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tleman病(Castleman’sdisease,简称:CD),是一种罕见的淋巴增生性疾病。由于发病率低,诊断困难,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预后不佳,2018年,Castleman病被纳入我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2022年3月14日下午,卡斯特曼之家携手好大夫平台举办第五场Castleman病(CD)患者教育主题公益活动--卡斯特曼大讲堂之《得了Castleman病到底应该怎么办》主讲人介绍:(直播回顾视频内容,请见好大夫健康号:Castleman病)本次直播中,专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作出一一解答,以下为直播部分文字片段一、解决烦恼:患者得了Castleman病应该这么做!CD的治疗主要根据临床/病理类型来制定方案。UCD多采用手术根治性治疗;而MCD,尤其是iMCD则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具体起效时间,不良反应等我们下文会予以介绍。1.1Castleman病的常用的治疗有哪些?1.1.1UCD的治疗:UCD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佳,不宜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以接受保守治疗,争取创造手术条件后期切除。●外科手术:无论UCD患者是否伴有高炎症状态或全身症状,对于有可能完整切除病灶的患者,首选外科手术完整切除病灶。绝大多数UCD患者在病灶完整切除后可达到治愈,极少数病例可能复发。对于复发的病例,可以再次评估病灶的可切除性,若能完整切除,仍然可考虑再次手术切除(图2)。手术不仅能够去除CD病灶,还能够改善相应高炎症状态,改善副肿瘤天疱疮的皮损,改善AA淀粉样变相关症状和膜性肾病。但应注意,手术切除并不能阻止或缓解伴有闭塞性细支气管炎UCD患者的肺部病变,这些患者可能需要肺移植。●非手术治疗:对于无法完整手术切除的病例,首先需要评估有无CD相关症状(如压迫相关症状、高炎症状态或副肿瘤天疱疮等)。○无症状患者:可采用等待观察的策略。对于存在肿块压迫相关症状的患者,可首选利妥昔单抗±糖皮质激素或利妥昔单抗±化疗,对于用药后肿块体积缩小的患者,若可行完整手术切除,则建议手术切除,对于用药后仍难以完整手术切除病灶的患者,可考虑放疗或动脉栓塞治疗。○伴高炎症状态且病灶难以完整手术切除的UCD患者:可借鉴iMCD治疗方案,采用司妥昔单抗(siltuximab)联合糖皮质激素或沙利度胺-环磷酰胺-泼尼松(TCP方案)等。治疗后应再次评估病灶的可切除性,若药物治疗后病灶缩小且具有可切除性,仍应考虑手术切除。○对于药物干预后病灶仍难以切除的患者,若高炎症状态改善,可考虑继续药物治疗并观察肿物变化;若高炎症状态改善不明显,可考虑局部放疗或参考iMCD的其他二线方案1.1.2MCD的治疗:●HHV-8阳性MCD:可以采用以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治疗(如利妥昔单抗±脂质体阿霉素/阿霉素±糖皮质激素)。对于同时合并HIV感染的患者,可请相关科室协助制定抗HIV治疗方案。●aMCD:观察随诊。●iMCD:依据CDCN危险度分层定义的"非重型"和"重型"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由于iMCD的治疗暂无标准方案,无论是对于初治患者还是难治/复发患者,均推荐患者积极参与临床研究。○非重型iMCD:基于包括目前iMCD治疗领域唯一一项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在内的循证医学证据,推荐司妥昔单抗(IL-6单抗)作为非重型iMCD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而且司妥昔单抗目前iMCD上唯一获批适应症的治疗药物,在全世界40余个国家都已获得批准用于治疗特发性多中心型。司妥昔单抗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快速通道批准资格,符合临床急需境外新药的审评审批工作程序。单纯糖皮质激素能够改善患者高炎症相关症状,可与前述治疗联合应用(如在司妥昔单抗的基础上,泼尼松1mg·kg-1·d-1起始,4~8周后逐渐减量并停用,有效的患者长期使用司妥昔单抗治疗),但不推荐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iMCD。○重型iMCD:此类患者往往存在显著的器官功能不全,甚至会出现"细胞因子风暴",患者死亡率高,需要更加积极的干预。推荐一线联合应用司妥昔单抗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500mg/d,静脉用药,3~5d),为了迅速起效,有时还需将起始司妥昔单抗调整为每周用药1次,若治疗有效,1个月后调整为每3周用药1次。○iMCD-TAFRO:iMCD-TAFRO的发病机制可能与iMCD-非特指型有一定差异,但基于现有证据,仍推荐对此类患者进行上述危险分层后,参考前述"非重型"和"重型"iMCD的治疗策略进行治疗。1.1.3Castleman病治疗中的常见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体现在接受放化疗的UCD患者,出现放化疗常见不良反应,如毛发脱落,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瘦,瘙痒等等,可以请医生帮助调整用药剂量或配合一些缓解放化疗不适症状的药物。●治疗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一览表:1.1.4Castleman病的观察治疗●观察疗法适用患者:对患者生命健康无影响的无症状性MCD;患者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UCD类,肿大淋巴结对患者生命无影响;因肿大部位特殊无法接受手术治疗,且暂时对患者生命无影响的惰性UCD。●随访时间:随访时间具体需要医生根据患者CD类型、位置和发展情况等综合制定方案。一般前期需要密切观察,判断其稳定性,建议1~3个月复查一次,之后稳定后可半年~一年复查一次。●随访检查:随访需要做的检查包括:常规实验室检查,如血小板、血沉、C反应蛋白等等;影像学复查,判断病变部位是否进展或新增肿大区域等,必要时行PET-CT;病理检查,怀疑突然从惰性变积极时,及时行淋巴结活检以明确病变类型。1.2Castleman病的常见问题解答●Castleman病会威胁会危及生命吗:具体和CD类型有关。UCD正确治疗基本不会影响患者长期生命。MCD,尤其是iMCD,会影响患者长期生存时限,文献报道的5年生存率仅51%~77%,故需要尽早确诊,积极治疗,延长患者生命。●Castleman病影响婚育吗:一般来说,UCD不影响,患者可以正常结婚、生育,本病目前未发现遗传风险。而对于合并HHV-8、HIV感染的MCD患者,因这两类病毒会通过性等体液接触的方式传播,所以并不建议婚育,以免传播给伴侣或子女,如果坚持,那请做好双方防护,怀孕女性做好早期婴儿阻断治疗,保护孩子。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Castleman病协作组.中国Castleman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21,42(7):529-534.[2]LomasOC,StreetlyM,PrattG,etal.ThemanagementofCastlemandisease[J].BritishJournalofHaematology,2021,doi:10.1111/bjh.17688.[3]ButzmannA,KumarJ,SridharK,etal.AReviewofGeneticAbnormalitiesinUnicentricandMulticentricCastlemanDisease[J].Biology,2021,10(4):251.[4]王娟,梁利杰,王耀美,等.59例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20,41(8):5.[5]vanRheeF,etal.International,evidence-basedconsensustreatmentguidelinesforidiopathicmulticentricCastlemandisease.Blood.2018Nov15;132(20):2115-2124.[6]FajgenbaumDC,UldrickTS,BaggA,etal.International,evidence-basedconsensusdiagnosticcriteriaforHHV-8-negative/idiopathicmulticentricCastlemandisease[J].Blood,2017,129(12):1646-1657.DOI:10.1182/blood-2016-10-746933.[7]DongY,WangM,NongL,etal.Clinicalandlaboratorycharacterizationof114casesofCastlemandiseasepatientsfromasinglecentre:paraneoplasticpemphigusisanunfavourableprognosticfactor[J].BrJHaematol,2015,169(6):834-842.DOI:10.1111/bjh.13378.[8]vanRheeeF,WongRS,MunshiN,etal.SiltuximabformulticentricCastleman'sdisease:arandomis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trial[J].LancetOncol,2014,15(9):966-974.DOI:10.1016/S1470-2045(14)70319-5.[9]CSCOLymphomaDiagnosisandTreatmentGuidelines.2021.[10]刘海玲,范磊,李建勇.Castleman病的诊疗进展[J].中华血液学杂志,2020,41(08):697-700.
尊敬的病员朋友:欢迎您即将进入层流病房进行治疗,我们全体工作人员将竭诚为您服务。入住前请您认真阅读以下内容:1.心理准备层流病房是一个全封闭的无菌病房,因此,您在整个治疗期间要与您的亲人暂时分开一段时间,但您每天可以通过电话隔窗与他们见面交流,为了消除您的恐惧感和神秘感,建议您入室前到层流病房的探视通道处参观,以便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好心理准备工作,以最佳心态进入层流病房。这十分重要!2.身体准备(1)入室前剃净全身体毛,主要包括腋毛、头发、胡须、阴毛等,并清洁洗澡。(2)入室前一天晚上,遵医嘱服导泻药,直到导泻成功。3.用物准备(应提前两天准备好,交给层流室生活工人提前消毒灭菌,以便入室后用)所需物品列表5.送饭时间:早 7:30 ;中 11:30 ; 晚 17:30祝您早日康复!
移植术本身并不能保证患者健康状况的完全恢复,还继续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家属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和照顾。出院前通知家属做出院准备,护士通过口头、书面等途径,以病人和家属为对象,做详细的出院指导,指导病人及其家属做好家庭护理,促进移植术后后期的康复、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一出院流程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安排计划出院,会提前一两天告知患者及家属,此时患者家属需将住屋做好清洁卫生,准备好患者日常生活用品,做好迎接患者回家的准备工作。出院当天医生会据患者情况及移植类型判断是否拔除PICC置管,拔除PICC置管的患者,出院后前3天PICC拔除后的敷料需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受压、负重引起穿刺点出血;未拔除PICC置管的患者需每周挂置管护理门诊(周一至周五上午)进行置管维护一次,有不适随时就诊,置管处保持清洁干燥,置管侧肢体勿负重。护士及工人帮助患者收拾打包行李,做出院指导及健康宣教。出院手续办理:家属请在自助服务机上填写住院期间满意度调查表(需携带患者就诊卡)——A区护士站(或层流室1号窗口)领取出院证明书——携带患者身份证、就诊卡、医保卡、出院证明书、入院时交的收费收据至一住院部1楼办理出院手续——家属至层流室接患者回家(若需复印病历请出院后2周至信息大楼4楼病案科复印病历)。二出院指导及健康宣教(一)预防感染即使造血干细胞成功植入,患者在移植后的半年内抵抗力仍低于正常,感染的预防不可掉以轻心。正常情况下,免疫功能的恢复需一年左右,在移植100天以后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带状疱疹、肺炎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可能发生,为了预防感染,教会病人自我防护。家庭康复护理期间,要按时监测体温、脉搏、血压,观察口腔、皮肤、肛周有无异常。及时消除感染灶的存在,若有不适及时随诊。在预防上除给病人进行房间的清洁消毒指导外还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1. 出院3月内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商场、茶楼、电影院、酒吧,酒楼等),避免接触易感人群,避免接触家畜和动物的分泌物。保持心情开朗,心态平和,移植后100天,白细胞>3.0×109/L可到户外空气好的地方呼吸新鲜空气;2. 物品的清洁消毒用具在清洁的基础上可用消毒液擦拭,食具、洗漱用品与家人分开,固定一套并经常消毒;食具可用消毒柜、微波炉加热或煮沸消毒,水果、蔬菜要清洗干净。3. 口腔卫生饭前饭后用盐水或漱口液漱口,用软毛刷刷牙,避免损伤口腔粘膜。血小板<20×10 9/L时避免使用牙签、牙线。4. 勿戴隐形眼镜,因可能会导致感染,如感到眼干,复诊时需告知医生。5. 皮肤清洁在家中最好的隔离防护措施是经常洗手,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根据气温增减衣物,避免着凉。移植前6个月外出时应穿长袖衣裤或使用遮阳伞、佩戴太阳镜来过滤紫外线光,避免阳光直射,必要时涂防晒霜,每次使用一种护肤品或化妆品,以辨别身体是否有过敏反应。移植后3-4月(或更长时间)头发会重新长出,戴帽、头巾或假发来减少头皮暴露。6. 保持大便通畅,做好肛周清洁护理,勤换内衣内裤,做全身卫生时要认真仔细,特别注意好发感染的部位,如鼻腔、口腔、肛门、会阴等。(二)居住环境的清洁消毒居住和生活环境是导致外源性感染的重要因素。出院后患者居住的卧室应通风、干燥、阳光充足,最好每天用空气消毒机或空气净化器消毒1-2次,房间的温度、湿度要适宜,温度在20~22oC,湿度在50%~60%为宜。温度过高时影响机体热量散发,干扰消化及呼吸功能,使病人产生烦躁,影响机体的恢复。室温过低,宜着凉感冒;湿度过高,病人感到潮湿、憋闷;湿度过低,可引起鼻粘膜干燥,诱发出血。床单、被褥专用,勤换洗。避免交叉感染。(三)保证饮食卫生肠道是内源性感染的主要源泉,为减少肠道内的微生物,避免肠道内条件致病菌的感染,应保证饮食卫生。不随便在外吃东西,食用水果时应选择能够削皮的水果,对于不易清洁干净、难于去皮的水果类如葡萄等应尽可能不吃。切忌吃腐烂或不新鲜的水果。水必须烧开高温煮沸消毒后饮用,不喝隔日水。(四)饮食调理患者在移植期间由于大剂量的化疗和全身放疗,引起一系列胃肠反应如恶心、呕吐、口腔炎、口干、味觉转变、食欲不振等会维持几个月才能恢复。可通过均衡饮食、少量多餐来维持营养,每天2-3升水或其他营养饮料,如汤、果汁、营养奶。切记勿过分强调蛋白质的补充,大部分患者出院后整天炖鸡、鸭、水鱼等高蛋白饮食,这是不合理的。营养补充要全面,摄入平衡膳食及足够的水分。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病人身体比较虚弱,食一些高蛋白、低脂肪宜消化的食物。指导进食一些高蛋白、高纤维素、易消化新鲜食物,如鱼类、鸡蛋、牛奶、瘦肉,以及维生素含量较高的新鲜蔬菜、水果。并给予一些升白细胞药膳,如党参、花生、红枣、赤豆等。患者出院后适当注意营养是必要的,但没有必要过分强调营养,倒是要注意均衡饮食。饮食原则:饮食以清淡为主,食材新鲜,卫生,煮熟。吃后无胃部不适,无腹泻,无过敏等不适,不吃没有吃过的食物。忌辛辣、生冷、油腻及变质食品,荤素搭配,不暴饮暴食,多饮水。禁食:油炸食品、腌制品、凉拌菜、半成品、尖椒等不易清洗干净及刺激的蔬菜。水果建议食用西瓜、苹果、橙子、梨等果皮坚硬,易剥皮,不易腐烂的水果,食用时要逐渐增加品种和食用量。一般每种水果从四分之一开始,建议先从苹果吃起。热带水果建议尽量先不吃,以防感染的发生。(五)充分休息出院时造血干细胞已成功植入,造血功能也已恢复,但患者抗力低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患者出院后必须强调充分休息的基础上加适当的运动。对患者或家属来讲,最重要的防止感染,不去公共场所,亲友交往不宜过多,每天不超过2人且时间不宜过长,最好是谢绝亲朋好友的探望,可以电话或视频交流,外出时避免乘坐公交车,尽量打出租车或乘私家车。适量活动并保持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保证足够的睡眠,充分的休息,在血象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之前,不宜多活动。血象恢复到正常后,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体育锻炼强度应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而定,逐渐增加活动量。干细胞移植术后1~2年内不宜从事重体力劳动。(六)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出院后严格按医嘱服用药物,合理的用药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等,以达增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特别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为预防和抗排斥反应,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需较长期服用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特别需指出的是,一定要按时按量服用,自己不能擅自增减药物剂量,还需按医嘱定期检测环孢素血浓度,以防药物中毒或量不足。出院后一旦出现发热、皮疹、腹泻等不适,应及时诊治,切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以免耽误病情,延长病程,危及生命。(七)自我防护忌烟,并远离吸烟者,忌酒。家庭康复护理期间,要按时监测体温、脉搏、血压,观察口腔、皮肤、巩膜、肛周有无异常。及时消除感染灶的存在,若有不适及时随诊。慢性GVHD 主要侵犯皮肤、口腔、肝脏、眼部、肠及肺,皮肤症状一般以手、脚、面颊部及额部皮肤出现皮疹或皮肤瘙痒为最早表现,逐渐可发展到皮肤色素沉着,皮肤干燥,表皮溃烂剥脱等。肝脏、肠道早期反应以恶心、呕吐和少量腹泻为主。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发现并到医院治疗。(八)性生活指导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本身并不会影响性生活。当移植成功顺利回家后,享有正常的家庭生活和夫妻生活,如果患者血象恢复较好,无其他并发症,3月后可过性生活,建议不宜过频,每周1次,每次时间30min以内为宜。移植后的性生活,应采取避孕措施,女性患者避孕以宫内节育器或输卵管结扎为好,做好个人卫生,防止盆腔及泌尿系感染。
该文引用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微信公众号,欢迎关注!洗澡时或体检做B超时经常会发现脖子上或是腋窝、腹股沟有淋巴结,有的甚至是肿大的淋巴结,如果医生在意味深长的看你两眼,心里可能马上都要崩溃了。我是有这么幸运/不幸的得了淋巴瘤了吗?首先告诉大家,绝大多数都是虚惊一场。一般情况下,正常人可以在颌下触及软的、扁平的直径小于 1cm 的淋巴结;在腹股沟触及直径不超过 2cm 的淋巴结、一般认为这些淋巴结肿大都是正常的。一般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特殊检查 。如果确实颈部或腋窝的淋巴结大于正常了,超过1.5cm了,是不是就是淋巴瘤呢?并不是。淋巴结肿大原因及其复杂,可以是多种疾病的原发或继发性表现。对社区医院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进行分析发现超过三分之二的患者的淋巴结肿大是由于非特异性的原因或由于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或病毒), 只有不到 1%的患者为恶性疾病。有研究发现,因高度怀疑恶性淋巴结肿大而进行活检的220 例患者中,186 例(84%)为良性疾病,只有 34例(16%)为恶性疾病(淋巴瘤或转移癌)。而在 186 例良性淋巴结肿大患者中,63%(112 例)为非特异性或反应性(没有发现明确的致病原因),其余的有特异性的致病原因,最常见的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弓形体病或结核。因此,大多数淋巴结肿大都是非特异性的,如果不伴随其他相关症状,不需要进一步检查诊断。偶然发现的淋巴结大多都是反应性或良性的,我们门诊的医生可能会告诉你,不要担心,回去观察。那我们该观察哪些指标呢?或者说哪些线索提示这个肿大的淋巴结需要做进一步检查呢? 最最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这个淋巴结是不是无痛性的、进行性长大的。这就是说当你发现脖子上有一个黄豆大小的淋巴结时,可以观察;如果半个月后,它变成了花生米大小,再半个月后变成了鸽子蛋大小,同时旁边又有几个小的包包冒出来了,那就需要高度重视了。如果这个淋巴结半年后还是这么大,那么恭喜你,放心大胆继续吃喝玩乐!如果你同时有感冒、喉咙痛、牙龈炎等表现,而且淋巴结一按就很痛,那么也恭喜你,这个可能是炎症引起的反应性改变。等炎症好了,淋巴结很多慢慢就缩回去了。第二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淋巴结肿大外,有没有伴随的其他症状。比如,有没有其他新发的肿大淋巴结,有没有反复的发热,有没有进行性消瘦,有没有夜间盗汗等。这些症状可能高度提示这个淋巴结肿大是恶性疾病引起的。如果你说我这个淋巴结肿大两年前发现了,现在还是这样,而且吃得下、睡得着,身体倍棒,那还是要恭喜你,继续吃喝玩乐。有朋友可能会说,你说了这么多,道理我都懂,但是没有个啥检查结果证实它是良性的,我心里就是不踏实呀,咋办?有没有什么检查给我吃个定心丸呢?一般的血常规、肝肾功等这些检查是不能够明确这个肿大的淋巴结是良性还是恶性的。能够明确淋巴结肿大是良性还是恶性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完整淋巴结切除活检。在显微镜下来判断它是淋巴瘤、肿瘤转移、感染或反应性增生。一般要求这个淋巴结在2cm以上。但如果同时伴有其他明显的症状而高度怀疑淋巴结肿大是恶性的时候,小于2cm的淋巴结也可以考虑活检。如果只是单纯的小淋巴结肿大,我们还是建议按上面的方法继续观察。好了,淋巴结肿大并不可怕,对疾病或健康的过度担心或焦虑才可怕。放松心情,不熬夜,早睡早起,多运动才是预防肿瘤的根本大法!
该文引用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微信公众号,欢迎关注!很多朋友在体检或孕前检查时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医生一脸严肃的告诉你:“你这个可能是地中海贫血哦,赶紧去血液科进一步检查”。顿时感到小心脏扑通扑通的,好吓人。那地中海贫血到底是什么呢?听我们来逐一解析。问题一:地中海贫血是个什么鬼?答:这个病首先在地中海区域的国家被发现,并且在这些区域高发,所以被命名为地中海贫血。但后来又发现在非洲、东南亚、中国南部等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均比较常见,所以地中海贫血又被称为海洋性贫血。但地中海贫血的本质是参与血红蛋白合成的珠蛋白的基因有缺失或突变,导致合成珠蛋白的α链或β链缺失,产生异常血红蛋白,引起红细胞形态和携氧能力变化,并使红细胞被破坏过多,出现贫血和溶血的症状。它不是白血病,不是肿瘤性疾病。问题二:为什么会得地中海贫血?答:地中海贫血是一组遗传性疾病。由于父母是地中海贫血患者或基因携带者而遗传给下一代(再次证明投胎可真是个技术活)。少部分是由于近亲结婚所致。问题三:中国那些地方高发呢?答:中国的高发区主要集中于广东、广西和云南地区。从世界发病范围来看,地中海高发地区基本和疟疾高发区一致。因为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发生的这些改变可以有效的抵御疟疾的感染。当远古时期无有效控制疟疾的手段时,面对疟疾死亡的威胁和可能导致的贫血,两害相权取其轻,活下去是大事。因此在漫长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被存留了下来。四川作为内陆地区,非疟疾流行区,为何也会有较多的地中海贫血呢?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由于“湖广填四川”。问题四:地中海贫血会有哪些临床表现呢?答:由于α和β链基因缺失或突变位点不同,导致α和β链的缺失程度不同,因而在临床上表现多种多样。一般分为轻型、中间型和重型。轻型没有自觉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轻度贫血和红细胞异常;中间型贫血程度不一,除了有贫血的常见症状,如头昏、乏力外,由于携带异常珠蛋白的红细胞被破坏过多,常合并慢性溶血的症状,如皮肤、巩膜发黄,胆结石、脾肿大等。一些病人因为皮肤发黄误认为是肝病而到消化科就诊时被诊断。重型患者在婴幼儿时就表现出明显的贫血,骨骼和面容的异常,发育缺陷等,需要反复不断输血。同时因大量输血而出现铁在体内过量沉积,导致皮肤发黑,肝脏、心脏受累等异常。问题五:地中海贫血实验室检查会有哪些异常呢?如何诊断?答:在血常规检查中,首先就是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通常贫血严重程度与地中海贫血严重程度一致。地中海贫血的另一个特异性表现为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明显降低,多数小于70fl,我们称为“均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如果溶血比较明显时可以出现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由于长期胆红素升高,部分患者在B超检查时可有胆囊或胆管结石,同时可以发现脾肿大。诊断地中海贫血除了有上述血常规和肝肾功异常外,主要依靠血红蛋白电泳检测异常血红蛋白(HbA2,HbH)。如果异常血红蛋白含量偏低未能检出而仍然高度怀疑地中海贫血时,可以行α和β的基因检查,发现有无基因突变或缺失。问题六:地中海贫血如何治疗?答: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方法。轻型地中海贫血无需特殊治疗。中间型地中海贫血需要预防反复溶血导致的胆道结石,可口服熊去氧胆酸片。如果有脾大、脾功能亢进等表现,可以考虑切脾。同时预防感冒等因素导致的贫血加重。重型地贫需要异基因骨髓移植。如果没有合适供者或无法移植,则需要定期输血维持血红蛋白水平,祛铁治疗防止过量铁沉积引起重要脏器受损,预防感冒。问题七:得了轻型或中间型地中海贫血还能结婚生育下一代吗?答:可以。轻型和中间型地中海贫血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和正常寿命,重点需要产前检查预防重型地中海贫血。如果夫妻双方一方正常,一方为地贫基因携带者,表现为轻型/中间型,则下一代可能为正常或轻型/中间型。如下图:如果双方均为基因携带者,则下一代有四分之一的可能为重型地中海贫血(如下图)。这种情况需要做好产前诊断,如果是重型地贫,可以考虑终止妊娠。问题八:地中海贫血会传染吗?答:肯定不会。
插图:小 戴知道的越多,决定越理智。希望这篇小短文可以帮到需要移植的患者。骨髓移植简单的说,就是一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大杀器,是一种很有效的治疗手段。整个过程虽然复杂,但是简单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决定移植指征;2、寻找供者;3、患者和供者体检;4、移植。下面我们就简单的说一说。A:决定是否移植哪些人需要移植?单就病情讲,需要移植的人,一般病情较重,不做移植单靠化疗,疗效不理想。举个例子,慢粒(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在20多年前,没有什么药物能够有效的治疗这个病,做移植的很多。那个年代在我们中心,有一半做移植的病人都是这个病。但现在有了更好的药物,治疗效果已经超过了移植。所以,现在得这个病的人就几乎没有人做移植了。B:寻找供者-谁是供者?-简单的说就是给病人捐献细胞的那个人。-怎么确定谁是合适的供者呢?-这需要通过配型来完成。-那什么又叫配型呢?打个简单的比方,配型就好比看两个人的生辰八字合不合。配型不合移植很难成功,所以配型是移植的第一个准备工作。找到一个“八字”相合的人,并且这个人愿意当供者(捐献细胞的人),就有希望做移植了。-哪些人可以当供者呢?-如果有同父同母的同胞,他们是首选。通常我们和兄弟姐妹配型成功的机会1/4。如果是独身子女也不要灰心丧气,可以通过中华骨髓库寻找没有血缘关系的好心人做您的供者。这种配型成功的机率通常是千万分之一。C: 体检移植前无论患者还是供者都需要做比较完整细致的体检,确保两个人的身体条件可以胜任移植的过程。D:移植这是移植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这个环节需要患者和供者一起完成。患者方面需要接受预处理:这个步骤,是通过药物和放疗,清除患者原有的有缺陷的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为重建新生的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做准备。供者方面需要接受干细胞采集:供者一般需要提前打5~6天的针(干细胞动员剂),此后通过特殊的机器采集干细胞。一次采集的总量一般为150~250ml,比一次普通献血的采血量还要少一些。回输:跟输血的过程几乎一样。就是输一袋血。(感谢小戴同学对医学科普工作的热心、百忙中抽出的时间以及超过我期待的创造性的劳动成果。)
大多数无意间发现的淋巴结肿大都是非恶性的。也就是说是由各种炎症或非特异增生造成的,不需要特殊的处理。真正需要引起关注的是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即淋巴结逐渐的越长越大。或伴随发热、盗汗、体重减轻、血象异常等其他不正常表现。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且唯一的建议是淋巴结活检。或者没有上述伴随症状状况,只是单纯的淋巴结肿大,但您过度担心,十分焦虑,这种情况也考虑行淋巴结活检进行明确。各种查血、B超、CT,甚至PET/CT也并不能明确淋巴结肿大的具体性质。那淋巴结活检该如何做呢?针吸活检对于甲状腺结节、乳腺包块等非常有用,高效、快捷,而且创伤少。因此也有不少医生或患者选择淋巴结针吸活检。对此,我们反复提倡、呼吁、宣传:不建议进行淋巴结针吸活检,建议完整淋巴结切除活检。因为诊断淋巴瘤的重要依据之一是淋巴结原有正常结构,针吸穿刺所取组织太少,不利于淋巴瘤的完整诊断。近年,又有新的技术出现,比如淋巴结造影、B超引导下的粗针淋巴结穿刺活检,也在不断宣传这项操作的有效性和快捷性,因为粗针穿刺可以取到更多的组织,大有取代淋巴结活检之势。面对这种情况该如何选择呢?活检也好、粗针穿刺也好,都是希望能够取到足够多的有用的组织,从而有助于明确诊断。粗针穿刺所取的标本是否能够达到上述要求呢?在这方面,病理科老师更有经验和发言权。为此,我们特地就这个问题与华西医院病理科在淋巴造血系统肿瘤诊断方面有深入研究的张文燕老师进行了探讨。张文燕老师仍然建议行完整淋巴结切除活检。因为现在对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已经不像以前,只是需要一些普通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的结果。随着对淋巴造血系统疾病认识的深入,分子病理技术、FISH、流式细胞等更多现代技术应用于临床诊断,这也需要更多和更高质量的病变组织,对于一些疑难病例,更是需要反复切片会诊。如此才能对每一个病例做到精准诊断。即使这样,对于某些疑难特殊病例,可能还需要反复、多部位的取淋巴结活检。对此,我们深表赞同。因此,对于肿大的淋巴结,我们仍然建议行完整淋巴结切除活检。
生活越来越好,体检越来越频繁,却对自己的健康越来越担心,越来越焦虑!来来来,今天我们再次为大家安安心!洗澡时或体检做B超时经常会发现脖子上或是腋窝、腹股沟有淋巴结,有的甚至是肿大的淋巴结,如果医生在意味深长的看你两眼,心里可能马上都要崩溃了。我是有这么幸运/不幸的得了淋巴瘤了吗?首先告诉大家,绝大多数都是虚惊一场。一般情况下,正常人可以在颌下触及软的、扁平的直径小于1cm的淋巴结;在腹股沟触及直径不超过2cm的淋巴结、一般认为这些淋巴结肿大都是正常的。一般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特殊检查。如果确实颈部或腋窝的淋巴结大于正常了,超过1.5cm了,是不是就是淋巴瘤呢?并不是。淋巴结肿大原因及其复杂,可以是多种疾病的原发或继发性表现。对社区医院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进行分析发现超过三分之二的患者的淋巴结肿大是由于非特异性的原因或由于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或病毒),只有不到1%的患者为恶性疾病。有研究发现,因高度怀疑恶性淋巴结肿大而进行活检的220例患者中,186例(84%)为良性疾病,只有34例(16%)为恶性疾病(淋巴瘤或转移癌)。而在186例良性淋巴结肿大患者中,63%(112例)为非特异性或反应性(没有发现明确的致病原因),其余的有特异性的致病原因,最常见的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弓形体病或结核。因此,大多数淋巴结肿大都是非特异性的,如果不伴随其他相关症状,不需要进一步检查诊断。偶然发现的淋巴结大多都是反应性或良性的,我们门诊的医生可能会告诉你,不要担心,回去观察。那我们该观察哪些指标呢?或者说哪些线索提示这个肿大的淋巴结需要做进一步检查呢?最最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这个淋巴结是不是无痛性的、进行性长大的。这就是说当你发现脖子上有一个黄豆大小的淋巴结时,可以观察;如果半个月后,它变成了花生米大小,再半个月后变成了鸽子蛋大小,同时旁边又有几个小的包包冒出来了,那就需要高度重视了。如果这个淋巴结半年后还是这么大,那么恭喜你,放心大胆继续吃喝玩乐!如果你同时有感冒、喉咙痛、牙龈炎等表现,而且淋巴结一按就很痛,那么也恭喜你,这个可能是炎症引起的反应性改变。等炎症好了,淋巴结很多慢慢就缩回去了。第二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淋巴结肿大外,有没有伴随的其他症状。比如,有没有其他新发的肿大淋巴结,有没有反复的发热,有没有进行性消瘦,有没有夜间盗汗等。这些症状可能高度提示这个淋巴结肿大是恶性疾病引起的。如果你说我这个淋巴结肿大两年前发现了,现在还是这样,而且吃得下、睡得着,身体倍棒,那还是要恭喜你,继续吃喝玩乐。有朋友可能会说,你说了这么多,道理我都懂,但是没有个啥检查结果证实它是良性的,我心里就是不踏实呀,咋办?有没有什么检查给我吃个定心丸呢?一般的血常规、肝肾功等这些检查是不能够明确这个肿大的淋巴结是良性还是恶性的。能够明确淋巴结肿大是良性还是恶性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完整淋巴结切除活检。在显微镜下来判断它是淋巴瘤、肿瘤转移、感染或反应性增生。一般要求这个淋巴结在2cm以上。但如果同时伴有其他明显的症状而高度怀疑淋巴结肿大是恶性的时候,小于2cm的淋巴结也可以考虑活检。如果只是单纯的小淋巴结肿大,我们还是建议按上面的方法继续观察。好了,淋巴结肿大并不可怕,对疾病或健康的过度担心或焦虑才可怕。放松心情,不熬夜、早点起、多运动,少吃肉才是预防肿瘤的根本大法!希望我们少在医院碰面!
前面我们谈了血小板增多,绝大多数的血小板增多都是继发性因素导致的轻度升高,不需要特殊的处理。还有一部分血小板增多没有继发性原因,属于真性血小板增多症,是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一种。但这种肿瘤很温柔,几乎不影响生活质量,对正常寿命的影响很轻微,而且治疗简单。那如何诊断真性血小板增多症呢?只要血小板升高就是吗?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重新修订了诊断标准,介绍如下:主要标准:1、血小板计数持续超过450×109/L;2、骨髓巨核细胞增生,巨核细胞形态大且成熟,伴多核。网状纤维级别<1;3、不符合WHO其他骨髓增殖性肿瘤的标准;4、有JAK2、CARL或MPL基因突变;次要标准:1、没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的证据;诊断真性血小板增多症需要满足4个主要标准或3个主要标准加一个次要标准。因此,诊断真性血小板增多症需要血常规和骨髓以及相关基因突变的检查。基因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明确有无JAK2等基因的突变以及排除其他亚型的骨髓增殖性肿瘤。如果检查发现JAK2基因阴性,是不是就不是真性血小板增多呢?不是的。真性血小板增多的患者中,JAK2突变阳性率为55%,CARL突变发生率为15-24%,MPL发生率4%。还有一部分患者三个突变基因均为阴性。没有基因不变的患者,如果满足其他条件,还是可以诊断真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治疗目标是什么呢?因为血小板的持续增多,同时由于这些增多的血小板的功能异常,对真性血小板增多患者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各种动静脉血栓和/或出血事件。因此治疗的目标主要是降低血栓和/或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哪些因素可能与血栓/出血事件发生有关呢?梅奥医学中性对891例真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进行长达6.2年的随访,共109例患者出现各种血栓时间,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超过60岁、既往有血栓史、JAK2/MPL突变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抽烟、高血压、糖尿病)是发生血栓的高危因素。而血小板超过1000×10E9/L的患者,动脉血栓的发生率更低。可能与血小板功能异常导致的继发性vWD综合征有关,而且这部分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后出血的风险会升高。ET患者依据危险因素不同可以分为四个危险度:1、极低危险度:年龄小于60岁、没有血栓病史、没有JAK2/MPL突变;2、低危险度:年龄小于60岁,没有血栓病史,有JAK2/MPL突变;3、中度危险:年龄超过60岁,没有血栓病史,有JAK2/MPL突变;4、高度危险:有血栓病史或年龄超过60岁,伴随JAK2/MPL突变。对于极低危同时没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仅予以观察即可。对于极低危伴随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和低危患者,每天予以1-2次阿司匹林口服即可。对于中危和高危患者,则需要予以羟基脲将血小板计数控制在500或600×109/L以下,同时依据有没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给与每天1-2次阿司匹林口服。如果合并静脉血栓,则给与系统性抗凝治疗。不管血小板计数高低,不推荐使用血小板单采治疗。那么,问题来了。一、真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生存期都比较长,对于长期口服羟基脲的高危患者来说,长期口服羟基脲是否会增加向白血病转化的危险呢?目前尚没有发现羟基脲或其他口服烷化剂在真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的致白血病作用。真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本身白血病转化率就极低,出现白血病转化的患者可能都是由于疾病本身的进展。二、干扰素呢?咋个没见到在治疗方案中提到干扰素的地位和作用呢?干扰素对真性血小板增多症确实有效。干扰素治疗可以使80%的ET患者获得血液学缓解,并降低JAK2V617F的基因水平,5-10%的患者可以获得完全的分子生物学缓解。但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如头痛、乏力等类似重感冒样症状,而且有些患者症状重且持续时间长。同时干扰素需要定期肌肉或皮下注射,使用不如口服药物方便。同时真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向白血病转化的细胞大多都来自于JAK2V617F阴性的前体细胞,同时JAK2V617F阳性的患者进展为骨髓纤维化的风险较低。因此降低JAK2V617F并没有带来长期益处。因此,在一线方案中,并没有推荐干扰素......三、可否使用针对JAK2突变的抑制剂--芦可替尼呢?前面提到,降低JAK2V617突变水平,并没有带来长期生存益处,同时也没有临床试验证据建议芦可替尼用于JAK2阳性的的真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但对于有顽固皮疹、严重躯体症状或明显脾大的可以考虑选择JAK抑制剂,可以良好的控制这些相关症状。四、年轻女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可以妊娠吗?可以。但风险较正常人高。使用阿司匹林可将妊娠早期自发性流产率由30%降至15%。不推荐使用降血小板药物或肝素治疗。血小板数量或血小板单采术对妊娠结局及妊娠并发症并没有影响。因此对于低危的妊娠ET患者,也不推荐使用血小板单采术。总之,真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虽然看起来血小板计数很高,虽然说是个肿瘤,但症状轻微、治疗简单、生存期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