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关节炎是一种退化性关节疾病,会导致膝盖关节软骨损伤和疼痛。这种疾病通常影响中老年人,但也可能影响年轻人,尤其是那些经常参加高强度运动的人。膝骨关节炎的症状包括疼痛、僵硬和关节功能受限,这些症状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重。这种疾病的诊断通常包括身体检查、X光和MRI等检查。目前尚无治愈膝骨关节炎的方法,但可以通过各种治疗手段来缓解症状和减轻疼痛。中医铍针,精准松解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和粘连”,行气活血,适合绝大部分的膝关节炎病人。
腱鞘炎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又称为“弹响指”、“扳机指”,是临床上常见的手部慢性软组织损伤疾患,可发生于任何手指,好发于拇、示、中指,少数病人可多指同时发病,一般多见于电脑操作员、手工劳动者(木匠、包装工、纺织工、财会人员)。临床表现:患指自主屈伸活动受限,用力屈伸时手指疼痛,出现弹跳动作,如扣动扳机状,并伴有弹响。严重者可发生肌腱嵌顿,患指被动固定于屈或伸指位置,不能自主运动,需健手帮助才能活动,以晨起和劳动后症状加重,活动或热敷后可以缓解。病因病理:指屈肌腱腱鞘是由指屈肌腱外周的一层纤维鞘管,即腱鞘;和掌指关节掌侧的一条骨性浅沟与屈肌腱鞘局部的横行纤维组织组成的骨性鞘管,即腱鞘滑车共同构成。对指屈肌腱起到约束与保护作用。当患者长期从事手部劳动或局部硌压,使指屈肌腱与腱鞘反复磨擦、挤压发生局部充血、水肿,继而发生局部变性、粘连,使腱鞘局部狭窄,形成纽扣眼状。指屈肌腱受挤压而变细,两端膨大成葫芦状。当手指屈伸活动时,肌腱膨大部分通过狭窄的腱鞘滑车,便出现手指的弹跳动作,并引发疼痛,致使患指屈伸受限。当腱鞘滑车变性、粘连较重时,则会造成指屈肌腱嵌顿,患指被动固定于屈或伸指位置、活动困难。常用治疗方法:多采用局部外用或配合内服活血消炎药物;或者对病变的局部采取封闭注射消炎;或者采取局部理疗、热敷、针灸、按摩等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个体差异较大,而且疗效不确定,很容易复发。以往对于指屈肌腱出现嵌顿或者手指活动时有典型“扳机指”征的患者,多采取指屈肌腱腱鞘滑车局部病变切除、肌腱松解手术治疗。但是也存在手术损伤较大、恢复时间长,以及手术切口瘢痕粘连等问题。我院特色治疗:北京中医医院骨科根据指屈肌腱局部解剖特点,对其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自行设计并研制成功“腱鞘滑车松解推割刀”,经2000余例临床应用,使所有患者狭窄病变部位即刻得到彻底松解,治疗后患指马上屈伸自如,疼痛很快消失,平均7~15天病情痊愈,极少出现复发,一次性治愈率达98%以上,且很少出现并发症,费用低廉,创口仅约3mm,出血极少。该项技术由于具有微创、疗效肯定、安全性高、易于推广的优势荣获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刀具外型经专利注册,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专利保护。
腰突症不手术的理由腰突症在某种程度上属于自限性或自愈性疾病,约80%~90%的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可获满意疗效,只有10%~20%的患者需手术治疗。除马尾神经损害持续加重的患者外,腰突症均应以非手术治疗为首选。但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首选的状况却很普遍。这种过度治疗,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增加了病人的手术痛苦及经济负担,还导致手术失败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应予关注。 据统计,腰突症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有21.5%~40%的病人仍有程度不同的腰腿痛症状。国外有学者对青少年腰椎间盘切除术后进行了疗效观察,在长达45年的随访期内,72例中竟有20例,即高达28%的患者需再手术。国外专家对腰突症手术切除的适应症、方法学和并发症进行了大量文献回顾分析,他们发现,腰突症患者手术治疗后,虽能摘除突出的椎间盘,扩大狭窄的神经根管,近期疗效是显著的,手术的优良率可达75%~95%,但远期疗效与非手术治疗及本病的自然病程相比,则无多大优势。那么,手术效果难尽人意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就要从腰突症的病因谈起。 手术无法消除引发腰突症的根本原因 多年来,医学界一直认为突出的椎间盘或骨赘等机械性压迫是造成神经根疼痛而导致腰突症的主要原因,即机械性压迫学说是腰突症的病因。但该学说却无法解释:①在正常人的一生中,很多人会出现腰椎间盘变性、突出等腰椎退变。有专家通过CT研究发现,30%的正常人可有腰椎间盘突出,而无任何症状。临床上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腰突症病人的病变组织结构或形态学改变的程度,与腰腿痛程度的轻重和失能状况并不呈正相关,有些虽有大块髓核突出,却没有神经根症状,即无症状性腰椎间盘突出(ALPH);而另有些人虽无髓核突出征象,却有严重的神经根性疼痛症状。②长期临床观察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等退行性变,一旦出现便持续存在难以逆转,而神经根性疼痛却经常波动,并有较长的无症状的间歇期。③近年研究发现,椎间盘突出后,如果仅是对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患者往往只会出现感觉方面的异常,而不会出现疼痛等临床症状。只有当神经根周围出现炎性充血、水肿后方可出现疼痛症状。4临床上一些神经根压迫性疼痛,在未解除压迫的情况下,仅经保守治疗亦可治愈或缓解。这些说明,人们一度对腰突症的病因认识过分简单化了。 炎性病因学说值得重视 那么,腰突症导致腰腿疼痛的确切原因是什么呢?腰椎间盘自胚胎发育成熟后,血管即退化而无血供,椎间盘被纤维环包裹与血液循环隔绝而具备自身抗原的基础。1965年Bobechko等提出髓核突出前一直与人体内其他组织隔绝,因而具有自体免疫异物特性。Geha等认为,当退变或外伤导致椎间盘抗原成分进入血循环后,即可通过抗原、T、B淋巴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产生自身免疫应答反应,表现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常,引发根性炎症而致痛。另有学者对腰突症的发病机制做了大量基础研究,认为炎性介质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髓核抗原等椎间盘致炎物质,都可随着椎间盘退变或突出而逸出到硬膜外腔,引发局部或全身免疫性反应,导致持续性疼痛。这种由椎间盘逸出的炎性物质所引发的疼痛称为盘源性疼痛。这就解释了腰椎间盘突出或只有椎间盘变性而无突出的患者,只要有致炎物质逸出,均可出现临床症状的现象。因此,这些引起腰突症的化学物质,对神经纤维的刺激,可能比单纯的机械性压迫更为重要,可能在腰突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主导作用。这就是腰突症的炎性病因学说,是导致腰突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单纯切除椎间盘不能消除临床症状的根本原因。这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识,对腰突症的非手术治疗,产生了重要提示和积极影响。 手术失败原因复杂 当然,导致手术效果不佳甚至失败的原因非常复杂,除主要原因外,还有其他因素:①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约占腰突症病人的10%~20%,可导致术前椎间盘定位不准确,或多间盘突出手术时遗漏。②术前并发症的漏诊。约有66.6%的腰突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侧隐窝狭窄,椎间小关节增生,韧带肥厚及钙化,甚至是腰椎管狭窄。手术虽然摘除了压迫刺激神经根的髓核,但往往顾此失彼,未能解除侧隐窝、椎间孔、椎管狭窄等对神经根的持续压迫刺激,即神经根的卡压因素并未完全解除。③如不严格掌握微创手术的适应症,对复合型复杂性腰突症施行经皮椎间盘切吸术、髓核溶解术和经皮激光椎间盘切除术等非传统术式,这些手术虽比传统的手术创伤小,但不能解除侧隐窝等对神经根的压迫刺激,这也是手术失败发生率居高不下的原因。4椎板切除术后,造成的局部损伤要通过纤维组织增生来修复,而不是解剖结构的重建。故纤维瘢痕是椎板切除术后的必然产物,这可导致切除部位的硬膜及神经根周围的纤维化,大量的瘢痕使硬膜和神经根周围的组织、骶棘肌粘连在一起,牵拉、压迫刺激神经根而引发术后症状。近年研究发现,尽管再次手术虽能松解粘连、切除瘢痕,但术后3~6个月粘连和瘢痕重新产生,最终大多数患者腰腿痛的症状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⑤由于椎间盘突出物的长期压迫刺激,使神经根粘连、变性和萎缩,导致术后感觉减退、下肢或足趾麻木不能缓解。⑥病变椎间盘切除后,使脊柱生理重力平衡失调,而诱发另一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因此,手术治疗腰突症不是最佳选择。 保守治疗三原则 依据腰突症的炎性病因学说,除对合并马尾神经严重损害的腰突症施行手术外,应首先选择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腰突症时,必须遵循三原则:一是要清除炎性物质的刺激,二是要解除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三是要加速纤维环的修复。为此,我们多采用中药内外合治的方法,配合牵引、理疗、针刀、骶管注射等方法,,除有显著的祛风通脉、化瘀止痛、养血益筋、豁痰消肿、补肾壮骨外,还可改善纤维环周围血液循环,增加软骨板周围的营养供给,提高髓核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神经根周围组织炎症和瘀血的吸收,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刺激,促使椎间盘相邻损伤神经及纤维环的修复。更可激活退变的组织细胞,促进椎间盘突出处形成纤维包裹,加强对椎间盘纤维破裂处的固定,达到抗复发之效。中药内外合治,使药效殊途同归,可收标本兼治的满意疗效。迄今已治愈了诸多腰突症患者,其中不少是各地拟行手术的患者。这种疗法对手术失败的患者以及对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骨质增生或复合型复杂性腰椎疾病也有效。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病引起的以眩晕、恶心、呕吐、同时可伴有头痛、颈痛、颈部活动受限以及失眠、健忘、目胀、视物不清、心慌、气短、心悸、胸闷、肩部酸沉等一系列症状,目前在临床上极为常见。本人经长达数十年的临床观察与研究,采用独特创新的手法,通过调整环枢椎的位置,可快速解决颈性眩晕,配合适当的中医辨证用药、理疗、牵引等有效的治疗颈椎病引起的眩晕。 特别提示:如果您患有相关疾患,请您提供颈椎开口位X光片。
颈椎病、肩膀僵硬酸痛和腰痛是压垮白领的三座大山,几乎和感冒一样常见。颈椎病、肩膀僵硬酸痛其实就是字面的意思,脖子疼痛,肩部僵硬,严重时还会伴有头痛头晕、眼镜干涩或恶心等。颈肩部周围的肌肉有很多血管,身体受凉时血液循环变差,乳酸等疲劳物质积累起来,刺激神经,引起肩部的僵硬和疼痛等症状。三伏天,外面很热,屋里空调很足,坐着不动弹,驼着背耍几个小时的手机,就是最坏的状态了。成人的头重约4~6kg,低头就会让颈部承受头重数倍的负担。长时间看小屏幕会导致眼睛疲劳,这也是肩颈僵硬的原因之一。如果几天都不动弹,肌力会下降,也会导致肩颈僵硬和腰痛。所以,预防肩颈腰痛,就要增加支撑脊椎的躯干周围的肌肉量,适度活动锻炼才是最好的方法。
腰痛,表面的原因可能是神经压迫、骨骼的错位、腰椎间盘突出,但背后原因是核心肌群的失衡,也是中医说的“阴阳失衡”。核心肌群在身体一切运动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维护腰部的健康中也是无可替代的。其中,核心肌群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 首先,核心肌群是围绕在腹部、盆底、下背和膈肌的肌肉,它们组成了人体内最重要的一个稳定系统,是所有运动的基础。其次,核心肌群可以增加身体的活动性,直接启动四肢的功能,从而有效地保护腰部肌肉。此外,核心肌群还能稳定人体脊柱、胸廓和骨盆,以对抗四肢运动所产生的压力或加诸在表面的外界张力。它们还可以在腹腔里面形成压力,使内部器官固定在位置上,并帮助气体和体内的废物从肺部排出。 随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大多数的生活都是以坐姿来进行的,这表明我们的核心肌群几乎得不到任何活动,因此,经常进行热身运动是刻不容缓的,以保护腰部肌肉免受损伤。
大家好!我是 Dr李,中医骨伤专家。 说起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数人都是耳熟能详,因为实在是太有名了。 1、什么是椎间盘? 椎间盘是上下两节脊椎骨中间的软骨盘,由上下两个软骨板、外层环状纤维环和中间的髓核组成。 简单说,椎间盘就是一个软垫,主要功能就是减震,缓解冲击力。 老话说的好,柿子捡软的捏。当脊柱不稳定时,椎间盘最容易受伤。 椎间盘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一旦破了,就是椎间盘突出了。 如果突出刚好压迫了神经根,引起了神经根症状,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突出与突出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有腰腿痛麻的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没症状的叫腰椎间盘突出,不是病! 所以片子也叫“骗子”!只看CT核磁片子不能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 2、什么原因引起椎间盘的退变和破裂? 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年龄因素,年纪越大,风险越大。 二是体态不良,这是最常见的原因! 大多数人群都是久坐一族,一坐就是一天,腰椎后群肌肉长时间使用,必然产生劳损,导致腰椎稳定性下降,使得椎间盘受力不均匀,就容易发生突出。 所以现在中青年的发病率越来越多。 三是腰部受寒受湿,会使腰肌的微血管收缩,微循环变差,肌肉力量下降,减弱腰椎稳定性。 3、腰椎间盘突出症怎么治疗? 临床上,90%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都可以通过中医保守治疗得到治愈或者长期缓解。 这里我们主要介绍铍针。 铍针首见于《灵枢》,九针之名,五曰铍针。铍针者,末如剑锋。 简单说,铍针就是古代针灸的一种,像针灸针,只是针尖扁平。 铍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理是什么? 第一,铍针精确松解腰椎深层的肌肉韧带,从而消除软组织的痉挛和粘连,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迅速解除神经根的刺激症状。 第二,铍针精确激活深层椎旁肌肉,纠正脊柱力线,改善脊柱的稳定性,降低腰椎间盘的高压状态。 第三,铍针精确松解深层的肌肉韧带,配合手法,纠正脊的微小错位,调整神经根的位置,也有助于解除压迫。 简单说,铍针治疗能够改善脊柱力学平衡,消除椎间盘的高压状态,从根本上解决其发病原因。 “筋柔则骨正”,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 总结一下 1、脊柱的稳定性下降,椎间盘受力不均匀,才是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 2、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 3、铍针可以有效治疗9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可靠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