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 廖培辰 主治医师
中药煎法 汤剂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剂型,煎法是指对汤剂的煎熬方法,汤剂的煎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煎药器具 忌用锡、铁锅煎煮,以免用后发生沉淀,降低溶解度,或引发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 目前主张通用有盖的陶瓷砂锅,既价廉,又不致引发化学变化,较为理想。 (二)煎药用水 用水以水质纯净为原则,如自来水,甜井水或蒸馏水等。用水量以漫过药物一寸左右为宜。 (三)煎药火候 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谓“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一般先武后文,即开始用武火,煎沸后用文火,以免药液溢出或过快熬干。 (四)煎药时间 将药物放入容器内,加洁净冷水漫过药面一寸左右,浸透后再煎,使有效成份易于煎出。煎药时不宜频频打开锅盖,以免气味走失,减少挥发成份的外溢。以锅内水开后计算,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宜武火急煎,时间约15—20分钟左右,久煎会使有效成份损失,药效降低,或药性改变;一般药煎煮25-30分钟左右;厚味滋补药,或毒性药,宜文火久煎,时间约40-45分钟左右,使药效尽出或减弱毒性。如药物煎糊后应弃去,不可加水再煎服。 (五)煎煮次数 一般一剂药煎两次,滋补药可煎三次,治外科病内服方剂亦可煎三次,末次外洗。 (六)煎取药量 药物经煎煮后所取的药汁量大约应是中型茶杯的一杯,小儿酌减。 (七)特殊药物的煎法 某些煎法比较特殊的药物,处方时必须加以注明,主要有: 1.先煎 介壳类、矿石类药物,因其质坚难以煎出其有效成分,须打碎先煎,煮沸10分钟后再下其它药物。另外,泥沙多或者质轻量大的药物,亦应先煎取汁,澄清后以汁代水煎煮其它药物。 2.后下 气味芳香,不耐久煎的药物,宜在一般药物即将煎好时下,煎四、五分钟即可,以防止有效成分走散。 3.包煎 易引起煎药混浊和易刺激消化道、咽喉的药物,宜先用纱布包好,再放入锅内煎煮。 4另炖或另煎 某些贵重药物,为了尽量保存其有效成分,减少同煎时被其它药物吸收,须另炖或另煎,服时再兑入汤内。 5.溶化(烊化) 胶质、粘性大而易溶解的药物,如同煎则易粘锅熬焦,或粘附它药,影响药物的有效成分溶解,用时应在它药煎好去渣取汁后加入,趁热搅拌或将药汁微煮,使之溶解再服。 6.冲服 散剂、丹剂、自然汁、小丸以及某些芳香贵重药物需研末用汤计或开水冲服。 7.泡服 含有挥发油,容易出味,用量又少的药物,可用热水或药汁趁热浸泡服用。 一般常用药特殊煎法入下: 先煎: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生石膏、龟板、鳖甲、代赭石。 后下:薄荷、砂仁、豆蔻。 包煎:车前子、赤石脂、滑石、旋复花。 另炖或另煎:人参、羚羊角、犀角。 烊化:阿胶、鹿角胶、蜂蜜、饴糖。 冲服:牛黄、麝香、沉香末、紫雪丹、六神丸。
孙一民教授介绍 孙一民教授,1919年生于河南南阳,现年91岁,1944年毕业于北京华北国医学院,毕业后受聘为该学院董事,从师于我国近代名医施今墨先生,并随施老在北京、南京行医多年,深得施派真传,临证六十余载,善治疑难杂症。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孙老一直致力于鲜中药研究工作,虚心地向名老中医、民间老中医请教经验,并科学地总结以中医研究肿瘤的病因病理以及伴随的症状和转移,从而首创了用鲜中药治疗白血病及各种癌症的新途径。 1986年,孙老应邀到日本讲学,博得国际医学界的赞誉。 1988年,孙老作为学术带头人,于河南安阳成立了全国首家鲜中药研究所,并将鲜中药治疗白血病的研究成果逐步应用于临床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1999年,相关成果获得河南省科技成果奖,并申报了国家专利。 从1985年至今,孙老已治疗白血病患者数千例,其中成功地救治了两例恶性组织细胞病,创造了鲜中药治疗血液病的奇迹。由于疗效显著,孙老的事迹及突出医学成果,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健康报》等十几种国内报纸及港、澳、日、美等地新闻媒体予以报道,受到广大读者和患者的赞誉。
中药服法: (-)服药时间 一般药物宜在饭前约一小时服。若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在饭后服;补益、驱虫、攻下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在睡前服;治疟药宜在发作前两小时服。急病不拘时间;慢性病服丸、丹、膏、散、酒剂者定时服。另外,根据病情,有的可以一天频服;有的亦可煎汤代茶不拘时服。个别方剂有特殊服法,如十刺汤在平旦时服;鸡鸣散在天明前空腹冷服等。 (二)服药方法 一般一日一剂,头煎、二煎合掺分为二服,或分三服;病情紧急者一次顿服;根据需要尚可频服,以维持疗效。如遇特殊情况,亦可一日连服两剂,以增强药力。 汤剂一般多用温服。服药呕吐者,宜加入少许姜汁,或用鲜生姜擦舌,或嚼少许陈皮,然后再服汤药或用冷服、少量频饮的方法。如遇昏迷病人,吞咽困难者,可用鼻饲法给药。 对于作用峻烈或有毒的药物,宜先进小量,逐渐增加,切不可过量、久服,以免中毒。 服药时应忌生冷油腻等。
無花果的營養價值1. 無花果含有蘋果酸、檸檬酸、脂肪酶、蛋白酶、水解酶等,能幫助人體對食物的消化,促進食欲,又因其含有多種脂類,故具有潤腸通便的效果;2. 無花果所含的脂肪酶、水解酶等有降低血脂和分解血脂的功能,可減少脂肪在血管內的沉積,進而起到降血壓、預防冠心病的作用;3. 無花果有抗炎消腫之功,可利咽消腫;4. 未成熟果實的乳漿中含有補骨脂素、佛柑內酯等活性成分,其成熟果實的果汁中可提取一種芳香物質苯甲醛,二者都具有防癌抗癌、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可以預防多種癌癥的發生,延緩移植性腺癌、淋巴肉瘤的發展,促使其退化,并對正常細胞不會產生毒害。
腹痛就是肚子痛的意思。在现代医学中,把躯干分为“胸腔”和“腹腔”上下两个腔洞,中间由一叫做「横隔膜」 的厚膜把它分开。平常话说肚子指的就是躯干的下半部,就是包含腹腔里的所有器官和保护腹腔的肌肉和皮肤,因此“腹痛”所包括的范围就很广,因为在腹腔里的所有器官、组织以及 腹壁的肌肉出了问题都会引起腹痛。例如胃、十二指肠、胆囊、胆道、胰脏、大肠、 小肠、女性下腹部输卵管、卵巢、子宫,还有泌尿系统的肾脏、输尿管、膀胱等的疾病有问题时都会引起腹痛,因此腹痛的部位,就是肚子的哪个地方痛,就成为做诊断时的很重要的问题。如果病人自己能够分别出且能够详细说明疼痛的位置,疼痛的程度、性质以及时间的长短,对医师的诊断会有很大的帮助。腹痛位置的分类法:1. 最简单的划分法是,以肚脐眼为中心点,划一个十字把腹部分成四个区,分为左上腹、左下腹、右上腹、右下腹。 2. 如果疼痛部位是在肚脐周围时可以说是肚脐周围部,同样地在左、右肋骨下面时 可以叫做左、右季肋部,如果是在比较靠近肚子的左、右两侧时也可以叫做左、右侧 腹部。 痛的性质的形容可分为:1. 胀痛:胃或肠子里有很多空气感觉很胀,多为机能性肠胃障碍。 2. 绞痛:好像在把东西绞转的痛,多为结石、肠阻塞、急性肠炎。 3. 刺痛:好像用针刺般的疼痛,多为消化性溃疡。 4. 火烧心:像里面在烧的痛,多为消化性溃疡或其前兆。 5. 隐隐作痛:轻微的痛感。 6. 闷痛:好像肚子内有东西而不舒服。 7. 剧烈疼痛:痛得很厉害而受不了。 8. 咬痛:好像有什么东西在里面啃咬的痛。 疼痛与饮食有关:例如饥饿过度会引起上腹部疼痛的多为消化性溃疡或前兆。吃油腻 性食物后,引起右季肋部的疼痛,可能是胆囊或胆道有结石或发炎。 间歇性的疼痛可能与结石有关。 由疼痛的程度、时间、性质、部位之不同,可以做正确的诊断。 上腹部疼痛时很可能是:一. 剧痛:所谓剧痛是指痛到令人受不了的程度的疼痛,需要考虑是否有: 胃或十二指肠穿孔、胆囊(道)结石、胆囊炎、胰脏炎、胃炎、肝脓炎、烂尾炎及肠 阻塞等疾病。 1. 胃及十二指肠穿孔:胃及十二指肠在发生穿孔之前,常常会先有溃疡的症状,但溃疡的症状平常不会或很 少有到忍受不了程度的剧烈疼痛现象,所以平常有溃疡的症状而突然发生剧烈疼痛时 须注意变成穿孔的可能性。 2. 胆囊、胆道结石及胆囊炎:除剧烈的绞痛外,如果同时有感染时,同时还会有发烧。胆囊(道)结石与胆囊炎常 常是有密切关系的,因为结石容易感染,感染以后会引起胆囊、胆道的发炎,但是也 有没有胆结石的纯粹的胆囊炎。 3. 急性胰脏炎:虽然有不少病例是原因不明,有很多病例是因为酒精和胆道结石所引起的,所以有胆 道结石或常大量喝酒的人,突然间有上腹部的疼痛、呕吐、发烧的症状时应考虑发生 胰脏炎。 4. 急性胃炎:有时候会因酒或药的刺激引起急性胃发炎,但不是溃疡,因此平常没有胃肠病症状的 人,吃药或大量喝酒后突然发生上腹部疼痛时,应该想到是否得了急性胃炎。 5. 肝脓疡:肝脓疡就是肝里面长脓包,是细菌或阿米巴感染所引起的。细菌感染引起的脓疡呈多 发性,就是肝脏里有很多病巢,阿米巴感染引起的脓疡是单独一大块病巢且多成囊状 ,但偶而也会有多发性病巢。肝脓疡的症状常先有发烧症状随后发生腹部疼痛疼痛。 6. 肠阻塞:所谓肠阻塞就是肠子阻塞不通。造成肠阻塞的原因很多,医学上有很详细、复杂的分类 ,但是一般可简单地分为两类,即机械性和痲痹性。机械性常需要紧急开刀,痲痹性则不能开刀。机械性的原因也很多,但通常常在过去开过刀的人发生,是因为开刀后肠互相黏所引起,其它原因则包括恶性、良性肠肿瘤,发炎,肠管内的异物及大、 小肠的捻转所引起。痲痹性则因开刀后、尿毒症、腹膜炎以及各种感染症或疾病所时引起 。除了剧烈疼痛外会有呕吐,且疼痛并不限于局部。机械性阻塞因常需要紧急开刀,所以应该及早由医师做观察诊断,决定治疗的方针。 二. 轻痛:消化不良、胃炎、机能性肠胃障碍、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胰脏炎等疾病。 肚脐周围和下腹部疼痛时很可能是:一. 剧痛:肠阻塞、输尿管结石、阑尾炎、骨盆内炎症性疾病 (输卵管炎、卵巢炎、化脓 )、子 宫外孕、卵巢瘤茎捻转、疝气嵌顿都会引起肚脐周围和下腹部的剧烈疼痛。尤其女性 有下腹部疼痛时,应特别注意子宫外孕或妇科疾病。 1. 肠阻塞:如在上面提过,常阻塞常引起整个腹部的疼痛。 2. :肾结石之小结石块掉入输尿管后常引起疼痛发作,常卡在输尿管下端要进入膀胱处。 疼痛部位常在下腹部及侧腹部,引起一阵一阵剧痛,有时候会出现血尿这时诊断就比 较容易,但不一定有血尿出来。 3. 阑尾炎:如在前面提过阑尾炎时的疼痛,有时候从上腹部开始,然后才移到右下腹部,所以应 该小心诊断。 4. 骨盆内炎症性疾病:主要是妇科方面的疾病,包括输卵管炎、卵巢炎、卵巢化脓等。 5. 子宫外孕:不管是年轻或是停经后之女性,只要有发生剧烈下腹部疼痛现象,就必须先考虑是否 有子宫外孕。子宫外孕可能发生在输卵管、卵巢、腹腔内、子宫颈部等,会造成大量 出血引起休克。 6. 卵巢瘤茎捻转:当卵巢生囊肿,且越来越大,可能用手触摸得到,但不会有剧烈的疼痛,但卵巢与囊 肿之间有一条茎,而如果茎捻转时就引起剧烈疼痛。 7. 疝气嵌顿:俗称脱肠、堕肠。是肠子从腹腔内跑出来的疾病。一般人只晓得患疝气时,阴囊会肿 大起来,其实那是最后的症状,在这之前有鼠蹊部的肿胀。虽也有其它部位的疝气, 以鼠蹊部的疝气最多。鼠蹊疝气平常没有什么症状,但当肠子通过鼠蹊管部分被夹住 时常造成血流不通,致使肠子坏死,所以不可轻视。大人会告诉你疼痛的部位所以比 较容易诊断,但不会讲话的婴儿则要小心注意才会发现。疝气嵌顿严重时需要开刀。 鼠蹊疝气本身可用疝气带压住以免跑出道阴囊,另外有些人则会因长大身体变壮而自 愈。也可以开刀手术封闭出口。 二. 轻痛:膀胱炎、输卵管炎。 1. 膀胱炎:主要症状为频尿,小便后还一直想小便,但尿不出来,还可能会有血尿。尿道炎时尿 道在小便会有烧灼感,并且会疼痛。 2. 输卵管炎:会有下腹部的轻微到剧烈疼痛。 侧腹部及下背部痛时很可能是:肾脏及输尿管的疾病,最多为结石所引起。有血尿时就比较容易诊断。使用单纯性 X 线摄影常不容易照出结石的影子,因此需要做显影摄影来做诊断。
胸痛、呼吸困难和心悸: 人体的躯干部分以横隔膜分为两个腔,上面胸部的叫做胸腔,下面腹部的叫做腹腔。 胸痛就是胸部的疼痛,在胸腔的主要器官有肺脏、心脏、食道、甲状腺和大动脉等等,因此胸痛除了一部份是因胸部的神经所引起的痛外,主要还是因为这些胸腔里面的器官的疾病所引起。 呼吸是由肺脏主导的,因此呼吸困难主要是因为肺脏的功能出了问题所引起的,但是当心脏有问题时也会因心跳加快而引起呼吸困难,因此有呼吸困难时,肺脏和心脏两方面都要考虑。 心悸就是一个人感觉到心脏在跳或跳得快的感觉,因为平常正常人不会感觉到心脏在跳,所以有这一种感觉时会觉得不舒服。这一种心悸的感觉在(一)心脏的跳动加快时、(二)心跳不规则时和(三)实际上心跳正常但心理上感觉心跳加快时都会有。 因肺脏有病时因呼吸困难而有心跳的感觉,另一方面心脏有病时也会引起胸部的疼痛,因此有时很难分别到底心跳或胸痛的症状是因为什么原因所引起的。胸痛: 如在上面所提到,胸腔内有肺脏、心脏、食道和甲状腺因此有胸痛应该先想到这些器官出了问题。如果病人能够有关疼痛的情形做详细的描述时,则可以对医师做鉴别诊断有所帮忙。当疼痛是突然间而来并且程度相当厉害时医师会考虑是不是心肌梗塞、肺梗塞或大动脉瘤破裂等严重疾病,如果疼痛是经过几天的时间慢慢加强时会考虑到胸膜积水或心膜积水。心肌梗塞、狭心症等心脏疾病发作时,胸痛的部位常常是在左胸下部心脏的部位,疼痛也常延伸到脖子和左臂部,不过大家也应该知道,这些症状是典型的症状,实际上心肌梗塞也有不太疼痛或一点痛都没有的病例。 有时候如胆囊炎、胆道结石、消化性溃疡等腹腔内器官的疾病也会有胸部疼痛的症状,因此需要特别注意。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可以因肺脏的疾病和心脏的疾病而引起。可以分为突然间发作的和长时间持续的呼吸困难。突然间发生的有肺动脉梗塞、气胸等疾病,而时常或长期有呼吸困难的情形则有气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心悸: 心脏跳动增加或心跳不规则等(心律不整)能使人感觉到心脏在跳动或心跳加快都是心悸的原因。呼吸紧迫和心悸常常一起发生。心脏跳动增加: 心脏跳动增加是心脏的疾病和甲状腺机能亢进时常见的症状,但发烧是心跳增加最常见的原因。虽然发烧越高心跳也会越快但两者并不一定成比例,而常因个人差而有不同。有发烧而心跳的速度过份快时除了想到发烧所引起的心跳增加外,还应该考虑到是否心脏本身有发炎的疾病,如:心内膜炎、心肌炎、心膜炎或风湿热等时常有发烧并伴有心跳的增加。 当没有发烧的原因而心跳加快时多半是心脏或呼吸器的疾病,如:肺气肿、肺纤维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郁血性心脏衰竭等,其它如:贫血、血糖降低、脱水和休克(出血、烧伤、糖尿病、痢疾、呕吐等原因引起)时也会有心悸的症状。除了以上所说的疾病以外,心跳加快也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重要症状之一。
试管婴儿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真的会引起不孕吗?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人是否一定比较不容易受孕?这个看起来是想当然尔的问题,其实并没有简单的答案。已经有不少人认为极微度或轻度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对病人受孕能力没有什么影响;至于中度或重度的子宫内膜异位症,除了造成输卵管粘连或卵巢粘连之外,是否也藉由其它机转(如免疫因素、黄体功能不足等…)造成不孕,也一直莫衷一是。我们在审视过去的文献时,更觉得众说纷纭,这实在是一个争论颇多的议题。一般而言,子宫内膜异位症造成不孕的可能机转可能有下列:1. 机械因素:包括输卵管黏连、阻塞,卵巢表面的黏连。 2. 腹水因素:如对胚胎的毒性问题、巨噬细胞及前列腺等。 3. 排卵或内分泌因素:藉由干扰卵泡生长、黄体功能,不排卵性黄体的形成乃至黄体生成激素及泌乳激素的异常分泌造成不孕。 4. 流产率增高。 5. 免疫因素。 除了机械因素之外,支持其它可能机转的科学证据,都不够坚强。骨盆腔内一旦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就会引起发炎反应,引发相当程度的粘连,而且这种粘连很紧,一旦黏到大肠或子宫后壁,你想要不弄破而把它拨开,是相当困难的。一旦粘连上输卵管,就可能阻塞或变形扭曲,再厉害的话会造成纤维化及输卵管肿大也有可能。卵巢也有可能因黏连而被包住,无法排卵,或固定在特殊地方,让输卵管抓不到。可以用腹腔镜手术清除这些粘连有助于怀孕。有人提到如果第三或四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处理的话,一年怀孕率只有7%,而经过剥离性粘连等手术后,可达48~75%之高。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比较有名的有1885年由von Rocklinghausen所提的胚胎来源说,1903年由Meyer所提的腹膜化生说,1927年由Sampson提出的月经逆流说,1949年由Javert所提出的血液散布学说及1955年Levander提出的诱导说。为什么我们比较相信月经倒流说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月经有倒流:月经期间作腹腔镜检查,有90%的人腹腔内有经血(Halme J, Obs Gyn 1984;64:151)。有76%的病人,被看得到经血正在倒流(Liu DTY, Br J Obs Gyn 1986;93:859)。 经血细胞有活性:由子宫帽收集的经血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Keettel WC, AJOG 1951; 61:440)。冲洗子宫,由腹腔得到子宫内膜细胞,可以体外培养两个月(Mungyer G, In Vitro Cell Dev Biol 1987;23:111)。月经第二天收集到的流出的经血,注射到肚皮下的脂肪内,三到六个月后因其它原因开刀时,再切片出来,87.5% (7/8)有存活(Ridley JH, AJOG 1958;76: 783)。 动物实验:把猴子的月经,经阴道再引流到腹腔中,结果50% (5/10)发生严重子宫内膜异位症(TeLinde RW, AJOG 1950;60:1147)。把四只猩猩的月经里,子宫内膜细胞,注射到后腹腔,结果全部都产生子宫内膜异位症,而且三只维持12个月以上(D'Hooghe TM, AJOG 1995;173:125)。 医疗行为造成:剖腹产(Rovito P, Surgery 1986;100:118)与自然生之会阴伤口(Wittich AC, J Am Osteopath Assoc 1982;82:22)均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全切除后,故意把一片子宫内膜组织缝在阴道断端,则每个月会有周期性出血(Schmid HH, Geburtshife Frauenhrilkd 1961;21:679)。
子宫内膜异位症分类最早在1860年,子宫内膜异位已经被描述,直到1921年,Sampson医生才提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类,他把卵巢巧克力囊肿分成三种,(1)有腺体无基质,(2)有腺体有基质,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一样,(3)前两者混合。在1997年由Nisolle提出一个概念,根本子宫内膜异位症就是有三大类疾病,一是腹膜型,二是卵巢型,三是深浸润型。我们越来越相信这个理论,甚至同意,连他们发生的机制也不一样。与1985年r-AFS分模拟起来,后者着重怀孕率,但前者强调疾病发生的原因,更能掌握治疗与效果。随着时代进步,分类与分期,慢慢更清楚,疾病治疗更有效率。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方法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常依照月经来时的疼痛,与腹腔的理学检查来发现。其经痛厉害时,常是腹侧且深层的痛,若侵犯胃肠,就会有直肠疼痛或"里急后重",甚至发烧的情形。说来简单,实际上,医生有时也会延误察觉。从症状去筛检,从病史去分析,从临床资料的断简残编去思考,罹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性,加上触诊及超音波的帮忙,最后可能要有腹腔镜手术检查,才能真正诊断。诊断方法首先想到的是超音波,尤其是阴道超音波。由于仪器越来越进步,它几乎可以取代既昂贵、又费时的计算机断层或核磁共振检查。巧克力囊肿的超音波检查,有典型的沙粒状内容物,并不难以看出,有时一些较小或散播型病灶,就要依赖腹腔镜这种侵袭性检查了,直接在目视下,详细检查腹腔内子宫、输卵管、卵巢、子宫荐骨轫带侵犯及粘连的严重度,并且可以用治疗也可经由腹腔镜切片来证实。在腹腔镜的肉眼目视下,仍然有许多经验的差别,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从小病灶到大囊肿,囊肿有暗棕色、黑色,甚至因为壁比较厚而呈白色或黄色,当囊肿破掉时,会有巧克力状之液体流出,并可在腹腔到处可见粘连、灰色疤痕组织、黑色火药粒状,甚至泡状,眼泪状之囊肿,火焰状的病灶也常见。有经验的手术者,可以正确判断病变位置,并且精确地处理它。 还有一种抽血检查,CA125血液的检查,也是一个临床常用的方法,但是必须注意到的是CA125值的升高,常与几种生理与病理情况有关;例如月经来临、妊娠、腹腔发炎、内膜癌、乳癌、肝癌、肺癌…等等。其敏感性只有15% 左右,尤其一些早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几乎都不升高,所以当筛检工具,实用价值不大;但对于术前就已升高的案例,倒是可以作为追踪的参考。对于CA125有一点要注意的,即卵巢癌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都有卵巢肿瘤,CA125都会升高,就算做到特殊超音波-都卜勒血流研究,有时仍会令人很模糊,该如何处置呢?一般而言,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CA125通常都在 100 U/mL上下,而卵巢癌患者较高,好几百甚至上千,但如果是500 U/mL以上的巧克力囊肿病人开刀时,该怎么办呢?用腹腔镜处理时,要尤其小心,仔细再仔细地翻寻,有无可疑的病灶像卵巢癌,腹水的细胞学检查不可漏过,剥下来的子宫内膜异位的病灶,要仔细送病理化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