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如果家里有一个瘫痪的婆婆,而媳妇贤惠,每天喂水,喂饭,端屎,端尿,这就是好媳妇。但如果从一个康复医生的角度来看,特别是美国的康复医生来看这件事,可能就会提出3个问题:第一,这个婆婆是不是经过了正规的康复治疗。第二,她是否独立恢复了残疾功能,如果没有完全恢复,那么剩余的一部分能不能用器具来替代,比如说病人走路比较困难,那么是否给她买了助行架或轮椅,让她能自己走一段路。第三,家庭是不是对病人有超保护现象,就是说病人可以做的事情不让她做。如果有超保护现象,是完全错误的。独立做事,是使人长寿,使人觉得自己生命有价值的最好办法。我们千万记住,对于一个要康复的病人来说,什么都没有他自己能够独立做事、独立行动更为宝贵。下面就从康复的角度来谈谈对中风后存活病人的处理。 关于肌肉和关节挛缩的问题。肌肉和关节挛缩是中风后病人残疾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所以在美国当病人发生中风以后,一般都是在当天或第2天,就有康复医学专业的医生和治疗师去对这个病人会诊。比如说病人是一侧偏瘫,左手和左腿中风以后都不能动了,康复医生就会下医嘱,治疗师给予病人左手和左腿每天定时的被动性运动。运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关节,要活动每一个关节,使它活动到最大的限度,防止关节强直;二是肌力,被动活动肌体,能够保持肌力防止废用性萎缩。在这里强调的是一定要早,要及时。 骨质疏松。当骨头不在正常活动状态下承受压力的时候,最早在 30小时就开始出现骨质疏松。一个偏瘫的病人如果不注意骨质疏松的问题,很可能会出现髋关节股骨的骨折。对骨质疏松的治疗,第一要尽早地活动肢体,哪怕是被动性的活动。第二要给予维生素D和钙剂。 异位骨化。异位骨化的概念就是当病人瘫在床上不能动的时候,骨头旁边的软组织就会出现钙的沉着,主要引起的症状是疼痛。对它的治疗,(1)用解热镇痛药,(2)加强肢体的运动,(3)防止摔倒。在各种瘫痪的类型里,右侧偏瘫最容易出现摔倒。对摔倒的预防,首先要由康复医生和治疗师来确定病人的活动能力,当病人不需要别人来帮助的时候,首先让他使用助行架,助行架在美国是非常普通的康复用具,它和拐杖最大的不同就是助行架本身是稳的,是四个脚着地,人可以把自己的体重托付给它,这点是手杖和拐杖都做不到的。 衰弱,预防卧床所造成的人体衰弱。科学研究指出,如果一个正常的人卧床7天,带来的衰弱需要用另外的一个7天,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因此应在病床旁边放一把椅子,看到病人病情稍微缓解一点,就要求病人每天坐椅子至少3次,以避免长期卧床所带来的衰弱。 排尿困难或尿失禁。中风的病人大概有50%到60%会出现排尿困难或尿失禁。但一般在6个月到两年之内都能自行恢复,有些病人甚至1个月就完全恢复了,最迟到4年也能恢复。病人过了危险期以后,在美国就不再用留滞的导尿管,因为长期留滞导尿管,会造成尿道感染,常见的是绿脓杆菌。尿路感染多指的是膀胱感染,膀胱感染会上行引起肾盂感染,肾脏严重感染的后果就是肾衰。去除长期留滞的导尿管后,用一次性的导尿管,每天用4次,尿道口应该进行很好的消毒。 褥疮。褥疮常常发生在骶部、脚跟。对骶部褥疮的预防就是翻身,要勤给病人翻身。对脚跟褥疮的预防,在美国是用一种脚托,脚托把脚整个托起来,使脚跟悬空,避免引起褥疮。在过去,美国也用橡皮圈、轮胎的内带那样的东西,把病人臀部托起来。现在美国已经不用了,因为发现托起来的圈本身就可承受很大的压力,现在常用的是给病人改换非常软的褥子。 吞咽困难。大约25%到45%的中风老人会出现吞咽困难。吞咽困难的治疗首先是插胃管或是做胃造瘘,然后由语言治疗师来治疗吞咽困难。语言治疗师管两件事,一是说话困难,一是吞咽困难。给病人治疗吞咽困难的时候,第一步是通过各种检查来确定病人肌肉麻痹状况,给病人试着调节食物的干稀程度。在美国食物干稀程度的档次非常多。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个档次叫做蜂蜜勺,是把一个勺子放在蜂蜜里边,然后勺子慢慢地倒下,作为稠密度的一个标准。从这里可以看到,美国对中风病人的饮食工作做得非常细。
我国现幸存脑中风患者600万,其中明显致残者450万。中风不仅发病率、死亡率高,更可怕的是它会给患者留下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残疾症。 令人遗憾的是,中风的治疗至今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不过,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把中风的康复治疗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点是非常肯定的。2005年9月,美国脑卒中(中风)协会和心脏病协会发布了新的中风康复指南,针对性地提出了详细的、操作性强的治疗与康复方法。 1.时间 当中风诊断成立,应尽可能早开始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时间应该是越早越好。一般来说,病情平稳48小时以后,只要病情不再恶化,病人就可介入康复性的治疗。康复的最佳时期是中风发生的3个月之内,一般超过半年以后,恢复的速度就会减慢。利用这个自然恢复的最佳时间,为病人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2.地点 中风康复治疗应该在具备正规组织与协同能力的卒中单元或康复科室进行 现在很多大型或专科医院都开设了由内科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语言训练师、心理治疗师、娱乐治疗师和运动治疗师等共同组成卒中单元。它不单是药物治疗,而是把药物治疗与肢体康复、心理康复、语言训练、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结合起来。同时强调患者家属与陪护人员,特别是患者所爱的人参加整个康复过程。 3.强度 患者接受康复训练应注意适宜的强度 进行康复训练时,应该使肌肉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完成一定的工作负荷,才能使人体机能为适应这种负荷而得到发展。在人体机能适应该工作负荷后,还必须再逐步增大负荷,否则进步就会停止。 但也要注意,锻炼切勿过度。补偿和重建都需要有足够的养料,它是在人体休息时进行的。因此,锻炼的强度越大,需要的休息质量就越高。疲劳过度将会大大影响康复进程。 4.防再发 对患者及其陪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并采取措施预防中风再发 患者其他复合疾病(冠心病等)和中风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医疗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对已确诊高血压者,必须进行规范化的抗高血压治疗,并定期复查。避免不规则用药及血压高低波动。同时,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也是中风的危险因素,应该加以重视。 另外,对有吸烟、酗酒习惯者,宜规劝其逐步戒除。对饮食偏咸、过腻的中老年人,建议改善饮食结构,保持清淡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勿过饱等。此外还要注意保持心情舒适,切忌激动、暴怒,防治便秘,避免过劳、突然用力、负重、脱水等中风诱发状况。 5.防血栓 患者应尽可能每天步行一定的距离(50步左右/天),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缺血性卒中可应用抗凝治疗以预防深静脉血栓 中风后致残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或静坐,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几率很高,这不仅会大大增加再发中风的机会,还可能引起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引起心肺功能衰竭而突然死亡。因此,中风患者应尽可能每天步行一定距离,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还应服用抗凝药物,以预防血栓形成。 6.需要重视的其他方面 迄今,没有证据支持药物对中风康复的直接作用。对于中风后可能产生的吞咽困难、言语与认知障碍、抑郁、肢体疼痛、大小便失禁、营养不良等问题,应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康复对策。 在康复过程中,还应注意合理使用支具、轮椅等辅助器械,有效利用社区康复资源,逐步恢复日常生活,尽可能参与社会活动。
国外已有研究表明,大脑损伤的康复治疗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受伤者的年龄、病前的智力水平、一般健康状况、社会环境、病因、病变部位和范围、病人的优势半球、认知障碍的程度、病人治疗动机和情绪反应等等,现分别讨论如下。一、年龄有研究表明,受伤者越年轻,恢复的可能性越大(Aderandtal '1965;Aita 和Reitan 'Boyle 及Scalziti '1963; Teliber'1975)。产生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年龄大的病人,病前即有较多的可能处于普遍性的大脑功能衰退老化阶段,因此,随着病人年龄的增长,可供调动的大脑功能潜力,也就会随之减少。这样,预期的效果也就要差一些。二、病前智力水平脑损伤前病人智力水平高者,能获得较好的康复效果,因为他(她)们有较多的智力资源可用来重建新的功能系统。有的研究已表明,脑损伤后所呈现的初始能力水平,与最后康复可能达到的水平是相一致的(Keenan 和Brassell'1974)。三、一般健康状况和大脑整合功能病人的一般健康水平和大脑整合能力是影响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病人有其他严重疾病可以影响脑的功能状态而有碍康复。通过某些神经心理学测验,全面测量大脑整合功能,将有助于对疾病预后的估计。如果测评结果表明,损伤范围比较局限、一些基本能力未被损伤者,康复前景较为良好。反之,若测评表明病变范围弥散,受损伤的大脑功能广泛,则预后估计较差。总之,康复前景的预测是以可调用的脑区的完整性和潜能为基础的。四、社会环境病人家属和亲友对病人和治疗所抱的态度以及某些反应,对康复治疗的影响甚大。来自家庭的支持和鼓励是康复治疗过程中的可贵助力。反之,漠不关心,认为治疗无望等消极情绪却成为病人接收康复治疗的阻力。因此,康复治疗过程中不应忽视社会环境,特别是亲属对康复治疗所施加的不良影响。在给病人施治的同时,要对其社会环境作全面了解,并进行必要的咨询和指导,目的不只是为了消除阻力,而且要争取化阻力为助力。因为与之共同生活的亲人参与对病人的康复训练,常常会起到医务人员无法起到的作用。五、动机整个康复过程中,病人积极努力和主动配合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自始至终都要注意调动病人的治疗积极性。如:首先安排容易及早奏效的康复程序和措施、周围的鼓舞、医患关系的融洽等,这些都有助于康复治疗。六、情绪大脑损伤病人的情绪问题是康复治疗中的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它包括:否认自己有病、抑郁、对治疗人员和家人的攻击对抗等消极情绪。对情绪、行为和动机问题三者的同时治疗是极为重要的。我们既要全面考虑,又要具体分析不同病人的各种情况,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富有个性的康复计划,才能使康复治疗获得最大的效益。七、优势半球左利手者有更多机会出现双侧大脑半球的优势,因此,也就有较多的能力是属于双侧大脑的机能。这类病人的功能恢复自然就有更多的潜能可供调用,康复前景自然也要好些。八、恢复的起步距受伤时间的长短受伤后显示出恢复迹象越早,就越表明造成机能障碍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病变的继发效应,诸如颅压等的后果。这种情况下的机能障碍是具有较强的自发恢复倾向。因此,此时如能因势利导,及时恰当地施以康复训练,通常会获得满意的康复效果。
脑卒中是主要致残疾病之一,患者生存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的程度。越早进行康复训练,患者功能恢复越好。通过对大量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越来越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接受康复治疗的时间与康复效果成正比。下面简单就早期锻炼方法,简述如下,以供参考: 1、肢体功能锻炼 (1)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置,预防关节畸形。方法:患者采取仰卧位,保持瘫痪肢体于功能位,即肩外展50度,内旋50度,屈50度,将整个上肢放在衬垫上,放置肩内收,上肢肘微弯曲,腕和手指轻度伸展,手握健身球或纱布卷,患者下肢及膝关节略曲,在膝下放一小枕,腿外侧放沙袋,以防其外展、外旋,足底放足板以防止足下垂和外翻。(2)经常翻身,变动体位为仰卧位,侧卧位和半卧位2小时交替变换。(3)床上被动运动,主要防止肌肉萎缩和足膝关节变形,脑梗塞病人若无意识障碍,则在发病后次日开始。方法:被动运动时幅度由小到大,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进行。既要注意各关节方向活动度,又要注意动作强度,切忌粗暴,对肢体的小关节如肘、指、踝关节活动要特别注意,应按规定多做运动。(4)按摩。对患侧肢体进行轻柔而有节奏的按摩,使其放松。按摩胸大肌,减轻其痉挛性收缩,以免妨碍肩的活动。(5)系统功能训练。包括急性期床上正确的肢体摆放、拍打按摩、神经肌肉治疗仪治疗、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挤压等,之后左右侧翻身、上下肢控制能力训练等,待病情稳定后采取坐、起、立、走、转、跑等训练。 2、 语言标准训练 (1)让患者发“啊”声,或用咳嗽、吹火柴等诱导发音训练。(2)让患者听常用句的前半句,令其说出后半句。(3)能发音的患者,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可对着镜子发音,由易到难,由短到长,在视觉和触觉的帮助下观察口型,并随时矫正。(4)语言刺激疗法:利用语言训练磁带,将日常生活常用的词组、句子,制成适宜患者跟读的录音带,每次训练五六分钟,音歇10秒。 3、心理康复锻炼 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康复应贯穿整个病程和护理的始终,要掌握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训练强度以患者能接受为原则,使患者由被动运动逐渐过度到主动运动,由替代护理逐渐过度到自我护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身体的残存功能。注意观察病人的认知功能和感情方面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这对于患者能否获得全面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脑卒中的病死率在逐渐降低,但致残率相对较高,因此,通过早期进行有效的、及时的、个体化的功能锻炼对提高幸存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康复对脑血管病整体治疗的效果和重要性已被国际公认。据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发表的资料,脑卒中患者经康复后,第一年末约60%可达到日常生活活动自理,20%需要一定帮助,15%需要较多帮助,仅5%需要全部帮助;且30%在工作年龄的患者,在病后1年末可恢复工作 。在欧美康复医学发达的国家,特别是美国、加拿大等,脑血管病的康复流程是:在综合医院内的脑血管病病房实施急性期脑血管病早期康复,协助临床治疗,防止继发合并症的发生。实施早期坐位能力、进食能力的训练,为离开脑血管病病房进行下一步康复打下基础。这段时间一般为7天左右。然后患者转移到康复科作进一步康复治疗。这阶段以康复治疗为主,临床治疗为辅。康复治疗的任务是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如站立平衡训练、转移训练、步行能力训练及自行进食、入厕、洗澡、整容洗漱、交流能力等训练。这段时间一般为20天左右。绝大多数患者经过这段训练后均可达到生活能力自理,回归家庭,其中80%的转到社区医疗进行进一步康复训练。社区康复的任务是巩固已取得的康复效果,进一步提高运动功能|交流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其中20%左右尚不能达到日常生活能力完全自理的患者直接转到脑血管病专科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其任务是让患者能达到大部分日常生活能力自理。这一般为2个月左右 。这就是所谓的急性脑血管病三级康复体系。由于实施脑血管病三级康复体系网,使这些国家的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大大下降,90%能日常生活完全自理,卫生经费下降 。这不仅在欧美发达国家,且在香港、台湾等地区也已实施。脑血管病三级康复成为脑血管病治疗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脑血管病患者应享有的康复权利,得到社会保险、卫生行政部门法律确认。我国急性脑血管病的康复近些年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通过“九五”、“十五”两项国家级康复科研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神经科医生意识到康复的重要性。但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集中在以下两方面:(1)对急性脑血管病康复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轻视急性脑血管病康复的情况目前在国内较普遍存在,许多医院目前仍重药物治疗,轻康复训练。这种情况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至少滞后20年。如果不纠正这种错误观念,将对我国急性脑血管病的整体治疗水平产生极大的负作用。 (2)脑血管病的康复整体水平低目前我国急性脑血管病的康复整体水平还比较低,虽然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一些医院也相继开展了脑血管病康复,可真正高质量的并不多,有些单位挂出了“卒中单元”的牌子,也似乎有了康复的介入,但“形式化”现象较突出。 这主要是因为:①缺少专业的康复人员。②缺乏急性脑血管病的规范化方案。 第一节 脑卒中康复的基本条件一、康复专业人员组成及康复病房 (一)专业人员 康复医师、康复护士、治疗士(包括理学治疗士、作业治疗士、言语治疗士、心理治疗士、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二)康复病房 以容纳4个人为理想。 病房内设施应便于偏瘫患者,如使用压力式热水瓶、坐式马桶、门把手及水龙头开关采用较容易把持的式样等。病号服应宽松肥大,层次简单,衣着方便,衣扣、裤带的设计应便于患者使用。二、康复前的准备工作 (一)评估 1、一般状态:如患者的全身状态、年龄、合并症、既往史、主要脏器的机能状态等。2、神经功能状态:包括意识、智能、言语障碍及肢体伤残程度等。3、心理状态:包括抑郁症、无欲状态、焦虑状态、患者个性等。4、个人素质及家庭条件:如患者爱好、职业、所受教育、经济条件、家庭环境、患者同家属的关系等。5、丧失功能的自然恢复情况:进行预测。 (二)确定康复目标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的目标,可分为近期及远期目标。前者是指治疗1个月时要求达到的目标。后者是指治疗3个月后应达到的康复目标,也是最终目标(如独立生活、部分独立、部分借助、回归社会、回归家庭等)。康复目标的制定是由一个康复小组制定。其组成包括医疗、护理、理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临床心理及社会康复等部门的人员。根据每位患者的功能障碍、能力障碍、社会不利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目标。在临床康复医师主持领导下举行评价协作会议,制定出康复的具体目标,并把目标分解给各个具体执行部门,安排好每日的康复程序,根据这程序进行各种治疗及机能训练。经过一段时间须根据患者情况作修正,因为最初制定目标和实际达到的目标是有距离的,因此必须对每个患者每2~4周举行一次评价会议,评价是否达到目标,如果没有达到,要分析其原因,变更目标,修正训练内容。三、脑卒中的功能障碍评定脑卒中后常有的功能障碍:偏瘫、双侧瘫、言语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与情感障碍等,应选用国际通用量表进行评定。脑卒中后的功能障碍有3个层次:残损(impairement), 有生理、解剖结构和运动功能缺失或异常;残疾(disability),有个体能力受到限制、缺失或不能正常完成某项任务;残障( handicap),个体已不能充分参加社交活动,即人的基本权利活动受到影响。四、脑卒中的康复原则(一)康复应尽早进行 脑缺血患者只要神智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多数脑出血康复可在病后10~14天开始进行。(二)调动患者积极性 康复实质是“学习、锻炼、再锻炼、再学习”,要求患者理解并积极投入。在急性期,康复运动主要是抑制异常的原始反射活动,重建正常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肌肉力量的训练。(三)康复应与治疗并进 脑卒中的特点是“障碍与疾病共存”, 采取个体化的方案,循序渐进。除运动康复外,尚应注意言语、认知、心理、职业与社会等的康复。已证实一些药物,如溴隐亭等对肢体运动和言语功能的恢复作用明显,巴氯芬对抑制痉挛状态有效,由小剂量开始,可选择应用。可乐定、哌唑嗪、苯妥英钠、安定、苯巴比妥、氟哌啶醇对急性期的运动产生不利影响,故应少用或不用。(四)强调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严密观察卒中患者有无抑郁、焦虑,它们会严重地影响康复进行和功效。要重视社区及家庭康复的重要性第二节 主要神经功能障碍的康复一、运动功能的康复(一)急性期(早期卧床期)康复 保持良好体位,进行被动运动,床上运动训练和开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训练应循序渐进,基本程序如下:1、正确的卧位姿势: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过渡性、时间不宜过长)2、床上坐位:首先要保持患者躯干的直立,为此可以用大枕垫于身后,髋关节屈曲90°,双上肢置于移动小桌上,防止躯干后仰,肘及前臂下方垫枕,以防肘部受压。 3、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应早期开始,急性期可在病房实施。一般每天做两次,每次10~20分钟。做各关节及各方位的运动2~3次。 4、正确的椅子及轮椅上的坐姿:与卧床相比,坐位有利于躯干的伸展,可以达到促进全身身体及精神状态改善的作用。因此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尽早离床,采取坐位。但是,坐位时只有保持正确的坐姿,才能起到治疗和训练的目的。治疗者应该随时观察患者的坐姿,发现不良坐姿并及时纠正。5、转移动作训练:可分为床上的转移(仰卧位的侧方移动和翻身),床上起坐、自床向轮椅的转移、起立等。 6、上肢自我主动辅助训练:肩部及肩关节的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上肢运动机能的恢复,因此必须从早期采取措施,既能对容易受损的肩关节起到保护作用,又能较好地维持其活动性。主要应用Bobath握手的方法进行练习。7、活动肩胛骨:活动肩胛骨可以在仰卧位和健侧卧位或坐位下进行。 (二)恢复期康复1、上肢功能训练:在这个阶段应通过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相结合的方式,将运动疗法所涉及的运动功能通过作业疗法充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并不断训练和强化,使患者恢复的功能得以巩固。因此,这个时期运动疗法师和作业疗法师应密切的配合,确定患者所存在的关键问题,充分理解训练内容和项目的主要目的。2、下肢功能训练:恢复期下肢功能训练主要以改善步态为主。具体的训练方法有:踝关节选择性背屈和跖屈运动、双下肢作步行状、自立位向前迈出患侧下肢,患侧下肢负重及平衡能力,向后方迈步,骨盆及肩胛带旋转。二、感觉障碍的康复 很多偏瘫患者在运动障碍同时伴有感觉障碍,出现感觉丧失、迟钝、过敏等,会严重影响运动功能。因此若将感觉训练、运动训练截然分开收效甚微,必须建立感觉-运动训练一体化的概念。在偏瘫恢复初期,往往把训练和恢复的重点放在运动功能方面,这是一个误区,治疗者应该对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给予同等重视并加以训练。(一)上肢运动感觉机能的训练 经常使用木钉盘,如将木钉盘上的木钉稍加改造,如在木钉外侧用各种材料缠绕,如砂纸、棉布、毛织物、橡胶皮、铁皮等,在患者抓握木钉时,通过各种材料对患者肢体末梢的感觉刺激,提高其中枢神经的知觉能力,就可以使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同时得到训练。(二)患侧上肢负重训练 是改善上肢运动功能的训练方法之一。这种运动不仅对运动机能有益,对感觉机能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三、痉挛的康复 痉挛的治疗和康复是综合的,需采取多方面措施。(一)药物治疗 痉挛的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具有减轻痉挛作用的抗痉挛药。抗痉挛药物按作用部位不同,分为中枢性抗痉挛药及周围性抗痉挛药,前者有安定(Diazepam)、松得乐(Tizanidine、sirdalnd)、巴氯芬(Baclofen);后者有硝苯呋海因(Dantrolene)(二)运动疗法 牵张法,反射学抑制肌张力的方法,姿势反射法。(三)物理疗法 包括温热治疗、寒冷疗法、振动疗法、电刺激等。 (四)生物反馈治疗 临床上常用于促进手关节掌屈和背屈肌治疗,及针对踝关节内翻尖足的胫前肌及腓骨肌的治疗。(五)痉挛肌神经干阻滞法 在痉挛肢体的末梢神经干或痉挛肌的运动点,经皮注入酚剂阻滞传导。(六)支具治疗 其中常用支具有针对手指屈曲、腕掌屈曲痉挛的分指板。(七)手术治疗 目的是矫正因长期痉挛导致的关节挛缩变形,改进运动机能。常用于矫正尖足和矫正足趾屈曲挛缩。(八)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法 可根据肌张力增高的肌肉按解剖定位来确定肌注部位,大块肌肉选择3~4个注射点。四、失语症的康复脑卒中后的失语症可有许多类型。每一个类型都有它特殊的表现,例如接受或表达上的障碍,康复时要根据这些症状设计方案进行。失语症的康复方法也有多种。有一种是刺激疗法,即通过对各种感官的言语刺激,例如要学会“苹果”二字时,可写出苹果,读出苹果,呈现苹果,最后还可尝尝苹果味,多感官刺激,重复刺激,要有足够的听刺激。如有需要还可对引出的反应进行矫正,进行鼓励、赞扬使之强化。要从听、说、读、写四方面来训练患者,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从词句、短句到长句,循序渐进。如患者有构音障碍、找词困难、语句表达障碍、听理解困难、阅读或书写困难等。还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训练。五、构音障碍的康复 (一)代偿性技术 理解能力存在,可用代偿性技术。提示患者说话要慢,并辅以呼吸支持疗法常可获效。(二)交流板沟通治疗 为严重患者而设计。(三)电子交流盘治疗 通过计算机作用,有数字化语言或在键上印有生活常用的需求语,只要按键即可有言语,表达需求。(四)手术 卒中时软腭麻痹而出现鼻音言语,可通过软腭修复术等手术治疗。六、吞咽障碍的康复脑血管病继发的吞咽障碍已越来越被重视,因为吞咽障碍对患者营养的维持、疾病的康复以及生活质量都有很大影响。尽管急性脑血管病的吞咽障碍85%以上经过治疗可恢复或减轻,但治疗如不及时,丧失了恢复的最佳时机,可导致终身鼻饲进食。因此对急性脑血管病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应尽早撤离鼻饲,进行吞咽功能的训练。口腔期障碍有口腔周围的自主及被动运动、舌肌运动、冰块按摩皮肤、冰块按摩咽喉等或湿热刺激发声训练;咽喉期麻痹有侧卧吞咽、边低头边吞咽、空气或唾液吞咽训练、小口呼吸、咳嗽、哼唱等。无论间接还是直接的吞咽障碍训练,患者体位都尤为重要。因为颈部前屈位易引起吞咽反射,而躯干向后倾斜可防止误咽,还能促进吞咽机能的恢复。 七、泌尿功能障碍的康复 有膀胱功能障碍者均应测残余尿量,残余尿<50ml,尿失禁,定时小便程序;残余尿>50ml,逼尿肌正常或反射高,定时小便程序,监测残余尿量;残余尿>50ml,逼尿肌低反射性,间歇性导尿;残余尿>50ml,尿道出口阻塞,泌尿科处理。八、废用综合征(disuse syndrome) 是由于机体处于不活动状态而产生的继发障碍。(一)局部废用综合征1、废用性肌无力及肌萎缩:每天做几十分钟锻炼,所用肌力宜为机体最大肌力的20%~30%,而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也可能预防或减轻肌无力和肌萎缩。2、关节挛缩:防治的主要措施是:(1)定时变换体位。(2)保持良好肢位。(3)被动关节活动。(4)自主或被动关节活动。(5)机械矫正训练。(6)抑制痉挛治疗(如Bobath法,PNF法)。3、废用性骨质疏松:防治方法:负重站立,力量、耐久和协调性的训练,肌肉等长、等张收缩等。(二)全身废用引起的症状及治疗1、位置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防治方法有定时变换体位;下肢、腹部用弹性绷带促使血液回流增加;健肢、躯干、头部做阻力运动,增加心搏出量;睡眠时,上身略高于下身;平卧时头高于足等。最重要的是尽可能避免长期卧床,尽可能早期开始坐位训练。2、静脉血栓形成:防治措施是早期活动肢体,抬高下肢位置,用弹性绷带促进静脉回流,也可用按摩协助静脉回流,严重者则可使用抗凝剂如华法令(Warfarin)、肝素(Heparin)以及阿司匹林(Aspirin)。必要时行手术治疗。3、精神、情绪及认知的改变:防治的方法是鼓励患者与医务人员、其他患者及家庭成员多接触,完整社会心理及参与社会活动,可作些娱乐性治疗。4、其他:心脏、消化道、内分泌、水电解质、代谢及营养等改变,根据情况对症处理。九、肩关节半脱位 在患者上肢处于弛缓性瘫痪时,保持肩胛骨的正确位置是早期预防肩关节半脱位的重要措施。治疗有:(1)按照肩关节的肩胛骨的正确位置及肱骨头在肩关节腔内位置进行纠正,恢复肩部的固定机制。(2)通过逐步递加强度刺激,直接促进与肩关节固定有关的肌群的活动。(3)在不损伤肩关节及周围组织的条件下,作被动无痛性全关节活动。十、肩手综合征 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一旦慢性化,就没有任何有效治疗,特别是发病3个月内是治疗最佳时期。方法有:(1)防止腕关节掌屈。(2)向心性缠绕压迫手指。(3)冰水浸泡法。(4)冷水-温水交替浸泡法。(5)主动和被动运动。建 议:(1)重视早期康复:早期康复对于预防并发症、改善功能非常重要,特别是早期床旁的康复如患肢的保护,被动活动等,这些方法简单实用,很容易掌握,也非常有效,建议各医院能充分重视。(2)强调持续康复:应该指出的是,有些功能障碍是要遗留很长时间的,甚至终身遗留。因此,建议能建立起由综合医院急性期到社区医疗的持续康复体系,与国际上目前脑血管病康复方案相似,使患者享受到完整的康复。(3)重视心理康复: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疾患非常突出,但往往会被忽略,心理疾患对患者的功能恢复非常不利,一定要高度重视,积极治疗。(4)重视家庭成员的参与:患者最终要回归家庭,因此家庭成员对患者恢复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让家庭成员充分了解患者的情况,包括功能障碍,心理问题,以便能相互适应,还应掌握一定的康复手段,为患者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