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癌患者的康复之路 严瑾 一初诊躺在检查床上,我对给我做检查的超声科同事说:你仔细看看子宫附件、双侧乳房,去年体检的时候说我有5厘米大小的卵巢囊肿以及多发的乳腺结节。看看今年有没有什么变化。乳腺结节我都随访10年了,每年都提心吊胆地。做超声的美女医生告诉我:卵巢囊肿没有看到了,乳腺结节和去年差不多大小。我正高兴,却突然听到她说:咦,怎么有肿大的淋巴结呢?我说:你不要吓我哦。她把超声屏幕转向我面前。我看到屏幕上一个又圆又大,黑乎乎的淋巴结,像一只又黑又大的眼睛,静静地注视着我。我一下愣住了。淋巴结肿大意味着什么?作为临床医生谁都是不敢忽视的。我尝试着去触摸,却完全感觉不到。随着探头的滑动,发现锁骨上、颈根部、胸骨上窝还有多个成串肿大的淋巴结,最大的一个直径达2cm,而我却没有任何感觉。 二恐癌对于癌症,我一直是非常恐惧的。从我18岁开始。当时我的父亲47岁因肺癌脑转移在我面前去世。弥留之际他嘱托我学医,我想他是死不瞑目的吧。从那个时候开始对癌症这种疾病,我以及我的全家都是深深地恐惧。我稍一咳嗽,我妈就会马上让我去照X光片。如果医生说肺上有点阴影,那更是会被吓得六神无主。在我学医的五年当中,老师教给了我各种关于癌症的理论知识。毕业以后我被分配到了四川省肿瘤医院的普通内科工作,切身体会到了癌症给病人带来的痛苦。肿瘤医院的普通内科,经常会收治很多无手术、放化疗指征的晚期肿瘤病人。我还记得当时有一个肺癌晚期的病人,连我们普通内科的医生都告诉他的子女,没有再继续治疗的必要了。他们打算回家。我按照上级医生的指示,给他开了一种中成药,叫“回生口服液”。那病人及家属抱着很大一箱“回生口服液”回家去了。我心里很悲哀,不知道这个所谓的“回生”口服液能够给他带来多少生的希望?在肿瘤医院工作的三年多,更多的是看到病人站着进来躺着出去。每次查房的时候,不明病情的晚期癌症病人会向医生反馈他的各种不适,我们知道这是肿瘤所导致的,难以缓解,常常觉得很无奈。终于我脆弱的心灵无法继续让我在肿瘤医院工作下去了。我选择了考研离开肿瘤医院。之所以选择消化内科,是因为知道还有很多消化道疾病的病人是可以治愈的,比如说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等。但是消化科涉及到的肿瘤病人也不少。我曾在做胃镜的时候,看到患者食管或胃里有巨大的新生物。而完成胃镜后患者端端正正地站在我面前,丝毫看不出刚才那恐怖的肿瘤征象,我会觉得一阵茫然。肿瘤太可怕,太不可思议了。在病房里我们也经常收治很多晚期消化道肿瘤的病人。虽然我们不负责肿瘤的外科手术以及放化疗,但是当病人出现了消化系统的并发症,也需要我科处理。比如说,食道、肠道、胆道的梗阻,以及肝癌、肝硬化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顽固性腹水等,这些并发症的出现常预示着病人已经到了疾病的终末期。肝癌门静脉癌栓所致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人刚被诊断时一般身体状况都还不错。但是顽固性的门静脉高压治疗效果非常差。我印象很深的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在肿瘤科会诊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高高大大阳光灿烂的,在向他提到病情的时候他一副不以为然、藐视疾病的表情。但反复出血治疗效果不好,不到2个月经各种抢救措施仍无济于事,最终死在我们病房。他白发苍苍的母亲和怀着遗腹子的妻子无助苍白的眼神,一直让我难忘。而另外一个40多岁的肝癌的病人是一个法官。他从贵阳转院到华西医院治疗。长得很帅一身正气。他在病情非常重的时候,收住在我们监护室里面。但是一看到我进去查房,他立马会从躺着的状态端坐起来很尊敬地迎向我,令我感动。我竭尽全力地去救治他。先是把他送到内镜中心去做内镜下的套扎和组织胶注射。术中出现了呼吸困难,经全力抢救后送回病房;发现大量胸腔积液,予以急诊胸腔穿刺。我告诉他的爱人,他的病情危重,随时都可能会死在我们病房,他们是否有回家的想法。他爱人让我直接向患者的父母告知。当那对颤颤巍巍的父母亲来到我面前,我硬着头皮告诉他们,他们的儿子已经病危,随时有生命危险时,他们的眼神都是空白的了。后来我们联系了救护车把他平安送回了贵阳,但不知他还能活多久。我的继父也是因为肺癌淋巴结转移而去世的。他去世前三天还问我,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治疗他。我说我已经没有什么办法了。而他就在三天后的一个晚上因为呼吸道梗阻而断了气,死在了家里他儿子的怀里。我当时甚至都想,如果我是他的亲生女儿,也许我会提出要不要给他安乐死让他走得更舒坦一些。但是作为继女,我无论如何开不了这个口,虽然我看着他受尽折磨,我无能为力。在我继父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女儿与我和我的母亲几乎断绝了来往。我想,也许是因为继父的痛苦离世,成了我们大家心里迈不过去的一道坎吧。 三疑癌而今我也面临了肿瘤的威胁?拿着超声报告,我茫然地坐在椅子上,陷入了沉思。动用我的临床知识,我知道无痛性淋巴结肿大,首先需要排除肿瘤(转移性或原发性)。但是现在而今眼目下,是我自我感觉最为良好的时候,无论如何我都难以相信,我现在会得肿瘤。10年前我是相信的。那时的我紧张焦虑,为事业不断奋斗,为工作、为孩子的学习操心,长期失眠。当时体检发现乳腺多个结节,乳腺外科医生给我开出入院证。但因为即将面临到日本进修,我不得不暂时放弃了手术,但心里的恐惧却让我时时提醒自己:不能太辛苦奋斗了;要放松心情,改善睡眠,注意饮食,适当运动。这么多年来,因为对乳腺癌的恐惧,我不再勉强自己去追求更多的发展,我放弃了很多。我坚持瑜伽锻炼6年,睡眠、情绪、饮食都很健康,尽量做到良好的生活方式。到了厦门以后,每天空气新鲜、工作规律、饮食合理、睡眠良好,自我感觉已达到我此生的最佳状态。如果连在这样的状态下都还要得癌症,那癌症就真是防不胜防了。我给要好的医生朋友打电话,想听听别人的看法。他毫不犹豫地说:先完善胸腹部CT,完善胃肠镜,取淋巴结活检。我说我不想做,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不可能得癌症。你觉得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我可不可以再观察一下?他说无论怎么样,这淋巴结肿大总是有原因吧,你不能视而不见。我采纳了他的意见,去完善了胸腹部CT。CT发现我纵隔的淋巴结更多更大,最大的一个直径为3.78cm。CT医生怀疑是淋巴瘤。我请呼吸科专家看片后,他也考虑是淋巴瘤,而且还认为我白细胞降低不排除是有骨髓转移所致的骨髓抑制。我当时脸色就变了,心像沉入了谷底。呼吸科专家稍稍安慰我一下说,也许白细胞降低是实验室误差呢,你可以再复查一下。我知道,既往的教科书有提到,病人在面对坏消息的时候,都有经典的心理反应5步曲:否认、愤怒、悲观、接受、反抗。我的否认在所有的医生看来都是可笑的:明明有病,还非要说自己感觉良好没有病。自我感觉都是不可信的,我们医生只相信仪器。但是,如果我不去做体检,那么我就不知道身体的这些毛病,有可能它就不知不觉地消失了,是不是?当然也有可能严重到有症状时才被发现。现代医学一直在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我却一直对此有异议。有那么多人体检发现各种小结节,忍耐不住采取手术方式一切了之,到底对身体是好是坏,还说不清楚呢。我周边的好多同事,体检后发现甲状腺结节、肺结节,手术后对身体造成了很大的创伤,这些手术都是必须的吗?甚至有医生告诉病人,如果你这个肺上小结节到了你80岁时还是只有这么大,你还是决定要现在就把它切除吗?我的同事坚决地选择了手术切除,因为怕。可见,恐癌的不止我一个人。那段时间成都疫情解封,一片哀鸿遍野,朋友圈、亲人群里都是纷纷阳了的信息,而厦门还在严防死守中。我暂时决定先观察一段时间再说,不忙着回成都给大家添乱。而且这淋巴结肿大并没有危及我的生命安全,我急什么呢?即使是淋巴瘤,那也还有恶性程度不大的类型,可以观察和等待。我继续在厦门安安静静地每天上门诊,每天查核酸,关注着成都以及华西医院的疫情变化。在门诊碰到疑诊我为淋巴瘤侵犯骨髓的呼吸科教授,以及我们的副院长,他们都以惊讶的表情看着我,问我怎么还不回去明确诊断呢?我笑笑说,不着急,我再观察观察。他们都觉得我太不可思议了,怎么这么稳得起。我情绪稳定,睡眠良好,每天睡觉前和起床后都仔细地摸摸我的颈部有没有可以触及的淋巴结。我感觉到我没有胸痛,我的呼吸通畅,没有咳嗽。我想起我最早有感觉的时候,大概是在一两个月之前练习瑜伽的时候。我作肩倒立就会感觉到气管受到刺激的那种咳嗽,也许那个时候就是我的淋巴结在慢慢长大的过程当中吧。除此之外,我没有任何的感感觉。我去南普陀寺求菩萨保佑;我去海边拜日祈求阳光普照;我去登山,以感受我的身体状况一切如常。既然有这么多医生都认为我可能是淋巴瘤,我也就慢慢觉得我真的可能是淋巴瘤了。我找了大量的肿瘤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来阅读,罗京的治疗失败;李开复的“向死而生”、凌志军的“重生手记”、何裕民的“癌症是种慢性病”,看到书中所记载的癌症病人们经受的各种磨难,我感同身受、感触万千。我也在思考,如果我的生活方式没有问题,那么导致淋巴瘤的原因还会有什么呢?从成都到厦门3个月,环境的改变?水土不服?和打新冠疫苗有关吗?因为查找资料发现有文献报道新冠疫苗注射后部分人会出现淋巴结肿大。而且白细胞的下降提示我有免疫抑制,真的和新冠没有关系吗?我向我的瑜伽老师倾诉,她说我是修行不够,上天对我的考验。呵呵!我如果找不到原因,那又该怎样预防和治疗呢?如果确诊是淋巴瘤,我的厦门工作估计得停止了,必须回成都去进一步治疗。生活将发生彻底的改变,在我自认为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我现在的拖延也许仅仅是因为畏惧改变吧。有天中午我在梦中突然摸到我左侧的淋巴结又大又硬,我放声大哭,冲出房间,从梦中惊醒过来。我下定决心回成都去做病理活检明确诊断,给自己、给家人、给领导一个交代。四确诊感谢华西医院甲状腺外科的李志辉教授推荐我去做超声穿刺而不是手术切取淋巴结活检,并安慰我说他们遇到过很多炎性增大的淋巴结。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有医生告诉我还有不是肿瘤的可能性,我内心非常温暖;感谢超声科的马步云教授在元旦期间放弃休息以最快的速度给我完成穿刺,并在报告中白纸黑字地写上:淋巴结增大:反应性增生?感谢病理科的刘卫平和陈代云两位老师,以其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第一时间给我排除了淋巴瘤,考虑肉芽肿性炎症,怀疑结核。我终于感受到了命运之神对我的宽容。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立即开始启动了抗痨治疗。根本无暇去顾及抗酸染色、PCR等结果尚未回报。尽管后来发现抗酸染色、PCR、结核抗体、结核皮试、结核干扰素释放试验都是阴性,但因为炎性淋巴结肿大的病因最常见的还是结核,因此从诊断性抗痨的角度分析,我也不敢不用抗结核的药物。我知道抗结核药物有副作用,但没想到在我身上会表现得如此明显。我越来越乏力、畏寒、纳差、恶心,1月后复查肝功发现转氨酶竟然升高到ALT463IU/L;AST913IU/L;而白细胞不但没有升高,反而从最初的3190/uL下降到最低的2480/uL,而淋巴结的大小没有变化。结核药不仅没有为我带来任何好处,反而让我真正变成了病入膏肓的样子。我立刻停掉了抗结核药物。只用了保肝和升白细胞的药物。但接下来我应该怎么办?肿大的淋巴结还没有丝毫缩小的趋势。停用抗痨药物后,消化道症状逐渐缓解,但肝功能和白细胞却改善不明显,我重新陷入了迷茫。 五新生我在大量的阅读中发现了一本有趣的书,是柯岩在80年代写的“癌症不等于死亡”。她在书中记录了郭林新气功对抗癌有着非常好的疗效。书写得非常地真实和动人。我自己练习瑜伽六年,我知道瑜伽其实也是属于一种气功。它对于改善我的睡眠、缓解我的焦虑,有非常好的效果。但它并没有明确地提出有治病的效果。在所有我所知的运动方式当中,只有郭林新气功明确地提出可以治疗癌症,也对某些慢性疾病有很好的效果。我顿时对这种治疗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在网上进一步搜索,惊讶地发现,厦门即将举办一场郭林新气功的培训班,为期刚好一周。我春节因为身体不适没有回成都而是留在了厦门上班,那我正好利用这一周的补休去参加气功培训,尝试一下神奇的功法对我的疾病是否有效。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报了名,期待着一场奇异的体验。怕被人批评为走歪门邪道,我没有告诉家人、同事和领导。我想我先试试再说吧。为期一周的气功培训班,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三位经验丰富的老师都是曾经的癌症患者,经过10多年到30多年的郭林新气功的修炼,如今涅槃重生。他们不仅战胜了癌症,而且如今精气神俱佳远超同龄人,不辞辛劳地从福州赶过来,把抗癌心得、抗癌方法系数传授给各位同学。我们一起学习的十几位同学当中有多位晚期肿瘤转移的患者。其中有一位女性患者双侧乳腺癌分次做了手术,现在又出现肝转移、骨转移,化疗效果不好,又没钱继续使用靶向药物,转而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练习郭林新气功上。她练功最认真,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来。虽然面色黝黑、头发掉光,一看就是饱经肿瘤治疗折磨的病人,但是练功时连续几个小时的吸吸呼,也没见她露出疲惫的样子。郭林新气功的神奇之处,在我的身上也体现得非常明显。当我最初采用癌症病人的泻法进行练习时,我明显地感受到了畏寒发冷;老师及时调整了我的手势,改为手心向上的升指标势子,我很快就感受到了全身气血涌动的温暖、和煦。短短的一周学习后,我再次去复查。我的肝功能和白细胞指数明显好转。转氨酶从一周前的ALT734IU/L;AST697IU/L降到了ALT175IU/L;AST124IU/L;持续下降了2个月的白细胞升高到了从未有过的3370/uL。这一周的学习真是值了,我非常高兴。白细胞的升高提示了我免疫功能的恢复,我对于我的病终于恢复了信心。白细胞的降低,既然排除了是结核所致,那么最大的可能还是病毒的感染,或者是新冠疫苗所致的免疫力的抑制。所以它和淋巴结肿大同时出现让我非常地担忧。而现在通过郭林新气功调整了我的身体状况,首先表现出白细胞的上升,以及我自我感觉的恢复。这是我走向健康的非常关键的一步。在练功的过程当中,我充分地感受到了郭林新气功的有效性和它的原理的科学性。它通过行走的冥想方法,让大脑入定,配合呼吸控制、经络和穴位的刺激,而达到治病的效果。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他是采用了扶正的方法,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祛邪。我既然找不到我的致病因素,我也就没有办法使用抗生素、抗病毒等办法去打击病因。但通过郭林新气功来扶持我的正气,提高我的免疫能力,同样可以达到治病的效果。以前练习瑜伽的时候,老师也经常给我们宣传冥想和呼吸控制的好处,但盘腿坐下坚持1个小时的冥想方法我很难坚持。而郭林新气功采用行走、呼吸、经络三结合的方式进行冥想疏导,很简单易行又效果显著。我按照老师根据中医理论辩证施功给我开出来的气功处方,每天坚持锻炼1-2个小时吸吸呼。我将拭目以待,迎接我全面康复的那一天。我对于疾病不再恐惧。即使是癌症,也不是绝症。作为医生,我更愿意将我学到的康复知识传递给我的病人。我的理想是:让我关心和爱护的人健康长寿地活到寿终正寝、无疾而终,免受疾病的折磨。为此我愿意尽我的力量博采众家之长,放下偏见、虚心学习,以身试验。学无止境,恐惧无益。这就是我的瑜伽老师告诉我的,我的修行之路还需继续的意思吧! 2023-3-4日,厦门
耐信40mg 一天1次(餐前半小时),丽珠得乐 2#一天两次(和耐信间隔1小时),克拉仙500mg 一天两次(餐后),阿莫仙1g (4粒)一天两次(如果青霉素过敏,就换为可乐必妥0.5一天一次),4种药用14天,停药4周以上再复查C14呼气试验。如果阳性,休息2-3月以上换药治疗
于去年8月因获得日本武田振兴财团的奖学金资助,有机会到日本进修消化内镜。日本的消化内镜是全世界公认做得最好的。世界各地的消化内镜医生用的都是日本公司生产的镜子(包括奥林巴斯、富士能以及潘泰克斯各种型号);日本医生做内镜做得最认真最细心,总结了很多经验,提出了各种分类及诊断治疗标准。因此有机会去近距离观摩他们的工作,我是很高兴的。事实确实证明他们做得很好。不是说他们操作得比我们熟练,而是说他们做得更加仔细。中国的消化内镜医生每天做的量很大,平均每个医生一天的胃镜量可以达到40个(比如在华西医院),所以操作的熟练程度不再话下,如同卖油翁说的“唯手熟尔”。但是我们的早癌诊断率很低,到底有多低呢?目前我国没有确切的统计资料,但根据平时的临床经验,绝大部分胃癌(超过85%以上)发现时都已是进展期;而在日本,早期胃癌在所有胃癌中可以占到60%以上的比例,这部分病人是可以采取内镜切除的方式根治的,所以效果很好。看他们做胃镜,如同在大海里捞针一样的精细:充分冲洗干净,充分注气展开胃腔,每个角落仔细观察拍片,不放过一点点可疑的改变;然后放大、染色观察;不放心的地方有针对性地取活检。有很多日本内镜医生不仅做得仔细,还不停地思考和总结:什么样的改变提示是癌的可能性,什么不是,然后总结出各种各样的分类标准来规范胃内病变的诊断;什么样的改变提示病变浸润的深度是早期、晚期,早到什么样的程度,能不能通过内镜手术切除下来。总之不厌其烦地分析和总结,孜孜不倦地开会讨论,制定指南让全国的内镜同行遵照执行。我是叹而观止啊,这种精细,这种分析,哪是我们每个人每天做40个病人能够达到的呢?既然我非常认可日本医生在消化内镜方面的诊断水平,那我就很有心想把自己的问题找日本医生看看。在国内的体检中,我多次查出乳腺和甲状腺有结节。去找乳腺外科的医生看,说还是有些不放心,建议我最好手术切除后送病检,以排除癌症的可能性。手术时间都已经给我安排了,但因为要出国的原因,我暂时放弃了。不过这个事情一直是我心里的一个疙瘩。但是在日本,语言不通,规矩不懂,我怎么去看病呢?找了个英语比较好的同事询问,她告诉我,像我这种情况,只能到专科诊所去就诊,我所进修的大学附属医院是不接受初诊的病人。我非常惊讶,我觉得我在日本就想找个权威的医生看病,怎么可能让我去私人诊所呢?我本人还是在这里进修的外国医生呢?不能帮帮忙吗?日本同事非常为难,说她很难帮我这个忙。我决定自己想办法。通过专业网络搜索该医院乳腺外科在国外发表论文的医生名字和电子邮件地址,然后让家人给我扫描国内的检查结果过来。附上所有的结果,字斟句酌地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英文信说明自己的情况,请医生帮忙给我看看,指点一下。但是,真的,就是没有回信啊……我死了心,只好按照日本同事的意见去了一家专科诊所。事实证明,感觉很好。各种温馨的服务就不说了,关键是通过1个多小时的问诊、查体、复查B超,最后那个看起来很有经验的医生非常肯定地说:是纤维腺瘤,不用手术,观察就可以了。我相信吗?我可以说我是很相信的。因为在我准备看病的前期过程中,我已经得知,日本的私人诊所水平很高。我在大学附属医院的导师和每一位同事每周都会抽一天时间到个私人诊所打工,以补贴在大学医院收入不足的缺陷。他们在私人诊所一天的收入和在大学医院四天的收入差不多,所以私人诊所的水平和工作效率可见一斑。而且,因为在日本看病,必须出示“国民医疗保险证”,购买了这个保险的人最后医疗费用直接只交30%,所以我整个看病的过程结束只交了2000日元(110元人民币),便宜得让我很惊讶。最后还有一件事情出乎我的预料:我只顾高兴了,回家后才发现他们没给我检查报告。是我自己忘了拿?还是日本本来就不给患者检查资料和病历本?我实在是不知道。只好请日本的科秘书帮我打个电话问问。结果科秘书告诉我,他们会将检查结果寄到科室来,然后她再转交给我。问了导师才知道,日本病人看病是从来拿不到检查报告的,所有的资料都保存在医生这里,因为医生认为:病人是看不懂检查报告的,所有一切事情有医生来做决定。当然,如果患者有疑问,或者不满意现在这个医生,那这个医生有义务将所有的结果交给病人准备找的另一位医生。但是,报告只在医生手里接转,和病人无缘。我导师的原话是:病人不懂,拿着报告去搜寻各种信息,对他最后做出正确的选择是没有帮助的。呵,我又了解了一项,在日本,医生才是上帝啊,医生决定生死。但是,日本的病人生存时间确实很长,日本的人均寿命位于世界前列。在日本体会什么是有序的医疗,体会怎样做一个好医生,又怎样做一个好患者,很有意思!
胃肠镜检查现在应该是比较普及了,有些体检套餐里也包含了胃肠镜。很多大医院的胃肠镜病人已经预约到了一个多月以后。人们热衷于到大医院去做胃肠镜,是因为在价格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大家认为大医院的医生做得好。那我现在就想谈谈我自己的看法:怎样才算把胃肠镜做好了!我已经做了20年,有上万例的经验了,但仍然觉得,要想把胃肠镜做好,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一 镜子的消毒曾经有个病人躺在检查床上,忧心忡忡地问我们,给她做检查的镜子是不是一次性的,把我们吓了一跳。我们采用的奥林巴斯260的胃镜每条都是几十万,每个病人一次性使用那不是逆天了吗?习总书记来了都不可能啊!所以胃肠镜都是属于高端器械,需要反复清洗消毒后重复使用。但是现在全国很少有医院的胃肠镜中心要求每一位做检查的病人都事先筛查传染病,所以我们只能把每一条使用过的镜子当做有可能感染了病菌的镜子来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洗消毒。在正规的内镜中心,每一条镜子的清洗、消毒都有严格的时间和流程的限定。做好镜子的消毒、避免传播疾病,是做好胃肠镜的基础。虽然镜子不能是一次性的,但其他所有附属材料都是一次性使用的,包括牙垫、吸氧面罩、手套、活检钳、注射针、消毒巾、消泡及局麻药等等。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耗材消耗越来越多,但二十年来普通胃镜和肠镜的检查费用基本维持不变。只是近年来选择无痛胃肠镜的病人越来越多,因此检查费用有明显的增加。二 预约的安排哪些病人适合做胃肠镜?哪些病人有禁忌症?什么时间做最合适?由于胃肠镜检查的普及,除了消化专科医生以外,每一个科的医生,甚至很多是通过便民门诊开过来的检查单。便民门诊的医生基本无需询问病史,只是病人说:我想做一个胃肠镜检查,那么就可以开单。但是胃肠镜真的是属于有创性检查啊,真的有可能出现各种风险啊,不是吓你的哦!特别是“无痛”胃肠镜。不要被无痛两个字麻痹了,那其实是静脉全身麻醉,而且没有气管插管保护呼吸道。如果麻醉师经验不足,有呼吸暂停的可能性的。还有,那么多老年人,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治疗的病人,检查或内镜手术前需要好好评估内镜治疗出血风险和停用抗凝药血栓风险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时机操作;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至少禁食甚至洗胃两天后才能做内镜操作;有反流和梗阻风险的患者尽量不要预约无痛胃肠镜。只有完善了事先的安排,才有可能为做好胃肠镜提供条件。三 经验和态度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很快,各家医院比拼着买最高端最先进的镜子。镜子的好坏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把镜子用好。镜子再好,如果患者紧张害怕,不停呕吐挣扎,那么需要提前安抚或给与镇静甚至麻醉;如果没有做好术前准备,胃肠内大量泡沫、污秽物,好镜子也发挥不了作用;病人太多,一个赶着一个地做,草草地进去匆匆地出来,也不可能发现细微的病变。中国的医生因为面对大量的患者,操作的熟练程度统统没有问题;但也正因为过于大量的患者,导致无法细致入微的观察(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太难,特别在大医院);所以想要做好胃肠镜,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还不是器械不够高级,而是怎样合理安排及分流病人,建立规范操作流程。四 检查报告现在的胃肠镜都是图文彩色报告,所以图片是很重要的。图片可以给临床接诊的医生直观具体的信息。但是有些医院的图片很少,一次检查仅提供一到两张图片,象征性的展示一下;有些图片很黑,什么病变都显示不清楚;有些纸张很薄,在病人口袋里放两天就皱得什么都花了。要想获得好的图片,首先需要医生有经验选择典型的角度和时机留像;其次需要镜头的光源足够明亮。纤维内镜的导光束及光源都是易损的部件,出现异常需要及时更换,才能一直保持良好的观察、摄影能力;在医生准确的文字描述下,配以清晰、具备典型特征的图片,能准确地反应疾病特点。当然,现在各种新的技术层出不穷,有电子染色NBI、色素染色(碘染、靛胭脂染色等)、放大内镜、超声内镜等,但还是先要做到以上提到的四点,才有可能把后续的新技术发展得更好。本文系严瑾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如何当好患者及患者家属如今这个信息时代,什么样的知识都可以在网上查到,但自己或家人病了该怎么医有时候却反而成了一个很大的难题。今年春节我就过得很难忘。大年二十八儿子就开始说肚子不舒服,不想吃饭。我给他服用了点藿香正气水、黄连素,当天晚上他好像好一些,我也就没太在意了。除夕晚上全家团年,他精神萎靡,不思饮食,闹着要回我们自己家。回家后我又给他服用了黄连素和抗生素,但他仍然病病殃殃的样子。看着窗外灿烂的烟花,我们一家人愁眉不展。当天晚上儿子一直折腾,发热、腹泻,喝水,吃药,整晚难以入眠。体温持续烧到40°C以上,反复水样泻。作为消化科的医生,我把我能想到的治疗腹泻的药都给他用上了,仍然不管用。他不吃不喝,只管拉肚子。看着半夜三更披着一件外套坐在冰冷的马桶上,拉得脱水,尖脸大眼好像瘦了一大圈的儿子,我彻底崩溃了。第二天早上是大年初一,我们一家到华西附二院看急诊。本以为肯定门庭稀落,却没想到有这么多家长和这么多的孩子。背着儿子去验了血和大便,血象和C反应蛋白很高,大便除隐血弱阳性外其余阴性。我给医生提出是否可以输液补充点水分,医生看了看还能勉强站直在他面前的孩子说,不用输液,回去吃药,给你们开点补液盐口服补液吧。我看看周围一堆抱着奄奄一息的小婴儿坐在凳子上输液的家长们,叹了一口气,让老公背着孩子回家了。当天晚上儿子大便失禁,十岁的孩子不得不裹上尿不湿。一晚上我不停地陪他上厕所,换尿不湿,服退烧药、止泻药、抗菌药、补液盐,喝进去的水远没有拉出来的多。我不知道他到底感染了什么细菌或者病毒,我只知道我已经束手无策了。我也明白为什么在病房里常常会有别的科室的医生会因为患者腹泻请消化科急会诊了。我甚至恐惧地想到:会是霍乱吗?菌痢?都不像啊!联想到前几天家里不明原因死去的那只仓鼠,儿子用手拿着它出去仍了。难道是因此感染了什么不明原因的病毒?看着我六神无主的样子,老公还不以为然,说:“不过就是拉肚子嘛,你一个消化科的医生还不会医?我们科室的老李说了,他女儿小的时候拉肚子,他总是给她服用几粒黄连素和痢特灵就好了”。我一下子光火了,说:“你会医?你来医!黄连素?我天天给他吃没管用!痢特灵?你给我去买呀,早停产了!”我还义正词严地教育他:“你以为拉肚子是小事?我正因为是消化科医生,我见多了,有拉肚子拉死了的病人,还什么原因都查不出来。明天必须给我去输液!”我们把孩子送到离姥姥家最近的双流县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急诊医生见到孩子的情况,立刻将他收进院。老公不解:“为什么附二院的医生还说不需要输液呢?”我说:“附二院?你儿子没病得要死了他哪有床位让他住院?”我对值班的小医生说,我是华西医院消化科的医生,我的儿子发热腹泻,情况越来越差,我不知道怎么治了,交给你们处理吧。他们到底诊断病毒还是细菌感染?选用什么样的抗生素?怎样补充水和电解质?我强忍着自己不去过问。我相信他们在处理小孩腹泻方面应该比我强。虽然液体补进去,孩子脱水的情况有所改善,但住院期间还是一度发生孩子诉气紧、呼吸困难,医生紧急安置心电监护和上氧;以及腹痛、拉血便,急诊安排腹部彩超排除有无肠套叠。无论如何,我觉得我不是孤军奋战了。我把医生的角色还给了他们,发生什么问题让他们去着急、去给我想办法,我只做好我家属的事情:换尿不湿、煮稀饭米汤喂孩子吃。当然我也会动用我的专业知识,在他们怀疑肠套叠的时候,我虽然私下判断是剧烈腹泻后肠粘膜损伤所致,但仍然乖乖陪儿子去做彩超以进一步排除。在向彩超医生介绍病情时也比较专业:“先水样泻。腹部是软的,没有压痛”。逐渐的,体温控制下来了;腹泻次数减少了;开始可以吃点东西了。住院5天后,出院了。刚好一个春节过完。老公嘀咕:“什么原因都还没查出来,就出院了?”。我眼睛一瞪:“查不出原因来的,多了去了。你以为医生都能弄清楚原因啊!你再住一个月都查不出原因。回家去!我现在有把握把他调理好了!”无论自己是否是医生,无论自己已经掌握了多少医学专业或非专业的知识,在自己不能处理好自己的病情时,充分信任你的医生,充分利用其他人的专业知识来帮助自己处理病情,是必要的。当然,也需要去评估不同医生的意见,比如有人建议口服治疗有人建议住院输液,不同的医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还有他们自己的考虑。结合自己病人的实际情况,安全的方式还是尽量让医生多为你负点责,比如病情变化大的疾病,住院治疗就比门诊输液要安全得多。医学是一门经验学科,无论查阅了多少文献,参考了多少指南,最终行之有效的还是临床经验——见过这么多类似的病人才行啊!
每天做肠镜,发现结肠息肉的病人越来越多了。有约1/3的初诊病人肠镜筛查能发现结肠息肉。是由于饮食习惯的改变确实发病率增加了呢?还是因为检查器械更清晰、医生的操作技能更完善而仅仅是发现率的增加?很多病人一听到“发现息肉”,就很恐慌,因为大家似乎都知道——息肉会癌变。绝大部分病人会选择立即内镜下切除。但也有病人提出,可以采用非手术的方法治疗息肉吗?关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不是每一个息肉都需要切除,但也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治疗息肉。所谓息肉,是一个笼统的肠镜描述术语,指的是来源于大肠粘膜并隆起于粘膜表面的病变。息肉可以分为两大类:非腺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有经验的肠镜医生通过仔细观察息肉表面腺管开口的形态,不依赖病理即可准确判断息肉的类型。非腺瘤性息肉包括:1.炎性息肉:是肠道炎症(常见的如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治愈后遗留的息肉;2.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小孩子(通常是潴留性息肉),因便血而被发现;3.增生性息肉:常在直肠区域发现,多半很小(0.3厘米左右)、扁平、呈白色。以上三类都是不会癌变的,所以无需担忧。幼年性息肉因常有便血症状,需要切除;炎症性息肉的原发病如果仍然活跃,我们需要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原发病而不是治疗息肉。特别常见的增生性息肉既不会癌变也无任何症状,有人甚至认为可以等同于正常结肠粘膜,所以采取手术(肠镜)切除它们也真是冤枉啊。当然也没有什么药物可以使之消退或预防其再生,所以如果实在不放心,5-10年复查一次肠镜观察其有无变化即可。4.错构瘤性息肉:多见于息肉黑斑综合征(P-Jsyndrome),也属于非腺瘤性息肉,但有一定的癌变率。需要定期肠镜下切除息肉。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锯齿状腺瘤,这类才是我们重点关注、需要切除、有癌变风险的息肉。如果同时发现有多个腺瘤,任何一个腺瘤的直径大于等于1.0cm、病理提示有绒毛的结构、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锯齿状的改变,我们称之为高危险性息肉。因其癌变风险高,需要及时处理。结肠息肉病:是指结肠多发息肉达到50个甚至密布大小不等息肉100个以上。其中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癌变率是100%,有医生甚至认为最好采用全结肠切除的方式预防今后的癌变。有些结肠息肉病的患者息肉又多又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每次医生最多只能切除十余个。当下一次切除时发现息肉不但没有减少,而且更多更大,会很有挫折感,甚至想:提醒病人去把全结肠切除算了,否则早晚癌变甚至发生转移。曾经有人尝试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和塞来昔布等)预防结肠腺瘤或腺癌的发生。最终的结论是:1、小剂量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包括COX-2抑制剂)对预防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及结肠腺瘤没有效果;2、大剂量COX-2抑制剂对预防家族性腺瘤性结肠病FAP有效;3、大剂量COX-2抑制剂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因此美国(U.S.PreventiveServiceTaskForce)尚不推荐将非甾体类抗炎药作为常规结肠腺瘤、结肠腺癌的预防措施。最后的结论就是:结肠息肉的非手术治疗没有用,但也并非每一个息肉都需要手术治疗。本文系严瑾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