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会诊了6个病人,都是糖尿病,其中糖尿病合并脑梗死3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2例,糖尿病肾病1例。5例以前就有糖尿病,1例是才发现糖尿病,他们的血糖都比较高。经过询问病史,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胡吃海喝,有的没有用药治疗过,有的治疗了但不规范,还有的用的都是什么保健品、营养品、偏方秘方。我院神经内科有5个病区,心内科4个病区,病人住的满腾腾的,走廊里住的也是病人,一副“生意兴隆”的景像;这样说也许不好听,但我的感觉就是这样。病人多,说明医院有实力有影响力,对医院来说是好事,因为病人多才能业绩好,可是对病人呢?不是好事吧?仔细想想,为什么心脑血管疾病这么多呢?那就是小病不在意,血压高了不管,血脂高了不管,血糖高了不管,最后偏瘫了心梗了眼瞎了截肢了,才害怕了重视了,才想起来到医院正规治疗了,结果呢,晚了,花钱不说,自己受罪不说,连带家里人也跟着遭罪,效果还不好。糖尿病如果没有并发症,每年的医疗费用也就是3000-4000块钱,如果有了并发症,特别是脑梗死、心肌梗塞、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足,医疗费用成倍成十几倍增加。这样就给病人给家庭给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回到病房,一个病人在等我看病。老太太68岁,糖尿病5年,平时吃药,但很少检查,近日乏力明显,没有精神。我让她做了化验,结果血糖32mmol/L,尿酮体+2,血Ph值下降,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我让她赶快住院,进行治疗。我劝了半天,可是病人坚持让开一些口服药回家治疗。我说,你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必须住院输液用胰岛素治疗。但病人坚持要回家,说回家吃药看看,不行再来。她走了,我的心却悬着。去年,本院一个职工的舅舅血糖很高,没有规范诊断和治疗过,下肢有点发软,我让他住院进一步检查治疗,他说回家安排一下再来。第二天天还不亮,他打来电话,偏瘫了,我匆匆忙忙赶到病房进行处理。经过治疗,病情恢复还不错,没有留下明显后遗症。另外一个病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还是我的一个熟人,也是发现血糖很高,我说需要住院全面检查一下,再好好治疗治疗。他说家里很忙离不开,等过几天不太忙了,再过来住院好好治治。过不几天,我在医院看见他的家属,她告诉我,病人完全瘫痪了,在神经内科住院了。经过长时间治疗,遗留了偏瘫后遗症。病人后悔的不得了,可后悔有什么用呢?有病及时治疗,血压高了降血压,血脂高了降血脂,血糖高了降血糖,这样可以减少好多好多的糖尿病并发症。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此言不虚。今天上午那个老太太,你真得赶快治疗了,但愿你明天上午早点来住院治疗。可是如果她不呢?那我毫无办法,我只能一声叹息!
水果是个好东西,经常有糖尿病患者问,我可以吃水果吗?这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病人的血糖情况而定。如果血糖很高,那暂时就不能吃水果。如果你的血糖比较稳定,可以适量吃一些水果。一般来说,空腹血糖不超过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0mmol/L,是可以的。尽管可以吃,但对进食水果的量和品种还是有讲究的。应当根据含糖量和升糖指数,而不是根据水果甜不甜来选择水果。比如,西瓜比较甜,但西瓜的含糖量不高,大概是略高于5%,它的水分比较大,还含有果糖,糖尿病友在夏天适当吃一些西瓜是可以的。有的水果不太甜,但含糖量却并不低,比如火龙果,含糖量可以达到13%,吃的时候就得注意了。以下是常用水果的含糖量,可供参考。15%以下:西瓜、草莓、杏、柑橘、苹果、菠萝、猕猴桃等,可以适量选用;15-25%:雪梨、荔枝、香蕉、石榴等,要慎用;高于25%:鲜枣、菠萝蜜、果脯、柿饼、葡萄干等,不宜食用。另外,黄瓜、西红柿含糖量不高,既可以当蔬菜,也可以当水果食用。建议水果应放在两餐之间食用;自己也可以测定一下进食水果对血糖的影响,因为每个人具有个体差异,食用同品种同等量的水果,升高血糖的水平是不一样的。这样,你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吃、又对血糖影响不太大的水果了。本文系张清贵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经常有病友问,我的甲状腺肿大了,是不是需要补碘?首先要知道,碘有什么作用?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须原料,没有碘就没法合成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是维持人体代谢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激素,所以,人体不能没有碘。再者,哪些病可以引起甲状腺肿大?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结节、甲亢、甲状腺炎、甲状腺瘤、甲状腺癌等,都可以甲状腺肿大。所以,甲状腺肿大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多种甲状腺疾病的一种共同临床表现。那么,哪些疾病是缺碘引起的呢?甲亢、甲状腺炎、甲状腺瘤、甲状腺癌等,和碘的多少没有直接关系,只有部分单纯性甲状腺肿是由缺碘引起的。听我这样一分析,你就知道哪些甲状腺肿大需要补碘了吧?只有缺碘引起的单纯性甲状腺肿!这也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碘。比如,结节性甲状腺肿有自主功能,如果补碘多了,可以诱发碘甲亢。其他甲状腺疾病不能补碘。甲亢能补碘吗?要说不能,也不全面,甲状腺危象、甲亢手术前的准备,可以短暂补碘,一般不能超过3周。除此之外,不能补碘,包括含碘的西药(胺碘酮、华素片等),中药(海藻、昆布等),食物里面的海带、紫菜,碘盐也要尽量避免,打针输液也不能使用碘酒消毒。那无碘岂不是更好吗?土壤、食物、水里面都含有碘,尽管量不大,所以无碘是做不到的。碘,对人体很重要,但很多甲状腺疾病需要限制碘的摄入。本文系张清贵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天,一个病人找到我,说得了甲亢,来复查复查。我看了看她的化验单,只有甲功,显示T3、T4升高,TSH降低。我问了问她的病史,有心慌、手抖、出汗等症状,她说,当地医生说是甲亢,让她服用甲巯咪唑治疗。我给她做了体检,发现甲状腺二度肿大,按压有疼痛,我问她近来发烧没有,她说前几天感冒发烧。我让她做了几项检查,结果血沉明显增快,甲状腺扫描无显影。我告诉病人,你不是甲亢,而是亚急性甲状腺炎。经过相应治疗,病情很快好转。亚急性甲状腺炎并不少见,但误诊误治常有发生。有的按甲亢治疗,有的甚至进行了手术,结果造成甲减,需要终生服药。亚急性甲状腺炎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是病毒感染破坏了甲状腺细胞,使甲状腺里面储存的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引起类似于甲亢的表现,但它不是真正的甲亢,只是甲状腺激素释放增多引起了甲状腺毒症,这种表现是一过性的、短暂的。这种病的特点是:有感冒发烧病史,有T3、T4升高,有甲状腺疼痛,有血沉增快,有甲状腺扫描无显影。诊断明确后,轻者使用解热止痛剂,重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预后良好。但切记不可以使用甲巯咪唑等抗甲状腺药物,更不能手术治疗。很多病因可以引起甲状腺肿大和T3、T4升高,需要到医院找内分泌专科医生认真诊断和鉴别。病因不同,治疗措施不一样,预后更是大相径庭。比如亚急性甲状腺炎是可以完全治愈的。本文系张清贵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其中控制血糖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使用胰岛素泵治疗。胰岛素泵是由一个计算机芯片、一个靠电池驱动的泵和一个储药器等三个主要部件组成的连续注射装置。泵通过一根塑料软管与病人皮下相连,在电脑的控制下,模拟人体自身的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泵可随身带在腰间或放在口袋里。安装胰岛素泵也很简单,将软管的针头置于患者腹部或其他部位的皮下即可,无痛苦,瞬间即可完成。胰岛素泵治疗也就是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法,与通常的胰岛素注射相比,胰岛素泵治疗更符合生理特征,可以模拟生理状态下的胰岛素分泌,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快速和良好控制。正常人体内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分泌小量胰岛素,进餐后胰岛素迅速大量分泌,二者共同维持血糖的稳定。糖尿病患者一日数次皮下注射胰岛素不符合正常生理状态下的胰岛素分泌,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波动大,血糖较难平稳控制。胰岛素泵模拟人的胰岛分泌胰岛素,是目前最符合生理状态的胰岛素输注方式;它可以设定两个释放节律,即基础量和餐前大剂量。基础量是小剂量胰岛素持续输注,维持空腹血糖稳定,餐前大剂量可根据进餐的质与量、进餐时间进行设定,维持进餐后的血糖稳定。可以视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进餐情况、血糖水平等因素灵活设定基础量和餐前大剂量。胰岛素泵胰岛素的释放量准确而精细,最小可精确到0.01U,能够节省胰岛素用量,并且可以减少血糖波动。无论用多少剂量的胰岛素,只要你设定好,胰岛素泵就会按时按量释放胰岛素。血糖越不稳定,这种准确性显得越重要。同时,胰岛素泵治疗安全、方便,患者可以随意安排工作、生活和娱乐活动。胰岛素泵治疗的适应症有:1、1型糖尿病,特别是用常规胰岛素治疗血糖难以控制,或血糖波动大者,如经常发生低血糖、清晨高血糖(黎明现象),或发生低血糖后高血糖者。2、糖尿病合并各种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严重感染等。3、糖尿病患者进行外科、妇科、眼科等手术时的围手术期治疗。4、糖尿病患者准备怀孕或已经怀孕,为稳定血糖、保证母婴平安,应首推胰岛素泵治疗,包括1型和2型糖尿病。5、2型糖尿病的早期治疗或口服降糖药物继发失效者。近来有较多的文献表明,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使用胰岛素泵治疗,血糖很快得到控制,解除高血糖对胰岛的毒性作用,使胰岛细胞得到休息,部分患者不用任何药物,仅通过饮食疗法就可以获得长期良好的血糖控制。简单地说,凡是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都可以使用胰岛素泵!胰岛素泵是控制血糖的利器,已风靡全世界,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近年来,我们使用胰岛素泵先后治疗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晚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糖尿病合并严重脑外伤、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搭桥手术前后等病情危重的患者,以及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强化治疗、1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取得了显著疗效。如需长期带泵治疗者,患者可以购买胰岛素泵,我们负责免费安装、调试。胰岛素泵治疗安全、方便、效果好,必将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好的血糖控制和更高的生活质量。本文系张清贵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经常有糖尿病人问我,大夫,我能喝玉米粥吗? 先看看含糖量:(每100g食物含糖水化合物)小米72.8克,大米76.8克,高粱面70.8克,玉米面70.2克。这几种常用的主食含糖量差别不是太大,可是很多糖尿病人认为玉米面口感甜,就想当然的认为玉米面含糖量高,其实不然;而且玉米面的升糖指数比其他几种食物还要低一些,玉米含有元素铬,对人体内的糖代谢有重要作用,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起到辅助降糖的作用,玉米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还富含纤维素,对人体很有益处。 北方人喜欢喝玉米粥,有的糖尿病人想喝玉米粥又怕含糖高,就不敢喝了,这样一看就明白了吧?玉米粥是可以喝滴,不但可以喝,甚至比大米粥、小米粥还要好一点呢。 不过要记住一点,玉米粥能喝,但也要适量。
糖尿病性膀胱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并非少见,如果掉以轻心则极易误诊,给糖尿病友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一. 糖尿病性膀胱病易误诊让我们先看病例:1. 患者女性,48岁,以发现下腹部肿块2月入当地医院治疗。触诊见下腹部有包块,B超显示包块内有液平,怀疑为腹腔囊肿,尔后进行剖腹手术。打开腹腔后发现所谓的囊肿是胀大的膀胱。后经仔细询问病史,了解到患者既往有血糖增高病史,未进行治疗。测血糖明显增高,诊断为糖尿病性膀胱病,转入我院治疗,病情缓解。2. 患者女性,22岁,发现下腹部肿块1周入妇科治疗,经检查拟诊为卵巢囊肿,准备第2 天行手术治疗。手术前导尿,导出尿液600ml,再作腹部检查,肿块消失了。该病人是我老家的一个邻居,她家属找到我,问这是怎么回事,我问,她有糖尿病吗?回答说不知道,没有检查过。我让主管医生马上给她测血糖和尿常规,结果血糖22mmol/L,尿酮体+,最后的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性膀胱病。3. 患者男性,56岁,患糖尿病7年,近来出现尿失禁,入院后作B超检查显示膀胱残余尿量为1100ml,输尿管扩张、肾盂积水,血肌酐升高。经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控制糖尿病,导尿并保留导尿管,2周后肾盂积水缓解,血肌酐降至正常。此类情况并非个别,所以,医务人员和糖尿病患者对此应予以关注。那糖尿病性膀胱病是怎么回事呢?二. 什么是糖尿病性膀胱病?糖尿病性膀胱病也称糖尿病神经性膀胱,是由于糖尿病的神经病变累及支配膀胱和尿道括约肌的自主神经所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可出现尿潴留、排尿时间延长、排尿不净、排尿费力、尿意减弱等症状,也可以出现尿失禁,还有的患者是以下腹部包块或尿路感染、输尿管扩张、肾盂积水甚至尿毒症而到医院就诊才发现的。长期慢性高血糖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毒性”作用,使支配膀胱神经的敏感性下降或消失,逼尿肌收缩功能减弱,而高血糖产生的多尿,可使逼尿肌增厚,同时,长期尿潴留、末梢神经受压亦可引起神经纤维的损伤。膀胱的感觉丧失导致膀胱膨胀,逼尿肌代偿失调,也会产生上述临床症状。那么该如何诊断糖尿病性膀胱病呢?首先应排除影响尿道、膀胱功能的疾病,如排除膀胱肿瘤、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等,还应排除中枢性疾病,如大脑和脊髓病变等,并注意有无应用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在排除了上述种种影响因素的情况下,结合患者有糖尿病病史、血糖控制不良,有排尿困难、尿潴留、尿失禁等症状,以及B超测定残余尿量、膀胱镜检查和尿流动力学测定等异常,可考虑并发了糖尿病性膀胱病。一般来讲,凡是糖尿病患者都应当进行膀胱病变的检查,以尽早发现糖尿病性膀胱病并及时治疗。B超测定膀胱残余尿量简单易行,对于诊断糖尿病性膀胱病有重要临床价值。三,糖尿病性膀胱病如何治疗?糖尿病性膀胱病的治疗要采取综合措施。1. 首先要积极治疗糖尿病,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2. 训练逼尿肌功能,鼓励患者白天每3~4小时排尿1次。3.抗胆碱脂酶药物能兴奋平滑肌,增加膀胱逼尿肌的功能。可用吡啶斯的明口服或肌注。但应注意该药的不良反应。4.应用营养神经药物和活血化瘀药物,可使用B族维生素或甲钴胺,以及丹参、川芎嗪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5.针灸、理疗、高压氧等治疗措施也有一定效果。6.合并尿路感染者应进行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积极抗感染治疗,严重尿潴留及感染者可持续留置导尿管导尿。7.持续无自主排尿、严重尿潴留者要考虑外科手术,以防长期尿路梗阻导致输尿管扩张、肾盂积水甚至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性膀胱病大多可获得良好疗效,但提高疗效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贻误治疗,则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糖尿病友,别忽视你的膀胱;一旦有此类病症,请及时到医院找糖尿病专科医生诊治!
这是我接触过的一个病人。 她家离医院不到十公里,20岁那年得了糖尿病,经人介绍来院找我看病。经过详细检查诊断为1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治疗及合理饮食,血糖得到满意控制。一年后的某一天上午,我院急诊科给我打电话,说昨晚收治一个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病人,采取多种治疗措施,病情不但不好转,反而逐渐加重,让我去会诊,指导治疗。我去了一看,认识这个病人,是以前经常找我看病的那个年轻女孩儿。她现在处于深昏迷状态,电解质紊乱,脑水肿,严重酸中毒,肺部感染。我看了看治疗方案,符合本病的治疗原则。我问病人家属,以前不是控制挺好的吗,怎么现在成这个样子了?女孩的母亲一边哭,一边说,我好后悔啊,都是我害了她啊。原来,她看到一个广告,说是某诊所针灸按摩根治糖尿病,不用吃药,不用打针。想到女儿天天打胰岛素,费事还痛苦,现在有这样的治疗方法,还能根治糖尿病,真的是求之不得啊。于是药不吃了针也不打了,去针灸按摩根治糖尿病了。没过几天,病人血糖升高,意识不清,诊所没招了,这才急忙把病人送到医院急诊科。我劝了病人家属几句,告诉他们病情十分危重,然后帮助主管医生完善了治疗方案。下午一上班我就给急诊科打电话,问那个病人的情况,急诊科的医生说抢救刚结束,没有抢救过来。我一听,心里猛地一沉,一个花季少女的生命就这样陨落了。 可怜的无知少女,我为你惋惜;无知让你付出了沉重代价; 可恨的丧尽天良的庸医,我诅咒你八代祖宗!可又有什么用呢?社会给了这些人生存的土壤,还有多少人继续上当受骗。 所以,每天查房除了询问病情,还要花好多时间教育病人要相信科学,要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诊治糖尿病,不要听信那些虚假的宣传,浪费钱财不说,还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病人经常会问,你能根治我的糖尿病吗? 我答,现在不行。但现在不行不等于就来不行,医学发展日新月异,说不定不久的将来就能根治糖尿病了。你现在的任务是把血糖控制好,不让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发生的晚一点慢一点,一旦能根治了,多好。不然,你截肢了,肾衰了,偏瘫了,即便根治了糖尿病,你的腿也长不上去了,你衰竭的肾也恢复不了了,你偏瘫的身体也好不了了。 有的病人会这样说,有病乱投医嘛,你这里根治不了,不等于别的地方也根治不了。 我说,广告能根治糖尿病,你敢相信吗?我会把上面这个病例再给他说一遍。 糖尿病友们,你们可以不相信我,但你们得相信医学!
经常有人问,糖尿病用口服降糖药好啊还是使用胰岛素好?1型糖尿病毫无疑问,必须使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就得看病人的具体情况了,包括胰岛功能、并发症、心肝肾情况等,不要人云亦云,听别人说胰岛素会成瘾会依赖,该用胰岛素也不用,也有人说口服降糖药会对肝肾造成损害,本来不该使用胰岛素的也用胰岛素了。这些都是非理性的选择。正确的做法是,找一个你信赖的糖尿病专科医生,对你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然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把你的血糖控制好,不让发生并发症,或让并发症发生的晚一点发展的慢一点,享受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