患者的经济负担。近年来,随着白内障手术方法的不断完善,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的优点已被广泛接受,尤其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但是对于存在短眼轴、厚晶体的患者联合手术后滤过过强,导致浅前房是这一手术不容忽视的难题。我院近两年来采用预置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了60余例患者。术后根据眼压和前房情况择期拆除可调节缝线,术后无一例出现浅前房,眼压控制在9mmHg-18mmHg之间,滤过良好。裸眼视力平均在0.5,矫正视力达到0.8,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国有约两百万角膜盲的患者,其中感染性角膜溃为主要发病原因。感染性角膜溃疡分为:细菌性角膜溃疡、真菌性角膜溃疡、病毒性角膜溃疡,棘阿米巴角膜溃疡等。发生角膜溃疡后的主要表现为:眼红,黑睛发白溃烂,视力急剧下降,严重者出现角膜穿孔。很多患者经检查发现角膜溃疡累及全角膜,或者已经穿孔就放弃了治疗,要求医生为其摘除眼睛,殊不知有很多角膜溃疡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可以保住眼球恢复部分视力。如果角膜溃疡未导致眼内容炎,经过角膜移植手术绝大多数可以保住眼球。一旦放弃治疗,摘除患眼,单眼患者生活质量会明显下降,而且由于单眼视野减小,没有立体视,很容易受到外伤。因此,患有严重角膜溃疡的患者,请不要轻易放弃治疗。
现在的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在美国,糖尿病并发的眼疾是导致工作年龄阶层失明的首要原因,而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发病率比正常人高出2-4倍,同时,糖尿病本身还可能会让白内障发展加快。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白内障手术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尽早做手术,还自己一双明亮的双眸!糖尿病与白内障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因体内血糖上升会慢性地破坏体内的微丝血管,故而长期血糖上升会引起眼部并发症,在眼底可以引起视网膜病变,会使网膜出血、玻璃体出血和黄斑水肿,造成严重的视力障碍;对晶体来说,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则可能会导致白内障的发生或者进展加快。 明显的白内障会影响眼底病变的检查和治疗。因此,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手术,宜早不宜迟。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的注意事项 经常有患者会有以下疑问:有糖尿病就不能做白内障手术吗?听说做了以后会引起其他的病,视力会更糟了呢... 的确,早先白内障手术因为技术和设备限制技术不够,所以风险较高,但如今随着白内障技术和设备的不断进步,风险自然也就降低了好多,所以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只要在手术前对病情有适当的评估,手术中做好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加上手术之后护理得当,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手术与一般人并没有多大区别。有近期的研究对双眼都患有糖尿病眼底病变的病例作了分析,分析结果表示手术之后糖尿病的进展与手术本身并没有明显关联。因此,患者亦无须过分忧虑和担心。 一、手术前的评估 手术前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糖尿病眼底病变的恶化与很多因素都有关联,全身血糖的控制是否良好,是否同时存在高血压、年龄偏大等都是可能是眼底病变发生恶化的可能原因。手术前患者应该与医生有良好的沟通,确保全身情况控制良好,血糖、血脂、血压稳定。医生会为患者做全面的眼睛检查,以对患者的眼睛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明确白内障手术前是否存在视网膜病变,这也方便之后医生在手术中可以因情况不同,分级处理。 二、手术中的注意事项 医生在为糖尿病患者施行白内障手术时,会根据病例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处理,尽量减少操作以降低术后发生眼底病变恶化的风险,包括:减少超声乳化能量的使用,使用尽量小的切口,尽量避免虹膜损伤,尽量保持后囊膜的完整等。 三、手术后的护理 手术之后患者需要根据医生指示使用消炎眼药水,并且定时复诊,观察视力情况,必要时还需要进行眼部的特殊扫描检查。如果手术之后出现病变恶化,则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以相对比较常见的术后黄斑水肿为例,如果覆诊时发现病变,初期可以考虑药物治疗,非类固醇类消炎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在使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则需要考虑在眼内注射特效药物来治疗。 所以,患者无需因患有糖尿病而觉得有禁忌而不做手术。只要医生和患者之间有充分的沟通和理解,进行适当的术前评估、手术中注意处理、术后护理得宜,大多数患者都能在术后恢复良好的视力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说现时白内障手术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手术之后视力恢复效果亦相当不错,但在临床上还是会不时出现有糖尿病患者在白内障手术后,因视力仍无法有效改善而感到失望,这多是因为眼底病变严重,需要针对糖尿病眼底病变进行后续治疗,努力保住现有的视力。
视野检查是青光眼诊断的金标准。视野出现改变也显示视功能出现了损害。但是视野检查是一种心理物理学检查,需要检查时患者的配合,如果患者对检查的方法不理解,或检查时注意力不集中,都会对检查的结果造成影响。 为了获得一个可信的有临床参考意义的视野结果,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患者需要做验光检查,验光检查是视野检查前必须的准备工作,目的是为了在视野检查时矫正患者的屈光状态,这样才能使视野计发出的检测光点在每个患者的视网膜上的亮度、大小保持一致,所有人的基线参数才能一致;其次患者检查时一定要时刻盯住视野计中心的注视光标,眼球不能上下左右转动。用余光去观察是否有像星星闪过的亮点,只要观察到了,就要按压手中的按钮,表示看到了。这个亮点可能很亮,也可能非常暗,暗到几乎和背景不能辨别的程度,但是不管是亮的光点还是暗的的光点,只要患者认为看到了,就要按下按钮;最后一点是在第一次做视野时,患者对检查的方法不熟悉,可能会存在学习效应,尤其是老年患者,这种情况下第一次检查结果如果不可靠,可能需要重复检查一次来确认第一次检查结果的可信性。 视野检查除了在青光眼诊断方面非常重要,在青光眼患者的治疗随访过程也非常重要。药物治疗或者手术后的患者都应该进行视野检查,因此早中期青光眼患者可以半年做一次视野,晚期患者一到三个月做一次视野。
先天性青光眼,也叫发育性青光眼,我国的患病率为0.002%~0.004%,是由于胎儿期房角组织发育异常,使房水排出受阻、眼压升高的一种致盲性眼病。一般患儿在出生时症状不明显,但常常怕光、流泪、眼睑痉挛、角膜大,之后逐渐出现视力下降、角膜混浊、视神经萎缩等症状。由于眼球壁尚未发育成熟,眼压升高使病变眼球增大,角膜扩张,先天性青光眼曾被称为“牛眼”或“水眼”,就诊时首先感觉就是宝宝的眼睛很大,“水汪汪”的,婴幼儿常表现用手揉眼、烦躁、喜欢埋头等行为。 那么“水汪汪的大眼睛”就一定是先天性青光眼吗? 先天性青光眼除了眼睛大、畏光,还具有眼压升高,房角发育异常,视杯扩大等体征,但是这些不是我们用肉眼就可以发现的,需要做一些相关检查来确诊宝宝是否真的患有先天性青光眼。由于宝宝小不能配合检查,通常需要在全麻下做全面检查,包括角膜直径、角膜水肿混浊程度,角膜后弹力层破裂情况、角膜厚度、眼压、前房及前房角的检查、眼底检查、视盘的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分析等。 对于先天性青光眼患儿的治疗,原则上是一旦诊断尽早手术。抗青光眼药物仅作短期的过度治疗,或者用于不能手术的患儿。
反复发作的眼睑发痒,异物感,眼干,眼红,眼分泌物增多,反复睫毛脱落,倒睫,睑缘充血,睫毛鳞屑增多,如果你有以上一些症状,又苦苦找不到病因,小心是蠕形螨在眼睛上作祟哦,有可能你得了蠕形螨睑缘炎。什么是蠕形螨?蠕形螨俗称毛囊虫,是一类永久性寄生螨,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毛囊和皮脂腺内,已知有140余种。寄生于人体的仅两种,即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这两个种类的蠕形螨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这两种蠕形螨常在皮肤的同一区域共存,并且经常集中于脸部、颈部、前额、鼻部、外耳道等皮脂分泌旺盛的地方。在眼部,毛囊蠕形螨寄居于睫毛毛囊,而皮脂蠕形螨则寄居于睫毛皮脂腺和睑板腺。蠕形螨睑缘炎的主要症状:1、主觉症状:刺疼、干燥感、奇痒。2、体征:睑缘充血,睫毛及睑缘表面附着上皮鳞屑,睑缘表面可见有点状皮脂溢出、皮脂集于睫毛根端,形成黄色蜡样分泌物,残留在眼睑上的鳞屑中有蠕形螨。蠕形螨睑缘炎的的检查:专业眼科医生会选择异常睫毛拔下,在显微镜下先观察睫毛毛囊,并初步计数蠕形螨。活动力强的螨虫会在显微镜下看到明显的肢体运动。蠕形螨睑缘炎的治疗:山东省眼科医院改进治疗方案,采用专门的药物治疗配合眼睑按摩的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蠕形螨睑缘炎,并起到很明显的止痒作用。专家提醒:如果你有上述眼部不适的症状,又伴随着面部的痤疮,建议行睫毛蠕形螨检查,这一治疗对于蠕形螨导致的面部痤疮效果也很明显哦!日常防护:一定要讲究卫生,常换枕巾、床单、被罩,不和他人共用毛巾,注意开窗透风。
白内障是我国的首要致盲原因,每年以40-50万人递增,是眼科的多发病、常见病。人的眼睛犹如一部照相机,晶状体就像照相机的镜头,如果相机的镜头变混浊了,也就不能得到良好的图像,从而影响了视力。1.形成原因及症状引起白内障的因素很多,最常见的是老年性白内障,其它全身疾病如糖尿病也常并发白内障。其次眼外伤、眼内炎症、眼内疾病、遗传因素等等。视力逐渐减退,看东西模糊,为白内障最明显的重要症状,另外可以出现对比敏感度下降,多视,单眼复视,近视度增加,眩光,色觉改变等表现。2.预防注意健康用眼,用眼过度劳累后应适当放松,保持睡眠充足;积极防治全身患有的慢性病,如糖尿病;饮食宜多食含维生素A、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的食物;避免紫外线过度照射;及早戒烟对预防白内障也大有益处。3.治疗至今药物治疗尚不能有效逆转晶状体混浊,因此手术治疗仍然是各种白内障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白内障手术方法有了质的飞跃。目前白内障手术损伤最小,恢复最快手术方式是小切口超声乳化技术,切口在1.8-2.8mm,使用超声波将晶状体核粉碎使其呈乳糜状,然后连同皮质一起吸出,同时植入可折叠人工晶状体。常见的皮质型老年性白内障在临床上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过熟期。通过仪器能够准确地判断病变程度,膨胀期和成熟期为超声乳化手术的最佳时机。目前很多白内障患者因为传统观念的束缚,都在等待白内障“熟透了”、“完全看不见了”再做手术,不但延误了手术时机,也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如果等到白内障“熟透了”后再手术,则需要通过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这种手术方式切口明显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大,约在5mm-8mm,由于手术切口大,需要缝合,术后容易出现散光影响术后视力。所以从白内障的治疗上来说,手术治疗并非越晚越好,不应等到白内障“熟透了”再进行手术,应根据专业医生检查来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
青光眼是全球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眼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根据资料推测全球原发性青光眼的患者约有6680万(2000年),其中约10%的患者失明。在发达国家中,只有50%左右的青光眼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青光眼特征是眼内压间断或持续性升高的水平超过眼球所能耐受的程度而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缩小、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青光眼患者尤为重要。正常人群的眼压在21mmHg以下,通过眼压检查、裂隙灯检查、眼底镜检查,就可以进行青光眼的初步筛查。比较常见的青光眼类型是先天性青光眼和原发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包括:1)婴幼儿性青光眼,此型多为0-3岁患儿。临床表现为出生后眼球明显突出、黒睛相对较大,颇似牛的眼睛故称“牛眼”,怕光、流泪。2) 青少年性青光眼,发病年龄3-30岁之间。此型临床表现与开角型青光眼相似,发病隐蔽。近年来此型多发生于近视患者且有发病率不断上升的趋势。90%以上的患者并不表现为典型青光眼症状,而是以“近视、视疲劳、头痛、失眠”,甚至不知不觉失明而来就诊。原发性青光眼分为: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眼内房角突然关闭,房水不能及时排出,引起眼内房水过多、眼压急剧升高而造成的。多发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占90%。来势凶猛,表现突然发作的剧烈眼胀痛、眼红、视力锐减,伴头痛、恶心呕吐,此时全身症状较重易被误诊为胃肠炎、脑炎、神经性头痛等病变。如得不到及时诊治严重者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无光感。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此型占原发性青光眼患者50%以上,表现为眼部疲劳不适,胀痛、视力下降、虹视,头昏痛。检查时,眼压可正常或波动,或不太高21-30mmHg左右,此型最易被误诊。3)原发开角型青光眼: 25%的患者有家族史。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有的直至失明也无不适感,发作时前房角开放,此型人们最不易发现。因此,我们要警惕青光眼的损害,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有人这样说,青光眼需“看天脸色”。秋冬季气温骤降,寒冷的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此时青光眼病人的瞳孔容易放大,诱发房水的出口房角突然关闭,房水流出受阻,引起房水涨满、眼压升高,导致青光眼突然发作。因此,秋冬季节天气突然变冷,我们需要小心警惕青光眼发作。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持续的高眼压可以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而至失明。目前,青光眼是不可逆致盲眼病的罪魁祸首,且目前尚没有有效药物能彻底根治青光眼。秋冬季节外面寒冷,屋里暖和,青光眼患者在外出时如果突然经历由热到寒的温度变化,很容易诱发急性青光眼。特别是有青光眼的老人,由于身体调节功能差,温差过大影响了体温的调节中枢,再通过植物神经干扰了眼压,造成眼压波动,进而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为此,山东省眼科医院王婷院长建议有青光眼的老人外出前最好找个温度的“过渡段”,如可以在楼道里待一会儿,或在门口站一会儿降降温,让身体慢慢适应外界寒冷的环境。天气转冷后,山东省眼科医院青光眼接诊的急性青光眼患者明显增加。由于除了眼睛胀痛,青光眼还常合并头痛、恶心、呕吐等身体不适,容易误以为是高血压或胃肠炎等其他疾病,从而挂错号、看错科,错过恰当的治疗时期。由此可见,青光眼具有隐匿性,悄悄“偷走”视力。青光眼不仅具有隐匿性,而且病情不可逆。青光眼前期的病状表现并不明显,很多患者等检查出青光眼时,视神经大都严重受损无法挽回。若把眼睛比作灯泡,视神经就像电线,电线断一根便少一根,是不可逆的,少到最后,灯泡也就不亮了,因此,青光眼提倡早筛查、早治疗。虽然青光眼造成的视力和视野损伤不可逆转,但青光眼患者只要被早期发现、合理治疗,绝大多数是能够终生保持一定视功能的。但是,由于青光眼是一种终身疾病,目前还不能根治,只能根据疾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激光或手术治疗。一旦被明确诊断为青光眼,患者应该注意天气变化、控制情绪,不要长时间在黑暗的环境里看电影或看电视,定期到专业眼科医院接受检查,长期监控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